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囊肿(Odontogenic Cys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1 女,55岁,上颌区肿胀4月余

病例2 女,66岁,发现右上颌肿物2月余

牙源性囊肿(Odontogenic Cyst)

15级规培俞宏瑞

牙齿发育

蕾状期

帽状期钟状期牙根发育期上皮细胞间质细胞

成釉细胞

成牙质细胞

牙本质牙髓

牙釉质

牙釉质

牙本质

牙髓

牙骨质(牙根表面)

牙周

韧带

牙槽骨板

牙根尖孔

牙源性囊肿

•牙源性颌骨囊肿是由牙组织或牙的上皮或上皮剩余组织演变而来的,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之一

•牙源性囊肿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就诊时常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可触及肿块、质硬。穿破骨质易继发感染引起疼痛,导致牙痛、牙齿松动或移位。当上颌骨来源的囊肿较大时,可引起眼部肿胀感

•牙源性囊肿包括根端囊肿、残余囊肿、含牙囊肿、腺牙源性囊肿等

角化囊肿

•由于其生长方式特殊,术后有较高的复发倾向,且有时可与痣样基底细胞痣综合征伴发,不断有作者提出这型颌骨囊肿应该代表一种良性囊性肿瘤,而不属囊肿

•2005 年WHO 对头颈部肿瘤的新分类中,已将角化囊肿归为牙源性良性肿瘤,称角化性囊性瘤[1]

[1] Thompson L.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head and neck tumours [J].Ear Nose Throat J,2006,85(2):74.

1 根端囊肿

•是最常见的颌骨囊肿,占所有牙源性囊肿中超过60%

•好发于30-50岁,无性别差异

•60%于上颌骨前牙区

•大多数无临床症状;感染后形成炎症致疼痛;生长过大致骨骼畸形•治疗:拔牙或根尖切除术伴刮除囊性内衬;根管治疗是否有效尚存争议

1 根端囊肿病理

•囊壁为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内衬的炎性纤维结缔组织,呈不同厚度增生样拱形钉突结构。囊内丰富的泡沫细胞或Russell小体聚集

•50%囊肿中含有胆固醇结晶,局部附着于壁上或形成结节突入腔内

•上皮内衬中透亮的嗜酸性小体,小圆形卷曲、折叠状沙砾样,常形成小结节•黏液化生(40%),纤毛上皮(11%),局部角质化(2%)

1 根端囊肿影像表现

口腔内可见深龋齿、残根或死髓牙,囊肿至少包绕一个病灶牙牙根;类圆形单囊性透光区,边缘清楚光滑,薄壁水样密度影,与病灶牙的牙槽骨板相连,周围骨质密度增高,见硬化边;合并感染者,内可见气影

2 残余囊肿

•根端囊肿拔牙或根管治疗后,残留的根尖肉芽肿形成

•无明显临床症状

•组织病理学:同根端囊肿。但由于炎症源被摘除,囊壁成熟而相对无炎性改变,因此上皮内衬菲薄、规则

•治疗:囊肿剥除术

2 残余囊肿影像表现

•无牙区或拔牙后的牙槽窝周围孤立、圆形低密度骨质破坏区。边缘光滑,继发感染者边缘模糊。部分病灶内可见点状钙化。可引起邻牙的移位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囊壁无强化

•依靠病史及前片确诊

3 含牙囊肿

•又名滤泡囊肿,来源于牙滤泡残余组织

•系因牙胚胎期在缩余釉上皮和牙冠之间,或缩余釉上皮之间出现液体聚积所致

•大体标本上含牙囊肿包围着一个或多个未萌牙的牙冠生长

•最常见的类型:环绕嵌入的未萌出牙牙冠生长,附于其牙本质-牙釉质连接部(牙冠根交界部)•萌出囊肿:次常见类型,覆盖于正在萌出牙表面

•形成机制:液体聚集于缩余釉上皮与未萌出牙/萌出牙牙冠间→静水压升高→牙滤泡扩张,形成囊肿

3 含牙囊肿病理

•组织病理学:囊壁为薄壁规则的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内衬的非炎性纤维结缔组织,类似缩余釉上皮,无钉突状结构

•囊内可见黏液化生(24%),纤毛形成(11%)

3 含牙囊肿影像表现

•好发于上颌尖牙或下颌后磨牙区

•单囊的含牙的囊腔,中心/偏侧/周围(circumferentially)环绕于所含牙;所含牙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是阻生牙也可以是多生牙

•牙冠朝向囊腔内,囊壁常包绕在牙的冠根交界处

•境界清楚;病灶边缘可见硬化边;直径常大于5mm(鉴别扩张牙滤泡)较大者邻牙牙冠可移位,但吸收少见;可并发感染及病理性骨折

•感染者腔内可见气影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囊壁可不强化

3 含牙囊肿影像表现

4 腺牙源性囊肿

•罕见,占所有牙源性囊肿0.2%

•发生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51岁;男女比例4:1•80%发生于下颌牙区,60%发生于下颌前牙区

•临床仅表现为骨膨胀畸形

•治疗:囊肿剥除术;保守治疗复发率高,50%于8年后复发

4 腺牙源性囊肿

•组织学来源主要是颌骨内牙源性上皮残余增生而成,少部分尚可来源于牙源性囊肿和口腔粘膜上皮

•表面含嗜酸性柱状细胞(“铆钉”细胞);乳头状突起(85%),透明细胞(89%),顶浆分泌(91%),纤毛(22%)

•可恶变为颌骨内粘液表皮样癌

4 腺牙源性囊肿影像表现•边界清楚,多囊透亮区,见扇形硬化边•大者可致颌骨骨皮质吸收破坏•25%病例牙齿移位及牙根吸收

鉴别诊断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成釉细胞瘤

•牙源性粘液瘤

鉴别诊断1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好发年龄在10~29 岁,病变多累及下颌骨,特别是磨牙及升支部

•潜在的侵袭性、复发率高及多发倾向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颌骨多发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其它的骨骼异常(如分叉肋、颈肋、脑镰钙化、脊椎侧弯等)

•大体标本剖面上为单囊或多囊,内多含黄色的角化物或干酪样物质;组织学特点为不全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