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 ppt课件
人教版美术鉴赏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ppt课件
![人教版美术鉴赏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bd9101172ded630a1cb661.png)
第三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米)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位于上海陆家嘴,2008年8月29日竣工,地上101层,由日本森大楼公司兴建。上海环球 金融中心是以办公为主,集商贸、宾馆、观光、会议等设施于一体的综合型大厦。在100层、距地面472米处设计 了长度约为55米的观光天阁,这一高度超过了世界最高观光厅——— 高度为447米的加拿大CN电视塔。
3
精选ppt课件
现代建筑的特点
1 .重视建筑的空间以及环境的有机结合 2. 建筑形象建筑风格的多样化。 3. 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的应用。
4
精选ppt课件
流水别墅
流水别墅是现代建筑的杰作之一,它位
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由 F·L·赖特设计。别墅的室内空间处 理也堪称典范,室内空间自由延伸, 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 一体。流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 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极 大的成功,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确切 的注释,在现代建筑历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4、Anara大楼
这个叫做Anara的大楼虽 然比迪拜塔矮了一些,但 是它奇特的外观倒是好很 多。上面的那个不是风力 发电机,而是餐厅。
25
精选ppt课件
5、车站
迪拜人对新奇与奢华的追求还不 仅限于高楼大厦这样的庞然大物, 在一些细节之处也体现着独特设 计。迪拜的公交车站建设得十分 奢华,而且配有空调方便乘客等 车。车站采用合金和玻璃制作, 虽然体积不大,但是显得十分现 代。车站内部有标示清楚的地图 和温度控制系统。不仅是车站, 迪拜的一些海滩也装有空调,防 止富豪们在游泳后烫伤双脚。
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ppt课件
![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71b88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d.png)
结论: 建筑与其他艺术不同, 建筑真正的美存在于与功能相适应的形式之中。 它不是个人的作品而同时又有功能的性质, 所以对其创作和欣赏都要报有特殊的态度。
建筑:ARCHITECTURE, 来源于希腊文ARCHI和TEKT,
TEKT意为“技艺”的, ARCHI是“最重要的”,占第一位的,首要的意思。 这样命名无疑体现出“技术”对于建筑的重要性。
四个餐厅,六个酒吧,六十个化妆室和套房, 一个图书馆, 一个供艺术
家们休息的地方和存放各种道具的房间组成。音乐大厅可容纳观众
2679人。
WWTWS1WACL.C
中央电视台
课堂总结
建筑的美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 实用功能——建筑是人类生活、工作和礼拜的地方, 在决定某种形式前,建筑首先要满足需要和愿望。
6
包豪斯风格: 注重满足实用要求 发挥新材料和 新结构的技术性 和美学性能, 造型整齐简洁, 构图多样灵活。
手工作坊
讲堂、餐厅、健身房等
学生宿舍
3
行政办公室及格罗比 乌斯建筑事务所
4 5
教室
特点:校舍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
1把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2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
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 — — 现代建筑
· 时间概念: 一般将20世纪以来的建筑统称为现代建筑。 · 时代特点: (艺术欣赏角度)
1)重视建筑的功能,强调建筑形式要服从功能的需要。 2)重视建筑的空间,重视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3)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实现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
促进建筑形象和风格多样化。
0-0420051
悉尼歌剧院
五重设计-[丹麦设计师]
悉尼歌剧院是世界著名的建筑之一,虽然它于1973年才建成,但它已作
2019-2020年高三美术 中国美术鉴赏第9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
![2019-2020年高三美术 中国美术鉴赏第9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77ac00bd172ded630b1cb6c7.png)
2019-2020年高三美术中国美术鉴赏第9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认识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欣赏现代建筑,提高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人文、科学的素养;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引导学生综合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学会欣赏现代建筑。
教学难点:课本中出现的名词术语比较多,学生对此也比较生疏。
教法选择:比较法、讨论法学法选择:自由结合,6-8人为一个小组,课前预习,收集关于现代建筑的资料;课外阅读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欣赏现代建筑欣赏、表现:看建筑、画建筑。
每个小组选一个建筑,用6-8分钟简单、概括地描绘,注意抓住主要特征。
作品展示。
学生回答:质疑、讨论、比较、分析、归纳、判断。
请同学阅读教材,各小组分别选出你们认为最喜欢的建筑。
为什么喜欢它?(与众不同、有个性、造型很美)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教师简要总结。
二、进一步提问,深入思考:设计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科技进步,新技术、新材料。
)举例说明现代建筑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新结合?请学生介绍悉尼歌剧院,为什么会选中这个方案(因为造型美),为什么会能实现这个方案(科技水平)。
(简单介绍一下悉尼歌剧院一波三折的建筑过程)教师总结、归纳。
三、思考与探究:你认为我国有哪些美的建筑,谈谈它们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
引出北京鸟巢体育馆的设计,并把它与故宫进行比较。
来讲述传统与现代的差别。
结合例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现代建筑的特点:A、重视功能,简化装饰;B、重视空间,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C、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
学生经过上述赏析活动,对现代建筑的特点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
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 (3)
![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 (3)](https://img.taocdn.com/s3/m/c1dea4dd69dc5022aaea0094.png)
这一别墅的造型也很新颖别致。它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挑能 力,别墅的每一层楼板向外悬伸。它们与那一道道横墙和几条竖 向的石墙,组成一个横竖交错、极富变化的构图,加上光影的变 化,使这座建筑的形体既富有变化而又生动活泼,显得十分新颖 别致。
位于阿联酋迪拜海湾,全
以金碧辉煌、奢华无 世
比著称因外形酷似船 界
《流水别墅》是赖特1935年为美国的匹兹堡市百货公司老板考夫曼设计的一幢私人住宅。当
时考夫曼买下了一片很大的风景优美的地产,聘请赖特为他设计一座别墅。赖特选中一处地形 起伏、林木茂盛的风景点。在那里,一条溪水从岩石上跌落下来,形成一个小小的瀑布。赖特 就巧妙地利用这个自然环境,把别墅建在这个小瀑布的上方。使这个别墅就像从这个自然环境 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一样,完全符合赖特提出的建筑应当从属于自然环境,就像自然界 的植物一样,从它所在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 生长 ”出来的“有机建筑 ”理论。
充分运用窗与墙、混凝土与玻璃、竖向与横向、光与影的对比手法, 使空间形象显得清新活泼、生动多样。
利用钢筋、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新材料以突出材料的本色美。 通过简洁的平屋顶、大片玻璃窗和白色墙面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更给人以独特的印象。从而使它成为公认的现代建筑的重要里程碑
。 2、重视建筑的空间以及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什么是建筑?
建筑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 木材、钢筋、玻璃等建筑材料构成的 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如住宅、 桥梁、厂房、体育馆、水塔、寺庙等 等。
比一比:这两个建筑有什么区别
法国巴黎凯旋门 1836年
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 1889年
为什么能这么做?
——科技进步, 新技术、新材料
为什么要这么做?
建筑设计始终是以人为本,人在各 方面的需要都会在建筑里面表现出来, 不论古典还是现代,建筑都是人类活 动的基础,也是人类理想的表现。
高中美术《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3李薇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优质课评比
![高中美术《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3李薇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优质课评比](https://img.taocdn.com/s3/m/20e3874e1a37f111f0855b83.png)
新的探索——现代雕塑教学设计教材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美术鉴赏·外国美术鉴赏·第八课·《新的探索--现代绘画、雕塑和工业设计》·一、学生分析:大多数学生对本部分内容是既好奇又陌生。
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抓住学生最关注的个别作品讲清、讲透,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鉴赏习惯、掌握鉴赏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其他作品的鉴赏。
二、教材分析:本课涉及内容较多且教学难度较大,西方现代美术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艺术现象,大部分中国人对到底如何正确理解这部分美术感到困惑,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面面俱到地向学生加以介绍,使学生得以理解。
因此要求教师适当处理教材,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展开有效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感受世界多元文化,感悟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纷杂艺术现象的成因,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
2.认知目标:了解外国现代绘画、现代雕塑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技能目标:对于外国现代绘画、现代雕塑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与分析,对西方现代前卫艺术及其思潮形成一定的分辨能力。
4.创造目标:开阔视野,激发利用艺术手段传达信息及表现情感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了解并能理解西方现代绘画、现代雕塑相对于传统美术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并能对这些新变化和新特点,做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分析,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教学难点:面对纷繁复杂的西方现代艺术现象和艺术思潮,既要更新观念,又要坚持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六、解决难点的方法:以本节课内容为依托,以正确的审美态度为指导,借助代表性作品来分析、理解外国现代绘画和雕塑相对于传统美术的“新”。
七、教学设计思路:以两幅图片导入寻求创新的西方现代绘画和现代雕塑的学习;明确现代、现代主义、后现代的关系;以“创新”这个特点将纷繁、复杂的西方现代作品串联在一条线上,并把握住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相对于传统的不同主张的艺术创新与探索。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5)教案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5)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865f9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f.png)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现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和科技结合方式。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5)》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2. 辅助材料:准备现代建筑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等案例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现代建筑艺术特点和科技结合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对现代建筑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现代建筑历史背景、设计理念、建筑技术和材料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了解现代建筑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如钢铁、混凝土、玻璃等,能够认识到科技与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性。
4. 培养美术鉴赏能力,能够独立鉴赏现代建筑作品,理解其设计理念和建筑技术。
5. 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结合科技与艺术,提出自己的建筑创作想法,并创作出具有现代建筑特点的美术作品。
6. 增强对现代建筑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审美观念,培养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 美术作品创作:评价学生创作的现代建筑美术作品,考察学生对现代建筑艺术特点和科技结合的运用能力。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随堂测试和美术作品创作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评价标准:
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主动提问、回答问题准确。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积极贡献、合作能力强、分析深入、表达清晰。
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
![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65a0f0ca52ea551811a68786.png)
科技和艺术的新结合──现代建筑教材版本:《美术鉴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教学时间:1课时。
学情分析:本课是《美术鉴赏》外国美术鉴赏的最后一课。
高中学生经过一学期欣赏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判断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运用比较法,重点赏析优秀建筑作品,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学会欣赏的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向。
2.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欣赏现代建筑,提高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人文、科学的素养。
3.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内容结构:根据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本科分成“形式服从功能”、“重视建筑的空间以及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建筑形象和建筑风格的多样化”三部分,分别欣赏经典建筑实例。
另有联系当下世界杯运动场馆、结合家乡实际,作为课程内容的扩充,供学生自主学习之用。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学会欣赏现代建筑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对本课欣赏的著名现代建筑,学生无法实地参观,对建筑的空间无法切身感受其艺术特色和特点。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引导学生综合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方式:综合探究性学习。
教学准备:教师:1、制作多媒体课件《科技和艺术的新结合──现代建筑》。
2、录制微课学生:前后桌结合,4人为一个小组,收集关于现代建筑的资料;课外阅读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提问:这是什么建筑?2.提问:仔细观察卢浮宫广场上少了什么?(玻璃金字塔不见了)3.引导学生从另外的角度观察玻璃金字塔,揭晓答案。
4.赏析玻璃金字塔的美和设计特色——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5.启发提问:谁设计并建造了玻璃金字塔?(贝聿铭)它有什么实用功能?我们这堂课会讲什么内容?6.总结现代建筑主要特点之一:现代建筑采用新材料、新科技和新结构,实现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促进建筑形象和风格多样化。
建筑——科学与艺术的结合PPT教案
![建筑——科学与艺术的结合PPT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518fbfbe23482fb5da4c6b.png)
20世纪初,建筑艺术如同绘画、雕塑艺术一样, 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建筑科技的发展,使建筑 结构和样式迅速走向现代,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高 层建筑的大量发展和新的建筑设计思潮的层出不穷, 多元建筑形式风行一时。
第25页/共32页
总结的话
从人们的观念看,艺术和技术是两码事。按照中 国著名的辞书《辞海》的界定,“技术”是指 “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 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而“艺 术”则指“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的把握世界 的一种特殊方式”。但在建筑中这二者绝不是可 以割裂开来讲的,它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们需要的是科学与艺术的兼容并包,各显神通。
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 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 等类型。 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 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第18页/共32页
文化价值&审美价值
反映时代精神——民族、宗教和文化
英格兰 巨石文 化遗址:
简单而 完全地 反映出 最基本 的素材
东南亚建筑:防水气,底层架高
北欧建筑:防积雪过多,陡屋顶
第20页/共32页
反映社会现象——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
第21页/共32页
古往今来
古代,建筑师和匠人以精湛的 手工技艺使经典建筑具有不朽的 艺术价值。
第22页/共32页
两万工匠历时22年的时间建成的泰姬陵是人类的 艺术瑰宝
第23页/共32页
巴黎圣母院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 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 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是 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
第5页/共32页
第九课科技和艺术的新结合──现代建筑
![第九课科技和艺术的新结合──现代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7f69666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d.png)
第九课科技和艺术的新结合──现代建筑第九课科技和艺术的新结合──现代建筑(2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的① 了解和认识外国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向。
② 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基本方法,能对现代建筑作出分析和评价。
2.内容结构根据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本课分成“形式服从功能”、“重视建筑的空间以及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建筑形象和建筑风格的多样化”三部分,分别欣赏一些典型实例。
另有“相关链接”,作为课程内容的扩充,供学生自主学习之用。
3.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学会欣赏现代建筑的基本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对现代建筑常用的一些名词术语比较生疏,又不可能对所例举的建筑进行实地参观,对建筑的空间无法切身感受。
二、教学资料1.关键词语解释建筑类型建筑可以按不同的使用要求,分为居住、行政办公、文教卫生、商业、交通通信、工业、农业等许多大的类型。
这些大的类型建筑,每种类型还可分成多种建筑类型,如居住建筑可分为独户住宅、多户住宅等;文教卫生建筑可分为学校、幼儿园、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剧场、音乐厅、电影厅、体育馆、体育场等。
薄壳结构又称壳体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空间薄壁结构。
这是由于人们注意到自然界某些动植物,如贝壳、鸟类的卵、核桃等具有合理的外形,可用较薄的外壳而获得较大的强度,因此得到启发,努力寻求合理的建筑结构的外形,以充分发挥建筑材料的潜力所致。
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各种形式的壳体结构应运而生,并在建筑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悬索结构这是一种新型的大跨度建筑结构。
它的基本原理是钢作为一种建筑结构材料,受压后易于弯曲,但受拉时却可以承受极大的张力。
悬索结构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发挥钢的极高的抗拉能力而成,它可以较大幅度地节省材料、减轻结构自重,并加大结构的跨度。
因而在现代建筑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特别适用于大跨度公共建筑,如大型体育馆的屋顶结构。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各国对高层建筑的概念并不一致,过去一般是指七层以上的建筑。
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PPT课件
![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3ee7b0f5335a8102d220ed.png)
法;第二,工业和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带来更多的新的
建筑类型,要求建筑师突破陈 规。建筑材料、结构和
设备方面的进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走出学院派
的象牙之塔。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祸和俄国十月
革命的成功在世人心理上引起强烈震动。人心思变,大
战后社会思想意识各个领域内都出现许多新学说和新
流派,建筑界也是思潮澎湃。新观念、新方案、新学
业化时代的条件相适应;呼吁建筑师要注意研究和解
决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积
极采用新材料和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主张摆
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形式的建筑;
主张借鉴传统的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工业时代的建筑
新风格。
2021
11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建筑?
1、形体(比例与尺度) 2、结构(节奏与韵律)
2021
21
国家体育场主体是由一系列钢桁架 围绕碗状座席区编织而成的“鸟巢 ”外形,空间结构新颖,建筑和结 构浑然一体,独特、美观,具有很 强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充分体 现了自然和谐之美。
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
![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f4a4786ab307e87101f696b0.png)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0世纪50-60年代
战后欧洲各国经济困 难 促进了讲求实效 抑制片面追求形式的 复古主义 现代建筑应与工业化 时代相适应
现代主义风行
西欧形成的现代主义建 筑在向世界传播的过程 中,遇到不同的自然条 件和社会文化环境,促 进了建筑的风格和形象 多样化发展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 发展 发达国家物质生活水 平提高 社会生活方式明显变 化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朗香教堂
1950-1954
播放
朗香教堂
夏夏特特尔尔 主主教教堂堂
朗香 教堂
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对比
夏特尔主教堂
建筑时间
公元12世纪
朗香教堂
1950-1954
建筑风格
1.标准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外 部对称的布局,高耸的钟塔
1.具有雕塑艺术感的建筑 。外部怪诞,神秘。不规 则的布局
建筑材料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朗香 教堂
夏特尔 主教堂
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对比
夏特尔主教堂
朗香教堂
建筑时间
公元12世纪
1950-1954
建筑风格 建筑材料
1.标准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外 部对称的布局,高耸的钟塔 2.内部华丽、繁复的装饰彩窗 和 雕塑
1.具有雕塑艺术感的建筑 。外部怪诞,神秘。不规 则的布局 2.内部简约的装饰风格
新材料 新技术 新结构 对建筑和建筑艺术的新要求
2
牟博识 高中美术课件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三中学
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
教师
牟博识
夏特尔 大教堂
公元12世纪
放
朗香 教堂
1950-1953年 设计师:法国 柯布西耶
第九课 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九课 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b1233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9.png)
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建筑的特点和发展;2.掌握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3.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准备1.现代建筑的图片、视频等教具;2.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设备。
三、教学过程3.1 热身活动师生互动问答:什么是建筑?建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2 导入新课1.引出现代建筑的特点和发展。
2.介绍现代建筑的历史背景,阐述科技进步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3.3 正文教学1.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1)环保概念:介绍现代建筑的环保特点,如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等;(2)人性化设计:介绍现代建筑为人们创造更好生活的特点,如公共空间的设计、通风采光等;(3)创新原则:介绍现代建筑勇于尝试创新技术手段的特点,如借鉴数码技术、新型建筑材料等。
2.现代建筑的技术手段:(1)钢筋混凝土结构:介绍现代建筑采用的主要结构技术;(2)玻璃幕墙技术:介绍现代建筑采用的主要外观技术;(3)高科技设备:介绍现代建筑中运用的特殊材料和高科技设备。
3.现代建筑的实例解析:(1)荷兰建筑师伊恩·拉曼设计的“自然历史博物馆”;(2)上海中心大厦:介绍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理念、特色和建设过程;(3)迪拜塔:介绍世界上最高建筑的设计理念、建造过程和建筑特点。
3.4 拓展延伸1.观察身边的现代建筑,如公共建筑、商业建筑等,分析其设计理念和特色;2.结合自身情况,设计一个具有现代建筑特点的建筑模型或图纸。
3.5 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总结现代建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的知识和相关技能;2.观察学生在完成拓展延伸内容时的表现和成果,评估其实际应用能力;3.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评价。
建筑科技与艺术课件
![建筑科技与艺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2e309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e.png)
建筑科技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文明的石头建筑到现代创新的高科技结构,探索建筑科技的进化和对 人类社会的影响。
现代建筑科技的应用
深入了解先进的建筑技术,如声音隔离、防水材料和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 为现代建筑提供更高的效率和便利。
建筑材料的种类和特点
了解各种建筑材料的特性,从传统的砖、木和玻璃到现代创新的钢、混凝土 和复合材料。
智能建筑技术的应用
探索智能建筑技术的最新趋势,如自动化系统、智能照明和虚拟现实,在提 升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同时降低能耗。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பைடு நூலகம்
介绍建筑艺术的核心概念,如比例、对称、空间感和材料表达,揭示建筑之美的本质。
建筑结构的设计与分析
探索建筑结构的原理,从基础的梁和柱到复杂的桥梁和摩天大楼,揭示背后隐藏的奥秘和创新。
建筑保温与隔热技术
介绍最新的建筑保温和隔热技术,如太阳能收集器、双层玻璃和绿色屋顶,为建筑提供可持续和能源高效的解 决方案。
环保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深入了解环保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如 passivhaus 标准、可再生能源集成 和水循环系统。
最新第九课 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ppt
![最新第九课 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ppt](https://img.taocdn.com/s3/m/a5213890376baf1ffd4fad93.png)
的学和化类学渗
生完新类文的透
存美的型明完,
,
2
现 代
绘画是以色彩、线条、形状等作为艺术传达的媒介,
绘 在二维的平面上,感性的具体的表现社会图影。
绘画一方面偏重于客观再现, 一方面又突出了艺术家的主观表现,
画 二者构成了画作的个性化。
绘画的取材范围极其广泛,表现内容极为丰富。
雕塑是三维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
• 现代建筑派包含两方面内容:
功能主义派:德国的 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校舍
密斯·范·德·罗——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
法国的 勒·柯布西耶——朗香教堂、萨伏伊别墅
有机建筑派:美国的 赖特——流水别墅、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优选文档
6
代表建筑
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校舍——建筑形式服从于功能的需求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者。
促进建筑形象和风格多样化。
优选文档
5
现代主义建筑巨匠
• 现代建筑派产生背景、条件:
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是新建筑运动的酝酿和准备阶段。但到20世纪20年代,战争遗 留下来的创伤暴露了社会和建筑中的早已存在的矛盾。于是一批思想敏锐,对社会事物敏感并具有一定经 验的年轻建筑师,面对千疮百孔的历史现实,决心把建筑变革作为己任,提出了比较系统和彻底的建筑改 革主张,把新建筑运动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现代建筑运动——形成了后来统治建筑学术界达数十年 的现代建筑派。
第九课
优选文档
1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说:"科学与 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著名艺术家 吴冠中 教授说:"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 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筑 实用性指建筑的建筑的首要目的
是为了“用”,而不是“看”。
建筑艺术具有双重性——物质性与精神性。 规范、技术、稳定、实用、功能、美观……
结论: 建筑与其他艺术不同, 建筑真正的美存在于与功能相适应的形式之中。 它不是个人的作品而同时又有功能的性质, 所以对其创作和欣赏都要报有特殊的态度。
建筑:ARCHITECTURE,来源于希腊文ARCHI和TEKT, TEKT意为“技艺”的,ARCHI是“最重要的”,占第一位的,首要的意思。
【1998年重新维修后的纪念堂】
欣 赏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八角 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 特色。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 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 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更显 气势恢宏。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 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 演出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 史大事 。
主张从事物的本质出发,提倡由内而外的设计手法。
流水别墅是有机建筑的代表作
第九课 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
第九课 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 现代建筑
古根汉姆美术馆
体形特殊,几何手法抽象,上大下 小的螺旋形。 美术作品沿坡道陈列,观众循着坡 道边上边看。 一层流入一层,代替了通常的那种 呆板的楼层重叠, 处处能看到构思和目的性的统一。 但这些与博物馆的功能性质相违背。
雕塑是三维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
雕 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
雕塑的种类、体裁、样式繁多,
偏重展示人的本质的普遍性、概括性和理想性等。
塑 雕塑往往只能间接的、曲折的表现构成关系中的
人物的动作、姿态、神情等。
主题、意念、情感、形象……
建筑是个空间环境。
建
建筑具有物质功能性, 即建筑的实用性、群众性、耐久性。
这样命名无疑体现出“技术”对于建筑的重要性。
第九课 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
• 时间概念:一般将20世纪以来的建筑统称为现代建筑。 • 时代特点:(艺术欣赏角度)
1)重视建筑的功能,强调建筑形式要服从功能的需要。 2)重视建筑的空间,重视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3)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实现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
• 现代建筑派包含两方面内容:
功能主义派:德国的 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校舍
密斯·范·德·罗——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
法国的 勒·柯布西耶——朗香教堂、萨伏伊别墅
有机建筑派:美国的 赖特——流水别墅、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第九课 艺术和代科表建技筑 的新结合—— 现代建筑 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校舍——建筑形式服从于功能的需求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者。
1 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 2 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3 强调三大美术一体,将美术、雕塑、绘画有机融合。 4 重视建筑功能,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组织和布局。
的学和化类学渗 生完新类文的透 存美的型明完,
,
第九课 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 现
代
绘画是以色彩、线条、形状等作为艺术传达的媒介,
现代建筑 绘 在二维的平面上,感性的具体的表现社会图影。 绘画一方面偏重于客观再现, 一方面又突出了艺术家的主观表现,
画 二者构成了画作的个性化。
绘画的取材范围极其广泛,表现内容极为丰富。
第九课 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 筑
•美丽的建筑不只局限于精确,它们是真正的有机 体,是心灵的产物,是利用最好的技术完成的艺 术品。”
•有机建筑特点:
1 建筑的整体性与统一性。特别突出视觉和艺术 的统一,常以母体构图贯穿全局。
2 空间的自由性、连贯性和一体性。主张“开放布局”。 3 材料的视觉特色和形式美。 4 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按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强调造型与功能的协调性, 包括井然有序的平面和良好的比例。这些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2 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3 强调各艺术间的交流 4 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5 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
包豪斯风格: 注重满足实用要求 发挥新材料和 新结构的技术性 和美学性能, 造型整齐简洁, 构图多样灵活。
第九课 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 现代建筑
特点:校舍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 1 把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2 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
没有特别突出的中轴线, 形成纵横交错变化丰富的总体效果。 3 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 运用建筑本身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 4 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墙承重结构, 达到朴素、经济、实用的效果。
促进建筑形象和风格多样化。
第九课 艺术现代和主义科建筑技巨匠的新结合—— 现代建筑 • 现代建筑派产生背景、条件:
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是新建筑运动的酝酿和准备阶段。但到20世纪20年代,战争遗 留下来的创伤暴露了社会和建筑中的早已存在的矛盾。于是一批思想敏锐,对社会事物敏感并具有一定经 验的年轻建筑师,面对千疮百孔的历史现实,决心把建筑变革作为己任,提出了比较系统和彻底的建筑改 革主张,把新建筑运动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现代建筑运动——形成了后来统治建筑学术界达数十年 的现代建筑派。
第九课 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 筑
广州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 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 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堂座 落于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总统府旧 址上,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 设计的。1929年动工,到1931年
完成。
【1933年的纪念堂】
第九课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说:"科学与 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著名艺术家 吴冠中 教授说:"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 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
和结审将的美相艺 存合美产时结互术 在将境生代合融与 的士界新创,合科 诗我;的造将。学 意们艺艺出在艺必 境进术术新新术须 域入与形的的与相 。新科态文人科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