人格心理学课件第五章_生物学论
人格心理学05:生物学流派
![人格心理学05:生物学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43ecadd3a216147916112896.png)
进化人格心理学
❖ 性别差异与进化
不同性别的择偶偏好
33个国家的1万多名被试(分为37个样本组)的择偶偏好 男性比女性更强调未来配偶的生理吸引力和相对年轻(37/37);而女性 比男性更看重未来配偶的经济能力(36/37),并且更看重未来伴侣成就 动机和勤奋等特征(29/37)。
超级 因素
特质
习惯 行为
社交性
外向
刺激寻求
冲动性
三个超级因素:PEN
精神质 Psychoticism 外向性 Extraversion 神经质 Neuroticism
N:神经质
❖ 情绪稳定性,又称神经质。 ❖ 正常、平静、镇定——紧张不安,易患神经
症 ❖ 高分并不等于是神经症,代表可能易患神经
女性原始意象(anima) 男性原始意象(animus)
艾森克的生平
艾森克(Hans J. Eysenck,1916—1997) 生于德国一个望族之家,1934年为逃离纳粹离开德 国。在伦敦大学完成自己的理学博士学位,并在那 里度过了大部分的职业生涯,出版了79部著作和 1000余篇杂志论文。
“知识界的斗士”——挑战心理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特别指责了精神分析法;指出个体在智力方面的差 异大部分来自遗传;认为吸烟导致各种健康问题的 结果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严重。
生物学流派
荣格的生物学倾向
集体无意识
无意识领域中包含的所有人共同拥有的祖先在漫长演化过程中 世代积累的思想、意向、精神特征,以原始意象的形式保存
原始意象(原型)
人们头脑中生而有之的以特定方式理解世界、对外界进行反 应的初始意象,指人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 倾向或潜在的可能性,即采取与自己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 世界和作出反应。
人格心理学第五章 特质论
![人格心理学第五章 特质论](https://img.taocdn.com/s3/m/808c21b067ec102de3bd8950.png)
(四)能力特质、气质特质、动力特质
能力特质:决定一个人处理问题或事情成效的。 最重要的能力特质是智力。
气质特质:由遗传决定。属于体质性潜源特质, 通常不受特定情景因素的影响。
动力特质:是一种启动人格的特质,也是人格 的动机因素。它推动个体朝着目标前进。
(五)本能特质、习得特质
本能特质是与生俱来的,习得特质是由环境塑 造的。 能、外能和辅助能。
Q2 独立性
Q3 自律性
Q4 紧张性
低分描述
保守、爱批评、冷淡、呆板
智力较差、具体思维
情绪化、情绪不稳定、容易气恼 恭顺、温柔、随和、易适应、宽容
庄重、谨慎、缄默 权宜之计、不顾规则 害羞、拘束、胆怯、对威吓敏感 强硬、自信、现实主义 忠诚、易适应 实际、因袭传统、受外界约束 直率、谦逊、单纯、朴实 自信、满足、安详、尊贵 保守、固执于已确定的观念
1. 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 2. 特质具有动力性。 3. 特质的存在可以从实际中得到印证。 4. 一种特质对另一些特质来说,仅仅是相对独立的。 5. 特质和道德或社会判断不同义。 6. 特质既可以是某个个体所具有的,也可以是群体所具有的。任
何特质都是独特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7. 行动甚至习惯和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能够证明特质不存在。 8. 特质不是有名无实的。
三、人格维度与心理障碍
在人格维度与心理障碍 的关系上,可以从神经症 等各类疾病在内外倾维度 和情绪性维度坐标所占的 位置来进行分析。
特质使刺激—反应趋向一致的模型
刺激
碰见一个陌生人 和同事一起工作 访问家庭成员 与一位朋友约会
特质 友好
特殊反应
开朗 有益 温和 有礼貌
愉快 鼓励 有趣 有思想
(三)特质的种类
《人格心理学》PPT课件
![《人格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b7145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3.png)
2022/1/23
28
第二十八页,共二百六十八页。
影响 精神分析的观念 (yǐngxiǎng)
莱布尼兹的单子的无意识、
赫尔巴特的意识无意识心理学 :把心理生活看作 是在各种竞相进入意识的观念之间的一种竞争 .
J.沙可在应用催眠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一 个脱离意识的心理王国;
1、自我调节提供参考(cānkǎo) A(agreeable)型个体的特征是温和、忠诚、
充满爱心,他们一般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C(conscientious)型个体的特征是有效能, 有能力,工作努力,他们常常会在工作中感 到自己的能力,体验到完成感、实现感。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因素 1.社会关系2.经 济状况。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 。
P
2022/1/23
0.57
0.43
0.08
0.001 18
第十八页,共二百六十八页。
表2 京港两地传统人格的平均 数差异 比较表 (chāyì)
传统人格 遵从权威 孝敬长辈 安分守成 宿命自保 男性优
越(yōuyuè)
北京 60.00 12.42 16.98 9.84 10.77 9.99
香港 61.62 12.25 16.43 10.43 12.45 10.06 t -1.05 0.40 1.30 -1.58 -3.80** -0.13 P 0.29 0.69 0.19 0.12 0.00 0.90
3.健康状况
2022/1/23
26
第二十六页,共二百六十八页。
2、教育 学生 (jiàoyù)
引发交往危机的不良个性心理特征
我欣赏、盛气凌人
人格心理学课件
![人格心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4a7c6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4.png)
人格心理学课件人格心理学陈瑞******************什么是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参考书目J e r r y M.B u r g e r.人格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L.A.珀文.人格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黄希庭.人格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郑雪.人格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理论人格理论是对于有关人格心理现象的一种理论抽象,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
一、人格的前科学理论人们关于人格问题的不同理解或多或少是来自于自己的日常经验,是对日常经验的的某种抽象,我们可以把这种抽象称为日常理论,或前科学理论。
人格的前科学理论有三种来源:a哲学家或思想家通过思辨所获得的理论与观念;b江湖术士或算命看相者对人格心理现象的有关思考与总结。
c普通老百姓对人格心理现象的抽象与猜想。
前科学理论的对错:“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不打不成器”“漂亮的脸蛋好处多”二人格的科学理论人格的科学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性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并引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和新方法。
既是关于人性的一套基本看法,又是一种研究的策略。
人格理论的特点:a它力求对人类的大部分行为做出一致的解释,对不同的行为做出恰当的说明;b它不仅要说明一个人现时的或过去的行为,且力求预测其未来;c它不仅仅停留于推测,且力求以实证资料加以检验,经得起实践的验证。
三、人格的科学理论与前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人格理论流派(一)人格理论的六大流派1.精神分析流派:古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声称人的无意识心理对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起着很大作用。
2.特质论流派:确信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上的某个位置。
人格心理学简单完整版 ppt课件
![人格心理学简单完整版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2c69d931126edb6e1a100a.png)
阶段是人生的一个转折期 ❖ 5.心理危机解决标志前阶段向后阶段的转化 ❖ 6.教养环境直接关系到危机能否积极解决
更多的心理资源尽在 心理无忧网
人生发展的八心理危机阶段:
阶段
年龄
成功品质 不成功品质
1.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0-1岁
和睦相处的人 2. 个人希望与自己的选择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 3. 个人不是一切为性的动物,人是有意识的个体 4. 人格的主导动机是追求优越,而自卑感是推动个
人获取成就的主要动力,具有创造性自我概念
更多的心理资源尽在 心理无忧网
1. 自卑感
2.
自卑感是人格发展的动力,它驱使人产生对优越的渴望。
3. 2 追求卓越
更多的心理资源尽在 心理无忧网
(二)人格结构
1. 精神层次(弗洛伊德的早期观点 )
2. 人格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3. 意识: 由个人当前觉知到的心理内容所组成
4. 前意识:个体加以注意便能觉察到的心理内容
5. 潜意识:个人不可能觉察的心理活动现象,对
6.
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很大
7.
更多的心理资源尽在 心理无忧网
希望
恐惧
2. 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 1-3岁 自我控制与意志力 自我怀疑
3. 主动性对内疚感
3-6岁
方向和具有目的 无价值感
4. 勤奋对自卑
6-12岁
能力
无能感
5. 同一性对角色混淆 12-18岁
忠诚
不确定感
6. 亲密对孤独
18-24岁
爱
孤僻和疏离
7. 繁殖对停滞
25-65岁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生物学论【圣才出品】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生物学论【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62327179af45b307e87197b7.png)
第5章生物学论5.1复习笔记一、荣格的人格理论(一)荣格个人简介荣格l875年生于瑞士,1961逝世。
他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体系。
荣格的主要著作有《分析心理学的贡献》(1928)、《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1958)、《人及其象征》(1964)等。
(二)意识、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1.意识(1)概念意识是人的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那个部分。
(2)个性化荣格认为个性化,就是一个人愈来愈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愈来愈富于个性、愈来愈不同于他人的过程。
(3)自我自我是个体自觉意识的心理组织,它由能够自觉到的感知、记忆、思维与情感等组成。
(4)信息进入意识的条件①取决于一个人占主导地位的心理机能;②取决于该经验或信息的强度大小;③取决于该经验是否引起个人的焦虑;④取决于个体个性化的程度。
2.个体潜意识(1)个体意识概念潜意识包括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是一个经验的储存库,容纳了所有与意识自我不协调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内容。
个体潜意识与意识存在着双向流动或交换。
(2)情结①概念情结指的是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包括观念的和情感的)聚集在一起、缠绕在一起,形成的一簇难以解开的心理丛或心理结。
②作用a.积极作用情结是成就的重要动力,是灵感和创造力的源泉。
b.消极作用情结往往占用了一个人心灵中太多的能量,削减了人格其它部分所需的能量,阻碍了其他方面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3.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是一个储存库,它所储存的不是个体后天的经验,而是其祖先(包括人类祖先和动物祖先)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经验。
(三)原型研究1.原型的概念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原型深深地埋藏在心灵之中,因此,当它们不能在意识中表现时,就会在梦、幻想、幻觉和神经症中以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
2.原型的种类荣格确定和描述过几十种不同的原型,在这些原型中,荣格研究得比较多的原型是人格面具、阿妮玛和阿妮姆斯、阴影以及自性。
personality第五章
![personality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98e2b662cc17552707220881.png)
第五章特质学派的人格理论5•1 奥尔波特的人格模型——成熟的人5•2 玛丽·爱因斯沃斯人格三类型5•3 大五人格5•4 九型人格5•5 杨氏华人七大向度人格引子:特质(trait)——源自个体差异的观念。
人格心理测试就是最典型和具有代表性的特质理论的概念,如16PF、EPQ等。
A型人格、B型人格、C型人格等特质与心血管疾病Ⅰ型、Ⅱ型&癌症等医学临床流调概率类似,关乎心理健康和身心疾病(心因性疾病)。
性格类型举例:经济环境大萧条,某公司裁员,有六个人都要被裁掉。
在他们的工作都是无过错和过失的前提下,面对这个问题——第一个人:沮丧、叹气——敏感、伤己型;第二个人:找关系,托朋友联系工作——人际型;第三个人:培训,升华,准备找更好的工作——自挖、自创型;第四个人:平时除了工作外还喜欢帮助人,失业后他忙于慈善工作——助人型;第五个人:兴趣爱好很多,失业后可以干他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了,可能会转换工作角度,成为自由职业者——浪漫、活跃型;第六个人:找公司领导大吵一架,出了气后到外面冲撞——冒险型;此外,还可以有很多种性格表现。
人格特质的遗传性千差万别,多数特质同时受先天性、后天教养和自身修养的影响,但有一些特质是高度遗传的。
有关人格的一致性的争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如今心理学家已经意识到人&情境交互作用的复杂性,有些人格只有在特定情境下才会显现。
如:灾难等。
特质人格理论走的是实证测量之路。
由此产生了大量人格量表和遗传性的实证研究。
但是,也仅仅是对人格的描述,并非能够解释清楚人格的由来。
5.1奥尔波特的人格模型——成熟的人一、G·W·奥尔波特的生平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Gordon Willard Allport 1897.11.11-1967.10.09)奥尔波特出身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是一个医师的4个孩子之一,父母在他的成长中起到了健康而又深刻的积极影响。
《人格心理学》课件
![《人格心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f1be9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8.png)
人格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提出“四体液说”,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决定人的性格 和情绪。
19世纪末: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潜意识对人格的影响。
20世纪初: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强调人类共有的心理结构。
20世纪中叶: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的需求对人格的影响。
宜人性:对他人的友好程度 和合作意愿
开放性:对新事物、新观念 的接受程度
神经质:对压力和情绪的敏 感程度和稳定性
人格类型理论
理论背景:斯普 兰格是德国心理 学家,他的人格 类型理论是建立 在荣格的人格类 型理论基础上的。
理论内容:斯普 兰格将人格分为 六种类型,分别 是现实型、研究 型、艺术型、社 会型、企业型和 传统型。
认知学派: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 认知动力理论:强调认知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认知结构:包括知识、信念、价值观等 认知动力理论的应用:解释人的行为和决策过程
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影响是普遍存在 的
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可以通过基 因表达和染色体变异来体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理论应用:广泛应 用于职业选择、职 业规划等领域
理论评价:具有较 强的实用性和可操 作性,但缺乏对个 体差异的深入探讨
荣格是瑞士 心理学家, 提出人格类 型理论
荣格将人格 分为内倾型 和外倾型
内倾型人格 的特点:内 向、深思熟 虑、注重内 心世界
外倾型人格 的特点:外 向、善于交 际、注重外 部世界
遗传因素包括基因和染色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可以通过家 族遗传和基因突变来体现
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 学校环境:教师的教育方式、同学间的交往等 社会环境:社会文化、价值观等 自然环境:气候、地理环境等
人格心理学课件资料
![人格心理学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6a84d4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0a.png)
人格:个体在先天遗传地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努力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与外在行为模式整合的统一组织。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和解释个体思想、情感、意向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的独特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性格:人格构成的一个主要成分,是个体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意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
人格的主要特征:(一)人格具有整体性人格是个体整个精神面貌的表现,是一个人的各种倾向性和人格特征的有机结合体。
通常这些成分或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同时也不是机械地绑合在一起的,而是错综复杂地相互联系、彼此交互作用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这种整体性包含三层含义。
1•内在统一性(在现实生活中,凡属于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正常人,一般总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合理定位,及时调整自己内部心理世界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心理冲突。
)2•全面性(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一般需要从整体角度,通过与不同人的人格特征的联系和比较,真正认识个体的差异。
)3•复杂性((人格就是由多个紧密相连的成分构成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水平的复杂体。
)(二)人格具有独特性人格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而心理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人格中具有统一性,它们的统一性有以下两种含义。
1.某一群体共有的心理特点总是通过群体内的成员个体体现出来,它制约着个体的独特性。
2•人类所具有的某些共同的心理活动规律会表现在不同的个体身上。
(三)人格具有稳定性可变性人格具有稳定性,表明个体是具有人格的个体,否则就很难说明个体的人格是什么样子的。
也正因为人格具有稳定性,我们才可能把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在精神面貌上区别开来。
但人格虽然具有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不可改变的,人格也具有可变性或可塑性,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的人格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
(四)人格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人是具有社会性的生物,人的自然的生物特性不能预定人格的发展方向,然而它却构成了人格形成的基础,影响着人格发展的途径和方向及人格形成的难易程度。
《人格心理学》课件
![《人格心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8a724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c.png)
《人格心理学》课件教案:《人格心理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格心理学》教材的第五章,主要介绍了人格心理学的概念、理论以及研究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人格心理学的定义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 常见的人格理论,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等;3.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自陈式量表、投射技术、行为观察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人格心理学的概念及其在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性;2. 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人格理论及其主要观点;3. 培养学生运用人格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人格心理学的定义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 各种人格理论的理解和掌握;3. 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材《人格心理学》;2. PPT课件;3. 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某位同学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人格心理学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人格心理学的定义、意义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然后介绍常见的人格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等,讲解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 举例:通过具体的案例,如某位名人的人格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格心理学的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身边的人,尝试用人格心理学的观点解释他们的行为。
六、板书设计1. 人格心理学的定义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 常见的人格理论及其主要观点;3.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人格心理学的概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答案: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形成的学科。
人格心理学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促进心理健康。
2. 请简要介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
荣格的集体潜意识论
![荣格的集体潜意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e3792d67f1922791688e839.png)
(二) 个体潜意识
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含了一切
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由于它是发生在个体身上的、和个体的经验 相联系的心理内容,因此被称为个体潜意识。 个体潜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情结”的 形式表现出来。
(二) 个体潜意识——情结
荣格认为所谓情结就是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包括 观念的和情感的)聚集在一起,缠绕在一起,形成 一簇难以解开的心理丛或心理结。 情结有很多,凡是一个人沉湎于某种东西而不能自 拔时,其背后就有情结存在。 情结使他的心灵被某种东西强烈地占据了,他的思 想与情感、他的言语与行为往往被情结所左右,使 他难以感知与思考其他的事情,而他本人却没有意 识到。 “不是人支配着情结,而是情结支配人”——荣格 情结可能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作用。 荣格早期认为情结起源于个体的童年经验,后来他 发现情结最深层的根源是集体潜意识。
荣格承认人死后的生命依然存在,认为这是心灵个性化 过程的另一个时期,并在来世中获得自我实现。作为一个心 理学家,荣格虽然不是从迷信的角度盲目信仰灵魂转世,但 他的这种观点却不可避免的带上某种神秘色彩。
六、心理类型说
“在实用心理学领域中将近二十年研究工作的结晶。 它从精神病医生对神经症的治疗所获得的无数印象 和经验中,从与各种社会阶层的男人与女人的接触 中,从与朋友和敌人的私人关系中,最后,从对自 己心里特点的反省中,逐渐地成型并发展起 来。”——(《荣格文集》,卷六,11页) “发现人的心理有着多么巨大的差异,这是我一生 中最了不起的经验之一”(《荣格文集》,卷十, 137页)
五、人格发展论――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3 中年时期(从35-40到退休) 这是荣格最为关注的时期。荣格认为这是在人生 的外部目标获得之后所出现的一种心灵的真空。他 称之为中年期的心理危机。用荣格的话来说,“对 于那些已到中年,不在需要培养自觉意志的人来说, 为了懂得个体生命和个人生活的意义,就需要体验 自己的内心存在”。 4 老年时期(从退休到死亡)
人格心理学PPT精品课件
![人格心理学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00e62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9.png)
在日常生活中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 其言谈举止、表情动作等。
参与观察
研究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深入了解其行 为表现。
个案研究
对某一特定个体或群体进行长期、深入的观察和 研究,收集详细资料。
访谈法了解内心世界和动机
结构化访谈
按照预定的问题和程序进行访谈,收集标准化的信息。
半结构化访谈
社会规范
不同文化中的社会规范对个体行为、思维方式的塑造 有所不同。
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过程中的教育方式、习俗等也会对个体的人 格发展产生影响。
自我认知在人格发展中作用
自我观察
个体通过观察自身行为、情感等来认识自己, 形成自我概念。
自我评价
个体对自身能力、价值等方面的评价,影响自 尊、自信等人格特质的发展。
性。
综合分析法确定诊断结果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 分类和编码。
诊断判定
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对 个体的人格特征进行诊断 判定。
统计分析
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 描述和推断,揭示数据背 后的规律和联系。
结果解释
对诊断结果进行解释和说 明,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 治疗方案。
PART 06
人格心理学在现实生活应 用
REPORTING
教育领域: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了解学生个体差异
通过人格心理学理论,教师可以 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 能力和学习风格,从而制定针对 性的教学方案。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如情绪困扰、学 习压力等。
培养学生的积极品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通过媒体、社区等渠道传播正能量和积极信息,营造积极向上、和 谐友爱的社会氛围。
人格心理学ppt课件
![人格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e3915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3.png)
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人格心理学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
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人格及其结 构、动力、发展与适应等方面。
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
人格结构与发展阶段
人格结构
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是原始欲望的体现,自我是现实原则的代表, 超我是道德规范的象征。
发展阶段
情境测验
模拟特定情境,观察被试 者的反应和表现,以评估 其人格特质。
投射法测量潜意识动机
罗夏墨迹测验
通过向被试者呈现标准化的墨迹 图形,让其自由描述所看到的内 容,从而了解其潜意识中的动机、
情感和认知方式。
主题统觉测验
给被试者呈现一系列模糊的场景 或人物描述,让其根据自己的理 解和想象进行故事编写,以揭示 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冲突和防御
费斯廷格提出,探讨个体 如何调整自己的认知以减 少失调。
信息加工理论
关注个体如何处理信息、 形成记忆和解决问题。
归因理论
探讨个体如何解释自己和 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 释对人格的影响。
人本主义流派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01
提出人类有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以及自我实现五种基
本需求。
罗杰斯的个人中心疗法
和能力。
引导价值观念
教育引导个体形成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
培养良好习惯
促进心理健康
教育通过规范行为,培 养个体良好的学习和生
活习惯。
教育关注个体心理健康, 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格差异
01
02
03
04
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自我、 他人和社会的认知存在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人格结构的理论框架
• 1960年提出,1967年修改和补充。 • L1:人格的最基础层次是大脑神经生理过程, 表示神经过程的兴奋—抑制水平。人格体质因 素(PC) • L2:以大脑神经生理过程为基础获得的大量实 验事实。 • L3:这些现象或事实受到环境影响(E)的作 用,产生的第三层次。人格的行为特质(PB) • PB=f (PC× E)
EAS气质模型
• 情绪性:一个人情绪反应的强度 • 活动性:一个人的活跃程度 • 交际性:一个人与他人交往的倾向性 气质从哪里来? • 来自四个研究的双生子平均相关系数
气质倾向 情绪性 活动性 交际性 同卵双生子 0.63 0.62 0.53 异卵双生子 0.12 -0.13 -0.03
气质和人格
艾森克的行为疗法
• 恐怖情境法、系统脱敏法和示范法。 这三种方法能够成功地治疗多种心理障碍,包括恐惧 症,特别是怕黑、怕高、怕一些动物,以及学生的考 试焦虑和社交焦虑等。 • 示范法(modeling technique)就是让患者观看电影 或在实际情境中他人有效控制恐怖的情况以达到减轻 或消除恐惧症的方法。 • 恐怖情境法(或泛滥治疗法)(flooding technique),就是让患者长时间地暴露于恐惧的情境 下以消除其恐惧症。 • 系统脱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就是一 步一步地逐渐消除神经症反应的方法。
• 精神质的生理基础:艾森克提出精神质可能与男性,特别是与雄 性激素分泌有关,但目前还缺乏系统的有控制的研究证据支持。 男性精神质得分高于女性,罪犯和精神病患者的分数较高,以男 性居多 高分者应接受审判或心理治疗
艾森克的论据
• 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
• 跨文化研究:不同文化中发现了同样的 人格三维度 • 双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研究结果和以上假设一致 艾森克:人格发展中三分之二的变异可以 诉诸生物因素
第二节 行为遗传学
一、什么是行为遗传学
• 行为遗传学(behavioral genetics)是研究支配生物 的向光、向地、摄食、求偶、育儿、攻击、逃避以及 学习与记忆等行为的基因和基因表达的时间、场所及 作用途径等的遗传学分支学科。 • 研究行为与遗传之间关系的科学 • 多学科交叉:生物学、神经科学、遗传学、行为科学、 医学等 • 意义:(1)提高人类利用动物资源的能力,推动仿生 学的发展 ;(2)为防治行为异常的遗传疾病提供理 论依据
评价
• 开辟了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些新领域
• 提出了其他理论没有提出的问题,对一 些已有的心理现象作出了新颖的解释
• 促进了人们对心理和人性问题的深层次 思考 • 过分强调遗传进化的决定作用,对文化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估计不足
第四节 人格的脑生物基础研究
人格心理学家的预言
• 弗洛伊德:总有一天科学家会发现人格 的神经病学基础
二、进化心理学在人格领域中的运用
• 自然选择与心理机制 根据进化论的观点,为了得以生存,物种自身会发生相适应的变 化。 根据进化论的人格理论,人类的心理机制也是如此。经过自然选 择过程,这些心理机制使人类更有可能生存和繁衍后代。例如, 对陌生的天然恐惧、对社会排斥的焦虑、择偶行为 • 人格特质是进化的结果,具有生存的价值 例:大山雀的个性(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奈尔斯· 丁格曼斯及其同 事的研究 ) 探索 哪种个性更易生存? 谨慎
五、评价
优点: • 艾森克的理论兼容并蓄,包括常态和非常态现象的一系列研究。 • 艾森克像卡特尔一样孜孜不倦地追求测量方法上的精确性,不同 的是他关注的是人格主要维度的测量。 • 在特质和类型的问题上,解决得相当出色。 • 艾森克在行为治疗领域算是一名先驱者。他帮助人们有效地对待 和治疗各种适应不良的行为。 缺陷: • 艾森克的理论有明显过分简单化的缺陷。只有三个维度能否囊括 所有人格特质? • 过分强调遗传和生物因素的作用。
结论:人格特征具有比较强的遗传性
特殊基因
• 5-HTT基因 复合胺 焦虑 • 运动和情感反应 多巴胺 兴奋和痛苦的体验 好奇心(D4基因)
三、气质研究
• 气质:先天遗传的行为与情绪活动的特征或倾 向性 • 气质是广泛起作用的人格倾向而不是具体的人 格特质 • 一岁左右看出来且保持终生 • EAS气质模型: 情绪性(Emotionality) (Buss&Plomin, 活动性(Activity) 1984,1986) 交际性(Sociability)
内外倾的层次结构
内倾一外倾是人格的一个基本的 特质维度,个体在是内倾的人 (不好交往、寡言少语被动性大) 还是外倾的人(好社交、爽直、 活跃)方面存在着度上的差异。
神经质维度的含义
• 表明从异常到正常的连续性特征。艾森 克指出,情绪不稳定的人表现出高焦虑。 这种人喜怒无常,容易激动。情绪稳定 的人,情绪反应轻微而缓慢,且容易恢 复平静。这种人不易焦虑,稳重温和, 容易自我克制。
• 奥尔波特:未来的技术进步将会确定中 枢神经系统的差异与人格特质差异有关 • 艾森克:唤醒理论
脑变化与人格变化
• 例1:课本P178 • 例2:一名叫盖奇的筑路工人的左前额 受到损伤后,其认知能力(如语言和视 觉)没有受到影响,而在情绪、计划等 方面却受到了严重的伤害(2002) • 例3:北京铁路局职工杨涛因脑外伤而 产生情绪障碍(2006)
二、行为遗传学的研究方法
• 探讨天性(遗传)和教养(环境)之争 高尔顿: • 谱系研究法 • 寄养儿童研究法 • 双生子研究法 新方法:分子遗传学、结构方程
举例
• 寄养儿童与其兄弟姐妹的智力相关 rIQ=c2 rIQ:兄弟姐妹之间的智力相关系数 c2: 共同的环境参数 • 双生子的智力相关 rIQ=b2+c2 b2: 共同的遗传性 • 假设:寄养儿童rIQ=0.26,同卵双生子 rIQ=0.81 c2=? B2=? IQ值中有55%的差异来自基因遗传,26%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
焦虑与社会排斥
• 焦虑是因为害怕被社会拒绝 • 焦虑是为了满足种的需要而进化而来的
• 焦虑几乎在所有的文化中都可以发现, 尽管表达的方式不同
择偶行为(Buss)
• 人类求偶的策略是遗传的 • 择偶策略是依附于环境的 • 男性与女性在面对人类进化的时候遇到不同的择偶问 题,因此也转化出不同的策略。 • 研究:33个国家1万多名被试的择偶偏好 男性:更强调未来配偶的生理吸引力和相对年轻 女性:更看重未来配偶的经济能力 原因:年轻漂亮和健康的女性具有更强的生殖力,而 具有财富和权力的男性更能保证女性在怀孕和养育后 代过程中所需的资源,这样的男性或女性更容易繁衍 自己的后代。
害羞儿童
抑制型风格的遗传性
• Reznick等人(1986)的研究 21个月、4岁和五岁半时三次测查其 抑制型风格 • 儿童三次测试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 (见右图) • 具有过于敏感的神经生理反应倾向 • 但害羞儿童并不意味着注定成为害 羞的成人
5岁半时的行为
与陌生孩子游戏 实验室里的活动 水平
21个月时的 行为
在学校里的社交 性
母亲对其害羞的 评价
0.34
0.55
0.12
0.36
第三节 进化心理学
进化论
• 进化论的基本原理:遗传变异、自然选 择、适者生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人类进化史(视频1,视频2)
一、进化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 • • • • • “过去是了解现在的钥匙” 所有的有机体(包括人)都是适应的产物 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生存与繁殖的问题 人的心理机制是演化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每种心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所有的社会行为都是心理机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二、人格结构
• 特质、类型 艾森克认为,特质是观察到的个体的行为倾向的集合体,类型是 观察到的特质的集合体。他把人格类型看作某些特质的组织。 • 人格的三个维度(类型或超级特质) 内外倾(introversion-extroversion) E 神经质—稳定性 (neuroticism-stability ) N 精神质—超我机能(psychoticism-superego functioning) P 每个人在这些维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而极少有单纯类型的 人。 (如图) • 人格层次模型 包括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 (如图)
第五章 生物学论
本章内容
• • • •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行为遗传学 进化心理学 人格的脑生物基础
第一节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一、艾森克简介
• 汉斯· 艾森克 :Hans Jürgen Eysenck 1916.03.04-1997.09.04,德裔 英国心理学家。 • 家庭背景:父母都是著名演员,2岁时父母离婚,跟随祖母生活。 • 反叛的性格:演员 心理学(1940获博士学位),反对纳粹 “知识界的斗士”: 反对精神分析;遗传论;吸烟的后果没那么严重等 1942年任职于磨坊山急救医院;1945 年任伦敦莫兹利医院专职心理学 家;1955 年任伦敦大学心理学教授、伦敦大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 从特质理论出发,以因素分析方法和传统的实验心理学方法相结合长期 研究人格问题,并把研究兴趣从特质转向维度,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人格 理论 • 多产的心理学家:79部著作,1000余篇论文
人格:遗传?环境?
• 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的特质相关 rtrait=b2 • 共同抚养的同卵双生子的特质相关 rtrait=b2+c2 • 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 44对早期分开抚养(分开时间平均为34年)的双生子, 217对共同抚养的双生子 人格问卷测量 结果:11个人格测试中c2的平均值只有0.03,而遗传性的平均值 达到0.49
神经质的层次结构
精神质维度的含义
• 表明从异常到正常的连续性特征。代表 一种倔强固执、粗暴强横和铁石心肠的 特点,并非暗指精神病。
• 高分精神质者具有倔强固执,凶残强横 和铁石心肠等特点,这种人有强烈愚弄 和惊扰他人的需求。低分精神质者具有 温柔心肠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