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文艺理论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卡奇作为 20 世纪极具影响力的一位理论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 理论及文化

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以卢卡奇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 播与接受为研究对象,从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角度,将二者之间的影响与接受 关系置于中西现当代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进行梳理与探讨,力图勾勒出中国 对卢卡奇文艺理论接受的概貌。

一、卢卡奇的文艺理论道路

乔治•卢卡奇是匈牙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与文学史家,是 20

世纪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国际政治文化领域产生了 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不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 主义等流派具有开创性意义,而且成为共产国际和各社会主义国家不断争论、 批判的重要内容。进入 21 世纪以后,卢卡奇的文论著作日益受到研究者和评论 界的关注,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与日俱增。在中国也不例外,从 20 世纪 20、 30 年代中国理论界对他的引进、译介,后来发展为具有政治色彩的批判性接受, 以及当今学界对他的多元化的较为系统的学习与借鉴,卢卡奇已逐渐融入中国 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乃至文化的发展中。卢卡奇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产生巨 大影响,与其在文艺学、哲哲学、美学等领域的一系列理论建树密切相关。

卢卡奇出身于布达佩斯一富足的犹太人家庭,优裕的家庭环境使其从小就 受到良好的

教育。他自幼热爱文学,阅读文学名著,开启了他的心智,使其开 始思索人生,追求理

想。在布达佩斯大学学习期间, “文学和艺术史以及哲学已 成为我的兴趣中心” ,卢卡奇文学道路的真正开端是 1904 年创建塔利亚剧团,

他们陆续组织演出了黑贝尔、易卜生、斯特林堡和霍普特曼等 的 35 部作品。卢卡奇“熟谙绝大多数剧本。黑贝尔,易卜生,斯特林堡,安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

卢卡奇

27 位现代剧作家

岑格鲁贝,豪普特曼的剧本,他不仅能够左右逢源,而且显示出对十九世纪几十种不足道的法国剧本了如指掌” 。在塔利亚剧团的文艺实践活动,为卢卡奇1906 年至1907年撰著《现代戏剧发展史》作了思想准备。1908年2 月,卢卡奇凭借《现代戏剧发展史》的初稿,荣获基斯法卢狄学会授予的“克里斯蒂娜—卢卡奇奖”。1909 年11 月,以《戏剧的形式》在布达佩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真正使卢卡奇在欧洲现代文学理论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则是他的《心灵与形式》,尽管“渗透着一种非理性主义哲学” ,但由于其深入剖析了现代人存在的悲剧性,突出了异化的主题,被吕西安・戈德曼推崇为现代存在主义的先声。《小说理论》是在马克斯•韦伯类型学影响下完成的一部论著,对小说的本质与小说性质的类型进行了创造性研究,以异化为研究中心,将小说作为一种具有高度现代性的文学形式加以系统研究,是现代西方小说理论的奠基之作,是卢卡奇重要的文论著作之一,对后世的小说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本雅明、巴赫金等人的小说理论。1923 年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给卢卡奇带来国际声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又使其备受争议甚至受到批判。这股批判的浪潮,1924 年6 月在共产国际第五次世界代表大会上达到了高潮,批判卢卡奇为“老黑格尔主义者”、“修正主义者”。与此相反,这一著作却在西方理论界赢得了一大批思想家的赞同与追捧,在哲学、文艺学、社会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法兰克福学派、20 世纪50 年代法国的存在主义者以及20世纪60 年代西方的“新左派”,都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看到了另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把人及其历史置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对异化的控诉和对人道主义的向往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主旋律。鉴于此,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把《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作者卢卡奇同法兰克福学派和存在主义哲学家合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 。卢卡奇由此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领袖、理论“鼻祖” ,《历史与阶级意识》则被尊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

经” 。

20世纪30 年代后,卢卡奇步入了他最富盛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时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卢卡奇,深入探讨了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以及表现主义等理论问题,将文学艺术是现实的反映作为其一生文艺思想的核心概念,把19 世纪现实主义视为文学的标准,反对“拉普”的庸俗社会学以及艺术现代主义,创作了一大批卷帙浩繁的现实主义论著。其中,1937年至1938 年,发生在德国文艺理论界的表现主义论争,影响尤为广泛深远。卢卡奇坚定地站在现实主义理论一方,发表了一系列论争性的文论著作:《表现主义的兴衰》(1934 年)、《马克思和意识形态的衰落问题》(1938年)、《问题在于现实主义》(1938年)以及《资产阶级美学中关于和谐的人的理想》(1938 年)等,驳斥布洛赫等人的表现主义,认为表现主义是产生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根源之一,“阐明人民阵线、文学的人民性和真正的现实主义这三者之间内在的、多方面的、广泛交流的联

系” ,表明了其鲜明的现实主义主张,对现实主义理论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卢卡奇一生处于政治与革命的激流、漩涡之中,然而他才华横溢,笔耕不辍,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事各种理论研究工作,他的哲学观点和文化思想,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文艺研究的形式体现,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成为其从事哲学思考的重要园地。卢卡奇的文论著作长期以来一直为国际思想界所关注,无论是对其推崇还是批判,无不折射出这位伟大思想理论家在世界各国的影响力。对此,盛宁先生曾作了非常详尽的描述:“在对卢卡奇的思想进行梳理的时候,我心里似乎总有一种不那么容易拿捏的感觉。说来也怪,卢卡奇应算是一位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而且他一度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文艺美学不共戴天的敌人,因为他是资产阶级现代主义思潮最激烈的批判者。然而,曾几何时,同样的一个卢卡奇,却又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而几乎就在同时,他在整个20 世纪西方文艺美学、西方文论中,又被列为占有重要的一席的思想理论家” 。

二、卢卡奇文艺思想与中国

卢卡奇的文艺理论自20 世纪初就逐步面世,并在国际上深具影响力。然而,其传入中国却是20 世纪20 年代末的事,而且是经日本福本主义由后期创造社将《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部分思想传入,除个别后期创造社成员、鲁迅等人外,中国学界极少有人知道卢卡奇。尽管如此,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等理论主张,却受到中国左翼青年知识分子的青睐,对中国的文艺运动、甚至对中国革命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直至1935 年以后,在中国左翼理论界引入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背景下,卢卡奇的文艺论著才开始被译介。至建国前夕,仅有七篇卢卡奇的文艺论著被译介,而且还一直处于国内理论界纷繁的争论声中,批判多于倡导。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各类政治批判的需要,加上受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对卢卡奇批判的影响,虽然有大量卢卡奇的文艺论著被翻译出版,但多是作为“内部发行” 、“供批判用”。进入新时期以后,受“解放思想”运动和改革开放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