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 1.古代中国。
• 内容:军事、礼乐、孝道。西周以后,建
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 “国学”与“乡学”之分,教授六艺:礼, 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 道德教育;乐,包括音乐、诗歌、舞蹈教 育;射,射技教育,御,以射箭、驾兵车 为主的军事技术教育;书,习字教育;数, 简单的读、写、算教育。
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设太学、置五经博 士,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以后,科举成了教育的指挥棒。宋代,儒 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知识分子的毕生精力用在了经书的背诵上。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 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不仅社会思想受到钳制,而且在形式上的创造 性也被扼制。一直到光绪31年(1905)科举制度再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 的要求,清政府才下令停科举开学堂,兴办现代学校,1862年京师同 文官。
• 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 1.古代中国。 • 春秋战国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私学冲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学校从宫廷 移到民间,教育对象由贵族扩大到平民,教师可以随处讲学,学生可 以自由择师。由于各家各派互相争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 汉代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 3古代埃及。埃及在古王国末期已有宫廷学校,它是法老教育皇子皇
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中王国以后,宫廷学校已不能满足培养官吏的 需要,开设了职官学’校。这些学校都是以吏为师和以法为教,招收 贵族和官员子弟,也兼负文化训练和业务训练的任务。古代埃及设置 最多的是文士学校。文士精通文字,能写善书,执掌治事权限,比较 受到尊重,“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为了满足 这种需要,许多文士便设立私学,招收生徒,同时也有传授天文、数 学、医学等实用知识的文士学校。于是“以僧为师”、“以(书)吏为 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种
• 第二种是“庠”,被认为是传说中虞舜时代的学校,兼作
养老、储存谷物之处。养老是氏族社会在生产有剩余产品 后的必然举措。氏族将富有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知识的老 人集中起来,由集体供养。《礼记•王制》载:“有虞氏 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按《礼记•明堂位》的 解释:“庠,有虞氏之米廪也。”养老于米仓自然便利, 不过老人也不是白吃闲饭的,他们要将自己丰富的阅历、 经验和技能,对下一代进行传授。“庠”后来成为学校的 名称之一,可见学校从养老场所的传授生产、生活经验和 知识演进而来。
范远波自我介绍
主讲《教育学》、《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艺术论》、 《科学课程与教学》等课程。 电话:13543200732 邮箱:fyb-3639@163.net 博客:老范谈教育
课程学习介绍
• 目标:拓宽视野、启迪思考、应付考试 • 内容:分五块 • 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课程与教学、德育与管理
产和生活相伴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没有分化,也没有专门的教育场 所。出现阶级分化后,学校萌芽,原始社会的各种特点逐渐为许多新 的因素所取代。
• 阶级社会的教育形态主要指独立的教育形式—一学校产生以后所呈现
的各种教育形态,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教育形态。
• 1.古代中国。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两种 • 第一种是“成均”,被认为是传说中五帝时代的学校。“成均”的本
• 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 4.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教育与东方的教育有所不同,7岁~12岁的儿
童进入私立学校学习,但进入这种学校学习的大都是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的阶层的子弟, 贵族阶级子弟都是聘请家庭教师,不送子女上学,中等教育则主要是贵族和富人的教 育,学校以学习文法为主,学习拉丁文和修辞。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 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 法也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 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 欧进入基督教与封建世俗政权紧密联系、互相利用的时期。统治残酷、等级森严、思 想专制,文化教育几乎完全为宗教所垄断,异教学校被取缔,世俗文化被否定。最受 重视和尊重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由僧院学校或大主教学校担当, 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七艺即文法学、修辞学、辩证法(逻辑学)、算术、几何 学、天文学和音乐七门学科,学生盲目服从圣书和僧侣教师的权威,学习方法是背诵。
• 生员(秀才)、举人、
贡士、进士
• 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 2.古代印度。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古国之一,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
佛教手中。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把人分成4种等级,处于最 高等级的是僧侣祭司,受到最优良的教育;其次是刹帝利为军事贵族, 这两个种姓是天然的统治者;再次是吠舍种姓,仅能从事农工商业; 最低等级的是首陀罗种姓,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识字读经被认为 是违反了神的旨意,可能被处死。婆罗门教的教条是指导思想,婆罗 门教的经典《吠陀》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惟一的教 师。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 方法:讲授和讨论
Fra Baidu bibliotek
导论
教育学
教育规律 教育概论 教育目的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师和学生(教育活动基本因素)
教学论 德育论
课程 教学基本原理
课堂教学实践
教育制度 德育理论与实践 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
• 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 教育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随。原始社会时期,教育与社会生
义是指平坦、宽阔的场地,并且是经过人工整修的。这类广场在夏秋 收获季节用于堆积收获物,同时,也是全体氏族成员聚会、娱乐、举 行某种规模较大的宗教祭祀活动,或向氏族成员宣告氏族首领教令及 决定的场所。“成均”的教育内容,以乐教为主,音乐又是氏族举行 祭祀典礼所必需的。
• 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 1.古代中国。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两
•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
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 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 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 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 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 院试、乡试 (秋闱)、会试 (春闱)、殿试
• 童生(儒生)、生员及监生、举人、贡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