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知识】弱视的双眼视恢复流程(一)

【视光知识】弱视的双眼视恢复流程(一)

弱视是一种发育相关的疾病,弱视指的是在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单眼斜视、没有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或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年龄相应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视觉发育期如果有高度屈光不正、斜视、屈光参差等影响视觉发育的因素存在时,就很容易发生弱视。双眼弱视的患者由于视物模糊,比较容易发现;单眼弱视的患者通常由于对侧眼视力较好,可能根本没有症状,不容易被发现。而视觉发育的特点提示,弱视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所以定期的眼健康检查很重要,对于预防弱视的发生或及时治疗弱视都很有意义。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的研究发现,视觉系统在基本成年之后仍然具有可塑性。也就是说对成年弱视患者进行治疗时也可能会收到一定的疗效。

诊断患者患有弱视,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排除全身性的可能影响视力疾病及眼部器质性的病变;

2. 矫正视力低于同龄儿童(3-5岁视力的下限是0.5,6岁以上视力下限是0.7),或者双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以上;

3. 存在引起矫正视力不良的弱视危险因素存在,比如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斜视、上睑下垂等。

一旦诊断为弱视,推荐用系统的弱视治疗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去除引起弱视的危险因素

去除引起弱视的危险因素是所有弱视治疗的基本。形觉剥夺性弱视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去除形觉剥夺(如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等),而屈光性弱视或斜视性弱视首先需要矫正屈光不正。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弱视患者的处方原则。1. 对于年纪较小,或者伴有高度远视、内斜视的弱视患者,一定要使用1%阿托品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睫状肌完全放松后才能得到最为准确的屈光度。2. 远视性弱视的患者,在给与处方时要考虑其眼位和调节功能。若存在内斜视,或调节功能较差,则需要矫正全部远视屈光不正度,也就是阿托品散瞳后度数直接

配镜。一是因为内斜视患者配戴足矫眼镜,对于眼位更有好处,二是因为调节功能较差,完全矫正远视度数可以减少调节的负担,获得更为清晰的视网膜影像,更有利于视力的恢复。若不伴有内斜,且经过训练调节功能基本达到正常水平,则选择全矫处方配镜,也就是在阿托品散瞳度数的基础上减1.00D配镜。3. 近视性弱视的患者,矫正原则为达到最佳视力的最低负镜度。4. 散光性弱视的患者,矫正原则为将散光度数全部矫正。5. 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患者需要注意,我们在给与处方时,为了保证弱视眼接收到最清晰的影像,且考虑双眼调节使用一致原则,应该给与完整的屈光参差处方,也就是将屈光参差完全矫正。若屈光参差较大,框架眼镜影响患者的融像功能,建议使用角膜接触镜矫正。

我们发现,对于弱视患者来说,戴镜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是使弱视眼接收到最为清晰的刺激,这样才有利于视力的恢复。因此“足矫”的原则是非常必要的。

二、提高弱视眼的视敏度训练

提高弱视眼的视敏度训练也就是视觉恢复期的增视训练。双眼弱视患者直接戴镜进行弱视训练即可,单眼弱视的患者戴镜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遮盖。遮盖治疗指的是遮盖优势眼,使弱视眼接受到充足的视觉刺激,达到视力提升的效果。考虑到优势眼的发育,目前主流的遮盖方式是部分遮盖,根据弱视的程度来决定遮盖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研究已经提示主动的弱视治疗可以明显减少获得最好视力所需总的治疗时间。弱视不只是视力的“弱”,更是功能的“弱”。因此我们在遮盖的同时,建议给予主动的弱视训练。主动的单眼弱视训练包括眼球运动功能训练和单眼调节功能训练。眼球运动功能训练早期就可以,单眼调节功能需要在弱视眼视力达到0.4左右后开始。

翻转拍和视力卡

字母表

2、眼球运动功能训练

脱抑制训练、融像训练、立体视训练将在下周继续介绍。

撰稿、审核:白琰

儿童弱视的治疗

儿童弱视的治疗(转) 2011-03-19 20:22:32| 分类:百科知识|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什么是弱视的具体内容 眼球内外部无器质性变而矫正视力不到正常(小于0.9 )。 2、弱视有哪些最常见表现视力减退;拥挤现象;眼位偏斜;异常固视;眼球震颤。 家长指导孩子治疗弱视 (1 )要充分了解弱视治疗过程是缓慢的,视力是逐渐提高的,因此家长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恒心。 (2)要耐心劝导孩子坚持戴眼镜。除洗澡、睡觉之外,一定要坚持戴眼镜,尤其是遮盖健眼时,这点很重 要,镜腿要用链条连起来,防止眼镜打碎。 (3)引导孩子在看近物时,一定要戴镜,尤其是绘图、写字时,这样常可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4)对中、重度弱视的儿童,除戴镜外,还要坚持到医院进行弱视训练治疗,应用弱视刺激仪(cam )的 家长要鼓励孩子认真画图,尽量画得准。 (5 )坚持及时复诊。2?3岁的儿童每两周一次,更大一些的儿童每一个月一次,请医生检查眼底,视力 等,每年要散瞳验光一次。总之,由于儿童年龄小,自制力差等因素,家长耐心指导孩子治疗,是非常重 要的。 传统的治疗办法,由于不对路,往往疗程长,贻误治疗时机,有的几年,有的治不好.这些办法包括: 1. 配镜法 2.手术矫正斜视法 3.单纯遮盖健眼法 4.精细目训练 5.中药内服法 6.仪器治疗. 以上方法的实践结果均不甚理想. (1)弱视按照病因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先天性弱视。 (2)弱视按程度可分为:轻度弱视:原始矫正视力0.6?0.8;中度弱视:原始矫正视力0.2?0.5;重度弱视: 原始矫正视力小于等于0.1。 屈光不正矫正以后,远视力 <0.1者为重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2-0.5者为中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6-0.8者 为轻度弱视。 治疗儿童弱视的方法有很多,但不管哪一种,都有适应症及局限性,应根据弱视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方法,目的在于提高视力,恢复双眼视功能。一旦发现孩子患有弱视,首先应散瞳验光,了解屈光 状态,配戴合适的眼镜,先矫正其远视、近视或散光。合适的眼镜对矫正斜视眼有利。弱视治疗方法很多,有的方法因条件限制需定期去医院治疗。但治疗儿童弱视的疗程长,所花的费用也较多,所以 优先选择家庭治疗最为方便与经济,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也能坚持治疗。目前家庭用小治疗仪和方法

双眼视与斜弱视名解

名解 1.双眼融像(binocular fusion):将各眼的像融合成单一物像的过程,分为运动融像和感觉融像。 2.运动融像(motor fusion):通过矫正性融合反射产生的定位性眼球运动,使偏离对应点的物像重新回到对应点以保持双眼单视的能力。 3.感觉融像(sensory fusion):是视觉皮层的神经生理和心理的过程,联合两眼各自获得的图像对视觉空间形成统一的感知。 4.调节(accommodation ):人眼为了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能力,主要靠晶状体前表面的曲率增加而使眼的屈光力增强。 5.调节需求:外界特定距离的物体令眼看清它所需要的调节量,数值上等于眼主点到外物距离(m)的倒数。 6.调节反应:眼能够看清外界特定距离物体需要付出的最小调节量。 7.调节超前:外界特定距离的物体产生调节需求,人眼为了看清这一物体所付出的调节量大于这一需求,他们的差值被称为调节超前。 8.调节滞后:外界特定距离的物体产生调节需求,人眼为了看清这一物体所付出的调节量往往小于这一需求,他们的差值被称为调节滞后。 9.辐辏(vergence):即聚散,人眼为了达到双眼单视,获得最佳立体视,精确调整双眼视线夹角对准外物的能力。聚散分为:张力性聚散、调节性聚散、近感知性聚散和融像性聚散。 10.辐辏需求:视近物时保持双眼单视所需要的辐辏量,为瞳距(cm)/外物距离(m),单位为棱镜度。 11.视觉抑制(vision suppression):为了消除病理性复视和视混淆的一种主动的视知觉代偿机制。 12.Panum区:指一眼视网膜的某一区域中的任一点与对侧眼视网膜的某一特定点同时受刺激时,将产生双眼单视。不同于视网膜的点与点对应,而是点与区对应。 13.Panum空间:Panum区在外界空间的投射产生Panum空间,其范围包括单视圆的前后区域,落在其中的物体仍能单视。 14.视网膜对应点(corresponding retinal points):在一眼视网膜上的每一点都与对侧视网膜上的某一点相对应(生理盲点除外),具有相同的视觉方向。 15.视网膜对应:双眼视网膜对应点共同的视觉方向一致,正常对应点拥有共同的视觉方向,正常视网膜对应是点对区域的对应关系。 16.异常视网膜对应:双眼视网膜对应点共同的视觉方向发生变化,正常对应点失去共同的视觉方向,非对应点之间建立了共同的视觉方向。 17.理论单视圆(theoretical horopter):假如视网膜对应点是严格的几何对称,通过注视点和两眼入瞳中心的几何圆,在该圆上的任何一点到两眼的夹角均相等,均成像于两眼的视网膜对应点上,看起来为单个物体。又称Vieth-Muller圆或几何单视圆。 18.隐斜(heterophoia/phoria):两眼处于无融像状态即一眼遮盖或两眼分离时眼位偏斜。 19.斜视(tropia):双眼注视物体时,物像不同时落在双眼的黄斑中心凹上,即一眼注视目标时,另一眼偏离目标。

弱视治疗方法

一、弱视的治疗方法很多: 1、遮盖法; 2、压抑疗法; 3、光栅疗法; 4、后像法; 5、红色滤光疗法; 6、精细作业训练; 7、同视机训练等等,根据不同的弱视类型选择一种或数种方法。 二、治疗方法 1、遮盖法 1)单眼弱视治疗最主要的方法是传统遮盖法,即遮盖患儿的注视眼,遮盖分为全遮盖和短暂性遮盖。2)屈光参差性弱视首先应全矫其屈光不正,然后遮盖屈光较小的眼,不论其为远视还是近视。 3)形觉剥夺性弱视,如单侧性白内障,首先应做白内障摘除手术,然后再治疗弱视。 2、压抑治疗:光学及药物压抑法治疗原理是利用光学及药物减弱注视眼的视力,同时促进非注视眼的视 功能,对不能接受遮盖法治疗,年龄稍大的学龄儿童较适用。 3、光栅疗法:(CAM疗法)又称视觉生理基础疗法。人的大脑皮层视细胞对反差强、空间频率高的刺激 产生活动反应,人们设计一个对比度强的黑白条栅圆盘,旋转各方向刺激弱视眼以提高视力,本法对中心性注视效果好。 4、后像法:旁中心注视的弱视儿童使用遮盖法治疗无效时可采用后像疗法,后像法治疗弱视,需要较长 时间,并配备特殊设备,年幼儿不易合作。 5、红色滤光疗法:旁中心注视的治疗还可采用红色滤光胶片法,其原理是利用黄斑中心凹锥细胞对红色 滤光胶片敏感的特性。使用时遮盖注视眼,非注视眼矫正镜片前加一块有一定规格的红色滤光胶片(波长600~640mm),促使黄斑中心注视,以提高视力。 < 6、精细作业训练、固视训练、增视疗法、两眼视机能训练及同视机训练(包括同时视训练及消除抑制训 练、融像加强训练、立体视加强训练、异常视网膜对应的治疗)在弱视治疗中也占很重要地位。三、治疗弱视为什么要戴镜 前面已提到弱视者多伴有屈光不正,检查弱视一定要散瞳验光,目的是准确地验出实际屈光度,才能配出合适的眼镜。而弱视只有在戴眼镜矫正屈光不正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弱视训练,让清晰的物像反复刺激视网膜注视中枢,提高视觉敏感度,才有可能提高视力,所以治疗弱视必须戴镜。 四、什么叫遮盖疗法 遮盖疗法是简单易行的治疗弱视的基本方法,也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治疗弱视最有效的方法,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训练并用。具体做法是用黑布做成长方形或椭圆形眼罩。将眼罩戴于需遮盖的眼上,再戴上眼镜。用遮盖疗法的目的包括:遮盖优势眼,强迫使用弱视眼,给与弱视眼以独自进行固视;消除来自优势眼对弱视眼的抑制;阻断两眼视网膜异常对应关系,重新调整和建立两眼正常视网膜对应及两眼相互协调关系,努力恢复两眼视机能;调整两眼视力程度,使两眼视力接近均衡;抑制斜视的交替固视现象,训练单眼固视运动。 五、什么叫后像疗法 后像疗法是治疗弱视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根据人的视网膜被强光照射后可形成一个后像,产生后像的过程可使眼底黄斑区的抑制得到不同程度的消除而使视力提高这一原理设计的。作用有两方面:纠正偏心固视,提高视力。 具体方法为先将弱视眼散瞳,并令固视眼注视远方的一个目标,确保固视眼在治疗时固视不动。如偏心固视明显的中心凹照射时可于固视眼前设一固视目标,尽力设法保持固视眼不移动。检查者在暗(半暗)室中用后像镜照射弱视眼底,使黑圆点阴影落在中心凹部位保护中心凹,用强光(6V,15W)照射20~30秒。如果固视能力不好或有眼球震颤,可以用后像镜追随中心凹进行照射。照射后遮盖健眼,令患儿注视白色屏中心划的十字视标,并询问患者后像是否出现后像持续时间后像与十字视标的关系等 后像持续时间长短可以说明弱视程度,高度弱视很难产生后像,即使出现后像,也很快消失。 六、什么叫压抑疗法 压抑疗法的原理是利用改变镜片的度数和药物散瞳而抑制好眼视力,强迫使用弱视眼,以促进视功能的恢复。其理论基础为当用一眼看近,另一眼看远时,由于都是用单眼,所以不需要产生两眼视功能代偿变化。如人为地造成两眼屈光参差,则有可能防止弱视和异常视网膜对应的形成。 : 七、弱视儿童戴上眼镜还能摘下来吗

斜视与弱视的基本知识

斜视与弱视 概述 斜视与弱视为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分别为3%和2%~4%。本专业是眼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视光学、神经眼科学和小儿眼科学等学科交叉。这是一组与双眼视觉和眼球运动相关的疾病。儿童斜视与弱视和视觉发育密切相关。 第一节斜视与弱视临床检查法 一般检查包括询问病史、检查视力、验光和望诊。 一、询问病史 仔细了解病史对诊断斜视与弱视具有重要价值。 1.个人史及家族史了解有无斜视和弱视家族史、生产过程、个人其他疾病及外伤史等情况。 2.发病年龄发病的年龄对于预后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发病越早,对双眼视觉功能影响越明显。 3.发病的形式了解斜视是逐渐发生的,突然发生的,还是间歇出现的。 4.斜视的类型包括斜视的方向、斜视角是否随注视位置的变化而改变,斜视是单眼的还是双眼交替性的,斜视能否控制,有无代偿头位。 5.了解斜视与弱视的治疗史。 二、视力检查 根据年龄确定不同儿童视力检查方法。由于婴幼儿很难配合视力检查,所以检查时定性比定量更为重要,判断两只眼的视力是否存在差别比获得每眼的准确视力更有价值。如果发现婴幼儿两眼视力存在差别,即提示可能存在弱视。对隐性眼球震颤患者(双眼注视时无眼球震颤,遮盖一眼后出现眼球震颤)检查视力时,因遮盖一眼后可诱发眼球震颤,用常规方法遮盖一眼检查的视力低于生活视力,应尽量在不引起眼球震颤的情况下检查。有代偿头位的眼球震颤患者检查视力时,应允许患者在其代偿头位上检查其最佳视力。 三、屈光检查 药物麻痹睫状肌后的屈光检查可以获得准确的屈光度数。我国初诊儿童普遍采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近年来国外采用1%环戊通滴眼剂作为睫状肌麻痹剂,既可充分麻痹睫状肌,又能缩短散瞳持续时间。 四、望诊 望诊时先排除假性斜视,大度数的阳性Kappa角易误诊为外斜视,而阴性Kappa角和内眦赘皮易误诊为内斜视。如果确定存在斜视,则进一步观察斜视是恒定性的还是间歇性的,是双眼交替的还是单侧的,斜视角是变化的还是稳定的。要检查是否伴有上睑下垂,是否有异常头位。观察每只眼的注视质量和双眼同时注视的情况。有震颤样运动则表明注视不稳定和视力不良。 五、遮盖检查 遮盖法(cover test):遮盖是打破融合的方法之一,通过遮盖判断是否存在斜视以及斜视的性质。 1.遮盖去遮盖: 用遮眼板遮盖任意一眼,遮盖时观察对侧眼是否有眼球移动,如果有眼球移动,说明对侧眼存在显斜视;如果对侧眼无眼球移动,说明对侧眼处在注视位。然后观察去除遮眼板后被遮眼的变化。如果被遮眼有返回注视位的运动,说明被遮眼为隐斜视,如果被遮眼停在某

弱视训练指南

眼视光弱视训练指南及培训方案 弱视概述 一、弱视定义: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的所引起的远 视力小于0.9,且不能矫正者。 二、弱视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斜弱视组2010年制定的最新的 弱视诊断标准,弱视是指发生在视觉发育期间,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由于存在斜视、未经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下限,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各年龄阶段的最佳矫正视力下限分别为:3岁以下儿童0.5、4岁至5岁0.6、6岁至7岁0.7。 三、弱视分类: 按弱视程度分: 1、轻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8-0.6 2、中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5-0.2 3、重度弱视:矫正视力≤0.1 按弱视性质分: 1、斜视性弱视: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 2、屈光参差性弱视:双眼的屈光度相差球镜≥1.50D,柱镜≥1.00D。 3、屈光不正性弱视:双侧,未矫正过,双眼视力接近,远视≥3.00D,近视 ≥6.00D,散光≥2.00D。 4、形觉剥夺性弱视:婴幼儿期由于屈光间质混浊,上睑下垂遮挡瞳孔、不 适当遮盖等引起的视功能障碍。 5、其他:先天性、子午性、中毒性、营养性、癔病性等 弱视治疗及训练 一、弱视治疗 1、中心注视性弱视治疗 ①屈光矫正,配戴眼镜

②遮盖疗法 ③压抑疗法 ④视刺激疗法 2、旁中心注视弱视治疗 ①后像疗法 ②红光滤光片疗法 ③海丁格刷疗法 ④传统遮盖法 3、综合疗法 ①视近训练 ②弱视治疗仪辅助训练 ③视频图像疗法 4、药物治疗 ①左旋多巴 ②胞二磷胆碱 ③药物压抑法 ④神经化学疗法及微量元素 ⑤中医药 5、弱视的双眼视功能重建 ①同时视训练 ②融合训练 ③立体视训练 ④其他:固视训练、异常视网膜对应矫正、手描立体镜、视-听训练、红绿 立体图片、实体镜等。 二、弱视训练方案 1、远视性弱视: 如某患儿阿托品散后屈光度数为 OD:+7.00/+1.50*90°;OS:+1.00

眼科科普知识

两个小动作护理屈光不正是、、等多种疾病的统称,是儿童期常见病、多发病。该院相关人员介绍,近年来,患上屈光不正的小学生、初中生不断增加,尤其进入暑假,患者从平时的50余名增到百余名。 儿童期屈光不正不必太着急 屈光不正的原因有遗传性、先天性和后天性3种。后天性包括平时看电视、看电脑、看书学习时不合理、不正确的用眼。家长如发现孩子看电视眯眼、歪头或要走得很近,就要到医院检查孩子有没有屈光不正。 儿童期的屈光不正必须尽早治疗,0—6岁儿童除少数有先天性近视,多数为远视或远视散光。而儿童眼球尚在不断发育之中,可塑性大,本身有一个正视化的过程。 两个小动作护理屈光不正 一、眼部小体 神经性和眼睛充血,要立刻休息,然后做下面体操,消除眼睛疲劳。 1 、按压眼球法:闭着眼睛,用食指、中指,名指的指端轻轻地按压眼球,也可以旋转轻揉。不可持续太久或用力揉压,20秒钟左右就停止。 2、按压额头法:双手的各三个从额头中央,向左右太阳穴的方向转动搓揉,再用力按压太阳穴,可用指尖施力。如此眼底部会有舒服的感觉。重做3~5次。

3、按压眉间法:拇指腹部贴在眉毛根部下方凹处,轻轻按压或转动。重复做3次。眼睛看远处,眼球朝右--上--左--下的方向转动,头部不可晃动。除此以外,用力眨眼,闭眼,也能消除眼睛疲劳。 这些小动作都能消除眼睛疲劳,让眼睛充分休息,刺激容易老化的眼睛肌肉,恢复活力。 二、按摩双眼法 经常用手按摩双眼,可减轻眼睛疲劳并预防:用指压按摩眼角的方式松弛紧绷的肌肉,轻轻按摩眉间及颧骨,能防止肌肉紧张而导致的眼睛疲劳。还可以通过运动眼球缓解眼睛疲劳。方法如下: 1、眼珠运动法:头向上下左右旋转时,眼珠也跟着一起移动。 2、眨眼法:头向后仰并不停的眨眼,使血液畅通。眼睛轻微疲劳时,只要做2~3次眨眼运动即可。 3、眼睛体操:中指指向眼窝和鼻梁间,手掌盖脸来回摩擦五分钟。然后脖子各项左右慢慢移动,接着闭上双眼,握拳轻敲后颈部十下。 4、看远看近法:看远方三分钟,再看手掌1~2分钟,然后再看远方。这样远近交换几次。 如何防屈光不正

低视力康复知识

低视力康复知识 ●什么是低视力? 低视力是指用手术、药物治疗或常规屈光矫正无法改善的视功能障碍,但并非盲目。它包括视力、视野和对比敏感度下降等许多方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即好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3,最低视力等于或低于0.05为低视力。 ●低视力与弱视、近视、远视的区别 无论是低视力患者,还是近视、远视和弱视患者,它们的视力都属于不正常视力,区别它们的主要指标是经眼科各种治疗手段(药物、手术、常规镜片等)视力能否达到一定标准。 近视、远视、散光患者经适当的镜片矫正后视力都能达到正常视力。(正常视力:≧0.1)。 弱视患者是适当的镜片矫正后视力仍不能达到正常视力,但眼部没有器质性病变。大多数弱视患者的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3,而等于或低于0.9,也有个别弱视患者的矫正视力低于0.3,这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来确诊。 低视力患者因先天或后天眼部疾病,虽经眼科各种治疗(药物、手术、常规镜片等)视力仍低于0.3。 ●什么是弱视? 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0.9,而眼球无器质性病变,配戴矫正眼镜后视力不能 达到正常者称为弱视。 ●如何早期发现小儿弱视? 3岁半以上(幼儿园中班)的儿童,大多数能配合视力检查,因此家长可以买一张标准视力表教孩子识别。多次训练,若发现视力不足0.5,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小儿每年均应进行1—2次眼科检查,包括外眼、眼位、眼底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婴幼儿童眼科疾患。幼儿园应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家长。 ●.弱视儿童多大年龄开始治疗最合适? 原则上应越早越好,如果视力低下,应及时去医院眼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三周岁治疗效果最好,超过6周岁效果较差。一部分大龄弱视儿童(7—3岁),采取特殊治疗方法,效果也比较好,总有效率86.4%。 ●父母及幼教人员如何配合医生治疗弱视? 治疗弱视,除了医生的指导外,更需要家长、孩子及幼教人员、小学教师积极配合。家长要足够重视,及时带孩子复诊,一月一次。同时督促孩子做一些精细活动,还要想办法改变形式,以引起孩子兴趣。治疗期间,家长要与幼教人员及小学教师取得联系,讲明情况,取得配合。 ●什么是斜视?如何治疗? 斜视,就是眼球位置不正。根据眼球位置的关系,斜视又分为外斜、内斜、上斜、下斜等。 治疗斜视同弱视一样,年龄越小效果越好,视觉发育完成后,很难治愈。目前多认为视觉发育期大约在1 O岁左右。 对于斜视同时患有弱视的孩子,往往需要首先治疗弱视,并进行双眼视力功能训练,手术最好是在治疗弱视后和具备一定的双眼视功能后进行。

弱视的治疗规范

弱视的治疗规范 一、前言 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患病率约为儿童的1%-5%。弱视仅发生在视觉尚未发育成熟的幼儿期。弱视的治疗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弱视影响立体视觉。 二、定义 (一) VonNoordenMD ( 1985 ) 由于形觉剥夺或双眼相互作用异常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经恰当治疗后视力提高者. (二 )美国眼科学会临床指南( 2003 ) 由于视觉中枢异常导致最好矫正视力下降,儿童早期由于光学性、物理性或眼位异常引起视觉发育异常。 (三)美国视光学会临床指南( CPG ) 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1。0,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病年龄上限是6—8岁(2004)。 (四)美国眼科学会眼科基础与临床教程斜视与小儿眼科分册 不能直接归因于眼部或视路的任何结构异常所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是由生命早期异常的视觉经验引起的,常发生于眼位偏斜、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和各种造成视觉图像质量下降的疾病. (五 )中华眼科学会斜视弱视学组( 2010 ) 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 三、病因 弱视的根本原因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视觉剥夺和双眼相互作用异常。 (一)视觉剥夺 由于先天性或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

(二)双眼相互作用 两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清晰物像与模糊物像之间发生竞争(两眼相互作用异常)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 四、分类 按病因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 (一)斜视性弱视 由于斜视引起的复视和视混淆,使病人感到极度不适,大脑视皮质中枢主动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使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形成弱视。单眼性斜视形成弱视。 (二)屈光不正性弱视 多发生于未戴过屈光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主要见于双眼高度远视或散光,双眼的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相近。一般认为远视5。00DS,散光2。00DC,近视10。00D会增加产生弱视的危险性。未经配镜矫正,虽经调节,仍无法获得清晰的视网膜影像,引起双侧弱视,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后,视力可以逐渐提高. (三)屈光参差性弱视 两眼远视球镜相差1。5DS,柱镜相差1。0DC,近视6。0D致使两眼视网膜成像大小不等,,融合困难,视皮质中枢只能抑制屈光不正度数较高的一眼,日久形成弱视. (四)形觉剥夺性弱视 在婴幼儿期,尤其在生后头3个月,由于角膜混浊、先天性或外伤性白内障、完全性上睑下垂或遮盖一眼过久,妨碍外界物体对视觉的刺激,视功能发育受到抑制,形觉剥夺可形成严重弱视,其视力预后较斜视性或屈光参差性弱视更为严重。 五、弱视程度根据矫正屈光不正后的远视力分为:重度弱视:≤ 0。1 ;中度弱视:0.2-0。5;轻度弱视:0。6-0。8. 六、临床特征 (一)光觉 弱视眼的视功能在许多方面有异常,如视力减退,拥挤现象,旁中心注视和对比敏感度下降,但它的中心凹和周边部视阈正常,能察觉最暗淡的光亮。

【视光知识】弱视的双眼视恢复流程(一)

【视光知识】弱视的双眼视恢复流程(一) 弱视是一种发育相关的疾病,弱视指的是在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单眼斜视、没有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或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年龄相应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视觉发育期如果有高度屈光不正、斜视、屈光参差等影响视觉发育的因素存在时,就很容易发生弱视。双眼弱视的患者由于视物模糊,比较容易发现;单眼弱视的患者通常由于对侧眼视力较好,可能根本没有症状,不容易被发现。而视觉发育的特点提示,弱视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所以定期的眼健康检查很重要,对于预防弱视的发生或及时治疗弱视都很有意义。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的研究发现,视觉系统在基本成年之后仍然具有可塑性。也就是说对成年弱视患者进行治疗时也可能会收到一定的疗效。 诊断患者患有弱视,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排除全身性的可能影响视力疾病及眼部器质性的病变; 2. 矫正视力低于同龄儿童(3-5岁视力的下限是0.5,6岁以上视力下限是0.7),或者双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以上; 3. 存在引起矫正视力不良的弱视危险因素存在,比如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斜视、上睑下垂等。 一旦诊断为弱视,推荐用系统的弱视治疗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去除引起弱视的危险因素 去除引起弱视的危险因素是所有弱视治疗的基本。形觉剥夺性弱视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去除形觉剥夺(如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等),而屈光性弱视或斜视性弱视首先需要矫正屈光不正。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弱视患者的处方原则。1. 对于年纪较小,或者伴有高度远视、内斜视的弱视患者,一定要使用1%阿托品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睫状肌完全放松后才能得到最为准确的屈光度。2. 远视性弱视的患者,在给与处方时要考虑其眼位和调节功能。若存在内斜视,或调节功能较差,则需要矫正全部远视屈光不正度,也就是阿托品散瞳后度数直接

弱视诊治指南

弱视诊治指南 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常造成视力低下并影响双眼视功能,需要尽早积极治疗。为规范弱视的诊断治疗,制定本指南。 一、弱视的定义 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儿童,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称为弱视。 不同年龄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年龄为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 二、弱视的分类 (一)斜视性弱视 恒定性、非交替性斜视最有可能引起弱视。斜视性弱视被认为是来自于双眼的输送非融合信号的神经元之间竞争性或抑制性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会导致注视眼的皮层视觉中枢占优势地位,而对非注视眼的输入信号的反应呈慢性下降,造成弱视。交替性斜视因双眼获得视觉刺激的机会均等,一般不会引起弱视。 (二)屈光性弱视

1.屈光参差性弱视 当双眼的屈光度数不等时,可以引起屈光度较大眼的视网膜影像与对侧眼相比发生长期地离焦,从而导致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参差的程度与弱视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数相差≥1.50Ds或柱镜屈光度数相差≥1.00Dc,屈光度数较高眼易形成弱视。 2.屈光不正性弱视 双侧屈光不正性(双眼屈光不正程度相等或相近)弱视是屈光性弱视中的一种少见类型,表现为幼儿的双眼视力下降。它的发生机制只涉及模糊的视网膜影像作用,多发生于未配戴矫正眼镜的双眼屈光不正程度相等或相近的中高度屈光不正患者。 屈光不正主要为双眼高度远视或散光,且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接近。远视屈光度数≥5.00Ds、散光度数≥2.00Dc,可增加发生弱视的危险性。近视性屈光不正由于患儿可以获得近处景物的影像而较少引起弱视,只有大于6.00Ds的高度近视才有可能导致弱视的发生,因此近视性弱视的诊断需谨慎,大于10.00Ds的高度近视尚需排除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一般在配戴屈光矫正眼镜3~6个月后视力不能恢复正常可确诊。 (三)形觉剥夺性弱视 形觉剥夺性弱视是由于眼的屈光间质完全或部分不透

视光中心15步专业服务流程

视光中心15步专业服务流程 在这一步,我们需要对患者的眼部健康进行检查,包括眼球、结膜、角膜、晶状体等。同时也需要进行眼压检查,以排除青光眼等眼病的可能性。 第5步|角膜地形图检查 角膜地形图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患者的角膜曲率情况,为后续的配镜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第6步|屈光度测量 通过屈光度测量,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屈光度情况,为后续的配镜提供准确的数据。 第7步|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患者的视网膜、视神经等情况,排除眼底病变的可能性。 第8步|功能性眼病筛查 通过功能性眼病筛查,我们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调节不良、斜视、弱视等问题,为后续的治疗和配镜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第9步|视觉训练方案设计

根据患者的视功能检查结果,我们可以为其设计个性化的视觉训练方案,帮助其改善视功能问题,提高视觉品质。 第10步| 镜片选择和配镜 通过前面的检查,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屈光度、角膜曲率、视功能等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镜片,并进行配镜。 第11步| 镜片验光 在进行配镜后,我们需要进行镜片验光,以确保镜片的质量和度数的准确性。 第12步| 镜片加工 在进行镜片加工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患者的度数、镜片材料等要求进行加工,确保镜片的质量和准确性。 第13步| 镜片检验 在镜片加工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镜片检验,以确保镜片的质量和度数的准确性。 第14步| 配镜验光 在配镜验光时,我们需要确保患者的视力和视觉品质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也需要确保镜片的质量和度数的准确性。 第15步| 服务跟踪

在完成配镜后,我们需要进行服务跟踪,以确保患者的视力和视觉品质得到长期的维护和改善。同时也需要不断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视光服务。 眼部健康检查非常重要,包括测量透光性、检查光学器官健康状况和晶体是否有点状浑浊等。如果只测量屈光度,戴上眼镜后可能会不舒服,产生各种不适。 通过裂隙灯检查和眼底检查,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眼睛的健康状况,从而确定是否需要矫正视力。 测量眼压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发现早期的青光眼等问题。近距离使用数字设备会导致眼压升高,产生不适症状。 在进行综合验光仪验光之前,需要进行电脑验光和角膜曲率检查,以确定屈光度是否受到调节的影响。还需要检查患者是否有隐斜视,并查看旧镜的度数。 学会检影验光非常重要,可以提高验光速度和准确性。调节功能检查可以确定眼镜度数是否受到调节的影响。

儿童视光学基础知识

儿童视光学基础知识 选自:眼镜产业作者:刘建军 推荐程度:★★★☆☆阅读次数:发布时间:2008-5-14 14:51:00 儿童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特别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弱视、斜视、近视和先天性眼病,视觉的发育正常与否不仅关系到儿童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而且直接关系到儿童的智力思维和心理发育,对幼年视觉异常者,应予以重视,要早期加强儿童光学干预,及早发现屈光异常及眼病,只有采取科学安全、合理有效的屈光矫正手段,才能真正做到有效防治斜视、弱视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保护和增进双眼视功能。 1、儿童视觉的发育特征 1.1双眼视觉的发育对于视觉发育的了解极为重要,首先眼视光医师需要对婴幼儿作视觉评估检查,其次是能预知婴幼儿的某些异常情况的起因,后果及治疗处理。 1.2视力是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由低常---正常在进行儿童视力检测和作视觉评估检查时,先要了解儿童的视觉发育特点:(1)发育早:从母亲怀孕起就开始了生长发育全过程,6—7个月视神经发育,在三个月前的x线,药物等都可引起儿童的视神经异常造成先天性眼病。(2)发育快:开始光感、半岁时视力大约发育到0.2;2岁时视力可达04—0 5;3岁时视力可达()6 O 7;4岁时视力可达0 8;5岁时基本上看到1 O—l 5左右的视力。O-3岁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期,3—6岁是敏感期。(3)变化大:据统计资料显示大概有l%一2%左右的小孩出生后就有近视,也有部分儿童出现不可逆的视力改变。 2、双眼视觉的形成及干扰因素 2.1在儿童视力逐渐提高的过程中,人眼最完善最重要的双眼视(即同时视、融合及立体视觉)也在逐渐发育和成熟,外界物体的影像分别落在双眼视网膜上,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纤维传人大脑的视中枢枕叶进行整合,将分别来自双眼的视觉信号进行识别,分析、综合形成一个完整具有立体感的物像渭之双眼视觉。 在出生时视网膜对应已发育,但是运动系还不成熟,不协作的眼运动可能导致间歇性复视,双眼功能在出生后二个月才开始,在3—4个月后才发育较佳的立体视,5-6个月能迅速达到成人的1分视角的立体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视力的提高逐渐完善,双眼视觉功能大约8岁左右得以巩固。 2.2双眼视觉的关键时期在6个月到1岁迅速发生,在l一2岁达到顶峰然后逐渐减

斜弱视和双眼视处理技术说课稿

斜弱视和双眼视处理技术说课稿 胡立新 课程性质课程作用 眼镜行业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端技能型眼视光人才 设计思路 主要职业岗位 ①视功能检查岗位; ②验光岗位; ③眼镜装配岗位; ④隐形眼镜验配岗位; ⑤眼镜的质量检验岗位; ⑥眼镜店的经营管理与销售岗位; ⑦视光学教育岗位等。 毕业生职业发展 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掌握眼科学和视光学理论,能运用现代的技术和设备进行验光、视功能检查和训练及各种眼镜的加工与维修整形,熟练运用计算机选型配镜,懂经营、会管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毕业生的业务规格 ——具有眼科初步检查的能力; ——熟练运用各种视光仪器进行视功能检查; ——能运用现代视光技术对屈光问题进行验光和处方分析; ——掌握眼镜的新材质、新产品和有关的加工工艺知识; ——能够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各种眼镜的加工制作; ——熟练掌握对各种眼镜进行整形和校配; ——掌握隐形眼镜的验配、护理技术; ——能对常用视光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常见故障排除; ——懂得眼镜店的经营管理,胜任店长、经理工作。 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工作内容行动领域 眼视光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工作内容 与核心职业技能分析(205个核心职业技能) 课程体系开发学习领域 本课程典型工作任务

体现: 教学内容选取: 遵循针对性及适用性原则,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行业发展需要 岗位实际工作任务 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 教学内容 教学模块 1.本课程采用最新版的高职高专视光学专业规划教材作参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与实训讲义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与实训讲义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充分体现了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要求,较好地体现了本课程教学大纲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和眼镜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发展水平,有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2、教学环境 ①校内实训基地 ②校外实习基地 校内鉴定现场 眼镜验光员、定配工资格证培训 3、教学团队 队伍结构 1、学习情境设计——基于工作过程 2、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仿真教学环境 ——虚拟医院视光中心、眼镜店 全程多媒体教学课件 ——真实临床验光工作任务 教学片、实训DV、网上资料(山东眼镜网、中国眼视光网等) 科学的考核方式 1、形成性考核+期末考核考试 本课程操作性强,鉴于平时学习的重要性,每个教学单元都有评价指标,作为平时成绩。

视光学基础资料

眼视光学基础知识 一.定义 1.正视眼: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 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2.非正视眼: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若不能在视网膜 黄斑中心凹聚焦,将不能产生清晰像,称为非正视或屈光不正。 A.近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典型的近视表现为视远模糊视近清晰。近视一般分为两类,即生理性近视和病 理性近视。近视眼矫治应用合适的凹透镜或类同凹透镜的原理和方法,使平行 光线发散,进入眼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矫治的原则是最好矫正视力,最 低矫正度数。 (一)按近视的程度分类: 1. ≤-3.00 D,为低度近视; 2. - 3.25 D至~6.00 D为中度近视; 3. - 6.25 D至~10.00 D为高度近视; 4. -10.00 D以上为重度近视 (二)按屈光成分分类 1.屈光性近视。 2.轴性近视。 B. 远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成像在视网膜后面。 □远视的原因是眼轴相对较短或者眼球屈光成分的屈光力下降。可能是生理性的原因,如婴幼儿的远视;也可能是一些疾病通过影响以下两个因素而导致远 视:①影响眼轴长度:眼内肿瘤,眼眶肿块,球后新生物,球壁水肿,视网膜脱离 等等;②影响眼球屈光力:扁平角膜,糖尿病,无晶状体眼等等。 □远视者能清晰聚焦远处物体的远视眼,不同于近视,一些远视患者能看清楚远处物体,即能使远处物体清晰聚焦在其视网膜上。这是因为,远视者可以通 过自己的调节使外界平行光焦点前移至视网膜上,从而获得较清晰的远距离视力。 □.远视者的视觉疲劳远视者为了清晰聚焦,在看远时就动用了调节;看近时,则需付出更大的调节量。因此,远视者调节从未放松过,而且在看近时使出 比其他正视或近视者更多的调节,即很多时候他们都处于过度调节状态,容易产生 视物疲劳 □远视者远视度数随年龄变化。某些远视者年轻的时候视力很好,在年纪稍大的时候“变”成了远视。这也是由于轻中度的远视,可以通过启动调节力而使 得视物清楚。随着年龄增长,其调节力逐渐下降,当下降到无法代偿看清远距离物 体所需的调节量时,他们才表现出视远处模糊。根据患者调节能力的不同,远视在 不同程度上影响其近视力,同时影响其远视力,但一般典型表现为近视力的下降。 □远视的儿童由于使用了调节,特别是在近距离阅读时使用了大量的调节,眼睛很疲劳,由于不会描述,就有可能表现为相关的阅读能力下降,智力低下,学习成绩差以及视觉认知技巧发展的延缓。中度远视儿童一直处于过度调节,由于 调节和辐辏是联动的,过度的调节引起过量的辐辏,即眼球内转,发生“内斜”。 B.散光:指的是平行光通过眼球折射后所成像并非一个焦点,而是在空间不同位置的两条焦线的一种屈光状态。 □散光主要来源于角膜、晶状体各屈光成分在视轴上的不对称排列以及屈光指数的改变等。中高度的散光则主要来源于角膜曲率的异常。

眼视光个性化的弱视治疗方法

眼视光个性化的弱视治疗方法 一.基础方法: 主要有佩带矫正眼镜,遮盖法和目力训练等。 二.增视训练方法主要有: 视觉生理刺激疗法(光栅):通过一系列不同空间频率高、对比敏感强度的条栅转动刺激黄斑部中心凹的视细胞,增强其活跃性、消除抑制,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及中心注视性弱视。 后像增视疗法:让小孩注视黑点,遮盖黄斑中心凹,并用强光照射视网膜使视中枢消除对黄斑的抑制者。当强光变成弱光后,黑点转变成亮斑(表示视力敏锐区亢进),四周的亮光变成暗影,形成后像。在亮斑形成期间进行视力训练,可明显提高视力。 海丁格光刷疗法(光刷):小孩通过注视旋转的毛刷,让宽窄不同的景象刺激黄斑中心不同类型细胞,消除抑制和再建相互联系。 红光闪烁疗法(红闪):透过特制波长为640纳米左右的红色滤光片,让光线刺激视网膜黄斑部分中心凹锥体细胞的敏感性,使旁中心注视转变为中心注视,视力逐步得到提高,此方法为假性近视亦有明显的疗效。 视力对比度训练:在保持相同的视标E大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将光照强度由强到弱,逐渐降低对比度的方法,进行精细视力训练;或在相同的光照度情况下,通过改变视标E大小的方法进行目力训练,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小孩感知视觉对物象的分辨能力。 家庭精细作业疗法: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及潜能,让患

儿的手、眼和大脑相互协调,特制学习训练盘,设置一二三等级作业图,进行沿线描图、数量星、插孔、走迷宫等家庭作业训练,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治疗效果。 三.独特的近、中、远三方视力训练;大型多功能视觉综合治疗仪治疗原理:弱视是视觉系统,在发育过程中受到了某种因素的影响。如遮盖、干扰或抑制的,未能得到适宜视觉信息刺激而形成的发育障碍,应用光觉、行觉、色觉等视觉信息刺激和远方视力训练,能够促进视功能增强,达到有效的治疗弱视的目的。大型多功能治疗仪将多种颜色图片、视标片、光栅、棋盘格子,脉冲刺激,红光及后像训练等综合应用,使话眼得到全面的视觉信息刺激。 治疗方法A、后像法;B、红光发;C、视标法;D、图标法;E、脉冲刺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进行多种组合训练。 四.新颖的视觉刺激训练: 高科技电脑视觉训练系统将多种窗同的弱视训练、刺激方法,整合为高 科技电脑软件系统,根据患儿年龄、弱视程度等,制定出个体化、家庭 化的治疗训练方案(光盘),使弱视治疗更加方便而实用。同时根据儿 童心理特点,将各种训练方法趣味化、娱乐化,明显的增强了治疗效果。 你了解弱斜视吗? 怎样发现孩子患有弱视? 当孩子看东西时,总是眯(斜)眼、皱眉或靠前看时,可能孩子的视力出现了问题,须马上找到视光医生进行检查诊疗,如果矫正视力欠佳,则有可能存在弱视了。

眼视光知识

眼视光知识 1.近视可以恢复吗? 答:假性近世经过治疗有恢复的可能,而真性近世不可能。 2.为什么会有假性近视? 答:假性近视多见于青少年,由于青少年处于发育期,长期近距离视近物眼睛睫状肌易紧张,形成睫状肌痉挛,肌肉拉紧眼球拉长,形成看远时物体不清,而当休息得当时,睫状肌松弛,视力恢复正常。 3、什么叫瞳距? 答:眼睛正视并且视线平行时,两瞳孔中心间的距离。 4、什么是弱视? 答:弱视是指眼镜没有器质性病变,但矫正视力达不到0.9的这种现象,弱视要从小治疗,最佳年龄在5—8岁,如果治疗及时,得当,弱视的现象是可逆的,如果过了最佳的治疗阶段,弱视只能得到改善,也有可能或不可逆的现象,延误终身。 5、近视怎么预防? 答:端正姿势眼和书的距离保持在30cm以上,工作一小时,休息10分钟望远,做眼保健操,光线暗的地方不能看书,强光下也不能看书,台灯放在左前方,使光不直接进入眼里,不可挑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东西,例如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看电视的理想位置在3m以上,近视眼中戴眼镜看时,从看清位置起后退50cm观看较好,不要熬夜,特别是通宵使用电脑,保证眼眠8—9小时,眼睛感到疲劳时,做眼保健操。 6、视光学名词解释 (1)、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等统称屈光不正; (2)、正视:眼球在无调节的情况下,来自5米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恰好聚焦于视网膜上,称为正视; (3)、近视:眼球轴度过长或角膜及晶状体屈光力过大,使物体的影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形成了模糊的影像,以致无法看清楚远处的事物,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4)、远视:眼球从角膜到视网膜的距离太短,使物体的影像落于视网膜之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环,以致看远、看近的事物皆无法清楚,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5)、散光:指角膜不规则,形状上是非球面的。这种情况改变了光线的光路,造成视网膜上影像模糊,有阴影或重影。近视和远视常常伴有散光,散光在医学上用来描述角膜的凹凸不平,它是先天性,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可用柱面镜矫正。 7、家长如何发现孩子患有弱视 由于弱视小儿双眼外观并无改变,和正常儿童一样极难发现,所以要定期带孩子找专业眼科医生检查,而且细心家长应该在生活中,可以观察您的孩子有无以下现象:(1)、将比较醒目的物品放在孩子眼前,观察他是否能及时发现。 (2)、改变物品的方向后,观察孩子是否有追随反应。(可选择由大到小的一组物品,摆放方式应由近至远)。 (3)、观察孩子双眼、单眼注视时的情况,注意他看电视的时候是否喜欢凑得很近。 (4)、孩子看东西时有没有异常的头位,比如是否喜欢抬头、低头看。 (5)、孩子看物体的时候,能否稳定地注视。如果孩子的眼球来回转动或者震颤,则有弱视的可能。 儿童满4周岁时眼球基本发育成熟,视力应当接近正常1.0左右。因此,不管4周岁儿双眼正常与否,都应按常规由专业眼科医生做一次全面检查。平时,如家长发现孩子的视力有异常情况,应及早带孩子至专科眼科医院检查,一般说来,3~4岁的孩子已经可以通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