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westphalian system)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
而在1648年10月24日签定的西荷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这一系列和约,并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
我的理解: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使欧洲各国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对多极均势的状态,但这种均势并不是绝对稳固的,和约签订后,欧洲民族国家之间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而战,仍然面临着频频的战乱。
均势中的各级诸如法国、瑞典、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英国、俄罗斯和意大利等国的实力虽有差异,但基本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
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经过多次局部战争,“各国的兴衰更替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进行着”,欧洲各国的实力对比呈现动态的消长变化。
\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个和约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使德意志完全成了地理概念。
意大利各邦仍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法国得到通向德意志的战略通道,实力大增,为后来称霸欧洲打下基础;瑞典获得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重要港口,成为北欧强国。
和约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格局。
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形成的均势格局并非是“一种神圣的稳定局面。
事实上,各国的兴衰更替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进行着”。
到18世纪未时,就已经有许多曾经的大国衰落了。
虽然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的均势并不巩固,但和约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
并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依然是解决各国间矛盾、冲突的基本方法。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欧洲战乱仍频。
但如和约所签订的那样,这些战争都是在民族国家之间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而战,不再有中世纪般为了某一所谓神圣原则而发生的战争。
而且在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直至20世纪的约大多数战争中,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确定的国际关系原则对战争的进程及结果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无论各国从战争中捞到多少好处,在表面上它们都信誓旦旦地忠于主权和平等的原则。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之后,为了解决各国之间的矛盾和争端,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世界秩序,在和约的基础上,人们又签订了许多和约、条约,建立了各种体系和国际组织,包括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等,并建立了联合国。
但是这些体系和国际组织的基本原则,都没有超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的国家主权和平等的范围。
因此,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并没有超越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原则的内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奠基石,完全适应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
发生于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三十年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战后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在欧洲开始了新的局面,对欧洲的国际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这一系列和约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使德国陷入封建分裂的时代,法国,荷兰和瑞典作为三大欧洲新霸主崛起。
和约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格局,正式开创了一个后来被称之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国家体系形式。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召开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恢复和平的先例;调整了一些国家的疆界;肯定了西欧各国王权的正统性和德意志几百个诸侯国的主权和宗教信仰自由,确立了国家关系中国家主权的独立性、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强调了国际条约的神圣性并规定对违约国可以实施集体制裁;它还建立了外交使团制度。
这一切在人类历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了以王权为代表的民族国家开始取代基督教的神权,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一个以正式邦交形式和召开国际会议为互动模式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欧洲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