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述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述评
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疾病患者运用中医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于
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2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中医治疗)和对照组(硝酸甘油治疗)各46人。
比较两组患者不
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相比于对照组(28.2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4.35%)较低(P<0.05)。
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运用中医治疗后,能够使不良
反应有效降低,其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中医药;心血管疾病;治疗前言在心血
管疾病现代诊治水平取得长足进步的背景下,中医药仍能够广泛应用于临床,独
特疗效优势应是其传承发展的根基。
由于缺乏符合现代医学科学要求的循证证据,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通过梳理近年来中医药治
疗心血管疾病的相关临床注册试验及基础研究,分别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机制研究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以期为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
资料选取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2例,将其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6人。
两组男女人数之比分别为24:22、26:20;两组年龄分别为(60.18±7.17)岁、(62.57±6.85)岁。
影响组间比较的两组
之间没有差异,P>0.05,可以予以比较。
1.2方法对照组实施硝酸甘油治疗,该
品用药剂量为每次0.5mg,用药方法为舌下含服,一天治疗3次,1个疗程为1
个月,对患者进行1个疗程的持续治疗。
给予观察组患者活血化瘀治疗,主要方
法为:如果患者存在胸痛症状,需要给予患者丹参汤治疗,以发挥通脉止痛、活
血化瘀的作用;对于心悸患者来说,需要给予患者当归24g、生地黄12g、丹参
24g、赤芍12g、川芎12g、红花6g及桃仁12g治疗,将上述中药成分用清水煎煮,然后对患者实施口服治疗,充分发挥活血化瘀、通络理气的作用。
将上述中
药成分用清水煎煮,取400ml药汁,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1个疗程为1个月,对患者进行1个疗程的持续治疗。
1.3观察项目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2
2.0统计学软件,表示方法为“[n(%)]”、检验方法为“x2”,用P<0.05表示结果有差异。
2结果对比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
组较低(P<0.05),见表1。
3讨论心血管疾病属于一种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是主要的心血管类疾病,由于该病存在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使社会和医学界高度重视对该类型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的积极研究。
通
过西医治疗存在较高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阻碍患者的治疗,降低治疗效果。
因此积极探究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内容。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期间,西医多通过降脂药物、扩张血管药物及防治血凝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
然而
通过西医治疗只能将患者一时的症状缓解,不能使患者疾病在根本上得到治疗,
同时该类方法存在较长的治疗时间和较长的服药时间,且用药后容易出现较多的
不良反应。
通过中医疗法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实现辨证治疗,从中
医角度来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范畴为“心悸”、“郁病”及“胸痹心痛”,大多数心
血管疾病患者受肝气郁滞的影响,使得机体出现气血失调情况,从而出现气滞和
血瘀情况,导致血液运输无力,从而发生郁结情况。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中医
多通过存在行气、理气作用的中药饮片对患者实施有效治疗,主要对中药成分进
行煎煮,然后口服治疗,由于通过该方法治疗存在不方便的使用情况,所以明显
降低了其使用率。
当前,在深入了解中药成分的影响作用下,中药复方制剂是临
床常用的治疗药物,其存在服用方便和效果明显的显著优势。
3.1中医药治疗心
律失常近年来鲜有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问世,对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的质疑
及不良反应的担心亦不曾中断。
与此同时,中医药在抗心律失常领域的应用和研
究较前均有显著增加。
研究显示,中药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离子通道阻滞
和非离子通道调节的整合机制,发挥调节心律失常作用,部分中药制剂如参松养
心胶囊经实验及临床循证医学评价显示出了“快慢兼治”而无致心律失常副作用的
整合调节优势。
3.2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尽管现代医学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和手
段不断丰富,但如何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及再住院率、提高生存质量
仍是当前研究的难点。
在我国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实践中,中医药因其具有增加运
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的疗效特点而被广泛地加载应用,中西医结
合已成为心力衰竭治疗中客观存在且为普遍接受的医疗模式。
目前已有系列系统
评价表明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有效,但临床研究质量尚有待提高。
3.3中医药治
疗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研究中医药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事件链的各个阶段,其多靶点、多层次的作用机制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广泛开展。
研究显示,中药治疗高血压病
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重塑、阻滞Ca2+内流及释放、减少神经递质的分泌、调节
血浆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的平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
酶的表达等有关。
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具有抗血栓、抗炎、抗脂质过氧化、抑
制内皮细胞损伤、调控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促进血管新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等多种效应,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血小板ERp57和αⅡbβ3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调
控凝血因子Ⅶ、上调Bcl-2表达及下调Caspase3的表达、抑制血小板5羟色胺释
放及升高胞浆Ca2+浓度、激活雌激素受体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多途径有关。
中药治疗心律失常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调节心肌细胞膜上
的钠、钾和钙通道,具有Ⅰ、Ⅲ和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活性,预防和减少恶性室
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延长除极化后的不应性有关。
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则可
能通过舒张血管、调节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抗氧化应激、抗炎、抑制细胞凋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以及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减少心肌纤维化、延缓心室细胞重塑等机制发挥抗心力衰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桃灵.中药黄
芪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药理作用研究分析[J].北方药学,2018,15(11):166-167. [2]
顾小军.浅析中药制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合理使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电子杂志,2018,6(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