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物理学

合集下载

大学大气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学大气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学大气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的组成地球的大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氩气等。

其中,氮气占据了大气的78%,氧气占据了21%,水蒸气占据了0-4%,二氧化碳、氩气等稀有气体的含量很低。

这些气体通过物理和化学过程相互作用,形成了大气层的稳定结构。

大气中的水蒸气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蒸气的含量会随着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大气的密度、压强等。

同时,水蒸气还会通过凝结和降水等过程,对大气运动和地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二、大气运动大气运动是指大气层内空气的运动和变化。

大气层内的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日照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通过大气运动,大气能够输送热量、水汽等物质,在地球表面形成风、云、降水等现象,对地球气候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大气运动包括大尺度的环流和小尺度的局地风等。

大尺度的环流是指大气层内的大规模运动,包括赤道附近的热带风暴、北极附近的极地环流等。

而小尺度的局地风则是指在地表上的局部风速变化。

大气运动的规律是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大气运动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气候等现象,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大气层的特点大气层是地球表面以上的气体层,它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结构。

大气层的结构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电离层等。

每个大气层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的最底层,高度大约为8-18公里。

这一层的特点是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湿度变化较大,大气运动较为活跃。

对流层的地表风、云层、降水等现象都与地球的气候和环境密切相关。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大约为18-50公里。

这一层的特点是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大气运动较为平稳,大气密度逐渐减小。

平流层对地球的外界辐射和宇宙射线等有一定的屏蔽作用,为地球的生物和人类活动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中间层、热层和电离层则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分别为50-80公里、80-550公里、550公里以上。

大气物理学试题及答案

大气物理学试题及答案

大气物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增加会导致:A. 气温升高B. 气温降低C. 气压升高D. 气压降低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大气中的主要气体?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氦气答案:D3. 大气层中臭氧层的作用是:A. 吸收紫外线B. 反射红外线C. 吸收红外线D. 反射紫外线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大气环流的主要驱动力?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太阳辐射D. 地壳运动答案:D5. 以下哪种天气现象与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有关?A. 闪电B. 龙卷风C. 雾D. 地震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大气层的厚度约为________公里。

答案:10002. 地球大气层中,________层是天气变化的主要区域。

答案:对流3. 云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水汽在________过程中凝结成水滴或冰晶。

答案:冷却4. 地球的大气层由外向内依次为________、平流层、对流层。

答案:电离层5. 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的能量中,大部分是________波长的光。

答案:可见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大气中温室效应的作用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答案: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吸收和重新辐射地球表面的热量,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这种效应对全球气候有显著影响,可能导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2. 描述大气环流的基本过程。

答案: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大规模的气流运动。

基本过程包括:太阳辐射加热地表,地表加热大气,造成不同地区温度差异,进而产生气压差异,驱动大气流动。

这些流动在地球自转和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下形成全球性的环流模式,如哈德来环流、费雷尔环流等。

3. 解释什么是锋面,并说明其在天气变化中的作用。

答案:锋面是指冷暖气团相遇时形成的边界。

在天气变化中,锋面是导致降水、风暴等天气现象的主要因素。

大气物理学复习资料

大气物理学复习资料

大气物理学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第一章大气概述1、干洁大气:通常把除水汽以外的纯净大气称为干结大气,也称干空气。

2、气溶胶: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粒子。

3、气团: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的巨大空气块。

4、气团变性:当气团移到新的下垫面时,它的性质会逐渐发生变化,在新的物理过程中获得新的性质。

5、锋:冷暖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相对运动时,在其交界面处出现一个气象要素(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发生剧烈改变的过渡带称为锋。

6、冷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

7、暖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8、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很少移动,有时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有时暖气团占主导地位,使锋面处于来回摆动状态。

9、锢囚锋:当三种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如暖气团、较冷气团、更冷气团)相遇时,可以产生两个锋面,前面是暖锋,后面是冷锋,如果冷锋移动速度快,追上前方的暖锋,或两条冷锋迎面相遇,并逐渐合并起来,使地面完全被冷气团所占据,原来的暖气团被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这种由两条锋相遇合并所形成的锋称为锢囚锋。

10、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垂直方向上每变化100米,气温的变化值,并以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为正值。

11、气温T: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12、混合比r:一定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质量和干空气质量之比。

r=m v/m d13、比湿q:一定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质量与湿空气质量之比。

q=m v/(m v+m d)14、水汽压e:大气中水汽的分压强称为水气压。

15、饱和水汽压e s:某一温度下,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所具有的水汽压。

16、水汽密度(即绝对湿度)ρv:单位体积湿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

17、相对湿度U w: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水汽和饱和水汽的摩尔分数之比称为水面的相对湿度。

18、露点t d:湿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的条件下,气温降到对水面而言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大气光学现象的物理学

大气光学现象的物理学

大气光学现象的物理学大气光学是研究大气中光的传播、散射、吸收和折射现象的科学。

在大气中,光线会受到大气的折射、散射等影响,产生一系列有趣的光学现象。

本文将从物理学的角度,介绍大气光学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及其物理机制。

日落和日出日落和日出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太阳呈现出红色或橙色的景象,这是由于大气折射和散射现象导致的。

当太阳处于地平线附近时,光线会经过较长的大气路径,蓝色光波长被更多地散射掉,而红色光波长则相对较少被散射,因此太阳呈现出红色。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晴朗的黄昏天空呈现出红色。

彩虹彩虹是大气光学中最常见也最美丽的现象之一。

它是由于阳光经过雨露等小水滴折射、反射和内部反射形成的。

具体来说,阳光在进入水滴后发生了一系列衍射、反射和干扰现象,最终形成了彩虹这一美丽的自然景观。

而且根据不同的天气条件和观察角度,彩虹还可以分为单弧彩虹、双弧彩虹以及超弯彩虹等不同类型。

色散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例如日出和日落时,或者在大范围云雾中观察阳光照射下的雾霾时,人们可能会观察到天空中呈现出非常漂亮丰富色彩的景象。

这种现象就是色散现象。

正如牛顿在光学研究中所得到的那样,在介质中传播的光具有不同波长,并且每个波长对应不同颜色,在特定条件下就能形成明亮丰富多彩的光谱景观。

假日与真日在水平视野上,在高空或者海洋上观察到太阳或月亮时,由于大气折射效应,会导致天体呈现出略微变形,并且可能产生两个或多个重影效应。

这种视错觉称为“假日”的效应。

除了假日外,还存在另一种视错觉称为“真日”效应。

“真日”效应通常指在晴朗干燥气流条件下,在太阳处后方若有棱镜状结构,会产生类似镜像效果使天空呈现出两个完整太阳景象。

阿尔康圆阿尔康圆是一种特殊的光学现象,在高山、平原或者湖泊上方能很容易观测到。

它是太阳升起或落山、月亮升起时形成在太阳或月亮位置四周垂直发散1°之内有颜色条带形成的圆环。

综述总之,在大气光学中,有众多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和有趣的物理现象。

大气物理学

大气物理学
推出抬升凝结高度的估算公式为
Td Td 0 h 123(Td Td 0 )(m) 2 (0.98 0.17) 10
注意:有时误差很大。
第三节 大气中的湿绝热过程
定义:大气中有相变发生的绝热过程
一、两种极端情况
1、可逆湿绝热过程
水汽相变所产生的水成物不脱离原气块,始终跟随气块上升或 下降,所释放的潜热也全部保留在气块内部。
g dT dz c pd
∴近似为
dT g d 9.8 /1004 0.98K /100m dz c pd
三、位温
1、定义
气块经过干绝热过程气压变为1000hPa时, 气块所具有的温度。用θ表示,其定义式为
1000 T p

在精度要求不高的计算中常用kd代k计算θ。
1、坐标系
x T , y ln p
2、基本线条 等温线、等压线、等θ线(干绝热线)、 等qs线(等饱和比湿线)、等Θse线(假绝热线)。
等温线:平行于纵坐标的一组等间距(黄色)直线,每隔 1 ℃ 一条线,每隔 10 ℃ 标出温度 数值,其中大字体为摄氏温度 ( ℃ ) ,小字体为绝对温度( K )。 等压线:平行于横坐标的一组(黄色)直线,从 1050 百帕到 200 百帕之间,每隔 10 百帕一 条线,图左右两侧每隔 100 百帕标出气压数值。 干绝热线:即等位温线,是一组近似于直线的对数曲线,自图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的黄色实 线,线上每隔 10 ℃ 标出位温( q )数值。当气压值低于 200 百帕时,位温使用括号内数值。
• 对位温定义式求对数,
将x = T, y = ln(1000/p) 代入上式得,
1000 ln ln T k ln p

空气动力学基础01大气物理学

空气动力学基础01大气物理学

1.1.3 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

大气层内空气的压强,即物体单位面 积上承受的空气的垂直作用力。

产生原因


上层空气的重力对下层空气造成了压 力 空气分子不规则的热运动

因为大气压力随高度和温度变化, 所以规定在海平面温度为15 ℃时 的大气压力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1.1.4 粘性

粘性

流体内两相邻流层的流速不同时,或流体与物体间发生相对 运动时,两个流层接触面上或流体和物体接触面上便产生相 互粘滞和相互牵扯的力,这种特性就是流体的粘性。
1.1.7 音速

音速

小扰动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不同介质下: 2 p
a1 T
1.2 大气层的构造

大气分为五 层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电离层( 热层) 散逸层
1.3 国际标准大气(ISA)

1.3.1 国际标准大气的制定



大气的物理性质是变化的,使航空器上产生的空气动力也发 生变化,影响飞行性能; 为便于设计、试验和分析航空器性能,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 标准,即标准大气。 国际民航组织(ICAO)根据对北纬40 °~50°区域的地球大 气多年观测的结果,加以模型化,给出的一种假想的大气模 型。
525.95 462.49 405.39 354.16 308.31 267.40 231.02 198.76 170.26 145.50
0.7846
0.6920 0.6085 0.5334 0.4660 0.4057 0.3519 0.3040 0.2615 0.2240 0.1915
1.0066

当大气流过飞行器表面时,在一些部位气流速度增加 ,气流的压力会减小,密度也会随之下降

大气物理学基础知识

大气物理学基础知识

大气物理学基础知识大气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大气现象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大气的物理特性、活动、变化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并涉及气象学、物理学、化学和地质学等多个学科。

下面就大气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进行一些探讨。

一、大气组成地球大气主要由氮(N2)和氧气(O2)组成,二者占据了大气中的绝大部分。

此外,其他成分还包括氢(H2)、氦(He)、氖(Ne)、氩(Ar)、氖(Kr)、氙(Xe)、气态水(H2O)和温室气体等,它们的存在对于大气物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气结构大气的结构分为四层,自地球表面向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对流层即人们所说的大气层,它从地球表面向上延伸约16公里,这一层的温度逐渐降低。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这里温度逐渐升高,高度达到60千米以上。

中间层是连接平流层和热层的过渡层,这里的温度在-60到0℃之间。

热层位于大气层最高处,高度达到100千米以上,这里的温度非常高,甚至能够使气体变成离子。

三、大气运动大气系统的运动有大尺度和小尺度之分。

大尺度运动像气流和风一样,可以覆盖数百公里到几千公里的范围,与全球气候和天气有密切关系。

小尺度运动则主要研究雷暴、涡旋和涡流等现象,它们通常比大尺度运动时间和空间尺度更小。

四、大气辐射和温室效应大气中的辐射产生于太阳射线的入射和地球的自然热辐射。

对于太阳辐射,大气吸收了其中的紫外线、可见光和近红外线;对于自然热辐射,大气吸收了其中的远红外线。

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存在可以吸收和辐射这些辐射,同时也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形成了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也是大气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大气物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的介绍。

大气性质和大气活动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了解大气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必要的。

气象学中的大气物理学和大气化学

气象学中的大气物理学和大气化学

气象学中的大气物理学和大气化学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环境和天气变化的学科,它主要涉及到大气物理学和大气化学两个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大气物理学大气物理学是研究大气环境的运动、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大气的温度、压力、湿度、风力等参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大气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大气层,它是指从地球表面到大气的最高点之间的那一部分大气。

大气层可以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层次,其中最底层是对人类最重要的,也是人们居住和工作的层次。

这个层次被称为对流层,它的厚度大约为10至15公里。

大气物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大气循环。

大气循环是指大气中水汽、气体和气溶胶在不同地区和高度之间发生的流动。

这种流动形成了大气的环流系统,它是一个由多个环流组成的复杂系统。

这个系统的形成和运动方式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包括太阳辐射、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大气中的气体成分等。

大气物理学还研究风、气旋和台风等现象,它们对人类活动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例如,强热带气旋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而气温变化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大气化学大气化学是研究大气的化学成分及其在大气中的地球化学过程和作用的学科。

大气化学主要涉及到大气中的气态化学反应、大气有机化学、大气生物化学以及大气中化学物质的分布和迁移等。

大气化学主要研究大气中的气体、电离、化学反应等方面。

例如,大气中的氧、氮、氢、二氧化碳等气体成分的化学反应对大气的化学特性和气体分布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大气中也存在着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这些物质将会对人与环境产生潜在的威胁。

大气化学在人类活动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等都会大量释放大气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不仅会对大气本身产生影响,还会影响人类健康和生产活动。

此外,一些化学物质在大气中的迁移和分布也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

总之,大气物理学和大气化学分别研究了大气环境的运动和化学特性,它们在人类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气物理学(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

大气物理学(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
大气物理学的许多内容,早就受到人们的**。在早期,所有的大气热力学和大气动力学研究内容均包含在大 气动力学和天气学中,20世纪20年代,人们开始**较小尺度大气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其中包括了大气底层的边 界层结构的研究,因而形成大气湍流和大气边界层的研究方向,40年代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受到了**,开始形成 污染气象学的研究方向。由于工农业对人工降水的需求,并对云的微观和宏观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因而逐渐形成 对云雾物理学的系统研究。有关大气中的光学、声学和电学现象的研究,早在气象学、物理学和无线电学中进行 了一些研究,40年代开始的气象雷达观测,60年代气象卫星的释放,对形成大气光、声、电学、雷达气象学和卫 星气象学的形成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大气物理学和大气科学其他分支有紧密的联系,如大气物理过程受到天气背景的制约,同时大气物理研究和 探测的结果,又广泛用于天气分析和预报,所以它和天气学关系密切;云动力学是大气物理学和大气动力学结合 的产物;大气物理学的许多内容涉及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大气物理学是大气探测和应用气象学的基础,而这两个 学科的发展,又丰富了大气物理学的内容。例如大气物理为气象雷达观测提供原理依据,而雷达的气象信息则为 研究大气物理过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感谢观看
研究方向
1.天气动力学、数值模式及模拟分析 2.气候动力学及气候变化和预测 3.热带天气学、海—气相互作用和季风 4.中小尺度天气学和暴雨研究 大气声学5.云雾物理学及气溶胶6.卫星遥感学及其应用 7.大气光学探测及应用 8.大气边界层物理学及下垫面过程 9.污染气象学 10.雷电物理学和雷电探测 11.中层大气物理和化学
特点
云图大气声学、大气光学,大气电学和无线电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声、光、电的现象和声波、电磁波在大 气中传播的特性;雷达气象学研究用气象雷达探测大气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在天气分析预报、云和降水物理中的 应用;大气辐射学研究辐射在地球大气系统内的传输转换过程和辐射平衡;云和降水物理学研究云和降水的形成、 发展和消散的过程;大气边界层物理研究受地面影响较大的大气低层的温度、湿度、风等要素的水平和铅直分布, 大气湍流和扩散,水汽和热量传输等;平流层和中层大气物理学研究对流层顶(10公里左右)到80~90公里大气层 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大气过程常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故大气物理诸方面常常相互联系,如大气电学同云和 降水物理学都研究雷暴。既各有侧重,又紧密相关。

大气物理学笔记

大气物理学笔记

大气物理学笔记一、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1. 大气组成。

- 干洁大气: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氩气(约占0.93%)等组成。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的比例相对稳定,对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着重要影响。

- 水汽:是大气中含量变化最大的成分,其含量在0 - 4%之间。

水汽是天气现象形成的重要因素,如云、雨、雾等的形成都离不开水汽。

- 气溶胶:包括固体和液体微粒,如灰尘、烟雾、海盐等。

气溶胶对太阳辐射有散射和吸收作用,还可以作为云凝结核影响云的形成和降水过程。

2. 大气结构。

- 对流层。

- 高度:低纬度地区平均为17 - 18千米,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 - 12千米,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 - 9千米。

- 特点:气温随高度递减,平均递减率约为6.5℃/千米;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这是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引起的;集中了大气质量的约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 平流层。

- 高度:从对流层顶到约50千米的高度。

- 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这是因为平流层中有臭氧层,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而使气温升高;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平稳,有利于飞机飞行。

- 中间层。

- 高度:从平流层顶到约85千米的高度。

- 特点:气温随高度递减,再次出现随高度降低的情况;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

- 热层。

- 高度:从中间层顶到约500千米的高度。

- 特点:气温随高度迅速增加,这是由于该层中的原子氧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使气温升高;该层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存在大量的离子和电子,也被称为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影响。

- 散逸层。

- 高度:500千米以上。

- 特点:大气极其稀薄,分子间距离很大,一些高速运动的粒子可以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而散逸到宇宙空间。

二、大气静力学。

1. 大气压力。

- 定义:大气对单位面积表面的压力。

其单位为帕斯卡(Pa),1标准大气压 = 1013.25 hPa。

- 垂直分布:大气压力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近地面大气压力较大,随着高度升高,大气柱的质量减小,压力也随之降低。

大气物理学课件完整PPT

大气物理学课件完整PPT
水平气压梯度一般为多少?
d t x y z (1)大陆型:一年中气压最高值 出现在冬季,最低值出现在夏季,气压年变化值很大,并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大。

2、不同密度气团的移动
(二)辐散、辐合与垂直运动
u , v , w x y z
u 0 x u 0 x
空气的散度 辐散 辐合
立方体中的总散度等于三个偏导数之和 1ddtuxyvw z
( ) (3) 2、不同密度气团的移动
x y z t 气压梯度是一个空间矢量,它垂直于等压面,由高压指向低压,数值等于两等压面间的气压差(ΔP)除以其间的垂直距离(ΔN),可
用下式表示:
一、气压梯度(pressure gradient)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为
当或

((u)(v)(w ))0 (4)
( t )z
g
dz
z t
对于地面,有
(p0 ) t
g
0
dz
t
[(u)(v)(w )] 连续方程
x y z t
代入
(
p0
)
g
dz
t
0 t
得到
( p 0) g( u v )d zg (u v )d zg (w )dz t 0 x y 0 x y 0 z
水平方向上的 速度辐散、辐 合
气压梯度力( pressure gradient force) 气压梯度存在时,单位质量的空气所受的力叫气压梯度力,其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
密度成反比。
或 则在 时间内,流入这小立方体中总净质量为:
(三)引起局地气压变化的原因

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和方向 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duvw0 (9) 将(7)式代入(5)式,得到: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地球科学中的大气物理学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中的大气物理学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中的大气物理学研究进展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组成、结构、地貌、气候、环境等方面的一门学科。

在地球科学中,大气物理学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气物理学研究大气的基本特性、运动规律以及与其他领域的相互作用关系,是气象学、环境科学、气候学、地球物理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当下大气物理学的主要研究进展。

一、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目前研究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了温度升高、极端气候事件频繁等气候变化现象。

大气物理学家通过各种模型和观测数据,研究气候变化的机理以及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

其中,全球气候变化首要的课题是全球变暖。

研究发现,全球变暖加速了北极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问题。

此外,大气物理学家也在研究人类能否通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来减缓气候变化。

二、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都会造成危害。

大气物理学家通过模拟和观测,研究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并提出对应的应对策略。

例如,大气物理学家可以使用气象模型来模拟大气扩散过程,从而预测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和影响。

大气物理学家也可以通过控制工业排放、交通状况等方式来减少大气污染。

三、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如台风、龙卷风、暴雨等对人类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大气物理学家通过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观测、实验等手段,研究气象灾害的起源、演化以及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同时,大气物理学家也在研究如何利用科技手段预测和控制气象灾害。

例如,通过气象观测、卫星遥感等手段,对台风、龙卷风等气象灾害的路径、强度进行预测和预警。

四、空间天气空间天气是指太阳活动和地球表层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大气物理学家通过对太阳辐射、地球磁场等的观测和分析,了解空间天气的规律和影响。

由于空间天气与人类的通讯、电力、导航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空间天气研究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大气物理学家正在探索如何利用天基观测、地面观测等方式来提高对空间天气的预测和监测。

大气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大气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大气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大气物理学,指的是研究地球大气现象的一门学科。

在大气物理学里,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关于大气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气压和温度大气物理学中,气压和温度是很重要的两个概念。

气压是指空气对于水平面上某一点的压强,通常用帕斯卡(Pa)来衡量。

在地球上,气压是每平方米承受的重量,我们也可以用毫巴(hPa)来表示。

温度是指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大小,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二、大气成分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气(78%)和氧气(21%)构成,另外还有一小部分的氩气、二氧化碳、甲烷、氯气等。

其中,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在大气中的含量增加会使地球变暖,导致气候变化。

三、大气循环地球大气的运动是大气循环。

大气循环包括全球大气循环和局地大气循环两个方面。

全球大气循环是指大气的长距离的水平运动,局地大气循环则是指大气短距离的水平运动。

全球大气循环的目的是平衡地球上的能量,维持气温的稳定。

四、大气湍流在地球上,空气的运动不是一直顺畅的,而是具有不规则的涡旋流动。

这种运动形式称为大气湍流。

大气湍流通常产生于地表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对大气的温度和湿度分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五、天气形成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某个地方的大气状况。

天气条件可以通过空气的温度、气压、湿度等参数来描述。

天气形成的过程与大气循环密切相关。

大气湍流、气压变化、水汽凝结、辐射传输等过程也是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大气物理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上述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这对于我们理解大气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大气物理学也是探究气候变化、天气预报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等问题的关键所在。

大气物理学

大气物理学
实际大气中与国际大气相互转化的主要工作是确定实际大气压与国际标准大气温度偏差,即ISA偏差,缩写为ISA Dsv
大气物理学
1)大气的重要物理参数:
大气密度——指单位体积内的空气质量 、
(kg/m3)
大气温度——是指大气层内空气的冷热程度
大气压力——是指大气层内空气的压强,即单位体积上承受的空气的垂直作用力。(Pa)
粘性——是流体的固有属性。两相临流层的流速不同时,两流层面上产生相互粘带和相互牵扯的力,这种特性就是流体的粘性。
可压缩性——是指一定量的空气在压力或温度变化时,其体积和密度发生变化的特性。
湿度——通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是指大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同温度下大气能含有的水蒸气最大量之比。
音速——是指小扰动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m/s)
2)大气层的构造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760mmHg H=O m)

平流层大气物理学

平流层大气物理学

相关学科
相关学科
大气科学、气候学、物候学、古气候学、年轮气候学、大气化学、动力气象学、大气物理学、大气边界层物 理、云和降水物理学、云和降水微物理学、云动力学、雷达气象学、无线电气象学、大气辐射学、大气光学、大 气电学、大气声学、天气学、热带气象学、极地气象学、卫星气象学、生物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森林气象学、 医疗气象学、水文气象学、建筑气象学、航海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军事气象学、空气污染气象学。
1923年,林德曼和多布森在以流星尾迹来推测高空大气密度的研究中,预料在平流层的上层为高温区。人们 根据曙暮光的观测,也得到同样的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现炮声除在炮点附近有一个可闻区外,在远方 还有一个可闻区,由此推测,在50公里附近的高空必须有一层温度较高的大气,才能使声音折返地面,形成远方 的可闻区。以上主要是用声、光现象对平流层和中层大气的特性进行间接的推测。
研究简史
研究简史
二十世纪初
平流层和中层大气温度的分布二十世纪初,由于探测技术的进展,人们发现了平流层。1901年,法国科学家 泰斯朗·德·博尔用气球携带自记气象仪探测高空大气,观测记录表明,在约11公里处,温度约为-55℃,在此 以上大气层里气温近于不变,后来泰斯朗·德·博尔提出了大气分对流层和平流层两层的概念。
平流层大气物理学是研究平流层和中层大气的结构、成分、状态,以及其中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的学科, 由于氧和臭氧对太阳紫外辐射的吸收,臭氧、水汽和二氧化碳的红外辐射,构成了平流层和中层大气中的冷热源 汇,产生了平流层和中层大气的温度分布和大气环流。对平流层和中层的研究有助于对大气整体的物理过程的了 解。平流层大气物理学是大气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大气物理学主要包括大气边界层物理学、云和降水物理学、雷 达气象学、无线电气象学、大气声学、大气光学和大气辐射学、大气电学、平流层和中层大气物理学。大气物理 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如为了改进大气中的电波通信、光波通信、提高导弹制导水平,就需要了解它们所赖以 传播的大气介质及相互作用,因此就要研究大气的声、光、电和无线电气象;又如,为避免晴空湍流引起飞机堕 毁的事故,就要研究大气湍流。

大气物理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大气物理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大气物理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大气物理学作为研究天气和气候的科学分支,是一门研究大气的物理性质、运动规律、能量和物质的交换过程的学科。

自然环境包含了气候、水、土壤、生物等多个方面。

因此,大气物理学和自然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接下来,本文将探讨大气物理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天气与气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天气和气候两个概念是由大气物理学研究得出的。

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一般为数天至数周的时间段;而气候是较长时间内的气候环境,通常为数十年至数百年的时间段。

所以,大气物理学的研究不仅可以对预测天气、防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

温室气体和气候变化大气物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温室气体和气候变化的研究。

温室气体是指会导致大气含温室效应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

这些气体可以阻止地球的热量散失,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而随着人类对自然的干扰变得越来越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迅速增加,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以及水资源供应问题等。

大气污染和人体健康大气物理学还涉及到大气污染的研究。

空气中的污染物如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不仅会影响着地球大气的化学和物理过程,而且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研究大气污染的影响可以指导政府决策、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减排、治理、监测等。

总结大气物理学研究的是大气的物理性质、运动规律、能量和物质的交换过程。

自然环境包含了气候、水、土壤、生物等多个方面。

因此,大气物理学和自然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大气物理学对于预测天气、防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控制大气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大气物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空气动力学基本理论—大气物理参数

空气动力学基本理论—大气物理参数
露点温度是指大气中所含水蒸气已达到了饱和状态并开始
凝结,从而形成云、雾、降水等各种气象,而这些都会影响 飞机的飞行安全。所以,了解露点温度对飞行安全十分重 要。 含有水蒸气的空气比干空气密度小、重量轻,这对飞机的起 飞性能也有影响。
声速
声速是小扰动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单位:米每秒(m.S1) 声速成因:物体的振动在介质中引起的小扰动会以介质不 断被压缩(压力和密度增大)、膨胀(压力和密度减小)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形成介质疏密交替变化的小扰动波。
大气密度
单位体积内流体的空气质量,简单来说 就是空气稠密的程度。
= m
V
国际单位制中,单位为kg/m3 空气密度大,说明单位体积内的空气分子多,比较稠密;反之相反。
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大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近似按指数曲线变 化。注:在6700米高度时,大气密度仅为海平面大气密度的一半。
大气温度
2023/12/14
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大气的重要参数 和构造,掌握国际标准大气的制定及应用 并能熟练分析气象对飞行活动及飞机机体 的影响。
主要内容
1
大气的重要物理参数
2
大气层的构造
3
国际标准大气
4
气象对飞行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大气的重要物理参数
大气组成
• 氮气、氧气 • 二氧化碳 • 氩、氖、氦、氢等气体 • 水蒸气和尘埃颗粒。
不同流体具有不同的粘度系数,同一流体的粘度系数又随温度而 变化;流体黏度随着温度变化的特性又称为流体的黏温特性
气体的粘度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液体的粘度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为何二者相反?
气体的粘度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液体的粘度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物理学中的大气物理和海洋物理

物理学中的大气物理和海洋物理

物理学中的大气物理和海洋物理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和物质结构的科学。

在物理学中,大气物理和海洋物理是两个重要的分支,它们关注的是地球大气层和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气物理和海洋物理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大气物理基本概念大气物理是研究地球大气层中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科学。

它主要包括大气组成、大气结构、大气运动、大气波动、大气辐射等方面的内容。

研究内容1.大气组成:研究大气中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颗粒物等成分及其分布和变化规律。

2.大气结构:研究大气层的层次结构、温度、压力、密度等参数的分布特征。

3.大气运动:研究大气中的风、气旋、锋面等运动形式及其产生和变化的原因。

4.大气波动:研究大气中的长波、短波、Rossby 波等波动现象的产生、传播和消散过程。

5.大气辐射:研究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在大气中的传播、吸收、散射等过程。

研究方法1.地面观测:通过气象站、雷达、激光等设备对大气参数进行实时观测。

2.卫星遥感:利用气象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等对大气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观测。

3.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模拟大气运动和波动过程,揭示大气现象的内在规律。

4.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室模拟和野外实验,研究大气物理过程的微观机制。

海洋物理基本概念海洋物理是研究地球海洋中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科学。

它主要包括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声学、海洋光学、海洋热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研究内容1.海洋水文:研究海洋水体的分布、运动、温度、盐度等参数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2.海洋气象:研究海洋上的风、浪、潮汐等气象现象及其与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

3.海洋声学:研究声波在海洋中的传播、反射、折射、散射等现象及其应用。

4.海洋光学:研究光在海洋中的传播、散射、吸收等过程,以及海洋颜色、光谱特性等。

5.海洋热力学:研究海洋中的热量传递、温度分布、热流等现象及其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研究方法1.海洋观测:通过浮标、潜标、海洋调查船等设备对海洋参数进行实时观测。

大气物理学的发展与趋势

大气物理学的发展与趋势

大气物理学的发展与趋势大气物理学是研究大气运动、热力学、化学和辐射,以及大气与地表、海洋、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它在气象预报、风险防控、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从大气物理学的历史、理论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探讨这门学科的发展。

一、历史大气物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大气的构成和性质。

1824年,法国科学家吉列莫·德·比耶特发现了对流的存在,开创了对流层物理学的研究。

1856年,英国气象学家伊萨克·纽顿发现了居住在大气中的气态微粒,并且研究了它们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20世纪初,大气物理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1926年,挪威气象学家比约尔克·滕斯提尔在巴尔的摩举行的一次国际气象学会议上提出了“第一大气层”和“第二大气层”的概念。

1930年代,大气物理学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包括雷达的发明和气象卫星的应用。

二战期间,气象学在军事行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理论基础大气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热力学、动力学、辐射学和化学。

热力学主要研究了大气中温度、压强、密度和湿度等参数的分布规律,以及它们在大气中的变化过程。

动力学主要研究了大气的运动过程,包括大气的垂直运动、切向运动和旋转运动等。

辐射学研究的是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对大气的影响,以及大气对辐射的吸收、散射和反射。

化学则研究了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分布和化学反应,以及它们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三、未来发展趋势未来的大气物理学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模型发展:大气模型是大气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未来的大气模型需要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更多的物理参数,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度。

2. 数据采集:随着传感器和探测器的迅速发展,未来可以采集到更丰富和更详细的大气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气体组分、辐射等参数,有助于更准确地模拟和预测气象变化。

3. 跨学科交叉:大气物理学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紧密的合作,如地球科学、生态学和信息科学等,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大气与其他领域的相互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