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复习题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答案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

1、名词解释

2、社会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文化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

4、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5、镜中我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6、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它是人们对具体特定身份的人的期望,构成了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6、血缘关系

关系是由或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其他关系。它是人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关系,在人类产生之初就已存在,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7、文化相对主义

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他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8、先赋角色

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通常无需努力而自动获得,因此也称自动角色。

9、联合家庭

指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共同居住生活,包括子女已成家却不分家。

10、社会组织

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或指狭义的组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

11、文化震惊

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压力

12、“本我”

本我由各种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构成,完全处于无意识水平中。它是人出生时就有的固着于体内的一切心理积淀物,是被压抑、摈斥于一时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生命力、内驱力、本能、冲动、欲望等心理能力。

13、角色冲突

指一个人承担的多种角色之间的矛盾或不同的人所扮演的相对角色之间的矛盾

14、社会互动

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15、组织目标

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打到的某种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①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0~1岁)

②自主与羞怯、怀疑(幼儿时期2~3岁)

③主动与内疚(学前时期4~5岁)

④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时期6~11岁)

⑤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期)

⑥亲密与孤独感(青年期或成年早期)

⑦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

⑧完善与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

2、社会角色失调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如何处理社会角色失调问题?

类型:①角色距离②角色冲突③角色不清④角色中断⑤角色失败

措施:进行角色协调。

①在特定情境中,从属角色应服从主导角色或以主导角色为主

②根据社会流动价值观,权衡不同角色的价值合理性程度

③规避损害公共利益的角色

3、试比较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的相对主义。

①文化中心主义指的是对群体产生偏见的态度,对群体产生隔离。而具有文化中心主义是人的本性,我们会把人无形中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几个人,几十个人,甚至可能是一个人,强调“自我”观点。

②文化相对主义强调的是“相对”,主要主张各种生活方式态度,采取和谐客观的观点。所以尊重各种文化,认可文化和文化之间的不同差异,并且抱有包容的态度。4、什么叫家庭关系?请列举家庭关系的几种主要类型。

家庭关系:家庭内的人际关系。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偶尔也包括收养关系类型:①核心家庭②主干家庭③联合家庭④主干家庭与联合家庭合称扩展家庭

5、如何理解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非正式群体指由一定数量的个人(通常规模比较小)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群体。非正式群体的产生

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在正式关系中,人们不可能做到完全的非人格化。二是在组织中经常接触的个人有可能基于相互同情,钦佩,兴趣和趣味相投等在他们正式的关系中加入某些非正式的行为模式。

非正式群体的功能

A正功能。对工人,第一,减轻单调,厌烦和疲劳。第二,获得非正式地位的机会。第三,情绪反映的充分表露。对管理者,第一,有助于完成工作任务。第二,减轻管理者的工作负担。第三,提供工作满意感。

B负功能,一,抵制变革。二,目标冲突。三,遵从行为问题。四,谣言问题。

6、简述社会流动及其类型。

含义: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类型:①根据流动方向分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②根据衡量流动的不同参照基点分同代流动和异代流动

③根据流动原因分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7、构成社会问题的要素是什么?

a、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

b、失调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

c、失调引起了多数社会成员的注意

d、失调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

8、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的关系是怎样的?

社会控制规范个人的行为,社会控制越强,个人自由度越小;反之个人自由度越大,社会控制就越弱。

9、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之间存在着何种联系?

对立统一关系。

①合理的社会流动能缓解社会分层带来的消极影响,促进社会各层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缓解社会隔阂,社会冲突,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

②社会分层也能有激发人们的内在潜能,能促使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才智,发展个性,促进社会流动。

10、什么是社区社区与社会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社区: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联系:外延上,社区是社会的一个部分或地区社会

区别:①社会不强调“共同”,社区强调共同的亚文化和共同的社区意识

②社会不强调地域概念,社区注重

③社区中各种关系紧密

④社区功能更加明确和专门化

11、试述现代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

①人口规模大、密度高

②人口异质性强

③社会分工复杂,专业话程度高

④社会关系具有匿名性与非人情性

⑤社会活动科层化

⑥社会阶层结构趋向开放

⑦文化世俗化。

⑧生活方式现代化

⑨社会控制以正式手段为主

12、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形成原因、特点和社会后果有哪些?

形成原因:①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②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意料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

特点:①速度快②绝对数大

后果:

①带来家庭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及社会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②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老人越来越多

③年龄结构不平衡,其他年龄组的群体在社会系统中的角色、位置会发生一些变化三、论述题

1、“虚拟社区”和“实在社会”相比有哪些特点?

虚拟空间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人类提供的一个崭新的数字化空间与符号文化交往环境,虚拟空间里的虚拟社区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对传统日程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观念进行消解和重构的过程。虚拟社区的虚拟性仅仅体现在它并不存在于物理世界的地理环境中,它没有物理上的体积和形状,是在数字空间中构建出来的具有初级关系的社区。和实在的社会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①交往的超时空性

②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

③人际关系松散,流动性大

④拥有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的准则

2、比较西方社会学家有关城市问题成因的几种理论。

①城市决定论:该理论认为,人口的高度集中及高人口异质性等城市特征会造成一种城市解组现象,社会控制力因此减弱,个人对社会的疏离感增加,因而引起人际关系问题和犯罪问题。

②人口构成论:认为城市问题与组成城市的某些人口群体自身具有的性质有关

③亚文化论:具有异常行为的人们在人际关系上具有非常强的依赖性,一群人拥有自己的亚文化之后,才能在互动中相互给予情感上,心理上的帮助,同情与支持。

3、试以我国当前存在的某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为例,分析该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其特征。

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很多,从这些社会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来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历史遗留问题和转型中的问题。历史遗留问题是指在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之前(1978 年以前)就已经存在的社会问题,一直延续到今天并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重大影响,如人口问题。转型中问题,给予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转换相伴生的社会问题,如社会保障问题,物价问题等。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社会问题就不可避免的具有这一时代的特征。第一,社会问题的交织性;

第二,社会问题的突发性;

第三,社会问题的多面性。

4、如何理解全球化过程对我国现代化的意义?

①全球化下的不平等与不平衡。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上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的趋势反而在继续扩大,资本和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相对自由的流动,造成了更大范围的贫富分化。那些在社会中不占优势的群体有可能因为全球化的发展而失去原有的地位。

②全球化下的民族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全球问题的出现。民族国家不再是权利和文化的主要承载者,跨国民族空间的形成使得传统的民族国家无法再清楚的代表某一个民族。当代全球化过程与民族国家之间形成了十分复杂的关系

③全球化下的文明和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一种文明和文化能够迅速传播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成为具有全球化特征的文化和文明,文化全球化下的师姐是一个同质性的师姐,正因为如此对地方性文明和文化也早成了巨大的冲击,甚至威胁他们的生存。

5、“试述贫困的概念和我国贫困类型。

贫困:个人缺乏必要的资源,因而不能达到一个社会的基本生活水准

类型:①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前者指个人和家庭缺乏起码的资源难以维持最低的生活需求甚至难以生存,后者指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资源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但不足以达到一个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

②初级贫困和次级贫困。前者相对于绝对贫困但更强调生存物资的缺乏,后者强调导致贫困的主管因素是由于不当消费所导致的

③过渡性贫困与持续性贫困。前者指在特定时期内陷入贫困的状况,后者指个人或家庭无法摆脱或不愿意摆脱贫困地位的情形

④公开贫困与隐蔽贫困。前者指比较容易发现和测定的贫困状况,后者指由于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均的情况下而容易被掩盖的贫困状况。

⑤制度性贫困、区域性贫困和阶层性贫困。一是指由于社会制度决定了生活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和个人之见的不平等分配从而导致了特定地区区域群体或个人处于贫困状态,二是指在相同制度安排下由于各个地区在自然条件和社会发育程度方面的差异而导致的贫困人口相对集中,三十指在相同制度安排下由于个人原因导致竞争生活资源能力较差而陷入贫困状态。

⑥国内贫困和国际贫困

7、试论转型社会中的家庭变化及其问题。

变化:

①缔结婚姻和组成家庭的自由度增加

②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关系简单。核心家庭增多

③家庭的许多功能外移

④生活的目标日益浪漫化

问题:

①夫妻关系失调,夫妻冲突增加和离婚率上升

②亲子关系失调,父母与未成年子女关系失调

③老年人问题,老年人地位下降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学校用)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 案(学校用) 一、单选题 1.当代社会分层的首要标准是() A、职业 B、收入 C、教育 D、权力 参考答案:A 2.社会化的落脚点和结果是()。 A、培养社会角色 B、传递社会文化 C、完善自我 D、教导生活技能 参考答案:A 3.当收入不足以支持人的基本生存所需要的营养时,即是() A、绝对贫困 B、相对贫困 C、物质贫困 D、精神贫困 参考答案:A

4.1891年()在广州自办的长兴学舍开设“群学”课程。 A、康有为 B、谭嗣同 C、章太炎 D、吴建常 参考答案:A 5.在所有的符号中,()是最重要、最系统的符号。 A、语言 B、文字 C、声音 D、图画 参考答案:A 6.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哪一书中()。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学原理》 C、《社会学方法论》 D、《经济与社会》 参考答案:A 7.霍桑实验提出了()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动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参考答案:B 8.为社区这一概念加上地域含义的学者是() A、滕尼斯 B、帕克 C、费孝通 D、韦伯 参考答案:B 9.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 A、社会角色的确定 B、社会角色的表现 C、社会角色的扮演 D、社会角色的失调 参考答案:C 10.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A、6月5日 B、8月15日 C、9月11日 D、12月9日 参考答案:A 11.认为越轨行为是由个人内在的过程引起的学者是()

A、罗伯特·默顿 B、西塞·朗姆布罗索 C、弗洛伊德 D、汉斯·艾森克 参考答案:C 12.在所有的大众传媒中,影响最大的是() A、报纸 B、杂志 C、广播 D、电视 参考答案:D 13.同辈群体的影响在()达到最高峰 A、儿童期 B、青春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 参考答案:B 14.下列行为属于中性越轨的是()。 A、男青年留长发 B、犯罪行为 C、吸毒 D、侵吞公款

(完整)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答案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答案 一、填空 1.社会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 3.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4.社会需要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基础。 5.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是人的本性。 6.需要层次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学说。 7.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意识的获得是一个关键环节。 8.根据交往的主体区分的类型,交往可分为个人交往和群体交往。 9.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10.初级社会关系也称首属社会关系。 11.社会地位也叫社会位置。 12.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性符号之一。 13.人的生活,从新生儿起其衣食住行,各种生活本领不是靠本能得来,而是靠学习获取。 14.人的认识结构的发展,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进程。 15.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 1.家庭功能的变化是社会发展所引起的必然现象。 2.传统中国社会婚姻的目的是传宗接代,生儿育女。 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4.社会组织是由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 5.社会组织作为执行一定社会职能的社会群体,与其生存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6.20世纪初产生了一系列科学的管理理论,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其代表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理论。 7.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科层制理论是关于行政组织的管理准则。 8.科层制是一种中央集权式管理方式。 9.农村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10.从历史上看,城市是从农村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含答案)

. 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 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 活的需要,创制性地结合成不同社会关 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 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行为,研究社 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 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 (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 研究结构)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 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 4.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 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 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5.文化:社会学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一 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 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所 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这些产品, 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6.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 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 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 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7.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 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 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 动。 8.角色冲突: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 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 这些角色又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 时所出现的现象。角色冲突常使他感到 左右为难。 9.角色扮演:是社会成员具体实践他所担 当的角色的过程。 10.“镜中自我”:是社会学家库利使用的 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和理论。 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 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 的态度和反应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 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 11.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 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 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 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 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 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 基本过程。 12.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 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的生活习 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 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 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13.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 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 会实践活动形成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 理特征,它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 和。 14.再社会化: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社会 化,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 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 性地对其进行教化的过程。 15.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 的,靠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人群。 16.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 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 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 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17.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 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状态。它包括家庭 由多少成员形成,由哪些成员组成的按 照哪种关系模式组成。 18.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 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在 这里,前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 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 组织的结构。 19.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 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 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有及 管理方式。 20.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 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其 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管理者 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 有规章而不特循。 21.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 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 社会生活共同体。 22.人文区位学:又称人类生态学,是指借 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社区环境的空 间格局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是由美 国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其注重研究不 同人群在地域空间上居住与活动分布, 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3.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 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 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它是农村社区不同的另一类人类居住空 间和生活组织形式。 24.过度城市化: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 从而造成劳动力供给超过城市发展需 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 象。 25.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 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 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26.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 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 层。 27.阶级: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 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 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 个集团的劳动。 28.剥削:所谓剥削,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 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 偿地占有另一个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 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 29.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 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 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 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 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 的规范体系。 30.制度化优先:导学P34 是指当社 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 有一种比较规定的社会规范占优 先的地位,这种现象称为制度化优 先。 31.规则系统:是在一定的活动领域内指导 人们行为的规则体系,是用以规定在这 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相互 关系以及人们各自行为的规范体系。 32.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 为进行制约的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 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 33.社会舆论:也称公意,是社会上众人以 言论形式表现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大 致相同的看法,是公众对于此一事件或 现象的是或非的评价。社会舆论能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人的行为,发挥社会控制 的作用。 34.越轨行为:也称违规行为,它是个体或 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 的行为。越轨行为是针对具体条件下的 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而言的,它是对社 会或群体所期望的角色行为的偏离。 35.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 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 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 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36.社会解组,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 微弱或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 员失去的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 低,乃至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它是 与社会整合相对应的概念。 37.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 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 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 况。 38.贫穷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 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 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 穷文化。 39.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 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 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 1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依据:《社会学概论》研究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研究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

4.社会保险是(B) A.社会救济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题目成为世界性的题目,引发世界的高度正视。 A.人口题目B.失业题目C.情况题目D.贫穷题目 6.对贫穷题目更具有操作性和描绘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情况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B)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 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取得同一目标而举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 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答案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 1、名词解释 2、社会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文化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 4、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5、镜中我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6、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它是人们对具体特定身份的人的期望,构成了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6、血缘关系 关系是由或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其他关系。它是人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关系,在人类产生之初就已存在,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7、文化相对主义 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他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8、先赋角色 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通常无需努力而自动获得,因此也称自动角色。 9、联合家庭 指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共同居住生活,包括子女已成家却不分家。 10、社会组织 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或指狭义的组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 11、文化震惊 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压力 12、“本我” 本我由各种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构成,完全处于无意识水平中。它是人出生时就有的固着于体内的一切心理积淀物,是被压抑、摈斥于一时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生命力、内驱力、本能、冲动、欲望等心理能力。 13、角色冲突 指一个人承担的多种角色之间的矛盾或不同的人所扮演的相对角色之间的矛盾 14、社会互动 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15、组织目标

社会学概论习题有答案

一、单选题 1、社会学创立于 C A.人类社会出现时 B.十三世纪 C.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B A.人类历史的全过程 B.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 C.过去了的社会 D.当今世界上还存在的各种原始部落 3、对解释的准确理解: B A.描述事物的本来面貌 B.由结果找原因 C.由所知道的过去找将来的趋势 D.探索改造社会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 4、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A.迪尔凯姆和马克斯·韦伯 B.帕森斯和默顿 C.科赛和达伦多夫 D.库利和米德 5、对全体调查对象逐个进行调查是C A.个案调查 B.抽样调查 C.普遍调查 D.典型调查 6、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对特定的个别对象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D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个案调查 7、抽样调查中所说的“总体”是指B A.抽取出来要进行调查的单位 B.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

C.统计出来的全部调查结果 D.调查资料的汇总 8、下列属于评比性文化的是D A.庆典方式 B.拜访方式 C.礼仪禁忌 D.科学技术 9、文化模式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 A A.鲁思·本尼迪克特 B.塞缪尔·亨廷顿 C.玛格丽特·米德 D.博厄斯 10、“性善论”是由 A 提出的..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老子 11、在社会化的所有场所中;最重要、最为直接、最为持久的是A .. A.家庭 B.同辈群体 C.学校 D.大众传媒 12、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建立的社会化机构是C .. A.家庭 B.同辈群体 C.学校 D.大众传媒 13、在所有的大众传媒中;影响最大的是 D .. A.报纸 B.杂志 C.广播 D.电视 14、在青年时期;影响人们社会化的主要是因素是D .. A.学校 B.同辈群体 C.社区 D.工作单位 15、“亲密与孤独”在埃里克森的理论中主要是指 C时期的特征.. A.婴儿 B.学龄 C.青年 D.中年 二、多选题 1、社会学的社会功能有: ABCE A.描述的功能 B.解释的功能 C.规范的功能 D.推理的功能 E.预测的功能

社会学概论试题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B 4. B 5. B 6. C 7. C 8. B 9. B 10. C 11. D 12. D 13. C 二、多项选择题 1. ACDE 2. ABD 3. ABCE 4. ABCD 5. ABC 6. ACDE 7. ABCE 8. ABDE 9. ABCDE 10. ABCDE 11. BC 12. ABC 13. BDE 14. ABCDE 15. ABCD 16. ABCD 17. BCD 三、名词解释 1. 社会学:它是指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的具体科学。 2. 社会制度:它是建立在一定生产方式之上的社会结构,它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及其模式和规则,是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系。 3. 文化濡化:由于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素相互接触,其中一种文化吸收或采纳了另一种文化元素,并且使之与主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中的一部分。 4. 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改善。 5. 预期社会化:是一个人为适应特定角色需要而进行的知识准备过程。 6.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7. 通常是男女之间依照社会风俗或法律的规定而结为夫妻关系的一种社会制度。 8. 凡是成员感到自己与群体关系密切,对群体有强烈归属感的,就是内群体。 9. 社会分层:它是指一种有等级的社会结构,通过这种结构,财富、权力和声望在不同社会地位的拥有者之间被不平等地分配。 10. 膝尼斯的“社区”概念指的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乡村。这种社区的特征是:其成员对本社区具有强烈的认同意识、他们重传统、重感情,相互全面了解。 11. 社会规范是协调人们的相互交往与相互关系,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与社会共同生活,并以各种形式表现的行为方式和准则。 12. 社会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生产方式之上的社会结构,它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及其模式和规则,是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系。 13. 社会现代化:它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 14.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成员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15. 是由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控制。 四、简答题 1. 韦伯提出划分社会分层结构的三重标准: (1)经济标准,指个人在经济市场中的机会,即收入和财富的多少。 (2)政治标准,即权力。 (3)社会标准,即声望。 2. (1)研究理论的模式化; (2)研究过程的程序化; (3)测量工具的精确化。 3. (1)他认为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要。 (2)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和其他动物不同,并不仅仅满足于生理上的需要。因为满足不会解决需求,只激起更大的欲望。 (3)在协调运行的社会中,社会对个人倾向施加限制。这样所有社会成员就有了共同的目标,社会得以稳定有序。 (4)如果打乱社会秩序,社会对个人意愿的控制就会失效,社会就会放任个人自行其是。涂尔干将此称为“失范”。 (5)失范的存在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是不利的。 4. (1)从历史上看,最原始和最早出现的关系是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自身生命生产中产生的关系,这就是家庭中的关系。家庭中的关系是最典型的初级社会关系。(2)简单和初步的关系。社会关系是复杂的,但复杂的关系是由简单的关系组成和发展起来的。 (3)人们之间的直接互动关系,是人们之间通过语言和行为直接发生的关系。 (4)人们之间交往最密切,相互最了解和最有影响的关系。 (5)初级社会关系一般表现为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邻里关系。 5. (1)强制性。 一方面,人类生命个体无先天行为模式,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人;另一方面,个人在受社会化过程中,常常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2)能动性。 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什么,接受什么,都有一定的选择性。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积极地探索人生,创造新的文化。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有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有答案) 社会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孔德在下列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A)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学研究》 C.《社会学原理》 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2.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工作安定”属于下列哪种需要。(B)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 3.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C) A.观众看电影 B.商店顾客之间的摩肩接踵 C.朋友谈心 D.火车乘客之间前拥后挤 4.按照皮亚杰的理论,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时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C)A.感知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D) A.主干家庭 B.联合家庭 C.丁克家庭 D.核心家庭 6.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A.交换关系

B.索取关系 C.对立关系 D.奉献关系 7.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D) A.城乡对立 B.缩小城乡差别 C.农村发展为城市 D.城乡协调发展 8.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B) A.迪尔凯姆 B.韦伯 C.帕森斯 D.吴文藻 9.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又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A)。 A.制度化逃避 B.制度化冲突 C.制度化优先 D.制度化建设 10.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的,是下列哪一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标签论 B.社会失范论 C.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D.亚文化群体论 11.随着社会及科学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不断地学习,这种现象是(D)。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孔德)作为社会学的创始人,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看法是多元的。 2、社会的主要结构有(社会经济结构)、(社会上层建筑)、(阶级和阶层结构)、(人口结构)、(民族结构)、(家庭结构)。 3、社会运行的类型社会运行大体划分为(良性运行)、(恶性运行)和(中性运行)三种类型。 4、社会化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技能社会化)、(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行为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五个方面。 5、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在现代社会中,人的社会化过程一般被划分为(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四个阶段。 6、(实际角色)是处于某一社会位置上的人实践其所应遵循的角色规范的情况,而实际上表现出来的角色。 7、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它们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构成社会组织的基本结构。 8、根据社会流动的方向、参数基点和原因,可以把它相应地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 9、社会制度的类型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家庭制度)和(宗教制度)。 10、制度控制是指以全社会的名义颁布行为准则,对社会的所有个体、群体以及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调节和制约。具体形式包括(政权)与(法律)。 11、按照违反的社会规范的性质或程度,越轨行为可分为(不从俗行为)、(不道德行为)、(违纪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12、社会运行大体划分为(良性运行)、(恶性运行)和(中性运行)三种类型。 13、在文化的类型上,一般根据其地位主次、对现存社会秩序维护与否及主观价值判定,将其分为(主文化与亚文化)、(文化与反文化)、(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三类。 14、组织目标确定的原则包括(互惠原则)、(评估原则)和(选择原则),即组织在确定目标时要遵循最优目标的科学程序。 15、(社会地位)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中,由社会因素所确定的社会位置。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2、社会就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本质上就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3、功能是社会系统或者结构体系为实现系统目标和系统适应环境所发挥的作用。 4、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5、广义的社会化:既包括童年期的社会化,也包括个体成年后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 6、社会角色:综合地说,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社会学导论 单选题: 1.法国著名社会学家(B)是经典社会学理论中实证主义传统的集大成者。 A.孔德B.涂尔干C.韦伯D.马克思 2.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C)探讨了理性资本主义如何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兴起的问题。 A.涂尔干B.孔德C.韦伯D.马克思 3.帕森斯是(D )的代表人物。 A.社会互动理论B.社会冲突理论C.社会交换理论D.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4.在中国现代早期著名思想家中,对社会学贡献最大的是(C)。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章太炎 多项选择题: 1.公认的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奠基人是(BCD)。A.孔德B.马克思C.涂尔干D.韦伯 2.从研究目的来看,社会学研究可以分为(BD )。A.定性研究B.描述性研究C.定量研究D.解释性研究3.社会学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A.问卷法B.观察法C.访谈法D.实验法 第二章社会化 单选题: 1.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 A.继续社会化B.逆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B.角色冲突C.角色不清D.角色中断 3.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 A.继续社会化B.逆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 4.()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情境定义B.符号互动理论C.镜中我D.印象管理理论 多项选择题: 1.社会化的机构包括()。 A.家庭B.学校C.工作组织D.大众传媒 2.社会化的类型包括()。A.初始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C.再社会化D.逆向社会化 3.以下属于角色失调现象的有()。 A.角色中断B.角色认同C.角色冲突D.角色失败 4.米德认为自我包括()。A.本我B.主我C.客我D.超我 名词解释: 1.代沟:是指两代人之间在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别。从社会学意义上理解,代差反映的是在两代人生活的这个时代里,整个社 会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速度和程度,也反映出两代人在社会化各阶段上的差异。 2.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3.镜中我:美国社会学家库利认为,自我或人格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他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论述题: 1.试述重要的社会化机构及其作用。 答:在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化机构包括: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组织和大众传媒等。 1、家庭是人们来到世间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家庭为个体身体的抚育和感情的需要提供了条件;使人获得像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技能及评议、思考、与人交往等进一步社会化的手段;家庭使儿童开始接受和内化社会文化、行为规范、价值标准,使人能够按照社会的要求处理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2、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和组织机构。在现代社会随着家庭功能的变迁,学校越来越成为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因素;学校社会化具有半强制性、系统性和组织性等特点;通过引导学生服从教育制度的安排,传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标准、文化遗产,传授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全面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各种恩呢管理,如与他人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使之逐渐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并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生涯,甚至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3、同龄群体又称同辈群体、同伴群体,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自发结成的一种关系亲密的非正式群体。该群体对

《社会学概论》练习答案

一、单项选择 32、“社会”一词源于()。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参考答案:A 20、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操 D、陈千秋 参考答案:B 21、理论社会学又称()。 A、纯粹社会学 B、经验社会学 C、应用社会学 D、教育社会学 参考答案:A 25、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年代。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50年代 D、19世纪60年代 参考答案:A 18、()被公认为开创社会学的鼻祖。 A、韦伯 B、迪尔凯姆 C、孔德 D、严复 参考答案:C 19、()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 A、康有为 B、吴文藻 C、费孝通 D、严复

参考答案:D 30、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A、实际调查研究 B、前人研究的基础 C、理论研究 D、社会关系 参考答案:A 14、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 A、数量规模的体现 B、结构的总和 C、关系的集合 D、个人关系的总和 参考答案:B 15、文化是指()。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参考答案:D 3、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B、莱格 C、米德 D、马斯洛 参考答案:D 5、“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与爱的 D、自尊的 参考答案:B 24、“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 A、安全的 B、归属与爱的 C、自尊的 D、自我实现的 参考答案:B 8、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及简要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及简要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剩余社会学:它说明的是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讲到,“现在的社会学-——只是一个没有长成的社会科学的老家”。各门社会科学从社会学中独立出来是现代社会学发展的趋势,只有一些领域如社会阶层、社会变迁、越轨等仍是社会学传统研究范畴,故社会学被称为剩余社会学。 2、变量:随时间地点或群体而变化的事物的概念叫变量。社会学使用的概念主要是变量,如年龄、收入。 3、统计控制:对研究对象有意的选择,即对变量的控制。 4、个案研究:对一个事件、个人或社会采用的详细记录。 5、社区研究:把某个社区作为个案研究对象。 6、自证预言:预测本来是错的,但由于公开后人们受其影响作出了行动,结果对了。 7、自杀式预测:预测本来是对的,但由于公开后人们|受其影响作出了行动,结果错了。 8、过渡礼仪:身份地位转变时的活动程序,如婚礼。 9、强化礼仪:目的在于加强人们对某事的认同的周期举行的活动,如国庆。 10、文化特质: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 11、文化丛:一些紧密联系的文化特性的群集,在社会中以独立的单位发挥职能。 12、文化通象:文化中相似的基本特征,因环境条件相似而致。 13、我族中心主义:以自己本民族文化为标准评价异文化。 14、文化震荡:异文化与本文化之间的差异给内心带来的冲击。 15、主体文化:各种文化并存时居于支配地位的文化。 16、次文化:主体文化之外,不居于支配地位的文化,又叫圈内文化。 17、边缘人:跻身于两个以上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的夹缝中的人,性格充满迷惑、混乱、怀疑、善于反省、双重意识、两重性格。 18、血缘关系: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有种、氏、宗、及家族功能:联系群众、凝聚力、限制个人发展。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 语言 B 思维 C 劳动 D 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5、文化是指( D )。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 A 弗洛伊德 B 莱格 C 米德 D 马斯洛 7、“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 A 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自尊的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 A 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托马斯 9、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 A 朋友谈心 B 观众看电影 C 顾客的摩肩接踵 D 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0、根据交往的( C ),可以将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和顺应。 A 主体 B 形式 C 性质 D 方式 11、“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BD )。 A 冲突 B 竞争 C 合作 D 顺应

1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13、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A 复式角色 B 角色丛 C 实际角色 D 自致角色 14、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 角色扮演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15、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 赶时髦 B 抢购 C 春游 D 球迷闹事 1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 A 享乐主义 B 权力主义 C 悲观主义 D 乐观主义 17、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 形式运算 B 具体运算 C 感知运算 D 前运算 18、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A 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心理上的紧张 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学知识,这种现象是( D )。 A 再社会化 B 特殊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2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 规模小 B 人际关系密切 C 存在长久 D 综合性功能 2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其他家庭 22、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 A 交换关系 B 索取关系 C 对立关系 D 奉献关系 23、管理学家( C )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 理论”和“Y理论”。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电大考试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第一部分判断题(100题) 第一章(6题) (√)1、社会是人类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2、人们交往是社会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3、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4、为了表达他们的理想、方向,孙中山写了“天下为公”、“大同书”的座右铭。(×)5、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学说和活动,可以被认为既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也是社会学这门学科产生的先驱。 (√)6、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 第二章(6题) (×)7、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生理反应。 (×)8、需要的产生并是完全主观的,有其客观性。 (√)9、驱力所指偏重于生理方面的要求,而需要则不仅是生理方面的要求。 (×)10、生理需求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11、社会需要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1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则从宏观上阐明了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动力源泉。 第三章(6题) (√)13、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条件。 (×)14、社会关系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 (×)15、人际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 (√)16、符号相互作用论是一种解释人们相互作用的发生、作用方式与特征。(×)17、情景定义是社会学家布卢默用来解释人们社会互动机制或过程的概念。(√)18、人际关系是个人之间交往形成的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

第四章(6题) (×)19、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人单方面接受环境影响和教育的消极被动过程。(×)20、个人的需要是个人进行各种活动的外因,环境和教育是个人发展的内因。(√)21、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学习这些规范,才能同他人交往。 (×)22、社会制度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23、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24、再社会化的现象,一般是指犯有越轨行为的成年人。 第五章(6题) (×)25、群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26、社会群体不但是由人组成的群体,而且是社会性的群体。 (×)27、社会人团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28、社会群体是它反映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29、初级社会群体包括:机关、政党、军队、学校等。 (√)30、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 第六章(6题) (×)31、组织环境是对组织存在和发展具有影响的内部事物。 (√)32、目标是社会组织力争达到的未来状态。 (√)33、社会组织的运行是其各要素有效搭配达到目标的过程。 (√)34、组织目标在时序、层级上的分解和相互交织就使组织目标成为一个系统。(×)35、科层制是泰罗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36、科层制的最大优点是能更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七章(6题) (√)37、社区是由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

最新最全社会学概论(2020年秋季复习题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2《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 A丁伯根B托夫勒C佩切伊D贝尔 3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 A帕森斯B斯宾塞C库利D丁伯根 4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其他家庭 5一位工作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为()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 6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源于() A家长制B古典管理理论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D当代管理理论 7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 A信息社会论B社会趋同论C依附理论D后工业社会论 8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D制度化建设 9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来的() A弗洛伊德B莱格C米德D马斯洛 10.“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A生理的B安全的C归属的D自尊的 11.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 12.文化是指()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13.社会工作是指() A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B本职工作之外的群众服务 C没有报酬的为群众服务的工作D国家组织的社会服务工作 14.“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享乐主义B权力主义C悲观主义D乐观主义 15.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 A城乡对立B缩小城乡差别 C农村发展为城市D城乡协调发展 16.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A形式运算B具体运算C感知运算D前运算 17.最早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