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外,开放态度和政策也是海外贸易发展的
重要原因之一。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置了管理 海外贸易的官职市舶使。唐朝中后期失去了 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因而“道路梗 绝、往来不通” 。
到了唐代中期后,据贾耽的《广州通海夷道》记载,
中国商船从广州航行至波斯湾尽头的末罗国(今巴士 拉) 。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三大地区:以室利佛逝为 首的东南亚地;以印度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 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外贸易连接在一起。
清初丝绸禁止出口,但1688年康熙“弛丝禁”
使丝绸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清朝施行“闭 关政策”,西方国家在输出大量银圆购买中 国商品的同时,因无法建立平等互利的自由 贸易关系,而出现了巨额贸易差额,于是英 国方面违背中国官方的禁令,非法大规模向 中国倾销鸦片以追逐高额利润,最终导致了 禁烟运动,引爆鸦片战争。“海上丝绸之路” 也从此彻底走到尽头。
“海上丝绸之路”据辞海云:“取道海上者,
或自中国南部直接西航”。 史料都有明确记载,其基本路线是:自中国东 南沿海西行,经菲律宾群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 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 到达南亚次大陆、阿拉伯半 岛,进入欧洲和东非海岸。
有人概括为:“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以丝绸
贸易为象征的、在中国Biblioteka Baidu代曾长期存在的、 中外之间的海上交通线及与之相伴随的经济 贸易关系(赵春晨)。
“海上丝绸之路”一般分为东海丝绸之路
(东亚丝绸之路)和南海丝绸之路,其研究 内容涵盖了港口史、造船史、航海史、海外 贸易史、移民史、宗教史、国家关系史、中 外科技文化交流史等诸多具体内容。
二、海上丝绸之路各阶段发展情况
1.唐以前:
海上丝绸之路在汉代就已经出现。 《汉书· 地理志》所载中西海上交通路线也就
在此基础上带来了隋、唐航海事业的大发展。
隋炀帝大业年间,与之通商往来的国家便有 十多国,其中最重要的有南海丝绸之路上的 林邑(越南南部),赤土(马来半岛吉打),真腊 (柬埔寨)和婆利(北婆罗州)。海上丝绸之路在 唐代中期逐渐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贸 易的主要通道,官方贸易的性质也由原来的 朝贡贸易发展为市舶贸易,贸易商品的种类 和规模扩大,文化交流也增多。
2.唐 宋:
唐朝社会经济繁荣,农业和手工业显著进步,可进行
海外交换的物资增加;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更为海 外贸易的展开提供了保证;当时的国际形势对海洋活 动也有利。大致在唐朝成立的同时,大食(阿拉伯帝 国)在西亚兴起,室利佛逝(今印尼苏门答腊)和诃陵 (今印尼爪哇)在东南亚兴起,他们都成为海上强国, 重视开展海上贸易,积极发展与中国的贸易联系。日 本和统一朝鲜半岛的新罗更是对于发展同唐朝的贸易、 文化联系采取了积极的态度,海道往来频繁。所以, 总体来看,唐代中国的海外贸易是繁荣的。
明朝,以郑和七下西洋(公元1405年-1433年)
为标志,中国的航海事业达到高峰。郑和曾经到 达东南亚、南亚、波斯湾沿岸、红海入海口、 东非等地。中国商品、技术、文化,随着商船所 到之处,影响全世界。 明初开始禁海,不重视海上贸易。明永乐年间 规定,必须持有明朝的“勘合符”贸易特许证 的商船方可进行贸易。但私商贸易也很盛行。 明、清两代政府为控制对外贸易和防范海外势 力入侵,对民间的海上贸易实行时禁时开。结 果事与愿违, “海禁”造成东南沿海倭寇和海 盗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商品现象成风。
三、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和航线 1.东亚航线


①东亚航线港口:
琅玡港(早期);登州(蓬莱)港;明州港(宁波);扬州港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日、中朝交往很频繁,由于山东半岛北部的登 莱地区离南北对峙交界地区较远一些,所以相对北方诸港而言有 了较大发展,登州(蓬莱)港成为了北方地区的主要港口。 唐代,明州(宁波)港脱颖而出,不但跻身于全国四大名港,而 且还发展成为中(明州、登州)、日(日本博多)、韩(新罗清 海镇)“东亚贸易 ”中的四大枢纽港之一。宋元时,明州(庆 元)是全国著名的对外贸易三大港口之一,特别是宋代,明州成 为朝廷指定通往日本、高丽的特定口岸。明时,明州改称宁波, 是朝廷指定接待日本勘合贸易船的惟一港口。清初,清政府在宁 波设立的“浙海关”成为全国四大海关之一。
两宋采取发展对外贸易的措施,比唐代更积极。
《宋史 马亮传》:“海舶久不至,使招之来,明年, 至者倍其初,珍货大集。”1219年,为防止钱币外 流,南宋政府下令以绢帛、锦绮、瓷器等物交换外 国舶来品。
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中国和三大地区
3.元明清
元朝出现了陆海两条丝绸之路两旺的可喜局面。海外
交通贸易的范围、规模及影响力,均超越前代,达到 极盛。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元代舶商兴起,一方面与元朝统治者对海外交往采取 的积极态度分不开,允许海外各国舶商来华自由贸易; 另一方面是中国自宋代以来,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都 有显著进步。元代舶商分布于全国主要海外交通港口, 沿海港口广设市舶司。到13世纪末泉州、广州、庆元, 以及昆山州的刘家港、福州的长乐、广东潮州也很著 名。与元朝建立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140多个以上.
海上丝绸之路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和划分

海上丝绸之路是相对陆上丝绸之路而言。 最早提出“丝绸之路”概念的是19世纪末普鲁 士著名学者李希霍芬(李希托芬),他第一次 将公元前2世纪以来中国经西域横穿欧亚大陆 长达7000多公里的古代商道称之为“丝绸之 路”。19世纪末,法国学者沙畹在其专著《西 突厥史料》虽提出“丝路有海陆两道”,但 “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明确的概念,则是日本 学者三杉隆敏于1967年出版的专著《探索海上 丝绸之路》提出来的。
是早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其后经三国魏 晋南北朝和隋代,再至唐代,海上丝绸之路 又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海上活跃范围远达波 斯湾和东非沿岸。
东吴以来,海上交通、贸易、文化交流等方
面,都超过两汉的水平。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海丝绸之路到达朝鲜、日本等国,南海丝 绸之路到达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洋沿 岸国家。沿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的海外贸易以 官方贸易为主,私人贸易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官方贸易的主要形式则是朝贡贸易。东晋以 及南朝各代,仅据有东南半壁江山,所以对 西方各国的航海贸易,比东吴时更为重视。 中外商人来往不断,所以法显等佛教徒多借 助海上商舶进行宗教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