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较进行选择。最后是每个项目都可能 被选出。 u u 3 A B C 3 A B C 循环原因 2 在图a中, 2 C的偏好 1 1 (ZXY)是 O O X Y Z X Y Z “双峰”, 图a. c的偏好是双峰 图b. c的偏好是单峰 图7.3投票循环机理分析 即在图中有 两个渐进的高点。图b处理可避免循环。
6
二是契约理论。契约论认为,国家是公民 达成契约的结果,它要为公民服务。由 于契约限定着每个人相对他人的活动, 因而它对经济增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契约理论方法对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 率的产权制度的发展作出了解释。
7
b.国家“契约论” “契约论” 认为,国家不是少数统 治者独揽大权和不平等地分配经济资 源的“统治工具”。 国家是社会大众通过达成契约(同意、 认同、被迫接受)的方式组建的、维 护各自利益的“公共组织”。 所以,国家是超越人们彼此利害关系 的、利益中立的“第三方”。
17
国家通过一套制度的供给能否既使自己的租金最 大化又使社会产出最大化呢? 诺思认为,这两个目的常常是不一致的。国家提 供一套制度要想保证自己的租金最大化,就不能 实现社会产出的最大化,而要实现社会的产出最 大化,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租金最大化。其原因在 于:第二个目的即要使社会产出最大化就要求国 家提供的是完全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即只有在有 效率的产权制度的基础上才能使社会产出最大化, 而第一个目的即保证统治者自己收入的最大化常 常可能相伴的是一套低效的产权制度。
20
第二,制度的公共物品属性导致了大 量搭便车(free rider)行为,制度创 新的“第一行动团体”难以形成。 总结:国家悖论产生的原因 第一,为了统治者的利益,牺牲社会 的利益。 第二,低效率、专制的国家制度长期 存在。 社会产出最大化目标:
21
最广泛、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什么?
尽可能大范围的私有产权。 理由: 第一,私有产权才能抗衡统治者租金。 第二,最大程度地减少“外部性”(公地悲 剧、偷懒)问题。 第三,排他性产权的界定与保护,使得市场 配置资源的优势得以发挥。
10
c.国家“潜在暴力论” “潜在暴力”(violence potential)论 是诺斯综合“暴力论”和“契约论” 各自的优点提出的理论。 第一,吸收“契约论”关于通过契约 (选举)建立“第三方”的国家的观 点,用以对接现代代议制国家制度。 第二,接受“暴力论”统治观点,国 家合法暴力来源于选民(契约)的授 权;暴力是强制力的最后底线。
13
胜出规则
资源稀缺,任何资源的获得都要确定 一个胜出(分配)规则或标准。 例如,体育比赛按速度、力量、距离、 技巧等分配奖牌; 国家税收按收入程度分配税率; 财产继承制度按血缘远近分配遗产; 学校按学生成绩分配奖学金; ……
14
市场胜出(竞争)规则: 出低价者卖,因为买方会选择出低价
16
在国家未产生以前,进行制度实施的暴力都分散在 “社区”或“庄园”之类组织中。 “暴力”是分散配置在许多社团组织中好,还是 由国家集中掌握好?诺思:就制度的供给而言,国 家集中掌握暴力比许多社团分散掌握暴力好。在许 多社团分散掌握暴力的情况下,这些社团在提供制 度时难免“搭便车”问题。如果改由国家统一提供 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由国家统一掌握暴力进行制 度提供还有一个好处,即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应。
诺思的国家性质观是建立在对以下问题 的回答的基础上产生的:国家为什么是 制度变迁的主要供给者?或者说,国家 与其他制度变迁供给主体相比有何优势? 诺思认为,主要在于国家与其他制度变 迁主体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国家在 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此即诺思的国 家性质观。
3
诺思的国家观是在对其前人的批判的基础 上产生的。诺思之前主要有两种国家理论: 一是掠夺或剥削理论。国家掠夺论或剥削论 则认为国家是某一集团或阶级的代理者, 它的作用是代表集团或阶级的利益向其他 集团或阶级的成员榨取收入。掠夺性的国 家将界定一套产权制度,使权力集团的收 益最大化而无视它对社会整体福利的影响。
的卖方。 出高价者得(二级封标拍卖除外), 因为卖方将选择出高价的买方。 卖方竞争使价格下降,买方的竞争使 价格上升,两种力量相对平衡时形成 均衡价格。 在均衡价格下,买卖双方的利用都得 到了兼顾。
15
2、国家的基本特征
一是国家为获取收入,以一组被称之为“保护”与 “公正”的服务作交换。由于提供这些服务存在 着规模经济,因而作为一个专门从事这些服务的 组织,它的社会总收入要高于每一个社会个体自 己保护自己拥有的产权的收入。 二是国家试图像一个带有歧视性的垄断者那样活动, 为使国家收入最大化,它将选民分为各个集团, 并为每一个集团设计产权。 三是由于总是存在着能提供同样服务的潜在竞争对 手,国家受制于其选民的机会成本。它的对手是 其他国家,以及在现存政治—经济单位中可能成 为潜在统治者的个人。因而,统治者垄断权力的 程度是各个不同选民集团替代度的函数。
18
国家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最初只是因
为国家的“掠夺”替代了公地悲剧。 国家对经济增长的意义并不限于结束 丛林法则,还在于建构一个长效激励 机制:最优的产权结构。 那么,国家会选择高效率的产权制度 的障碍是什么呢? 追求最大化的统治者 第一,租金(特权、私利)最大化
19
第二,社会产出最大化,即制度的交 易成本最小。 当两种最大化冲突时,统治者总是选 择租金最大化。 “国家仅仅在使那些统治国家的人的 福利最大化目标的范围内促成和界定 有效率的产权。” 低效率的制度长期存在 第一,统治集团会尽可能动用“暴力 潜能”清除试图进行制度创新的行为。
23
补充
公共选择 上世纪60、70年代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代表人物有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尼斯坎南(William A.Jr Niskanen)、塔洛 克(Gordon Tullock)、缪勒(Dennis C.Mueller)等。
24
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
(四)国家与制度变迁
诺思认为,在解释长期制度变迁方面,国家 理论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是国家界定产权 结构,因而国家理论是根本性的。” “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 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这一悖论使国 家成为经济史研究的核心,在任何关于长期 变迁的分析中,国家模型都将占据显要的一 席。” 国家悖论
第四,私有产权是其他产权形成的基础。
22
基本思路
迫使统治者选择社会产出最大化,而不是租金最大 化。 三方面思路 第一,主权在民,国权民授。让统治者权力来源于 人民,而不是相反。 第二,权力制约,利益分立。弱化统治者的作用, 形成各自的利益格局。 第三,社会开放,加强竞争。内外强大对手的竞争 压力,迫使执政者寻求民众的支持而被迫将“租 金”最大化以社会产出最大化为前提。
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 经济市场,用货币选择外部性相对较 小的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政治市场,用选票选择外部性相对较 大的“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b.投票规则 公共选择的基本手段。两种规则: 一致通过,多数票通过。
25
利弊分析
一致通过:优点是所做出的决策一定 是是帕累托改进。其缺点是交易成本 太高,几乎不能通过任何决议。 多数票通过:简单多数(1/2以上)和 比例多数(2/3、3/4等)。比例多数 是在一致通过与简单多数间的折中。 优、缺点也是二者的折中。 一般认为,越是基础性制度,越适用 高比例多数规则。
1
国家理论 古代社会的国家更像一个对内进行统 治、对外进行战争的军事王朝。王朝 兴替,变幻无常。 12世纪欧洲商业革命,世界各国版图 和民族结构在近5个世纪的漫长演化 中趋于稳定与成形。 国家职能发展的趋势,诺斯从理论上 概括为“国家暴力”论和“国家契约” 论两个方面。
2
1、国家的性质
8
“契约论” 第一,揭示了自由、平等、民主等普 世价值观——尽管这些概念的具体内 容、内涵该放在历史条件下来看待。 第二,揭示了国家产生、发展的长效 机制——尽管专制王朝民众没有讨价 还价的权利,但起义、逃跑、偷懒等, 民众与国家权力的博弈仍然在进行。
9
诺思认为,国家的契约论与掠夺论都是片 面的。因为,国家的契约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国
4
“暴力论”的观点理论认为,国家是
掠夺资源的暴力工具。 少数统治集团掌握军队、司法等国家 机器,获得暴力上的比较优势。 多数被统治阶级慑于丧失生命、财产 的威胁。只得接受由少数统治阶级大 权独揽、侵吞大部分经济资源的制度 安排。 国家暴力论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最具代表性。
5
马克思——到目前为止,一切社会形 式为了保存自己都需要暴力,甚至有 一部分是通过暴力建立起来的。这种 具有组织形式的暴力叫做国家。 列宁——国家是阶级对抗不可调和的 产物和表现。 暴力论:揭示民主制建立以前国家的 实质及功能;现代民主制度下,国家 也是唯一合法使用暴力的机构。
32
分利行为
利益集团通过改变国家分配政策,增 加自身利益。(奥尔森,1982)
33
e.官僚机构 选民(利益集团):权利或利益的最 大化。 政治家:权力、职务利益、社会声誉 的最大化。 官僚机构:预算(国家拨款)的最大 化。 二级代理 选民——国家、国家——官员
34
三角博弈
选民、政治家、官员,围绕公共物品生 产形成一个选民利益最大化、政治家 权力最大化、官员预算最大化的,目 标各异却相互联系的价值链。 目标偏离 U 委托——代理理论 I 告诉我们,代理链 条越长(N),目 O N 标效率(U)损失、偏离越大。
26
比较 c.决策循环 偏好 X~Y Y~Z X~Z 不能确保获得 A XYZ X Y X 均衡(唯一)的 B YZX Y Y Z 结果,在一定条 C ZXY X Z Z 件下甚至会出现 胜出 X Y Z 方案 “投票循环” (投票悖论)。 表7.3投票循环 见表7.3。三个备选方案X、Y、Z,由 三个偏好不同的项目A、B、C,两两
11
诺思的“暴力潜能”分配论国家理
论。“正是暴力潜能分配理论使两者
(即国家的契约理论和掠夺或剥削理论) 统一起来。契约论假定主体间暴力潜能 的平等分配,而掠夺论假定不平等的分 配。”
12
这里,“暴力”即包括军队、警察、法院、 监狱等暴力工具,也包括权威、特权、垄 断权等。“暴力”显然是一种对付非法暴 力的合法暴力。 暴力与制度的关系:暴力是保证正式制度 实施的基础。非正式制度一般可以通过人 们的相互作用而自觉实施,正式制度则不 同,它是离不开强制实施机制的,而强制 实施则是无论如何也离不开暴力的。
28
阿罗定理(Arrow’s
T百度文库eorem,1972)
或“不可能定理”: 不可能将每个个体表达的先后次序, 整合成整个群体的偏好次序。 阿罗定理意味着所谓“社会需要”没 有答案;公共选择投票理论受到挑战。
29
d.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interest group)又称压力 集团(pressure group),指“那些有 某种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 加影响的个人的有组织的实体。”行 业协会、工会组织、青年人俱乐部等。
30
利益集团功能
对外通过投票、游说、贿赂、联盟等 策略,增强组织影响执政者的选择 或执政者的决策能力。 对内通过动员资源、协调行动(选择 性激励)、分配权力、利益分享等, 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协同性。
31
政治企业家
指利益集团的领袖或组织者。除了在 组织中获得权力与物质利益 (material benefit)外,政治企业家 对名声、荣誉、社会成就、公益事业 等观念利益(purposive benefit)怀有 超过普通人的强烈偏好。
家提供一个经济地使用资源的框架,从而促进福 利的增加。然而,国家既作为每一个契约的第三 者,又是强制力的最终来源,它成为为控制其决 策权而争斗的战场。各方都希望能按有利于自己 集团的方式再分配福利和收入。尽管契约论解释 了最初签订契约的得利,但未说明不同利益成员 其后的最大化行为。而掠夺论忽略了契约最初签 订的得利而着眼于掌握国家控制权的人从其选民 中榨取租金。
较进行选择。最后是每个项目都可能 被选出。 u u 3 A B C 3 A B C 循环原因 2 在图a中, 2 C的偏好 1 1 (ZXY)是 O O X Y Z X Y Z “双峰”, 图a. c的偏好是双峰 图b. c的偏好是单峰 图7.3投票循环机理分析 即在图中有 两个渐进的高点。图b处理可避免循环。
6
二是契约理论。契约论认为,国家是公民 达成契约的结果,它要为公民服务。由 于契约限定着每个人相对他人的活动, 因而它对经济增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契约理论方法对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 率的产权制度的发展作出了解释。
7
b.国家“契约论” “契约论” 认为,国家不是少数统 治者独揽大权和不平等地分配经济资 源的“统治工具”。 国家是社会大众通过达成契约(同意、 认同、被迫接受)的方式组建的、维 护各自利益的“公共组织”。 所以,国家是超越人们彼此利害关系 的、利益中立的“第三方”。
17
国家通过一套制度的供给能否既使自己的租金最 大化又使社会产出最大化呢? 诺思认为,这两个目的常常是不一致的。国家提 供一套制度要想保证自己的租金最大化,就不能 实现社会产出的最大化,而要实现社会的产出最 大化,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租金最大化。其原因在 于:第二个目的即要使社会产出最大化就要求国 家提供的是完全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即只有在有 效率的产权制度的基础上才能使社会产出最大化, 而第一个目的即保证统治者自己收入的最大化常 常可能相伴的是一套低效的产权制度。
20
第二,制度的公共物品属性导致了大 量搭便车(free rider)行为,制度创 新的“第一行动团体”难以形成。 总结:国家悖论产生的原因 第一,为了统治者的利益,牺牲社会 的利益。 第二,低效率、专制的国家制度长期 存在。 社会产出最大化目标:
21
最广泛、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什么?
尽可能大范围的私有产权。 理由: 第一,私有产权才能抗衡统治者租金。 第二,最大程度地减少“外部性”(公地悲 剧、偷懒)问题。 第三,排他性产权的界定与保护,使得市场 配置资源的优势得以发挥。
10
c.国家“潜在暴力论” “潜在暴力”(violence potential)论 是诺斯综合“暴力论”和“契约论” 各自的优点提出的理论。 第一,吸收“契约论”关于通过契约 (选举)建立“第三方”的国家的观 点,用以对接现代代议制国家制度。 第二,接受“暴力论”统治观点,国 家合法暴力来源于选民(契约)的授 权;暴力是强制力的最后底线。
13
胜出规则
资源稀缺,任何资源的获得都要确定 一个胜出(分配)规则或标准。 例如,体育比赛按速度、力量、距离、 技巧等分配奖牌; 国家税收按收入程度分配税率; 财产继承制度按血缘远近分配遗产; 学校按学生成绩分配奖学金; ……
14
市场胜出(竞争)规则: 出低价者卖,因为买方会选择出低价
16
在国家未产生以前,进行制度实施的暴力都分散在 “社区”或“庄园”之类组织中。 “暴力”是分散配置在许多社团组织中好,还是 由国家集中掌握好?诺思:就制度的供给而言,国 家集中掌握暴力比许多社团分散掌握暴力好。在许 多社团分散掌握暴力的情况下,这些社团在提供制 度时难免“搭便车”问题。如果改由国家统一提供 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由国家统一掌握暴力进行制 度提供还有一个好处,即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应。
诺思的国家性质观是建立在对以下问题 的回答的基础上产生的:国家为什么是 制度变迁的主要供给者?或者说,国家 与其他制度变迁供给主体相比有何优势? 诺思认为,主要在于国家与其他制度变 迁主体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国家在 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此即诺思的国 家性质观。
3
诺思的国家观是在对其前人的批判的基础 上产生的。诺思之前主要有两种国家理论: 一是掠夺或剥削理论。国家掠夺论或剥削论 则认为国家是某一集团或阶级的代理者, 它的作用是代表集团或阶级的利益向其他 集团或阶级的成员榨取收入。掠夺性的国 家将界定一套产权制度,使权力集团的收 益最大化而无视它对社会整体福利的影响。
的卖方。 出高价者得(二级封标拍卖除外), 因为卖方将选择出高价的买方。 卖方竞争使价格下降,买方的竞争使 价格上升,两种力量相对平衡时形成 均衡价格。 在均衡价格下,买卖双方的利用都得 到了兼顾。
15
2、国家的基本特征
一是国家为获取收入,以一组被称之为“保护”与 “公正”的服务作交换。由于提供这些服务存在 着规模经济,因而作为一个专门从事这些服务的 组织,它的社会总收入要高于每一个社会个体自 己保护自己拥有的产权的收入。 二是国家试图像一个带有歧视性的垄断者那样活动, 为使国家收入最大化,它将选民分为各个集团, 并为每一个集团设计产权。 三是由于总是存在着能提供同样服务的潜在竞争对 手,国家受制于其选民的机会成本。它的对手是 其他国家,以及在现存政治—经济单位中可能成 为潜在统治者的个人。因而,统治者垄断权力的 程度是各个不同选民集团替代度的函数。
18
国家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最初只是因
为国家的“掠夺”替代了公地悲剧。 国家对经济增长的意义并不限于结束 丛林法则,还在于建构一个长效激励 机制:最优的产权结构。 那么,国家会选择高效率的产权制度 的障碍是什么呢? 追求最大化的统治者 第一,租金(特权、私利)最大化
19
第二,社会产出最大化,即制度的交 易成本最小。 当两种最大化冲突时,统治者总是选 择租金最大化。 “国家仅仅在使那些统治国家的人的 福利最大化目标的范围内促成和界定 有效率的产权。” 低效率的制度长期存在 第一,统治集团会尽可能动用“暴力 潜能”清除试图进行制度创新的行为。
23
补充
公共选择 上世纪60、70年代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代表人物有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尼斯坎南(William A.Jr Niskanen)、塔洛 克(Gordon Tullock)、缪勒(Dennis C.Mueller)等。
24
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
(四)国家与制度变迁
诺思认为,在解释长期制度变迁方面,国家 理论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是国家界定产权 结构,因而国家理论是根本性的。” “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 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这一悖论使国 家成为经济史研究的核心,在任何关于长期 变迁的分析中,国家模型都将占据显要的一 席。” 国家悖论
第四,私有产权是其他产权形成的基础。
22
基本思路
迫使统治者选择社会产出最大化,而不是租金最大 化。 三方面思路 第一,主权在民,国权民授。让统治者权力来源于 人民,而不是相反。 第二,权力制约,利益分立。弱化统治者的作用, 形成各自的利益格局。 第三,社会开放,加强竞争。内外强大对手的竞争 压力,迫使执政者寻求民众的支持而被迫将“租 金”最大化以社会产出最大化为前提。
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 经济市场,用货币选择外部性相对较 小的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政治市场,用选票选择外部性相对较 大的“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b.投票规则 公共选择的基本手段。两种规则: 一致通过,多数票通过。
25
利弊分析
一致通过:优点是所做出的决策一定 是是帕累托改进。其缺点是交易成本 太高,几乎不能通过任何决议。 多数票通过:简单多数(1/2以上)和 比例多数(2/3、3/4等)。比例多数 是在一致通过与简单多数间的折中。 优、缺点也是二者的折中。 一般认为,越是基础性制度,越适用 高比例多数规则。
1
国家理论 古代社会的国家更像一个对内进行统 治、对外进行战争的军事王朝。王朝 兴替,变幻无常。 12世纪欧洲商业革命,世界各国版图 和民族结构在近5个世纪的漫长演化 中趋于稳定与成形。 国家职能发展的趋势,诺斯从理论上 概括为“国家暴力”论和“国家契约” 论两个方面。
2
1、国家的性质
8
“契约论” 第一,揭示了自由、平等、民主等普 世价值观——尽管这些概念的具体内 容、内涵该放在历史条件下来看待。 第二,揭示了国家产生、发展的长效 机制——尽管专制王朝民众没有讨价 还价的权利,但起义、逃跑、偷懒等, 民众与国家权力的博弈仍然在进行。
9
诺思认为,国家的契约论与掠夺论都是片 面的。因为,国家的契约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国
4
“暴力论”的观点理论认为,国家是
掠夺资源的暴力工具。 少数统治集团掌握军队、司法等国家 机器,获得暴力上的比较优势。 多数被统治阶级慑于丧失生命、财产 的威胁。只得接受由少数统治阶级大 权独揽、侵吞大部分经济资源的制度 安排。 国家暴力论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最具代表性。
5
马克思——到目前为止,一切社会形 式为了保存自己都需要暴力,甚至有 一部分是通过暴力建立起来的。这种 具有组织形式的暴力叫做国家。 列宁——国家是阶级对抗不可调和的 产物和表现。 暴力论:揭示民主制建立以前国家的 实质及功能;现代民主制度下,国家 也是唯一合法使用暴力的机构。
32
分利行为
利益集团通过改变国家分配政策,增 加自身利益。(奥尔森,1982)
33
e.官僚机构 选民(利益集团):权利或利益的最 大化。 政治家:权力、职务利益、社会声誉 的最大化。 官僚机构:预算(国家拨款)的最大 化。 二级代理 选民——国家、国家——官员
34
三角博弈
选民、政治家、官员,围绕公共物品生 产形成一个选民利益最大化、政治家 权力最大化、官员预算最大化的,目 标各异却相互联系的价值链。 目标偏离 U 委托——代理理论 I 告诉我们,代理链 条越长(N),目 O N 标效率(U)损失、偏离越大。
26
比较 c.决策循环 偏好 X~Y Y~Z X~Z 不能确保获得 A XYZ X Y X 均衡(唯一)的 B YZX Y Y Z 结果,在一定条 C ZXY X Z Z 件下甚至会出现 胜出 X Y Z 方案 “投票循环” (投票悖论)。 表7.3投票循环 见表7.3。三个备选方案X、Y、Z,由 三个偏好不同的项目A、B、C,两两
11
诺思的“暴力潜能”分配论国家理
论。“正是暴力潜能分配理论使两者
(即国家的契约理论和掠夺或剥削理论) 统一起来。契约论假定主体间暴力潜能 的平等分配,而掠夺论假定不平等的分 配。”
12
这里,“暴力”即包括军队、警察、法院、 监狱等暴力工具,也包括权威、特权、垄 断权等。“暴力”显然是一种对付非法暴 力的合法暴力。 暴力与制度的关系:暴力是保证正式制度 实施的基础。非正式制度一般可以通过人 们的相互作用而自觉实施,正式制度则不 同,它是离不开强制实施机制的,而强制 实施则是无论如何也离不开暴力的。
28
阿罗定理(Arrow’s
T百度文库eorem,1972)
或“不可能定理”: 不可能将每个个体表达的先后次序, 整合成整个群体的偏好次序。 阿罗定理意味着所谓“社会需要”没 有答案;公共选择投票理论受到挑战。
29
d.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interest group)又称压力 集团(pressure group),指“那些有 某种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 加影响的个人的有组织的实体。”行 业协会、工会组织、青年人俱乐部等。
30
利益集团功能
对外通过投票、游说、贿赂、联盟等 策略,增强组织影响执政者的选择 或执政者的决策能力。 对内通过动员资源、协调行动(选择 性激励)、分配权力、利益分享等, 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协同性。
31
政治企业家
指利益集团的领袖或组织者。除了在 组织中获得权力与物质利益 (material benefit)外,政治企业家 对名声、荣誉、社会成就、公益事业 等观念利益(purposive benefit)怀有 超过普通人的强烈偏好。
家提供一个经济地使用资源的框架,从而促进福 利的增加。然而,国家既作为每一个契约的第三 者,又是强制力的最终来源,它成为为控制其决 策权而争斗的战场。各方都希望能按有利于自己 集团的方式再分配福利和收入。尽管契约论解释 了最初签订契约的得利,但未说明不同利益成员 其后的最大化行为。而掠夺论忽略了契约最初签 订的得利而着眼于掌握国家控制权的人从其选民 中榨取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