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概述
(一)定义: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 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一个月内,
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
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障碍,常伴不同程度的 智力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癫痫及视力、听觉、行为 和感知异常等多种障碍。
脑瘫定义三要素
6、关节活动度评定
除了一般测量外,还常测量腘窝角、足背屈角、股角, 并利用运动速度区分肌张力因素。
7、感知觉的评定
视觉评定:有无斜视、弱视、屈光不正、散光、视神 经萎缩、先天畸形等
听觉评定:利用一般的声音反射动作来观察、检查或 客观测听
其他评定:触觉、味觉、位置觉等的评定
8、言语功能的评定:结合发育规律,7岁以前以听理解 能力为主。
Vojta疗法
通过对身体一定部位(诱发带)的压迫刺激 诱导出正常姿势和反射(反射性腹爬、反射
性翻身) 抑制异常运动
引导式教育 (conductive education,CE)
立直反射(中脑和间脑)
名称
出现及存在时期
1.颈立直反射
新生儿→持续6~8月
2.躯干立直反射
2~3个月→5岁左右
3.躯干躯干立直反射
3~4个月→5岁左右
4.迷路性立直反射
6~7个月以前→终生
5.视性立直反射
5~6个月以前→终生
6.降落伞反射/保护性伸展反射 6~7个月→终生
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 躯干与四肢间的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育的基础。
不随意运动型: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 ,约占脑瘫患儿的 20%。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 不自主运动,
强直型: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呈齿轮样、铅管样持续性 肌张力增高
共济失调型:以小脑受损为主 肌张力低下型:往往是其它类型的过渡形式 混合型
2、根据运动障碍涉及的部位分型
双侧瘫:四肢受累,下肢重 四肢瘫:四肢及躯干均受累,程度接近 偏瘫:一侧肢体受累,通常上肢重于下肢 单肢瘫:单个肢体受累 三肢瘫:三个肢体受累,少见
出生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急性脑病、头部外伤、心跳 停止;新生儿期呼吸障碍、惊厥;高胆红素血症(核黄 胆)、新生儿低血糖症;脑血管病
常见的危险因素:为早产与低出生体重、脑缺血缺氧、产 伤、先天发育异常、核黄疸和先天性感染
2、病理:基本病理变化是大脑广泛性萎缩,皮质下白 质囊腔形成,白质发育不良,脑软化灶形成,脑室扩 大、脑积水等;组织学上可见大脑皮质神经元变性坏 死、神经元异位,神经细胞不同程度地减少、萎缩, 脑组织胶质细胞增生、脱髓鞘改变等。脑缺氧缺血是 脑瘫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如高血红素血症和先天性 感染等。
射和平衡反应。 按人类动作发育的规律设置训练程序。
Bobath治疗
基本的治疗原则: 1、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的抑制,特别是对异常紧张性
姿势反射的抑制; 2、正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的促通,特别是对精细动作有
高度综合能力的直立反射和平衡反射的促通。
人类动作发育的规律
卧位-转体翻身-头部控制-肘支撑躯 干控制-手支撑躯干控制-卧位爬行 跪位爬行-坐位平衡控制-坐位转换控 制-跪位平衡-立位平衡控制-立位转 换控制-行走
月龄
3~4个月 4~5个月 6个月 7~8个月 9~10个月 11~12个月
特点
头的调节、肘支撑、臀低头高、四肢外展屈曲、向中线集中 开始四肢对称性伸展及外展、手口眼协调
四肢明显伸展、外展、瞬间独坐、靠站 躯干调节、坐位平衡、主动翻身、直腰坐、扶站、俯爬
四爬、前进运动、自由坐、肢体运动分离、抓站 高爬、手上举步行、蹲立动作
❖ 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抑制异常运动和姿势 ❖ 治疗-游戏-教育三结合 ❖ 采取综合治疗手段 除针对运动障碍外,应同时控
制其癫痫发作,以阻止脑损伤的加重。对同时存在的 语言障碍、关节脱位、听力障碍等也需同时治疗。 ❖ 医师指导和家庭训练相结合,以保证患儿得到持之 以恒的正确治疗。
婴幼儿期的脑处于发育最旺盛时期,脑的可塑性强,代偿 能力强,接受治疗后效果好,因此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干
二、康复评定
1. 反射发育评定
2. 发育水平的评定 3. 运动能力的评价
✓发育的评定
4. 肌张力及肌力的评价 5. 关节活动度的评价 6. 感知认知评定
✓结合儿童发育的特 点点进行功能评定
7. 语言的评价
8.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价
9. 患儿和家长或照顾者的满意度评定
10. 其他
1.反射发育评定:是脑瘫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小儿 的检查,应按照正常反射发育出现和消失的规律检查。 包括原始反射、姿势反应、保护性反应、肌腱反射、 病理征等。
病理反射 锥体系受到损害时可以存在Babinski征及Babinski
等位征。但此类反射在婴幼儿是可以正常存在的,在 两岁以后依然存在有病理意义,说明存在脑损伤。
原始反射(脊髓、脑干水平)
是婴儿初期各种生命现象的基础,也是后来 分节运动和随意运动的基础。
在胎儿娩出以后逐渐失去实际意义,多于2~ 6个月内消失,原始反射缺如、减弱或残存, 都是异常的表现。
(四)临床特征
1、主要功能障碍
(1)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肌张力异常,运动发育 迟缓,主动运动困难,分离运动不充分,动作僵硬、不协 调、不对称,出现各种异常的运动模式,出现联合反应和 不随意运动、共济失调、运动迟缓等。
(2)姿势异常:锥体外系或基底节病变时,主要表现为异 常动作、运动增强、不随意运动、舞蹈症、肌强直;小脑 病变时出现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大脑广泛病变时出现 肌肉强直、震颤等。
发育性:是脑组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损害 所致。
非进行性:脑瘫的病理改变是非进行性的。 永久性:不是一过性疾病,而是永久存在的中
枢性运动障碍。
一 概述
(二)流行病学
各国发病率有所不同,但一般发达国家在2‰-5‰。 美国约有55万脑瘫患者,在日本脑瘫患病率1.5‰,丹麦 2.08‰,挪威2.34‰,我国1998年部分地区的调查显示患 病率为1.92‰。
5.肌张力和肌力的评价
Ashworth痉挛评定法和MMT法
静止性肌张力:观察肌肉形态、肌肉硬度、肢体活动 度等。
姿势性肌张力:利用姿势转换,观察四肢肌张力的变 化。
运动性肌张力:锥体系损伤时,被动运动各关节,开 始抵抗增强然后突然减弱,称为折刀现象。锥体外系 损伤时,被动运动时的抵抗始终增强且均一,称为铅 管样现象。
发病率逐年增加。
(三)病因病理
脑瘫的病因尚不明确,任何可引起脑损伤和脑发育不全的因 素都可以导致脑瘫的发生。
1、病因:
出生前:基因异常,染色体异常;母孕期受病毒感染、一 氧化碳中毒或妊娠中毒症、胎盘异常等致胎儿期脑形成异 常、脑损伤
出生时:分娩过程不顺利,有早产、产时窒息、脐带绕颈、 外伤史等均可致脑损伤
GMFM量表
是小儿脑瘫临床评定运动功能改变的常用量表, 具有正常运动功能的儿童在5岁内能完成所有项目。 有GMFM-88及GMFM-66两个版本。
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可以评定0~6岁 小儿的精细运动功能。主要是对抓握能区和视 觉—运动统合能区进行评定,其中抓握能区共有 26个项目。视觉—运动统合能区共有72个项目, 每个项目得分都分为0、1、2三档。
异常肌张力的几种主要表现: 肌张力低下时易出现蛙位姿势、W字姿势、对折姿势、
倒U字姿势、外翻或内翻扁平足,站立时腰椎前弯, 骨盆稳定性差而导致走路左右摇摆似鸭步,翼状肩, 膝反张等; 肌张力增高时的异常姿势 头背屈,角弓反张,下肢交 叉,尖足,特殊的坐位姿势,非对称性姿势等。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儿童的肌张力变化规律:从高到低
2. 发育水平的评定
⚫常用量表为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EMS)和Gesell发 育量表等。 ⚫后者是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婴幼儿发育测查,适用范 围0~6岁,包括五大功能区: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 语言和个人——社交,以适应行为领域的发育商来代表 总的发育商。测查结果既可以反映儿童的整体发育水平, 又不会掩盖运动、适应性行为、语言、个人-社交等各领 域的具体表现特征,能够明确地反映儿童在各领域的发 育水平,为制定早期干预的训练计划和训练起点提供了 可供参考的依据。
➢ 诊断条件
引起脑瘫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 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 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有时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
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
二 康复评定
强调整体评定的重要性,重视脑瘫患儿异常发 育特点即脑的未成熟性和异常性,注意原发损伤 和继发障碍。以正常儿童整体发育对照,进行身 心全面的评定。
大脑皮层水平反射:平衡反应
名称
出现及存在时期
1.仰卧位倾斜反应 2.俯卧位倾斜反应 3.膝手位倾斜反应 4.坐位倾斜反应前方 5.坐位倾斜反应侧方 6.坐位倾斜反应后方 7.跪位倾斜反应 8.立位倾斜反应前方 9.立位倾斜反应侧方 10.立位倾斜反应后方
6个月→终生 6个月→终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个月→终生 6个月→终生 7个月→终生 10个月→终生 15个月→终生 12个月→终生 18个月→终生 24个月→终生
预和治疗十分重要。
儿童最主要的作业是——游戏。在游戏中,儿童的运动、 感觉、知觉、认知、语言、社交、心理等各个方面得以发
育。因此儿童的治疗最主要的方法是游戏。
不可以忽视儿童的心理问题,对于儿童对社会交往方面的 需要要关注。
目标:
1
减轻致残因 素造成的后 果, 尽可 能地改善运 动功能,尽 可能减少继 发性残损 (如关节挛 缩)。
原始反射
1.觅食反射 2.握持反射 3.拥抱反射 4.放置反射 5.踏步反射 6.张口反射 7.上肢移位反射 8.侧弯反射 9.紧张性迷路反射 10.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11.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12.交叉伸展反射 13.阳性支持反射
出现及存在时间
0~4m 0~4m 0~6m 0~2m 0~3m 0~2m 0~6w 0~6m 0~4m 0~4m 0~4m 0~2m 0~2m
2
提高生活自 理能力、交 流能力、社 会适应力, 改善患儿生 活质量。
3
争取达到生 活自理和能 够接受正常 的教育或特 殊教育,为 将来参与社 会活动、劳 动和工作奠 定基础。
运动疗法目的
恢复控制肌肉运动。 抑制原始反射和过强的肌肉收缩导致的异常姿势
和痉挛模式。 矫正错误的运动模式,诱导出人体正常的翻正反
脑瘫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1.运动发育的未成熟性
2.运动发育的不均衡性
①运动发育与精神发育 的不均衡性;
②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 过程中的分离现象;
④对于外界刺激的异常 反应而导致的运动紊乱

③各种功能发育不能沿着
正确的轨道平衡发展;
运动年龄评价(motor age test,MAT)量表
是以0~72个月的正常儿童动作能力为标准,与障碍 儿的动作能力进行比较的评价方法。可以用运动指 数(motor quotient,MQ)来表示,根据中国正常儿 童运动能力发育年龄标准来测出脑瘫儿治疗前后的 MQ值。
3.运动能力的评价
包括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评定
姿势发育又称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小儿整体动作行为的 发育。常用运动年龄评定(MAT)和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 能评估(GMFM)
精细运动指主要指手部完成的运动。常用Peabody精细运 动发育量表
姿势发育主要观察是否遵循小儿运动发育规律,即由上到 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连续不断的发育。
2、并发障碍和继发障碍:并发障碍指其他脑功能障碍; 继发障碍主要有关节的挛缩变形、脱位等。
脑瘫运动障碍的主要特点
肌张力异常 反射异常 姿势异常 运动发育落后
脑瘫的临床分型
痉挛型:以锥体系受损为主,发病率最高,占全部病人 的60%~70%。病变波及锥体系。患儿表现肌张力增高, 肢体活动受限,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包括9个部分: ①个人 卫生动作;②进食动作;③更衣动作;④排便动作; ⑤器具使用; ⑥认识交流动作; ⑦床上动作; ⑧移 动动作; ⑨步行动作(包括辅助器具)。 常用 Barlth指数。同样要考虑发育因素。
三 康复治疗
• 治疗原则
❖ 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婴儿运动系统正处发育阶段, 早期治疗容易取得较好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