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观念的发生——以“风”为例(二)(叶舒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22

文学观念的发生。

第一个问题,

《风》诗的圣化与还原。《风》诗的圣化与还原

上一讲讲到对“风”的理解,

经历了一个先神圣化,

从而后来又把它还原为

男女间爱情诗的这么一个过程。

从清朝的学者到现代的学者,

观点越来越激烈,

00:52

主要是因为现代学者

接受了世界文化的知识,

有从更广阔的背景上重新看待

上古诗歌经典的这种需求。

在这里要特别举出的是

现代的著名诗人兼学者

闻一多先生的观点。闻一多(1899-1946),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诗人,学者。《风诗类钞》

闻一多写过一个书,

叫《风诗类钞》,

01:22

专门针对《诗经》中的

《国风》部分,

重新分类,重新地评点。

这部书的特点,

在它的序中所说,

是要进行一个社会学的分析,

就是把《诗经》的《国风》

当作社会史料、文化史料读。

在具体的研究中,

又提出了要把考古学、

01:52

民俗学、语言学三个学科,

作为解说的方略,

重新地还原《国风》的时代。

在闻一多所举的社会、

考古、民俗,我们说,

和人类学都是密切相关的,

特别是民俗学,

民俗学、考古学有的就放在

人类学的下属学科来看。

这样的一种自觉的还原意识,

02:23

在闻一多这里,

代表性最为突出。

他把清朝以前的儒家诗说,

特别是带着那个

教化的有色眼镜的这种诗说,

一下子抛到了九霄云外。

希望让现代的读者

直接看到《诗经·国风》

究竟是怎么样一些作品。

比如说,

02:53

在《诗经》中的一首,

叫做《柏舟》。

闻一多加了注,

一个女性对一个河中泛舟的少年发出呼告:“我愿以此身许配给他,至死不变节,无奈他不相信我哟!”

《柏舟》所要表达的

是一个河中泛舟的少年,

“我愿以此身,”

就是这个《柏舟》是一个女性

对一个河中泛舟的少年

发出的这样一个呼告。

“我愿以此身许配给他,

至死不变节,

无奈他不相信我哟!”

03:23

这是闻一多在注里边

对《诗经》的《柏舟》

这个作品所做的判断。

再比如,

在一篇题为《蜉蝣》的诗中,

闻一多这样注解,

《蜉蝣》表达的主要是情欲的冲动,烦燥不安的心理状态。

他说这个诗中的

表达的主要是一种冲动,

是一种情欲的冲动,

烦燥不安的心理状态。

所以,也就是古代说的这个

心中之忧,忧愁的“忧”,

在闻一多看来,

03:53

它未必是一种忧愁的“忧”,

而是一种情欲的躁动,

它和今天人所说的这个“忧”,

含义是不同的。

这样一些话就等于说是

希望直接表达爱欲,

甚至是性欲的这样一种态度,

完全暴露了

这样一些诗歌的原始性。

这是闻一多

对《诗经·国风》中的

这样一些作品的看法。

04:24

在《汝坟》

这样一些作品的注解中,

闻一多还提出,

诗歌中用来表达饥、渴、饥饿的这些词汇,往往不是直接讲的食欲,而是隐喻的性欲、欲望。诗歌中用来表达饥、渴、

饥饿的这些词汇,

往往不是直接讲的食欲,

而是隐喻的性欲、欲望。

所以,这个饥,吃鱼,食鱼,

实际上都是隐喻的性的活动。

所以,用这样一些隐语

来表达的诗,

在《国风》中非常的普及,

04:55

非常的普遍。

这里边就完全是和

来自山野民间的情歌

没有什么不同,

也就是被当作“圣经”的,

当作儒家教化之源的

这些《风》诗,

它实际上是来自民间的

男女情歌。

那么这样的一种解释,我们说,

在闻一多这里得心应手,

05:25

主要是他有了现代的

社会学、民俗学的这些知识,

参考了世界上

各地发现的民间情歌的案例。

同时,闻一多还接受了

由佛洛伊德开创的

精神分析学的这个传统。

希望在语言象征背后

去寻找潜意识,

性的欲望等等。

所以,闻一多的这种解说,

我们说他参照了

闻一多参照了世界上其他文化中的情诗,

对中国儒家信奉的经典,做了重新的解读,还原了其并不神圣的一面。

05:55

世界上的其他文化中的情诗,

对中国儒家信奉的经典,

做了重新的解读,

他还原了

它并不神圣的那个(一面)。

这样的一种现象,我们说,

确实是对诗经学的现代变革

起了摧枯拉朽的作用。

因为《诗经》在古代

是所有的知识分子必读的,

从小就要背的。

06:25

这样一些作品的重新解释,

让我们看到了,

《风》作为一种诗歌门类,一种概念,一种文学观,到底来自怎样一种传统。《风》作为一种诗歌的门类,

一种概念,一种文学观,

它的背后,

到底是来自怎么样一种传统。

人类学家们

在世界各地所做的调研,

闻一多所说的一些现象,

特别是用食欲来表达性欲

这样一种模式,

06:55

是具有非常广泛的普遍性的。

我在印第安,

在美洲的印第安文化中,

在南太平洋岛的

原住民的文化中,

到处都可以见到。

这样的一些表达方式,

在《诗经》的解说史上,

一般地来说,被遮盖住了,

没有人向那方面去想。

07:25

所以,这个闻一多的解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