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壁画艺术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壁画艺术特点

作者:高树影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第04期

【摘要】作为目前国内尚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独乐寺的壁画极具特色,在寺院的主体建筑观音阁内一层的墙壁上,绘制有以十六罗汉及二明王为主题的色彩丰富、造型生动的壁画,整幅壁画完整,内容相互联系,是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资源。本文就独乐寺中存放的壁画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独乐寺;壁画;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K87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独乐寺早在1961年就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集建筑、塑像、壁画三大艺术于一身,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独乐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以其优美的造型、巧妙的设计在国内和国际建筑史上享有盛誉,在其主体建筑观音阁一层内四壁墙上绘制的壁画具有极高艺术和历史价值,整幅壁画高约3.15米、长45米,总体面积为142.85平方米,壁画主要以十六罗汉佛像及二明王独乐寺壁画、世俗人物和供养人物,神话故事和小动物以及丰富的背景等元素。独乐寺壁画在乾隆18年(1753年)大修时被用一厘米厚的薄泥所覆盖,一直到1972年对寺院建筑整修时偶然发现,当年即被掲出,使此隐没了二百多年的艺术瑰宝重现于世。另外,经过考证,此壁画为元代始绘,明代经过重描绘制,具有较强的历史、艺术、宗教研究价值。

一、独乐寺壁画构图概述

寺内的壁画主要以罗汉为主体人物,凸显其重要地位,在画面上以水、山、云纹进行衬托。在南壁门的两侧,分别绘制明王,并各自构成一幅画面,在东、北、西三面的墙壁上,主要以罗汉为主题,在罗汉下部绘制的是俗世人物,大小小于上部分罗汉的二分之一。同时罗汉和下方的俗世人物也各自构成一幅画面。每个之间罗汉约相距1.5米,分布均匀。

壁画因用途、场所、内容的不同采用的构图方式也有所差别,通常有罗列式、连环式及组合式几种,此寺中的壁画主要采用的是组合式,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画面组成整幅壁画,各个画面的内容围绕着一个主题,单个画面也同样能够自成一套风格。从壁画中的罗汉形象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具有统一的高度、统一风格的服饰、格调等,并且与俗世人物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其鲜明的特点一目了然。整个壁画的各个画面既具有统一性,又存在差异性,使整个画面

规整有序、富有变化,灵动不呆板、疏朗开阔,气势雄厚,在每个画面中都能找到图面表达的思想内容。

寺中观音阁的壁画依次分布于东侧、西侧、北侧墙壁上,每组画面利用祥云进行巧妙分割,众罗汉像都身披袈裟伫立于一片佛光之中,身边有祥云围绕。画面采用了连续性构图及散点透视,整个构图显得主从有致、疏密得当,画中人物没有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画面人物和背景都较为清晰。画面中主体人物罗汉像采用排列站立的方式,而世俗人物及供养人则主要在下部,圍绕呈簇拥的形态;背景采用绵延起伏的山峦和翻涌的海浪,显得整个画面气势非凡、生动丰富。因壁画中罗汉各具姿态、世俗人物各不相同,极大地提升了画面的丰富性和艺术性。

在每个相对独立的画面中,都有着不同的构图艺术。采用较夸张的手法,画面中人物形象因身份不同而大小也有所差异,同时每个画面中人物数量也恰到好处,都是以一个罗汉为中心,下半部聚集六、七个世俗人物,且其高度不足罗汉的二分之一,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整个画面看起来简洁疏朗[1]。

二、独乐寺观音阁壁画绘画特征

寺中壁画属于佛教壁画,其所绘罗汉像的特点主要有:部位准确、比例适当,采用铁线描绘而成,具有粗犷简练、流畅明快的特点,人物形神俱备,同时罗汉像更倾向于世俗化现实人物,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主要是因为罗汉的“形”基本符合人体比例,而罗汉像的“神”则充分体现了创作者极高的艺术才能。十六尊罗汉个个都栩栩如生且形神各异。

比如第十三尊罗汉像充分表现了创作者的绘画造诣。尊者是身著长袍、头戴布冠、脚着草鞋的形象,身上的袈裟显得层次分明,随风飞扬,格外灵动,极好地体现了尊者的身形体态,其左手上托着一钵,右手将锡杖扛在肩上,头顶上有四只小鸟正向着钵飞过来,尊者便抬头看着飞鸟,神态生动传神;第十五尊罗汉像则表情平静,面容和蔼,尊者年纪较长,双手把持念珠,似在说法。这两尊罗汉像都采用铁线描绘制,却从绘画形式来看又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艺术风格,第十五尊罗汉像更接近传统画法,面部神态更富有层次。另外,从东、北、西及北西侧的墙壁依次绘制着从一至十六尊罗汉像,其中东侧墙壁上的第三尊罗汉象呈站立状,头戴佛帽,右手呈感召状,左手手执一白色净水瓶,其身侧立有头发蓬乱、身材矮小、上身赤裸、面容饥瘦的鬼怪,正在争抢罗汉从瓶中倒出的圣水;而第八尊罗汉像则为手拿莲花香炉的尊者形象,其面容显得清瘦慈祥,肤色略深,其身上的袈裟刻画得极为细致,尊者身边的男女信徒虔诚地奉上经卷,整个人物栩栩如生;第九尊罗汉形象也非常精美,画面内容丰富,此尊者正双手交叉合十,其面部丰腴和蔼,在此尊者四周分别有四组形态各异的人物,包括正在饮用圣水的男女信徒,画面非常自然、生动。罗汉像身后的背景无论是树木还是翻滚的浪花都刻画得极为精美、深入,装饰性极强。另外,通过不同颜色进行画像的渲染,使人物的性格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

壁画中罗汉与世俗人物除在大小上有所差异外,在画法上也有所不同并各具特色。虽然两者都采用铁线描为主,但壁画中不同类型人物的构思及创作手法各不相同,不同类型人物的艺术效果也各有不同,而且创作者更注重罗汉像面部表情及眼睛的刻画,这也是壁画中罗汉像的最大特点[2]。

壁画中的世俗人物与罗汉像相比之下,其造型显得较为复杂,人数众多,形态各异,动作多样,或站或蹲或弯或跪,俗世人物采用速写的绘画方式,用极简洁的笔势对人物形态进行勾勒,却依然生动丰富、极具特点,不觉粗陋、潦草。

从现有的资料分析来看,采用铁线描的壁画人物可至少分为两种:一种为宽衣博带,服饰复杂的人物,铁线描具有修长、繁复、流畅且较少曲折的特点,此类人物经过设色、沥粉贴金处理后,显得富丽堂皇、庄严稳重;另一种则如寺中壁画上罗汉像一样,虽在修长、流畅方面相似,但比前者更简练、明快。

三、独乐寺观音阁壁画艺术特点

寺中壁画保存完好,色彩至今依然艳丽,其主要采用传统的壁画绘制方法,墙面主要选用细沙、粗泥、麻草进行制作,并白粉涂刷作底,在其上进行绘画。壁画采用白色、绿色、紫色、黑色、红色等多种天然矿物质颜料,整体色彩风格较为统一,庄重沉稳并富有变化,通过矿物颜料的运用,不仅壁画色彩明艳,也确保长时间不褪色、不变色[3]。因壁画所绘制的主体人物形象以罗汉为主,作为佛教形象,主要服饰为袈裟,画面色彩基调方面主要以赤色、白色、青色系为主,再辅以其他颜色。另外,画面中频繁使用红色与绿色,与其他色彩形成了极强的对比,使壁画的环境氛围和主题得到极好的烘托和体现[4]。在画面的晕染手法上,主要采用整体平涂,背景局部采用平涂与晕染结合的方式进行绘制;在绘制罗汉服饰时,主要运用平涂的方式,色彩主要包括红色、白色、绿色等,采用晕染的方法处理人物的面部和手部,人物面部皮肤红润自然。同时,人物肤色的差异也充分体现和烘托了各罗汉的不同形象和性格;用了局部晕染的方式对背景的祥云图案进行处理,使整个画面的恢宏磅礴的气势和神秘感得到增强,也与人物之间形成更加和谐的整体氛围,对罗汉庄严神圣的形象充分体现,也彰显了创作者高超的艺术功底和巧妙构思。

四、结束语

作为目前国内尚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独乐寺的壁画极具鲜明的艺术特色,整体形象和谐细腻、渲染夸张、虚实变化丰富,通过罗汉与俗世人物之间鲜明的形象和特点,对神仙世界进行了烘托和营造,不仅具有生动活泼的画面,同时还有神话故事的神秘感,使艺术效果得以增强。作为当时历史文化的真實反映,其独特的文化信仰和艺术魅力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因此,应通过宣传力度的加强,使价值得以更广泛的重视,对其进行更完善和有效的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