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c42912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9.png)
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教育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众多教育理念中,道德教育思想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的善良情感。
他强调,善良情感是道德行为的源泉,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善良的情感,才能够真正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愿意为他人付出。
在他看来,善良情感的培养需要从儿童时期开始,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让孩子在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中成长。
例如,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善良行为影响孩子;教师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他还指出,道德教育要与劳动教育相结合。
劳动不仅能够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更能够塑造人的道德品质。
通过劳动,人们能够体会到付出与收获的关系,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学会尊重劳动人民。
在学校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参与劳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劳动中培养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道德教育要注重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性格、兴趣和成长背景各不相同。
因此,道德教育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而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
对于那些在道德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不能简单地批评和指责,而要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根源,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苏霍姆林斯基提倡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他认为,文学作品能够生动地展现人类的美好品质和道德困境,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此外,他还强调榜样的力量。
教师和家长要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向社会上的优秀人物学习,从他们身上汲取道德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思想还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69e0c48cf84b9d528ea7a8f.png)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1918——1970)。
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
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
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
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等教育专著。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В·А·Сухомлнский,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理论1.论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
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
他特别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
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
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
”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
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23c4280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8.png)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引言在教育领域,教育思想家们通过对儿童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其中,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广受关注,他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提倡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本文将探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以及其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第一部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Lev Vygotsky)是20世纪俄罗斯的一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强调儿童的社会发展和语言的重要性。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社会环境对其认知和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他提出了“区域前进理论”,强调儿童发展的核心是在社会和文化中发生的。
他认为,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实践,儿童能够通过内部化和协作建构知识。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关注儿童语言的发展和使用。
他认为语言是思维和社会交往的工具,促进了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的“区域理论”认为,语言以及与他人的互动对于儿童的思维发展至关重要。
他提出了“助人为乐”的概念,即儿童通过与有经验的成年人互动,能够获得更高水平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实践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教育工作者通过遵循苏霍姆林斯基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以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育工作者强调儿童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自我决定。
他们鼓励儿童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其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在教育中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儿童能够充分发挥其潜能,提高学习动机和兴趣。
其次,教育工作者注重儿童之间的合作学习。
他们鼓励儿童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学习和讨论,通过互动和分享经验,儿童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合作学习还能够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第三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实践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实践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2664592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4.png)
苏霍姆林斯基,俄国著名教育家,被誉为“教育界的莎士比亚”。
他的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教育理论,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主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本文将从苏霍姆林斯基实践教育的内涵、特点、意义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实践教育的内涵实践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实践为基础,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实践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有以下内涵:1. 以学生为主体。
实践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个性发展。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3. 教师为主导。
教师在实践教育中扮演着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机会。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践教育的特点1. 实践性。
实践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
2. 创新性。
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综合性。
实践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互动性。
实践教育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可持续性。
实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实践中关注可持续发展。
三、实践教育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教育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实践教育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个性发展。
4. 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实践教育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 促进教育改革。
实践教育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使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PPT课件
![苏霍姆林斯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7d525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1.png)
终身学习
未来的教育将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 ,人们将更加注重终身学习,不断提 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创新教育评价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启示我们要创新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 和发展。
未来教育的展望
个性化教育
教育信息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 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 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特长。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教育信 息化,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 的学习资源和方式。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践意义
在实践中,全面发展教育要求教育者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 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
个性化教育
01
个性化教育的定义
个性化教育是指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手段,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02 03
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化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ppt课件
目录
•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 •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 • 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响与启示
01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教育背景与职业经历
毕业于莫斯科大学 担任过中小学教师和校长
致力于教育研究和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
教育理念与贡献
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自治实践包括学生自我管理、学生组织 、学生会议等方面。这些实践为学生提供了锻炼领导力和协 作能力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心理学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这是提高教 育质量的关键。他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研究了学生的学 习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的认知发 展、情感教育、个性发展等方面。他提出了许多具有影响 力的理论,如“思维课”理论、“情感教育”理论等,为 后来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be9974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f.png)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教育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尊重和理解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者首先要有对人的高度理解和尊重。
他强调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和需求,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并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 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
这种发展既包括知识的学习,也包括道德、情感、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他强调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审美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3. 注重实践和创新:苏霍姆林斯基提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创新。
他强调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活中,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提倡合作和共享: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合作和共享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品质。
他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共享成果。
5. 注重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提倡自我教育的方法。
他认为,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和发现,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6. 关注家庭教育: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他认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与学校和社会共同合作,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以上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方法的一些主要内容。
这些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际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些思想和方法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62edf8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3.png)
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一、坚持追求梦想的勇气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或许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
他是苏联著名作家,也是文学界的传奇人物。
然而,他的成功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令人称奇的经历。
二、艰辛的创作历程苏霍姆林斯基年轻时的生活并不富裕,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靠手工活为生。
然而,他从小就对文学充满了热爱,梦想成为一名作家。
尽管环境的限制,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靠着自学和不断努力,终于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
然而,这部作品并没有获得出版机会。
三、坚定的信念与极致的执着面对连续的失败,苏霍姆林斯基并没有泄气,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出版一部杰作。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放弃了现有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
他几乎每天都要熬夜写作,用自己的汗水和泪水谱写出了一部部震撼人心的作品。
四、敢于面对失败与挑战然而,即使是如此努力,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出版商那里仍然屡屡碰壁。
他的作品被拒绝了一次又一次,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然而,他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
五、逆境中的收获与成功终于,在他岁月的磨砺下,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终于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
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并一举将他推向了文学之巅。
从此以后,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成为了一代作家的代名词。
六、最重要的启示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是坚持追求梦想的勇气。
苏霍姆林斯基在生活中一直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计较任何困难和挫折,坚持不懈地追求着自己的目标。
其次是面对失败与挑战的勇气。
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多次被拒绝,但他并没有放弃,反而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
最终,他的坚持与执着带来了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困境和挑战,只要我们心怀梦想,勇敢追求,永不放弃,最终总会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
因此,让我们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勇敢面对人生中的种种考验,坚定地走向自己的梦想。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https://img.taocdn.com/s3/m/a30ee33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f.png)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百科名片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
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
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
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中文名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外文名B·A·Cyxomjnhcknn 国籍前苏联出生地乌克兰出生日期1918 逝世日期1970 职业教师毕业院校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主要成就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目录人物简介年谱简编生平事略立志从教反思失误“不要死背” 循循善诱挽救“困难生” “特殊奖励” 教育思想论教育论教学论学校管理主要作品简要评价人物简介年谱简编生平事略立志从教反思失误“不要死背” 循循善诱挽救“困难生” “特殊奖励” 教育思想论教育论教学论学校管理主要作品简要评价展开编辑本段人物简介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给女儿的信》《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一封信》等教育专著。
编辑本段年谱简编1918年苏霍姆林斯基诞生在乌克兰基洛沃格勒一个贫民家庭。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26年入一所七年制的农村学校学习。
1933年毕业翌年进入了短期师资训练班。
1935年结业后便开始当小学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662ad2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c.png)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故事1. 瓦罐里的智慧:苏霍姆林斯基曾担任一所乡村学校的校长,该校有一个传统,每年都会挑选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级。
然而,有一天,学校收到了一封来自一位聪明却贫穷的学生的信,他请求允许加入这个班级。
校长被他的勇气和决心所感动,决定给他一个机会。
那个学生后来成为了班级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这个故事成为了教育界的一个经典案例,强调了给予每个孩子公平教育的重要性。
2. 阳光下的成长: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户外活动和劳动教育。
他鼓励学生们在阳光下种植花草、照顾动物,参与农业劳动。
他认为,通过劳动,孩子们可以培养自我价值感,增强体魄,发展智力。
有一个名叫塔玛拉的女孩,为了给奶奶准备生日礼物,用心培育了一朵花。
苏霍姆林斯基被她的坚持和付出所感动,这个故事成为了他倡导劳动教育的代表作。
3. 爱心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对每个学生的关心和尊重。
他曾讲述了一个关于一个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故事。
这个学生经常被同学嘲笑,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发现了这个问题,亲自辅导这个学生,并鼓励他发挥自己的优点。
最终,这个学生找到了自信,成为了一名成功的社会工作者。
这个故事传达了爱心教育的理念,即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
4.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认为劳动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他的学校,有一个学生名叫库兹马,他在学习上很优秀,但在体育和劳动方面却表现不佳。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引导和鼓励,让库兹马参与劳动和体育活动。
最终,库兹马不仅在学术上继续保持优秀,还在体育和劳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这个故事展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的成功实践。
这些故事都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即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帮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些故事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教育者们借鉴和学习的典范。
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https://img.taocdn.com/s3/m/c354b37748d7c1c708a14544.png)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11月11 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 盟国战败而告终(出生)
时 •1939年二战爆发(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 代 言文学系接受函授教育,取得了中学教师 的合格证书,并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 背 教导主任) 景 •1941苏联卫国战争(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
• 作者去世后,曾由基辅的苏维埃学校出版 社根据他的手稿出版了一个缩编本。此次 出版的是一部较完整的著作,用教育家的 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的话说,“是教师向 正在成长的一代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部教 材”。 • 读了这本书,可以从中领略到许多有益的 道德教诲、人生哲理;它能使人的品格高 尚,使人变得更美,使人更具有培养下一 代的才能。当然,更多的还靠读者自己去 品评,去实践。
虽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但 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 地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 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 事。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 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 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 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 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 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 《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 的信》、《妈妈,我不是最弱小 的》等教育专著,这些教育专著 都收录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他立即奔赴前线,受过重伤。伤愈后不能 重上战场,被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一所中学的校长。家 乡解放后回到当地,任区教育局长。)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该选集苏霍姆林斯基的 一部不朽的遗作。他认为每 一个人有自己的主题,而他, 苏霍姆林斯基的主题,就是 培养真正的人,这也是他生 活的主旨 。 为了撰写这部著作,他 不顾自己患有严重的心脏病 的事实,抛开了与他工作无 关的一切,抛开了生活琐事 的干扰,在他生命的最后两 年潜心于这部新著上。
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https://img.taocdn.com/s3/m/3452da0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6.png)
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世界著名教育家。
1918年9月28日,苏霍姆林斯基诞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
1926年他进入乡村小学上学,1933年从七年制学校毕业后进入克列明楚格师范学院的师资培训班。
1935年,17岁的苏霍姆林斯基返回母校,成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
从开始教师生涯的第一天起他就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勤奋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并向别的教师请教,以获得更多的经验。
他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了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函授班的学业,接受了高等师范教育,获得了中学教师证书。
1939年9月至1941年7月,苏霍姆林斯基在一所完全中学当语文教师兼教导主任,领导全校的教学工作。
这为他广泛探讨和研究教育理论提供了有利条件。
卫国战争开始后苏霍姆林斯基以政治指导员的身份上了前线。
在战争中他身负重伤。
伤愈后他重返教育岗位。
起初任中学校长,不久调往家乡任区教育局长,全力以赴投入战后恢复学校的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热爱教学第一线的火热的生活,因此提出了回学校工作的申请。
1947年他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
从此他就一直在这一岗位上勤奋地耕耘,直至1970年9月2日去世,历时23年。
其间,苏联各地的许多师范学院都邀请他去工作,甚至波尔塔瓦师范学院院长,他的学位导师也亲临帕夫雷什,动员他去基辅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他以自己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苏霍姆林斯基深信,要当好一名校长,就必须一天也不脱离学生和教学。
他明确地提出了口号: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到教师中去。
他身为校长,还兼了一个班的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跟到学生毕业。
他全身心地热爱学生,殷切地期望他们每个人,不管聪明还是愚笨,健康还是体弱,品德优良还是有“精神创伤”,都成为优秀的公民。
他认为,“教育——这首先是人学。
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因此,他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了如指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痛苦,关心他们的成功和失败。
苏霍姆林斯基课件
![苏霍姆林斯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ded62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d.png)
教育理念与贡献
教育理念
全面和谐发展理论,认为教育应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德育、 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贡献
提出了许多教育实践建议,如“ 教育心理学化”、“发展学生个 性”、“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等 ,对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培养审美情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苏霍 姆林斯基开设了音乐、美术、文 学等课程,引导学生欣赏美、创 造美,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文
化修养。
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
教师培训与进修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发 展,他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进修活动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 研能力。
教师评价与激励
为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苏霍姆林斯基建立了教师评价和激励 机制,通过评价和奖励来促进教师专 业成长。
02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全面发展教育
总结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应该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知识、技能、道德、情 感、意志等多方面的素质。
详细描述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的 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感素养。
详细描述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主张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技 能,同时促进孩子身体和智力的发展。他认为劳动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和体验,让孩子在劳动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快 乐。
家庭教育
总结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对孩子的性格、品德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有着 深远的影响。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名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a534736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8.png)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名言1.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例子:就像给孩子一把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大门,这不就是最好的教育吗?你想想看,总是我们大人去灌输,他们能真正吸收多少呢?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例子:爱就像阳光,没有阳光怎么能让花朵茁壮成长呢?老师对学生的爱,那可是教育中最关键的呀!不是吗?3.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例子:哎呀,就像爱护最珍贵的宝物一样去爱护孩子呀,这有什么难理解的呢?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教育的奥秘呀!4.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例子:这就好比给每个孩子都插上自信的翅膀,让他们能自由自在地飞翔在知识的天空中,多棒啊!你说是不是呢?5. “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例子:这就好像你是一个全能的导航员,指引着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责任多大呀!能不重要吗?6. “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
”例子:这不就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道理嘛,把自己的好给予别人,那得多开心呀!7. “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
”例子:你看呀,让孩子去劳动,就像打开了一个充满惊喜的大箱子,里面啥都有,多有意思呀!8. “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
”例子:志向就像小树苗,需要我们用爱和劳动去浇灌,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呀,这多形象啊!9. “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
”例子:就像种庄稼要在合适的时候播种一样,童年不培养善良,以后可就难了呀,这不是很明显嘛!10. “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https://img.taocdn.com/s3/m/8650dab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0.png)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苏霍姆林斯基(Lev S. Vygotsky)是20世纪俄国教育心理学家、思想家,也是“文化历史心理学”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教育学理论被誉为是影响深远的。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个体的意识发展,强调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的核心理念是“社会交往和文化传递”,他强调社会文化环境是形成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认为个体的认知和情感是在与社会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发展的。
他提出的“文化历史心理学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对个体心理活动的重要性,认为文化是个体认识和心理发展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不是独立而孤立的,而是通过与他人和文化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
在他看来,学习是社会性的,是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文化传统和社会关系来实现的。
他主张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社会交往和情感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情感认同,推动学生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成长和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近发展区”概念,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潜在的发展水平和一个实际发展水平,而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向潜在发展水平迈进,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他强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不断挑战自己,实现自己的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理论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观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社会交往,倡导个性发展和情感认同,强调学生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化过程。
他提出的“文化历史心理学理论”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范式,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实现全面发展。
第二篇示例: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是20世纪前期在俄国苏联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体系,主要由俄国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创立和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的贡献
![苏霍姆林斯基的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66d280a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8.png)
苏霍姆林斯基的贡献
苏霍姆林斯基(Lev Vygotsky,1896年-1934年)是俄国心理
学家、教育者和文化研究家,他的理论和研究对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贡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历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文化历史理论,强调了社会和文化对个体认知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
他认为个体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并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来实现。
2. 区域性发展理论: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区域性发展理论,强调了社会性和文化性对个体认知发展的推动作用。
他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在与他人的合作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而这种合作是通过语言和符号系统实现的。
3. 近似发展区域: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近似发展区域的概念,指的是一个人可以通过合作和引导来完成的任务,而无需借助外部帮助。
他认为教师和更有经验的同伴可以通过提供合适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进入近似发展区域,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4. 经验丰富指导: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经验丰富指导的概念,指的是经验丰富的成年人在学习过程中提供的积极引导和支持。
他认为经验丰富的成年人可以借助他们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提供更高质量的指导,从而帮助学习者加速学习。
5. 社会文化研究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一种社会文化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社会活动和交往过程来理解人类认知和心理发展的过程。
他的研究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面了解人类认知和发展的途径。
总的来说,苏霍姆林斯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化历史理论、区域性发展理论、经验丰富指导以及社会文化研究方法等方面,这些理论和方法对于教育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7e664e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a.png)
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他是那种真正懂孩子的人。
他不像有些老古板的教育家,整天就知道讲大道理。
他讲的教育,那都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的。
比如说,他特别强调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这就像是在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小宇宙,里面藏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梦想和困惑。
我们做教育的,可不能光看表面,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啊。
就像我以前上学的时候,有的老师只在乎分数,考得好就笑脸相迎,考不好就横眉冷对,现在想想,这可太不对了。
他还提到要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学习。
这一点可太有趣了。
想想看,让孩子们在鸟语花香中去认识世界,可比在那干巴巴的教室里死记硬背强多了。
我仿佛能看到孩子们在田野里追着蝴蝶,然后顺便就了解了昆虫的习性;在树林里听着鸟儿唱歌,就知道了不同鸟儿的叫声特点。
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嘛,又快乐又能学到东西。
书里关于阅读的部分也让我特别有感触。
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看得比什么都重。
他说阅读就像是给孩子的心灵打开一扇又一扇的窗户。
这可太对了。
我自己就是个爱读书的人,感觉每读一本书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要是孩子们都能像他说的那样,沉浸在书的海洋里,那他们的思想肯定会变得特别丰富。
而且,他还强调要给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书,这就像给不同的小树苗浇不同的水一样,得因材施教。
不过呢,读这本书也有让我有点“头大”的地方。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真的很全面、很深入,有时候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宝藏里,信息太多都有点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挖”了。
而且有些想法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不少困难。
比如说在现在这种考试压力比较大的环境下,怎么才能真正地像他说的那样去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呢?这就像是要在一个高速行驶的列车上重新打造车厢内部一样,有点难搞。
但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给我这个对教育充满好奇的人照亮了很多道路。
它让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一个个鲜活的灵魂。
以后要是我有机会参与到教育相关的事情中,不管是自己当老师,还是教育自己的孩子,我都会把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理念好好地用上,让教育变得更有温度,更有趣味。
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https://img.taocdn.com/s3/m/c6b5ac1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b.png)
他写有教育专著和小册子40余本。主要的分别收入乌克兰基辅“苏维埃学校”出版社编选的《著作选集》 (5卷本)和苏联教育科学院编的《教育著作选集》(3卷本)。其中《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 孩子》(1969)《帕甫雷什中学》(1969)《和青年校长的谈话》(1973)《公民的诞生》(1974)等,已有中 译本。
主要作品
苏霍姆林斯基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动中,一边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一生写 下了41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和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
苏霍姆林斯基其中较著名的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著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巴甫雷什中学》 《公民的诞生》 《失去的一天》 《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简要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 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经验与理论著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在他一生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既当校长,又当普通 教师;既教课,又当班主任;既做具体工作,又搞科学研究。他是一位勤奋务实,笔耕不辍的杰出人物。这就使 得他能从学校工作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面地观察、了解研究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避免理论与实践中的片面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将其提升到理性的高度,逐步形成自己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 系。他的著作是近几十年来罕见的先进教育经验宝库。
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250句
![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250句](https://img.taocdn.com/s3/m/9f28a31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5.png)
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250句1、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2、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3、整个数育过程都贯穿着一条道德义务感的红线。
义务感并不是束缚人的枷锁,它能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
恪守义务可以使人变得更高尚。
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使义务感成为自觉纪律这个极其重要品质的核心,缺少了这种品质,学校就是不可想象的。
4、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
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5、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
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
6、一个人能在一生中对唯一心爱的人忠贞不渝,始终保持高尚、纯真的爱情,这不是因为事情的一帆风顺或偶然巧合,而是因为在对异性产生爱恋之情以前早已在一个人身上培养起高尚的道德品质。
我们做教师的有责任同学生们的家长一道,通过施加教育影响或以每日的生活方式来有明确目的地培养这种品质。
关心培养这种品质,也就是关心未来一代的幸福。
7、我认为教育者的首要使命,在于帮助自己的学生赞赏道德美并被这种美所鼓舞,使他坚定地相信,美和真理总是会胜利的。
8、只有在人类最有价值的智力财富成为学生的财富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真正的智育。
9、掌握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工作中最细致的而且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
要掌握注意力,就应当深刻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和他们的年龄特点。
多年的学校工作经验使我深信,要能掌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这样一种方法:就是要先形成、确立并且要使儿童保持一种内心状态,即要做到儿童精绪高涨和智力振奋,这些都是由于产生驾驭真理的感觉和思想上有一种自豪感。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https://img.taocdn.com/s3/m/bebec24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7.png)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简介苏霍姆林斯基(Lev Vygotsky)是20世纪俄罗斯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是社会文化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心理学领域,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
本文档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重要选集进行简要概述。
若干重要选集1. 《思维与语言》这本著作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之一。
他在其中提出了“内部化”和“语言中介”等重要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密切相关,语言在儿童思维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提出的“内部化”理论认为,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通过使用语言来逐渐获得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
2. 《心理学与儿童》这本选集主要探讨了苏霍姆林斯基在儿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
他对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他提出了“近似发展区域”概念,即儿童在某一领域中能够通过师长或更有经验的伙伴的帮助下实现的发展水平,这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过程。
3. 《心理学与教育问题》这本选集主要探讨了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领域的贡献。
他提出了“教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理论,强调教育活动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他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儿童当前的发展水平来设计,以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出了“教学游戏”理论,认为通过游戏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总结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对于理解儿童的思维、语言发展以及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理论和观点在今天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并为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深入研读苏霍姆林斯基的选集,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并探索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Vygotsky, L. S. (1986). Thought and Language. MIT Press.•Vygotsky, L. S. (1997). Educational Psychology. CRC Press.•Vygotsky, L. S. (1987). The Collected Works of L. S.Vygotsky: Problems of the Theory and History ofPsychology. Spring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