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致橡树》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致橡树
朦胧诗
• 定义: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 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 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 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
• 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朦胧诗的特点:
• 1、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2、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 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 “心滤”的现实。
二小节: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舒缓
• 三小节:新生、希望的祖国 希望、 高昂 四小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强烈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9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 第二层内涵,对奉献型的爱情给了有保留 的否定。
• 因为奉献型与依附型比较,就精神境界而 言,是有高下之分的,献出的一方因行为 高尚而为人敬仰;接受的一方因对方无私 的给予而深感幸福。在以往的爱情是诗中, 对奉献型爱情的礼赞,是最夺目的,可是 舒婷却给予批评。两个“也不”表示她不 赞赏并且认为这不是理想的爱情。因为这 表现了爱情双方人格的不独立,地位上的 不平等。
第三层,对理想爱情的礼赞
• 通过木棉与橡树两组意象交错的描绘,暗 示出理想的爱情的标志是:(一)独立的 人格、平等的地位;(二)深切理解,高 度默契,精神上的相通。因此,在诗的意 境上,迥异于前人,实现了审美意识的突 破。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
内容
感情
语调
一小节: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
•
舒缓 低沉
ຫໍສະໝຸດ Baidu
《致橡树》写于1977年。这是一首爱情诗,更是一首女性解 放的宣言,强烈体现着女性的独立精神及人格价值。
• 第一层内涵:(前六 行) 对依附型的爱情 给予彻底的否定,以 “绝不”的口气坚定 表达.封建时代宣扬夫 贵妻荣,新时代却要 求爱英雄模范,实质 上有相通的爱情观: 女性对男性的依附、 攀附意识。
舒婷的诗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真切地 表现一代青年“沉沦的痛苦/ 苏醒的欢乐,” 诗中涌动着爱的潮汐,透射出爱的思索,创造 了“美丽的忧伤”这样感动人心的艺术风格。
• 致橡树 •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
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 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象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 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赏析《致橡树》
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于福建泉州石码镇, 长于厦门。1966年(14岁),因阅读外国文学作品 和在作文中有抒情表现而受到批评。1969年(17岁) 初中未毕业即下乡,到闽西北上杭县插队,1971年 开始写诗和散文,并得到当时被流放到闽西北山区 的福建诗人蔡其矫的指导,其诗也在知青中流传。
1972年回城,在厦门当过泥水工、浆纱工、挡 车工、统计员、讲解员、焊锡工等各种临时工。 1977年,认识了北岛等北方的诗人,并成为 《今天》的撰稿人,她的诗也开始在社会上流 传。1979年4月,在《诗刊》上发表《致橡树》, 这是她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1980年,《福 建文学》以“关于新诗创作问题”为题,围绕 着舒婷的作品开展长达一年多的专题讨论,虽 然她的《流水线》和《墙》等作品也受到批评, 但仍将她推上了朦胧诗代表人物的地位。1980 年调福建文联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1982年由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部诗集《双桅船》, 并获得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 新诗(诗集)评选的“二等奖”。同年,还出 版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2年后,随着 北岛的停笔,她也有一段时间的停笔。出版有 《会唱歌的鸢尾花》(1986)、《五人诗选》 (1986)等,但兴趣已逐渐转向了散文创作。 现居鼓浪屿,偶出诗坛。
致橡树
朦胧诗
• 定义: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 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 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 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
• 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朦胧诗的特点:
• 1、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2、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 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 “心滤”的现实。
二小节: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舒缓
• 三小节:新生、希望的祖国 希望、 高昂 四小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强烈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9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 第二层内涵,对奉献型的爱情给了有保留 的否定。
• 因为奉献型与依附型比较,就精神境界而 言,是有高下之分的,献出的一方因行为 高尚而为人敬仰;接受的一方因对方无私 的给予而深感幸福。在以往的爱情是诗中, 对奉献型爱情的礼赞,是最夺目的,可是 舒婷却给予批评。两个“也不”表示她不 赞赏并且认为这不是理想的爱情。因为这 表现了爱情双方人格的不独立,地位上的 不平等。
第三层,对理想爱情的礼赞
• 通过木棉与橡树两组意象交错的描绘,暗 示出理想的爱情的标志是:(一)独立的 人格、平等的地位;(二)深切理解,高 度默契,精神上的相通。因此,在诗的意 境上,迥异于前人,实现了审美意识的突 破。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
内容
感情
语调
一小节: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
•
舒缓 低沉
ຫໍສະໝຸດ Baidu
《致橡树》写于1977年。这是一首爱情诗,更是一首女性解 放的宣言,强烈体现着女性的独立精神及人格价值。
• 第一层内涵:(前六 行) 对依附型的爱情 给予彻底的否定,以 “绝不”的口气坚定 表达.封建时代宣扬夫 贵妻荣,新时代却要 求爱英雄模范,实质 上有相通的爱情观: 女性对男性的依附、 攀附意识。
舒婷的诗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真切地 表现一代青年“沉沦的痛苦/ 苏醒的欢乐,” 诗中涌动着爱的潮汐,透射出爱的思索,创造 了“美丽的忧伤”这样感动人心的艺术风格。
• 致橡树 •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
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 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象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 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赏析《致橡树》
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于福建泉州石码镇, 长于厦门。1966年(14岁),因阅读外国文学作品 和在作文中有抒情表现而受到批评。1969年(17岁) 初中未毕业即下乡,到闽西北上杭县插队,1971年 开始写诗和散文,并得到当时被流放到闽西北山区 的福建诗人蔡其矫的指导,其诗也在知青中流传。
1972年回城,在厦门当过泥水工、浆纱工、挡 车工、统计员、讲解员、焊锡工等各种临时工。 1977年,认识了北岛等北方的诗人,并成为 《今天》的撰稿人,她的诗也开始在社会上流 传。1979年4月,在《诗刊》上发表《致橡树》, 这是她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1980年,《福 建文学》以“关于新诗创作问题”为题,围绕 着舒婷的作品开展长达一年多的专题讨论,虽 然她的《流水线》和《墙》等作品也受到批评, 但仍将她推上了朦胧诗代表人物的地位。1980 年调福建文联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1982年由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部诗集《双桅船》, 并获得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 新诗(诗集)评选的“二等奖”。同年,还出 版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2年后,随着 北岛的停笔,她也有一段时间的停笔。出版有 《会唱歌的鸢尾花》(1986)、《五人诗选》 (1986)等,但兴趣已逐渐转向了散文创作。 现居鼓浪屿,偶出诗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