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简析
大豆蛋白的应用
![大豆蛋白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f4eb2d6b9f3f90f76c61b54.png)
大豆蛋白粉的应用大豆蛋白粉具有乳化性、吸水性、保水性、凝胶性、气泡性、吸味性、防止脂肪渗透和聚集性、粘结性。
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类食品添加剂。
大豆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氨基酸种类有近20种,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
其营养丰富,不含胆固醇,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多的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乳化性:大豆分离蛋白是表面活性剂,它既能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张力,又能降低水和空气的表面张力。
易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在烤制食品、冷冻食品及汤类食品的制作中,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作乳化剂可使制品状态稳定。
水合性:大豆分离蛋白沿着它的肽链骨架,含有很多极性基,所以具有吸水性、保水性和膨胀性。
分离蛋白的吸水力比浓缩蛋白要强许多,而且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
分离蛋白在加工时还有保持水份的能力,最高水分保持能力为14g水/g蛋白质。
吸油性:分离蛋白加入肉制品中,能形成乳状液和凝胶基质,防止脂肪向表面移动,因而起着促进脂肪吸收或脂肪结合的作用。
可以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脂肪和汁液的损失,有助于维持外形的稳定。
分离蛋白的吸油率为154%。
凝胶性:它使分离蛋白具有较高的粘度、可塑性和弹性,既可做水的载体,也可做风味剂、糖及其它配合物的载体,这对食品加工极为有利。
发泡性:大豆蛋白中,分离蛋白的发泡性能最好。
利用大豆蛋白质的发泡性,可以赋予食品以疏松的结构和良好的口感。
结膜性:当肉切碎后,用分离蛋白与鸡蛋蛋白的混合物涂在其纤维表面,形成薄膜,易于干燥,可以防止气味散失,有利于再水化过程,并对再水化产品提供合理的结构。
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1.肉类制品:在档次较高的肉制品中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不但改善肉制品的质构和增加风味,而且提高了蛋白含量,强化了维生素。
由于其功能性较强,用量在2~5%之间就可以起到保水、保脂、防止肉汁离析、提高品质、改善口感的作用。
将分离蛋白注射液注入到火腿那样的肉块中,再将肉块进行处理,火腿地率可提高20%。
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747117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11.png)
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首先,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较高的溶解性。
其溶解性在不同的pH值范围内都较好,因此可以被方便地应用于多种酸性、中性和碱性食品中。
其次,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在加热、冷冻、融化等复杂的食品处理过程中,大豆分离蛋白能够保持其形态和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变化,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此外,大豆分离蛋白还具有乳化和泡沫稳定的特性。
它可以在食品加工中起到辅助乳化剂和稳定剂的作用,使得食品具有更好的乳化性和泡沫稳定性。
比如在糕点、冰淇淋、饼干等产品中,大豆分离蛋白可以提高产品的质地和口感。
此外,大豆分离蛋白还具有胶凝和凝胶形成的特性。
它可以在食品中形成稳定的凝胶结构,提升产品的质地和稳定性。
比如在豆腐、豆浆等豆制品中,大豆分离蛋白作为凝固剂可以使得豆制品结构更为坚实和紧密。
在食品工业中,大豆分离蛋白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食品制品中。
首先,它常用于肉制品的替代品中。
由于大豆分离蛋白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可以被用来制作各种植物蛋白肉、素肉等替代品,在满足一定蛋白质需求的同时减少对动物蛋白的依赖。
其次,大豆分离蛋白还可以用于乳制品的替代品中。
由于其具有良好的乳化和泡沫稳定特性,大豆分离蛋白可以替代乳制品中的乳清或奶油,制作出低脂、低糖或无乳制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大豆分离蛋白还可以用于烘焙食品中。
由于其胶凝和凝胶形成的特性,大豆分离蛋白可以用作替代传统的动物性胶质,使得面包、蛋糕等烘焙食品更为柔软和富有弹性。
总之,大豆分离蛋白具有多种功能特性,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在肉制品、乳制品和烘焙食品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健康、高品质的食品选择。
大豆白蛋白的作用功能主治
![大豆白蛋白的作用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1d9fb07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a.png)
大豆白蛋白的作用功能主治1. 什么是大豆白蛋白?大豆白蛋白是从大豆中提取的一种蛋白质,它富含多种氨基酸,并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大豆白蛋白在保健品、食品添加剂、药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 大豆白蛋白的作用功能大豆白蛋白具有多种作用功能,以下是其主要作用功能:•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大豆白蛋白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丰富的钙质,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预防骨质疏松等疾病。
•抗氧化作用:大豆白蛋白富含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延缓细胞老化,保护器官健康。
•提高免疫力:大豆白蛋白中含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疾病。
•调节血脂:大豆白蛋白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
•改善肝脏功能:大豆白蛋白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促进肝脏新陈代谢,减轻肝脏负担,改善肝脏功能。
3. 大豆白蛋白的主治疾病大豆白蛋白在中医养生中有一定的主治作用,以下是其主要主治疾病:•骨质疏松:大豆白蛋白中富含的钙质和优质蛋白质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预防骨质疏松。
•心血管疾病:大豆白蛋白可以降低血脂,减少胆固醇的积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肝脏疾病:大豆白蛋白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促进肝脏新陈代谢,改善肝脏功能,减轻肝脏负担。
•免疫系统疾病:大豆白蛋白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疾病的发生。
•维护皮肤健康:大豆白蛋白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减少氧化损伤,延缓细胞老化,保护皮肤健康,并有一定的美容效果。
4. 大豆白蛋白的使用方法大豆白蛋白一般以粉末的形式存在,可以作为保健品、食品添加剂或药物使用。
以下是大豆白蛋白的使用方法:•保健品:每日推荐剂量一般为5-10克,可以搭配水、牛奶或果汁一起食用,最好在饭前或饭后30分钟内服用。
•食品添加剂:根据生产需要,按照配方比例将适量的大豆白蛋白粉末加入食品中进行加工。
•药物:大豆白蛋白作为药物时,一般由医生开具用药方案,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大豆蛋白完整》课件
![《大豆蛋白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7400b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a.png)
功能性
大豆蛋白具有多种功能性,如增稠、 乳化和稳定性等,可用于食品加工和 生产。
大豆蛋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易于加工和储存。
大豆蛋白与其他蛋白质的比较
与动物蛋白比较
大豆蛋白不含胆固醇,且具有更高的 营养价值。
与植物蛋白比较
大豆蛋白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更接近人 体需求,且易于消化吸收。
《大豆蛋白完整》 ppt课件
目录
• 大豆蛋白简介 • 大豆蛋白的种类与特性 • 大豆蛋白的应用 • 大豆蛋白的研发与前景01ຫໍສະໝຸດ 大豆蛋白简介大豆蛋白的定义
01
大豆蛋白:指从大豆中提取出来 的蛋白质,是植物性蛋白质的重 要来源之一。
02
大豆蛋白具有完整的氨基酸组成 ,与动物性蛋白质相似,因此被 视为优质蛋白质。
保健品中的应用
补充蛋白质
大豆蛋白是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 ,可以作为保健品补充蛋白质, 尤其适合素食者和消化系统较弱
的人群。
调节血脂
大豆蛋白中的一些成分具有降低血 脂的作用,可以作为保健品辅助调 节血脂。
抗氧化
大豆蛋白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氧化 作用,可以作为保健品辅助抗氧化 。
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制药工业
大豆蛋白在制药工业中可以作为 药物载体、稳定剂等,用于制备
药物制剂。
化妆品工业
大豆蛋白可以作为化妆品的成分 ,用于滋润皮肤、增加皮肤弹性
和光泽。
饲料工业
大豆蛋白可以作为动物饲料中的 蛋白质来源,用于补充动物所需
的营养。
04
大豆蛋白的研发与前 景
大豆蛋白的研发进展
大豆蛋白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01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豆蛋白的分离和纯化技术不断改进,提高
大豆分离蛋白的特性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的特性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fe6bcf9c8d376eeaeaa31d2.png)
大豆分离蛋白的特性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张隽菡食工082 080107315摘要:大豆蛋白已经广泛用于各类肉制品加工中。
大豆蛋白对肉制品的保水性、质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豆腥味、致敏等不利影响。
文中对大豆蛋白质的功能性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豆蛋白肉制品进10多年来,我国肉类工业蓬勃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肉类生产大国。
据统计,2010年我国肉制品产量达4100万t。
肉制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食品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等行业的进步。
当前在肉制品生产中,广泛添加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主的植物源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产品,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类食品添加剂,已广泛应用在食品及其它行业中,其蛋白质含量高达90%以上[1],消化利用率可达93%~97%[2],氨基酸种类有近20种,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其营养丰富,不含胆固醇,基本上不含碳水化合物,大豆分离蛋白有明显的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
按照目前国内肉制品的生产量以及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添加量粗略计算,如果肉制品中的一半产品需要添加大豆蛋白,添加量按4%计算,则需要大豆分离蛋白20万t。
大豆分离蛋白应用于肉制品中具有良好的功能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对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在肉制品中的应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大豆蛋白最主要的营养成分之一是蛋白质,含量约为35%,大豆蛋白质主要含有大豆球蛋白(11S)和β-伴大豆球蛋白(7S)。
大豆蛋白质中约86%-88%能在水中溶解,其中球蛋白占85%,清蛋白占5%,蛋白胨占4%,非蛋白氮占6%[3]。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大豆蛋白产品种类为: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蛋白粉等。
大豆蛋白具有良好的流变学特性、乳化特性、凝胶性和稳定性,具有吸水吸油性、质构形成能力、加热成型性,而且具有很高的蛋白质含量,是肉制品生产中最重要的功能性食品原料。
粮食工程技术《大豆蛋白的结构特征与功能性质》
![粮食工程技术《大豆蛋白的结构特征与功能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cd086a1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3.png)
一大豆蛋白的结构与特征由于研究蛋白质的出发点不同,其分类方法也不同。
关于大豆蛋白的分类,一般有4种分类方法,分别按溶解度、构成蛋白质的最根本单位、结构和生理功能分类。
大豆球蛋白是由奥斯本〔Osborn〕和丹皮鲍尔〔Dampball〕首先用食盐溶液萃取,经反复透析沉淀而得到的一种蛋白质。
由于该蛋白质的长轴和短轴之比小于10:1,因而命名为大豆球蛋白。
球蛋白外形接近球形或椭圆形,溶解性较好,能形成结晶。
这种蛋白质也溶于水或碱溶液,加酸调pH至等电点4.5或加硫酸铵〔55%〕至饱和,那么沉淀析出,故又称为酸沉蛋白。
而清蛋白因无此特性,故又称为非酸沉蛋白。
根据构成蛋白质的最根本单位来分类,大豆蛋白根本上都属于结合蛋白,此种蛋白质由简单蛋白与其他非蛋白成分结合而成,即水解后所得产物不只是氨基酸,还含有一些配体,如糖等。
可以说大豆蛋白绝大局部都是糖蛋白,只是含糖多少不同。
大豆蛋白是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
植物蛋白按其在一系列溶剂里的溶解性分类〔此方法至今仍被沿用〕:溶于水的清蛋白〔albumin〕;不溶于水但溶于盐的球蛋白〔globulin〕;不溶于水但溶于70%-80%乙醇的溶蛋白〔prolamine〕;不溶于水、醇,但溶于稀酸或稀碱的谷蛋白〔glutelin〕。
因此,根据蛋白质组分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可按顺序用蒸馏水、稀盐、乙醇、稀碱分别提取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分别收集提取液来测定蛋白质组分含量。
根据生理功能分类法可分为贮藏蛋白和生物活性蛋白两类。
贮藏蛋白是主体,占总蛋白的70%左右,其中7S球蛋白约占37%,11S 球蛋白约占31%。
这种蛋白质没有生物活性,但它与大豆的加工性关系密切。
生物活性蛋白包括得较多,如胰蛋白酶抑制剂、β-淀粉酶、血细胞凝集素、脂肪氧化酶等,它们在总蛋白中所占比例不多,但对大豆制品的质量却有非常大的影响。
〔一〕蛋白体蛋白体外表有一层膜,使之接近球形。
大豆蛋白直径为5-2021,但大多数在5-8um这个狭小范围内。
食品中蛋白质的功能性质(1)
![食品中蛋白质的功能性质(1)](https://img.taocdn.com/s3/m/4a02ecf1700abb68a982fb0b.png)
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大豆蛋白是一种优良的植物蛋白,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以及多种独特的功能特性,对改善制品的感官和食用品质有较好作用,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
大豆蛋白质中氛基酸种类丰富,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
大豆蛋白作为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具有多种功能特性,广泛应用于焙烤食品、肉制品、乳品等食品领域。
大豆中大约含有40%的蛋白质、20%的脂肪、10%的水分、5%的纤维和5%的灰分。
大豆中的蛋白质大部分为水溶性蛋白质,水溶性蛋白质中含有94%的球蛋白和6%的白蛋白。
大部分蛋白质在pH4一5范围内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其中主要为大豆球蛋白。
大豆蛋白质中含有氨基酸种类接近20种,尤其是赖氨酸含量特别丰富;同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基本不含胆固醇或碳水化合物,并且具有明显的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
在食品加工中,大豆分离蛋白作为食品添加剂,可起到氨基酸互补作用,是一种功能性食品,具有很高的可消化性。
与其他食品混合时,可显著改善原有食品的营养价值。
大豆蛋白质的功能特性1.乳化性质许多食品属于乳胶体(冰淇淋、豆奶),蛋白质成分在稳定这些胶态体系中通常起着重要的作用。
天然乳胶体靠脂肪球“这种“膜”由三酰甘油、磷脂、不溶性脂蛋白和可溶性蛋白的连续吸附层所构成。
蛋白质一般对水/油(W/O)型乳胶液的稳定性较差。
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蛋白质的强亲水性使大量被吸附的蛋白质分子位于界面的水相一侧。
蛋白质的表面活性不仅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立体构象、分子中极性和非极性残基的分布与比例,二硫键的数目与交联,以及分子的大小、形状和柔顺性等内在因素有关,而且与外界因素,甚至加工操作有关。
凡是能影响蛋白质构象和亲水性与疏水性的环境因素,诸如pH、温度、离子强度和盐的种类、界面的组成、蛋白质浓度、糖类和低分子量表面活性剂,能量的输入,甚至形成界面加工的容器和操作顺序等,都将影响蛋白质的表面活性。
2.起泡性食品泡沫通常是气泡在连续的液相或含可溶性表面活性剂的半固相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大豆蛋白的种类及区别
![大豆蛋白的种类及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40885fa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1.png)
大豆蛋白是以低温豆粕为原料,分离提取的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组织蛋白等新型大豆制品,其有着动物蛋白不可比拟的优点。
大豆蛋白虽然甲硫氨酸极少,但不含胆固醇,其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异黄酮还有降胆固醇的作用。
大豆蛋白也有缺点——怕高温、气味怪。
100℃的开水会破坏大豆蛋白质结构,降低其营养价值。
同时,大豆蛋白含有的大豆异黄酮等物质会使大豆蛋白质在冲食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腥味。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能看到某样产品标注有大豆浓缩蛋白、分离蛋白、组织蛋白、拉丝蛋白,这些都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区分呢?今天小睿就带您了解大豆蛋白的种类和区别。
从功能性上来看:大豆蛋白从功能性上可分为大豆浓缩蛋白(蛋白含量65%以上)、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蛋白含量68%以上)、大豆分离蛋白(蛋白含量90%以上)、大豆组织蛋白(蛋白含量55%以上)、大豆拉丝蛋白。
大豆蛋白有凝胶性、保水保油性、起泡性、乳化性等特性。
大豆浓缩蛋白是工艺上去除了非溶性的蛋白,还有一部分的纤维未去除,里面蛋白含量一般为60-70%的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蛋白质含量一般都超过90%,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及时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与奶、蛋、肉类中的蛋白质具有同等的营养价值。
同时大豆分离蛋白不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所以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
大豆组织蛋白是经过组织化且具有稳定网状结构的大豆蛋白。
组织蛋白有粒状、块状、片状、丝状等不同形态,呈不同深浅的黄褐色,其网状结构成定向排列,形成具弹性、韧性的纤维束或积层,食用时有类似肉食肌肉组织的咬劲。
典型的组织蛋白含蛋白质60%左右。
大豆拉丝蛋白是大豆蛋白质经特殊工艺生产加工而形成的具有类似肌肉纤维质感的纤维状植物蛋白,可取代高脂肪、高热量的肉类食品,又称“仿真肉”。
大豆拉丝蛋白一般状态为干燥的淡黄色固形物(水分含量约10%,水分活度Aw约0.43),如果把它放到水里泡几分钟,就会蓬松起来,很像半熟的普通瘦肉。
植物拉丝蛋白的分类是按其结构来分,有粗丝型、细丝型、软丝型、硬丝型、滑丝型、涩丝型等,根据不同的丝型结构与丝的拉力强度,有多种组合应用。
大豆蛋白的性质及功能应用
![大豆蛋白的性质及功能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9d10b0a59eef8c75fbfb3cd.png)
大豆蛋白的性质及功能应用摘要针对大豆蛋白的组成,阐述了大豆蛋白的性质,包括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性、起泡性、凝胶性、吸油性和粘度,并总结了大豆蛋白的功能应用,以期为大豆蛋白的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蛋白;组成;性质;功能应用大豆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其产量高、价格低廉,含蛋白质40%左右,为蛋白质含量最高的食物。
因此,对大豆蛋白的提取、加工、应用等研究已成为热点。
为此,笔者对大豆蛋白的组成、性质及功能应用进行阐述。
1 大豆蛋白的组成大豆蛋白中含有多种蛋白质,主要是贮存于子叶亚细胞结构——蛋白质中的蛋白[1]。
周瑞宝等[2]采用了超速离心方法对大豆蛋白质进行了分离分析,并将其分为2S、7S、11S、15S 4个主要组分(以沉降模式为依据),这些成分在不同的大豆品种中所占的比例有一定的差异。
但是通常情况下:7S和11S这2个组分占70%以上,而2S和15S 2个组合含量所占比例比较少,约占10%。
李荣和、朱建华等[3-4]采用免疫学电泳技术对大豆蛋白进行了分析,又可将其分成α-伴大豆球蛋白(2S)、β-伴大豆球蛋白和γ-伴大豆球蛋白(7S)以及大豆球蛋白(11S)和15S(以免疫性质的差异为依据)。
而这些组成按照分子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15S最大,约为600 kDa,其次是11S、7S,而2S最小,约为1~30 KDa。
现主要介绍7S大豆蛋白质和11S大豆蛋白。
1.1 7S大豆蛋白质7S大豆蛋白质的分子量为18~210 kDa,它是由多糖与蛋白质的N端天门冬氨酸结合而成的共轭型糖蛋白,每个7S球蛋白分子含有38分子甘露糖及12分子葡萄糖胺。
7S蛋白质的等电点分别为4.9、5.2和5.7,同时7S球蛋白中含有5%的α-螺旋结构、35%的β-片层结构和60%的不规则结构,因此其具有致密折叠的高级结构。
另外分子中3个色氨酸残基几乎全部处于分子内部;4个半胱氨酸残基,每2个结合在一起形成二硫键[5]。
也有研究发现7S蛋白质非常敏感于离子强度及酸碱值,比如在离子强度0.5或pH值3.6状态下,7S蛋白则分别以单体和二聚物的形态存在着[5-7]。
大豆蛋白的性质及功能应用
![大豆蛋白的性质及功能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9d10b0a59eef8c75fbfb3cd.png)
大豆蛋白的性质及功能应用摘要针对大豆蛋白的组成,阐述了大豆蛋白的性质,包括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性、起泡性、凝胶性、吸油性和粘度,并总结了大豆蛋白的功能应用,以期为大豆蛋白的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蛋白;组成;性质;功能应用大豆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其产量高、价格低廉,含蛋白质40%左右,为蛋白质含量最高的食物。
因此,对大豆蛋白的提取、加工、应用等研究已成为热点。
为此,笔者对大豆蛋白的组成、性质及功能应用进行阐述。
1 大豆蛋白的组成大豆蛋白中含有多种蛋白质,主要是贮存于子叶亚细胞结构——蛋白质中的蛋白[1]。
周瑞宝等[2]采用了超速离心方法对大豆蛋白质进行了分离分析,并将其分为2S、7S、11S、15S 4个主要组分(以沉降模式为依据),这些成分在不同的大豆品种中所占的比例有一定的差异。
但是通常情况下:7S和11S这2个组分占70%以上,而2S和15S 2个组合含量所占比例比较少,约占10%。
李荣和、朱建华等[3-4]采用免疫学电泳技术对大豆蛋白进行了分析,又可将其分成α-伴大豆球蛋白(2S)、β-伴大豆球蛋白和γ-伴大豆球蛋白(7S)以及大豆球蛋白(11S)和15S(以免疫性质的差异为依据)。
而这些组成按照分子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15S最大,约为600 kDa,其次是11S、7S,而2S最小,约为1~30 KDa。
现主要介绍7S大豆蛋白质和11S大豆蛋白。
1.1 7S大豆蛋白质7S大豆蛋白质的分子量为18~210 kDa,它是由多糖与蛋白质的N端天门冬氨酸结合而成的共轭型糖蛋白,每个7S球蛋白分子含有38分子甘露糖及12分子葡萄糖胺。
7S蛋白质的等电点分别为4.9、5.2和5.7,同时7S球蛋白中含有5%的α-螺旋结构、35%的β-片层结构和60%的不规则结构,因此其具有致密折叠的高级结构。
另外分子中3个色氨酸残基几乎全部处于分子内部;4个半胱氨酸残基,每2个结合在一起形成二硫键[5]。
也有研究发现7S蛋白质非常敏感于离子强度及酸碱值,比如在离子强度0.5或pH值3.6状态下,7S蛋白则分别以单体和二聚物的形态存在着[5-7]。
大豆蛋白组分结构与功能研究
![大豆蛋白组分结构与功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993aa6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6.png)
大豆蛋白组分结构与功能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不断追求和对营养素的认识不断加深,大豆蛋白作为一种具有重要营养学价值的蛋白质,备受关注。
因此,在探索大豆蛋白组分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对于促进人们健康饮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大豆蛋白的分类和组成大豆蛋白质是由多种互为组合的球形蛋白分子组成的。
根据不同的溶解性及电泳特性,大豆蛋白可以分为酸溶性蛋白和不溶性蛋白。
其中,不溶性蛋白又包括以下几类:孟山都蛋白、贝尔蛋白、亚油蛋白和固醇结合蛋白等。
这些不同的蛋白质组分也就为后来的大豆蛋白质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大豆蛋白具有以下功能特性:(1)生理营养功能:大豆蛋白在蛋白质中含量较高,达到40%左右,且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动物蛋白质相似,为人体提供必需氨基酸,具有较好的生理价值。
(2)食品加工功能:大豆蛋白具有乳化、凝胶、泡沫稳定、润滑等功能,是一种非常适合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物质。
(3)药用活性:大豆蛋白中存在一些具有特殊药用活性的肽类物质,可以对人体免疫调节和血压调节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以上特性也再次证实了大豆蛋白质作为一种重要蛋白质的作用,不仅可以被作为人类的食品添加剂而使用,同样也被用于许多医药领域。
3. 大豆蛋白组分结构的研究进展随着大豆蛋白质功能的逐渐被认识和挖掘,对于其组分结构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一些学者通过X-射线晶体学技术,对一些大豆蛋白功能关键部位进行了研究和解析,例如贝尔蛋白的聚合、孟山都蛋白的胶体微粒等。
此外,随着各种前沿的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扩展,目前一些新的研究手段也被应用于大豆蛋白组分结构的深入研究中。
比如,一些学者通过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前沿的蛋白质学研究手段,更深入地探索了大豆蛋白质的多种组分结构,进而为大豆蛋白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应用提供了更广泛的参考。
4. 大豆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探究为了更加深入探究大豆蛋白结构与其各种功能特性之间的关系,许多学者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大豆蛋白质的功能特性
![大豆蛋白质的功能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8b8c410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1.png)
大豆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大豆分离蛋白具有高粘性和高溶解性,能迅速复水并形成高温稳定的胶状物。
用于各种肉食制品时,具有极强的组织结构力、吸水力和乳化力,能促进肉制品中脂肪与水的结合,降低肉制品在蒸煮过程中肉汁及水分的散失,减少制品出油,提高肉制品弹性,并充分渗透到肉制品内部肌肉细胞中,从而最终强化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一、概念大豆蛋白制品越来越广泛地用于食品加工的各个领域,这一方面是由于大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资源丰富、原料成本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豆蛋白质还具有与食品的嗜好性、加工性等相关联的各种功能特性。
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后一个理由(加工性、或称功能特性)越来越显得重要起来。
所谓功能特性,就是指大豆蛋白质在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所起的特殊作用,如乳化性、吸油性、吸水性和保水性、胶凝性等,它们是大豆蛋白质本身固有的物化性质(成分、氨基酸序列、形态结构)的反应,它们的发挥受与其共存的某些食物组分(水、盐、蛋白质、糖、脂肪等)的影响,同时还受所接触环境(如温度等加工条件)的左右,因此,蛋白质的功能特性是由多方因素所决定的。
蛋白质的物化性质,取决于它的氨基酸组成,分子大小以及形态结构等,所以,一切能改变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分子大小、形态结构的因素也必将影响其功能特性。
但是,这种影响是相当复杂的,究竟什么样的结构显示什么样的功能特性?功能特性与结构及其变化有什么样的相互关系?这些问题尚不了解,多数仍处于推测阶段。
关于大豆蛋白质功能特性的测试方法,目前仍无标准可寻。
现有一些实验方法,使用范围也十分有限,而且所得数据往往与生产实践难以符合。
在功能特性与蛋白质的溶解度之间,曾经发现了一个相近的相互关系。
因此,在生产某些产品,如大豆粉时,为了某些功能特性,常常通过测定NSI或PDI来控制产品质量。
然而,使用不同的加工条件生产的两种不同豆粉,即使得出同样的NSI和PDI值,其功能特性也不相同。
所以,对于一定的功能特性,唯一可作的试验,就是把大豆蛋白掺到食品中去,最后再鉴定。
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解析
![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fa1523482fb4daa58d4ba5.png)
二、影响大豆蛋白的溶解度的因素分析溶解性是蛋白质的最基本的物理性质,也是任何功能性应用的最基本的要求,多数情况下,都希望得到高溶解性的蛋白(用蛋白溶解指数NSI来衡量)。
大豆蛋白在等电点附近(pH4.2~4.6)的溶解性最小,而在高于或低于这个pH值范围时溶解度迅速提高,在减小溶解度方面,亚磷酸盐影响力最强,对于其他的盐,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大豆蛋白的溶解度降低,盐的浓度达到开始溶解度降低是由于静电排斥力的不断减小造成的,之后盐离子浓度的增大是由于蛋白质分子间的憎水基的相互作用增强,结果使蛋白质内的电荷被离子静电屏蔽,因此溶解度又有所升高。
2007年第6期总第100期2、其它共存物对大豆蛋白溶解度的影响前面提到在水中pH6.5~7.0,蛋白质溶出率可达85%,若在水中加入一定浓度的中性盐做溶出实验,可以发现,氮的溶解情况随盐的种类和浓度而有差异。
一般情况是:不论何种盐类,当浓度达到某种程度时,溶解度逐渐下降。
浓度再增高时,随着浓度的增加,溶解度则接近于对水的溶解度。
当有盐类共存时,大豆蛋白的溶解度也发生变化,当NACL的浓度为0.01MOL/L左右时,影响最小,当0.5MOL/L左右时,在pH4~5的范围内,溶解度明显增高。
这说明氯化纳的存在可以促进蛋白质的溶解。
但氯化钙的存在则有所不同,当氯化钙浓度为0.005MOL/L时,几乎没影响;当氯化钙浓度0.009MOL/L时,在很宽的pH范围内溶解被抑制,即使pH为9时,溶解度也相当低;相反当氯化钙浓度提高至0.25MOL/L时,大豆蛋白的溶解几乎不受pH的影响大豆蛋白的溶解性也受加工过程的影响。
例如,为使脂肪氧化酶和胰蛋白酶抑制素失活而对大豆蛋白进行的湿热处理导致大豆蛋白的溶解度降低。
三、大豆蛋白的溶解特性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大豆蛋白用于流质食品的生产时,其溶解特性,即在各种条件下的溶解程度和溶解稳定性,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加工中的首要问题。
但大豆蛋白溶解特性的重要性还不仅限于此,当发挥蛋白质所具有的各种物理机能。
大豆蛋白分类、特性及在调理肉制品中的应用详解
![大豆蛋白分类、特性及在调理肉制品中的应用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f49cd3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f.png)
大豆蛋白分类、特性及在调理肉制品中的应用详解一、大豆蛋白的分类1、大豆粉大豆粉多数为“脱脂脱腥大豆”,因其蛋白含量较低,故价格便宜。
用于肉制品中时,能保持2倍于自身重量的水分,豆粉乳化物能保持同等重量的脂肪类物质热加工时不出油。
大豆粉功能性较差,口感和风味有很多缺憾,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受到许多限制。
2、大豆浓缩蛋白大豆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70%左右,多数应用在肉类制品中。
大豆浓缩蛋白的乳化凝胶比例为蛋白∶水∶脂肪=1∶4∶3,作用于肉制品中,改善口感和结构,提高产品蛋白含量。
3、大豆分离蛋白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蛋白。
其中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氨基酸种类有近20种,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
其营养丰富,不含胆固醇,在调理肉制品中应用相当广泛。
4、大豆组织蛋白大豆组织蛋白是以脱脂大豆粉、大豆浓缩蛋白或大豆分离蛋白等为原料,经搅拌、挤压、膨化等机械的和热的作用下制成的产品。
此类蛋白具有一定的类似肉样的咀嚼感。
因而在调理肉中的应用有着特殊的应用,可以替代部分瘦肉原料。
二、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及作用1、保水性大豆蛋白的保水性在肉品生产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肉糜制品加工过程中吸收、结合并束缚水的能力,不仅能够留住原料肉的汁液,增加制品的口感和风味,还能增加产品的出品率。
蛋白质的保水性同样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粘度、pH值、电离强度和温度等。
马宇翔等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加入对盐溶肌肉蛋白热诱导凝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的加人,使混合蛋白凝胶的超微结构变得粗糙,降低混合蛋白凝胶的强度,但凝胶的持水能力有所提高。
2、乳化性大豆蛋白质的亲水、亲油性决定了其具有乳化稳定的性质。
大豆蛋白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它既能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张力,又能降低水和空气的表面张力,所以容易形成较稳定的乳状液。
而乳化的油滴被聚集在油滴表面的蛋白质所稳定,从而形成一种保护层。
这个保护层可以防止油滴聚集和乳化状态的破坏,从而使乳化性能稳定。
大豆蛋白作文
![大豆蛋白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3cb4a3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d.png)
大豆蛋白作文
大豆蛋白是一种食品来源,它可以用来制作各种食物,包括蛋糕、面包、汤、点心等。
大豆蛋白是从大豆中提取的一种植物性蛋白质,
类似于动物蛋白质,具有优异的营养价值。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大豆蛋白具有许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优势
之一为低脂肪高纤维,这意味着大豆蛋白里几乎没有脂肪,但含有大
量的纤维,这能够改善肠道蠕动,调节血糖水平,促进肠道良性循环,以及预防胆固醇升高。
此外,大豆蛋白在蛋白质含量方面也占有优势,比常见的动物性蛋白质含量要高,而且在脂肪含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
上更是低于动物性蛋白质,更适合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原料制作食物,如汤和糊状食物。
除此之外,大豆蛋白也具有抗氧化、抗疲劳、保护心血管系统以
及协助消化等益处。
大豆蛋白中含有较多的抗氧化剂,如大豆及其衍
生物,可以帮助人体抵抗自由基的伤害。
另外,大豆蛋白中含有的铁
和锌也可以加强人体的抗疲劳能力,同时对保护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
的作用,从而维持心脏健康。
此外,大豆蛋白中含有宝贵的海藻酸,
可以帮助消化,从而达到调节肠道功能的目的。
总而言之,大豆蛋白是一种非常有益的食物来源,它容易消化,
富含营养素及重要的膳食纤维,具有许多显著的健康益处。
它可以作
为一种健康食品来替代动物性蛋白质,从而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be76af6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3.png)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营养价值:调味作用:大豆分离蛋白可以用作调味剂和增加食品的口感。
它具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多肽,可提供鲜美的味道,并能增强食物的风味。
其味道浓郁,可用于制作酱料、汤和其他调味料。
大豆分离蛋白还可以用于制作肉制品和乳制品的替代品,提供与动物蛋白相似的口感和风味。
结构特点:大豆分离蛋白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其胶体性和乳化性。
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可以形成胶体溶液,增加食品的粘度和稳定性。
这种胶体能够吸附水分,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大豆分离蛋白还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可以在水和油相之间形成乳化液,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稳定性: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稳定性。
它在高温下仍能保持其功能和结构特点。
这个特性使得大豆分离蛋白可以用于各种高温加工过程,如烘烤、油炸等。
此外,大豆分离蛋白还具有较好的酸稳定性,可以在不同的pH条件下保持其功能和结构特点。
这使得大豆分离蛋白可以用于酸性食品的生产,如酸奶、果冻等。
其他功能特性:大豆分离蛋白还具有多种其他功能特性,如乳酸菌活化、氧化保护和抗血脂效果。
大豆分离蛋白可以促进乳酸菌的生长和发酵,提高乳酸菌食品的质量和保健功能。
此外,大豆分离蛋白可以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保护食品中的脂肪不被氧化。
研究还表明,大豆分离蛋白具有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大豆分离蛋白具有多种功能特性,包括其营养价值、调味作用、结构特点、稳定性等。
它不仅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还可以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619fc828bcd126fff7050b1f.png)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上一篇/ 下一篇 2009-02-26 21:01:37 / 个人分类:蛋白资料查看( 116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是指蛋白质在食品加工中,如制取、配制、加工、烹调、贮藏、销售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理化特性的总称。
其功能特性主要有乳化性、水合性、吸油性、胶凝性、溶解性、发泡性、粘性、结团性、组织性、结膜性、调色性等十一大功能,现分述如下:一、乳化性:乳化性是指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形成乳状液的性能。
大豆分离蛋白是表面活性剂,它既能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张力,又能降低水和空气的表面张力,易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乳化的油滴被聚集在油滴表面的蛋白质所稳定,形成一种保护层,这个保护层,可以防止油滴聚集和乳化状态的破坏,促使乳化性能稳定。
在烤制食品、冷冻食品及汤类食品的制作中,都有利用大豆蛋白作乳化剂的,使制品状态稳定。
分离蛋白的乳化能力,常受pH值及电离强度的影响,碱性条件最为有利。
例如:在pH为7,电离强度为0.O5时,乳化能力为5ml油/mg蛋白质;在pH为7,电离强度为0.03时,乳化能力为3.5ml油/mg蛋白质。
二、水合性:大豆分离蛋白沿着它的肽链骨架,含有很多极性基,所以具有吸水性、保水性和膨胀性。
吸水性一般指蛋白质对水分的吸附能力,它与Aw(即水的活力),pH值、浓度、蛋白质的颗粒大小、颗粒结构、颗粒表面活性等都是密切相关的。
随着Aw的增强,其吸水性发生快到慢再到快的变化。
pH值与吸水能力成正比,其pH 值愈高,吸水能力越强。
蛋白质的浓度(含量)对其吸水性影响较大,分离蛋白的吸水力比浓缩蛋白要强许多,而且前者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
除了对水的吸附作用外,大豆蛋白质在加工时还有保持水分的能力,其保水性与粘度、pH值、电离强度和温度有关。
盐类能增强蛋白质吸水性却削弱分离蛋白的保水性。
最高水分保持能力在pH=7,温度35-55℃;时,为14g水/g蛋白质。
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2d797f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0.png)
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其在肉制
品中的应用
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在肉制品生产中,大豆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性、凝胶性和黏性是影响肉制品品质的主要因素,例如:大豆蛋白可以促进乳液形成并提高其稳定性;通过对脂肪和水分的束减小蒸煮损失和汁液流失;防止油脂分离析出;促进肉粒之间的粘性;改善持水性和口感;改善凝胶的硬度、柔韧性和质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抗氧化作溶解性工业上生产的大豆蛋白在理化性质上通常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种变化的程度不同,所以在食品加工中通常要具体分析其功能特性,所得到的结果往往具有时效性,通常不是非常精确,因此,绝大多数使用者都通过氮溶解指数
(NSI)或蛋白质分散系数PDI)来快速测定大豆蛋白的溶解度响大豆蛋白溶解性的因素很多,包括所使用的方法和环境条件(如:pH值和离子强度这与蛋白质的来源,加工工艺,溶剂组成成分和条件有关。
大豆蛋白的特性和概况-李海
![大豆蛋白的特性和概况-李海](https://img.taocdn.com/s3/m/a155846a27d3240c8447ef35.png)
2.浓缩蛋白 在对脱脂豆粉进行加工处理时 ,产品的风味质量得到改善 , 特有的豆腥味被除去,大豆中含有的所谓“胀气因子”——大 豆低聚糖也同时被除去,产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与原料脱脂豆粉 相比明显提高(一般不低于70%),通常1吨脱脂豆粉可以生产出 750kg的浓缩蛋白。蛋白产品的性状与处理方法有关。脱脂豆 粉热变性后水浸提处理,产品的溶解性能低、色泽也较深;醇 浸提法生产出的产品溶解度虽然低 (NSI为10%~15%),但可以 保留大豆蛋白的一些功能性质 ,如粘度、乳化能力等;酸浸提 法可以通过后来中和物料中的酸而提高浓缩蛋白的溶解性能。 不同方法生产出的浓缩蛋白均可以形成粉状、粒状的产品形 式,均可以最终用于生产组织化大豆蛋白。
胶凝性
食用蛋白凝胶大致可分为加热凝胶和钙盐等二价余属叙凝 胶 . 另外加热凝胶又可分为加热后冷却凝胶和加热状态凝 胶,前者多为可逐性的.力几热凝胶是先将蛋白质结构形成 析解状态 , 然后使这些蛋自质分子相互处于平衡而形成的。 非可逐性凝胶一般是通过加热 , 蛋自质分子由二硫键之类 共价键连接时形成的。 凝胶的结构为立体网络结构 , 其中含水。其特征是粘度、 可塑性、弹性均较高.蛋自质形成凝胶后,不但是水的载体, 而且翅弓造风味剂、糖及其它配合物的载体。这种性质对 蛋自在食品中的利用是有利的。
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
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
功能特性,即食品加工时所出现的蛋白质理化特性的总称, 这些理化特性包括保水性,起泡性,乳化性,粘结性,或形 成凝胶,纤维,薄膜的性质等。
溶解度
蛋白质的溶解度是蛋自质的固有性质。但水溶性蛋白能够 维持其水溶性,对决定其之后的实用价值是很重要的。即 经过加热或其他处理后蛋白质的水溶性降低,那么其凝胶 性,水溶性等许多功能都会下降。在制作蛋白饮料时,有 必要考虑饮料透明,而且粘度低,ph值,离子强度及温度 必须在大范围内保持稳定。同时还考虑蛋白质饮料能以溶 液状态或浓缩状态,粉末状态方便储存。另外,碳酸饮料 必须在酸性状态下溶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