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文学名著阅读须解决好三个问题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文学名著阅读须解决好三个问题

摘要:“如何让学生有兴趣读”、“如何让学生有信心读”、“如何引导学生落实读”,本文尝试着对文学名著阅读指导中的几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做出了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文学名著;阅读;兴趣;信心;落实

文学名著是历代文豪呕心沥血、千锤百炼铸就的智慧精华,是一个人了解历史、品味人生的窗口,是一座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是一个人博大学识、改善气质的必经之路。日积月累地阅读名著,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阅读品位,还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如今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对能力的考查,读写是语文的重头戏,福建高考已将文学名著列为必考项目。死啃书本,课外阅读贫乏的人是难以考好的,唯有课外阅读丰富、积累雄厚的学生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呢?笔者以为应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如何让学生有兴趣“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才能够让他们活到老,“阅读”到老,把对文学的爱好真正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进而对自己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阅读是学生的一种自我体验,是老师的讲解无法替代的。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愿意在多学科挤压的狭小空间中,见缝插针地主动进行课外阅读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小故事吸引法

文学名著博大精深,往往让初次接触的人望而却步。名著通常不像通俗文学那样以娱乐性和消遣性为主,不具有内容的“凡俗”,形式的“浅俗”,效应的“快适”等媚俗的因素,因此不容易赢得中学生的青睐。对中学生来说,经典通常意味着神圣深奥,因此他们往往就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此时我们不妨以讲故事的形式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红楼梦》第一回,很多学生反映看不懂,正是“万事开头难”。其实,拨开“芜杂”,无非就是“女娲补天”和“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而这两个故事也恰恰是小说的楔子。在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时,我先由这两个小故事串起,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然后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完成对《红楼梦》前十回的阅读。再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都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以此切入,导入《三国演义》,也能很好地消除学生对名著的疏离感,从感情上接受《三国演义》并付诸阅读实践中。

2.影视激趣法

中外许多经典名著都曾经拍成电影。影视作品凭借着声音和图像,通过蒙太奇的手法将抽象化为形象,具有着文学作品无法比拟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因此对于部分阅读障碍较大的名著,学生可能提不起兴趣,我们不妨创设情境,以影视促进名著的阅读。如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时,我们不妨结合课文《林黛于进贾府》,再给学生放映电视剧《红楼梦》第一、二集,这样,学生阅读整部《红

楼梦》的兴趣也就被激发了出来,主观上有了进一步阅读文本的需求,课外手捧《红楼梦》的人大大增多了。

笔者当然反对以观看影视作品代替对文本的阅读,但当学生对文本兴趣索然的时候,显然,放映根据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确实很好地起到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

问题二:如何让学生有信心“读”?

信心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有了信心,学生在面对煌煌巨著时,才不至于望而生畏,才能克服因名著所写的内容距离现代生活遥远而带来的陌生感,才能克服电视,网聊,动漫的诱惑而潜心阅读名著。适宜的难度能树立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笔者主要从下面三方面来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化整为零,以点带面

文学名著大多是鸿篇巨制,少则一二十万字,多则七八十万字,面对摞起来的书山,学生大多有畏难情绪,此时不妨化整为零,将大部头化为几个甚至几十个小故事,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必定能激发学生阅读整部名著的兴趣,树立他们挑战大部头的信心,比如我将《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整理为如下小故事。(具体回目由学生自行查找,故事内容由学生自己归纳,笔者加以引导补充)

张飞——断喝长坂桥

关羽——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捉放曹/单刀赴会/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

刘备——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甘露寺招亲/白帝托孤/

诸葛亮——定三分隆中决策/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计取南郡)/——六出祁山(失街亭—空城计—挥泪斩马谡)/七擒孟获

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

……

当然,化整为零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消除学生的的畏难心理,引导学生有信心阅读完原著。同时以点带面,带动对整部名著的阅读。绝不是说阅读如上几个小故事就万事大吉了。

2.梳理名著中的人物关系

对知识进行梳理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是提高学生理解和整合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样,对那些人物众多、关系复杂的作品进行适当地梳理,必然也能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一个条理化、系统化的宏观印象。这对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树立学生的阅读信心无疑是必须的。

有了如上的情节梳理,学生也就有了阅读的纲目和要点,方向明确了,线索明晰了。他们看到的不再是煌煌巨著的庞杂深奥,阅读的难度得到了有效的释放,信心自然也就提上来了。

问题三、如何引导学生落实“读”?

1.刚性要求,强化阅读

任何兴趣的培养最初都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如果没有不断的检

查、督促,“课后请大家多阅读名著”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只是一句空话、废话。

阅读经典必须从平时做起,点滴积累,方能“厚积薄发”。新课程标准推荐了20部经典名著,笔者认为,学生可以在高一、高二两个学年全部读完。一般来说,每个学期都有20周的教学时间,如果学生每4周读完一部名著,那么一个学期就可以读完5部名著,一个学年就可以读完10部名著,高一和高二两个学年就可以读完大纲推荐的20部名著!事实上,每4周读完一部名著并非空想,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生的阅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600字,如果学生坚持每天在完成作业之余,拿出半个小时进行名著阅读,那么一天就可以读完1万8千字,一周就可以读完12万6千字,4周就可以读完50万4千字。推荐书目中,篇幅短的如《老人与海》只有4

万多字,篇幅中等的如《围城》不过25万字,篇幅最长的如《三国演义》也顶多80万字。篇幅短的可用1周读完,篇幅长的可用7周读完,平均下来,每4周读完一部名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还可利用寒暑假阅读篇幅最长的名著,从而缓解平时阅读名著的压力。

2.以课内带课外,以考促读

实践中,笔者也发现,课文中所选多是经典美文,其主题、构思、语言、写法,与新课程标准推荐书目中的文学名著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采用比较阅读或联系拓展的方法,无疑会丰富课堂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对课文和名著的理解。平时考试引入文学名著检测题;也可以精选文学名著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