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壁画艺术特点

浅议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壁画艺术特点
浅议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壁画艺术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67739420.html,

浅议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壁画艺术特点

作者:高树影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第04期

【摘要】作为目前国内尚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独乐寺的壁画极具特色,在寺院的主体建筑观音阁内一层的墙壁上,绘制有以十六罗汉及二明王为主题的色彩丰富、造型生动的壁画,整幅壁画完整,内容相互联系,是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资源。本文就独乐寺中存放的壁画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独乐寺;壁画;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K87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独乐寺早在1961年就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集建筑、塑像、壁画三大艺术于一身,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独乐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以其优美的造型、巧妙的设计在国内和国际建筑史上享有盛誉,在其主体建筑观音阁一层内四壁墙上绘制的壁画具有极高艺术和历史价值,整幅壁画高约3.15米、长45米,总体面积为142.85平方米,壁画主要以十六罗汉佛像及二明王独乐寺壁画、世俗人物和供养人物,神话故事和小动物以及丰富的背景等元素。独乐寺壁画在乾隆18年(1753年)大修时被用一厘米厚的薄泥所覆盖,一直到1972年对寺院建筑整修时偶然发现,当年即被掲出,使此隐没了二百多年的艺术瑰宝重现于世。另外,经过考证,此壁画为元代始绘,明代经过重描绘制,具有较强的历史、艺术、宗教研究价值。

一、独乐寺壁画构图概述

寺内的壁画主要以罗汉为主体人物,凸显其重要地位,在画面上以水、山、云纹进行衬托。在南壁门的两侧,分别绘制明王,并各自构成一幅画面,在东、北、西三面的墙壁上,主要以罗汉为主题,在罗汉下部绘制的是俗世人物,大小小于上部分罗汉的二分之一。同时罗汉和下方的俗世人物也各自构成一幅画面。每个之间罗汉约相距1.5米,分布均匀。

壁画因用途、场所、内容的不同采用的构图方式也有所差别,通常有罗列式、连环式及组合式几种,此寺中的壁画主要采用的是组合式,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画面组成整幅壁画,各个画面的内容围绕着一个主题,单个画面也同样能够自成一套风格。从壁画中的罗汉形象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具有统一的高度、统一风格的服饰、格调等,并且与俗世人物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其鲜明的特点一目了然。整个壁画的各个画面既具有统一性,又存在差异性,使整个画面

浅析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浅析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 南北长约1600米。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飞天4000余身, 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 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并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艺术是历代画家们创意性的杰作。在壁画当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即使是描绘同样内容的艺术作品,画家们也是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了完全不同的作品。而莫高窟则具有图案艺术、飞天之美、中外音乐交流、中外舞蹈交流、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充满生命力的中国动物画、中外文物画交流、古代建筑、彩塑艺术、佛教尊像绘画、佛陀生平与佛传艺术品的产生十个方面的艺术价值,我将着重分析图案艺术、飞天之美、古代建筑、彩塑艺术等四个方面。 首先是图案艺术。见过莫高窟的都知道图案在石窟中有装饰,间隔,甚至营作气氛和空间感的作用。4万多平方米的壁画中,有数不尽的图案,令人惊异于当时人的创造能力。而图案的美丑和变化,也能讲出一朝代艺术的盛衰,更使敦煌图案价值更上一层楼。其中第400窟的藻井图案,位于洞窟的窟顶,一般都画上十分精细的图案,有些更有飞天、神兽。而此图的藻井的团心是一隽金凤,外围四周是四条金龙。 飞天大概是人类自古的梦想,中国的飞天与欧洲的天使,是古巴队老梦想驱动下的美丽艺术表现。而飞天不靠羽翼,衣袋飘举,其轻盈多姿,成为敦煌重要的艺术形象。飞天虽也是佛教神祗,但多而美,值得单独欣赏。还是第400窟中,飞天是从印度经西域传入敦煌,是敦煌艺术中最生动活泼的形象,也是敦煌的象征,她的东传反映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及绘画技法的发展。

敦煌壁画艺术赏析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赏析 ——敦煌壁画浅析研究报告 摘要:敦煌艺术灿烂辉煌,其壁画艺术蔚为大观,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融古汇今,汲取了东西方影响,包纳了巨大容量,创造了独特形象,从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敦煌壁画艺术蕴含“崇高与优雅、对称与和谐、阴柔与阳刚、悲壮与英勇、庄严与浪漫”的显著美学风格。这些陈果都与敦煌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有着莫大的联系。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赏析;敦煌壁画;佛教历史;建筑学 一、敦煌壁画艺术源流 这是个民族的遗产,多少实际留下来的积淀,社会逐渐蒸发的结果所形成的结晶。总之,这是一种特有的结构。 ——雨果 敦煌,古称三危,地处河西走廊的西北端,南有祁连山,北部有北塞山,往西连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加上地处青藏高原北部的边缘地带,是个地处高山和沙漠、戈壁环绕的小绿洲,以戈壁、沙漠和山地为主。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的交汇处。自汉代以来,敦煌一直是中原通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地,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西域,以后便在附近设立了汗河西四郡之一的瓜州。随着河西走廊的逐渐稳定,敦煌成为了沟通欧亚大陆桥,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之一,史书称敦煌“华戎所交,一大都会”。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在这里交易中原的丝绸和瓷器,西域的珍宝,北方的驼、马与当地的粮食,包括中国、印度、波斯及阿拉伯在内的亚洲文明,与来自欧洲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在这里汇聚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西域文化。与此同时,自汉代中西交通畅通以来,中原文化不断传递到敦煌,在这里深深扎了根,中西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 敦煌之所以形成以壁画为主的艺术圣地,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原因: 第一,敦煌是一片富庶的绿洲,历史上经济得到较好的发展。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连浩瀚无垠的罗布泊,北靠嶙峋崎岖的北塞山,东靠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历史上的敦煌,有较大的绿洲,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肥沃、草木茂盛,是理想的农牧业区。汉唐两代,敦煌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武帝多次从内地移民到此,汉族逐步超过原来的少数民族,成为主体民族。他们屯田、兴修水利工程,把敦煌的社会生活从以游牧为主转变成为以农耕为主,使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第二,敦煌偏安的历史,使其拥有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在敦煌历史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敦煌的发展并不完全与中央王朝的盛衰治乱同步,有很多偏安发展的经历。东汉建立以后,经过200多年的经营,从中原迁来的大族在敦煌逐渐站稳了脚跟;同时,中原文化也在这个地区扎下了根,以儒家经典为主的许多汉文典籍开始在这里传播。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混战,敦煌有近20年没有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 题目: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指导教师:张群 姓名:梁晨 专业:美术教育 准考证号: 年月日

内容摘要 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神奇的飞天。飞天可以称作是天人,是一种俗称,而非佛教的专用名词。它是一个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可以说,飞天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集合形象。 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构图色彩灵动美

目录 一、引言 (4)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4)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4)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4)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4)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4) (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 (5) 四、敦煌壁画飞天艺术美的表现 (6) (一)灵动美 (6) (二)色彩美 (6)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一、引言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原始的飞天,其实是马头人身的狰狞面目…… 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史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等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都在不断的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兴起时期-创新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在古代印度佛教中,飞天是“天龙八部”护法神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作为护法神,他们皆受佛的教化,其职责是保护众生,常出现在壁画的佛陀上方、本生故事画和藻井中,多呈现出飞行的姿态,后随时间迁移演变成了飞天的形象。“亁闼婆”因周身散发香气,所以有“寻香主”和“香音神”之称,他的职能是撒花奏乐。佛经《尸毗王舍身救鸽》记载:“诸神亁闼婆,歌颂作音乐,美音轻重声。”而关于其形象,说法众多,《百道焚书》中称其风采甚美;《梨俱吠陀》中描述其为卷发,持武器,说法各异。在壁画飞天的形象也受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紧那罗”的形象和人的形象十分相像,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头上长有一角。《一切经音义》记载:“真陀螺,古作紧那罗,音乐天也,有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此次天女,多与亁闼婆为妻室也。”又说:“甄陀螺:甄,之人反,又作真陀螺,或作紧那罗。”因而“紧那罗”有“人非人”之称,而不管哪种形象,都能歌善舞。 段文杰先生在《飞天——亁闼婆与紧那罗》中认为,飞天是“佛教艺术中佛陀的八部侍从中之两类,即佛经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他们有特殊的只能的‘天人’而不是泛指六欲诸天和一切能飞的鬼神。”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广义的“飞天”是指护法、天龙八部等飞行的诸神。狭义的“飞天”专指“亁闼婆”和“紧那罗”等礼佛赞佛、歌舞散花的天神。谭树桐《敦煌飞天艺术初探》中提出:“不论是广义的飞天还是狭义的飞天,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最为丰富,正是因为其包括了诸天形象,才会是丰富多姿的。” 关于“飞天”,我认为它是一个多元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专属名词。根据佛教文献记载,可以知道飞天不仅是“亁闼婆”和“紧那罗”,传入中国后还受到密教、道教等影响。因而对“飞天”的研究应涵盖众多飞行的护法天人和供养天人等。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装饰”一词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地区,开始之初代表的是对艺术的渲染,之后逐渐演变为“装饰艺术”、“装饰派艺术”等更丰富的内容。利用艺术的装饰可以对艺术进行升华,使得艺术作品能够更加的赏心悦目。通过敦煌莫高窟中多姿多彩的壁画艺术中看到形形色色不同肢体动作的各类飞天壁画,使人叹为观止。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家用曲折蜿蜒的线条勾勒出一幅幅美丽、舒展、飘逸、灵动的飞天形象,配合丰富的色彩和超高

浅析敦煌莫高窟飞天艺术的价值

《浅析敦煌莫高窟飞天艺术的价值》 摘要: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佛教一大旅游的艺术圣地,飞天形象是敦煌莫高窟一道绝美的景致,在敦煌莫高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几乎它里面的每个洞穴都有飞天壁画,人们不由被轻衣飞舞,体态俏丽的飞神所吸引,驻足欣赏它的美。敦煌飞天,又是中西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从十六朝就已经开始,有着渊源的历史。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凭着浪漫主义色彩和神秘的佛教文化,独特美学意蕴和艺术美感,让无数中外友人所神往。 关键词:飞天艺术文化背景历史价值美学价值欣赏价值保护与传承 On the value of Flying Art in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Synopsis: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is one of the most sacred places in the tourism of Chinese Buddhism. The flying image is a beautiful view of Mogao Grottoes in Dunhuang, which occupie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Mogao Grottoes of Dunhuang. Almost every cave inside it has a flying mural, people can not be seen by the light clothing, the body of the beautiful fly attracted, stop to appreciate its beauty. Flying in Dunhuang, but also from the birth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from the sixteen dynasties has begun to have a history of origin.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flying with the romantic color and mysterious Buddhist culture, unique aesthetic implication and artistic beauty, so many Chinese and foreign friends fascinated. Key words:flying art ,cultural background,historical value,aesthetic value,appreciation value,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敦煌艺术

敦煌的艺术宝藏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2017300340034 章心怡 “蝉翼妆披妖隐露,琵琶舞韵抢风头”,这是诗中对反弹琵琶飞天舞的描写。说到敦煌壁画,于我而言,第一个映入脑海的就是飘逸柔软、绰约多姿的飞天造型。然而,在学习了本学期林丰老师的“视觉艺术与设计”课程上的相关知识,并阅读相关书籍后,我才更加深入地了解,原来敦煌的艺术是如此内容丰富、规模巨大,并且别出心裁、宏伟壮丽。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繁茂的商贸活动也在这里促成了多种风格的文化的交融。佛教历史悠长的敦煌,近一千年不断修筑的石窟与壁画,在干燥和阴暗的沙漠中得以保存。 敦煌壁画主要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来寄托一种宗教之思,安抚人心。在描绘神的形象时,所用的想象与夸张的成分大,较多浪漫主义成分,形象特点鲜明,变形程度较大。犹记得一幅西魏时期的菩萨像,姿态曼长婀娜,大大增加了手指、颈项的比例,胯骨前凸,头颈微垂,衣襟飘扬,尽显人像的窈窕之美。其上有一露足的飞天形象,极具动态,解剖合理,手脚纤巧,真实地体现了人体美,也是佛教元素在敦煌壁画艺术中的展现。 不仅是在形象与姿态上吸引观者,敦煌壁画的色彩也美轮美奂。我很喜欢色彩鲜明的艺术作品,特别是敦煌壁画中,大量用到橙色与

蓝色、金黄与蓝紫这样的对比色,充满异域风采。北魏时期的《山林猎兽图》色彩明晰跳跃,底色大致为赭石色,主要的人、兽形象为朱红,底部为蓝色,上方为石青色,冷暖色调的鲜明对比,使画面层次十分丰富。虽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褪色,依然给人很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深觉色彩的魅力。 不仅绘画,敦煌的彩塑同样引人入胜。北魏时期的交脚弥勒菩萨塑像在细节处颇显色彩处理的功力。菩萨的背光以青色和红色为主,配有黑色勾勒的祥云,色彩交替,又与身上的服饰相呼应。更精致的是佛龛内的壁画也设计精细,也以同样的青、红、黑色调为主,内外协调一致、主次协调一致,和谐统一,极具整体的观赏价值。 说到敦煌,又说到色彩,不能不提到张大千。作为著名的画家,他深入西陲,在敦煌临摹壁画,为莫高窟编号,在一定程度上为保护文化遗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在临摹壁画、学习技法的基础之上,将自己擅长的重彩、水墨融为一体,保持中国画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半抽象的、墨彩交辉的意境,所以也被称作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性突围”。通过欣赏张大千《飞天像》《水月观音》等作品,我感觉其在皴法与设色的方法上丰富多彩,用笔圆润、简洁,设色明快、清丽,整幅画作灵动舒朗。现代绘画技法与古代绘画内容交织、碰撞,迸发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火花。 通过这学期“视觉艺术与设计”的学习,我掌握了一些专业的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兴趣。敦煌

1艺术欣赏考试试题及答案

《艺术欣赏》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上方。) 1.画家对色彩有浓厚的兴趣,音乐家对现实中的音响非常敏感,雕塑家对 B.体积和空间非常敏感。 A.用料和工具 B.体积和空间 C.色彩和线条 D.形象和造型 2.中国古老建筑紫禁城午门之前的太庙和社稷坛,显示了 D. 族权和神权对皇权的拱卫。 A.族权对皇权和神权的倚赖 B.神权对皇权和族权的庇 护 C.皇权和族权对神权的拱卫 D.族权和神权对皇权的拱 卫 3.“四君子”等寒窗清供之物是传统文人的常用花鸟画题材,而 A.齐白石的画作已不限于此,他是将生活现实中的普通 物象,特别是将大量农村生活物象收入画幅。 A.齐白石 B.徐悲鸿 C.潘天寿 D.吴昌硕 4.我国著名的瓷都是 D.江西景德镇 A.江苏宜兴 B.广东石湾 C.山东淄博 D.江西景德镇 5.刚柔、急缓、轻重、提按等是指书法艺术中的 B.用笔。 A.用墨 B.用笔 C.结构 D.章法 6.《雀之灵》与《残春》同属于 D.三人舞。 A.独舞 B.双人舞 C.群舞 D.三人舞 7.在诸多艺术种类中,既有形可见,又流动持续,这便是 A.舞与诗、乐的区别。 A.舞与诗、乐 B.乐与舞、画

C.雕塑与诗、乐 D.舞与诗、画 8.“咬字就如猫抓老鼠,不一下子抓死,既要抓住,又要保存活的。”是 B.程砚秋对自己“依字行腔”的形象说明。 A.梅兰芳 B.程砚秋 C.荀慧生 D.尚小 云 9.在摄影作品中,为表现愉悦的、活跃的审美感受,多用 C.曲线结构表现。 A.对称 B.水平线 C.曲线 D.斜线 10.在戏剧这一综合体中,居于中心地位和主导地位的是 D.演员的表演艺术,这是戏剧艺术的本体因素。 A.服装道具艺术 B.舞台的布景艺术 C.音乐伴奏艺术 D.演员的表演艺术 11.一部戏剧作品的基本单位是 C.场面。 A.故事 B.人物 C.场面 D.情境 12.摄影艺术中,用以表现某一个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所处的环境为目的,一般应用 A.全景。 A.全景 B.中景 C.远景 D.近景 13.拍摄人像时,最好使用 C.顺光。 A.侧光 B.顶光 C.顺光 D.逆光 14.有“活子龙“和“活武松”之称的是演员 A.杨小楼与盖叫天。 A.杨小楼与盖叫天 B.盖叫天与马连良 C.尚和玉与盖叫天 D.盖叫天与周信芳 15.“推、拉、摇、升、降”是电影摄影艺术中的 B.动向表现手段。 A.光线表现 B.动向表现 C.光学表现 D.色彩表现

《敦煌壁画》欣赏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67739420.html, 《敦煌壁画》欣赏策略研究 作者:高卫燕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19年第09期 近年来,“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教育界频频出现。我国21世纪人才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被定义为:“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漸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笔者认为,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关键在于如何回归学生,进而推动教学行为的变革。现结合《敦煌壁画》教学,对这一课堂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略作以下探究。 自主先学,了解画面构图形式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问题设计为起点,在课前提供课堂协作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本课学习所要达成的目标,而且也能让学生产生学习是自己的事的心理感受,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在执教《敦煌壁画》一课中,笔者分别以表格的形式设计《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敦煌壁画的类别及构图》《飞天的线条和色彩》等协作单,让学生通过观赏视频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通过比较鉴赏《九色鹿本生故事》《右肋降生》《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礼佛图》《反弹琵琶舞乐图》等壁画作品了解画面描述内容以及特有的构图形式;通过对《北魏飞天》《西夏武士(局部)》《明代人物(局部)》作品描摹,掌握敦煌壁画不同的线描形式及其线条特征。真正落实分阶段达成教学目标,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使学习变得高效。 以境促学,感受莫高窟历史 美术教学是一种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发展过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上课伊始,恰如其分的场景设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敦煌壁画的热情。 “敦煌莫高窟”这个名字对每个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到敦煌亲身体验者的则寥寥无几。笔者通过场景设置,以激起学生对艺术家们为什么会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前赴后继地研究莫高窟产生探究的兴趣。提问不仅是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检测,更是为了深入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发展作铺垫。 此外,笔者在课前制作有关敦煌历史的微视频,精心整合的文稿、生动直观的图像、极富有感染力的背景音乐三者有机结合,努力以图设境,以境促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微视频由三个部分组成。

壁画艺术教案

教案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主讲教师梁明 课程名称壁画 课程类别专业理论课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授课班级艺术052 使用教材《壁画》 系(院、部) 人文科学系 教研室(实验室) 艺术设计基础教研室

课时授课计划 课次序号: 45 一、课题:壁画 二、课型:课堂讲授 三、目的要求:理解本课所列重点问题,其他问题均作为一般了解。 四、重点、难点:壁画的主题表达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讲授 六、参考资料:《壁画》刘青砚山东美术出版社 七、作业:课下复习本课所讲内容,预习下次课的新内容 八、授课记录: 九、授课效果分析:

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 1、导入课题:(10分钟)简述设计发展的历史,将设计发展的历史时期划分向学生讲解,让学生对设计史有大致的了解。 2、教学内容:(60分钟) 第一章壁画概述 1.壁画简史 壁画,源于意大利语“affresco”一词,原仅限于指在灰泥墙面上进行的湿壁画描绘。现已泛指依附于建筑空间中的内外墙壁、室内天棚、窗根及建筑界面上所有绘制、雕刻或由各种材料结合工艺手段制成的绘画作品。 壁画是最古老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早在人工建筑未出现以前,人类的“画”是依附于自然环境的洞穴、崖或岩的“壁”面上,也被称为“岩画”(或称“岩刻”、“崖画”),这是壁画最原始的态。讫今我们所发现的岩画遗存大都创作于距今约4000年前至3一4万年之间,分布在西欧、南非、大洋洲和亚洲。比较典型的如西班牙的列文特和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法国的韦泽尔河谷岩画;南非的布须曼岩画等等。中国境内的岩画大部分集中在云源、内蒙古的阴山、江苏的连云港、新疆的阿尔泰等地区。新石器晚期西方神庙建筑的兴起和当时在中国、埃及、巴比伦、波斯、亚述等帝国的宫殿、陵墓建设,使壁画这一依附于建筑环境的艺术得以发展。现发现最早的神庙壁画是位于土耳其境内的阿奈托利亚半岛上的建于公元前6000年时的荷约克神庙壁画,内容是狩猎与天葬;最早的墓室壁画是埃及古王国时期,即公元前4500年巴达利文化遗迹中公社首领墓室中的一幅题为《船载亡灵》的壁画。据考古研究,我国最早的宫殿壁画出现在距今约3000-4000前的商未时期,据《孔子家语》、《楚辞章句》等文献中有当时流行“宫墙文画”、“壁衣帷帐”的记载,物证见诸于殷墟宫殿基址“C”区出土的壁画残片,其图像似是主题性壁画的边饰纹样。古埃及王国时期和两河流域帝国时代的宫殿浮雕壁画、爱琴海文化中的宫殿壁画、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神庙、墓室和宅邸壁画,以及中国汉代、魏晋南北朝和唐代的墓室壁画、石刻壁画,均是世界壁画史中的伟大篇章。 世界上先后出现了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后,壁画及装饰艺术又通过宗教建筑的推动而得到空前的发展。在西方,中世纪的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教堂壁画艺术、以及马赛克和彩色玻璃镶嵌、挂毯工艺等,创造了辉煌的西方宗教壁

最新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构图与色彩浅析资料

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构图与色彩浅析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它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1.6公里。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彩塑像2100多身。规模宏大的莫高窟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艺术珍品,而且包涵了中国乃至西域的中世纪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被称为“世界艺术画廊”“墙壁上的博物馆”“世界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敦煌莫高窟具有珍贵的艺术、历史、科学价值。 敦煌莫高窟艺术灿烂辉煌,其壁画艺术蔚为大观,在中国的绘画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融古汇今,汲取了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包纳了巨大的容量,创造了独特的形象,从而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敦煌壁画来源于佛教,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它的题材、内容一般都是反映着佛教或者与佛教有关的,其艺术目的的实质是借助于宗教的题材,曲折隐晦地折射出世俗生活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艰辛,以及对理想社会幸福生活的憧憬,因而从题材上来看,带有一种理想与完美的情怀。同时,壁画均绘于洞窟的四壁,大多没有画框因而其壁画的构图形式同样也是无拘无束,抒写出创作者的自由心灵 理想化的布局人物比例关系首先,敦煌壁画的构图是散点式的,是无焦点透视的。即:壁画的位置经营是“笔随心走”,画中的人物也是“象出意生”。敦煌壁画的题材内容一般都是反映着佛教或者与佛教有关的,大多数画面是依据绘画者丰富而自由的想象而创作出来,是绘制者理想化的主观境界的体现,在构图时能够完全根据作者的主观心理的需求和审美的需求,对所需要表达的形象的大小、布局进行主观的塑造、调整和变化,从而无须顾及客观现实的透视比例等等。例如:《萨埵那太子饲虎》,整个画是围绕故事的主人公——萨埵那太子展开的,因而作者不但把这个中心人物占据着整个画面的主要位置,而且其形体也表现的最大。至于其他的辅助人物与物象,都围绕着这个中心人物来进行协调配合与有机的穿插,其大小比例突破了客观的真实,但却让阅读者第一时间的了解到作者所传达的主旨意图。再比如:《九色鹿王本生》的故事,此画设置了两个主要的形象,即鹿王和王子。这两个艺术形象在画幅中心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鹿王的形象与人等大,这在客观的自然环境中是不存在的。而其他人物:如溺水人和侍卫等非主要的人物安排在画幅的次要的位置,而且形象也有着大小的不同。这种构图法则同样也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强调表达善恶因果报应的关系而采用的。在这些壁画作品中,人物的主要与次要、伟大与渺小,完全的取决于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形态,丝毫不受到现实空间比例的束缚局限。 二、随意性构图与设计性构图并存 随意性构图是指:“作者从主观情感出发、在抒写胸臆、表达意趣、描绘想象和幻觉的同时,常常带有浓郁的感性特征和主观色彩。他们的构图方式并不经过理性的过滤,不需要深思熟虑的构思、谋划和经营,而更多的是依赖于直觉,甚至下意识的‘即兴’。就画面的特征来看,这类构图往往缺乏规律性,画面具有较强的运动感,显得自由、热烈、躁动和不安定。”①在敦煌莫高窟,随意性构图往往运用在具有故事情节的壁画中,使得整个故事具有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的艺术效果。设计性的构图可以又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出于对画面装饰功能的需求,或是出于创作者对于整个画面秩序感和规范感的追求;另一类是于对称中求不对称,追求一种不对称的美。a.绝对对称式构图一般而言,绝对对称式构图从画幅的外框到画面的框架和结构,以及画面的各个部分内容的安排,都经过缜密的计算与设计,有着规范严格的格律体、连续体以及适合的几何形状。在敦煌壁画的藻井、图案之类的均采

敦煌壁画小型张赏析

敦煌壁画小型张赏析 一个主题,用八套邮票三枚小型张来表达,还仅仅只是冰山一角。用这样隆重的架势张扬一种艺术与宗教,大概只有敦煌壁画才配得上。在全世界范围内,她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中国人,你能不多看她几眼吗?——纯道题记 敦煌壁画指地处甘肃省敦煌县三危山和鸣沙山莫高窟中的壁画。莫高窟开窟造像始于公元4世纪(366年)。这里是古代中西交通、丝绸贸易的必经要冲。自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文化迅速繁荣发展,这里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等几个时期的精心营造,成了佛像雕刻、壁画艺术的荟萃之地。由于敦煌莫高窟壁画产生的年代,正好是印度佛教在中国盛传的时代,壁画集中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生活内容。其壁画主题几乎全与佛教有关,但这些宗教艺术却能将宗教意境与人们的现实思想感情紧密结合起来,其天堂、宗教人物、经变故事都是有血肉的活的生命艺术。 中国人民邮政于1952年7月1日发行《伟大的祖国(第一组)敦煌壁画》(特3)邮票一套4枚,由上海人民印刷厂无背胶印刷,孙传哲设计、孔绍惠雕刻。这套邮票图案采用“留主舍副”的构图方法,舍弃了原壁画中复杂的背景,使人物主图显得更加突出;画面采用中国传统的白描勾线法进行绘制,既简洁清淡,又严谨细腻,具有一种拙朴有味的艺术效果;每枚邮票图案的右端边框上,相应地装饰着各个朝代具有代表性的花纹,富有古色古香的民族艺术风格。 《狩猎·魏》。图案选用第285 窟中西魏大统年间的一幅窟顶作品,画面描绘了猎人在山涧捕射野牛的情景。画面巧妙地捕捉住了飞箭立即出弦的刹那间精彩场面,表现了狩猎过程中紧张而动人的情景,刻画了勇敢而富有力量的猎人形象。 《供养人·隋》。选用第296 窟中北周的一幅作品,生活气息很浓,表现手法细腻、逼真。所谓供养人就是出钱修洞窟的施主,作者极其巧妙地利用了画笔轻重徐疾的变化,把供养人的性格、年龄及其身份都细致、生动地刻画出来。 《飞天·唐》。选用第320 窟中盛唐的一幅说法图壁画,画面描绘了飞天神人凌空飞舞、自由翱翔的情景。两个姿态优美的飞天,腾空起舞,扬手散花,轻盈灵动,优美悦目,创造

敦煌艺术论文

敦煌壁画对当代工笔重彩画的影响 摘要:现代工笔重彩画是由中国传统工笔重彩发展而来,它与敦煌壁画一脉相承,并从敦煌壁画中汲取了色彩的营养,使的重彩画在当今时代大放异彩。因此,我们在学习重彩画的同时,应当吸取敦煌壁画之精华,以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关键词:敦煌壁画矿物色工笔重彩现代工笔重彩画 正文:通过对敦煌壁画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学习,使我了解到敦煌壁画对当代工笔重彩画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敦煌壁画的色彩对它的影响。 一、敦煌壁画之色彩 敦煌石窟集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为一体,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艺术殿堂。特别是其中保存的千余年间十一个朝代的大量壁画,反映了我国几千年间绘画与艺术的发展进程,突出的显示出色彩的高度感染力与表现力,其色彩的丰富性,色调的多样性无不显示出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成为外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完美的结合。而带来这巨大感染力的重要原因,也在其所用的颜料——矿物颜料。敦煌石窟堪称我国绘画颜料标本的宝库,其中保存着千余年间十一个朝代的大量颜料标本,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矿物色应用及颜料制造的辉煌成就。根据国内外对敦煌石窟艺术所用颜料的分析可知,敦煌石窟中所用的颜料有3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是天然矿物,少部分是人工合成的化学颜色。从壁画的用色角度来说,敦煌壁画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主要是十六国时期;中期为隋唐、五代时期;晚期为宋元直到明清时期。 敦煌早期壁画主要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美术史上,中国书画的基础理论、各主要石窟的开凿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开来,所以当时的美术向后世展示了全面的文化特质。这一时期壁画的颜料主要为土红、朱砂、青金石、石青、铜绿(氯化铜、氯铜矿)、石绿、高岭土等。这个时期的色彩观念与古时一脉相承,浓重鲜明的色彩是民族形式的一大特征。早期壁画在其特性上显现出生动稚拙的特质,在色彩的表现上,注重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对比,用色较少,而且不喜调和,色调浓烈而沉着,趣味质朴,为西域风格;在绘画观念上敦煌早期壁画已开始理性地探究色与线、色与色之间的关系。绘画具有了自觉性,为隋唐画的发展铺设了宏阔的舞台。 敦煌中期壁画为隋唐时期的壁画。其艺术不仅承袭了北魏时期的优良传统,并且融合了中原文化。使原来的“西域画风”相对淡化,中原文人画风逐渐有所显露。唐时期的许多精美壁画,线与色的结合更显成熟,这充分显示了两种画风自融合起的稚拙状态发展到鼎盛期的成熟状态。在色彩应用上,不仅使用单色而且复色的应用也很多,而且还出现人造的红色。隋唐时代的艺术辉煌,表明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术的色彩优势早已领先于世界的“强项”优势地位,这个时期的壁画将中国审美意味与绘画技法巧妙结合。不论是在绘画审美还是绘画技法上都达到了后人无法逾越的高峰。 敦煌晚期壁画经历朝更替之后,壁画进一步中原化,线与墨的应用与功能被强化,色彩逐渐转为柔和。除了在西夏与元代的洞窟壁画中我们还能看到的赋色厚重、色彩与线描并重、具有浓厚的神秘气氛的深受藏密艺术画风,其余都是以线描为主,色彩为辅的中原汉民族绘画传统发展下来的画风。 明清时期,由于历史原因很少人光颐敦煌,只有当地人以礼佛之名义维护着敦煌,壁画也一度遭到了遗忘和破坏,它被广大中国人民暂时遗弃了。直到外国的文化侵略者“发现”了敦煌,他们揭取了壁画,带走了文书与卷轴,这时的中国人民才对敦煌的存在苏醒了。20世纪初,敦煌终于等来了它的新世纪的守护者。 二、中国工笔重彩画 中国自古就有“丹青”之说,古人谓之:“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逐渐,“丹青”成为了

敦煌壁画美术教案

敦煌壁画美术教案 敦煌壁画建于十六国晚期的北凉到蒙元时代,其敦煌石窟现存五万平方米壁画,是寺院壁画同类题材保存相对完整的文化艺术遗产之一。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敦煌壁画美术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敦煌壁画美术教案篇1 教学内容:敦煌壁画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和认识敦煌壁画的艺术成就,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领略敦煌壁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敦煌壁画。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和感悟敦煌壁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敦煌壁画吗?你对敦煌有多了解呢?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二、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板书:壁画)

壁画就是画在墙壁上的画。敦煌壁画博大精深,气魄宏伟,是民间画师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表现方法,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它不仅是民间壁画艺术的奇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1、了解敦煌壁画 如果按1米的高度连接起来,壁画长度可达30公里。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它是佛教艺术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 2、欣赏图片 (1)中国画《窟的艺术创造者》 这幅画画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敦煌莫高窟外景。它坐落在漫漫黄沙之中。 (3)羽人藻井 提问:什么是藻井?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羽人藻井给你什么感觉?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 题目: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指导教师:张群 姓名:梁晨 专业:美术教育 准考证号: 年月日

内容摘要 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神奇的飞天。飞天可以称作是天人,是一种俗称,而非佛教的专用名词。它是一个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可以说,飞天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集合形象。 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构图色彩灵动美

目录 一、引言 (4)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4)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4)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4)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4)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4) (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 (5) 四、敦煌壁画飞天艺术美的表现 (6) (一)灵动美 (6) (二)色彩美 (6)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一、引言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原始的飞天,其实是马头人身的狰狞面目…… 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史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等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都在不断的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兴起时期-创新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在古代印度佛教中,飞天是“天龙八部”护法神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作为护法神,他们皆受佛的教化,其职责是保护众生,常出现在壁画的佛陀上方、本生故事画和藻井中,多呈现出飞行的姿态,后随时间迁移演变成了飞天的形象。“亁闼婆”因周身散发香气,所以有“寻香主”和“香音神”之称,他的职能是撒花奏乐。佛经《尸毗王舍身救鸽》记载:“诸神亁闼婆,歌颂作音乐,美音轻重声。”而关于其形象,说法众多,《百道焚书》中称其风采甚美;《梨俱吠陀》中描述其为卷发,持武器,说法各异。在壁画飞天的形象也受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紧那罗”的形象和人的形象十分相像,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头上长有一角。《一切经音义》记载:“真陀螺,古作紧那罗,音乐天也,有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此次天女,多与亁闼婆为妻室也。”又说:“甄陀螺:甄,之人反,又作真陀螺,或作紧那罗。”因而“紧那罗”有“人非人”之称,而不管哪种形象,都能歌善舞。 段文杰先生在《飞天——亁闼婆与紧那罗》中认为,飞天是“佛教艺术中佛陀的八部侍从中之两类,即佛经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他们有特殊的只能的‘天人’而不是泛指六欲诸天和一切能飞的鬼神。”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广义的“飞天”是指护法、天龙八部等飞行的诸神。狭义的“飞天”专指“亁闼婆”和“紧那罗”等礼佛赞佛、歌舞散花的天神。谭树桐《敦煌飞天艺术初探》中提出:“不论是广义的飞天还是狭义的飞天,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最为丰富,正是因为其包括了诸天形象,才会是丰富多姿的。” 关于“飞天”,我认为它是一个多元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专属名词。根据佛教文献记载,可以知道飞天不仅是“亁闼婆”和“紧那罗”,传入中国后还受到密教、道教等影响。因而对“飞天”的研究应涵盖众多飞行的护法天人和供养天人等。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装饰”一词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地区,开始之初代表的是对艺术的渲染,之后逐渐演变为“装饰艺术”、“装饰派艺术”等更丰富的内容。利用艺术的装饰可以对艺

敦煌壁画艺术中历代的美学特征

陈海兵 荩 敦煌壁画艺术中历代的美学特征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艺术殿堂中的一颗明珠,将多种艺术风格与佛教思想、中国的儒道思想融为一体,体现了一种极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敦煌莫高窟的大规模建筑群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完成的,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历经十几个朝代相继凿建,现存洞窟492个。敦煌莫高窟集合了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等,是古代中国艺术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敦煌莫高窟众多的艺术集合体中,壁画艺术可以说独占鳌头,被誉为世界现存最大的艺术画廊。 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表现的内容及其丰富,以表现佛教故事为主题,穿插有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生动画面,敦煌莫高窟壁画也是研究中国艺术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部百科全书。壁画中展现各类大小艺术人物如佛、菩萨、罗汉、天王、飞天、供养人等。壁画的内容涉及佛教题材、中国民间传统神话、农业耕作、捕鱼狩猎、战争、婚丧嫁娶、歌舞娱乐等。这些故事在壁画中运用合理的布局,巧妙地构图,丰富的色彩,多变的线条,将其娓娓道来。敦煌壁画在艺术风格上,吸收了印度、希腊、伊朗、西域等艺术风格经过历代画师艺术家的加工整理与中国传统艺术密切结合,形成了一种与世俗艺术相区别的独特中国佛教艺术。 敦煌壁画的发展经历了数十个朝代,这些不同的朝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背景之下,对壁画艺术的绘画风格和美学特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敦煌壁画的发展过程中,按照艺术风格我们可以粗略地将其分成四个大的历史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有自身的特点,这些风格鲜明的壁画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敦煌莫高窟开凿前期前期为十六国及北朝初期,保存至今的共有40窟,此时期石窟的代表为第249窟、257窟、259窟、267-271窟、275窟、285窟、428窟等。敦煌莫高窟最初是没有绘制壁画的,石窟开凿较小,直到北凉以后,才开始绘制壁画。这一时期的敦煌壁画,受印度雕塑、绘画艺术的影响较大,在绘制各类佛、菩萨、罗汉、飞天等形象时,躯体健壮,面相丰满,鼻梁高隆直抵额际。人物绘画线条朴实古拙,着色用笔雄健壮丽,层层晕染,立体感很强,具有原始的粗犷风格。色彩方面,以褐、绿、青、白、黑为多,一般多在赭红色的底色上绘石青、石绿、黑等颜色。绘画的内容也多是,佛教题材的本生故事和经变故事,如“九色鹿舍己救人”、“萨捶那舍身饲虎”等。由于这些佛教故事具有很多严肃、悲情的色彩,所以在绘画色彩的运用上,多采用比较暗淡、深沉的颜色,以烘托故事的主题。构图及用笔较粗犷,与中国中原艺术中的绘画风格差距较大,绘制人物、佛、菩萨、飞天等的形象时,对人体比例的掌握比较准确,壁画中各种花样纹饰多为舶来品,受印度及西域文化影响较大,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这些艺术形象的塑造与佛教传入中国不久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十二章 艺术鉴赏)【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 1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庖丁解牛)】 【通关提要(提纲挈领)】 本章为重点章节,主要论述了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鉴赏中的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心理,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以及艺术批评。本章内容较多,学习时,要着重掌握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及过程,了解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章历

年是考查重点,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过程常作为简答题、论述题来重点考查,另外也会考查一些重要概念,学习时要注意全面掌握、融会贯通。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一: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1.艺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1)接受美学 ①概述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联邦德国兴起,主张在研究文学和文学史时,必须侧重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接受美学具有同过去一切文艺理论不同的全新的理论特征,形成一种对艺术系统(作家——作品——读者)全过程展开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代表人物是姚斯和伊塞尔。 ②背景 a.从哲学来看,西方近现代哲学的侧重点逐渐由重视客体的研究转向重视主体的研究。 b.从科学来看,20世纪心理学迅速发展,使审美心理的研究得到深入发展。 c.现象学美学和解释学美学为接受美学的发展提供基础。 ③方法和思路 a.确定读者的中心地位。认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具有中心地位,一部作品的意义包括作品本身和读者的赋予两个方面。

b.强调审美经验的中心地位。姚斯从艺术创作、艺术接受和艺术交流三个维度阐释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将接受方式分为垂直接受(历史发展角度)与水平接受(同代人对文学作品的接受状况)等。 c.提出重写文学史。文学史应该是作家、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史,是读者接受作品与作品在读者中产生影响的历史,是文学被读者接受的历史。 ④重要概念及意义(见表12-1) 表12-1 重要概念及意义 (2)艺术鉴赏活动与鉴赏力培养(见表12-2) 表12-2 艺术鉴赏活动与鉴赏力培养

《敦煌壁画》邮票系列欣赏

《敦煌壁画》邮票系列欣赏 敦煌位于中国西北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有一片树叶形的绿洲,那里座落着历史悠久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敦煌莫高窟同泰山、长城、故宫、秦陵兵马俑等,一起作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作为宗教艺术来说,佛像画是壁画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等;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唐代达到最盛,武则天时代已超过千窟。从秦开始每朝代都有新洞窟开凿,一直延续到元代。如今,在砾岩峭壁上,大小洞龛仍密如繁星,有洞穴七千余处,492窟。莫高窟是中国石窟中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处。石窟区全长达1600米,藏有文书五万多件。有前秦、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辽、西夏、元代等十个朝代的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245尊,唐宋木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假如把窟内所有壁画连接起来,可组成一条长达25公里的巨大画廊,它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敦煌莫高窟的第一位开拓者是乐樽和尚。为了在粗糙的岩壁上作画,历代

的艺术大师们先在洞壁的四周及顶部抹上草泥,…白垩打底,再绘制壁画。壁画画好后,再配以彩塑。窟内最大的壁画高四十余米,宽三十余米,最小的高不盈尺。敦煌壁画所表现的大都是佛教内容,如经变、本生、佛传、供养人及因缘故事。在内容丰富的敦煌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佛像、神怪、动物、山水画、建筑画以及装饰图案等,它成为佛教艺术最为灿烂的宝库。在历时长久的画卷上,展现了不同时代的风貌,从效仿西域式样到逐渐汉化,从颜面体态到服饰装束,都又复归汉民族的鲜明特色。它不仅展示了十个朝代壁画艺术发展的脉胳,而且蕴含着历史、风情、民俗、神话、山川、建筑等十分丰富的形象资料。 为了广泛宣传介绍敦煌壁画这一民族艺术瑰宝,建国初期的50年代,就曾发行过“特3”和“特6”两套邮票,共8个画面。但真正作为系统发行工程,还是从1987年开始,至1996年8月15日整整历时10年。邮电部按照历史年代的时间顺序,从敦煌壁画的精品中,又发行了27个画面,这套敦煌壁画第6组邮票即取材于自唐代以后的5个朝代约4个半世纪的壁画精品。虽然尚有许许多多的杰作无法展示,但是敦煌壁画核心部分的风采毕竟是得到了再现。 第一组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