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期末常考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期末常考名词解释

动力学链长:一个活性种从引发开始到链终止时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自动加速现象:随着转化率的提高,体系黏度增大,双基终止受阻,自由基寿命延长,使得聚合速率增加的现象。

竞聚率:均聚和共聚时的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

悬浮聚合:单体以小液滴状悬浮在水的聚合方法。体系中的主要组分包括:单体、引发剂、分散剂、水。

平均官能度:单体混合物中,每一分子平均带有的基团数

线形缩聚:以2-2或2-官能度体系单体为原料进行的多次缩合形成缩聚物的聚合反应

平均聚合度: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聚合度。

凝胶点:在体形缩聚反应中,当反应程度达到某一数值时,体系的黏度会突然增加,突然转变成不溶不熔、具有交联网络结构的弹性凝胶的过程,此时的反应程度称作凝胶点。

笼蔽效应:是影响引发剂效率的主要因数。引发剂一般浓度很低,引发剂分子处在单体或溶剂的“笼子”中。在笼内分解成的初级自由基,寿命只有10~10-必须及时扩散出笼子,才能引发笼外单体聚合。否则,可能在笼内发生副反应,形成稳定分子,无为地消耗引发剂。如偶氮二异丁腈在笼子内可能有下列副反应。

稳态假设:自由基聚合中,自由基的浓度处于动态平衡,浓度的变化率速度为0。

聚合上限温度:△G=0时,△H=T△S,聚合和解聚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则此时的临界温度称为合上限温度。

平均官能度:单体混合物中,每一分子平均带有的基团数。

配位聚合:单体分子在活性种的空位处配位,形成配位络合物单体分子,插入过渡金属碳键中增长形成大分子的过程5.接枝:接枝是指大分子链上通过化学键结合产生支链共聚物的反应。

单体的竞聚率:均聚和共聚时的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

聚合上限温度:△G=0时,△H=T△S,聚合和解聚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则此时的临界温度称为

聚合上限温度。数值上等于聚合热比上聚合熵。

遥爪预聚物:阴离子聚合中,采用阴离子引发,活性聚合结束,在此反应体系中加入二氧化碳

环氧乙烷或二异氰酸酯进行反应,则大分子链成为两端都带有羧基、羟基、氨基等活性端基的聚合物称为遥爪聚合物,遥爪聚合物可在后加工过程中进一步反应。

临界胶束浓度:乳化剂开始形成胶束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全同指数:它是指全同立构聚合物占总聚合度的分数。

理想共聚:两单体的竞聚率的乘积为1时进行的共聚为理想共聚

恒比共聚:两单体的竞聚率都等于1时进行的共聚为恒比共聚,恒比共聚时共聚物组成和单体组成。

定向聚合:单体形成立体规整性聚合物的聚合过程。

自动加速效应:随着转化率的提高,体系黏度增大,双基终止受阻,自由基寿命延长,使得聚合

速率增加。

降解:使分子量变小的反应。

解聚:聚合(链增长)的逆反应。

动力学链长:一个活性种从引发开始到链终止时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竞聚率:均聚和共聚时的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

凝胶化:多官能团单体聚合到某种程度开始交联,黏度突增,气泡也难以上升,出现了凝胶化现象。临近基团效应:高分子中原有基团或者反应后生成的基团位阻效应和电子效应以及试剂的静电作用都可以影响到临近基团的活性和基团的转化程度。

自动加速效应:随着转化率的提高,体系黏度增大,双基终止受阻,自由基寿命延长,使得聚合

率增加。

界面缩聚:利用高反应活性的单体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界面处迅速进行的非均相缩聚。

立构有规聚丙烯:指立体结构中的甲基侧链规则排列的聚丙烯,有全同和间同聚丙烯。

胶束:乳化剂的浓度超过分子状态的真正溶解度后,往往由多个乳化剂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胶束。调聚反应:当链转移速率常数远大于增长速率常数,而转移后新生的自由基活性不减的反应称为调节聚合。

理想共聚合反应: =1的共聚反应为理想共聚合反应。

官能团等活性:官能团的化学反应活性与分子链长无关,其适用条件应限定为(1)聚合体系为

真溶液,即呈分子分散状态体系,(2)官能团的邻近基团及空间环境相同。(3)体系黏度不妨缩聚反应生成的小分子的排除。

动力学链长:一个活性种从引发开始到链终止时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乳液聚合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液状态的聚合,称为液聚合,传统(或经典)乳液聚合基本配方由单体、水、水溶性引发剂、水溶性乳化剂四组分构成。

老化:聚合物在使用过程中,受众多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性能变差,如外观上变色发黄、变软发黏、变脆发硬,物化性质上分子量、溶解度、玻璃化温度的增减,力学性能上强度、弹性的消失,这些都是降解和/或交联的结果,总称为老化。

Q-e方程:将自由基单体间的反应速率常数与共轭效应、极性效应关联起来的方程,称为Q-e

方程。

本体聚合:单体中加入或不加少量引发剂的聚合。

均缩聚:同种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

混缩聚:多种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 4.全同指数:全同间同聚合物占聚合物总数的百分数。

凝胶点:多官能团单体聚合到某种程度开始交联,黏度突增,气泡也难以上升,出现了凝胶化现象,这时的反应程度就叫做凝胶点。

接枝共聚物:分子主链上带有若干长支链,且支链的组成与主链不同的聚合物。

动力学链长:一个活性种从引发开始到终止时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活性聚合物:阴离子聚合中,单体引发后成为阴离子活性种,以相同的模式进行链增长,一般无转移和链终止,直至单体消耗尽,这样的聚合为活性聚合,合成的产物为活性聚合物。

树脂:通常是指受热后有软化或熔融范围软化时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动倾向,常温下是固态,有时也可以是液态的有机聚合物。广义地讲,可以作为塑料制品加工原料的任何合物称为树脂。

热塑性:具有可溶可熔性的聚合物称为热塑性聚合物。

动力学链长:一个活性种从引发开始到链终止时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反应程度:参与反应的基团数占基团总数的百分数。

环氧值:100g树脂中所含的环氧基物质的量。

相似转变:基团反应时聚合物的聚合度和总体结构变化较小,可称为相似转变。

立构规整度:立构规整聚合物占聚合物总量的百分数。

配位聚合: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所构成的络合催化剂引发的链式聚合反应。其特点在于单体分子在活性种的空位处配位,形成配位络合物单体分子插入过渡金属碳键中增长形成大分子的过程。

动力学链长:一个活性种从引发到终止所消耗的单体数。

逐步缩聚反应:逐步聚合反应包括逐步加成和缩聚反应。逐步聚合中无活性种,分子量随反应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阻聚与缓聚:阻聚指阻止或停止聚合反应的进行。缓聚指使聚合反应以较低速率进行的聚合反应。

理想共聚反应: =1时所进行的聚合称为理想共聚反应。

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化合物。

聚合物: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的分子量高达104-106的同系物的混合物。

聚合度DP: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

结构单元:在烯类加聚物中,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相同,与单体的元素组成也相同。重复单元:如果用 2 种单体缩聚成缩聚物,则由 2 种结构单元构成重复单元。

多分散系数: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的比值。

缩聚反应:官能团单体多次缩合成聚合物的反应,除形成缩聚物外,还有低分子副产物产生。反应程度p:参与反应的基团数(N0-N)占起始基团数N0的分数。

官能度f:一分子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

官能团等活性:在缩聚反应中,两官能团单体的官能团反应活性是相等的,与分子链的大小无关,与另一官能团是否反应无关。

单体的基团数比r:基团数少的单体基团数与基团数多的单体基团数的比值。

凝胶化现象:多官能团单体聚合到某一程度,开始交联,粘度突增,气泡也难上升,出现了凝胶化现象。

凝胶点:开始出现凝胶瞬间的临界反应程度。

线形缩聚:2-或2-2官能度体系进行缩聚反应,聚合过程中,分子链线形增长,最终获得线形聚合物。

体形缩聚:有官能度大于2的单体参与的缩聚反应,聚合过程中,先产生支链,再交联成体形结构。

连锁聚合:在链引发形成的活性中心的作用下,通过链增长、链终止、链转移等基元反应在极短时间内形成高分子,其活化能和速率常数各不相同。

逐步聚合:无活性中心,通过单体上所带的能相互反应的官能团逐步反应聚合,直到最终在数小时内形成聚合物的反应,每步反应的速率和活化能大致相同。

聚合上限温度Tc:聚合焓变与聚合熵变的比值。

引发剂:在聚合体系中能够形成活性中心的物质。

引发剂效率f:引发剂分解后,往往只有一部分用来引发单体聚合,这部分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或消耗总量的分数。

笼蔽效应:在溶液聚合反应中,浓度较低的引发剂分子及其分解出的初级自由基始终处于含大量溶剂分子的高黏度聚合物溶液的包围之中,一部分初级自由基无法与单体分子接触而更容易发生向引发剂或溶剂的转移反应,从而使引发剂效率降低。

诱导分解: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

偶合终止:两自由基的独电子共价结合的终止方式。

歧化终止:某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而终止的方式。

自动加速效应:在聚合反应中期,反应速率自动增加的现象。

动力学链长:一个活性种从引发开始到链终止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阻聚:自由基向某些物质转移后,形成稳定的自由基,不能再引发单体聚合,只能与其它自由基双基终止;导致聚合过程停止。结果体系中初期无聚合物形成,出现了所谓的“诱导期”。

缓聚:使部分自由基终止聚合,减慢聚合反应,不产生诱导期。

引发剂半衰期: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时所需的时间。

异构化聚合:在链增长过程中伴有分子内重排的聚合反应,异构成更稳定的结构。

配位聚合:配位聚合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组成的络合催化剂引发的聚合反应。

立体异构:在有相同分子式的化合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互相连接的次序相同,但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与构造异构(根据情况不同可以分为: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三种)同属有机化学范畴中的同分异构现象。分为对映异构、顺反异构。

定向聚合:单体形成立体规整性聚合物的聚合过程。

立构规整度:立构规整聚合物占总聚合物的分数。

全同指数:全同立构聚合物占聚合物总量的百分数。

几率效应:当聚合物相邻侧基作无规成对反应时,中间往往留有未反应的孤立单个基团,最高转化程度因而受到限制。

邻近基团效应:高分子中原有基团或反应后形成的新基团的位阻效应和电子效应,以及电子的静电作用,均可能影响到邻近基团活性和基团的转化程度。

功能高分子: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试剂:键接有反应基团的高分子。

大单体:多半是带有双键端基的低聚物,或看作带有较长侧基的乙烯基单体。

硫化:线性高分子通过交联作用而形成的网状高分子的工艺过程。

老化:聚合物在使用过程中,受众多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性能变差,如外观上变色发黄,力学性能上强度、弹性的消失,这些都是降解和/或交联的结果,总称为老化。

降解:使分子量变小的反应。

解聚:聚合(链增长)的逆反应。

笼蔽效应:引发剂分解成游离基后,处在溶剂的笼子中,来不及引发单体的聚合,就发生了副反应,形成了稳定的分子,消耗了引发剂。此称为笼蔽效应。

环氧值:100克树脂中含有环氧基的摩尔数

悬浮聚合:借助机械搅拌和悬浮剂的作用,使油溶性单体小滴(直径1~10-3cm)悬浮在水介质中,形成稳定的悬浮体进行的聚合,称悬浮聚合。

发剂效率:引发剂分解产生初级自由基,但初级自由基不一定能引发单体形成单体自由基,用于引发单体形成单体自由基的百分率,称为引发剂效率。

什么功能高分子?带有特殊官能团的聚合物。

什么是引发剂半衰期?引发剂分解至原来浓度的一半所用的时间。

什么是自动加速效应?自由基聚合反应中,随着转化率的提高,体系粘度增大,终止速率下降而增长速率基本不变,使总聚合速率增大的现象。

什么是诱导分解?自由基向引发剂转移的反应称诱导分解分解的结果消耗了引发剂,使引发效率降低。

什么是自动加速效应?自由基聚合反应中,随着转化率的提高,体粘度增大,终止速率下降而增长速率基本不变,使总聚合速率增大的现象。

什么是碳链高聚物和杂链高聚物?大分子主链上只有碳原子而无其他杂原子的聚合物为碳链高聚物。大分子主链上除碳原子外,还有其他杂原子的聚合物为杂链高聚物。

什么是悬浮聚合?单体在搅拌和分散剂的作用下,以小液滴状悬浮在水中进行的聚合反应。

什么是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

单体通过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称加聚反应。

单体通过官能团间的反应,在形成大分子的同时,有小分子副产物生成的反应称缩聚反应。

什么是阻聚剂和阻聚作用?

一些物质能够与自由基作用使其失去引发能力而使聚合反应停止,这种物质称阻聚剂,这种现象称阻聚作用。

什么是配位聚合?

单体分子首先在扩大的活性种上进行配位,形成络合物,而后插入的聚合反应称配位聚合。

半衰期-引发剂分解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聚合度-平均每个大分子的中重复单元的数目。

数均分子量-平均每摩尔大分子具有的质量。

诱导期-阻聚剂使聚合反应推迟的时间

重复单元聚合物-中重复连接的结构单位

单体链转移常数-单体的链转移反应速率常数与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之比。

凝胶化现象:多官能团单体聚合到某一程度,开始交联,粘度突增,气泡也难上升的现象。

多分散性:合成聚合物总是存在一定的分子量分布,常称作多分散性。

玻璃化温度:非晶态热塑性聚合物在玻璃态下受热转变成高弹态时的转变温度。

自由基聚合:自由基成为活性种,打开烯类的π键,引发聚合,成为自由基聚合

胶束成核:难溶于水的单体其短链自由基只增长少数单元(<4),就被沉析出来,与初级自由基一起被增溶胶束捕捉,引发其中的单体聚合而成核,即所谓胶束成核。

均相成核:溶于水中的单体引发聚合形成短链自由基,多条这样亲水性较大、链较长的短链自由基相互聚集在一起,絮凝成核的现象。

加聚:稀类单体π键断裂而后加成聚合起来的反应。

缩聚反应:是官能团单体多次缩合成聚合物的反应,除形成缩聚物外,还有水、醇、氨或氯化氢等低分子副产物产生。

接枝共聚物:主链由某一种单元组成,支链则由另一种单元组成。

定向聚合:定向聚合指单体经过定向配位、络合活化、插入增长等形成立构规整(或定向)聚合物。开环聚合:环状单体a-键断裂而后开环、形成线性聚合物的反应,称作开环聚合。

共聚合: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聚合,生成同一分子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的聚合物。

化学计量聚合:阴离子的活性聚合由于其聚合度可由单体和引发剂的浓度定量计算确定,因此也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嵌段共聚物: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合物链段连在一起制备而成的一种特殊聚合物,每锻炼可长达至几千结构单元。

种子乳液聚合:将少量单体在有限的乳化剂条件下先乳液聚合成种子胶乳(50-100nm),然后将少。种子胶乳(1%3%)加入正式乳液聚合的配方中,种子胶粒被单体所溶胀,继续聚合,使粒径增大的过程。

接枝共聚物:主链由某一种单元组成,支链则由另一种单元组成。

共聚合: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聚合,生成同一分子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的聚合物。

化学计量聚合:阴离子的活性聚合由于其聚合度可由单体和引发剂的浓度定量计算确定,因此也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重复单元: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元。 结构单元:单体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 玻璃化温度Tg:无定形和结晶热塑性聚合物低温时都程玻璃态,受热至某一较窄温度,则转变成橡胶态或柔韧的可塑状态,这一温度称为玻璃化温度。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是指质均分子量比数均分子量的比值,可用来表征分布宽度。 反应程度:参加反应的基团数(N0-N)占起始基团数N0的分数,用p表示。 体形缩聚和凝胶点:多官能团单体聚合到某一程度,开始交联,粘度突增,气泡也难上升,出现凝胶化现象,这时的反应程度称作凝胶点。凝胶点的定义为开始出现凝胶瞬间的临界反应程度。 缩聚反应中的平均官能度:每一分子平均带有的基团数。 自由基动力学处理中的等活性理论: 热固性聚合物:聚合物大分子之间以物理力聚而成,加热时可熔融,并能溶于适当溶剂中。热塑性聚合物受热时可塑化,冷却时则固化成型,并且可以如此反复进行。 热塑性聚合物:许多线性或支链形大分子由化学键连接而成的交联体形聚合物,许多大分子键合在一起,已无单个大分子可言。这类聚合物受热不软化,也不易被溶剂所溶胀。 理想共聚:该聚合竞聚率r1*r2=1,共聚物某瞬间加上的单体中1组分所占分率F1=r1f1/(r1f1+f2),并且其组成曲线关于另一对角线成对称(非恒比对角线)。 理想恒比共聚:该聚合的竞聚率r1=r2=1,这种聚合不论配比和转化率如何,共聚物组成和单体组成完全相同,F1=f1,并且随着聚合的进行,F1、f1,的值保持恒定不变。 恒比点:r1r2<1而r1<1,r2<1的非理想共聚,这类共聚曲线与对角线有一交点,该点的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相等,称作恒比点。(某瞬时共聚物中,结构单元M1的含量与单体混合物中M1单体含量相等的点称为恒比点。) 竞聚率:均聚与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称为竞聚率。 无规共聚物:共聚物大分子链中两种单体单元毫无规律排列的共聚物。名称中前一单体为主单元,后一单体为第二单体。 交替共聚物:聚合物中两单元M1、M2严格相间,名称前后单体互换也可以。 嵌段共聚物:有几百到几千节后单元组成的M1链段和M2链段,名称前后单体代表链段嵌合次序。

高分子化学期末重点名词解释

高分子期末重点名词解释 第四章逐步聚合反应 1)缩聚反应(线型缩聚和体型缩聚): 缩聚反应定义: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低分子化合物,在官能团之间发生缩合反应,在缩去小分子的同时能生成高聚物的逐步聚合反应。 线型缩聚:单体都只带两个官能团,聚合过程,分子链在两个方向增长。获得可溶可熔的线形聚合物(热塑性聚合物)。 体型(支化、交联)缩聚反应: 单体至少有一个含有两个以上官能团,反应过程中,分子链从多个方向增长。获得不溶不熔的交联(体形)聚合物(热固性聚合物)。 2)反应程度:参加反应官能团数占起始官能团数的分率。 3)平均官能度: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参加的缩聚反应中,在达到凝胶点以前的线型反应阶 段,反应体系中实际能够参加反应的各种官能团(有效官能团)总物质的量与单体总物质的量之比。 4)凝胶点:体型缩聚反应当反应程度达到某一数值时,反应体系的粘度会突然增加,突然 转变成不溶、不熔、具有交联网状结构的弹性凝胶的过程。此时的反应程度被称作凝胶点。 5)热塑性聚合物:非交联型的,加热时会变软或流动。加工过程不发生化学变化,可进行 再加工。 6)热固性聚合物:交联型的,加热时不会流动。聚合反应的完成和交联反应是在加工过程 中进行的,成型后不能再次加工。 7)熔融缩聚:在单体和聚合物的熔融温度以上将它们加热熔融,然后在熔融态进行的缩聚 方法。 8)溶液聚合:单体加适当催化剂在溶剂中进行的缩聚反应。 9)固相缩聚:在单体及聚合物熔点一下的惰性气体或高真空下加热缩聚的方法。 10)界面缩聚:在多相(一般为两相)体系中,在相界面处进行的缩聚反应。 第五章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1)聚合物的相似转变:反应仅发生在聚合物分子的侧基上,即侧基由一种基团转变为另一 种基团,并不会引起聚合度的明显转变。 2)邻近基团效应:分为以下两种 位阻效应:由于新生成的功能基的立体阻碍,导致其邻近功能基难以继续参加反应。 静电效应:邻近基团的静电效应可降低或提高功能基的反应活性。 3)概率效应(功能基孤立化效应):当高分子链上的相邻功能基成对参与反应时,由于成 对基团反应存在概率效应,即反应过程中间或会产生孤立的单个功能基,由于功能基难以继续反应,因而不能100%转化,只能达到有限的反应程度。 4)聚合物的老化:聚合物在使用过程中,受空气、水、光等大气条件,物理—化学因素综 合的影响,引起不希望的化学变化,使性能变坏,这过程叫老化。 5)解聚:聚合反应的逆反应,聚合物首先从末端开始裂解,生成相当于增长链自由基的自 由基,然后按链式机理逐个脱落下单体。 6)降解: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变小的化学反应过程的总称,其中包括解聚、无规断链、侧 基和低分子物的脱除等反应。 第六章聚合物的结构 1)链节:链节指组成聚合物的每一基本重复结构单元。 2)链段:由于高分子链中的单键旋转时互相牵制,即一个键转动,要带动附近一段链一起 运动,这样每个键不能成为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而是由若干键组成的一段链作为一个独立运动单元。 3)构象:高分子链由于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形态。 4)构型: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 5)均方末端距:末端距是指线形高分子链的一端到另一端的直线距离,用h(矢量)表示。 其平方的平均值即是均方末端距(标量)。 6)均方旋转半径:从分子质量中心到分子中各链段m i的距离s i的平方平均值(详见P230 右下角)。 7)高分子链的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通过内旋转作用改变其构象的性能。 8)结晶度:试样中结晶部分所占的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1、高分子(聚合物):合成高分子多半是许多结构单元重复连接而成的聚合物。 2、碳链聚合物:大分子主链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绝大部分烯类和二烯类的加成聚合物。 3、杂链聚合物:大分子主链中除了碳原子外,还有氧、氮、硫等杂原子。如-O-,-OCO-,-NHCO- 4、结构单元:单体通过聚合反应转变成大分子的一部分结构。 5、反应程度P:参与反应的基团数(N 0-N)占起始基团数N 的分数。 6、体型缩聚:指某-2官能度与另一官能度大于2的单体先进行酯化而后形成交联结构的缩聚过程。 7、界面缩聚:两种单体分别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中,在界面处进行聚合,具有明显的表面反应的特征,而且不必严格等基团数之比。 8、官能度:一分子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 9、偶合终止:两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方式,偶合终止的结果是大分子的聚合度为链自由基重复单元数的两倍。 10、歧化终止:某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而终止的方式,歧化终止的结果是聚合度与链自由基的单元数相同。 11、动力学链长v:一个活性种从引发开始到链终止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12、链转移常数:是链转移速率常数与增长速率常数之比,代表这两反应的竞争能力。 13、竞聚率r:均聚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自增长速率常数与交叉增长速率常数的比值。 14、无规共聚物:两结构单元M1,M2按概率无规排布。-CO- 15、交替共聚物:共聚物中M1,M2两单元严格交替相间。-alt- 16、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M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M2链段构成的大分子。-b- 17、接枝共聚物:主链由M1单元组成,支链则由另一种M2单元组成。-g- 18、悬浮聚合:单体以小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方法(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场所:液滴内 19、乳液聚合: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液状态的聚合(单体、水、水溶性引发剂、水溶性乳化剂)场所:胶束或胶粒 20、摩尔系数:令Na、Nb分别为官能团a、b的起始数,则两种单体的官能团之比r=Na/Nb<1称为摩尔系数。 21、活性聚合:当单体转化率达到100%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性聚合物的聚合叫活性聚合。 22、异构化聚合: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 23、配位聚合:指烯类单体的碳碳双键双键首先在过渡金属引发剂活性中心上进行配位、活化,随后单体分子相继插入过渡金属—碳键中进行链增长的过程。 24、定向聚合(有规立构聚合):以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的聚合过程。 25、立构规整度:立构规整聚合物的质量占总聚合物质量的分率。 26、立构规整分类: ○1全同立构:取代基处于平面的同侧,或相邻手性中心的构型相同。 ○2间同异构:取代基交替地处在平面的两侧,或相邻手性的构型相反交替排列。 ○3无规立构:取代基在平面两侧或手性中心的构型成无规排列。 27、平均官能度:单体混合物中每一个分子平均带有的官能团数,即单体所带有的全部官能团数除以单体总数。

高分子化学卢江名词解释期末必考

名词解释 1.高分子或称聚合物分子或大分子由许多重复单元通过共价键有规律地连接而成的分子,具有高的分子量. 2.高分子化合物或称聚合物: 由许多单个高分子(聚合物分子)组成的物质。 3.重复单元由实际上或概念上是相应的小分子衍生而来 4.链原子:构成高分子主链骨架的单个原子 5.结构单元构成高分子主链结构组成的单个原子或原子团,可包含一个或多个链单元。 6.重复结构单元:重复组成高分子分子结构的最小的结构单元 7.单体单元:高分子分子结构中由单个单体分子衍生而来的最大的结构单元 8.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单个聚合物分子中所含单体单元的数目。 9.末端基团(End Groups):高分子链的末端结构单元 10.加聚反应是指聚合产物分子的单体单元的组成与相应的单体分子相同的聚合反应 11.缩聚反应是指聚合产物分子的单体单元组成比相应单体分子少若干原子的聚合反应,在聚合反应过程中伴随有水、醇等小分子副产物生成 12.均聚物如果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只有一种重复结构单元、并且该重复结构单元可以只由一种(事实上的、隐含的或假想的)单体衍生而来,则该聚合物为均聚物,否则为共聚物。 13.逐步聚合反应是指在聚合反应过程中,聚合物分子是由体系中的单体分子以及所有聚合度不同的中间产物分子之间通过缩合或加成反应生成的,聚合反应可在单体分子以及任何中间产物分子之间进行。 14.链式聚合反应是指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单体分子之间不能发生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只能发生在单体分子和聚合反应活性中心之间,单体和聚合反应活性中心反应后生成聚合度更大的新的活性中心,如此反复生成聚合物分子。第二章逐步聚合反应 15.单体功能度(f ) 逐步聚合反应的单体分子要求至少含有两个以上的功能基或反应点,单体分子所含的参与聚合反应的功能基或反应点的数目叫单体功能度(f ) 16.反应程度P = 已反应的A(或B)功能基数/ 起始的A(或B)功能基数,反应过程中功能基的转化程度17.凝胶化现象在交联逐步聚合反应过程中,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体系粘度突然增大,失去流动性,反应及搅拌所产生的气泡无法从体系中逸出,可看到凝胶或不溶性聚合物明显生成的实验现象。 18.凝胶点出现凝胶化现象时的反应程度叫做凝胶点,以p c表示。 19.预聚物含有反应性功能基,在适宜条件下可进一步发生聚合反应的低聚物称为预聚物 20.固化由预聚体反应生成交联高分子的过程常称为固化。 21.无规预聚物中未反应功能基在分子链上无规分布,通常由交联型逐步聚合反应在P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及填空题

一、名词解释 1.高分子:高分子也叫聚合物分子或大分子,具有高的相对分子量,其结构必须是由 多个重复单元所组成。 2. 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并构成高分子基本结构组成单元的小分子。 3. 结构单元:在大分子链中出现的以单体结构为基础的原子团称为结构单元。 4. 共 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则称为共聚物。 5. 加聚反应:烯类单体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称为加聚反应,反应产物称为加聚物。 6. 缩聚反应:是缩合反应多次重复结果形成聚合物的过程,兼有缩合出低分子和聚 合成高分子的双重含义,反应产物称为缩聚物。 7.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是指高聚物材料整体的内部结构, 即高分子链与链之间的排列和堆砌结构。分为晶态、非晶态、液晶态。 8. 官能度:一分子中能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叫官能度 9. 平均官能度:每一分子平均带有的基团数。 10. 反应程度:参加反应的基团数占起始基团数的分数。 11. 转化率:参加反应的单体量占起始单体量的分数 12. 两者区别: 转化率是指已经参加反应的单体的数目, 反应程度则是指已经反应 的官能团的数目, 如:一种缩聚反应,单体间双双反应很快全部变成二聚体,就单体转化率而言,转化率达100%;而官能团的反应程度仅50% 13. 凝胶化现象:体系粘度突然急剧增加,难以流动,体系转变为具有弹性的凝胶 状物质,这一现象称为凝胶化。 14. 凝胶点:开始出现凝胶化时的反应程度(临界反应程度)称为凝胶点,用Pc 表示,是高度支化的缩聚物过渡到体型缩聚物的转折点。 15. 引发剂: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通常是一些可在聚合温度下具有适当的热分解速 率,分解生成自由基,并能引发单体聚合的化合物。 16. 引发剂半衰期: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7. 引发剂效率:引发剂用来引发单体聚合的部分占引发剂分解或消耗总量的分 数。 18. 自动加速现象:随着反应进行,体系的粘度增大,活性端基可能被包埋,双基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 高分子:高分子也叫聚合物分子或大分子,具有高的相对分子量,其结构必须是由多个重复单元所组成。 2. 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并构成高分子基本结构组成单元的小分子。 3. 结构单元:在大分子链中出现的以单体结构为基础的原子团称为结构单元。 4. 共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则称为共聚物。 5. 加聚反应:烯类单体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称为加聚反应,反应产物称为加聚物。 6. 缩聚反应:是缩合反应多次重复结果形成聚合物的过程,兼有缩合出低分子和聚合成高分子的双重含义,反应产物称为缩聚物。 7.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是指高聚物材料整体的内部结构,即高分子链与链之间的排列和堆砌结构。分为晶态、非晶态、液晶态。 8. 官能度:一分子中能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叫官能度 9. 平均官能度:每一分子平均带有的基团数。 10. 反应程度:参加反应的基团数占起始基团数的分数。 11. 转化率:参加反应的单体量占起始单体量的分数 12. 两者区别: 转化率是指已经参加反应的单体的数目, 反应程 度则是指已经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 如:一种缩聚反应,单体间双双反应很快全部变成二聚体,就单体转化率而言,转化率达100%;而官

能团的反应程度仅50% 13. 凝胶化现象:体系粘度突然急剧增加,难以流动,体系转变为具有弹性的凝胶状物质,这一现象称为凝胶化。 14. 凝胶点:开始出现凝胶化时的反应程度(临界反应程度)称为凝胶点,用Pc表示,是高度支化的缩聚物过渡到体型缩聚物的转折点。 15. 引发剂: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通常是一些可在聚合温度下具有适当的热分解速率,分解生成自由基,并能引发单体聚合的化合物。 16. 引发剂半衰期: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7. 引发剂效率:引发剂用来引发单体聚合的部分占引发剂分解或消耗总量的分数。 18. 自动加速现象:随着反应进行,体系的粘度增大,活性端基可能被包埋,双基终止困难,速率常Kt下降,聚合反应速率不仅不随单体和引发剂浓度的降低而减慢,反而增大的现象。 19. 茏蔽效应:引发剂分子处在单体或溶剂的”笼子”中,在笼里分解成初级自由基,浓度高,若不及时扩散出笼子,引发笼子外的单体聚合,则初级自由基则易相互结合,歧化等反应,消耗引发剂 20. 动力学链长:平均每一个链自由基(活性种)从引发到终止过程中(包括链转移反应的延续)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21. 链转移常数:链转移的速率常数和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 22. 诱导期:即从引发剂开始分解到单体开始转化存在的一个时间间隔。 23. 诱导分解:自由基向引发剂的链转移反应,原来的自由基终止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满分版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满分版 逐步聚合(Stepwise Polymerization) 线形缩聚(Linear Poly-codensation):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如用2-2或2官能度体系的单体作原料,随着聚合度逐步增加,最后形成高高分子化合物(High Molecular Compound):所谓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的聚合反应。线型缩聚形成的聚合物为线形缩聚物,如涤纶、系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尼龙等。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体形缩聚 (Tri-dimensional Poly-condensation):参加反应的单体,单体(Monomer):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如聚氯反应中形成的大分子向三乙烯的单体为氯乙烯。至少有一种单体含有两个以上的官能团。 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元。如聚氯乙烯的重复单元为。 单体单元(Monomer Unit):结构单元与原料相比,除了电子结构变化外,其原子种类和各种原子的个数完全相同,这种结构单元 又称为单体单元。 结构单元(Structural Unit):单体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聚氯乙烯的结构单元为氯乙烯。 聚合度(DP、X n)(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Xn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表示。聚合物是由一组不同聚合度和不同结构形态的同系物的混合物所组成,因此聚合度是一统计平均值,一般写成、。 聚合物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of Polymer):重复单元的分子量与重复单元数的乘积;或结构单元数与结构单元分子量的乘积。 数均分子量(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数目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Ni :相应分子 所占的数量分数。 重均分子量(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重量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Wi :相应的 分子所占的重量分数。 粘均分子量(Viscosity-average Molecular Weight):用粘度法测得的聚合物的分子量。 分子量分布(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D ):由于高聚物一般由不同分子量的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因此它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分布,分子量分布一般有分布指数和分子量分布曲线两种表示方法。多分散性(Polydispersity):聚合物通常由一系列相对分子量不同的大分子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用以表达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并不相等的专业术语叫多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1、结构单元: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 2、单位单元:聚合物的结构单元与单体的元素组成相同,只是电子结构有所改变,因此可称为结构单元。 3、聚合度:聚合度是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DP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 X表示。 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 n 4、热塑性:加热时塑化,冷却时固化成型,可反复进行。 5、热固性:加热时发生交联固化,继续加热不塑化。 6、均缩聚:由一种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7、混缩聚:一种或几种含有二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化合成为聚合物,同时析出低分子副产物的过程。 8、共缩聚:由两种以上单体共聚而成的聚合物。 9、官能度:单体参加聚合反应能形成新的化学键的数目。一般而言,官能度=单体官能团数目。 10、平均官能度: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参加的混缩聚或共缩聚反应中,在达到凝胶点以前的线性缩聚阶段,反应体系中实际能够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总数与单体总物质量之比,f。 11、引发效率:引发剂分解后,往往只有一部分用来引发单体聚合,这部分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或消耗总量的分数称作引发剂效率(f)。 12、笼蔽效应:溶液聚合中,浓度较低的引发剂分子分解出的初级自由基,处于大量溶剂分子的高粘度聚合物溶液的“笼子”包围之中,部分初级自由基无法与单体分子接触,初级自由基双基终止,向引发剂链转移,向溶剂分子链转移,导致引发剂效率降低。 13、诱导分解:诱导分解实际上是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转移结果,原来的自由基终止成稳定大分子,另产生了1个新自由基。转移前后自由基数并无增减,徒然消耗了1分子引发剂,从而使引发剂效率降低。 14、动力学链长:在聚合动力学研究中,长将一个活性种从引发开始到链终止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定义为动力学链长v,无链转移时,相当于每一链自由基所连接的单体单元数,可由链增长速率和链引发速率之比求得。(稳态时,链引发速率等于链终止速率) 15、活性聚合物:当单体转化率达到100%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的聚合物

高分子化学期末常考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期末常考名词解释 动力学链长:一个活性种从引发开始到链终止时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自动加速现象:随着转化率的提高,体系黏度增大,双基终止受阻,自由基寿命延长,使得聚合速率增加的现象。 竞聚率:均聚和共聚时的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 悬浮聚合:单体以小液滴状悬浮在水的聚合方法。体系中的主要组分包括:单体、引发剂、分散剂、水。 平均官能度:单体混合物中,每一分子平均带有的基团数 线形缩聚:以2-2或2-官能度体系单体为原料进行的多次缩合形成缩聚物的聚合反应 平均聚合度: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聚合度。 凝胶点:在体形缩聚反应中,当反应程度达到某一数值时,体系的黏度会突然增加,突然转变成不溶不熔、具有交联网络结构的弹性凝胶的过程,此时的反应程度称作凝胶点。 笼蔽效应:是影响引发剂效率的主要因数。引发剂一般浓度很低,引发剂分子处在单体或溶剂的“笼子”中。在笼内分解成的初级自由基,寿命只有10~10-必须及时扩散出笼子,才能引发笼外单体聚合。否则,可能在笼内发生副反应,形成稳定分子,无为地消耗引发剂。如偶氮二异丁腈在笼子内可能有下列副反应。 稳态假设:自由基聚合中,自由基的浓度处于动态平衡,浓度的变化率速度为0。 聚合上限温度:△G=0时,△H=T△S,聚合和解聚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则此时的临界温度称为合上限温度。 平均官能度:单体混合物中,每一分子平均带有的基团数。 配位聚合:单体分子在活性种的空位处配位,形成配位络合物单体分子,插入过渡金属碳键中增长形成大分子的过程5.接枝:接枝是指大分子链上通过化学键结合产生支链共聚物的反应。 单体的竞聚率:均聚和共聚时的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 聚合上限温度:△G=0时,△H=T△S,聚合和解聚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则此时的临界温度称为 聚合上限温度。数值上等于聚合热比上聚合熵。 遥爪预聚物:阴离子聚合中,采用阴离子引发,活性聚合结束,在此反应体系中加入二氧化碳 环氧乙烷或二异氰酸酯进行反应,则大分子链成为两端都带有羧基、羟基、氨基等活性端基的聚合物称为遥爪聚合物,遥爪聚合物可在后加工过程中进一步反应。 临界胶束浓度:乳化剂开始形成胶束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全同指数:它是指全同立构聚合物占总聚合度的分数。 理想共聚:两单体的竞聚率的乘积为1时进行的共聚为理想共聚 恒比共聚:两单体的竞聚率都等于1时进行的共聚为恒比共聚,恒比共聚时共聚物组成和单体组成。 定向聚合:单体形成立体规整性聚合物的聚合过程。 自动加速效应:随着转化率的提高,体系黏度增大,双基终止受阻,自由基寿命延长,使得聚合 速率增加。 降解:使分子量变小的反应。 解聚:聚合(链增长)的逆反应。 动力学链长:一个活性种从引发开始到链终止时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竞聚率:均聚和共聚时的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 凝胶化:多官能团单体聚合到某种程度开始交联,黏度突增,气泡也难以上升,出现了凝胶化现象。临近基团效应:高分子中原有基团或者反应后生成的基团位阻效应和电子效应以及试剂的静电作用都可以影响到临近基团的活性和基团的转化程度。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1.链终止:链自由基失去活性形成稳定聚合物的反应称为链终止反应。 2.偶合终止:两链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 3.歧化终止:某链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终止反应。 4.链转移反应:在聚合过程中,链自由基从单体、溶剂、引发剂,甚至从大分子上转移一 个原子,使链自由基本身终止,而转移这个原子的分子成为新的自由基并能继续增长,形成新的活性链,使聚合反应继续进行。 5.诱导期:聚合初期初级自由基为阻聚杂质所终止,无聚合物形成,聚合速率为零的时期。 6.半衰期:某一温度下,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时所需的时间。 7.度数: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时所需的时间。 8.引发剂效率f:由引发剂分解产生的初级自由基引发单体聚合的百分率。 9.笼蔽效应:引发剂分子被单体分子、溶剂分子包围,引发剂分解成初级自由基后,必须 从包围的分子中扩散出来才能引发单体聚合,若它在没有扩散出来前,就结合终止,或形成较为稳定的自由基不易引发,也导致引发剂效率降低。 10.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两组分引发剂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自由 基而引发单体聚合。 11.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适当的富电子和缺电子分子之间反应,可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 (CTC),CTC可以自发地在光、热的作用下分解,产生自由基引发烯类单体聚合。 12.热引发:许多单体在没有加引发剂的情况下会发生自发的聚合反应。 13.光引发:在汞灯的紫外光作用下引起单体聚合的反应。 14.辐射引发:高能射线下引起单体聚合的反应。 15.等离子体:在较低的压力下,物质会成为气体,当给这种气体施加一高压电场,气体中 少量电子将沿电场方向被加速,从而电离,使气体成为含有电子、正电子和中性粒子的混合体。 16.稳态假设:链自由基的浓度不随反应时间变化。 17.等活性理论:链自由基的反应活性与链长短无关。 18.自动加速现象:自由基聚合中聚合速率自动加快的现象。 19.凝胶效应:因体系粘度增加而引起的速率自动加速的现象。 20.沉淀聚合:聚合物不溶于各自的单体,聚合一开始就出现沉淀,整个聚合反应是在异相 体系中进行的。自动加速现象在聚合一开始就出现的反应。 21.阻聚作用(阻聚剂):能与链自由基反应形成非自由基物质,或不能再引发的稳定自由 基,使聚合速率降低到0的物质,该作用称为阻聚作用。 22.缓聚作用(缓聚剂):不出现诱导期,但使聚合速率降低。缓聚剂实质上是一种链转移 剂,转以后新产生的自由基活性比原来的自由及活性小。 23.动力学链长:平均每个活性中心从引发到终止所消耗的单体数。 24.本体聚合:不加其他介质,只有单体本身在引发剂、热、光、辐射下进行的聚合。 25.溶液聚合: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进行的聚合。 26.悬浮聚合:以水为介质,通过机械搅拌作用,把单体分散成细小的液滴悬浮在空中,后 引发聚合,为了保持液滴的稳定性,防止在聚合过程中并合、结块,通常要加入悬浮稳定剂。 27.乳液聚合:在乳化作用下并借助于机械搅拌,使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状液,由水溶性引 发剂引发而进行的聚合。 28.聚合上限温度:ΔG=0,聚合和解聚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温度即为聚合上限温度,在此温 度以下进行的聚合反应无热力学障碍;超过聚合上限温度聚合就无法进行。

高分子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期末考试版) 1,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化合物称为单体 2,结构单元:构成高分子链并决定高分子链以一定方式连接起来的原子组合。 3,重复单元:聚合物中化学组成的最小单位,亦称链节 4,单体单元:在聚合物中,与单体化学组成相同而电子结构不同的单元。 5,聚合物:是由相对分子质量不等的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存在多分散性,因此常用平均分子量表示。 6,聚合度: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DP表示。以结构单元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上包含结构单元的数值,以Xn表示。 7,均聚物:聚合物只是一种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8,共聚物:聚合物是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9,热塑性化合物:聚合物在受热后由固态变为液态,理论上可重复无穷多次,即可再生的10,热固性化合物:初次加热融化成型,使其中的潜在官能团继续反应形成交联结构的固体状态此转变不可再生 11,动力学链长:活性种从引发到死亡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12,活性聚合:不存在链转移和链终止的聚合称为活性聚合。 13,活性聚合物:所得聚合物在单体全部耗尽后仍具有引发聚合活性。 14,熔融聚合:在单体或者聚合物熔点以上进行的聚合反应,相当于连续聚合方法中的本体聚合,聚合体系中,只有单体和少量引发剂,产物纯净。 15,界面缩聚:将两种单体,分别溶于不互溶的溶剂中,分别形成溶液,再将两种单体倒在一起,在两液相界面上进行的缩聚反应,聚合产物在界面上析出,不溶于溶剂。16,固相聚合:在单体和预聚物的固体状态下进行的反应(玻璃化温度以上,熔点温度以下) 17,构象:表示原子或者原子基团围绕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空间排布。在大分子科学中,此构象称为微构象或局部构象。高分子具有沿着主链的微构象序列,从而导致整个分子链的构象,称为宏构象或分子构象,反映出高分子链在空间的形状。 18,内旋转:高分子在运动时碳碳单键可以绕轴旋转称为内旋转。 19,无规线团:高分子的主链通常不是伸直的,它可以曲卷起来,在空间上采取各种形态,这种不规则的蜷曲的高分子链的构象称为无规线团。 20,链段:把若干个键组成的一段链作为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亦即高分子链中做协同运动的独立单元。 21,自由连接链:一个高分子链在内旋转时不考虑链角的限制和位垒的阻碍(C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和取代基)时,碳碳单键的内旋转应是完全自由的理想模型,这样的链称为自由连接链。 22,高分子溶液:聚合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均相体系称为高分子溶液23,热致液晶:一定温度范围内呈现液晶性的物质 24,溶致液晶: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呈现液晶性的物质 25,压致液晶:通过压力变化而实现的液晶相称为压致液晶相,能生成压致液晶相的聚合物称为压致性聚合物液晶。 26,感应液晶:外场(力、电、光、磁)作用下进入液晶态的物质称为感应液晶。 27,流致液晶:通过施加流动场而形成液晶态的物质称为流致液晶。 28,液晶基元:高分子液晶中具有一定长径比的结构单元。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高分子:高分子是指由多种原子以相同的、多次重复的结构单元并主要由共价键连接起来的、相对分子量通常是104~107的化合物。 结构单元:在大分子链中出现的以单体结构为基础的原子团,即构成大分子链的基本结构单元。 重复单元:聚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的最小单位。 单体单元:聚合物中具有与单体相同化学组成而不同电子结构的单元。 聚合度:高分子链所含链节的数目。 反应程度:是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占起始官能团数的分数。 官能度:是指一个单体分子中能够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 官能团等活性假说: A. 双功能基单体的两个功能基的反应性能相等,且不管其中一个是否已反应,另一个功能基的反应性能保持不变 B. 功能基的反应性能与其所连接的聚合物链的长短无关。 凝胶现象:随着交联反应的进行,体系粘度增加,聚合混合物中的气泡不能上升,难以流动,转变为具有弹性的凝胶状物质。 凝胶点:开始出现凝胶化时的临界反应程度,记为Pc 体形缩聚:指某2-官能度单体与另一官能度大于2的单体先进行支化而后形成交联结构的缩聚过程。 诱导分解:自由基向引发剂的链转移反应,使原来的自由基失活成稳定分子,同时产生另一新自由基,转移前后,自由基数目并无增减,却浪费了一个引发剂分子,引发效率从而下降。 笼蔽效应:由于初级自由基受溶剂或单体分子的包围,象处于笼子中一样,限制了自由基的扩散,导致初级自由基的偶合或歧化终止,或形成较稳定的自由基不易引发,使引发效率降低的现象。 动力学链长:每个活性中心从产生到消失所消耗单体分子数。 自动加速现象:当转化率达到一定值时,因体系粘度增加而引起的聚合速率迅速增大的现象,又称为凝胶效应。 Q-e概念:在单体取代基的空间位阻效应可以忽略时,增长反应的速率常数可用共轭效应(Q),和极性效应(e)来描述。Q值代表共轭效应,表示单体转变成自由基的容易程度,Q值愈大,单体愈易反应;e值表示极性,正值表示取代基是吸电子;负值表示取代基是推电子,绝对值越大,表示极性越大。 活性聚合物:在适当条件下(体系非常纯净;单体为非极性共轭双烯),可以不发生链终止或链转移反应,活性链直到单体完全耗尽仍可保持聚合活性,这种单体完全耗尽仍可保持聚合活性的聚合物链阴离子称为“ 活性聚合物(高分子)” 立构规整度:立构规整聚合物占总聚合物的分数。 定向聚合:也称有规立构聚合,指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的聚合反应,配位络合引发剂是重要条件。 配位聚合: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所构成的络合引发剂引发的聚合反应。烯类单体首先与过渡金属活性中心配位,形成络合物,随后这种活化单体插入过渡金属-碳(Mt – C)键中增长形成大分子。 聚合物相似转变:反应仅发生在分子的侧基上,即侧基由一种基团变为另一基团,聚合度不改变。 接枝:通过化学反应,在某一聚合物主链接上结构、组成不同的支链,这一过程称为接枝。扩链:扩链反应是指以适当的方法,将分子量为几千的低聚物连接起来,使分子量成倍或几十倍提高。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是一门研究大分子化合物及其性质、合成方法和应用领 域的学科。在高分子化学中,存在许多特定而重要的名词,本文将对 其中几个关键名词进行解释。 一、聚合物 聚合物是由大量重复单元(也称为聚合单体)通过化学键连接而形 成的大分子化合物。聚合单体可以是有机物(如乙烯、苯乙烯)或无 机物(如硅氧烷)等。聚合物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纤维等领域。 二、共聚物 共聚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聚合单体通过共聚反应合成得到的聚合物。共聚反应可以是串联型的(例如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共聚)或嵌段 型的(例如丙烯酸和苯乙烯的共聚)。共聚物的合成可以调节性能, 扩展聚合物的应用领域。 三、高分子量 高分子量是指聚合物中聚合单体的重复次数多,分子质量较大。高 分子量聚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材 料科学、药物传递等领域。 四、交联

交联是指高分子链之间通过共价键或物理交联点相互连接。交联可以提高聚合物的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和耐热性。交联聚合物常用于制备凝胶、涂料、高温材料等。 五、共价键 共价键是一种化学键,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形成。共价键是聚合物中聚合单体连接的主要方式,共价键的强度决定了聚合物的物理性质。 六、配位键 配位键是指通过电子对的共享,将金属离子与配体结合形成的化学键。配位键在金属聚合物和金属有机聚合物中起到重要作用,使聚合物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 七、分散体 分散体是指将微小的固态或液态颗粒分散于液体或气体中形成的体系。分散体广泛应用于合成纳米材料、涂料、胶体体系等领域,并对材料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八、自组装 自组装是指分子或纳米尺度的物体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地形成有序的结构。自组装在聚合物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组装可控的纳米材料、构筑二维和三维结构体等。 九、共价有机框架(COFs)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这是一部分的,不太全,也许有些错误的地方,大家如果发现错误的地方请及时改正,顺便通知我一声,不甚感激。如能再补充一些进来更好,那更是极好了。嘿嘿,希望对大家有用,祝大家考个好成绩。 ——柴鹏 1.均聚物:有一种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2.共聚物: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单体共聚而成的聚合物 3.缩聚反应:官能团单体多次缩合成聚合物的反应,除形成缩聚物外还有水、醇、氨等低分 子副产物产生 4.官能度:一分子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 5.反应程度: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占起始时该官能团总数的分率 6.解聚反应:在聚合过程中会形成单体的反应 7.官能团等活性:在一定聚合度范围内,基团活性与聚合物分子量大小无关 8.凝胶点:开始出现凝胶瞬间的临界反应程度P 9.支化系数:大分子链末端支化单元上某一基团产生另一支化单元的概率 10.界面聚合:将两种单体分别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中,配成互不相溶的溶液,聚合就在界面 处进行的聚合反应 11.环氧值:100克树脂中含有环氧基的量(mol) 12.引发剂效率:引发剂分解后,往往只有一部分用来引发单体聚合,这部分引发剂占引发 剂分解或消耗总量的分数 13.诱导分解: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 14.笼壁效应:引发剂分子在单体或溶剂的笼子中分解成自由基后,未能及时扩散出笼子,

在笼内发生副反应,形成稳定分子,无为的消耗掉的现象 15.半衰期: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 16.凝胶效应:由于自由基聚合是双基终止,链终止受扩散控制,随着反应的进行,粘度逐 渐增大,自由基不易扩散终止,自由基寿命增长,分子量增大,分子量分布变宽,使局部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度,产生爆聚的现象,也叫自动加速现象 17.动力学链长:每一个自由基活性种从引发到终止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18.自由基寿命:自由基产生到终止所经历的时间 19.竞聚率:均聚常数与共聚常数的比值 20.理想共聚:无论单体配比和转化率如何,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完全相等,共聚物组成 曲线是一对角线的聚合反应(r1r2=1) 21.Q-e概念:将速率常速与单体和自由基的共轭效应和极性效应关联起来的式子 22.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 23.阴离子聚合:由阴离子活性种引发的单体聚合 24.定向聚合:能够生成立构规整度大于75%(立构规整性聚合物为主)的聚合物 25.立构规整度:立构规整聚合物占聚合物总量的百分数 26.高分子: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的分子量大于10000的大分子 27.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有转移 28.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29.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转移,无终止 30.熔融聚合,溶液聚合,界面聚合,固相聚合 31.本体聚合:单体,少量引发剂 32.溶液聚合:单体,引发剂,溶剂(水、有机溶剂) 33.悬浮聚合:单体,油溶性引发剂,水,分散剂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碳链聚合物:大分子主链完全由碳原子组成。 杂链聚合物:大分子主链除了碳原子以外还有氮、氧、硫等杂原子。 元素有机高分子:大分子主链没有碳原子,主要有硅、硼、铝和氧、氮、磷、硫等原子组成,但侧基多半是有机基团。 无机高分子:大分子主链和侧基均无碳原子的大分子。 结构单元:单体分子通过聚合反应进入大分子链的基本单元。 单体单元:单体分子通过聚合反应形成的元素组成和单体完全相同的结构单元。重复单元:大分子链上化学组成和结构均可重复出现的最小基本单元又叫链节。连锁聚合:由活性种开始有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的聚合反应。逐步聚合;由低分子转变成高分子的缓慢逐步进行的聚合反应。 加据反映:凡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或环状低分子化合物在催化剂、引发剂或辐射等外加条件作用下,同种单体间相互加成形成新的共价键相连的大分子反应。缩聚反应:官能团多次缩合成聚合物的反应,除形成缩聚物外还有小分子副产物生成。 离子对:带相反电荷的两个离子依靠库龙引力结合成的一对离子。 异构化聚合:在链增长过程中常常发生原子或原子团重排过程的反应。 活性聚合;不从在链转移和链终止的聚合为活性聚合。 均聚与共聚:有一种单体聚合的反应叫均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共聚而成的反应叫共聚。

共聚组成与序列结构:不同化学组成的结构单元在高分子链上分布链接次序。共聚中的前末端效应;带有位阻或极性较大基团的烯类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时,前末端单元对末端自由基的活性将产生影响。 解聚效应:聚合反应的逆过程叫解聚效应。 竞聚率:表示某一结构单元结尾的活性链与其自身单体加成反应的反应速率 K11与另一单体加成反应的速率常数K12的比值。 聚合反应和聚合方法:由小分子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聚合反应,聚合反应的实施过程叫聚合方法。 邻位基团效应和几率效应;芳香族环上临位基团之间相互影响引发的反应先发生H重排形成一个新建同时断裂一个与H原子相邻的键。当聚合相邻侧基做无规成对反应时,中间往往留着有未反应的孤立单个基团,最高转化程度受到限制。反应程度和转化率:转化率为已经转化的量与起始量的比值,反应程度有转化率来表征。 当量系数和过量分数:起始两种官能团数之比记为Y,Y<1.过量单体分子数与不过量单体分子数之比即过量摩尔百分比或摩尔分数。 平衡缩聚和不平衡缩聚;保持官能团之比为1:1,且尽量排除小分子物质并升温和提高真空度,相反则为不平衡缩聚。 线形缩聚和体型缩聚:2-官能度和2-2体系的单体进行缩聚反应,聚合过程中分子链线形增长最终获得体型缩聚的反应是线形缩聚,有官能度大于2的的单体参与的缩聚反应,聚合过程中先产生支链,再交联成体型结构,这类聚合反应叫体型缩聚。 平均官能度和凝胶点:之反应体系中平均每一个分子上带有的能参加反应的官能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满分版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满分版 1.高分子化合物:所谓高分子化合物,系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2.单体: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如聚氯乙烯的单体为氯乙烯。 3.重复单元: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元。如聚氯乙烯的重复单元。 4.单体单元:结构单元与原料相比,除了电子结构变化外,其原子种类和各种原子的个数完全相同,这种结构单元又称为单体单元。 5.结构单元:单体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聚氯乙烯的结构单元。 6.聚合度: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聚合物是由一组不同聚合度和不同结构形态的同系物的混合物所组成,因此聚合度是一统计平均值。 7.聚合物分子量:重复单元的分子量与重复单元数的乘积;或结构单元数与结构单元分子量的乘积。 8.数均分子量: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数目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Ni:相应分子所占的数量分数。 9.重均分子量: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重量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Wi:相应的分子所占的重量分数。 10.粘均分子量:用粘度法测得的聚合物的分子量。 11.分子量分布:由于高聚物一般由不同分子量的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因此它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分布,分子量分布一般有分布指数和分子量分布曲线两种表示方法。 12.多分散性:聚合物通常由一系列相对分子量不同的大分子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用以表达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并不相等的专业术语叫多分散性。 13.分布指数: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的比值。即。用来表征分子量分布的宽度或多分散性。 14.连锁聚合: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大部分属于连锁聚合。连锁聚合需活性中心,根据活性中心的不同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15.逐步聚合:无活性中心,单体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绝大多数缩聚反应都属于逐步聚合。 16.加聚反应:即加成聚合反应,烯类单体经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加聚反应无副产物。 17.缩聚反应:即缩合聚合反应,单体经多次缩合而聚合成大分子的反应。该反应常伴随着小分子的生成。 18.塑料:具有塑性行为的材料,所谓塑性是指受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外力取消后,仍能保持受力时的状态。塑料的弹性模量介于橡胶和纤维之间,受力能发生一定形变。软塑料接近橡胶,硬塑料接近纤维。 19.橡胶: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橡胶属于完全无定型聚合物,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分子量往往很大,大于几十万。 20.纤维:聚合物经一定的机械加工(牵引、拉伸、定型等)后形成细而柔软的细丝,形成纤维。纤维具有弹性模量大,受力时形变小,强度高等特点, 21.有很高的结晶能力,分子量小,一般为几万。 22.热塑性聚合物:聚合物大分子之间以物理力聚而成,加热时可熔融,并能溶于适当溶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