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认知理论在健康促进领域应用中的若干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大连,116044。
【作者简介】杜娟(1973—),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健康促进及研究
工作,Du_Juan@ 。
【收稿日期】2018-09-20。
·健康促进评价与方法学· DOI 编码:10.16117/ki.31-1974/r.201805006
关于社会认知理论在健康促进领域应用中的若干思考
杜 娟
【摘要】 社会认知理论(SCT )是健康促进领域的重要基础理论,同时也是内容丰富、结构复杂、抽象的理论。本文首先指出社会认知理论在健康促进应用中属于中层理论范畴,并进一步应用Smith-Liehr 中层理论评价框架,从内容、结构和功能3个方面评述该理论在健康促进领域应用中的特点及问题。本文建议:在健康促进干预中,尽量采取完整、明确、综合的方式应用社会认知理论以取代部分、模糊、单一的应用方式;同时结合SCT 的中层理论特征,有意识地发展SCT 在健康促进应用中的转化与实施模式、社会扩散模式。
【关键词】 社会认知理论;健康促进;行为干预;理论评价;中层理论
Thoughts of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for Its Application in Health Promotion Interventions Du Juan. School of Nursing,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44, China
【Abstract 】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SCT) is popular theory for health promotion. It is also an abstract, rich, complex structured theory. This article rethinks its feature of being middle range theory in health promotion interventions, and then utilizes Smith-Liehr evaluative framework to re-examine SCT’s substantive foundations, structural integrity and functional adequacy in the context. It concludes that SCT would achieve better performance with adequate constructs, clarified strategies and synthesized approaches in health promotion interventions as well as with endeavors to develop its translational and implement model, social diffusion model.
【Key words 】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Health promotion; Behavioural interventions; Theory evaluation; Middle range theory
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 ,以下简称SCT )是由美国加拿大裔心理学家班杜拉(A. Bandura )等学者从社会学习理论发展而来。SCT 认为人类功能是个人、行为和环境因素三者互为影响的因果关系[1],即三元交互决定论。以此为轴心,班杜拉等研究者不断地发展并验证了SCT 的自我效能、群体效能、观察学习、结果期
待、自我调控等核心概念构件[2-3]。
SCT 是健康促进以及心理、教育等领域常用经典理论之一,其内容在教科书和学术刊物中已有详尽阐述。本文尝试从中层理论的视角对健康促进干预研究中的SCT 进行分析,旨在深入地审视其应用特点与价值,以促进其更合理、准确、有效的应用。 1 SCT 应用中的“中层理论”观点
1.1 中层理论的SCT 在健康促进领域的适用性
经过长期观察,班杜拉发现SCT 从基础研究到有效引起社会范围的变革需要三个组成部分:理论模型(theoretical model ),转化与实施模型(translational and implement model )以及社会扩散模型(social diffusion model )[1]。理论模型用以解释社会心理改变的决定因素及其机制。转化与实施模型是将理论模型转化为创新的、可操作的模型,主要包括行为改变或社会改变的内容、策略、实施模式。班杜拉指出,如果缺乏有效的、适合社会心理方式的扩散模型,社会心理理论很难对社会产生效益,因而需要社会扩散模型将社会心理干预项目融入各种不同的社会、文化场景[1]。在健康促进应用中,SCT 也的确呈现此特点:以其核心思想——三元论作为基本原理,与概念构件共同组成干预的理论框架。但因其本身的抽象性,需要根据项目目的转化成特定的、具有针对性的内容、策略和措施,如SCT 需要在身体活动行为、戒烟行为、营养行为等项目中发展其相应的自我效能、自我调控、结果期待等内容,并
-386-
应在实施中进一步验证。在应用中,也需要考虑SCT项目在不同国家、社会、文化等场景下的适用性问题。
Garcia从社会学角度指出了SCT在健康促进领域应用中的理论特征:SCT是广域的、抽象的理论框架,很难直接应用到健康促进干预实践[4]。中层理论(或中观理论)是介于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之间的理论[5]。中层理论的普遍性和概括性虽然不如宏观理论或一般性理论,但也有相当的抽象性、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也不会如微观理论只局限于单个的、只包括几个变量的假设性实验研究[6]。中层理论因其具备的抽象性足以应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结构,所以能将描述性、实验性的结论提升到更抽象的层面[5]。这很好地解释了SCT在健康促进干预中的框架作用以及其在应用中的灵活性。
1.2 以“中层理论”评价SCT应用的框架
一般来说,解释越精确、结构越简练、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理论”,这决定了理论的解释力[7],但此标准难免笼统和主观。本文尝试采用Smith-Liehr的中层理论评价框架对健康促进领域应用范围中的社会认知理论进行评价性分析。该评价框架是从理论内容的基础充实性、结构完整性、功能完善性等三个方面进行评述[8]。见表1。
表1 Smith-Liehr的中层理论评价框架
中层理论评价标准
内容基础的充实性
该理论属于某学科中的核心内容*
该理论的前提假设详细、具体并保持一致性
该理论在中层理论程度对某一现象提供了实质性描述、解释或解读该理论来源于实践经验和研究经验
结构的完整性
该理论很清晰地定义了其所含概念
该理论的概念属于中层理论的抽象程度
该理论对某一现象的解释不再需要更多的概念
该理论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可形成具有逻辑的模式性表达 功能的完善性
该理论可被应用到多种实践环境和人群
该理论的概念可有经验性指标
该理论已经有发表的实践应用案例
该理论已经有发表的相关研究案例
该理论是从学术研究过程中演进发展的
注:原文直译为“该理论是护理学科的核心内容”,本文根据需要而改动2 “中层理论的SCT”在健康促进应用中的评述
2.1 内容基础的充实性
在健康相关行为研究中,SCT以及SCT的构件是最常被应用的理论之一[9],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SCT对健康促进干预的重要作用。SCT有坚实的实验研究基础,也保持了不断实验、修正、发展的传统,使其成为由相互关联的知识、自我效能、群体效能、观察学习、说服、社会榜样、同伴模型、结果期待、自我调控、环境因素、道德隔离等多个构件组成的理论。SCT被广泛应用在心理治疗、教育、人类发展、健康促进等领域,也不断被这些经验性研究所验证[9-10]。在中层理论的抽象层面,SCT为健康促进领域提供从个人技能和信心角度来改善健康行为的原理[11]。并且,SCT阐明了信念的复杂内涵,也解释了如何成功进行自我调控的关键过程[4]。SCT的核心前提主要为两方面。一是SCT认为人际环境对健康相关行为非常重要;SCT注意到环境因素对个体认知与行为的影响,但重点放在个体或群体在改变环境方面的能力,使其更有利于自身生存[3,12]。二是SCT认为个体在管理和控制行为方面的能力是人类的特殊能力,并指出成功的行为改变其基本原理是建立在自我评估、自我惩罚以及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反思所形成的自我效能等原则上[12]。可以看出,SCT的一致性主要在于班杜拉对个体机能的洞见。根据SCT的观念,个人不再是被动地、消极地改变或适应环境,而是有预见、有反思、有自我规范能力的人类,并有能力控制和管理自己的生活及人生[1,13-14]。在健康促进应用中,SCT凌驾在个体机能之上,更强调群体、社会的集合作用[1,13,15],以此发展社会政策框架下健康促进干预的价值和内涵。
2.2 结构方面的完整性
总体看来,SCT并不是简单的图标或图形模型[4],而是结构复杂、概念丰富的因果关系结构[13,15-16]。SCT作为中层理论,其本身有相对完整的、稳定的、逻辑性强的结构,但在健康促进应用中,SCT的构件极少被全部应用,因而呈现出构件应用频率的差异。如自我效能,结果期望等构件最常用,甚至自我效能可单独发展成自我效能理论;而道德隔离、自我惩罚等构件并不被熟识。但班杜拉认为部分应用SCT构件会影响行为干预的完整性、系统性[16]。同时,健康促进应用中的SCT构件对行为干预的相关性强弱也有差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