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赔款(王树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合集下载

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庚子赔款,是中国清朝政府在1901年9月7日与西方十一国签订的《辛丑条约》中所规定的赔款,因系针对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引致八国联军出兵中国,因此被称为庚子赔款。

赔款数额庚子赔款债券庚子赔款总额为关平银四亿五千万两,关平银为虚拟银两,每两37.7495克(后演变为37.913克)的足色纹银(含93.5374%纯银)。

约合当时的3.33亿美元、或7161万英镑、或6.3亿日元、或9.7亿卢布。

赔款年息为四厘(4%),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共计九亿八千二百二十三万八千一百五十两(982,238,150两),数字相当于当时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需附一两白银。

西方各国要求中国赔款的理由包括:1、支付出兵战费及利息;2、赔偿各国侨民、传教人员、商人及企业损失;3、赔偿各国教会损失;4、赔偿中国教民损失。

四亿五千万两的数目是以当时中国人口估算值(4.5亿)为基础,按每名中国人赔付一两的数目来确定的,带有羞辱性质。

这笔赔款被称为“大赔款”,此外还有17个省的中国地方官绅分别与各国领事、教士、教民协商议定了纹银22,272,708两的地方赔款[参 1]。

其中5,386,000两归入大赔款。

地方赔款的实际支付额为纹银16,886,708两,被称为“小赔款”。

[注 1][编辑]赔款的分配在庚子赔款4.5亿两纹银的分配比例中,俄国所获最多,达2.84亿卢布(包括中东铁路损失7000万卢布、直接战费2亿卢布及利息1400万卢布,赔款衍生利息未计算在内),占庚子赔款总数的28.97%;其次为德国,占总数的20.02%;其他各国的分配比例为法国15.75%,英国11.25%,日本7.73%,美国7.32%,意大利7.32%,比利时1.89%,奥匈帝国0.89%,荷兰0.17%,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挪威四国各占0.025%。

各国赔款分配比例,除考虑到出兵数量、战费支出多寡以及财产损失外,德国因其外交官克林德遇害故要求巨额赔偿。

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

几曾回首:庚子赔款被部分退还的内幕以及对中国影响- 由judongying发表- 文学城简体版繁体版注册笔名申请版主招聘信息加入收藏联系我们关于我们广告服务.(ZT)庚子赔款被部分退还的内幕以及对中国影响退还始末1900年,中国的庚子义和团运动引致八国联军武力干涉。

1901年9月7日上午,清廷全权代表奕匡和李鸿章与11国代表签定了《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第六款议定,清政府赔偿俄、德、法、英、美、日、意、奥八国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国”的军费、损失费4亿5千万两白银,赔款的期限为1902年至1940年,年息4厘,本息合计为9亿8千万两,是为“庚子赔款”。

其中俄国以出兵满洲,需费最多,故所得额最大,为1亿3037多万两。

中国当时的人口大约45000多万人,庚子赔款每个中国人被摊派大约一两银子。

《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向西方八国共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美国应得到其中的3200多万两,折合美金2400多万元。

1904年12月上旬,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就中国的赔款是用黄金还是用白银一事,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据理力争。

谈话间海约翰透露出一句:“庚子赔案实属过多---”这一信息立刻被梁诚捕捉。

这说明美政府已发现其有关部门在上报庚子之乱的损失之中,有“浮报冒报”的现象。

梁诚非常机敏地放弃了谈判战略,不再去和海约翰纠缠赔款用金还是用银的了,而是“乘其一隙之明,籍归已失之利”。

于是他不放过任何机会,在美国国会及议员中四处游说退还不实赔款。

1906年初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爱德蒙·詹姆士送呈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一份备忘录,要求美国政府加速吸引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去。

同年3月6日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到白宫进谒罗斯福总统。

他建议总统将中国清政府的庚子赔款退还一部分,专门开办和津贴在中国的学校。

1907年明恩溥发表《今日的中国和美国》一书,他在书中指出,应该多让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去美国留学。

在明恩溥等人的推动、鼓吹下,罗斯福给国会提出了一个谘文,指出:"我国宜实力帮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巨数之国民能以渐融洽于近世之境地。

历史趣谈庚子赔款中的留学生 庚子赔款为什么会被退还

历史趣谈庚子赔款中的留学生 庚子赔款为什么会被退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庚子赔款中的留学生庚子赔款为什么会被退还
导语: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的北方如火如荼,清政府与众列强开战,但是不幸战败,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1901年辛丑年,清政府与众列强签
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的北方如火如荼,清政府与众列强开战,但是不幸战败,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1901年辛丑年,清政府与众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规定向列强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这笔赔款被称为“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留学生说的是利用庚子赔款退款向外国派遣留学生的事情,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庚子赔款清政府向众列强赔付了大量的白银,这笔赔款的数额远远的超出了各个列强在中国所遭受到的损失,于是经过交涉,众列强同意退还一部分赔款,众列强规定这笔赔款应该优先用在中国向各个国家派遣留学生方面。

因为众列强认为谁控制了中国的精神,谁就可以真正的控制中国的商业以及其他各个方面。

所以诸列强都积极的吸取中国的留学生到自己的国家内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自然科学方面的专业,也包括人文科学方面的专业。

而这些留学生的费用就从庚子赔款退款中支付,因此这些留学生就是庚子赔款留学生。

庚子赔款留学生的主要留学国家有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家,这些留学生在各个国家的很多学科内学习,回国之后这批留学生成为了各个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庚子赔款留学生的成绩卓然,在后来的几十年间这些留学生成了中国学术界最闪亮的明星,比如大学问家胡适、后来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等都是庚子赔款留学生。

庚子赔款留学生影响了中国的各个领域,他们的言传身教,又深深地影响了后来者。

庚子赔款为什么会被退还
庚子赔款是指的清政府与众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对诸
生活常识分享。

美国怎样退还庚子赔款助华兴教

美国怎样退还庚子赔款助华兴教

美国怎样退还庚子赔款助华兴教改革开放到二零一二年,国人出洋留学已有三十多年历史了。

我知道的最早的留学始于一九七八年。

当时,七七级高考后,教育部在几个重点大学内选拔了一些本科生,每个系一、二个人,和欧美进行学生交流。

我的熟人中有几个是这样来美国的,他们都很出色。

教育部还从一九七八年第一届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挑选出了一些优秀的,作为公费留学生。

我有好几个亲戚是这样来美留学。

后来,有了在职人员出国留学,必须工作五年、或缴还培养费的政策。

于是,出国留学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我自己就是这样来美国的。

水煮百年到了美国之后,才知道中国第一代留美学生,是由广东的美国教会选送来美的。

中国最好的大学——清华大学的前身,是用美国退还给中国的庚子赔款办的留美预备学校。

美国为中美人才交流做过很多事情。

其实,美国为中国现代化所做的事情,远远不止人才交流。

限于篇幅,本文把重点放在庚子赔款这件事上。

一九零零年六月十日,俄、英、日、美、德、法、意、奥八国,为镇压义和团保护其驻京使团,组成八国联军。

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EdwardSeymour)率领,从天津进军北京。

八月十四日,联军占领北京。

慈禧下令剿灭义和团,同时任命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与八国谈判。

八月二十四日,慈禧发布上谕,要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便宜行事”,尽快与八国谈判,达成“和局”。

谈判从一九零零年十月到第二年九月,最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过去的中外条约,都是在列强与清政府之间谈判而成的。

《辛丑条约》的谈判则是在列强之间进行。

李鸿章等人根本没有谈判的机会,清政府被列强任意宰割,只有在列强达成协议后照章执行的份。

但是,作为列强之一的美国,不但没有对清政府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反倒为了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作出了很大努力。

谈判前,光绪皇帝就和美国总统有书信往来,请美国替中国说话。

谈判期间,美国一直强调要“保持中国的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反对扩大惩罚清朝官员,呼吁减少赔款。

美国成了《辛丑条约》谈判中,中国利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

近十年来我国有关“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研究

近十年来我国有关“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研究

近十年来我国有关“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研究作者:郭宗礼毛锐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05期[关键词]美国,中国,庚子赔款[中图分类号]K25 D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5—00—04《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战争损失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厘,这就是“庚子赔款”。

其中,美国分得3200多万两(合2400多万美元)。

在当时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各国所获赔款均不同程度超出了本国的战争损失。

美国实际损失近1165.5万余(美)元,也就是说美国超索赔款1278.5万余(美)元。

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核准将美国庚子赔款数减至13655492.69美元,余下10785286.12美元退还中国,经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签署生效,这是美国第一次退还庚子赔款。

1924年,美国国会再次通过法案,批准将1917年10月起的庚款余额本金6137552美元退还中国,美国总统柯立芝于1925年7月16日签署生效,此为美国第二次退还庚子赔款。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传统观点有很多突破。

一、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提出(一)关于“退还庚子赔款”的提出对第一次退还庚款的提出,史学界大致有两种观点:传统观点认为清政府驻美公使梁诚在庚款还金交涉中向海约翰首次提出了退还庚款的要求,海约翰承认庚子赔款过多,并非主动行为。

王娟娟进一步考察了这一问题,认为梁诚虽有首倡和推动美国政府退还庚子赔款之功,但退款之事的成功离不开美国政府的积极回应和配合。

美国主动提出说认为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是首倡者,他主动提出将多收的庚子赔款退还中国。

崔志海利用美国国务院档案,从美国在《辛丑条约》谈判中力主尽量缩减中国的赔款总额的主张和行为人手,认为美国从赔款一开始就有退还意向。

许多学者都没有注意到梁诚要求退还赔款前,海约翰已授意柔克义起草了要求国会授权退还部分庚款的备忘录这一事实。

中国历史上最大一笔战争赔款,谁泄露了大清国的“家底”

中国历史上最大一笔战争赔款,谁泄露了大清国的“家底”

中国历史上最大一笔战争赔款,谁泄露了大清国的“家底”庚子赔款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笔战争赔款,总额达4.5亿两白银,当时中国的人口恰好是4.5亿,所以一直以来都有个说法,认为这是列强按中国“人均一两”的标准确定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个赔偿额的确定是反复“精算”和谋划的结果。

1900年是农历庚子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等8个国家组成联军以武力侵占了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等仓皇逃往西安,为保住权位,慈禧太后命庆亲王奕劻、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与列强进行和谈。

1900年10月,李鸿章来到已被八国联军占领的北京,被列强安排在东城区金鱼胡同的贤良寺居住。

此时的北京,名义上归大清国管辖的地方只有2处,一处是这里,一处是奕劻的庆亲王府。

各国驻华公使不断开会,商讨如何向清政府要价,大家纷纷“献计献策”,有的提出须惩办所谓“祸首”,也就是那些仇洋的中国官员,有的提出在北京设立一支永久性的驻军,有的提出必须让清政府拆除大沽炮台,并在天津至北京间设立多处军事据点。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提出,必须让清政府狠狠地赔上一笔,赔得越多越好,当时出兵的是8个国家,但讨论赔款时却一下子来了14个国家的代表,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挪威等6个国家声称自己也有人员和财产损失,是“受害国”,也要求赔偿。

这时候的清政府已经完全丧失了任何与列强讨价还价的能力,慈禧太后指示李鸿章尽快与列强达成协议,以便“圣驾”能够返京。

列强完全可以来个“狮子大张口”,反正要多少清政府就得答应多少,但这也取决于另一个因素,那就是清政府的赔偿能力。

关于这一点,英、法等国最清楚,因为他们不止一次跟清朝政府有过这方面的交易,知道数额太大并不切实际。

但德、俄等国不这么认为,他们提出可以让清政府去贷款,但这项建议又遭到了英、法、美等国的反对,因为当时在中国的最重要几家外国银行和财团不是英国的就是法国、美国的,。

英国提出了“分期摊还”的方案,先定总额,之后分摊到各年,让清政府慢慢还,但该方案又遭到日本的反对,日本刚刚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清政府为此要向日本赔偿2.3亿两,这笔钱还没有还完,日本担心新的赔款方案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

20世纪的晚清财政史研究27000字(精简版)

20世纪的晚清财政史研究27000字(精简版)

20世纪的晚清财政史研究 27000字20世纪的晚清财政史研究 27000字20世纪的晚清财政史研究,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存在着一些阙失,值得认真回顾和总结。

在已经发表的有关学术史综述中,对晚清财政史的研究涉及很少,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本文在总体回溯的基础上,重点缕述几个重要的专题研究和突出成果,最后讨论晚清财政史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同时需要说明,由于视野和语言的限制,本文所涉及的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限于日本。

挂一漏万与不妥之处也请读者批评指正。

一、学术史回顾:晚清财政史研究概述应该说,对晚清财政史的研究,并非始于20世纪,在19世纪末已经开始。

1897年,上海广学会出版了英国驻上海领事哲美森的《中国度支考》,该书虽冠名中国度支,实则专门叙述清代特别是晚清的财政。

该书的目录较为庞杂,共分为总论、政府疆吏交际、直省解京款项、漕运京饷、额外京饷、海关洋税、岁人总论、地丁银、漕粮、盐课盐厘、百货厘金、新关洋税、常关税、土药税厘、杂税等36目。

仅从繁杂的目录来看,《中国度支考》不是一部研究性著作,更多的具有资料选编色彩。

当然,其资料也弥足珍贵,刘锦藻编撰的《清朝续文献通考》就有所引用,并称晚清户部的报告,多脱误,外人指其不合,而哲美森的记述,外人信为无误。

这也正揭示出《中国度支考》的史料价值。

进入20世纪后,广智书局1904年出版了梁启超的《中国国债史》,梁氏对晚清的国债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而吴廷燮的《清财政考略》,则是国人从整体上研究清代财政的第一部著作,对晚清财政亦有涉及。

191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王振先《中国厘金问题》,是国内学者研究厘金问题的第一部著作,受到同时代的国外学者的注意。

②此后,专门研究清代财政的专著不多见,最值得注意的是罗玉东的《中国厘金史》,罗著对晚清厘金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是20世纪上半叶清代财政史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研究著作。

另外,侯厚培的《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是国内系统研究近代经济史的第一部著作,是书对财政问题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特别是对晚清的币制改革,有较好的论述。

庚子赔款ppt

庚子赔款ppt

英 国 退 款
1926年初,英国国会通过退还中国庚子赔款议案(退款 用于向英国选派留学生等教育项目),即派斯科塞尔来华制 定该款使用细则。当时,胡适是“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中 方顾问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苏俄政府宣布 放弃帝俄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包括退还庚子赔款中尚未付给 的部分。俄国人在中国的特权也将取消,而所有这些的交换 条件只有一个:北洋政府承认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1924年5 月,两国签订《中俄协定》,其中规定退款用途,除偿付中 国政府业经以俄款为抵押品的各项债务外,余数全用于中国 教育事业,由中苏两国派员合组一基金委员会(俄国退还庚 子赔款委员会)负责处理。


1908年10月28日,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程 :自退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 应派留美学生100人。如果到第4年就派足了400人,则自 第5年起,每年至少要派50人赴美,直到退款用完为止。 被派遣的学生,必须是“身体强壮,性情纯正,相貌完全 ,身家清白,恰当年龄”,中文程度须能作文及有文学和 历史知识,英文程度能直接入美国大学和专门学校听讲, 并规定他们之中,应有80%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 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其余20%学法律、政治、 财经、师范等。 • 美国用心良苦的教育计划,成效卓然。考取庚子赔款 (胡适是第二批)而留美的中国学生,在后来的几十年间 成了中国学术界最闪亮的明星,而他们的言传身教,又深 深地影响了后来者
庚 子 赔 款
第三组:
什么是庚子赔款?
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 达到高潮,大清帝国和国际列强开战,八国联军占领了北 京紫禁城皇宫。1901年(辛丑年)9月,中国和11个国家 达成了屈辱的《解决1900年动乱最后议定书》,即《辛丑 条约》。条约规定,中国从海关银等关税中拿出4亿5千万 两白银赔偿各国,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4%的年息, 分39年还清。这笔钱史称“庚子赔款”,西方人称为“拳 乱赔款”(Boxer Indemnity)。

庚子赔款与游美学务处 百年前的公派留学生们

庚子赔款与游美学务处 百年前的公派留学生们

Moment留学史话701901年,辛丑年。

这一年的9月,清政府与11个国家签订《解决1900年动乱最后议定书》,即《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需拿出4.5亿两白银赔偿各国,赔款以4%年利息计算,分39年还清。

因1900年是农历庚子年,这笔钱史称“庚子赔款”。

这项无理而屈辱的赔款,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更为沉重的负担。

为筹措赔款,清政府向国内人民施压,年赔款均分摊入省,各省分摊入州县,州县再分派税务于各色人等,其结果是当时国民的田赋、丁漕、契税﹑厘金、统税等愈发沉重,中国民众无论男女长幼,都承受着庚子赔款之苦。

在债务偿付的过程中,这项巨额赔款在不经意之中成为了促成一些人命运变化的推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转折点。

赔款后期,由于各种原因,列强开始向中国退还一定款项,并要求将这笔钱用于中国教育事业,美国便是其中最显著的代表。

于是,自1909年起,中国陆续、分批向美国派出留学生,这便是历史上的“庚款留学生”。

回看他们远渡重洋的身影,百年前中国苦涩命运与留学生们的特殊机遇相互映照,那段历史的一个侧面被生动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中国的苦涩命运1900年,世界上只剩中国和墨西哥两个国家还将白银作为法定货币,英美等大国都已放弃银本位制度,改用金本位制度。

白银的使用量大幅减少,导致了1873年到1900年期间,白银价格大幅下跌,跌至从前的一半左右,且在《辛丑条约》签订后下跌势头依然不减。

而条约所定4.5亿两赔款数额本已含有水分,并非各国实际花费,赔款时各国还要求以记者_张影 编辑_刘薇禛平 设计_张禹庚子赔款与游美学务处百年前的公派留学生们“庚款留学生”的留学生涯中,隐藏着近代中国的影子。

71“应还日期之市价易金付给”,即将白银以下跌前汇率折算成金子付给,此举导致清廷债务进一步增加,赔款数额也水涨船高。

在4.5亿两的赔款中,美国所获数额占比为7.32%,合计近3300万两白银,以当时汇率计算,约合2400多万美元(不包括利息),美国采取了另一种形式发挥这笔款项的作用。

从赔款里走出的一代宗师

从赔款里走出的一代宗师

从赔款里走出的一代宗师作者:邵娟来源:《视野》2004年第10期背景1901年,即“庚子之乱”的第二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须在39年内向列强赔付白银4.5亿两。

这就是所谓的“庚子赔款”。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退还中国“庚子赔款”超出美方实际损失的部分,用这笔钱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1909年8月,630名青年走进北京史家胡同深深的巷子,参加第一次庚款留美考试。

经初试复试后,有47人脱颖而出。

当时对考生的要求除通晓国文、英文和数理化各科外,还须“身体强健,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

同年10月,首批庚款留学生共50人启程赴美。

他们所学专业大多是化工、机械、土木、冶金及农、商各科。

后来成为清华惟一一位终身校长的梅贻琦,也在其中。

在第二批庚款留美学生中,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胡适。

同榜中还有后来同样声名卓著的语言学家赵元任、气象学家竺可桢等。

1925年,英国国会步美国后尘,正式通过“退还中国赔款案”。

5年后成立了“中英庚款董事会”。

从1933年至 1946年,董事会先后举行9次考试,共选拔庚款留英学生193人,钱钟书、卢嘉锡等著名学者都出身于此。

至于究竟是何种力量引发了美英等国的退赔风潮,我们似乎可以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致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找到答案:“哪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在精神和商业上得到最大收获……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因此,他敦促美国政府通过吸引留学生,来造就一批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新领袖。

美国驻华公使的妻子,同时也是庚子年北京使馆区围困的幸存者萨拉·康格认为:“美国并非被迫取消赔款,这态度之深、宽、高不是文字可以表达的。

”他们大师胡适1910年举行的第二次招考录取了70名留学生,第55名就是胡适。

是年8月,19岁的胡适和赵元任、胡明复、周仁等70人,剪掉辫子、换上西装,在上海登上了赴美的“中国”号轮船。

庚子赔款史料

庚子赔款史料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记(李敖为什么说谎)作者:胡适辛丑和约,美国以海陆军费及商人损失不赀,遂索赔款约数二十五兆美金,合中国银三十四兆两有奇。

是年四月,各国摊派赔款总数四百五十兆两,美国分得三十二兆九十三万两有奇,合美金二十四兆四十四万元有奇,议定分四十年付清,年息四厘。

事定,美国政府下令,凡美国教会教士商人等,于庚子拳匪之乱,受有损失者,或死者之家属,皆得于此项赔款内,领取赔偿抚恤之费。

令下,计来领偿金者,共得二百三十余人,共发给美金一兆九十九元有奇。

加入陆军用费七兆十八万零,及海军用费二兆四十八万零,共计美国于庚子一役,所受损失之确数,为美金十一兆六十五万有奇。

而于所得赔款二十四兆四十四万之内,减去此数,盖尚余十二兆七十余万金为浮数云。

西历千九百零七年十二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君咨文议院,中有一节论赔款善后事宜,其言曰:当日政府之初意,本欲俟各种损失清偿之后,即以盈余之数交还中国,以为友谊之证,云云。

是为美国退还赔款之议之肇端。

罗氏又云:此邦(美国)宜竭力助中国之教育发达,使此地大人众之帝国,能振拔以适于今日之竞争世界,即如招致中国学生来此邦留学高等教育,亦达此目的之一法也。

据此则赔款遣学生,其议实创自罗氏也。

明年正月,议会通过议案如下:大总统得有全权,斟酌减损一九零一年九月七日与中国所订拳乱赔款二十四兆四十四万七百七十八元九角一分之债券,须使此项赔款之总数,不得过一十一兆六十五万五千四百九十二元六角九分(此即美国损失实数),期所余之数,大总统斟酌行之。

是时十二月二十八日,以国务卿鲁特(Elihu Root)之进言,总统罗期福下令曰:(上略)准此则美国政府除确实费用及一切损失赔偿一十一兆六十五万元零之外,所余十二兆余美金,实为浮数,受之有惭德,应以之退还中国,以全友谊。

惟中国自一九零一年七月一日至一九零九年正月一日,共已付若千金,于此一十一兆六十五万元之数,尚不足九兆六十四万元有奇,其自一九零九年正月一日以后,于中国每年分付之赔款内,留其若干份以凑足此九兆余元之数,而分其若干份,以归还中国。

庚子赔款数额

庚子赔款数额

赔款数额庚子赔款总额为关平银四亿五千万两,关平银为虚拟银两,每两37.7495克(后演变为37.913克)的足色纹银(含93.5374%纯银)。

约合当时的3.33亿美元、或7161万英镑、或6.3亿日元、或9.7亿卢布。

赔款年息为四十厘(4%),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共计九亿八千二百二十三万八千一百五十两(982,238,150两)。

西方各国要求中国赔款的理由包括:1、支付出兵战费及利息;2、赔偿各国侨民、传教人员、商人及企业损失;3、赔偿各国教会损失;4、赔偿中国教民损失。

四亿五千万两的数目是以当时中国人口估算值(4.5亿)为基础,按每名中国人赔付一两的数目来确定的,带有羞辱性质。

这笔赔款被称为“大赔款”,此外还有17个省的中国地方官绅分别与各国领事、教士、教民协商议定了纹银22,272,708两的地方赔款[参1]。

其中5,386,000两归入大赔款。

地方赔款的实际支付额为纹银16,886,708两,被称为“小赔款”。

[注1][编辑] 赔款的分配在庚子赔款4.5亿两纹银的分配比例中,俄国所获最多,达2.84亿卢布(包括中东铁路损失7000万卢布、直接战费2亿卢布及利息1400万卢布,赔款衍生利息未计算在内),占庚子赔款总数的28.97%;其次为德国,占总数的20.02%;其他各国的分配比例为法国15.75%,英国11.25%,日本7.73%,美国7.32%,意大利7.32%,比利时1.89%,奥匈帝国0.89%,荷兰0.17%,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挪威四国各占0.025%。

各国赔款分配比例,除考虑到出兵数量、战费支出多寡以及财产损失外,德国因其外交官克林德遇害故要求巨额赔偿。

法国为中国天主教会保护国,因此其所得赔款(主要为“小赔款”)中,有一部分用于修缮被毁教堂,以及支付给中国遇害天主教教民遗属,作为抚恤金。

[注2][编辑] 赔款的支付与使用1909年,在中国驻美国公使梁诚的多方游说下,美国决定减免其所得赔款的一部分,改用于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教育费用建立“留美预备学堂”(清华大学之肇始)。

《辛丑条约》的赔款

《辛丑条约》的赔款

《辛丑条约》的赔款《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辛丑条约》的赔款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辛丑条约》的赔款具体内容《辛丑条约》中的所涉及的赔款,因为是针对1900年(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而规定,所以也叫庚子赔款。

赔款按中国当时人口计算,每人一两,共计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共计高达9.82多亿两,各省"地方赔款"还有0.2亿两以上。

因此,总数达白银10亿两以上。

这笔巨款相当于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2倍。

各国要求赔款的数目如下:俄国130371120两、德国90070515两、法国70878240两、英国50620545两、日本34793100两、美国32939055两、意大利32939055两、比利时8484345两、奥匈帝国4003920两、荷兰782100两,其余的43万余两由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等国分享。

年息4厘,分39年还清,利息共532238150两。

本息合计982238150两,以海关税、盐税担保。

折价赔偿条约签字以后,清政府按期给列强赔款。

但到1904年以后,银价下跌,而庚子赔款是按银价算的,于是,列国在1905年7月2日,强迫清政府将庚子赔款改为金货债务,并将已经用银偿付的赔款按金价折算,补偿了约8000000两。

《辛丑条约》签订经过起因当时清朝政府内部有将首都迁往内地(西安)继续与联军作战的建议。

但是当时的清政府实际上已经没有可靠的军队了。

义和团已经被战败,山东以南省份的总督们早在义和团期间就已经与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违抗清政府支持义和团的决定。

因此清政府决定签署这个条约来保全自己。

过程光绪二十六年五月(6月)下旬清廷对八国联军宣战后,清军一再溃败。

六月上旬,慈禧太后改任两广总督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命其从速来京,全权与各国协商议和。

七月十三日(8月7日),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清廷正式任命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与列强谈判。

浅论四川筹集庚子赔款及其影响

浅论四川筹集庚子赔款及其影响

浅论四川筹集庚子赔款及其影响唐琳述摘要:《辛丑条约》涉及的巨额赔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四川一共摊付筹集合庚子赔款3300万两白银,在所有筹款省份中居第二位。

随粮并征是四川庚子筹款的主要来源,此外还有通过盐业来筹款的盐斤加价和征收厘金杂税。

其对社会的影响是极大地增加了人民的经济生活负担,影响了四川的发展,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暴动、抗捐、起义事件频发,加快了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的速度。

关键词:庚子赔款;四川;影响中图分类号:K2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7-0092-03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达到高潮,引致俄、德、法、英等八国联军武力干涉,大清帝国和列强开战,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紫禁城皇宫。

1901年(辛丑年)9月,清政府和11个国家达成了屈辱的《解决1900年动乱最后议定书》,即《辛丑条约》,其中涉及的赔款即庚子赔款。

一、庚子赔款概况庚子赔款是近代中国战争失败后被列强要求赔款数额最多的一次。

此次赔款实际上分为两种赔款方式,一为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以后,经英、美、德、俄等主要国家共同商议后,逼迫清政府承认赔款4.5亿两白银,此款称为大赔款,也是俗称的庚子赔款。

此款以中国发行债券,分年付本息的方式偿还,以海关税、盐税以及常关税作为担保,分39年还清,加上年息4厘,本息共计赔款约白银9.82亿两。

然而在实际的赔偿过程中,以美国为首、英国法国等相继实行退还部分庚款,因此实际的赔款数额小于原拟定的白银9.82亿两。

二为地方赔款,主要是因义和团运动期间各地教会事件所涉及的经济问题而产生的,“地方赔款多由领事、教士、教民与地方官绅调查协商所议定的赔款”。

[1]本文主要研究第一种赔款在四川的筹集情况。

二、四川筹集庚子赔款有关史实鸦片战争之后庚子赔款之前,大清帝国经历了多次的战争及赔款,财力几近匮乏,面对如此巨额的庚子赔款,清政府和民间没有一次性给清赔款的能力。

庚子赔款史料

庚子赔款史料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记(李敖为什么说谎)作者:胡适辛丑和约,美国以海陆军费及商人损失不赀,遂索赔款约数二十五兆美金,合中国银三十四兆两有奇。

是年四月,各国摊派赔款总数四百五十兆两,美国分得三十二兆九十三万两有奇,合美金二十四兆四十四万元有奇,议定分四十年付清,年息四厘。

事定,美国政府下令,凡美国教会教士商人等,于庚子拳匪之乱,受有损失者,或死者之家属,皆得于此项赔款内,领取赔偿抚恤之费。

令下,计来领偿金者,共得二百三十余人,共发给美金一兆九十九元有奇。

加入陆军用费七兆十八万零,及海军用费二兆四十八万零,共计美国于庚子一役,所受损失之确数,为美金十一兆六十五万有奇。

而于所得赔款二十四兆四十四万之内,减去此数,盖尚余十二兆七十余万金为浮数云。

西历千九百零七年十二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君咨文议院,中有一节论赔款善后事宜,其言曰:当日政府之初意,本欲俟各种损失清偿之后,即以盈余之数交还中国,以为友谊之证,云云。

是为美国退还赔款之议之肇端。

罗氏又云:此邦(美国)宜竭力助中国之教育发达,使此地大人众之帝国,能振拔以适于今日之竞争世界,即如招致中国学生来此邦留学高等教育,亦达此目的之一法也。

据此则赔款遣学生,其议实创自罗氏也。

明年正月,议会通过议案如下:大总统得有全权,斟酌减损一九零一年九月七日与中国所订拳乱赔款二十四兆四十四万七百七十八元九角一分之债券,须使此项赔款之总数,不得过一十一兆六十五万五千四百九十二元六角九分(此即美国损失实数),期所余之数,大总统斟酌行之。

是时十二月二十八日,以国务卿鲁特(Elihu Root)之进言,总统罗期福下令曰:(上略)准此则美国政府除确实费用及一切损失赔偿一十一兆六十五万元零之外,所余十二兆余美金,实为浮数,受之有惭德,应以之退还中国,以全友谊。

惟中国自一九零一年七月一日至一九零九年正月一日,共已付若千金,于此一十一兆六十五万元之数,尚不足九兆六十四万元有奇,其自一九零九年正月一日以后,于中国每年分付之赔款内,留其若干份以凑足此九兆余元之数,而分其若干份,以归还中国。

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近来读程新国先生著作《庚款留学百年》,对庚款的退还有了大致了解。

现做笔记,留日后再阅。

心得:1900年距今已经一百多年。

那个时候慈溪太后还在,她控制着朝政,疲惫且无能地应对着列强各国。

各地兴起的义和团组织成为中西文化冲突的参与者,他们拔电杆、拆铁轨,毁教堂,逢洋必反。

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一个非理性的时代,一个血腥的时代。

难以确却计数的中外人士都参与了这一事件。

这一年的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溪仓惶出逃,史称“庚子事变”。

这年后,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

清政府向参与战争的列强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9亿多两。

当我还在读中学时,第一次学到中国近代史看到这方面内容的时候,真是气愤至极点。

有时竟然不愿意看这部分的内容。

但是考试偏偏考什么时候签订了几个《条约》,《条约》的内容是什么,给中国社会造成了那些影响,基本上都归纳为清廷统治下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已经过去,一百年后的人们大部分是经历那场浩劫先人们的孙子或曾孙子辈。

对于“庚子赔款”等历史事件可以从多视觉去考察,得出更多的启示。

以美国为首,首先倡导在中国“退款助学”,随后其他国家效仿。

这也许是良心发现。

(以下内容以《庚款留学百年》程新国著,东方出版中心为准)一、11国获得的赔款份额及国内各省摊派的赔款额度1901年9月7日,奕劻和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德、俄、英、法、日、美、意等11国公使在《议和大纲》上签字,中国近代史上又一屈辱条约——《辛丑条约》随之订立。

为瓜分这笔本息9.822亿两白银赔款,11国列强争吵得面红耳赤,后来总算按所谓“受损多少”、“出力大小”列出清单,其比例为:俄国占28.97%,德国占20.15%,法国占15.75%,英国占11.24%,日本占7.73%,美国占7.31%,意大利占5.91%,比利时占1.88%,奥地利占0.83%,荷兰占0.17%,西班牙占0.03%,葡萄牙占0.02%,挪威与瑞典各占0.01%。

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

所谓“庚子赔款”是中国清朝政府在1901年9月7号与西方11国签订的《辛丑条约》所规定的赔款,由于这笔赔款是针对1900年、也就是中国农历庚子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所以称为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的总额为4亿5千万两白银,其中对美国的赔款为3200多万两,折合大约2400万美元。

美国带头用赔款在中国兴办教育1906年3月,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向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建议,用庚子赔款在中国兴办教育,并资助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

罗斯福采纳了这个建议,向国会提出赞助中国教育的咨文。

1908年5月25号,美国国会通过了有关决议。

1908年,美国正式宣布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的半数,也就是1160多万美元,用作资助留美学生。

为了开展派遣留美学生的工作,清政府1911年在北京开设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4年改名为清华大学。

1917年到1921年,美国又用庚子赔款在北京建立了协和医院以及协和医学院。

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把庚子赔款的剩余部分用于中国,成立中国促进基金会,北洋政府任命了由10名中国人和5名美国人组成的托管董事会,负责掌管基金会的运作。

此后,这个基金会把大笔款项以奖学金的方式提供给清华大学。

由于拥有可靠的经费来源,清华大学从创建之初就具备特殊的优势和办学条件。

另外,很多中国的庚子赔款留美学生成为中国学术界的精英,他们在推动中国在人文和科技领域的进步发挥了重大作用。

对于美国利用庚子赔款在中国兴办教育,有关当局的通常说法是美国这种做法并非出于正义和公道,而是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也就是说,美国的庚款兴学非但无功,而且有过。

但是,很多学者认为,美国从来不曾干涉清华大学的办校方针,也从来不曾介入中国选送留美学生的事务,并没有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主权,而是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外,在美国的带动下,辛丑条约涉及的其他一些国家后来也陆续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

现在,有关美国庚款兴学的史料很多,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做一点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

庚款留学

庚款留学

庚款留学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打了败仗。

在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美、英、德、法、日、奥等11各国家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要求清政府向他们赔偿白银,这就是“庚子赔款”。

美国获得的赔款2400万美元,超过义和团运动对他们造成的损失,约1100万美金。

而后,美国决定从1909年—1940年逐步退还部分庚款并用于中国的教育方面,特别是留学方面。

最早提出的是美国在华传教士罗斯福,他认为有改变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要从精神上开始。

在合同中要求前四年每年至少100人,接着每年至少50人,直到庚款用完,设立相应的留美办事处,还要求请政府建立留美学堂。

当时,美国关于退还部分庚款是由孟禄博士负责的,他是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教授,他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

他到中国后于中国政府共同组建了管理这笔庚款的董事会——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

董事会共15人,都是社会层上有地位的人。

对于如何使用者些教育经费都有相应的规定和原则,孟禄还提出了“四不当用”和“三当用”方案。

这些钱主要用于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利用这些钱被派遣出国的留学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庚款留学”。

派遣留美的学生要经过考试选拔,都是当时的一些知识文化、有斗志的青年。

从清末开始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都有庚款留美学生选拔。

清末派遣的留美学生有三批共计180名。

考试的科目有国文、英文、中国历史、地理等科。

第一次选拔是在1909年的9月4日,当时有140人报名,最后是47个人录取。

同年,还创办了专门复制选拔留美学生和派遣工作的办事处,在1911年辈改名为清华学堂,此后清华学堂就成了培养庚款留美学生的地方,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被改名为清华大学。

第二次选拔是在1910年7月,当时赵云任、胡适等人也在70各录取人之中。

第三次选拔时在1911年7月,录取了63个人。

这使得留美的风气高涨。

在民国时期,共派遣1059人留美,而在1929年庚款留学停止。

在南京政府时期,1933年清华大学在南京、北平两地举行第一届留美考试,180人参加,最后25人被录取。

庚子赔款法律规定(3篇)

庚子赔款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背景庚子赔款,又称辛丑赔款,是指1901年(农历辛丑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向八国联军支付的一笔巨额赔款。

这笔赔款数额巨大,对当时的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为了规范庚子赔款的使用,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规定。

本文将详细阐述庚子赔款的法律规定。

二、庚子赔款的法律依据1.《辛丑和约》: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和约》,规定清政府向八国联军支付赔款4.5亿两白银。

2.《庚子赔款条例》: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庚子赔款条例》,对赔款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规定。

三、庚子赔款的使用范围根据《庚子赔款条例》,庚子赔款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军费:用于加强清军装备,提高军队战斗力。

2. 教育事业:用于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3. 公共事业:用于修建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改善民生。

4. 外交事务:用于支付外债、赔款等外交费用。

四、庚子赔款的管理机构1. 赔款委员会:1902年,清政府成立了赔款委员会,负责管理庚子赔款的使用。

2. 教育部:1905年,清政府将赔款委员会并入教育部,由教育部负责管理赔款。

五、庚子赔款的使用程序1. 制定计划:赔款委员会或教育部根据国家需要,制定赔款使用计划。

2. 审批程序:赔款使用计划需经过朝廷批准。

3. 执行监督:赔款使用过程中,朝廷派专员进行监督。

4. 报告制度:赔款使用结束后,需向朝廷提交报告。

六、庚子赔款的使用情况1. 军费:庚子赔款用于购置枪炮、弹药、战舰等军需物资,提高清军战斗力。

2. 教育事业:庚子赔款用于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学府均由庚子赔款资助。

3. 公共事业:庚子赔款用于修建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改善民生。

4. 外交事务:庚子赔款用于支付外债、赔款等外交费用。

七、庚子赔款的法律影响1. 增强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庚子赔款数额巨大,对清政府的财政造成了严重压力。

2. 推动了教育改革:庚子赔款用于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了教育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