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理解与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理解与探究

“问题解决”是新修订的人教版教材中专门设置的一个模块,它是以问题为起点和媒介,提供了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路和步骤,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体会所经历的全过程。但是,新课标、新教材已经实施许多年了,还有不少教师未能正确地解读教材的这种变化,许多教学依然沿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思路。因此,我们不仅要区分“问题解决”与“应用题”的不同,还要对落实“问题解决”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

一、问题解决与应用题的区别

新课改实施以来,“应用题”这个词就从大家的视线中

慢慢消失。对于应用题教学,它的类型、结构和解题思路、方法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但是,如果再把教学应用题的思路用在问题解决的教学上,那就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在新教材中,对于问题解决的编排不再像应用题那样单独地安排一些单元,而是把问题解决贯穿于四大学习领域中。那么,问题解决与传统应用题区别在哪里?我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

(1)关注教学的过程:传统应用题更多关注的是答案

的正确性;而“问题解决”强调的是寻求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它们关注的重点不一样,所以导致学生的达成目标也不一样,那么教学目标要相应改变。

(2)知识点的局限性:应用题往往依附的是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来进行教学的,比如学习减法,那么结合知识点就是减法应用题,同理,学习除法那就是除法应用题;而“问题解决”往往是在具体的真实情境中学习、探索综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局限性,也就是说,如果今天学习乘法后,解决问题的情境可能不局限于乘法,它需要调动学生以往的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不是仅限于某个知识点。

(3)关注问题的情境:应用题教学往往把同一类型的应用题进行归类,然后集中这类问题进行教学,强调的是解题的速度和技巧;而“问题解决”更注重的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或许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情境中,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策略也不尽相同,这就使得学生要会根据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进行分析,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它更具挑战性,更富有新意。

(4)开放多元的问题:“问题解决”具有广泛性,可以从现实的生活、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发达的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过程等多个层面发现和提炼问题。问题本身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也是其与应用题之间重要的区别。

在弄清楚他们之间的区别后,针对目前“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才能从小学数学教学中找到符合学情的教学思路,从而提升课堂的有效性,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推动“问题解决”的教学思路

1.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情境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问题意识往往是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好奇而被激发,进而对事理进行探究。兴趣和好奇是多数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取舍标准,所以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努力创设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在课堂中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因趣生奇、因奇生疑、因疑生智,进一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生活中的真实事例、精彩的谈话引入、自制动画教学课件、编数学小故事等等,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情巧妙运用,在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这课后,教师就班上学生戴红领巾情况进行举例:老师发现我们班的50个同学上课都很积极,出勤率百分百,而且发现大部分同学有戴红领巾,但是还有10%的同学没戴红领巾,请同学们算算有多少个同学没戴红领巾?就是这样从学生

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以设置问题为起点,设疑引发兴趣,

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是积极主动的,从而获得极佳的教学效果。

2.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或疑惑的问题及现象,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状态促使人们对问题、现象进行积极地探究,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我们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数”教学为例,先设计出这样的一个情境:我们六年级(1)班要选出一位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投篮比赛,现在我们班上有4名候选选手,他们选拔赛的成绩如下:杨强投25个中20个球;陈军投50个中40个;林力涵投20个中17个;李明投10个中8个。要选谁去呢?经过一番的激烈讨论和思考,有的学生提出应该让陈军去,因为他投中的球最多;有的说让李明去,因为他未命中的球最少;有的说用抽签的方式,抽到谁就谁去。那么到底应该让谁去呢?得有个衡量成绩的标准才行呀。接着让学生继续讨论,最后一致认为要用命中率来衡量,也就是百分比来衡量。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正是从这样实际的问题情境中经历了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不但

帮助他们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而且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学生心中有问题意识的存在,主动性思维才会真正地激发和启动。

3.重视方法指导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不仅要归纳解决问题的思路,还要筛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是各种各样的。不同的问题,会因为问题或内容或性质上的不同,选择使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同样的问题,会因为不同学生的各种差异,也会出现各不相同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即便是同样的一个问题,都有正确的解决思路,但是所处的情境不同,我们就必须要对其进行具体、全面地分析。只有理解、把握了具体情境中的问题,才能筛选出优化的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

对于问题的解决,要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找到最容易把握的地方入手,然后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一一列举,再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找出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一些数学方法,还要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有:演绎与归纳、观察与实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猜想与联想、类比与映射等;思想有:符号思想、对应思想、转换思想、模型思想、化归思想等。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分析问题,探索多种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并能选出最佳的一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