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6.1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七年级第一章第六节作如下的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六节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要2个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4)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4、教学难点:

1.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a)n与-a n的区别;

3.乘方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说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实践探究式。

三、说学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诱导,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动脑、动手、动口,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

四、说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目的之一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之二是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情景一:边长为2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问题情境二:请哪一位吃过兰州拉面的同学说一说拉面的制作过程?

制作过程如下图(多媒体展示)

教者设法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解决.

1.让学生观察“拉面”图.

2.猜一猜共有多少根.

3.让学生用带来的线做 “ 拉 面 ”的活 动.

4.学生通过实际操作 ,搞 清 楚 3 次相 当于几2相乘,假如是6次、20次呢?分别是几个2相 乘?小组讨论拉次n 次,相当于几个2相乘,并全班交流.

5.能否用算式表示这种关系?

引导20个2连加可写成什么?20×2 20个2相乘可写成什么?2 20

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过a ·a ,记作a 2,读作a 的平方(或的a 二次方);a ·a ·a 作a 3,

读作a 的立方(或a 的三次方);那么,

a ·a ·a ·a 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 a ·a ·a ·a ·a 呢? a ·a ·a ……a ( 共有n 个a , n 是正整数)呢?

在小学对于字母a 我们只能取正数,进入中学后,我们学习了有理数,那么a 还可以取哪些数呢?请举例说明。

二.分析探索 问题解决

新知一.乘方的定义:

(1).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的结果叫做幂,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

一般地,在a n

中,a 取任意有理数,n 取正整数,以后我们还要学习a 取非有理数,n 取非正整数的情况.

应当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当n

a 看作a 的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 的n 次幂.

(3).我们知道,乘方和加、减、乘、除一样,也是一种运算,n a 就是a 表示n 个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巩固练习1. (1)在5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52

读作____或读作____. (2)在(-4)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读作____或读作____.

(3)在-4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读作____或读作____.

(4 ) a 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

2.你会计算下面的题目吗?不妨试一试

(1)2,⎪⎭⎫ ⎝⎛212,⎪⎭⎫ ⎝⎛323,24

; (2)-2,⎪⎭⎫ ⎝⎛-212,⎪⎭⎫ ⎝⎛-323,(-2)4; (3)0,02,03,04

教师指出:2就是21,指数1通常不写。然后让三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议一议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这三组计算题中,底数、指数和幂之间有什么关系?(从底数的正负性和指数的奇偶性分析) n a 幂 底数 指数

新知二.乘方的符号

(1)横向观察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偶次幂是正数;零的任何次幂都是零.

(2)纵向观察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奇次幂仍互为相反数,偶次幂相等.

(3)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

(4)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必须加括号,把它看成一个整体.

你能把上述的结论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吗?(生讨论后,师归纳如下)

当a >0时,a n

>0(n 是正整数);

当a <0,n 为偶数(奇数)时,幂的结果为正数(负数);

当a =0时,a n =0(n 是正整数)。

(以上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新知三.应用反思 拓展创新

你能再算一下以下各题吗?

(1)(-3)2,(-3)3,[-(-3)]5;

(2)-32,-33,-(-3)5; (3)2

32⎪⎭

⎫ ⎝⎛,.322 学生做完后小组互相对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1)题和第(2)题的形式和计算结果,让学

生自己体会到,(-a )n 的底数是-a ,表示n 个(-a)相乘,-a n 是a n 的相反数,这是(-a )

n 与-a n 的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横向观察第(3)题的形式和计算结果,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写分数的乘方时要加括号,不然就是另一种运算了。

归纳:a 2n =(-a)2n (n 是正整数); 12-n a =-(-a)2n-1(n 是正整数);

a 2n ≥0(a 是有理数,n 是正整数)。

练一练(师注意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225⎪⎭⎫ ⎝⎛,225⎪⎭⎫ ⎝⎛-,225⎪⎭⎫ ⎝⎛-,-2

25⎪⎭⎫ ⎝⎛-,225-; (2)(-1)2001,3×22,-42×(-4)2,-23÷(-2)3

; (3)(-1)n -1

新知四.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例:观察:下面算式里有哪几种运算?

3+50÷22×(-5

1)-1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叫做第三级运算。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应注意如下运算顺序:

①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②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

③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然后算大括号里的。

练习:计算 1. 1. 34×27

1+(-22)×21÷2 2. 2×(-3)3-4×(-3)+15

3.⎥⎦

⎤⎢⎣⎡--÷-+-⨯-41)21()83()35()59(32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两个问题:

1.乘方是怎样一种特殊的运算?

2.负数的幂的符号如何确定?

三个关注:

1.关注生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关注用“一般——特殊——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研究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3.括号的作用

4.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结合自己的做题体会,说一说这节课中自己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课本第43页习题1.6第1题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总体上采取教师创设问题—学生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师生概括明晰的教学思路,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以问题为线索,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易于接受。

教学开始,提出问题,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归结出答案,由答案的表现形式再给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自然过度到新知的学习,接着层层设问,引出乘方以及与乘方有关的概念,采用归纳类比的方法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既有利于复习巩固旧知识,又有利于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创设与例题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弄清底数与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象an 等于多少的问题是可以通过转化为乘法运算来实现的,从中体会转化的思想,为引入例题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探索法则的教学环节中,用比一比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放手学生操作,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

在拓展训练环节中,设置几个容易出错的计算题,针对性的提出相关问题,采取先尝试,后引导,再探索辨析的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突破难点。

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重难点,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设计了能力训练环节,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

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桥头中学: 岳佐中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对七年级第一章第六节作如下的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六节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要3个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通过由具体实例的抽象概括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探索的精神以及善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4、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说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实践探究式。 三、说学法 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诱导,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动手、动脑、动口,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 四、说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目的之一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之二是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进行交流。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第5节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我对教材的认识、对学情的分析,我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评价、开发、板书等七方面分别介绍我对本节课的处理及其依据。 一、教材分析 【内容、地位、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运算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 二、学情分析 1、从认知结构的角度 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正负数、有理数的分类、相反数、有理数的乘除等知识为有理数的乘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们在小学时也已经接触过自然数的平方和立方的基本运算。引入负数后,数域的扩充将更新学生的旧有观念,使学生对乘方运算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2、我们学校的特色做法 根据我校“利用学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我们将全班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由4人组成,分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除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性别、个性特点等其他因素。 为了便于小组开展活动,我们在教室中采用的是“卡包座”的形式。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有理数的乘方(一)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十节的内容,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2、教学目标:教材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探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学会有理数乘方的运算,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数学思考: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 能力目标: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目标: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说学生 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

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计算准确性不够,对于(-2)4和-24这类型运算易混淆。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不同类型的数学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意识都有明显的进步,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难点为:有理数乘方运算中符号和括号的正确处理; 重点为:学会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三、说学法 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比、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诱导,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因此课堂中采用启发诱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目的之一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之二是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流程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本课的课堂结构设计中,具体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乘方。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围绕努力实现“用好教材”,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1.1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从教材编排上看,共需要4个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为以后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打下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概括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 1.2、教学目标: A、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底数,指数,幂的概念及意义,并能够正确运算。 B、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从中感受转化的思想。 C、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推理、归纳出的有理数的乘方的定义、运算方法以及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的自信心。 学生情况分析: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堂课的重点为: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理解有理数乘法运算与乘方运算的联系。

难点为:有理数的乘方的符号法则 二、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实践探究式和谈话法 三、学法: 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亲身尝试,观察并发现规律,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学会”变为“会学”。 三、课堂结构设计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本课的课堂结构设计中,我把整个学习内容分化成为一个个的思考题,先展示示例,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并发现规律,再通过学生的思考,并归纳,总结出本堂课的知识 四、教学媒体设计 本堂课在媒体设计上是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目的是创设情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思考、探究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归纳的能力。有效地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思考一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进行对折,再对折。。。。 同桌两人人折纸,一人记录。 问题:(1)对折一次有几层? (2)对折二次有几层? (3)对折三次有几层? (4)对折四次有几层?

有理数的乘方的教案(优秀6篇)-最新

有理数的乘方的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整理的6篇《有理数的乘方的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 1.能确定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 2.掌握含乘方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并掌握简便运算技巧; 3.偶次幂的非负性的应用。 二、知识回顾 1.在2+ ×(-6)这个式子中,存在着3种运算。 2.上面这个式子应该先算乘方、再算2 、最后加法。 三、新知讲解 1.偶次幂的非负性 若a是任意有理数,则(n为正整数),特别地,当n=1时,有。 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①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②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③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四、典例探究 1.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意识 【例1】计算:-1-3×(-2)3+(-6)÷ 总结: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练1计算:-2×(-4)2+3-(-8)÷ + 2.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转化意识 【例2】计算:(-2)3÷(-1 )2+3 ×(- )-0.25 总结:将算式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减法转化成加法,乘方转化为乘法,有时还要将带分数转化为假分数,小数转化为分数等,再进行计算。 练2计算: 3.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符号意识 【例3】计算:-42-5×(-2)× -(-2)3 总结: 在有理数运算中,最容易出错的就是符号。 符号“-”即可以表示运算符号,即减号;又可以表示性质符号,即负号;还可以表示相反数。要结合具体情况,弄清式中每个“-”的具体含义,养成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的良好习惯。练3计算: 4.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简算意识 【例4】计算:[1 -( )× ]÷5 总结:对于较复杂的一些计算题,应注意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和一定的运算技巧,从而找到简便运算的方法,以便有效地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运算速度和正确率。 练4计算:[2 -( )×2]÷ 5.利用数的乘方找规律

沪科版七上数学《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沪科版七上数学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前一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的完结与提升,对后面学习科学记数法又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特别是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会用计算器完成乘方运算。 3、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4、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究过程,向学生渗透比较、归纳、猜想,建立数学模 型的数学思想。 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难点:负数的乘方运算。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占到90%以上,由于家长素质不高,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非常不利,学习习惯差,小学基础薄弱,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不宜过深。 三、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 教法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学法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旧知识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

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里放些米粒吧。第一个格放2粒米,第二格放4粒米,第三格放8粒米,然后是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大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大米吗? 说明: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问题,此时并不要求学生作出详细解答,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并为后面解决问题作铺垫。 课本引例:边长为a 的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积表示。 a a ?简记为2a ,读作a 的平方(二次方)、a a a ??简记为3a ,读作a 的立方(三次方) 类推: a a a a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a a a a a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个 n a a a a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说明:安排这一组填空目的之一在于让学生从熟悉的平方,立方转到4次方,5次方以至n 次方上来,并会读写乘方运算。目的之二是让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乘方的意义实际就是几个相同因数的积,从而得到乘 方运算的概念。 引出概念:求n 个相同的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 叫做幂。 对照各部分名称: 指数、底数、幂 如果底数是9,指数是4,那么49读作9的4次方,表示有4个9相乘,结果叫9的4次幂。 你能写出一个乘方运算的例子吗?能读出这个乘方运算,并指出底数和指数分别是多少吗? 说明:本课重点在于理解乘方运算的意义,因此在此处再安排这样一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有理数代替课本上的例子,亲手尝试写乘方运算,并在读写过程中加深对乘方运算的理解。 练习1(概念辨析): 指出下列乘方运算的底数和指数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精选2篇)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精选2篇) 《有理数的乘方》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乘方”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理念。我在设计中力求“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接下来我将对本节课的设计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四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与延续,又是后面继续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⑴、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⑵、过程与方法: 在生动的情景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导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运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有理数乘方中幂,指数,底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关系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在知识掌握方面,由于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许多概念、法则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与混淆。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应全面系统的加以讲述。 在知识障碍方面,学生对有理数乘方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及其符号规律的推导、应用方面可能会有模糊现象。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在学生特征方面:由于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征,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策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我将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与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与活动,不断创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探索结论。教给学生多观察、勤动手、大胆猜、肯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与发展,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 1、设置游戏,引入新课: 首先借助多媒体及课前准备好的硬纸片让全体学生共同做两个折纸游戏。 游戏一是把面积为1的长方形硬纸片沿中间对折,使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引导学生思考:如此折叠五次后所得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得出算式: ;

有理数的乘方(一)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一种基本运算,它既是有理数乘法运算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以及开方运算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节分为2个课时,其中第1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第2课时则是进一步巩固乘方运算,并通过实例感受指数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在小学,学生对平方和立方已有了初步的接触,在本章前面几节的学习中,学生对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能力也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引导和对大量素材的感知,让学生真正理解乘方的意义:乘方就是相同因数的乘法运算,尽管如此,学生在掌握底数为负数和分数的乘方运算时还会有一定的难度。但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征,参与课堂合作交流的意识强,已具备初步的探索能力。我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遵循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并设法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以及归纳总结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目标 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了更好的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结合前面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下面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运算的初步经验;给学生充分观察、分析、概括的机会,让学生以动脑、动手、动口的方式培养自己探索归纳的能力,并从中感受“类比”的研究方法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有理数乘方运算中符号的确定方法,从而感受探索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负底数幂的乘方运算。. 五、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我采用启发诱导式与自主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课题:《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说课稿) 说课教师:XXX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各位领导、老师,您们好!我是XXX中学的数学教师,XXX,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第5节——“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要3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有理数的乘方”是对有理数乘法运算中“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这一特殊运算的新的定义,是学习科学记数法和数的开方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这一节课的内容在本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素质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理由:“有理数的乘方”是对有理数乘法运算中“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这一特殊运算的新的定义,是学习科学记数法和数的开方的基础。 教学难点:透彻理解乘方、幂、底数、指数这几个概念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理由:这节课教学内容特点是概念多,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初一级学生来说,透彻理解乘方、幂、底数、指数这几个概念的意义及 相互关系仍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法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如下教法: 1、用情景导入法让学生感受引入概念的必要性。 2、用讲授法讲清概念的形成过程,剖析概念的实质。 3、用讨论法激起学生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获得的概念更加精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是结合我县市级课题“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的研究成果及基本要求精心设计而成的。课堂教学的重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一、说教材 1、课题及内容:我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乘方》,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5节《有理数的乘方》的第一课时,这是一节新授课。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今后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目标:基于上述分析,以及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相关概念。 ②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读运算。 4、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及运算

5、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的理解。 二、说学情 教师的备课,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深入调研学情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基础。?孙子日:“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能否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关键在于能否备好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备课之前我们必需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然后把班级中的学生从高分到低分,或从高能到低能把本班学生进行排序,拉到哪一位学生是可以学习的、或可以培养的学生,这个学生就是“O点”学生。 从认知基础上看,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已经对符号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阅读发现法的教学方法为主,辅以练习法的优化组合,通过“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的模式展开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拔作用,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1、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是怎样确定的? 2、正方形的边长为3,则面积是多少?若边长为a呢?其面积为多少?

有理数的乘方 说课稿及教案设计(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及教案设计(全国优 质课一等奖) 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 一、目标和目标解析知识与能力: 通过“理解定义填空”、“我提问,你回答”、“找朋友”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过程与方法: (1)通过“我提问,你回答”、“找朋友”让学生类比、联想、归纳,加强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和知识建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延伸应用”,让学生会利用有理数乘方运算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3)通过“找朋友”、“利用定义计算”、“计算器计算”,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教师以热情、高涨的主导情绪感染学生,力求教学

过程轻松愉快,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符号的简洁美,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难点: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三、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同时借助CASIO计算器计算,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四、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为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我用阿凡提的智慧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巴衣老爷说:你能每天给我10元钱,一共给我20年吗?阿凡提说:尊敬的巴衣 1 老爷,如果你能第一天给我1毛钱,第二天给我2毛钱,第三天给我4毛钱,以此类推,一直给20天,那我就答应你的要求!巴衣老爷眼珠子一转说:那好吧!亲爱的同学们:你知道阿凡提和巴衣老爷谁得到的钱多? 良好的课堂开场让学生积极思考归纳出计算问题的式子: 阿凡提得到的钱:1+2+4+8+2×2×2×2+2×2×2×2×2++2×2××2 问题1:这个式子“美”吗?式子中含有相同

有理数的乘方 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谨此向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学习。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程理念,我在设计中力求“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接下来我将对本节课的设计作以下说明: 一、说教材: 《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等特点。我认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归纳能力,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捷美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二、说学情: 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缺点是从小养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习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计算准确性不够。对于4)2(-与42-这类型运算易混淆。 因此本堂课的难点定位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数学思考: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4、情感态度: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教学内容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五节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结构上,此节内容共3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后学习的,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也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计数法和开方及指数幂运算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让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感受化归及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分析: (1)、知道乘方、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经历有理数乘方概念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感受化归、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学生尝试利用知识的迁移获得新知,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规律,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情分析:从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求正方形的面积及正方体的体积,具备求一个正数的平方和立方的知识水平,且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乘方的定义及表示,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但学生对于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掌握上会有难度,对于这类计算容易混淆,是本节课的难点。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方定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的形成与运用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观察、比较、归纳,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边长为3的正方形的面积是___3×3可以记作___,读作_________. (2)、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__3×3×3可以记作___,读作_________.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起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自主探索形成新知 观察下列各式有何特征? (1)2×2×2×2= (2)(-3)×(-3)×(-3)= 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探究、归纳乘方定义及表示,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明确乘方是乘法的特殊形式,体现化归的数学思想。 3、应用新知巩固概念 练习1、2巩固乘方定义及乘方表示的注意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题进一步强化乘方运算 4、探索研究发现规律 通过题组训练,探索规律,合作交流,获得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体现分类的数学思想。 5、应用新知巩固训练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符号法则的运用及利用乘方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拓展思维知识延伸 利用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的热情。 7、课堂小结归纳反思 锻炼学生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和归纳能力 教学评价分析: 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参与及与同学合作交流进行评价,以增强学生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doc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因为学生是的主体,因此教师说课必须说清楚学生情况。下面是由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在以学生开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初一年级第一章第五节作如下的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是初一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根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要4个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根底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根底,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那么,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 启发诱导式、实践探究式。 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诱导,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动脑、动手、动口,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目的之一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之二是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

《有理数的乘方》 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2-掌门1对1 一、课题介绍 本课题选自初一年级—有理数的乘方,共需要4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认识乘方和进行一些乘方的简单运算.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二、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的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能力目标: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①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②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难点 乘方的产生是数学发展的需要,在初中的后继课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理解乘方的概念和乘方的计算是很有必要的,又由于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我将有理数乘方的运算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通过老师启发学生从熟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公式进行推广从而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乘方,再通过老师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乘方、幂、底数、指数间的关系.最后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乘方的符号法则,使学生能灵活的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计算乘方的幂.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十节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有理数乘方的运算;幂的符号法则。 教学难点确定为:幂的符号法则及其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三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因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分析: 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课堂上采用启发诱导、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跟着动脑、动手、动口,在合作交流中培养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教案

说课案 有理数的乘方 云南省思茅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罗翠萍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初一年级第一章第五节作如下的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是初一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要4个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4、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说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实践探究式。 三、说学法 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诱导,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动脑、动手、动口,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 四、说教学手段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乘方。 根据新课改理念,围绕努力实现“用好教材”,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我将从六个方面逐一阐述我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是选自新《数学》七年级上册的内容,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等特点。我认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归纳能力,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捷美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学生情况分析: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缺点是从小养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 ( 与这类型运算易混淆。 习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计算准确性不够。对于2)3 因此本堂课的难点定位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四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 数学组:薛正林 一.教材分析和处理 1. 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第一课时。它不仅是前面有理数乘法的深入与继续,也是今后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开方等知识的根底,在整个数学教材和数学计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现实背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 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方的有关规律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在生动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导过程,从中领会 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喜悦。通过现实情境,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感悟数学的奇妙和育人价值。 3.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表示,会进行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理解有理数乘法运算与乘方之间 的联系,处理好负数的乘方运算。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初一五班,他们在学习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 三大优点: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以及较强的表现欲望。 三大缺点:根底知识相对薄弱,学习数学的信心缺乏,理论学习的热情不高。 三. 教法与学法 教法:结合课改精神,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特点,借助灵活有效的课 件和黑板以及计算器,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 学法:本节课采用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猜测——探究——归纳——应用〞层层递进的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五个步骤来完成。 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因此,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刚刚结束的初一月考中,薛老师准备奖励我们班上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