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文化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御
驾驶马车的技术。 包括鸣和鸾 、 逐水车 、过君表 、逐禽左 等
(5)书、数。
指书法(书写,识字,作文)六 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 声、转注、假借
(6)数
指理数、气数(运用方法时的 规律),即阴阳五行生克制 化的运动规律。命、卜、相 三术。
2、西周教育的特点:
(1) 是一种文武兼备的教育。
(2)国子监的空前发展 (3) 形成了从地方到中央相衔接 的学制系统:
府州县学
乡学
2、明代私学
(1)蒙学性质的私学,又称家塾或蒙馆,一般教 以15岁以下儿童,在明代私学中占主导地位。尤其 以蒙学性质的私学的读物编写最具特色。有分类词 汇、分类韵语、分类杂文等,多连属成文、押韵, 针对性强。 (2)给成人讲授经书或指导练习科举文学的高级 私学,即书院。
(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1、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息,使官学处于时兴时废、若有 若无的状态。但总的来说还是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并存的。
2、晋代中央学制分为国子学和太学两种,前者限五品以上贵 族子弟入学,后者为平民子弟所设。 3、南北朝时期,学校教育以北朝为盛,北魏太学也设五经博 士,学生为州郡所派。
私学类型:(1)蒙学性质的私学。此类私学 通称书馆或家馆,主要以识字和习字为旨归; (2)专业基础教育性质的私学,此类通称乡 塾,是为巩固蒙学识字教育成果和进入更高 学习阶段预先准备而设置的;学习内容为 《孝经》《论语》等,(3)专经研习性质的 私学,多被称为精庐或精舍,执教者为名师 大儒,多以研讨学问和治术为目的。
二、中国传统教育思想

在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 的教育家,他们在教育目标、任务,原则、方法、 内容等多方面留下了许多极有价值的见解,体现了 当时的时代风貌。对于当前的教育也有很多启迪。 下面就选取中国古代几位比较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对 其教育思想进行介绍。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前551年—前479),名丘,字 仲尼,鲁国陬邑人,著名的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 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 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 《诗》《书》《礼》《乐》《易》 《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 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 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 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 典《论语》。


1、教育目的
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 “学而优则仕”。
修身养性,使之成为一 名“君子”。


2、教育内容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诗》《书》《礼》 《乐》等典籍, “行、忠、信”——德育方面的要 求



3、办学方针
有教无类


4、教学方法
学思并重 启发诱导 因材施教

3、宋代书院:
(1)起源。早期被称为书院的两种场所:
①由中央政府设立的主要用作收藏、校勘和整理图 书的机构
②由民间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
北宋初年,讲学之风勃起,书院成为著名学者授徒讲学,培 养人才之地。
(2)宋代书院的特点:
一是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二是教学实行“开放”政策,学生可不受学派的限 制,,允许学生中途易师。 三是建立“讲会”制度,不同学派的学者可以往来 讲学,进行学术交流,使不同的思想出现在同一书 院的讲坛上,体现了一定的(争鸣)精神。
稷下学宫建于战国时齐 国的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 它是齐国统治者设立的国 家养士机构,凭借国家的 财力、物力养士,绵延达 一个半世纪之久,几乎集 中了当时各家各派的学者。
稷下学宫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在此期间,学术著作相继问世。 有《宋子》、《田子》、《蜗子》、《捷子》等,今巳亡怯。另《管子》、《晏 子春秋》、《司马法》、《周官》等书之编撰,亦有稷下之士的参与。
太学的教师是五经博士,博士中的领袖叫仆射,学生 叫“博士弟子”。西汉平帝元始四年为太学扩建校舍, 能容纳万人。东汉太学学生最盛时曾达三万多人。
2.汉代私学
汉代的私学也很发达,学生人数远远超过太 学。汉代凡未从政或罢官还乡或得不到博士 机会的经学大师都从事私人讲学,收徒教授, 人数之多曾达数百,乃至上千人。
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
郑玄曰:“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
(2)夏商的学校
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说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孟子》
3、关于商代学校的记载:
(1)商代已经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学”。
学校分为大学和小学(或称右学和左学),“殷人养国老 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2、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一批私学大师,如老子、孔子、孟子、墨
子、庄子、荀子等,不仅在《论语》、《孟子》、《墨子》《荀 子》等典籍中记载了大量的教育资料,还出现了像《礼记· 学记》 《礼记· 大学》《荀子· 劝学》等教育专著。
墨 子 老 子 孔 子
庄 子
孟 子
荀 子
(四)战国时期教育的典型代表——稷下学宫
(1)“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左传》)
社会动荡——王权衰落——官学衰废——文化下 移——私学兴起

(2)土地私有和士阶层 的崛起,为私学的产生 和兴起提供了前提条件。
春秋末期和战国中期是私学 的初创阶段,此时学派林立, 百家争鸣,一些持不同政见 者为宣扬自己的学说,纷纷 创办私学,从而为中国几千 年私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中最有名的是孔子。
唐代地方官学、府州县学和专门学校也很发达。并 且有律学、书学、算学、医药学、兽医学、天文学、 音乐学等专业学校。 由于大唐教育先进,吸引了大量周边各国的留学生, 当时的大唐长安成为东西方各国文化教育交流的中 心。

2、隋唐私学 隋唐私学也很发达。名师大儒聚众讲学之风盛行。隋朝王通 聚徒讲学,门人常以百数;唐朝颜师古在未显达之时便以授 学为业,门生遍及各地等。 隋唐私学主要有五种类型,分别为经学性质的私学、文史性 质的私学、道玄性质的私学、诗赋性质的私学、科技性质的 私学。 唐代私学以授以诗歌为盛;唐朝学者总结了私学教学经验, 编出了一批新的蒙童教材;还运用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 孙思邈传授医术时,就运用了直观教学办法等。


(九)宋代教育
1、宋代官学 北宋建立之初,官学呈现出衰微不振的局面。中央 官学只有一所国子监,地方官学也处于几乎完全消 亡的状态。后来朝廷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官学 的兴起;北宋后期尝试以官学取代科举,并发展各 类专门学校。 南宋的官学制度趋于稳定化,少有根本性的改革措 施。

2、宋代私学 宋朝时的私学教育可分为两类: (1)教授识字和日常基本知识的小学和蒙学,主 要有乡学、村学或富有人家的家塾或由宗族设立的 义学; (2)为年龄较长、程度较高的学子设立的研究学 问或准备科举的书院和学馆。
淮南师范学院 文传学院 江杰
一、中国传统教育简介 二、中国传统教育思想 三、科举制度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传统教育简介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 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说文解字》释“教,上 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教诲培育 的意思。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教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以前。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国传统教育通过知识传授、人才 培养、考试选拔等形式不断延续和扩展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神和内涵,使中国古代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以创造、 延续和发展。
(3)宋代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 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
(十)元代教育
国子学中采用积分法
累积计算学生全年学业成绩
的方法,它始于宋朝,至元朝
趋于完善。将学生平时的表现、
测试计分,作为定级升退的依 据之一。
(十一)明代教育
1、明代官学
国子监
(1)广设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模式 化管理,并将学校与科举制度紧 密联系在一起。
( 2)学校等级性设置进一步明确:
唐代国子监具有双重性质,即是大学,又是教育行政管理机 构(教育部兼大学),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 算学、律学等,此外还有弘文馆崇文官等等。通称“六学二 馆”。 弘文馆,崇文馆:皇帝,皇太后近亲,及宰相等一品功臣子 弟才能入学 ; 国子学:供文武三品以上或从二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 太学:供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 ; 律学,算学,书学等:八品以下子孙入学; 药学:只招收庶人子弟入学

(一)西周以前的教育
1、原始时期的教育:
《孟子· 滕文公上》 :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五谷熟而民人育。”
原始教育的特点:
完全是自然状态下的教育。教育与社会实 践完全结合为一体,早期人类在生产劳动 中获得经验、技能、知识以及行为规范。 教育并没有被分化 为专门的活动。
2、远古时期的学校: (1)五帝时期的学校:成均(《礼记》)
4、南朝宋文帝时,设立四大学馆——儒学馆、玄学馆、史 学馆、文学馆。 史称“四学制”打破了儒学一统教育的 状况,对后世专科学校的设立及分科教学制度的发展具有 开创意义。
宋文帝
(八)隋唐时期的教育
1、隋唐官学
中国古代官学的繁荣时期,建立了完备的官学制度。 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 (1)隋代在中央设置了国子寺(后改“国子监”) , 内设祭酒一人,总管教育事业。标志着中国古代教育 事业成为独立部门。

好学与实事求是态度
A 学、思、行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 学也。”
思:“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 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明代书院的发展:
明代中叶以后书院十分繁盛:
明代第一书院:东林书院
特点:将讲学活动与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
顾宪成
(十二)清代教育:
1、官学教育的衰落 ①官学教育的有名无实 ②教学内容的僵化 ③ 科考内容的僵硬与不切实际 2、书院的衰落
①大兴文字狱,对意识形态控制得十分严格。
②书院官学化倾向发展十分严重 3、明清两代的蒙学(也称乡校、村学、小学)。蒙学教材多 是字书,最著名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流传广泛, 影响很大。
(2)是一种知行合一的教育。
(3)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即 “学在官府” 是西周教育制度的显著特征 。
学校分国学(中央官学)和乡学 (地方官学)两类。 天子所设大学叫“辟雍”(商周 时是中央高等学府又是祭祀场 所),各诸侯国所设大学叫“泮 宫”(学校前半环雨水而得名)
(三)春秋时期私学的兴起
1、背景:
3、转型
①有识之士的思考: 康有为《大同书》中的教育思想
②癸卯学制(1904):中国开始实施的第
一个近代意义的学制。 具有完整的、上下衔接的学校体系,学 习近代自然、社会和人文学科,规定统 一的学习年限,实施班级授课制,编制 了专门的教科书,这些都与封建传统教 育有本质区别。癸卯学制的颁布结束了 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教育体 制,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稷下学宫的特点:
1、性质二重性:官私合营的自由联合体 。
2、多功能性:集讲学、教育、咨议为一体 。 3、士人充分享受学术自由、精神自由与人身自由。
(五)秦代的教育
1、背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文教政策
——书同文,车同轨
2、教育政策:
“禁私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史记》)
3、对秦代教育政策的评价:统一人们的头脑,思想专 制,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2)教学内容丰富,有礼乐、宗教、军事、 书数等
(二)西周的教育
1、西周教育内容—— “六艺”
(1)礼
礼:礼节(类似今日德育教
育)。五礼:吉,凶,宾,军, 嘉 。(《周礼》)
(2)乐
乐:音乐。六乐 :云门、大咸、 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
(3)射
射:射箭技术。这五种射技为: 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 仪。
(六)汉代教育
1、汉代官学
汉代的官学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种。中央办的 官学又分两种,一是大学性质的太学,一是 特殊性质的学校,比如“鸿都门学”、“四 姓小侯学”等;地方办的官学也有两种,一 是大学性质的“郡国学”,一是小学性质的 “校”,“庠”、“序”等学校。
太学作为中国当时最高学府,与西方的雅典大学、亚 历山大尼亚大学等同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