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话剧史略论_中国话剧诞生一百周年纪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8月

第39卷 8月号学术月刊

Academic Monthly Aug.,2007Vol.39 No.8

20世纪中国话剧史略论

)))中国话剧诞生一百周年纪念

王锺陵

(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012)

[摘 要]20世纪中国话剧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大的阶段。前三十年为第一阶段,是话剧输入并在遭受到文明戏的挫折之后以/爱美的戏剧0的形式获得初步发展的时期;此期,新、旧剧之间的关系虽有了初步的接近与融合,但总体上也还处于相互拒斥与争锋的状态中。30)40年代,是第二个阶段,有三条发展线索:一是话剧职业化及正规化的进程,二是戏剧大众化运动的兴起及其向着提倡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的发展,三是新、旧剧之间进一步的相互渗透以及电影与话剧之间的相互影响。从1950)1976年,是第三个阶段。艺术与物质的矛盾更加淡化了,而艺术与政治的矛盾则更为突出。与实用目的淡化相一致的是,产生了一种更高层次的民族化,亦即使话剧中国化的努力;/文艺

为工农兵服务,文艺为政治服务0的方针得到了全面而强有力的贯彻,并强化为工农兵占领文艺舞台的问题。从/文革0结束到20世纪末,是第四个历史阶段。80年代展开了戏剧观的大讨论,探索话剧兴盛。小剧场运动占据了中心位置以及独立制作人制的兴起,则是90年代中国话剧运动的主要标志。制作人制、演出季制与小剧场运动,正在向着21世纪延伸,成为21世纪中国话剧运动的起点。[关键词]20世纪 中国 话剧

[作者简介]王锺陵(1943)),男,祖籍江苏镇江,出生于南京,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文学与文化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J8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28041(2007)0820103210

20世纪中国戏剧史的内在矛盾有以下四个层面:一是文学与艺术的联姻关系。二是话剧、戏曲、影视这三种类型之间的相互吸收,又相互冲突的矛盾关系。

三是各个类型内部的不同模式、不同流派之间的争锋及嬗变。四是雅与俗的斗争与转化。20世纪中国戏剧正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框架的制约与渗透下,以上述四个层面矛盾的错综交织,展开其行程的。20世纪中国话剧史是20世纪中国戏剧史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中国话剧的发展历程必须置于此种大的框架中来予以把握,才能全面与深入。

接触到了话剧。二是教会学校的学生业余演出活动,推动了话剧演出的初步展开。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圣诞节演出,上演了两个剧目,一个是英语剧,另一个便是

由学生自己编演的政治讽刺剧5官场丑史6。话剧一传入中国,就以其比之中国传统戏曲具有更为突出的平民性及其易于介入的特点,而得到了发展的便利。学生演剧活动迅速发展,1905年,上海民立中学学生汪优游利用寒假联合一些学校的新剧爱好者组织/文友会0;1906年,上海学生会演剧部、沪学会演剧部等一批剧社继之而出。然而,话剧界一般都以1907年为中国话剧运动的

霜原为沪学会演剧部的主持人,因此,春柳社的活动应该说是国内学生演剧活动的延伸。之所以春柳社能被承认为中国话剧运动的开端,是因为它比之以前的剧社具有一种显然自觉而严谨的艺术态度。

春柳社5黑奴吁天录6演出的影响,及于上海。1907年秋,王钟声以春阳社的名义,在兰心大戏院演出了5黑奴吁天录6。这一次演出既不像新戏,也不像旧戏,虽然采取了分幕制,有了灯光布景,但仍用锣鼓,唱皮黄。1908年4月,王钟声与由日本归来加入春阳社的任天知,演出了王钟声改编的5迦茵小传6,取消了唱腔、锣鼓,摆脱了戏曲表演程式,较为像话剧了。1908年5月,春阳社去京津演出,王钟声因演剧激进而被捕。未赴京津的任天知,1910年建立进化团,树起了天知派新剧的旗帜,注重时事性和宣传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进化团的演出,乃至一般的文明戏的特点,是有着化妆演讲的成分,这既是受到日本志士剧5壮士芝居6的影响,同时也是因了宣传的需要。然而,袁世凯上台后,政治环境与社会心理发生了变化,老一套的言论失去了光彩,而新的言论又产生不出来,宣传剧维持不下去了。

进化团失败以后,一时间上海滩上竟无新剧立足之地。新剧之再度发展,依靠题材的变化,亦即是折向于家庭剧。1914年间,文明戏一时畸形繁盛,被称之为/甲寅中兴0。然而,商业性的新剧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它的兴盛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堕落的过程:穷凶极恶的强盗戏,不合情理的胡闹戏,大团圆的弹词戏,卖行头卖布景的连台戏,大为盛行。在演出上,只凭一张极简单的幕表(提纲),不排演、不试演,在演出中往往任意动作、任意发言。于是,/文明戏0声誉颓堕,成了不好的、过火的、带有胡闹性质的表演的代称了。

追求艺术的春柳剧处境艰窘。一时繁盛的文明戏又整个倒坍,戏与演员都颓堕了:20世纪初叶,中国话剧的发展处于一种似乎无路可走的困顿之中。

为什么演员一定要迎合社会,何不演几本稍微有价值的戏,渐渐将观剧者的眼光引向高处呢?汪优游以为,此事大半是资本家的罪恶。演剧者偶然排一两本稍微有价值的戏,禁不住三次不卖座,资本家就大起恐慌,立刻出来干涉,下次不准再演。沿着这一思路追究下去,就引出了一种解脱性的假想:/脱离资本家的束缚,招集几个有志研究戏剧的人,再在各剧团中抽几个头脑稍清醒有舞台经验的人,仿西洋的Amateur,东以后,汪优游首先倡议,并特邀沈雁冰等新文学界人士共同发起,于1921年春在上海成立了民众戏剧社。这是/五四0以后的第一个话剧团体。

/五四0前后,学生演剧活动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此种现实戏剧运动的启示下,陈大悲沿着汪优游的思路,将Amateur按其发音,译为/爱美的戏剧0,并于1921年4月20日至9月4日,在北京5晨报6上,连载他根据西方的几本戏剧理论书撰写的长文,翌年又出版了单行本,大力倡导非职业的戏剧运动,要求实行导演制,指出排演必须精细,对化妆、布景与舞台设置等有关演出的一系列问题都作出了结合自己实践经验的说明。/爱美的戏剧0运动由此成为整个20年代中国话剧发展的主要形式。

郑振铎以为爱美剧运动必须是平民的、带有社会问题的色彩与革命的精神,而纯艺术的戏剧决不应该演。然而,从当年中国话剧摆脱文明戏恶劣作风的需要上看,对艺术性的强调也很重要。民众戏剧社在其5简章6中就申明,是以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的。这是因为文明戏不仅内容恶俗,而且艺术上也很低劣。将教化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可以从旧日文明戏的恶俗伪劣中,提升戏剧到一种有益于社会的真艺术的地位上去。

与对教化性的强调相一致的,是问题剧的产生;而与对艺术性的强调相一致的,则是科学的排演体系的建立及戏剧文学性之得到承认与加强:两者构成为爱美剧运动之两翼。

伴随问题剧的兴起,爱美剧阶段的文学思想,是写实主义的。另外还有两个因素促进了写实主义的发展:一是5新青年6派对于易卜生主义的提倡,二是文学研究会为人生文学主张的融入。

针对北京城里一度由昆曲流行而带来的对所谓中国旧戏复兴的虚假兴奋,5新青年6出了易卜生专号。在易卜生剧作的影响下,问题剧一时兴起。汪优游的5好儿子6、胡适的5终身大事6、徐卓呆的5月下6、欧阳予倩的5泼妇6,都触及重要的社会问题。

为人生主张之融入于爱美剧运动中,我们可以在民众戏剧社的命名上看出来,剧社的命名是由沈雁冰应汪优游的约请,并借鉴罗曼#罗兰在法国所倡导的民众戏院而提出的。沈雁冰还让他的弟弟沈泽民代他写了一篇题为5民众戏院的意义与目的6的文章。

民众话剧在理论上有着两脉来源:一是对于文明

学术月刊200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