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瘤影像诊断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脊索瘤》精品课件
![《脊索瘤》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67eceb312b3169a551a463.png)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1
概论:
• 脊索瘤(Chordoma)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位
于脊椎椎体和椎间盘内,大多数脊索瘤起源于椎骨附近骨 内脊索残留物而不是椎间盘。主要好发于50~60岁的中老 年,亦发生于其他年龄。两性均可累及,发病率无差异。 其生长缓慢,在出现症状前,往往已患病5年以上。50% 在骶尾部,35%位于蝶枕部,其他依次为颈、胸、腰椎部。 骶尾部肿瘤,常见于40~70岁年龄组,而蝶枕部肿瘤则常 见于儿童。前者由于溶骨可见骶骨有破坏,罕见有成骨现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17
C T表现
• 颅底脊索瘤的 c T扫描一般应包括轴位和冠状位,轴位扫描可明确病
灶中心部位和边缘情况以及周边骨质的改变;冠状位扫描能清楚地显 示肿瘤颅内外侵犯的范围和程度。鞍区脊索瘤多较斜坡脊索瘤体积大, 因为斜坡周围空间小,小的肿瘤便可压迫桥前池及脑干引起相应的症 状而就诊, 鞍区由于周围结构并不致密, 蝶鞍上方的鞍上池、下方 的蝶窦及两侧的海绵窦为病变的生长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肿瘤较大时 才出现临床症状。典型的颅底脊索瘤, c T平 扫表现为位于中线的、 边界清晰的、具有膨胀性的软组织肿块 ,内有散在斑片状钙化, 少 数可见反应性骨硬化, 边缘呈分叶状或模 糊不清,无瘤旁脑组织水 肿区。病变多为混 杂密度或等密度。起源于斜坡的脊索瘤,邻近骨质 结构破坏,以斜坡、蝶骨体及岩骨尖的溶骨性破坏为特点。肿瘤易侵 犯鼻咽部、副鼻窦及眶内。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增强扫描,病 灶轻至中 度强化,原低密度灶无强化, 原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灶强化。肿瘤较大 时,可见相应的脑 组织、脑池和脑室系统受压的表现。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3
发病率
1 脊索瘤年发病率为0.2 一0 . 5 / 10 万人
1
概论:
• 脊索瘤(Chordoma)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位
于脊椎椎体和椎间盘内,大多数脊索瘤起源于椎骨附近骨 内脊索残留物而不是椎间盘。主要好发于50~60岁的中老 年,亦发生于其他年龄。两性均可累及,发病率无差异。 其生长缓慢,在出现症状前,往往已患病5年以上。50% 在骶尾部,35%位于蝶枕部,其他依次为颈、胸、腰椎部。 骶尾部肿瘤,常见于40~70岁年龄组,而蝶枕部肿瘤则常 见于儿童。前者由于溶骨可见骶骨有破坏,罕见有成骨现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17
C T表现
• 颅底脊索瘤的 c T扫描一般应包括轴位和冠状位,轴位扫描可明确病
灶中心部位和边缘情况以及周边骨质的改变;冠状位扫描能清楚地显 示肿瘤颅内外侵犯的范围和程度。鞍区脊索瘤多较斜坡脊索瘤体积大, 因为斜坡周围空间小,小的肿瘤便可压迫桥前池及脑干引起相应的症 状而就诊, 鞍区由于周围结构并不致密, 蝶鞍上方的鞍上池、下方 的蝶窦及两侧的海绵窦为病变的生长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肿瘤较大时 才出现临床症状。典型的颅底脊索瘤, c T平 扫表现为位于中线的、 边界清晰的、具有膨胀性的软组织肿块 ,内有散在斑片状钙化, 少 数可见反应性骨硬化, 边缘呈分叶状或模 糊不清,无瘤旁脑组织水 肿区。病变多为混 杂密度或等密度。起源于斜坡的脊索瘤,邻近骨质 结构破坏,以斜坡、蝶骨体及岩骨尖的溶骨性破坏为特点。肿瘤易侵 犯鼻咽部、副鼻窦及眶内。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增强扫描,病 灶轻至中 度强化,原低密度灶无强化, 原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灶强化。肿瘤较大 时,可见相应的脑 组织、脑池和脑室系统受压的表现。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3
发病率
1 脊索瘤年发病率为0.2 一0 . 5 / 10 万人
脊索瘤的影像学表现精品课件
![脊索瘤的影像学表现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7ddd18b307e87101f696bf.png)
19
骶尾部脊索瘤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20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21
骶尾部脊索瘤伴椎管受累
女,71岁,“发现骶骨占位半月余”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22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23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24
鉴别诊断
• 骨巨细胞瘤:多同时累及椎体和附件,单 独累及椎体很少见;骨质膨胀较脊索瘤明 显,周围一般无骨质反应性增生硬化,内 部钙化极为少见,T2WI信号偏低;如果两 者信号相似,需结合CT根据骨质改变进行 鉴别诊断。
• 肿瘤生长缓慢,具有局部侵袭性,临床症状主要 与病变发生的部位相关,颅底部脊索瘤主要表现 为头痛、头晕、复视、视力模糊等,而骶尾部脊 索瘤主要表现为骶尾部疼痛,可触及包块,双下 肢麻木等。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4
病理特点
• 分为经典型、软骨样型和去分化型3种组织学亚型
• 经典型最常见,占总数 80%~85%,肿瘤由大量 空泡状上皮细胞和黏液基质组成,纤维组织将肿 瘤分隔呈分叶状。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2
脊索瘤的影像学表现
姓名:王彦龙 日期:2019.7.9
精品 P于人体中胚层脊索结构残余组织的 原发性低度恶性骨肿瘤,约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 1%~ 4%。好发于中轴骨的头端和尾端,即蝶枕部 和骶尾部。男较女稍多见,任何年龄都可发病, 其中骶尾部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而颅底部发 病年龄相对较轻。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30
神经源性肿瘤
男,54岁,“间断性左腰部、臀部、大腿酸胀不适4月”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脊索瘤ppt课件
![脊索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089f5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8.png)
编辑版ppt
18
MR I 表 现
• MRI是术前诊断和术后评价脊索瘤的最佳影像检查手段。MRI软组织分辨率高,避免了
cT上的颅骨伪影,在颅底肿瘤的诊断中具有独到之处, 能明显示肿瘤的部位、范围及 肿瘤对海绵窦、脑神经等重要结构的侵犯情况。肿瘤主要发生于斜坡、蝶鞍,可自斜 坡向下至寰椎导致颅内外联合受累,MRI可以清楚显示肿瘤对邻近结构如海绵窦、 斜 坡、蝶窦、 枕骨大孔、鼻咽等的侵犯。T1WI肿瘤信号不均,常低于或等于脑组织 的 信号强度, 在斜坡黄骨髓的高信号衬托下易被发现 。 T2WI肿瘤表现为高信号, 79% 的病例呈不均匀高信号,可能是含丰富液体 成 分的空泡蜂窝状结构的表现。 T2WI显 著高信号是脊索瘤有别于鼻咽癌、垂体瘤等需鉴别诊断肿瘤的特征征象,也反I映了脊 索瘤的组织学特性,其肿瘤组织主要由长T2弛豫时间的黏液间质和分泌黏液的液滴状 瘤细胞构成。肿瘤内钙化和血管常表现 为不规则的低信号区,两者有时不易鉴别。静 脉注入对比剂后,呈中等到显著不均质“ 蜂房样” 、 “ 颗粒样” 强化。脊索 瘤患者 的动态增强研究显示颅底脊索瘤呈持续缓慢强化,其 时间一 信号强度曲线分上升期 、 平台期和消退期, 2 4 0 s内无峰值 ,平均 27min 达到高峰,在未治肿瘤与术后 残 留 肿瘤间无差异 。 脊索瘤的强化特点直观地反映了肿瘤组织的生物学特性 , 缓慢强化 说明其血供并不丰富;持续强化可能是肿瘤细胞或黏蛋白有吸附积聚 Gd — DTPA的作 用所致。颅底脊索瘤在临床上表现为多对脑神经渐进性损害,以Ⅱ、Ⅲ、Ⅵ对最多见 研究显示 ,多平面重建( MP R) 在显示颅底肿瘤与脑神经的空问位置关系方面也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MP R结合了常规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和容积扫描三维 重建 的优势,能 明确地从软组织中辨认出相关的脑神经,并根据其走向,选用平面重建或曲面重建, 完整地显示脑神经的形态、走向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脊索瘤ppt课件
![脊索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800c46ddccda38376bafcc.png)
注:按照其肿瘤主体所在的位置确定其生长部位,斜坡 病变又分为上部(鞍背)、中部(蝶枕联合)、下部 (枕骨基底部)。
脊索瘤的病理学 低度恶性,生长缓慢,具有局部侵袭性和较高的局部 复发性 大体表现 大小:2-5cm,质地软,灰褐色胶冻样多小叶状肿块, 分界清楚,有假包膜,病变内可有坏死区,新老出血 区及钙化区。有些脊索瘤表现有局灶性软骨组织点缀 在肿瘤基质内。
CT表现: 主要使用横断面及冠状高分辨率扫描,骨窗观察。 一般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其内散在斑片状钙化(钙化 率明显低于软骨肉瘤)。 极少数表现为骨硬化,蝶枕部脊索瘤常破坏斜坡,蝶 鞍,骶尾部脊索瘤可为膨胀性,多向骶前区扩展。 脊柱病变可累及2个或2个以上邻近椎体。 平扫:等或略低密度。增强 绝大多数肿瘤不能完全切除,手术入路取决于影像学 所能显示肿瘤的部位和范围的准确性 局部复发率约为44-60%,复发距首次手术可达10年之 久,甚至更长。远处转移发生在疾病晚期,最常见的 转移部位为皮肤和骨组织。 残余肿瘤可采用高剂量、分次放疗。放疗不能明显减 小瘤体,临床症状无进展,影像学检查肿瘤无增大, 即可认为肿瘤被控制。 每0.5-1年影像复查一次。 生存期:5年生存率约为84%,10年生存率约为64%。
颅底脊索瘤
兰州石化总医院放射科 侯 斌
脊索瘤是起源于残留的胚胎组织的先天性肿瘤, 是一种较少见的低度恶性的骨源性肿瘤,以颅底蝶枕交 界部及骶尾部多见(骶尾部约50-60%;蝶枕部约25-35%; 颈椎10%,胸腰椎5%)。 脊索组织在颅内主要分布在颅底的蝶骨和枕骨处, 部分可以达到颅内面,并与蝶鞍上部的硬脑膜相连,因 此颅底的脊索瘤好发在斜坡和鞍区。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 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 到让客户满意!
骶骨脊索瘤【影像科】 ppt课件
![骶骨脊索瘤【影像科】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c98780b84ae45c3a358cc8.png)
20
脊索瘤是一d到付种罕见的低度恶性骨肿瘤,发生率为8/10
21
Case5 56y M
鉴别诊断
Ø 骨巨细胞瘤 Ø 神经源性肿瘤 Ø 转移瘤
脊索瘤是一d到付种罕见的低度恶性骨肿瘤,发生率为8/10
22
骨巨细胞瘤
l 20-40岁,女性稍多 l 上位骶椎多见 l 偏心性、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 l 骨嵴;瘤内无钙化或骨化;可有硬化边(靠背征) l T1WI呈等、低信脊索号瘤,是T一2Wd到I呈付混种罕杂见信的号低(度恶含性铁骨血肿黄瘤,素发沉生着率、为8多/发10小囊变) l 可累及骶髂关节 l 富血供,增强明显强化,快进快出
29
Thanks
参考文献:Differentiation of primary chordoma, giant cell tumor and schwannoma of the sacrum by CT and MRI Eur J Radiol (2013)
30
13
C付种罕见的低度恶性骨肿瘤,发生率为8/10
14
Case3
脊索瘤是一d到付种罕见的低度恶性骨肿瘤,发生率为8/10
15
Case4 女 71岁 腰背部麻木感1月余
脊索瘤是一d到付种罕见的低度恶性骨肿瘤,发生率为8/10
16
影像学表现:MRI
n 中线部位,下位骶椎(S3-S5)多见;沿骶管向上生长 n T1WI呈中等-低信号,内可见斑点状、斑片状高信号(出血) n T2WI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内见条状低信号(纤维血管分隔) n 增强:中度脊-明索瘤显是不一d均到付匀种强罕见化的,低度蜂恶窝性骨样肿、瘤,颗发粒生率样为强8/化10
8
病理
n 脊索瘤:起源于脊索的胚胎残留物 n 脊索:是人类脊柱的原基,发育过程中逐渐被椎体软骨基
脊索瘤是一d到付种罕见的低度恶性骨肿瘤,发生率为8/10
21
Case5 56y M
鉴别诊断
Ø 骨巨细胞瘤 Ø 神经源性肿瘤 Ø 转移瘤
脊索瘤是一d到付种罕见的低度恶性骨肿瘤,发生率为8/10
22
骨巨细胞瘤
l 20-40岁,女性稍多 l 上位骶椎多见 l 偏心性、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 l 骨嵴;瘤内无钙化或骨化;可有硬化边(靠背征) l T1WI呈等、低信脊索号瘤,是T一2Wd到I呈付混种罕杂见信的号低(度恶含性铁骨血肿黄瘤,素发沉生着率、为8多/发10小囊变) l 可累及骶髂关节 l 富血供,增强明显强化,快进快出
29
Thanks
参考文献:Differentiation of primary chordoma, giant cell tumor and schwannoma of the sacrum by CT and MRI Eur J Radiol (2013)
30
13
C付种罕见的低度恶性骨肿瘤,发生率为8/10
14
Case3
脊索瘤是一d到付种罕见的低度恶性骨肿瘤,发生率为8/10
15
Case4 女 71岁 腰背部麻木感1月余
脊索瘤是一d到付种罕见的低度恶性骨肿瘤,发生率为8/10
16
影像学表现:MRI
n 中线部位,下位骶椎(S3-S5)多见;沿骶管向上生长 n T1WI呈中等-低信号,内可见斑点状、斑片状高信号(出血) n T2WI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内见条状低信号(纤维血管分隔) n 增强:中度脊-明索瘤显是不一d均到付匀种强罕见化的,低度蜂恶窝性骨样肿、瘤,颗发粒生率样为强8/化10
8
病理
n 脊索瘤:起源于脊索的胚胎残留物 n 脊索:是人类脊柱的原基,发育过程中逐渐被椎体软骨基
颅内脊索瘤讲课PPT课件
![颅内脊索瘤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43f65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9.png)
手术方式:开颅手术、微创手术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损伤周围组织等,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 风险已经大大降低
放射治疗
定义: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对肿瘤进行局部治疗的方法
原理:通过放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 扩散
适用范围:适用于颅内脊索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
注意事项:放射治疗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计划,确保治疗的有 效性和安全性
病例一:患者症状、诊断 过程及治疗方案
病例二:手术过程、术后 恢复及治疗效果
病例三:医生与患者互动、 康复指导及随访情况
病例四:不同病例的治疗 效果对比及经验总结
专家点评与建议
病例特点:详细介绍病例的病情、 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指征
术后管理:提供术后护理、康复 等方面的建议,以及预防复发的 措施
手术技巧:分享专家在手术中的 技巧和经验,以及如何提高手术 成功率
患者可以参加康复训练和社交活 动,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 力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饮食,多 摄入新鲜蔬菜和水 果,减少高脂肪和 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坚持适量运动,每 周至少进行150分 钟中等强度的有氧 运动,增强身体素 质。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 态,学会调节情绪, 避免过度焦虑和抑 郁。
定期进行体检,及 时发现和治疗潜在 疾病,提高生活质 量。
单击
脊索瘤的诊断与 鉴别诊断
脊索瘤的预防与 康复
脊索瘤概述
脊索瘤的治疗方 法
脊索瘤的病例分 享与讨论
脊索瘤定义
脊索瘤是一种 起源于脊索组 织的恶性肿瘤
脊索瘤多发生 在脊柱和颅底
区域
脊索瘤的生长 速度较缓慢, 但具有局部浸 润性生长的特
点
脊索瘤的病因 可能与遗传、 环境等因素有
放射治疗
定义: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对肿瘤进行局部治疗的方法
原理:通过放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 扩散
适用范围:适用于颅内脊索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
注意事项:放射治疗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计划,确保治疗的有 效性和安全性
病例一:患者症状、诊断 过程及治疗方案
病例二:手术过程、术后 恢复及治疗效果
病例三:医生与患者互动、 康复指导及随访情况
病例四:不同病例的治疗 效果对比及经验总结
专家点评与建议
病例特点:详细介绍病例的病情、 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指征
术后管理:提供术后护理、康复 等方面的建议,以及预防复发的 措施
手术技巧:分享专家在手术中的 技巧和经验,以及如何提高手术 成功率
患者可以参加康复训练和社交活 动,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 力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饮食,多 摄入新鲜蔬菜和水 果,减少高脂肪和 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坚持适量运动,每 周至少进行150分 钟中等强度的有氧 运动,增强身体素 质。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 态,学会调节情绪, 避免过度焦虑和抑 郁。
定期进行体检,及 时发现和治疗潜在 疾病,提高生活质 量。
单击
脊索瘤的诊断与 鉴别诊断
脊索瘤的预防与 康复
脊索瘤概述
脊索瘤的治疗方 法
脊索瘤的病例分 享与讨论
脊索瘤定义
脊索瘤是一种 起源于脊索组 织的恶性肿瘤
脊索瘤多发生 在脊柱和颅底
区域
脊索瘤的生长 速度较缓慢, 但具有局部浸 润性生长的特
点
脊索瘤的病因 可能与遗传、 环境等因素有
脊膜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脊膜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b3696cfd0a79563d1e724d.png)
二、MRI资料 T2
平扫 T1
二、MRI资料
增强பைடு நூலகம்
二、MRI诊断
平T1-2椎体水平髓外硬膜内见等T1长T2信号影,STIR为 高信号,大小约14*9*23mm(左右经*前后径*上下径), 边界清楚,局部脊髓受压,蛛网膜下腔欠通畅,余未见 明显异常。增强后,平T1-2椎体水平髓外硬膜内病变明 显强化,余未见明显异常强化信号影。
脊膜瘤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诊断不难, 需要与神经鞘瘤鉴别。
脊膜瘤常发生于胸段,女性多见,本病钙化出现 率高,是鉴别这二种肿瘤的主要征象之一。另外, 本病很少引起神经孔扩大,哑铃型肿瘤明显少于神 经鞘瘤。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脊膜瘤的影像诊断
一、病历资料
性别:女 年龄:64岁 职业:其他 病例特点:腰腿疼1年加重2月 患者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腿疼痛,伴双腿腿无力疼痛, 无心慌胸闷、恶心呕吐不适,病后曾在“太和医院”行保守 治疗,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诊治,今来我院就诊,门诊以 “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我科。 既往史:宫颈癌放疗化疗三年,否认肝肾疾病,有高血压心 脏病等病史。 体格检查:阴性专科检查:腰椎呈生理性弯曲,L3--S1棘间 压痛、叩击痛阳性;左侧直腿抬高试验30°阳性,左侧直腿 抬高试验40°阳性,双侧下肢感觉麻木,双侧下肢肌力减低 ,肌力约Ⅲ级,膝反射及跟腱反射正常存在,巴彬斯基征阴 性。门诊资料:院外MRI示腰4-5.5-骶1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 窄。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
四、讨论
MRI:在T1WI上肿瘤呈等信号,少数可低于脊髓 信号,在T2WI上肿瘤信号多有轻度增高,当肿瘤出 现囊变时,其内可见高信号囊变区。GD-DTPA增强 扫描,肿瘤显著强化,与脊髓界限清楚,可有“硬 膜尾征”。MRI可较CT更清晰显示蛛网膜下腔阻塞 和脊髓受压情况,脊髓多向健侧移位。
脊索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脊索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55e8c0e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4.png)
脊索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 诊断
发病机理
• 脊索是人体脊柱的原基, 形成于胚胎期的第3周,上方由头 盖骨的Rathke’s 袋限制在蝶骨,向下和咽部相连,接着 穿过齿状突和椎体中央
• 胚胎发育成为颅底的一部分和脊柱,残存的脊索组织可发 展成为脊索瘤。
概述
• 脊索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来源于脊索胚胎残余物的低度恶 性肿瘤。
软骨肉瘤
• 间叶源性肿瘤 • 偏中心性生长,中心多位于岩枕裂,或鞍旁 • 信号与脊索瘤相似,强化常轻微,可为结节状、分隔状及
弥漫样 • ADC值较高 • 钙化呈点、环、弧形
男,47岁,视物双影2年余
鼻咽癌
• 中心以鼻咽部为主,一侧或双侧咽隐窝的变浅消失,局部 可见偏侧软组织肿块形成
• T1WI呈等信号,T2WI信号稍高,强化明显 • 骨质破坏偏向一侧,肿瘤内缺乏钙化 • 颈部淋巴结肿大 • 临床鼻咽部的组织活检可明确诊断
• 占颅内肿瘤的1%,占所有原发性骨肿瘤的4% • 斜坡由枕骨基底部和蝶骨体共同组成,上界为鞍背,下界
为枕骨大孔前缘,分上、中或下区。上区相当于蝶骨体, 中区为蝶枕软骨结合处,下区为枕骨基底部,以中区最多 见
临床表现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年人多见,30-40为高峰 • 男女比例2 :1 • 生长缓慢,症状隐匿 • 最常见复视、颅神经麻痹及头痛;外展神经受累最常见,
• 多以宽基底与颅骨相邻, 明显均匀强化,硬脑膜 尾征
• 骨质增生硬化,而骨质 破坏少见
男,47岁,左眼视物不清半年
转移瘤
• 原发病史,常为多发 • T2WI呈等或低信号,肿瘤内缺乏钙化 • 骨质破坏较软组织肿块范围大
女,46岁,肺癌病史Fra bibliotek 小结• 30-40为高峰,最常见复视、颅神经麻痹及头痛 • 肿瘤多在2-5cm之间 • 边界清楚,不规则型及分叶状多见 • 溶骨性破坏 • T2WI为明显高信号 • 中度至显著强化,呈蜂窝样、颗粒样且持续强化 • 邻近血管受压推移或部分包绕,但很少狭窄
发病机理
• 脊索是人体脊柱的原基, 形成于胚胎期的第3周,上方由头 盖骨的Rathke’s 袋限制在蝶骨,向下和咽部相连,接着 穿过齿状突和椎体中央
• 胚胎发育成为颅底的一部分和脊柱,残存的脊索组织可发 展成为脊索瘤。
概述
• 脊索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来源于脊索胚胎残余物的低度恶 性肿瘤。
软骨肉瘤
• 间叶源性肿瘤 • 偏中心性生长,中心多位于岩枕裂,或鞍旁 • 信号与脊索瘤相似,强化常轻微,可为结节状、分隔状及
弥漫样 • ADC值较高 • 钙化呈点、环、弧形
男,47岁,视物双影2年余
鼻咽癌
• 中心以鼻咽部为主,一侧或双侧咽隐窝的变浅消失,局部 可见偏侧软组织肿块形成
• T1WI呈等信号,T2WI信号稍高,强化明显 • 骨质破坏偏向一侧,肿瘤内缺乏钙化 • 颈部淋巴结肿大 • 临床鼻咽部的组织活检可明确诊断
• 占颅内肿瘤的1%,占所有原发性骨肿瘤的4% • 斜坡由枕骨基底部和蝶骨体共同组成,上界为鞍背,下界
为枕骨大孔前缘,分上、中或下区。上区相当于蝶骨体, 中区为蝶枕软骨结合处,下区为枕骨基底部,以中区最多 见
临床表现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年人多见,30-40为高峰 • 男女比例2 :1 • 生长缓慢,症状隐匿 • 最常见复视、颅神经麻痹及头痛;外展神经受累最常见,
• 多以宽基底与颅骨相邻, 明显均匀强化,硬脑膜 尾征
• 骨质增生硬化,而骨质 破坏少见
男,47岁,左眼视物不清半年
转移瘤
• 原发病史,常为多发 • T2WI呈等或低信号,肿瘤内缺乏钙化 • 骨质破坏较软组织肿块范围大
女,46岁,肺癌病史Fra bibliotek 小结• 30-40为高峰,最常见复视、颅神经麻痹及头痛 • 肿瘤多在2-5cm之间 • 边界清楚,不规则型及分叶状多见 • 溶骨性破坏 • T2WI为明显高信号 • 中度至显著强化,呈蜂窝样、颗粒样且持续强化 • 邻近血管受压推移或部分包绕,但很少狭窄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936da2d0d233d4b14e6937.png)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脊柱大体解剖 脊柱检查技术 脊柱影像解剖
脊柱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脊柱恶性肿瘤
脊
柱
大体解剖
胸段
颈段:7个颈椎 胸段:12个胸椎 腰段:5个腰椎 骶段:5个骶椎 尾段:4个尾骨 椎间盘、椎间关节、椎 旁韧带等
骨性椎管的特点
椎骨:椎体、椎弓和7个骨性突起组成
椎弓:椎板、椎弓根,相邻椎弓根间构成椎间孔 椎管:各椎骨的椎孔共同连成 颈椎
环椎:前后弓及两侧块
枢椎:齿状突、椎体及棘突 第3至第7椎体:逐渐增大,椎孔三角形,椎间关节面近呈水平位,钩椎 关节(Luscka 关节)
胸椎:逐渐增大,椎孔心形,关节突关节面呈冠状位 腰椎:椎体逐渐增大,椎孔呈三角形,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 骶骨:骶骨倒立扁三角形,5个骶椎融合而成 尾骨: 4个尾椎融合而成
转移性骨肿瘤
影像表现
CT
较X线敏感 能显示局部软组织肿块的范围、大小及邻近脏器的关系 溶骨型为松质骨和或皮质骨的低密度缺损区,常伴软组织 肿块 成骨型为松质骨内斑点状、片状、棉团状或结节状边缘模 糊的高密度灶,一般无软组织肿块 混合型兼有两者改变
MRI
能检出X线CT甚至核素显像不易发现的病灶 多数肿瘤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程度不高的高信号 脂肪抑制序列显示更清楚
MRI :示X线甚至CT不能显示和显示不佳的某些组
织结构
核素扫描 :一种全身骨骼检查,但缺乏特异性
影 像 解 剖
Radiologic Anatomy
常 规 X 线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脊柱大体解剖 脊柱检查技术 脊柱影像解剖
脊柱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脊柱恶性肿瘤
脊
柱
大体解剖
胸段
颈段:7个颈椎 胸段:12个胸椎 腰段:5个腰椎 骶段:5个骶椎 尾段:4个尾骨 椎间盘、椎间关节、椎 旁韧带等
骨性椎管的特点
椎骨:椎体、椎弓和7个骨性突起组成
椎弓:椎板、椎弓根,相邻椎弓根间构成椎间孔 椎管:各椎骨的椎孔共同连成 颈椎
环椎:前后弓及两侧块
枢椎:齿状突、椎体及棘突 第3至第7椎体:逐渐增大,椎孔三角形,椎间关节面近呈水平位,钩椎 关节(Luscka 关节)
胸椎:逐渐增大,椎孔心形,关节突关节面呈冠状位 腰椎:椎体逐渐增大,椎孔呈三角形,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 骶骨:骶骨倒立扁三角形,5个骶椎融合而成 尾骨: 4个尾椎融合而成
转移性骨肿瘤
影像表现
CT
较X线敏感 能显示局部软组织肿块的范围、大小及邻近脏器的关系 溶骨型为松质骨和或皮质骨的低密度缺损区,常伴软组织 肿块 成骨型为松质骨内斑点状、片状、棉团状或结节状边缘模 糊的高密度灶,一般无软组织肿块 混合型兼有两者改变
MRI
能检出X线CT甚至核素显像不易发现的病灶 多数肿瘤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程度不高的高信号 脂肪抑制序列显示更清楚
MRI :示X线甚至CT不能显示和显示不佳的某些组
织结构
核素扫描 :一种全身骨骼检查,但缺乏特异性
影 像 解 剖
Radiologic Anatomy
常 规 X 线
课件脊髓外肿瘤影像诊断.ppt
![课件脊髓外肿瘤影像诊断.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18de7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c.png)
增强
提问
1234
硬膜外? or 硬膜下? 什么肿瘤?
THANKS FOR YOUR LINSTENING!
谢谢您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硬膜下肿瘤 根痛
肿瘤侧蛛网膜下腔增宽 椎间孔可扩大
硬膜外肿瘤 脊髓压迫征 蛛网膜下腔狭窄 转移瘤常伴椎骨和附件骨质破坏
小结
• 区分硬膜下和硬膜外肿瘤 • 根据影像学表现初步诊断 • 结合年龄、性别、部位定性
相信你,一定能行!
课后作业:病例分析
目 录『contents』
1 髓内肿瘤 2 髓外硬膜下肿瘤 3 髓外硬膜外肿瘤
疑问
1234
硬膜外和硬膜下怎样区分? 区分硬膜下和硬膜外有什么用?
•硬膜外间隙:内含 疏松结缔组织、脂 肪、淋巴管、静脉 丛,略成负压,有 脊神经通过。 •硬膜下间隙: 硬脊 膜与脊蛛网膜之间 的潜在间隙 •蛛网膜下腔:蛛网 膜与软脊膜之间的 间隙,两层间有许 多结缔组织小梁相 连,充满 脑脊液。
返回
腰段脊膜瘤,男性,84岁
胸 段 脊 膜 瘤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神经鞘瘤 起源于脊髓后根,多位于脊髓后外侧
无性别差
脊膜瘤 脊髓背侧 女性多见
颈段及上胸段
胸段
常经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呈哑铃状 外观,
相应椎间孔扩大,椎弓根吸收破坏
“脊膜尾征”具有特征性, 少见椎间孔 扩大
容易发生囊变
钙化出现率高
硬膜外肿瘤 (Epidural tumor)
转移瘤 (Metastatic tumor)
中老年 纵行分布
胸椎
转移瘤
多伴有椎骨破坏或椎管膨大
影像学表现
X线
椎骨或附件骨质破坏。
椎管内硬膜外软组织肿块,有轻度均匀性
精品推荐医学影像诊断PPT课件图文详解完整版-脊柱肿瘤影像学诊断
![精品推荐医学影像诊断PPT课件图文详解完整版-脊柱肿瘤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122541b2b9f3f90f76c61b88.png)
脊椎骨髓瘤与转移瘤 鉴别:
椎体破坏+软组织肿块倾向骨髓瘤。 椎体破坏+广泛性骨质疏松倾向骨
髓瘤。 椎体破坏伴椎弓及附件早期破坏
倾向转移瘤。
骨髓瘤MRI表现:
T1w呈灶性或弥漫性低信号。 T2w呈灶性或弥漫性高信号。 T2w敏感性高于T1w 增强T1w病灶强化,可作疗效观察。 软组织肿块T1w低信号,T2w高信
号。 STIR序列敏感性高于SE序列。
脊索瘤:
起源:残留或异位脊索组织,属低 度恶性肿瘤。
发病年龄:多见于40--70岁。 发病部位:颅底(35%),骶尾椎
(55%)和脊柱(10%)。
临床症 状:
早期无症状或表现为疼痛。 颅底肿瘤有神经压迫症状。 骶尾病变向后生长出现软组织肿快;
脊椎动脉瘤样骨 囊肿:
一.原发性 二.继发性—发生在其它骨病变
(巨细胞瘤、骨囊肿等)基础上 或与之共存
发病年龄及部 位:
发病年龄:30岁以下,80%在20岁以 下。
发病部位:脊椎占20%,颈胸椎多见, 好发于附件,向椎体累及。
X线表现:
病变起源于附件并向椎体发展, 病灶呈囊性膨胀性,单房或多房 改变,与正常骨分界清晰,周边 无硬化,病灶破入软组织形成软 组织肿块。
细胞瘤>2厘米, 1—2厘米间为两者 并发。
影像学表 现:
X线及CT表现: 脊椎附件偏性膨胀病灶。 病灶易累及软组织。 50%有钙化,骨化。 病灶周围骨增生不甚明显。 MRI:T1W中低信号。 T2W不均匀混杂高信号。
骨巨细胞 瘤:
起源:脊髓间充质。 病理分级:1—4级或侵袭性和非侵
10%,1/2在腰椎椎板,关节突,椎 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2、血管造影 可见肿瘤血管染色,以及颅底血 管移位包绕征象。
3、CT 典型者平扫为以斜坡和岩裂尖为中心 的略高密度灶(图13-14),形态不规则,边界 尚清楚,常伴邻近骨质破坏,50%其间散在点 片状高密度影,为钙化或破坏骨质残余碎片 (图13-14) ,病灶内可见囊变。
14
15
16
17
脊索瘤
1
病理:脊索瘤起源于脊索头端的残 留组织(也有人认为迷走组织), 为一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学上原始 脊索从Rathke’s囊向前下扩展到斜坡, 继续向尾部生长形成脊椎,
2Leabharlann 胚胎性脊索残留物可发生此中线通 道任何部位。病理上,肉眼观:肿 块呈灰褐色,大小约2-5cm,大多呈 分叶状柔软胶胨状,少数硬如软骨。 分界清楚并有假包膜。多伴广泛斜 坡/颅底骨质破坏。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0年1 0月1日 星期四 2时21 分24秒1 4:21:24 1 October 2020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2时21 分24秒 下午2 时21分1 4:21:24 20.10.1
谢谢大家
26
11
影像学表现
1、平片 可见以斜坡为中心的骨质破坏, 可向四周伸展,伸入蝶骨,使蝶骨体及 大翼发生骨质破坏,并可侵犯筛窦、枕 大孔、枕骨、颈静脉孔区或眶上裂破坏, 有时波及乳突和岩锥。
12
影像学表现
蝶鞍破坏显著时可波及鞍背、后床突、 蝶骨嵴及蝶窦壁等处。骨质破坏边界尚 清,可有碎骨小片残留和斑片状钙化沉 着,有时可有软组织肿块凸入鼻咽腔, 多数较大,边缘光滑。
9
脊索瘤生长缓慢,很少转移,但局 部扩张和侵犯性大,可侵犯硬膜, 并穿过硬膜侵犯中后颅凹压迫脑、 脑干下部和小脑。易向前生长侵犯 鼻咽部。
10
最常见的症状为头痛、鼻塞、面部 麻木及进行性脑神经麻痹,尤其第 5~7对脑神经最常受累,肿瘤内出 血时可出现构音困难、口吃、步态 不稳待症状主。平均生存期为6年。 脊索瘤的远隔转移罕见,可转移至 淋巴结、肺和骨骼。
7
临床:颅内脊索瘤十分少见,仅占脑肿 瘤的1%,占原发性骨肿瘤的3%~4%。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小到数月大到80岁。 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1,30~ 40岁为好发高峰。有资料显示发病高峰 为40~6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8
好发部位以骶尾椎和颈椎上段最常见,其 次为斜坡和鞍后部,少数起源于中线旁 岩骨尖。有报道绝大多数发生于骶尾部 (50%)和蝶枕联合区(35%~40%)。 颅内脊索瘤最常累及斜坡上、中2/3的 中线区。
3
50%肿瘤内可见散在结节状或斑片 状钙化,可见新老出血区和囊变/坏 死灶,有些肿瘤表现局灶性骨组织 点缀在肿瘤基质内。
4
复发的病灶一般呈多发结节状。镜 下肿瘤细胞分化较好时,由呈囊状 或团状囊泡样细胞组成,典型肿瘤 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细胞浆内具 有明显的空泡,又称液滴细胞 (Physalferouscells)。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 10.120. 10.114:21:2414 :21:24 October 1, 2020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0年1 0月1日 星期四 下午2 时21分2 4秒14:21:2420 .10.1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0年10 月下午2 时21分 20.10.1 14:21O ctober 1, 2020
5
.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罕见有丝 分裂;有时胞核被挤压到细胞周边, 形成印戒细胞(signet-ringlike cell)。 胞浆内可有糖原颗粒,细胞体积较 大且排列稀疏,细胞间质内可有纤 维间隔和丰富的粘液聚积。
6
细胞分化较差时,其体积较小,排 列紧密,细胞内外粘液成分较少。 高度恶性时,细胞内常可见到核分 裂。常在肉眼辨认的肿块外仍可见 肿瘤组织。此可作为肿瘤的易复发 性的原因之一。
18
19
20
其特征性表现为较大的软组织肿块与骨 质破坏不成比例(图13-15)。肿瘤较大 时,可推压邻近脑组织使之发生脑软化, 其机制除肿瘤压迫性缺血外,还可为邻 近累及的硬膜、软脑膜动脉、静脉血管 闭塞导致脑软化。增强后扫描可见肿瘤 不均匀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21
22
4、MRI 平扫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 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图13-15(1)(2) (3)),高信号内常可见点、片状低信 号,这主要与肿瘤内钙化、肿瘤血管流 空、出血及破坏骨质的残留碎片有关。 矢状面成像对显示斜坡区脊索瘤最理想; 典型特征为T1WI上斜坡髓质高信号消失,
24
在鉴别诊断方面,颅底脊索瘤表现不典 型时,需与软骨肉瘤、巨大垂体瘤、鼻 腔癌、转移瘤、浆细胞瘤、淋巴瘤和儿 童中应与横纹肌肉瘤鉴别。 若发生桥产 前池或桥小脑角池区应与脑膜瘤、听神 经瘤和表皮样囊肿待相区别。
25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10. 120.10. 1Thurs day , October 01, 2020
23
代之为不均匀信号的软组织肿块影(图 13-15(2)),病灶呈分叶状 边界较清, 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动态MRI扫描显示 脊索瘤可呈缓慢持续强化(图13-15 (4))。与病理组织学对照研究显示缓 慢强化与肿瘤血供有关,而持续强化则 脊索瘤细胞与细胞间质内的粘蛋白具有 吸附GD-DTPA分子特性有关。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1 4:21:24 14:21:2 414:21 10/1/20 20 2:21:24 P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10.114:21:2414:2 1Oct-2 01-Oct- 20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14:21:2414 :21:241 4:21Th ursday , October 01, 2020
2、血管造影 可见肿瘤血管染色,以及颅底血 管移位包绕征象。
3、CT 典型者平扫为以斜坡和岩裂尖为中心 的略高密度灶(图13-14),形态不规则,边界 尚清楚,常伴邻近骨质破坏,50%其间散在点 片状高密度影,为钙化或破坏骨质残余碎片 (图13-14) ,病灶内可见囊变。
14
15
16
17
脊索瘤
1
病理:脊索瘤起源于脊索头端的残 留组织(也有人认为迷走组织), 为一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学上原始 脊索从Rathke’s囊向前下扩展到斜坡, 继续向尾部生长形成脊椎,
2Leabharlann 胚胎性脊索残留物可发生此中线通 道任何部位。病理上,肉眼观:肿 块呈灰褐色,大小约2-5cm,大多呈 分叶状柔软胶胨状,少数硬如软骨。 分界清楚并有假包膜。多伴广泛斜 坡/颅底骨质破坏。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0年1 0月1日 星期四 2时21 分24秒1 4:21:24 1 October 2020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2时21 分24秒 下午2 时21分1 4:21:24 20.10.1
谢谢大家
26
11
影像学表现
1、平片 可见以斜坡为中心的骨质破坏, 可向四周伸展,伸入蝶骨,使蝶骨体及 大翼发生骨质破坏,并可侵犯筛窦、枕 大孔、枕骨、颈静脉孔区或眶上裂破坏, 有时波及乳突和岩锥。
12
影像学表现
蝶鞍破坏显著时可波及鞍背、后床突、 蝶骨嵴及蝶窦壁等处。骨质破坏边界尚 清,可有碎骨小片残留和斑片状钙化沉 着,有时可有软组织肿块凸入鼻咽腔, 多数较大,边缘光滑。
9
脊索瘤生长缓慢,很少转移,但局 部扩张和侵犯性大,可侵犯硬膜, 并穿过硬膜侵犯中后颅凹压迫脑、 脑干下部和小脑。易向前生长侵犯 鼻咽部。
10
最常见的症状为头痛、鼻塞、面部 麻木及进行性脑神经麻痹,尤其第 5~7对脑神经最常受累,肿瘤内出 血时可出现构音困难、口吃、步态 不稳待症状主。平均生存期为6年。 脊索瘤的远隔转移罕见,可转移至 淋巴结、肺和骨骼。
7
临床:颅内脊索瘤十分少见,仅占脑肿 瘤的1%,占原发性骨肿瘤的3%~4%。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小到数月大到80岁。 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1,30~ 40岁为好发高峰。有资料显示发病高峰 为40~6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8
好发部位以骶尾椎和颈椎上段最常见,其 次为斜坡和鞍后部,少数起源于中线旁 岩骨尖。有报道绝大多数发生于骶尾部 (50%)和蝶枕联合区(35%~40%)。 颅内脊索瘤最常累及斜坡上、中2/3的 中线区。
3
50%肿瘤内可见散在结节状或斑片 状钙化,可见新老出血区和囊变/坏 死灶,有些肿瘤表现局灶性骨组织 点缀在肿瘤基质内。
4
复发的病灶一般呈多发结节状。镜 下肿瘤细胞分化较好时,由呈囊状 或团状囊泡样细胞组成,典型肿瘤 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细胞浆内具 有明显的空泡,又称液滴细胞 (Physalferouscells)。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 10.120. 10.114:21:2414 :21:24 October 1, 2020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0年1 0月1日 星期四 下午2 时21分2 4秒14:21:2420 .10.1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0年10 月下午2 时21分 20.10.1 14:21O ctober 1, 2020
5
.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罕见有丝 分裂;有时胞核被挤压到细胞周边, 形成印戒细胞(signet-ringlike cell)。 胞浆内可有糖原颗粒,细胞体积较 大且排列稀疏,细胞间质内可有纤 维间隔和丰富的粘液聚积。
6
细胞分化较差时,其体积较小,排 列紧密,细胞内外粘液成分较少。 高度恶性时,细胞内常可见到核分 裂。常在肉眼辨认的肿块外仍可见 肿瘤组织。此可作为肿瘤的易复发 性的原因之一。
18
19
20
其特征性表现为较大的软组织肿块与骨 质破坏不成比例(图13-15)。肿瘤较大 时,可推压邻近脑组织使之发生脑软化, 其机制除肿瘤压迫性缺血外,还可为邻 近累及的硬膜、软脑膜动脉、静脉血管 闭塞导致脑软化。增强后扫描可见肿瘤 不均匀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21
22
4、MRI 平扫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 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图13-15(1)(2) (3)),高信号内常可见点、片状低信 号,这主要与肿瘤内钙化、肿瘤血管流 空、出血及破坏骨质的残留碎片有关。 矢状面成像对显示斜坡区脊索瘤最理想; 典型特征为T1WI上斜坡髓质高信号消失,
24
在鉴别诊断方面,颅底脊索瘤表现不典 型时,需与软骨肉瘤、巨大垂体瘤、鼻 腔癌、转移瘤、浆细胞瘤、淋巴瘤和儿 童中应与横纹肌肉瘤鉴别。 若发生桥产 前池或桥小脑角池区应与脑膜瘤、听神 经瘤和表皮样囊肿待相区别。
25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10. 120.10. 1Thurs day , October 01, 2020
23
代之为不均匀信号的软组织肿块影(图 13-15(2)),病灶呈分叶状 边界较清, 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动态MRI扫描显示 脊索瘤可呈缓慢持续强化(图13-15 (4))。与病理组织学对照研究显示缓 慢强化与肿瘤血供有关,而持续强化则 脊索瘤细胞与细胞间质内的粘蛋白具有 吸附GD-DTPA分子特性有关。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1 4:21:24 14:21:2 414:21 10/1/20 20 2:21:24 P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10.114:21:2414:2 1Oct-2 01-Oct- 20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14:21:2414 :21:241 4:21Th ursday , October 01,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