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 第一章 导论
认知心理学课件(全)
![认知心理学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6f9128ec172ded630b1cb65b.png)
认知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对象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1、心理学内部对行为主义的反抗2、认知心理学对前辈的继承3、认知心理学对其他学科的借鉴语言学信息论计算机科学二、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符号:模式,如语言、标记、记号等;符号结构:语句标志另一个符号结构或一个程序信息加工系统:通过符号和符号系统来进行操作三、认知心理学的实质认知心理学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是信息加工过程。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方法一、减法反应时实验AA Aa星形在十字之下十字在星形之上星形不在十字之下十字不在星形之上星形在十字之上十字在星形之下星形不在十字之上十字不在星形之下二、相加因素法实验三、“开窗”实验速度——正确率权衡问题四、出声思考问题行为图五、计算机模拟第二章知觉第一节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一、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二、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1、知觉的假设考验说:人通过接受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受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的解释。
知觉是以假设为纽带的现实刺激信息和记忆信息相结合的再造。
2、知觉的刺激物说:知觉只具有直接的性质三、知觉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都是间接知觉的观点自下而上加工:数据驱动加工与知觉的刺激物说差异不明显自上而下加工:概念驱动加工2、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内温的实验:总体一致的三种关系1)一致:听到和看到的字母相同2)无关:被试听到的是字母,但看到的是长方形3)冲突:被试听到的是一个字母,但看到的是另一个字母四、模板说新的补充:预加工过程;其次,外部刺激同时与所有可能的模板进行匹配。
五、原型说记忆中贮存的不是模板而是原型,它是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别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
六、特征说模式的元素可以被称为特征,在模式识别时先抽取对象的特征,再对这些特征进行合并,然后再进行匹配。
优点:1、有更强的适应性;2、可以极大地减轻记忆的负担;3、使模式识别带有更多的学习色彩。
认知心理学课件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绪论
![认知心理学课件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eadbd0edfc4ffe473268aba6.png)
认知心理学
2、人类认知系统的基本特征
• 第二,人类的认知系统是一个多阶段、 多层次的信息传递系统。感觉登记、模 式识别、短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 注意
• 第三,人类信息加工能力的有限性。研 究表明,在感觉登记、注意、记忆等方 面都存在一定限度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学系
分为视认知、听认知和记忆与思维高层
次心理过程三大部分。
2、20世纪80年代,完整的认知心理学体系
基本形成。以人的认知过程为研究对象。
(Overview)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学系
认知心理学
第
研究低层次认知过程时,采用速视
一
法、分听法、目标搜索法
节
研究高层次认知过程时,采取口语
概
报告法、内容分析法、分析法
心理分析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学系
认知心理学
Antecedent Philosophies
• Empiricism:
– Locke, Hume, Stuart Mill – emphasis: Experience / learning – key i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xperiences
A. 结构主义与机能主义 ( Structuralism &
概 Functionalism) 前者如冯特(Wilhelm 述 Wundt)(内省法,Introspection), 关心怎 、 么样;后者如詹姆斯(William James),关 起 心为什么. 源 B. 行为主义(Behaviorism) 华生,斯金纳 和 等, 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 隐 C.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喻 D、托尔曼引入中介变量,主张对行为进行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47c1947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10.png)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对象一、认知心理学·广义:一切对认知或认知过程的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都统称认知心理学包括:格式塔学派(知觉);拓扑心理学(场论、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皮亚杰学派(认知发生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狭义: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二、研究对象·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三、信息加工观点1)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做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认识过程就是信息加工过程2)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符号操作系统符号:模式,如:语言、记号等符号通过一定联系形成符号结构。
符号和符号结构都是外部事物的内部表征,其功能是代表、标志外部世界的事物,或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
符号操作主要是对符号进行比较、区分、归类P2 图(特点:串行的,有箭头,方框)符号系统的基本假设:任何一个具有上述六种功能的系统都能表现出智能。
3)信息加工系统的加工能力有限,加工方式是系列的4)人的心理活动是一种主动寻找信息、接受信息、进行信息编码,在一定的信息结构中进行加工的过程。
强调原有认知结构对当前认知活动的影响。
5)研究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四、认知心理学实质实质在于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方法采用实验、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等方式。
重视方法:反应时、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1)实验法(快速认知任务)反应时实验:减法反应时实验;相加因素法实验;“开窗”实验眼动实验:言语理解、注意的选择、广告2)出声思考法(慢速认知任务)3)计算机模拟一、减法反应时·反应时:从刺激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基本假设1)在系列性加工中,完成某一认知任务的时间是各部分信息加工时间的关系。
2)两种反应时作业,其操作过程大致相同,只是增减了一个操作环节,然后两种反应时之差,就表明这一增减操作环节信息加工的时间。
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大全
![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5c1abe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c.png)
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大全学习指导:第一章:绪论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本书中的内容以狭义为主。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重要事件:1956年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年。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的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建立。
1、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会议上,乔姆斯基提交了他关于语言学理论的论文。
2、米勒报告了短时记忆容量为7这一重要结果。
3、纽维尔和西蒙讨论了后来极富影响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4、布鲁纳等从认知加工的观点考察了概念形成的规律。
5、人工智能也在Dartmouth会议上创立3、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认知心理学的两大范式1、符号操作系统范式(信息加工学说):1968年S.Paert的专著《感知器》出版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完整符号操作系统的六个功能:符号(模式)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具有表征外部事物的功能;二是其自身具有物理或形式上的特征,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
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六种功能:第一种功能,输入符号(输入)。
第二种功能,存储符号(存储)。
第三种功能,建立符号结构。
第四种功能,条件性迁移(条件传递)。
第五种功能,复制符号(复制)。
第六种功能,输出符号(输出)。
由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得出三点推论第一个推论,既然人具有智能,它就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
第二个推论,既然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它就能够表现出某种智能。
第三个推论,既然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符号操作系统,那么,就能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活动过程。
2、联结主义范式(联结主义学说):20世纪80年代,联结主义范式逐渐形成,并对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相关的元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
认知心理学·邵志芳:第1章 认知心理学概要ppt课件
![认知心理学·邵志芳:第1章 认知心理学概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b5a5c93b3567ec112d8a91.png)
构造和机能主义的区别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简史
•行为主义 •主要观点是,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那种无形的
像"鬼火"一样不可捉摸的东西--意识,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 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 为。
•把"S--R"(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公式。
.
巴甫洛夫
3
2
.
• 贝勒医学院R. MONTAGUE领导的研究小组重复了这一测试。在科学期刊《神经
》上他们报告说,两种饮料带来的脑区活动不尽相同。
•在不明品牌的条件下,百事可乐在下丘脑负责制造美好感受(或负
责提供赏赐感受)的脑区所激发的兴奋,为可口可乐的5倍之多。 换言之,百事可乐口感更好。但当可口可乐品牌出现时,与认知 机制相关的侧脑前额叶皮层(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和与记 忆有关的海马丘(HIPPOCAMPUS)变得十分活跃。这便是说,可口可 乐品牌的出现启动了被试对品牌的认知记忆,使他们相信可口可 乐的味道更好。
.机能主义有哪些代表人物,都有神马观点?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意识,心理学是对意识状态的
描述和解释,意识状态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是思想 流、意识流和主观生活流,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基本元素 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容易破坏心理的整体,詹姆斯关 于意识的观点有:(1)每一种意识都是个人意识的一 部分;(2)意识是经常变化的;(3)每个人的意识都 可以感到是连续不断的,每个人的意识状态都是意识流 的一部分;(4)意识的选择性。
集合则主要领先联想的力量来实现。所谓联想,即各种观念之 间的联系或联结。联想的形成遵守两条原则:相似律(相似的 观念易形成联结)和对比律(能够相互比较的观念易形成联 结)。
第一章_认知心理学导言报告
![第一章_认知心理学导言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e06eb3daef5ef7ba0d3c36.png)
(一)联结主义范式
联结主义把认知描绘成是简单而大量 的加工单元的联结网络,在此网络中的每 一个单元的激活水平与来自于环境和其他 与之相连接的单元有关。
知识贮存在单元之间的联结中,学习 就是建立新的联结或改变联结间的激活强 度。
该模型把信息看成是分布在各个 神经元及神经元的连结中的,信息的 加工是并行的,因此被称作“并行分 布系统 ” (parallel distributed system) 。在计算机和工程领域,人 们又把它称作“人工神经网络 ”。
华生从行为主义的控制行为的目 的出发,做出了闻名于世的一个论断: “请给我一打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 让我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抚养,我能担 保,其中随便挑出一个来,都可以被 训练成任何专家——无论他的能力、 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如何, 我都将他训练成为一名医生,或是律 师,或艺术家,或商界首领,甚至是 一名乞丐或窃贼。”
C 输出
0.3
-0.3
A
B
输入
+1
+1 输入强度
区分应用题类型的神经网络模型
从认知加工的结构来看,认知主义认 为整个系统是由若干个模块组成,各模块 之间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信息是在一个类 似于计算机中的中央控制器的子系统的 控制下,在各模块之间流动,并被系列加 工;而联结主义认为,人的认知系统并不 能分成各个模块,而是一个具有网状结构 的整体,在所有的神经元中,没有哪一个 是可以指挥其它神经元的“老板神经 元”。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 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 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研 究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 等心理过程,以及儿童认知发展和 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的一门心 理科学。
认知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PPT课件
![认知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4c0c7c5f0e7cd1842536cd.png)
间。
经典实验:posner 短时记忆编码实验,Clark &chase 句子—图画 匹配实验
评价:有助于揭示在一种信息加工作业中所包含的主要加工阶段, 并估计出每一阶段的持续时间,但当一种作业比较复杂,或存在 不同加工阶段的相互作用时,此方法难以准确地将其划分开来。
How do we form the concept
How do we solve problems
What processes aid and impede use in reaching solutions to problems
How do we draw reasonable conclusions from the information we have available
认知心理学是阐述智力的本质和过程的,是关于智力的 理论。(Anderson在人类心理学中占据了主要的部分。
认知取向对心理学的其他领域产生了广泛 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也影响了跨学科领域。 认知心理学涉及到我们自己的生活。
• Cognition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Social Psychology ( the study of social cognitio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the study of cognitive
it is the structure of the mind ,rather than the structure of environmental contingencies ,that guides language acquisition. • 心理生物学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6a5fe3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c.png)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自考《认知心理学》复习材料各章概念、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回答方法:和简答题一样,如实验应回答实验者,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实验说明问题)第一章绪论1.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
P22. 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和途径。
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P23. 认知路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P24. 内省: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p45. 信息加工途径: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
由两部分组成;p9第一是心理过程能够通过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
第二是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6. 生态学效度: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P117. 认知科学: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
P128. 认知神经学: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如何解释认知过程。
P129. 脑损伤:涉及到组织的破坏,通常由中风、肿瘤或事故引起。
P1310. PET扫描:是指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这种扫描技术能够通过测量血流模式,得到脑活动图。
PET扫描能够用来研究象注意、表象和阅读这样的认知过程。
P1311. MRI:磁共振成像;让无害的强磁场穿过头部,采集来自集结在不同组织的不同部位中的分子的射线,来为脑解剖学提供详细的图像。
P1412.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只需5秒便能做出一个血流改变图像,而MRI需要90秒,相比PET,其产生的图像更加精确,费用低。
P1413. ERP:事件相关电位;此技术能够记录被试在对刺激进行反应时,脑电活动的微小变动(持续时间不到1秒)。
这种技术又称诱发反应电位技术。
P1414. 单细胞记录技术:此技术不能安全用于人类;研究者通过将微电极插在单个神经元旁边或者甚至插进单个神经元,来研究动物和神经系统的特征。
心理学课件《认知心理学》(完整)
![心理学课件《认知心理学》(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61ee011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0d.png)
《认知心理学》课件第一部分:引言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思维、记忆、语言、感知、注意力、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它试图理解这些过程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实验法是认知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来观察和记录被试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反应,从而推断出认知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教育、医疗、工业、军事等。
在教育领域,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医疗领域,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从而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为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第二部分: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个体对外部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它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几个方面。
1. 感知:感知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等)接收外部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认知三个阶段。
感觉是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的过程,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的过程,认知是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的过程。
3. 记忆:记忆是指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存储和提取过程。
它包括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和情景记忆三种类型。
短期记忆是指个体在短时间内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长期记忆是指个体在长时间内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情景记忆是指个体对特定时间和地点的记忆。
4. 思维:思维是指个体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推理和判断的过程。
它包括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决策制定等几个方面。
概念形成是指个体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命名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决策制定是指个体在多个选择中做出选择的过程。
5. 语言:语言是指个体通过符号系统(如文字、语音等)进行交流的过程。
它包括语言理解、语言产生和语言习得三个阶段。
认知心理学01绪论PPT教案
![认知心理学01绪论PPT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edc1988e9951e79a892789.png)
下列方案合适否?
34 + 26 = 60 6? 21 + 17 = 36 8? 15 + 28 = 43 7? 23 + 39 = 64 6? 52 – 36 = 17 7? 64 – 19 = 35 8?
过程分离(II):反应时间的加因素法
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 工阶段分别所需时间的总和。
Hanley 等(1991)的研究
一名55岁的的女性患者ELD ,右利手,其脑右半球 中央有一脑动脉瘤,导致6年前外侧沟出现血肿。
其空间工作记忆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但其词语工 作记忆能力无差别。
ELD能正常辨认物体图片以及判断面部表情,其知 觉编码也正常。
仅凭ELD这一个案,能否认为ELD的空间工作记忆较 差是由于其脑右半球外侧沟受损的结果?
4位健忘症病人(3位Korsakoff综合症病人、1位颞 叶切除病人)与16位控制组病人(无脑损伤)学 习字单,然后进行4种记忆测验:自由回忆与再认、 模糊字辨认(知觉辨认)、词干补笔。
模糊字辨认:测验时将字迹弄得模糊不清,要求 说出是什么字。例如,将幻灯焦距不调集中使字 迹模糊。
词干补笔
Warrington & Weiskrantz (1970)
过程分离(I):反应时间的相减法
一个复杂反应只是在一个简单反应上加一些别 的动作,这些动作所需的时间可用反应的全部 时间减去简单反应所需的时间求得。由此可以 推出,RTb > RTc > RTa;
RTa可称为基线时间 (baseline time); RTc则在RTa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刺激的辨别时间,
人和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都由感受器、 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等结构组成;
认知的信息加工是以序列的方式进行的;
思维之认知心理学介绍精品PPT课件
![思维之认知心理学介绍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953f8a102de2bd97058803.png)
多地表现为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性研究,而 认知心理学却力图以一种解译性的研究来揭 示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特点。
• 认知心理学研究认知的内部心理机制问题, 因此,认知心理学是阐述智力的本质和过程 的,它是关于智力的理论。
刺激编码阶段 顺序比较阶段 决策阶段 反应组织阶段
不同的阶段所进行的信息加工是相互独立的。 如下图所示:
三、开窗实验
通过特定的技术将被试各信息加工阶段所用 时间直接进行测量。
“开窗”实验的目的是采开“开窗”技术, 将大脑进行信息加工过程及其所使用时间直接地 测量出来。使用研究者可以清楚感知该过程。
二、相加因素法实验
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 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
相加因素法实验的基本思路为:如果可 以确定一个信息加工过程有某一独立过程, 那么,当加工过程包含该过程时,可以看 到信息加工总时间的显著变化,如果该过 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加工过程,那么当加工 过程包含该过程时,加工总时间不会发生 显著化变化。
二、认知心理学的实质
1、信息加工观的心理学结论 (1)心理学应当研究行为的内部机制
(内部心理活动); (2)心理过程可以理解为信息的加工过
程; (3)能够建立心理过程的计算机模型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 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 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研究与神经机制研究的关系:心理的认 知过程不仅具有自然性特点,而且包括着复 杂的社会性特点。认知研究实际高于生理机 制水平的研究。
该实验方法最初由荷兰生理学家丹德斯 (Donders,1968)提出。实验设计为: 给被试先后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 中一种作业包含有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一信 息加工过程。然后测定两种作业各自所使用的 反应时,两个反应时之差便是某该信息加工过 程所耗费的时间。
认知心理学(重点内容-各章)
![认知心理学(重点内容-各章)](https://img.taocdn.com/s3/m/4551bf81aa00b52acfc7cae1.png)
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王甦修订版)(赵中昌,整理于2010年6月25日)第一章绪论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 (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在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开窗”(Open Window)实验: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够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认知的兴起: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Simon(1981)曾经指出,1956年是一个重要年份,在这一年里发表的几项重要研究展现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例如Miller对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作了信息加工的说明,Chomsky发表了对转换语法的形式特点的一个早期的分析,Bruner, Goodnow和Austin阐述了策略在思维活动和认知理论中的作用,Newell和Simon发表了模拟人的启发式搜索的问题解决的计算机程序即逻辑理论家。
依照Simon的看法,甚至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不晚于1956年,后来Neisser于1967年发表了代表了心理学史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认知心理学自诞生以来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的扩大,在心理学史上是罕见的,过去任何一个心理学思潮或流派都无法与之相比。
第二章知觉(24页)知觉的假设考验说:依照Bruner 和Gregory的看法,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
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收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到验证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的解释,这被称作知觉的假设考验说。
知觉的生态学理论:主张以知觉的刺激物说为代表,主张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否认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作用。
著名代表Gibson认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认知心理学教学课件》第一章认知学绪论.docx
![《认知心理学教学课件》第一章认知学绪论.docx](https://img.taocdn.com/s3/m/5c0411cbfad6195f302ba6cf.png)
第一章认知心理学绪论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一门科学。
由于研究的对彖是人,所以心理学屮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相对于其它动物而言主,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使得人可以成为万物之灵?认知心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受到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和人类工效学(human factors)等几个领域的发展和思想影响,开始萌芽、成长、茁壮。
由于认知心理学所希望探讨的正是心理学中的关键问题:人类智慧的本质及其相关运作和机制,因此理论和应用意义非常丰富、深远;再加上使用的是系统、客观的研究方法,有利于知识、经验的累积,以及理论的建立和验证;所以,不但对相关问题的探讨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心理学各个分支领域的理论和发展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此外,因为这个领域所探讨的问题涉及范围广阔,因此对推动心理学和其他学科(如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语言学、教育学等)进行跨学科研究方面,成效卓著。
认知心理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研究如何进行?使用什么方法?对相关问题和现彖的了解进展如何?有什么样的理论和应用意义?这些都是本书所希望回答的问题。
在绪论一章中,我们首先要谈的是认知心理学的定义以及研究的基本问题,然后再介绍对当代认知心理学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理论取向,最后简单介绍本书的结构。
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定义认知心理学有许多定义。
“人类智慧的木质及其运作''就是J.R.Anderson在1980年提出的。
这个定义虽然比较简洁,但是比较抽象,初学者一般不容易领会、掌握。
所以比较好的作法是从较具体的定义开始着手。
认知心理学一个很具体、同时也是非常经典的定义是Ulric Neisser•在《认知心理学》(1967)中所下的定义,他义为认知(cognation)—词指的是:对经由感、知觉系统输入的刺激所进行的6种心理过程。
这些心理过程包括:转换、缩减、添加、储存、提取和运用。
原文为"All mental processes by which the sensory input is transformed, reduced, elaborated, stored recovered and used n (Neisser, 1967.P.4)。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40579001c1c708a1294a440d.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认知心理学一、什么是认知(一)定义---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Neisser (1967)指出,认知是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存储、获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李德(S. K. Read )根据上述定义进一步指出,“认知通常被简单地定义为对知识的获得,它包括许多心理活动,如模式识别、注意、记忆、言语、问题解决、认知的自我监控等。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知识应用”(二)对人的认知活动的理解1、认知活动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2、认知活动是人脑对符号的处理系统3、认知活动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二、什么是认知心理学1、广义的认知心理学2、狭义的认知心理学1)定义: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指信息加工心理学,或现代认知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看作一个积极的知识探求者和信息加工者, 同时把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把人脑看做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人对信息的加工也经过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认知心理学的实质: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
3)认知心理学的核心: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解释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一)信息加工模型---纽韦尔和西蒙(A. Newell & H. A. Simon,1972 )在《人的问题解决》一书中提出了信息加工系统。
1、信息加工模型的假设:2、信息加工系统的组成ISAM鯉3、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可以概括为输入、输岀、贮存、建立符号结构和条件迁移。
纽韦尔和西蒙看来,凡具有这些功能的系统必然表现岀智能行为,同样,凡表现岀智能行为的系统必然具有这些功能。
(二)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举例分析人的信息加工系统)1、感觉登记2、模式识别3、短时记忆4、长时记忆5、注意四、认知心理学的两种取向(一)信息加工取向主要观点:许多认知过程是以系列和序列的方式进行的。
心理学精品理论教材_认知心理学_第一章_绪论
![心理学精品理论教材_认知心理学_第一章_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cbb50dfaaa00b52acfc7cabd.png)
fMRI(功能核磁共振成像)
原理:利用电磁场去兴奋大脑中的原子(血红蛋白 中的氧),根据氧消耗变化情况由计算机转化成 非常精确的三维图象。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心脑同形:大脑在物理水平上的组织方式与心理及 认知模块的组织方式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机能 水平)。
例子:布罗卡区、威尔尼克区,记忆的两阶段理论
认知神经科学
运用各种技术来研究认知活动的大脑机制。 包括单细胞记录、ERP、PET和fMRI
单细胞记录:将万分之一毫米的微电极插入动物大 脑以获得细胞膜外电位记录。
输入设备
键盘 触屏 声音识别设备 鼠标
输出பைடு நூலகம்备
显示器 声音设备 打印机 绘图仪
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UP)
人的信息系统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眼睛(视觉) 耳朵(听觉) 其他感觉器官
手 声音 眼动 姿势 可执行的控制单元 模式识别 知识和技能
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S
感受器
处
理
存储器
器
R
效应器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四个方面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去确定这些符号加工过程 以及认知任务中所有操作的表征。
认知过程需要时间,而对反应时的估计却并不困 难
心理过程是一个容量有限而其结构和资源存在局 限性的处理器(瓶颈理论)
符号系统依赖于机体的神经基础,但也不完全受 制于它
存储器
计算机信息系统
寄存器(register) 主存储器(RAM) 外存储器(disk tape等)
目前普遍认可的大脑的功能和特征有: 大脑是一个神经元联接的巨型复杂系统。 大脑神经元个数大约是1012 ,其不同的联结方式 至少有6×1013种以上。 大脑中的信息处理建立在大规模并行计算的基础 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应用
一、脑功能康复
(一)脑功能康复的理论依据
脑的可塑性(plasticity)是指大脑可以为环境和经验所
修饰,具有在外界环境和经验的作用下塑造大脑结构和功能的
能力。大脑的可塑性分为结构可塑和功能可塑。结构可塑是指 大脑内部的突触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可以由于学习和经验的影
响建立新的连接,从而影响个体行为。功能可塑是指通过学习
脑 干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的新进展
一、脑与认知
表 大脑认知功能简介
大脑
主要功能
小脑在维持姿态、行走以及协调运动过程中起重要
小 脑
作用。小脑不直接控制运动,通过整合有关身体与运动指
令的信息并调整运动,使运动变得流畅而协调。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的新进展
二、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认知神经心理学是以认知能力异常者作为实验或 研究的对象,通过研究他们损伤或保留的认知功能来 了解正常人的认知。
一、脑与认知
表 大脑认知功能简介
大脑
主要功能
在运动的准备和执行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 用。运动皮质主要负责计划、控制、动作执行, 尤其是任何延迟反应有关的动作。前额叶皮质在 计划和执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主要进行躯体感官的处理(即皮肤和肌肉的 知觉)。躯体感觉区接受来自丘脑躯体感觉中继 的输入,包括触觉、痛觉、温度感觉以及本体感 觉等。
思维
元认知
社会认知
认知神经 科学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的学科范畴
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一)
揭示认知过程与认知结构的基本原理
(二)
提取练习在学习中的 实现人的智能与人工智能的联接 关键作用
探索人类大脑与认知的关系
(三)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的学科范畴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对个体心理现象的 外部行为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以了解其认知 活动规律的方法。
正常人 认知神经心理学 研究对象 脑损伤患者 损伤模型 基因研究
动物模型
单细胞记录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的新进展
三、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理论假设
(一)功能模块化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假设是功能模块(functionalmodularity), 它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把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 系统。它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成分协同完成 的,这些成分不仅在结构上彼此分离,而且在功能上也相对自主,
和训练,大脑某一脑区的功能可由邻近的脑区代替;也可以认 为经过学习和训练后脑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第四节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应用
一、脑功能康复
(一)脑功能康复的理论依据
图1-4 大脑皮质侏儒图
第四节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应用
一、脑功能康复
(一)脑功能康复的理论依据
图1-5 动物皮质感觉图谱的重构
第四节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应用
联合 皮质
基底神经节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的新进展
一、脑与认知
表 大脑认知功能简介
大脑
主要功能
对情绪、动机、记忆和学习都很重要,包括 杏仁核、隔膜和海马三个核心成分。杏仁核对愤 怒和攻击起作用,隔膜对愤怒和恐惧起作用,海 马在记忆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海马受损或切除 后,病人可以回忆起已有记忆,却不能再形成新 的记忆。海马断裂只会引起陈述性记忆缺失不会 引起程序性记忆缺失。
认知的过程。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
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脑是各种心理现象发生、 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心理的功能。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的新进展
一、脑与认知
图1-1 左侧大脑半球皮质的四个叶或部分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的新进展
一、脑与认知
图1-2 Brodmann绘制的主要脑区图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的新进展
脑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的新进展
一、脑与认知
表 大脑认知功能简介
大脑
主要功能
脑干(brainstem)由中脑(mesencephalon)、桥脑 (pons)和延髓(medulla oblongata)组成。脑干是中枢 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生理功能区之一。嗅觉、视觉以外的各 种感觉信息均经由脑干传至中枢,脑的运动指令也均通过 脑干而传至各相应的区域(例如:脑干控制呼吸、睡眠和 觉醒)。医生依据脑干的机能来决定脑是否死亡。脑干的 网状结构又被称为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调节意识(睡眠、 觉醒、唤醒甚至一定程度的注意)以及血压、呼吸调节及 吞咽等重要机能。
第一章 导 论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配套教材 供本科应用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用
【本章要点】
在回顾认知心理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重点对认知心
理学的学科范畴包括研究对象、任务、方法以及认知神经
心理学在这些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介绍,最后对认知心理 学在脑功能康复、脑机接口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的新进展
四、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相关 单分离 2
1
4
个例与分组研究
研究 方法
3 6
5
功能神经影像学
双分离
神经网络模型
专栏1
ERP头部定位系统
ERP记录装置是一个电极帽,上面有多个记录或吸收头皮放电情况 的电极,这些电极在帽子上的位置是根据国际脑电图学会1958制定的 10~20系统来确定。10~20系统的原则是头皮电极点之间的相对距离以 10%与20%来确定,并采用两条件标志线。一条称为矢状线,是从鼻根到 枕外隆凸的连线,从前向后标出5个点:Fpz、Fz、Cz、Pz、Oz,Fpz之 前与Oz之后线段长度占全长10%,其余各点间距离均占全长的20%。另一 条称为冠状线,是两外耳道之间的连线,从左到右也标出5个点:T3、 C3、Cz、C4、T4。T3和T4外侧各占10%,其余各点间距离均占全长20%。 注意,Cz点是两条线的交汇点,常作为确定电极帽是否戴正的基准点。 (资料来源:赵仑著. ERPs实验教程.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版, 31~33页)
CONTEXT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的学科范畴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的新进展
第四节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应用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过去:认知心理学学科简史
以皮亚杰为代 表的日内瓦学 派通过对儿童 认知发展的研 究,提出了关 于个体认识发 生的理论 。
冯特通过自我 内省报告,发 现心理操作的 规律;同时他 还指出,注意 是认知中的重 要成分。
信息加工
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神经心理学认为,认知始于信息的 感觉输入,感官将外界负载了特定信息的物 理能量输入到人的神经和认知系统,外界信 息的物理能量须转换为神经事件的模式,并 成为后续认知加工的基础。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的学科范畴
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知觉
记忆
表象
语言
认知发展
认知与 情绪
注意
知识表征
边缘系统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的新进展
一、脑与认知
表 大脑认知功能简介
大脑
主要功能
间
所有来自感觉通道的信息(某些嗅觉除外)在到达初级 丘 脑 皮质感觉接收区域前都要先经过丘脑,其不同区域负责处理 不同类型的感觉信息输入。丘脑调控睡眠与觉醒。 在许多身体机能调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体温调 节),也调节着关系到物种生存的行为(如,打斗,逃避 下丘脑 等)。下丘脑在调节情绪和应激反应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记录、事件相关电位、正电子发射层析摄影术、功能磁共 振成像、脑磁图以及经颅磁刺激等技术的引进,我们就可 以确定某一特定的认知功能在大脑的启动部位以及启动的 时间进程。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的新进展
一、脑与认知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转 换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的学科范畴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实验者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情境,控制无 关变量的干扰,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 种方法。根据实验条件的控制情况,实验法又分为自然实
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两种。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的学科范畴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个案研究
枕叶 大 脑 皮 质 额 叶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的新进展
一、脑与认知
表 大脑认知功能简介
大脑
大 脑 皮 质
主要功能
该区域接受多个皮质区域的输入,细胞可能 被多个感觉通道的刺激激活,其作用很难划分为 感觉或是运动。此区域的主要任务是处理更高级 的心理加工任务,例如,在心理表象形成过程中 该区域会被激活。 在运动控制中起重要作用。基底神经节属于 皮质-皮质下运动环路,该环路同时监控运动及非 运动活动的进程。
基本相同。这一假设保证了个案研究的可行性,在整个认知心 理学界都被广泛接受。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的新进展
三、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理论假设
(四)缩减性
缩减性(subtractivity)假设主张,脑损伤可以损害或消
除已经存在的模块以及模块之间的连接,但不能增加新的模块
和连接。当患者的某些认知途径受阻会采用其他途径加以补偿, 这种新启用的认知途径在正常人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只是正 常人可能不使用或较少使用它而患者在病理条件下却充分调用 了该途径。
人的认知系统是由这些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各司其职、
彼此合作,致使信息在整个系统中有序地传递,最终完成认知加工 过程。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的新进展
三、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理论假设
(一)功能模块化
视觉特征分析器
视觉再认单元
语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