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分制推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学分制推行的建议
摘要: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培养社会需求的多品种、多规格的职业应用型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此就目前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如何推行学分制谈一些个人的认识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分制;建议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推进教学管理创新,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
学分制作为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产物,为我国高职教育实现培养模式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时的灵活性和弹性化、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和自主化,学习方式的指导性和主体化提供了保障。
一、学分制的起源及特点
学分制是与选课制相伴而生的课程管理制度。
18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的传统课程已不能满足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学校的教学既要保留基础学科的课程,又要增设新科学技术课程,课程体系越来越大。
在一定的年限内,学生不可能全部修完这些课程,只能在一定的专业或学科范围内修习其中部分课程,因此产生了选课制。
最早实行选课制的是德国,然而这种制度的发展和改进则是在美国。
学分制是一种在选课制的基础上产生,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管理要求学习选修的课只
要成绩合格,就能获得规定的学分,学生在修满课程所要求的总学分后,即可获准毕业,而不考虑修满年限。
二、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多规格、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呈多品种、多规格、小批量的趋势,学生的就业将面对人才市场的推行和调节,这使得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更需要、更愿意选择符合用人单位录用条件的课程。
实行学分制可及时调整教学管理和课程结构体系的设置,改变传统学年制教育对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模式单一的状况,真正做到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方向,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要求。
2.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学分制的推行,使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他们由学习的被动者变为学习的主动者,在遵循学校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他们有权自主选择课程和任课教师。
学生的爱好、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及就业渠道、方式的多样性,造成了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性,通过学分制管理就能得到有效的满足。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就能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
3.有利于促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其素质
传统的学年制教学中,学校统一对全校各班级配备教师。
而实行学分制后,学生在自主选课的同时,也拥有了对教师的选择权。
选课制和挂牌上课使教师面临激烈的竞争。
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听课
的学生就多,这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
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从而改进、改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相长,只有与时俱进,才不至于被学生、被社会所淘汰。
三、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的建议
1.积极慎重地推行学分制管理
学分制有完全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
完全学分制又称全面学分制,它以选课制为基础,允许自由选修,进行目标管理,实行弹性学制,是一种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学分制的最终方向。
而学年学分制是既规定修业年限又实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
目前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不高,如果按完全学分制的要求大量开设选修课和专业交叉课,会给学校现有的排课、教室安排及学籍管理、组织选课、教材供应等方面带来很多困难。
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不宜一刀切地采取完全学分制,应该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先采用学年学分制加弹性学制的体系管理。
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通过不断增加选修课的比例。
最终实现向完全学分制的过渡。
2.注重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开发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计划制订一般以三年或五年为基础,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的学习。
对必修课和选修课(包括限选课和任选课)之间的学分比例一般保持在7∶3或6∶4左右。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能力提高,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的学
分比例为5∶3∶2,课程数量上为4∶4∶2更为合适。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有可能将知识轴线和技能轴线贯穿在每一类课程中。
当然由于学分制仍处于探讨阶段,尚未全面实施,特别是选修课如果完全由学生自己挑选可能造成选课的盲目性、摇摆性和任意性。
学校可成立专门机构和指导老师对学生调查、测试、沟通,从而确定其专业发展方向,为学生指导就业,帮助学生安排学习计划。
避免学生在选课时因片面追求学分或只考虑个人喜好而不顾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加强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实行学分制必须有相应的教师队伍作为保障。
学分制下的学生具有选课权的同时,也拥有了对教师的挑选权。
教师由过去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变成了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可由学生选择的对象。
因此教师会感觉到教学压力而积极、主动地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我们说,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学分制的关键。
学校可采用有计划地分批安排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和生产单位参加生产实践或挂职锻炼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也可选派教师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员的培训,加深对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考评体系和考评标准的理解,并取得考评资格。
另外,有条件的还可聘请行业、企业中的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特别是可聘请一些技师、高级技师指导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加强建设教学基本设施和管理的手段
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要求逐步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大量选修课的开设要求把不同课程按照其功能和适用性划分为若干可
以相互支持并能够灵活组装的课程平台,这包括院级课程平台、系级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
在这些课程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加深专业强项课程的开发,使每个学生都能选择自己喜爱的选修课程,并通过学习最终能在毕业时拥有自己的专业强项或技能强项;另一方面提高选修课程的开出频率,满足学生不同发展方向和就业岗位的需要,学生能够在同一专业内自主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构建不同层次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实现学习的个性化。
同时,学分制的推行对学校的硬件设施的要求也将加大,包括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和改造的加大,配备数量足够、规格各异的教室和专用实验、实训室,增加图书馆的藏书等等。
总之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要求由过去的共性管理转变为个性管理,由过去面对班级管理转变为面对学生个体的管理,变过去的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
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必须提高管理水平,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管理。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内容的知识老化和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
学分制的实行,将推动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的建设,促进学校的各项软、硬件建设,并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