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课件
合集下载
制度经济学概述(PPT 49页)
![制度经济学概述(PPT 49页)](https://img.taocdn.com/s3/m/5d120b1427284b73f24250a1.png)
制度经济学
(五)制度变迁理论
一般来讲,改变一种正式的制度变迁会碰到外部效果 和“搭便车”问题。产生外部效果的原因,是因为制 度安排并不能获得专利。当一个制度安排被创造出来 后,其他群体或个人可以模仿这种创新井大大降低他 们组织和设计新制度安排的费用。因此,创新者的报 酬将少于作为整体的义上,私人实施机制包括个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交 易者社会规范、已经付出关系费用的交易伙伴之间的 惠顾关系、俱乐部规范、道德准则、包括仲裁在内的 第三方组织、非强制性的政府部门的协调等 。
国家实施机制是指通过国家司法系统强制实施 。
制度经济学
(五)制度变迁理论
1、制度变迁概念
制度经济学
(一)制度的概念与分类
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不正式的。正式的 制度如家庭、企业、工会、医院、大学、政府、货币、 期货市场等等。相反,价值、意识形态和习惯就是不 正式的制度安排的例子。
制度经济学
(一)制度的概念与分类
内在制度:群体内随经验而演化的规则。如习惯、风 俗、道德、语言、文字、比赛规则、行业自律规则。
制度经济学
(五)制度变迁理论
维持一种无效率的制度安排和国家不能采取行动来消 除制度不均衡,这二者都属于政策失败。政策失败的 起因有以下几种:统治者的偏好和有界理性、意识形 态刚性、官僚政治、集团利益冲突和社会科学知识的 局限性。
在局限条件下争取个人利益极大化是经济学的一个重 要假设或公理。局限条件可以有很多种,就是人的体 力、智力等都是局限。大概地分类,主要是从不同的 角度看,局限条件有八项:财富、知识、价格、成本、 产权、竞争、边际产量下降、交易费用等。在经济学 上,竞争、产权、交易费用最不容易处理。
张五常:《经济解释》
制度经济学ppt
![制度经济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496288ec3a87c24028c454.png)
51
四、制度变迁理论比较
新古典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比较和综合 (一)二者的差异 1、方法论不同 2、理论基础不同 3、考察角度不同 4、变迁动力不同 5、对国家在变迁中的作用认识不同 6、对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认识不同 (二)二者的沟通或综合
52
第五讲
27
科斯:利用市场价格机制协调经济活动的成 本,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 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活动。 威廉姆森:将交易费用比喻为物理学中的摩 擦力。包括合同签订之前的交易费用和合同 签订之后的交易费用。 阿罗:交易费用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
28
巴泽尔: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 马修斯:交易费用包括事前准备合同和事后 监督及强制合同执行的费用。 张正常:交易费用实际上是所谓的制度成本, 只要有制度存在就会有制度成本的发生。
31
4.交易费用的类型 市场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政治型 交易费用 5.交易费用的度量 6.交易费用与制度的选择与比较
32
(1)科斯对企业制度与市场制度比较与选 择的分析 市场制度:通过市场交易协调不同生产 要素,存在交易成本 企业制度:通过行政命令协调不同生产 要素,存在行政成本(组织成本) 当行政成本的提高等于交易成本时,企 业达到最大规模。
第一讲
制度经济学概述
一、制度的涵义、分类和功能 二、产权的涵义、属性和基本功能 三、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四、制度经济学的历史演变 五、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1
一、制度的涵义、分类和功能
制度即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 及经济行为。(舒尔茨) 制度就是一套行为规则,它们被用于支配特 定的行为模式与相互关系。(拉坦) 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 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 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诺思)
四、制度变迁理论比较
新古典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比较和综合 (一)二者的差异 1、方法论不同 2、理论基础不同 3、考察角度不同 4、变迁动力不同 5、对国家在变迁中的作用认识不同 6、对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认识不同 (二)二者的沟通或综合
52
第五讲
27
科斯:利用市场价格机制协调经济活动的成 本,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 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活动。 威廉姆森:将交易费用比喻为物理学中的摩 擦力。包括合同签订之前的交易费用和合同 签订之后的交易费用。 阿罗:交易费用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
28
巴泽尔: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 马修斯:交易费用包括事前准备合同和事后 监督及强制合同执行的费用。 张正常:交易费用实际上是所谓的制度成本, 只要有制度存在就会有制度成本的发生。
31
4.交易费用的类型 市场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政治型 交易费用 5.交易费用的度量 6.交易费用与制度的选择与比较
32
(1)科斯对企业制度与市场制度比较与选 择的分析 市场制度:通过市场交易协调不同生产 要素,存在交易成本 企业制度:通过行政命令协调不同生产 要素,存在行政成本(组织成本) 当行政成本的提高等于交易成本时,企 业达到最大规模。
第一讲
制度经济学概述
一、制度的涵义、分类和功能 二、产权的涵义、属性和基本功能 三、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四、制度经济学的历史演变 五、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1
一、制度的涵义、分类和功能
制度即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 及经济行为。(舒尔茨) 制度就是一套行为规则,它们被用于支配特 定的行为模式与相互关系。(拉坦) 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 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 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诺思)
《制度经济学》PPT课件
![《制度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ef02cc31b765ce040814b6.png)
经 交易成本经济学
代理理论詹森&麦克林
济
契约理论
不完全契约理论 哈特
学
制度与绩效
诺斯
制度变迁理论
政府与公共选择 布坎南
ppt课件
11
研究层次:
➢ (1)给定各种可选的社会法规(产权)和经济 组织,它们是如何影响经济行为、资源配置和均 衡结果的?
➢ (2)控制生产与交换的基本产权与政治规则, 其背后的经济逻辑是什么?
❖ 并且透露,一旦确认游资炒作农产品,发改委 将根据相关价格管理办法进行处罚,没收全部 炒作农产品所得,并处以最高5倍罚款。
ppt课件
21
缘起:炒蒜团
❖ 09年初,金乡县鱼山镇五名装卸工人见到大蒜 便宜,合资买入700多吨大蒜,当时价格仅为每 公斤2角4分,当年8月以每公斤5元6角出货,他 们立刻变身百万富翁。
14
本章布局
第一节 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 第二节 传统经济学理论未能正视制度的作用
ppt课件
15
第一节 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
❖制度经济学的核心主旨: institutions matter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
❖我们通过一些案例,看究竟是不是这回事儿…
ppt课件
中译本为《新制度经济学》,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8年版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其他参考书籍
➢ 康芒斯:《制度经济学》
➢ 科斯:《企业的本质》、《社会成本问题》
➢ 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经济史中的结 构与变迁》
➢ 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 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中央财经大学 2011年春季本科课程
制度经济学课件(PPT 49页)
![制度经济学课件(PPT 49页)](https://img.taocdn.com/s3/m/fd561115f7ec4afe04a1dfe9.png)
不同的产权形式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会产生不同的影 响。私有产权、共有产权、国有产权,哪个效率更高? 牡蛎产业的调查研究
3.2 产权的功能与属性
产权的功能源于资源的稀缺性。 1)激励和约束功能 2)外部性内在化 3)资源配置功能
3.2 产权的功能与属性
产权的属性 1)排他性 2)可分割性 3)可转让性 4)永久性(安全性)
……
3.1 产权的内涵
产权不是人对物的关系,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 的基本关系; 产权是一组行为性权利,是一个“权力束”; 产权确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是一些社会制度。
3.1 产权的内涵
产权的构成
➢ 所有权 ➢ 使用权 ➢ 用益权 ➢ 让渡权
3.1 产权的内涵
1)所有权是指在法律范围内,产权主体把财产(产权客 体)当作自己的专有物,排斥他人随意加以侵夺的权利。
引子2:公地悲剧
Garrett Hardin.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Science, 1968, 162: 1243-1248. 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上放牧,作为理性人,每 个牧羊者都希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额外放牧一只羊会给 他带来额外的收入,但是对整个草场造成的损失则由所有 牧民承担。当越来越多的人不顾草地的承受能力而增加羊 群数量时,过度放牧,草场沙化的悲剧就发生了。 如何解决?良心约束?人口控制?立法禁止?……
3.1 产权的内涵
产权按排他性程度可分为: ➢ 私有产权(private property rights) ➢ 共有产权(communal property rights) ➢ 国有产权(state-owned property rights)
产权的分类
私有产权 ➢ “私有产权是对必然发生的不相容的使用权进行选 择的权利的分配。” (阿尔钦) ➢ 私有产权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权利都掌握在一个人手 里,只要每个人拥有互不重合的不同权利,多个人 同时对某一资源或资产行使的权利仍是私有产权。 ➢ 私有产权的关键在于,对所有权利行使的决策及其 承担的后果完全是私人做出的。
3.2 产权的功能与属性
产权的功能源于资源的稀缺性。 1)激励和约束功能 2)外部性内在化 3)资源配置功能
3.2 产权的功能与属性
产权的属性 1)排他性 2)可分割性 3)可转让性 4)永久性(安全性)
……
3.1 产权的内涵
产权不是人对物的关系,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 的基本关系; 产权是一组行为性权利,是一个“权力束”; 产权确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是一些社会制度。
3.1 产权的内涵
产权的构成
➢ 所有权 ➢ 使用权 ➢ 用益权 ➢ 让渡权
3.1 产权的内涵
1)所有权是指在法律范围内,产权主体把财产(产权客 体)当作自己的专有物,排斥他人随意加以侵夺的权利。
引子2:公地悲剧
Garrett Hardin.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Science, 1968, 162: 1243-1248. 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上放牧,作为理性人,每 个牧羊者都希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额外放牧一只羊会给 他带来额外的收入,但是对整个草场造成的损失则由所有 牧民承担。当越来越多的人不顾草地的承受能力而增加羊 群数量时,过度放牧,草场沙化的悲剧就发生了。 如何解决?良心约束?人口控制?立法禁止?……
3.1 产权的内涵
产权按排他性程度可分为: ➢ 私有产权(private property rights) ➢ 共有产权(communal property rights) ➢ 国有产权(state-owned property rights)
产权的分类
私有产权 ➢ “私有产权是对必然发生的不相容的使用权进行选 择的权利的分配。” (阿尔钦) ➢ 私有产权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权利都掌握在一个人手 里,只要每个人拥有互不重合的不同权利,多个人 同时对某一资源或资产行使的权利仍是私有产权。 ➢ 私有产权的关键在于,对所有权利行使的决策及其 承担的后果完全是私人做出的。
《制度经济学》PPT课件
![《制度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4b3938551810a6f4248612.png)
• 从而使得契约当事人各方都知道契约的条款是不完全的,同时也 知道需要协调不同的激励约束机制来填补契约中的缺口,纠正扭 曲的契约条款和更有效地适应以外的干扰。
新制度经济学
第四讲 契约理论
1
讲义结构
• 学习目的和要求 • 契约概述 • 古典契约理论和新古典契约理论 • 现代契约理论
2
学习目的和要求
• 掌握契约基本概念 • 掌握契约的原则、功能及分类 • 熟悉古典契约理论和新古典契约理论 • 熟悉现代契约理论的基本内容
3
讲义结构
• 学习目的和要求 • 契约概述 • 古典契约理论 • 新古典契约理论 • 现代契约理论
• 契约条款的功能 – 界定双方的利益,补偿双方的成本 – 对双方当事人在执行合同时进行激励(如承包合同、购货 合同等)
• 契约体现着社会的进步 – 19世纪英国法学家亨利·梅因:人类的进步史乃是一部从 基于身份的义务获得解放,而代之以基于契约或自由协议 的义务的历史。 – 在市场经济中,各种利益关系均可以通过契约设计来实现。
10
契约的产生及其重要性
• 起源 – 契约是随着人类社会中交易行为的产生而出现的。 – 契约(作为一种产权界定方式)的产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 研究契约的重要性 – 经济学逐渐成为一门“契约科学”(替代选择科学) – 契约成为经济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 对于企业来说,契约关系是重要的战略问题,关系企业的 经营成败(企业本身就是契约的联结) – 深化对契约和履约含义的理解,有利于企业立法(例如: 串谋、隧道行为;反垄断法中的并购、以及排他性交易、 产品搭售、捆绑销售等) – 法学与经济学的结合
• 法学意义上的契约
– 契约是一个或一组承诺,法律对契约的不履行给予补偿, 或者在一定意义上承认履约的义务(美国)
新制度经济学
第四讲 契约理论
1
讲义结构
• 学习目的和要求 • 契约概述 • 古典契约理论和新古典契约理论 • 现代契约理论
2
学习目的和要求
• 掌握契约基本概念 • 掌握契约的原则、功能及分类 • 熟悉古典契约理论和新古典契约理论 • 熟悉现代契约理论的基本内容
3
讲义结构
• 学习目的和要求 • 契约概述 • 古典契约理论 • 新古典契约理论 • 现代契约理论
• 契约条款的功能 – 界定双方的利益,补偿双方的成本 – 对双方当事人在执行合同时进行激励(如承包合同、购货 合同等)
• 契约体现着社会的进步 – 19世纪英国法学家亨利·梅因:人类的进步史乃是一部从 基于身份的义务获得解放,而代之以基于契约或自由协议 的义务的历史。 – 在市场经济中,各种利益关系均可以通过契约设计来实现。
10
契约的产生及其重要性
• 起源 – 契约是随着人类社会中交易行为的产生而出现的。 – 契约(作为一种产权界定方式)的产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 研究契约的重要性 – 经济学逐渐成为一门“契约科学”(替代选择科学) – 契约成为经济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 对于企业来说,契约关系是重要的战略问题,关系企业的 经营成败(企业本身就是契约的联结) – 深化对契约和履约含义的理解,有利于企业立法(例如: 串谋、隧道行为;反垄断法中的并购、以及排他性交易、 产品搭售、捆绑销售等) – 法学与经济学的结合
• 法学意义上的契约
– 契约是一个或一组承诺,法律对契约的不履行给予补偿, 或者在一定意义上承认履约的义务(美国)
制度经济学PPT课件
![制度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d50a2ccaaedd3383c4d3a7.png)
• 此外还有一些半赢利、半非赢利性的组织,如学 校、医院。
PPT学习交流
8
• 组织在制度变迁的作用取决于:
• A、组织规模的大小:规模与力量并不是 成正比的,这里要看B。
• B、组织的凝聚力:搭便车。
• C、组织目标是否清晰,是否可明确的考 核、统计、计量。
• D、组织的进取性、创新性,学习能力与 适应性。
PPT学习交流
4
• 3、初级行动团体
• 是一个决策单位,它们的决策支配制度安排创 新的进程。
• 这一单位可能是单个人,也可能是由个人组成 的团体。
• 他们首先意识到了潜在收益的存在,并且认识 到了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大于制度变迁的成本。
PPT学习交流
5
• 4、次级行动团体
• 也是一个决策单位,是预期能 够分享制度变迁收益,并帮助初级 行动团体获取潜在收益完成制度变 迁的组织。
PPT学习交流
7
• (2)组织:特指赢利组织和非政府的非赢利组织
• A、赢利组织
• 赢利组织是促使市场经济中各种制度变迁的重要 力量。可以说,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依靠赢利性组织 自觉或不自觉地推动而逐渐建立的。比如公司制企 业的形成、股票市场规则的形成,市场体系等。
• B、非赢利性组织:表明其效用函数的复杂性。
1
• 一、基本概念
• (一)制度变迁的含义
• 是新制度产生,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的 过程,制度变迁可能在以下意义上发生:
• 1.增添型:原有各种制度保存,产生新的制度
2.全变型:原有制度本身演变成新制度
• 3.减少型:原有制度结构中的一些制度因失去存 在 意义而消亡。如粮油定量供给制度。
• 4.位移型:在现有的制度结构中,制度的性质种类 不变,但相对地位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制度结构发 生了变化。
PPT学习交流
8
• 组织在制度变迁的作用取决于:
• A、组织规模的大小:规模与力量并不是 成正比的,这里要看B。
• B、组织的凝聚力:搭便车。
• C、组织目标是否清晰,是否可明确的考 核、统计、计量。
• D、组织的进取性、创新性,学习能力与 适应性。
PPT学习交流
4
• 3、初级行动团体
• 是一个决策单位,它们的决策支配制度安排创 新的进程。
• 这一单位可能是单个人,也可能是由个人组成 的团体。
• 他们首先意识到了潜在收益的存在,并且认识 到了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大于制度变迁的成本。
PPT学习交流
5
• 4、次级行动团体
• 也是一个决策单位,是预期能 够分享制度变迁收益,并帮助初级 行动团体获取潜在收益完成制度变 迁的组织。
PPT学习交流
7
• (2)组织:特指赢利组织和非政府的非赢利组织
• A、赢利组织
• 赢利组织是促使市场经济中各种制度变迁的重要 力量。可以说,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依靠赢利性组织 自觉或不自觉地推动而逐渐建立的。比如公司制企 业的形成、股票市场规则的形成,市场体系等。
• B、非赢利性组织:表明其效用函数的复杂性。
1
• 一、基本概念
• (一)制度变迁的含义
• 是新制度产生,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的 过程,制度变迁可能在以下意义上发生:
• 1.增添型:原有各种制度保存,产生新的制度
2.全变型:原有制度本身演变成新制度
• 3.减少型:原有制度结构中的一些制度因失去存 在 意义而消亡。如粮油定量供给制度。
• 4.位移型:在现有的制度结构中,制度的性质种类 不变,但相对地位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制度结构发 生了变化。
制度经济学PPT课件
![制度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321d3f856a561252d36fe9.png)
中译本为《新制度经济学》,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8年版
《公司的力量》中引用的一本书中这样写道:
❖ 我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如果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 成为一个不寻常的人。我寻找机会,不寻求安稳,不希 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市民,那将被人瞧 不起,并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 我要成功。我拒绝用刺激来换取施舍;我宁愿向生活挑 战,而不愿过有保证的生活;宁愿要达到目的时的激动, 而不愿要乌托邦式毫无生气的平静。我不会拿我的自由 去与慈善作交易,也不会拿我的尊严去与发给乞丐的食 物作交易。我决不会在任何一位大师面前发抖,也不会 为任何恐吓所屈服。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 畏惧。
实例3 中国的农村经济改革
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农业问题,尤其是粮食 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投入的土地、劳 动力不少,但粮食产出一直不够吃,又没有足够 的钱在国际市场购买粮食。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还是那些土地、还是那 些人,还是那些技术,粮食产出却大幅增加,中 国从此解决了10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
凤阳花鼓词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买田地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凤阳地多不打粮 30 磙子一住就逃荒 年 只见凤阳女出嫁 前 不见新娘进凤阳
Im中Naoge 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抉凤阳择地—多—不1打8粮个,红
❖ 暴富的传奇吸引着更多的人投入炒蒜的队伍,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常年研究温 州民营企业热钱的流动,根据该会的调查,目前 有5000万元温州游资进入北方市场买蒜卖蒜。
❖ 这些抄蒜的投资者们,被称为“炒蒜团”。
《公司的力量》中引用的一本书中这样写道:
❖ 我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如果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 成为一个不寻常的人。我寻找机会,不寻求安稳,不希 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市民,那将被人瞧 不起,并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 我要成功。我拒绝用刺激来换取施舍;我宁愿向生活挑 战,而不愿过有保证的生活;宁愿要达到目的时的激动, 而不愿要乌托邦式毫无生气的平静。我不会拿我的自由 去与慈善作交易,也不会拿我的尊严去与发给乞丐的食 物作交易。我决不会在任何一位大师面前发抖,也不会 为任何恐吓所屈服。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 畏惧。
实例3 中国的农村经济改革
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农业问题,尤其是粮食 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投入的土地、劳 动力不少,但粮食产出一直不够吃,又没有足够 的钱在国际市场购买粮食。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还是那些土地、还是那 些人,还是那些技术,粮食产出却大幅增加,中 国从此解决了10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
凤阳花鼓词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买田地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凤阳地多不打粮 30 磙子一住就逃荒 年 只见凤阳女出嫁 前 不见新娘进凤阳
Im中Naoge 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抉凤阳择地—多—不1打8粮个,红
❖ 暴富的传奇吸引着更多的人投入炒蒜的队伍,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常年研究温 州民营企业热钱的流动,根据该会的调查,目前 有5000万元温州游资进入北方市场买蒜卖蒜。
❖ 这些抄蒜的投资者们,被称为“炒蒜团”。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c6969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0.png)
总结词
详细描述
04
新制度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概念和方法论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理论基础薄弱
新制度经济学在实证研究方面相对薄弱,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和实证检验。
实证研究不足
新制度经济学过于关注个体行为和制度设计,忽视了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忽视制度环境
过分简化现实
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研究制度变革和演化的理论。
总结词
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制度如何随着时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对经济绩效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它关注制度创新的动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
详细描述
03
新制度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VS
探讨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分析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优缺点。
总结词:新制度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派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强调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强调市场机制和产权的重要性。同时,新制度经济学也吸收了其他经济学派别的理论观点,如演化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
02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总结词
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描述了达成和执行交易的成本。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新制度经济学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探索,通过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了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和效率。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社会保障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同时,改革还强调个人责任和自我保障,鼓励个人积极参与社会保障管理和投资。这些改革措施提高了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和效率,为德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详细描述
04
新制度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概念和方法论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理论基础薄弱
新制度经济学在实证研究方面相对薄弱,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和实证检验。
实证研究不足
新制度经济学过于关注个体行为和制度设计,忽视了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忽视制度环境
过分简化现实
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研究制度变革和演化的理论。
总结词
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制度如何随着时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对经济绩效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它关注制度创新的动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
详细描述
03
新制度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VS
探讨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分析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优缺点。
总结词:新制度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派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强调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强调市场机制和产权的重要性。同时,新制度经济学也吸收了其他经济学派别的理论观点,如演化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
02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总结词
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描述了达成和执行交易的成本。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新制度经济学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探索,通过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了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和效率。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社会保障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同时,改革还强调个人责任和自我保障,鼓励个人积极参与社会保障管理和投资。这些改革措施提高了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和效率,为德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制度经济学理论》.ppt
![《制度经济学理论》.ppt](https://img.taocdn.com/s3/m/aa43a70cf12d2af90242e6c5.png)
第 二 部 分 制 度 起 源 与 变 迁
第一节
合作的起源
三、合作问题:引入非经济因素 合作问题: 上述囚犯困境博弈存在两个疑问: 上述囚犯困境博弈存在两个疑问: 博弈论的运用假定,个人采取某种策略, 博弈论的运用假定,个人采取某种策略, 其中各种可能事件的收益情况事先是可知 的遭到报复也是确知的; 的遭到报复也是确知的; 影响个人目标和目标的因素没有受到重视, 影响个人目标和目标的因素没有受到重视, 特别是习惯、传统、 特别是习惯、传统、观念等非经济因素受 到了忽视。 到了忽视。
第2章 章
第 二 部 分 制 度 起 源 与 变 迁
制度的基本含义
制度的正式定义: 第一节 制度的正式定义:博弈论观点
刘易斯——社会习惯; 社会习惯; 刘易斯 社会习惯 • 是社会群体内部用于解决某类协调问题(S) 是社会群体内部用于解决某类协调问题( ) 的一套行为规范( ), ),R构成该群体的共同 的一套行为规范(R), 构成该群体的共同 知识,且满足以下条件: 知识,且满足以下条件: 该群体中每一个人都遵守R; 该群体中每一个人都遵守 ; 每一个人预期他人也尊搜R; 每一个人预期他人也尊搜 ; 给定其他人遵守R, 给定其他人遵守 ,每一个人的最优选择是遵 是协调问题S的惟一 守R,即每个人都遵守 是协调问题 的惟一 ,即每个人都遵守R是协调问题 均衡解。 均衡解。 自发实施的制度: 自发实施的制度:见面握手 强制实施的制度: 强制实施的制度:产权制度
第3章 制度的起源及功能 章
第 二 部 分 制 度 起 源 与 变 迁 财产制度的起源: 第二节 财产制度的起源:一个思想实验
自然状态: 自然状态:
谷物收成 偷得谷物 40 10 50 被偷谷物 -10 -40 -50 实际消费 80 120 200
第一节
合作的起源
三、合作问题:引入非经济因素 合作问题: 上述囚犯困境博弈存在两个疑问: 上述囚犯困境博弈存在两个疑问: 博弈论的运用假定,个人采取某种策略, 博弈论的运用假定,个人采取某种策略, 其中各种可能事件的收益情况事先是可知 的遭到报复也是确知的; 的遭到报复也是确知的; 影响个人目标和目标的因素没有受到重视, 影响个人目标和目标的因素没有受到重视, 特别是习惯、传统、 特别是习惯、传统、观念等非经济因素受 到了忽视。 到了忽视。
第2章 章
第 二 部 分 制 度 起 源 与 变 迁
制度的基本含义
制度的正式定义: 第一节 制度的正式定义:博弈论观点
刘易斯——社会习惯; 社会习惯; 刘易斯 社会习惯 • 是社会群体内部用于解决某类协调问题(S) 是社会群体内部用于解决某类协调问题( ) 的一套行为规范( ), ),R构成该群体的共同 的一套行为规范(R), 构成该群体的共同 知识,且满足以下条件: 知识,且满足以下条件: 该群体中每一个人都遵守R; 该群体中每一个人都遵守 ; 每一个人预期他人也尊搜R; 每一个人预期他人也尊搜 ; 给定其他人遵守R, 给定其他人遵守 ,每一个人的最优选择是遵 是协调问题S的惟一 守R,即每个人都遵守 是协调问题 的惟一 ,即每个人都遵守R是协调问题 均衡解。 均衡解。 自发实施的制度: 自发实施的制度:见面握手 强制实施的制度: 强制实施的制度:产权制度
第3章 制度的起源及功能 章
第 二 部 分 制 度 起 源 与 变 迁 财产制度的起源: 第二节 财产制度的起源:一个思想实验
自然状态: 自然状态:
谷物收成 偷得谷物 40 10 50 被偷谷物 -10 -40 -50 实际消费 80 120 200
第07章 企业理论 《制度经济学》PPT课件
![第07章 企业理论 《制度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aeeb39240c844768eaeeb3.png)
• 二、完全合同理论:团队生产理论和委托代理理 论
• (一)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
• 企业是一种团队协作生产的载体 • 剩余索取权的配置 • (二)委托代理理论与机制设计理论 • 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内涵 • 委托代理论的三个主要模型 • 机制设计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的关系
• 三、不完全合同理论
论。
第三节 新古典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的 企业理论
• 一、科斯关于企业起源和性质的理论
• 以交易费用为出发点解释企业的起源:企业的出 现是因为能够节约交易成本。
• 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市场既然能够组织交易, 为什么还需要企业。企业和市场的不同之处。
• 企业为什么能够节约交易费用。
• 张五常:企业契约是生产要素所有者签署的,市 场契约是中间产品商签署的。
• 二、马克思经济学的企业理论
• 马克思主要论述了企业的四个基本问题:
• 第一,企业的本质和起源,他认为企业是一种协 作生产的组织,企业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 技术条件要求协作式生产组织模式出现而产生的。
• 第二,企业的边界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交互作用 的结果,企业的边界受资本规模的约束。
• 第三,企业的内部组织和权力结构,揭示了资本 和劳动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第二节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马克 思经济学和旧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
• 一、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
• 魁奈和斯密的关于企业的看法。 • 魁奈从生产角度研究企业,认为企业的本质是生
产组织,企业依靠契约组织起来并界定不同主体 的权力,决定企业产生和企业组织制度选择的因 素是技术积累和生产力发展。
• 斯密则是从分工和合作的角度论述了企业的起源 和企业内部权利的配置。
• 第四,企业制度是如何演变的:从手工作坊和工 场,到工厂制度,再到现代股份公司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诺思的“暴力潜能”分配论国家理
论。“正是暴力潜能分配理论使两者
(即国家的契约理论和掠夺或剥削理论) 统一起来。契约论假定主体间暴力潜能 的平等分配,而掠夺论假定不平等的分 配。”
12
这里,“暴力”即包括军队、警察、法院、 监狱等暴力工具,也包括权威、特权、垄 断权等。“暴力”显然是一种对付非法暴 力的合法暴力。 暴力与制度的关系:暴力是保证正式制度 实施的基础。非正式制度一般可以通过人 们的相互作用而自觉实施,正式制度则不 同,它是离不开强制实施机制的,而强制 实施则是无论如何也离不开暴等、民主等普 世价值观——尽管这些概念的具体内 容、内涵该放在历史条件下来看待。 第二,揭示了国家产生、发展的长效 机制——尽管专制王朝民众没有讨价 还价的权利,但起义、逃跑、偷懒等, 民众与国家权力的博弈仍然在进行。
9
诺思认为,国家的契约论与掠夺论都是片 面的。因为,国家的契约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国
第四,私有产权是其他产权形成的基础。
22
基本思路
迫使统治者选择社会产出最大化,而不是租金最大 化。 三方面思路 第一,主权在民,国权民授。让统治者权力来源于 人民,而不是相反。 第二,权力制约,利益分立。弱化统治者的作用, 形成各自的利益格局。 第三,社会开放,加强竞争。内外强大对手的竞争 压力,迫使执政者寻求民众的支持而被迫将“租 金”最大化以社会产出最大化为前提。
的卖方。 出高价者得(二级封标拍卖除外), 因为卖方将选择出高价的买方。 卖方竞争使价格下降,买方的竞争使 价格上升,两种力量相对平衡时形成 均衡价格。 在均衡价格下,买卖双方的利用都得 到了兼顾。
15
2、国家的基本特征
一是国家为获取收入,以一组被称之为“保护”与 “公正”的服务作交换。由于提供这些服务存在 着规模经济,因而作为一个专门从事这些服务的 组织,它的社会总收入要高于每一个社会个体自 己保护自己拥有的产权的收入。 二是国家试图像一个带有歧视性的垄断者那样活动, 为使国家收入最大化,它将选民分为各个集团, 并为每一个集团设计产权。 三是由于总是存在着能提供同样服务的潜在竞争对 手,国家受制于其选民的机会成本。它的对手是 其他国家,以及在现存政治—经济单位中可能成 为潜在统治者的个人。因而,统治者垄断权力的 程度是各个不同选民集团替代度的函数。
26
比较 c.决策循环 偏好 X~Y Y~Z X~Z 不能确保获得 A XYZ X Y X 均衡(唯一)的 B YZX Y Y Z 结果,在一定条 C ZXY X Z Z 件下甚至会出现 胜出 X Y Z 方案 “投票循环” (投票悖论)。 表7.3投票循环 见表7.3。三个备选方案X、Y、Z,由 三个偏好不同的项目A、B、C,两两
1
国家理论 古代社会的国家更像一个对内进行统 治、对外进行战争的军事王朝。王朝 兴替,变幻无常。 12世纪欧洲商业革命,世界各国版图 和民族结构在近5个世纪的漫长演化 中趋于稳定与成形。 国家职能发展的趋势,诺斯从理论上 概括为“国家暴力”论和“国家契约” 论两个方面。
2
1、国家的性质
18
国家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最初只是因
为国家的“掠夺”替代了公地悲剧。 国家对经济增长的意义并不限于结束 丛林法则,还在于建构一个长效激励 机制:最优的产权结构。 那么,国家会选择高效率的产权制度 的障碍是什么呢? 追求最大化的统治者 第一,租金(特权、私利)最大化
19
第二,社会产出最大化,即制度的交 易成本最小。 当两种最大化冲突时,统治者总是选 择租金最大化。 “国家仅仅在使那些统治国家的人的 福利最大化目标的范围内促成和界定 有效率的产权。” 低效率的制度长期存在 第一,统治集团会尽可能动用“暴力 潜能”清除试图进行制度创新的行为。
诺思的国家性质观是建立在对以下问题 的回答的基础上产生的:国家为什么是 制度变迁的主要供给者?或者说,国家 与其他制度变迁供给主体相比有何优势? 诺思认为,主要在于国家与其他制度变 迁主体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国家在 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此即诺思的国 家性质观。
3
诺思的国家观是在对其前人的批判的基础 上产生的。诺思之前主要有两种国家理论: 一是掠夺或剥削理论。国家掠夺论或剥削论 则认为国家是某一集团或阶级的代理者, 它的作用是代表集团或阶级的利益向其他 集团或阶级的成员榨取收入。掠夺性的国 家将界定一套产权制度,使权力集团的收 益最大化而无视它对社会整体福利的影响。
13
胜出规则
资源稀缺,任何资源的获得都要确定 一个胜出(分配)规则或标准。 例如,体育比赛按速度、力量、距离、 技巧等分配奖牌; 国家税收按收入程度分配税率; 财产继承制度按血缘远近分配遗产; 学校按学生成绩分配奖学金; ……
14
市场胜出(竞争)规则: 出低价者卖,因为买方会选择出低价
6
二是契约理论。契约论认为,国家是公民 达成契约的结果,它要为公民服务。由 于契约限定着每个人相对他人的活动, 因而它对经济增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契约理论方法对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 率的产权制度的发展作出了解释。
7
b.国家“契约论” “契约论” 认为,国家不是少数统 治者独揽大权和不平等地分配经济资 源的“统治工具”。 国家是社会大众通过达成契约(同意、 认同、被迫接受)的方式组建的、维 护各自利益的“公共组织”。 所以,国家是超越人们彼此利害关系 的、利益中立的“第三方”。
家提供一个经济地使用资源的框架,从而促进福 利的增加。然而,国家既作为每一个契约的第三 者,又是强制力的最终来源,它成为为控制其决 策权而争斗的战场。各方都希望能按有利于自己 集团的方式再分配福利和收入。尽管契约论解释 了最初签订契约的得利,但未说明不同利益成员 其后的最大化行为。而掠夺论忽略了契约最初签 订的得利而着眼于掌握国家控制权的人从其选民 中榨取租金。
17
国家通过一套制度的供给能否既使自己的租金最 大化又使社会产出最大化呢? 诺思认为,这两个目的常常是不一致的。国家提 供一套制度要想保证自己的租金最大化,就不能 实现社会产出的最大化,而要实现社会的产出最 大化,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租金最大化。其原因在 于:第二个目的即要使社会产出最大化就要求国 家提供的是完全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即只有在有 效率的产权制度的基础上才能使社会产出最大化, 而第一个目的即保证统治者自己收入的最大化常 常可能相伴的是一套低效的产权制度。
20
第二,制度的公共物品属性导致了大 量搭便车(free rider)行为,制度创 新的“第一行动团体”难以形成。 总结:国家悖论产生的原因 第一,为了统治者的利益,牺牲社会 的利益。 第二,低效率、专制的国家制度长期 存在。 社会产出最大化目标:
21
最广泛、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什么?
尽可能大范围的私有产权。 理由: 第一,私有产权才能抗衡统治者租金。 第二,最大程度地减少“外部性”(公地悲 剧、偷懒)问题。 第三,排他性产权的界定与保护,使得市场 配置资源的优势得以发挥。
23
补充
公共选择 上世纪60、70年代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代表人物有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尼斯坎南(William A.Jr Niskanen)、塔洛 克(Gordon Tullock)、缪勒(Dennis C.Mueller)等。
24
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
10
c.国家“潜在暴力论” “潜在暴力”(violence potential)论 是诺斯综合“暴力论”和“契约论” 各自的优点提出的理论。 第一,吸收“契约论”关于通过契约 (选举)建立“第三方”的国家的观 点,用以对接现代代议制国家制度。 第二,接受“暴力论”统治观点,国 家合法暴力来源于选民(契约)的授 权;暴力是强制力的最后底线。
32
分利行为
利益集团通过改变国家分配政策,增 加自身利益。(奥尔森,1982)
33
e.官僚机构 选民(利益集团):权利或利益的最 大化。 政治家:权力、职务利益、社会声誉 的最大化。 官僚机构:预算(国家拨款)的最大 化。 二级代理 选民——国家、国家——官员
34
三角博弈
选民、政治家、官员,围绕公共物品生 产形成一个选民利益最大化、政治家 权力最大化、官员预算最大化的,目 标各异却相互联系的价值链。 目标偏离 U 委托——代理理论 I 告诉我们,代理链 条越长(N),目 O N 标效率(U)损失、偏离越大。
28
阿罗定理(Arrow’s
Theorem,1972)
或“不可能定理”: 不可能将每个个体表达的先后次序, 整合成整个群体的偏好次序。 阿罗定理意味着所谓“社会需要”没 有答案;公共选择投票理论受到挑战。
29
d.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interest group)又称压力 集团(pressure group),指“那些有 某种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 加影响的个人的有组织的实体。”行 业协会、工会组织、青年人俱乐部等。
16
在国家未产生以前,进行制度实施的暴力都分散在 “社区”或“庄园”之类组织中。 “暴力”是分散配置在许多社团组织中好,还是 由国家集中掌握好?诺思:就制度的供给而言,国 家集中掌握暴力比许多社团分散掌握暴力好。在许 多社团分散掌握暴力的情况下,这些社团在提供制 度时难免“搭便车”问题。如果改由国家统一提供 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由国家统一掌握暴力进行制 度提供还有一个好处,即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应。
30
利益集团功能
对外通过投票、游说、贿赂、联盟等 策略,增强组织影响执政者的选择 或执政者的决策能力。 对内通过动员资源、协调行动(选择 性激励)、分配权力、利益分享等, 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协同性。
31
政治企业家
指利益集团的领袖或组织者。除了在 组织中获得权力与物质利益 (material benefit)外,政治企业家 对名声、荣誉、社会成就、公益事业 等观念利益(purposive benefit)怀有 超过普通人的强烈偏好。
诺思的“暴力潜能”分配论国家理
论。“正是暴力潜能分配理论使两者
(即国家的契约理论和掠夺或剥削理论) 统一起来。契约论假定主体间暴力潜能 的平等分配,而掠夺论假定不平等的分 配。”
12
这里,“暴力”即包括军队、警察、法院、 监狱等暴力工具,也包括权威、特权、垄 断权等。“暴力”显然是一种对付非法暴 力的合法暴力。 暴力与制度的关系:暴力是保证正式制度 实施的基础。非正式制度一般可以通过人 们的相互作用而自觉实施,正式制度则不 同,它是离不开强制实施机制的,而强制 实施则是无论如何也离不开暴等、民主等普 世价值观——尽管这些概念的具体内 容、内涵该放在历史条件下来看待。 第二,揭示了国家产生、发展的长效 机制——尽管专制王朝民众没有讨价 还价的权利,但起义、逃跑、偷懒等, 民众与国家权力的博弈仍然在进行。
9
诺思认为,国家的契约论与掠夺论都是片 面的。因为,国家的契约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国
第四,私有产权是其他产权形成的基础。
22
基本思路
迫使统治者选择社会产出最大化,而不是租金最大 化。 三方面思路 第一,主权在民,国权民授。让统治者权力来源于 人民,而不是相反。 第二,权力制约,利益分立。弱化统治者的作用, 形成各自的利益格局。 第三,社会开放,加强竞争。内外强大对手的竞争 压力,迫使执政者寻求民众的支持而被迫将“租 金”最大化以社会产出最大化为前提。
的卖方。 出高价者得(二级封标拍卖除外), 因为卖方将选择出高价的买方。 卖方竞争使价格下降,买方的竞争使 价格上升,两种力量相对平衡时形成 均衡价格。 在均衡价格下,买卖双方的利用都得 到了兼顾。
15
2、国家的基本特征
一是国家为获取收入,以一组被称之为“保护”与 “公正”的服务作交换。由于提供这些服务存在 着规模经济,因而作为一个专门从事这些服务的 组织,它的社会总收入要高于每一个社会个体自 己保护自己拥有的产权的收入。 二是国家试图像一个带有歧视性的垄断者那样活动, 为使国家收入最大化,它将选民分为各个集团, 并为每一个集团设计产权。 三是由于总是存在着能提供同样服务的潜在竞争对 手,国家受制于其选民的机会成本。它的对手是 其他国家,以及在现存政治—经济单位中可能成 为潜在统治者的个人。因而,统治者垄断权力的 程度是各个不同选民集团替代度的函数。
26
比较 c.决策循环 偏好 X~Y Y~Z X~Z 不能确保获得 A XYZ X Y X 均衡(唯一)的 B YZX Y Y Z 结果,在一定条 C ZXY X Z Z 件下甚至会出现 胜出 X Y Z 方案 “投票循环” (投票悖论)。 表7.3投票循环 见表7.3。三个备选方案X、Y、Z,由 三个偏好不同的项目A、B、C,两两
1
国家理论 古代社会的国家更像一个对内进行统 治、对外进行战争的军事王朝。王朝 兴替,变幻无常。 12世纪欧洲商业革命,世界各国版图 和民族结构在近5个世纪的漫长演化 中趋于稳定与成形。 国家职能发展的趋势,诺斯从理论上 概括为“国家暴力”论和“国家契约” 论两个方面。
2
1、国家的性质
18
国家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最初只是因
为国家的“掠夺”替代了公地悲剧。 国家对经济增长的意义并不限于结束 丛林法则,还在于建构一个长效激励 机制:最优的产权结构。 那么,国家会选择高效率的产权制度 的障碍是什么呢? 追求最大化的统治者 第一,租金(特权、私利)最大化
19
第二,社会产出最大化,即制度的交 易成本最小。 当两种最大化冲突时,统治者总是选 择租金最大化。 “国家仅仅在使那些统治国家的人的 福利最大化目标的范围内促成和界定 有效率的产权。” 低效率的制度长期存在 第一,统治集团会尽可能动用“暴力 潜能”清除试图进行制度创新的行为。
诺思的国家性质观是建立在对以下问题 的回答的基础上产生的:国家为什么是 制度变迁的主要供给者?或者说,国家 与其他制度变迁供给主体相比有何优势? 诺思认为,主要在于国家与其他制度变 迁主体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国家在 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此即诺思的国 家性质观。
3
诺思的国家观是在对其前人的批判的基础 上产生的。诺思之前主要有两种国家理论: 一是掠夺或剥削理论。国家掠夺论或剥削论 则认为国家是某一集团或阶级的代理者, 它的作用是代表集团或阶级的利益向其他 集团或阶级的成员榨取收入。掠夺性的国 家将界定一套产权制度,使权力集团的收 益最大化而无视它对社会整体福利的影响。
13
胜出规则
资源稀缺,任何资源的获得都要确定 一个胜出(分配)规则或标准。 例如,体育比赛按速度、力量、距离、 技巧等分配奖牌; 国家税收按收入程度分配税率; 财产继承制度按血缘远近分配遗产; 学校按学生成绩分配奖学金; ……
14
市场胜出(竞争)规则: 出低价者卖,因为买方会选择出低价
6
二是契约理论。契约论认为,国家是公民 达成契约的结果,它要为公民服务。由 于契约限定着每个人相对他人的活动, 因而它对经济增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契约理论方法对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 率的产权制度的发展作出了解释。
7
b.国家“契约论” “契约论” 认为,国家不是少数统 治者独揽大权和不平等地分配经济资 源的“统治工具”。 国家是社会大众通过达成契约(同意、 认同、被迫接受)的方式组建的、维 护各自利益的“公共组织”。 所以,国家是超越人们彼此利害关系 的、利益中立的“第三方”。
家提供一个经济地使用资源的框架,从而促进福 利的增加。然而,国家既作为每一个契约的第三 者,又是强制力的最终来源,它成为为控制其决 策权而争斗的战场。各方都希望能按有利于自己 集团的方式再分配福利和收入。尽管契约论解释 了最初签订契约的得利,但未说明不同利益成员 其后的最大化行为。而掠夺论忽略了契约最初签 订的得利而着眼于掌握国家控制权的人从其选民 中榨取租金。
17
国家通过一套制度的供给能否既使自己的租金最 大化又使社会产出最大化呢? 诺思认为,这两个目的常常是不一致的。国家提 供一套制度要想保证自己的租金最大化,就不能 实现社会产出的最大化,而要实现社会的产出最 大化,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租金最大化。其原因在 于:第二个目的即要使社会产出最大化就要求国 家提供的是完全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即只有在有 效率的产权制度的基础上才能使社会产出最大化, 而第一个目的即保证统治者自己收入的最大化常 常可能相伴的是一套低效的产权制度。
20
第二,制度的公共物品属性导致了大 量搭便车(free rider)行为,制度创 新的“第一行动团体”难以形成。 总结:国家悖论产生的原因 第一,为了统治者的利益,牺牲社会 的利益。 第二,低效率、专制的国家制度长期 存在。 社会产出最大化目标:
21
最广泛、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什么?
尽可能大范围的私有产权。 理由: 第一,私有产权才能抗衡统治者租金。 第二,最大程度地减少“外部性”(公地悲 剧、偷懒)问题。 第三,排他性产权的界定与保护,使得市场 配置资源的优势得以发挥。
23
补充
公共选择 上世纪60、70年代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代表人物有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尼斯坎南(William A.Jr Niskanen)、塔洛 克(Gordon Tullock)、缪勒(Dennis C.Mueller)等。
24
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
10
c.国家“潜在暴力论” “潜在暴力”(violence potential)论 是诺斯综合“暴力论”和“契约论” 各自的优点提出的理论。 第一,吸收“契约论”关于通过契约 (选举)建立“第三方”的国家的观 点,用以对接现代代议制国家制度。 第二,接受“暴力论”统治观点,国 家合法暴力来源于选民(契约)的授 权;暴力是强制力的最后底线。
32
分利行为
利益集团通过改变国家分配政策,增 加自身利益。(奥尔森,1982)
33
e.官僚机构 选民(利益集团):权利或利益的最 大化。 政治家:权力、职务利益、社会声誉 的最大化。 官僚机构:预算(国家拨款)的最大 化。 二级代理 选民——国家、国家——官员
34
三角博弈
选民、政治家、官员,围绕公共物品生 产形成一个选民利益最大化、政治家 权力最大化、官员预算最大化的,目 标各异却相互联系的价值链。 目标偏离 U 委托——代理理论 I 告诉我们,代理链 条越长(N),目 O N 标效率(U)损失、偏离越大。
28
阿罗定理(Arrow’s
Theorem,1972)
或“不可能定理”: 不可能将每个个体表达的先后次序, 整合成整个群体的偏好次序。 阿罗定理意味着所谓“社会需要”没 有答案;公共选择投票理论受到挑战。
29
d.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interest group)又称压力 集团(pressure group),指“那些有 某种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 加影响的个人的有组织的实体。”行 业协会、工会组织、青年人俱乐部等。
16
在国家未产生以前,进行制度实施的暴力都分散在 “社区”或“庄园”之类组织中。 “暴力”是分散配置在许多社团组织中好,还是 由国家集中掌握好?诺思:就制度的供给而言,国 家集中掌握暴力比许多社团分散掌握暴力好。在许 多社团分散掌握暴力的情况下,这些社团在提供制 度时难免“搭便车”问题。如果改由国家统一提供 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由国家统一掌握暴力进行制 度提供还有一个好处,即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应。
30
利益集团功能
对外通过投票、游说、贿赂、联盟等 策略,增强组织影响执政者的选择 或执政者的决策能力。 对内通过动员资源、协调行动(选择 性激励)、分配权力、利益分享等, 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协同性。
31
政治企业家
指利益集团的领袖或组织者。除了在 组织中获得权力与物质利益 (material benefit)外,政治企业家 对名声、荣誉、社会成就、公益事业 等观念利益(purposive benefit)怀有 超过普通人的强烈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