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电介质理论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温度)
极性电介质
如蓖麻油、氯化联苯等, r 数值在 26 范围内。还能用作绝缘介质
29
强极性电介质
如酒精、水等 , r>10 ,其电导 也很大,不能用做绝缘材料。 用作电容器浸渍剂时,可使电 容器的比电容增大,但通常损 耗都较大 电场的频率对极性液体电介质 介电常数r的影响很大!
介质的等值电容增大
17
极化机理:带电质点移动 介质类型:不均匀夹层介质中 建立极化时间:很长 极化程度影响因素: 电场强度(有关) 电源频率(低频下存在) 温度(有关) 消耗能量:非弹性极化、有损
18
空间电荷极化
极化机理:正、负自由离子或电子移动 介质类型:含离子和杂质离子的介质 建立极化时间:很长 极化程度影响因素: 电场强度(有关) 电源频率(低频下存在) 温度(有关) 消耗能量:非弹性极化、有损
随时间 t 的增大,U1 逐渐增大而 U2 逐渐下降,即 C2 上一部分电荷要通过 G2 放掉,而 C1 要从电源再 吸收一部分电荷,这一部分电荷称为吸收电荷
电荷重新分配,在两层介质的交界 面处有积累电荷
16
电荷重新分配,在两层介质的交
界面处有积累电荷
夹层界面上电荷的堆积是通过介
质电导 G 完成的,放电时间常数 为=(C1+C2)/(G1+G2),高压绝缘 介质的电导通常都很小,这种性 质的极化只有在低频时才有意义
30
介电常数同温度和频率的关系(氯化联苯)
根据转向极化的特点,对介电常数随温度及频 率变化的趋势作出解释 T不变
相对介电常数
6 f1 4 2 0 -30 -10 10 温度T (℃)
31
f 增大,r 减小 f 不变
f2 f3
T 升高,r 先增后减 粘度(分子间联系) 分子热运动
30
50
频率 f1f2f3
46
p P
极化电荷体密度

p P en
极化电荷面密度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这两部分 极化电荷的总和
PdV ' P e dS ' 0 n
S'

V'
47
位移极化
极化 取向极化 极化(束缚)体电荷 和面电荷产生电场 影响原来的电场分布!
离子间结合力 离子密度
11
消耗能量:弹性极化、无损 (极微量->无损)
转向极化(偶极子弛豫极化)
极化机理:极性分子转向 介质类型:极性介质、离子弛豫性极 化的离子性介质
建立极化时间:需时较长,10-610-2 s
12
频率 f1f2f3
极化程度影响因素:
电场强度(有关)
电源频率(有关)
21
22
23
J 0 t
24
空间电荷极化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因为温度升高,离子运动加剧,离
子扩散容易,因而空间电荷减少。
空间电荷的建立需要较长的时
间,大约几秒到数十分钟,甚至数
十小时,因此空间电荷极化只对直 流和低频下的介电性质有影响。
25
4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相对介电常数及其物理意义
离子键:强极性键,离子结构电介质 玻璃、陶瓷 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电负性相同),非极性分子 非极性电介质 聚四氟乙烯、氮气 极性共价键(电负性不同),极性分子 极性电介质 环氧树脂、三氯联苯 弱极性电介质 聚苯乙烯 5 存在分子异构或支链
2 极化与电介质
Q0 平板真空电容器电容:C0 U
Q0 Q 插入固体电解质后电容: C U 电容量增大的原因在于电介质的极化现象, Q’ 对应电介质极化引起的束缚电荷
1E p
a 1Ea p
故插入聚乙烯板后空气间隙击穿
38
电介质极化应用实例二
对于同轴电缆,可采用多层介质,在 靠近内电极处采用介电常数大的好处 是什么?为什么? 从介电常数的角度来分析油纸绝缘在 套管中是如何改善电场分布的。目前 固体绝缘的套管方兴未艾,你是如何 考虑材料的选择呢?
39
19
空间电荷极化常常发生在不均匀 介质中,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不 均匀电介质中的正负间隙的离子 分别向负、正极移动,引起电介 质内各点离子密度的变化,产生 电偶极矩,这种极化称为空间电 荷极化。在电极附近聚集的离子 电荷就是空间电荷(见图a) 。
20
实际上晶界、相界、晶格畸变 、杂质等缺陷区都可成为自由 电荷运动的障碍,在这些障碍 处,自由电荷积聚,也形成空 间电荷极化(见图b) 。由于空 间电荷积聚,可形成很多与外 电场方向相反的电场。
温度(温度较高时降低,低温段随 温度增加) 消耗能量:非弹性极化、有损
13
夹层介质界面极化
夹层介质界面极化概念: 当 t =0:
U1 C2 U 2 C1
G1 G2 C1 C2
U
当 t =∞:
U 1 G2 U 2 G1
A
G1 C1
P G2
B
C2 U
14
G1 G2
A
C1 C2 U
G1 C1
图中:
单位面积的电荷:
真空中: E0 / 0
极化电荷密度为:
+
-
+ +
- -
Vacuum
E0
E
E ( ) / 0 介质中: E0
e0E 0 = e0 er E
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r
r 0
26
相对介电常数可以反映电介质的极化程度。
44
无极性分子
有极性分子
无外电场作用时,媒质对外不显电性
p
i 1
n
i
0
45
无极性分子
图2.2.14.x 电介质的极化
有极性分子



电介质在外电场E作用下发生极化,形成 有向排列的电偶极矩; 电介质内部(非均匀极化)和表面产生极化 电荷(束缚电荷); 极化电荷与自由电荷都是产生电场的源。
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密
度很小,气体的极化率很小, 一切气体的相对介电常数都 接近1
气体的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升
高略有减小,随压力的增大 略有增加,但变化很小
27
atmospheric 部分气体的相对介电常数(环境条件 20℃, 1atm) pressure=0.101325MPa
气体种类
氦 氢 氧 氮 甲烷 二氧化碳 乙烯 空气
3
第 1 节 电介质的极化及介电常数
电介质物质结构的基本形式 极 化 (polarization) 与 电 介 质
(dielectrics)
电介质极化的基本类型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讨论极化的意义
4
1 电介质物质结构的基本形式

电介质的分类(根据化学结构):分子 及各聚集态(气、液、固态)的性质和 它的键的形式密切有关(有极、无极、 铁电体、驻极体)
相对介电常数
1.000072 1.000027 1.00055 1.00060 1.00095 1.00096 1.00138 1.00059
28
液体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非极性和弱极性电介质
如石油、苯、四氯化碳、硅油等,r 数 值不大,在1.82.5范围内
r 和温度的关系相似单位体积中的分子
6
极化现象:电场中有电介质时,由于 电场的作用,形成净电偶极矩的现象, 并且在沿电场方向电介质的表面出现 束缚电荷。
+ + + + + + +
E0
-
-
-
-
-
-
-
极化前
极化后
7
用极化强度P来表征极化的强度,定义
为单位体积的电偶极矩,与外加电场 强度有关
极化强度P与介电常数 (=
0 r)的关系:
34
多层介质的合理配合
对于多层介质,在交流及冲击电压 下,各层场强分布与其r 成反比,要 注意选择r ,使各层介质的电场分布 较均匀,从而达到绝缘的合理应用
E1 2 E2 1
35
如果固体绝缘中存在气泡,由于气体的r是最 小的,所以气泡将承受较大的电场强度, 首先在气泡处发生电离,引起局部放电, 使整体材料的绝缘能力降低。如采用油浸 方式能改善电场分布 在电缆芯处使用r较大的材料,可减小电缆芯 处场强,电缆中电场分布均匀一些,从而 提高整体的耐电强度
P 0 ( r 1) E
Q0 0 A C0 U d
Q0 Q A C U d
电磁场的极化分析
8
3 电介质极化基本类型
电介质的极化有五种基本形式: 电子位移极化
离子位移极化
转向极化
空间电荷极化 夹层介质界面极化(与空间电 荷极化属于同类电荷)
9
电子位移极化
r 较大,一般为 3~6 , r 和 T 及 f
的关系和极性液体的相似
离子性电介质
如陶瓷,云母等,相对介电常数 r 一般在5~8左右
33
5 讨论极化的意义
选择绝缘
在实际选择绝缘时,除考虑电气强度 外,还应考虑介电常数r 对于电容器,若追求同体积条件有较 大电容量,要选择r 较大的介质 对于电缆,为减小电容电流,要选 择r 较小的介质
R2 R3 t t t u= ln + ln E = 2pe1 R 1 2pe2 R 2 2per
36
电介质极化应用实例一
平行平板电极间距离为 2cm ,在电极上施加 55kV 的工频
电压时未发生间隙击穿,当板电极间放入一厚为 1cm 的
为什么?并请计算插入聚乙烯板(poly ethylene) 前后的各 介质中的电场分布。
高电压技术
第3章 电介质的电气性能(1)
2
第3章
电介质的电气性能
电介质电气性能的划分
极化特性:介电常数ε
损耗特性:介损tgδ 电气传导特性:载流子移动、高场强下
的电气传导机理等,电导G 或电阻 R
电气击穿特性:包括击穿机理、劣化、
电压--时间特性曲线(V–t )等,击穿 电压UC 或击穿场强EC (critical)
谢谢!
接下一节!
40
温度对转向极化的影响
温度较高时
分子热运动加剧,极化减弱
温度过低
返回
液体、固体电介质,考虑分子间联系紧,极 化较为困难,极化在低温下先随温度的升高 而增加,以后当热运动变得较强烈时,极化 又随温度上升而较小
41
研究静电场中的电介质应从以下 两方面入手
a)电介质自身的变化:在(外)电场 的作用下,电介质极化。
聚乙烯板 (r=2.3) 时,问此时是否会发生间隙击穿现象?
37
解:

Dan Dpn
a Ea p E p
(1)插入前:Ea=V0/d=55/2=27.5 kV/cm
(2)插入后:Vp/Va= a / p,得 Va=2.3Vp V0=Vp+Va=3.3Vs Vp=V0/3.3=55/3.3=16.7 (kV) Ep=16.7 kV/cm Va=V0-Vp=55-16.7=38.3 (kV) Ea=38.3 kV/cm>30 kV/cm的空气击穿场强
极化:电介质分子或原子的正负电荷 对外作用中心位移(位移极化);电 介质每个分子或原子的等效电偶极子 沿外电场方向取向(取向极化、转向 极化)。
42
极化结果: 电介质内存在有规律分布的电
偶极子―电介质内存在(净) 面极化电荷(束缚)和体极化
电荷(束缚)(均匀极化极化
体电荷为零)。
43
b)电介质极化产生的极化电荷(束缚) 对原电场的影响 电介质极化产生的极化电荷(束缚)也 是产生电场的场源,这些极化电荷(束 缚)本身产生电场,从而影响原来的电 场。因此,电介质中的静电场是由自由 电荷(原电场)和极化电荷(束缚)共 同产生(激发)的,这是我们研究静电 场中电介质的关键。
P G2
B
C2 U G U 1 2 U 2 G1
U1 C2 当 t =0: U 2 C1
当 t =∞:
C2 G2 C1 G1
一般有
设 C1> C2,G1<G2,则在 t=0 时,U1<U2;
t,U1U2。
15
G1 G2 C1 C2
U
设 C1> C2,G1<G2,则在 t=0 时,U1<U2;t,U1U2。
固体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非极性和弱极性固体电介质
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 聚苯乙烯、石蜡、石棉、无机玻璃等 电介质只有电子式极化和离子式极 化,r 在2.02.7范围
r 与温度的关系相似于单位体积内
的分子数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温度)
32
极性固体电介质
树脂、纤维、橡胶、虫胶、有机 玻璃、聚氯乙烯和涤纶等
极化机理:电子偏离轨道
介质类型:所有介质
建立极化时间:极短,10-1410-15s
极化程度影响因素:
电场强度(有关)
电源频率(无关)
温度(无关)
消耗能量:弹性极化、无损
10
离子位移极化
极化机理:正负离子位移
介质类型:离子性介质
建立极化时间:极短,10-12~10-13 s 极化程度影响因素: 电场强度(有关) 电源频率(无关) 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