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感
(分析报告)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与责任感的加强,对于大中专院校发挥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社会实践、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作为支撑中国未来的莘莘学子们,在个人对自我、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方面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缺失现象,对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亟待加强。
(小标题)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1.世界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精神状态疲软,对社会缺乏希望。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突出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精神疲软现象。(1)“无兴趣”,即有些大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认为什么都没劲。在行动中表现为整天无精打采,行动萎顿冷漠;在心态上,对自己要做怎样的一个人、如何去做稀里糊涂,“没劲”是这类学生心态的典型反映。
(2)“无所谓”,就是对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某大学曾对大学生进行过一项调查,就“60分万岁”、“逃课”、“不包分配”等现象的了解大学生的看法,分别有50%、60%和34%的人回答“无所谓”,甚至有学生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不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问”为座右铭。这部分学生在面对应承担的责任或应履行的义务时,往往以“与己无关”的态度敷衍塞责。
(3)“无意义”,即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社会交往中的一切都是在“演戏”,“演员”在台上只是为了争名夺利,因而他们把别人和社会都看得很灰暗,认为周围的一切毫无意义。他们不仅不能在学校、社会生活中承担相应的责任,甚至造成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以至于伤害自己、伤害他人。
2.自我定位出现严重偏差,在校期间进取心减弱。
大多数的高校学生在自我定位方面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觉得在经历了黑色的高考之后,大学是享受的最佳天堂,除了学习什么都可以干。二是盲目的沾沾自喜,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比起来,认为自己是“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的自己在踏进了大学门槛后生活已经基本稳定,可以完全放松,不需要再继续努力。三是认为自己家庭背景平平,找工作时再努力也没有办法与家境夯实的同学竞争,索性放弃,不做徒劳的挣扎。“平时睡得呼呼响,考试忙得团团转”、“考前一张条,学业务不了”成了许多高校学子的真实写照。
3.“自私自利”、“个人至上”的倾向快速蔓延。
有些大学生在牵涉到有关个人利益的问题时,极易敏感冲动。在一些大中专院校,学生之间为了评定各种助学金、奖学金,同学间关系破裂,甚至弄虚作假的事情时有发生,很多人都把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而完全不顾忌别人的困难与感受。西北师范大学一位大三的学生告诉记者:“我们班参加人数最多的活动就是评定各种奖项的时候,那种气氛不亚于美国总统竞选。”
4.盲目依赖父母,在家庭中不承担任何成年人的义务。
据调查了解,在心态上,许多大学生认为父母“养活”自己是理所当然;在经济上,有些学生花钱如流水,根本不在乎父母的辛苦与劳累;在家庭生活中,部分学生只考虑自己的权利,不承担相应的义务,有些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还有些人将工作就业的事情都统交给父母为其全权打理。
5.法制观念淡薄,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大学生会义无反顾地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屡屡造成上当受骗的惨剧。徐力弑母、刘海洋硫酸泼熊、马加爵连杀四室友等恶性事件已经敲响了大学生犯罪的警钟。且大
学生犯罪团体化、暴力化特征显著,动辄结成团伙,打架斗殴,群殴群盗,甚至暴力相惨。每年,因为打架斗殴而被学校开除的学生在高校里所占的比例居高不下,这部分严重缺失责任感的大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小标题)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个体本位和金钱万能等观念和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传统道德分化,导致了道德共识危机;黄赌毒等现象的蔓延,污染了社会生活环境;错误的舆论引导,造成大学生消费观、认识观的改变。有些大学生觉得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与当今社会的“要求”不吻合,为求得现实的世俗幸福,他们将金钱的多少与幸福的程度等同起来。他们对现实的不满不是为了完善社会,而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利益难以充分实现而否定这一社会,但对于自己在净化、改善社会风气方面的责任,却不愿意承担。2.学校德育教育的不足导致大学生责任感缺失。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喜欢用一些外在的社会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德育活动及学生的道德面貌,对学生人格塑造和个性发展的重视不足。我国学校教育习惯于以政治视野中的主流价值取向为标准,盲目地要学生背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等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大责任,这种“乌托邦”式的苛求往往导致学生本应承担、也完全有能力承担的基础性责任被忽视,以至造成“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状态。
3.家庭教育的空缺是造成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重要因素。
重视亲情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的父母可以为子女的成长和教育做出一切牺牲。中国父母给予子女的责任心往往呈现出“超重”的趋势,与此同时,子女则出现了责任“失重”的状况,他们把本该是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习惯于接受,而不懂得付出。中国的孩子从小就缺乏回报他人的实践,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生存的基本技能和对自我、家庭、社会负责的精神。当前很多大学生责任感状况不尽如人意,与家庭没有对他们从小进行责任感教育不无关系。
4.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矛盾是形成其责任感缺失的关键因素。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十字路口,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逐渐明显。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主要体现在三个反差上:第一、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反差。大学生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和高尚人格,又注重现实,讲求实惠和实际。第二、校园内外的反差,即实际存在的道德双轨现象。学校在提倡高水准的道德规范,而社会上某些低水准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也在蔓延,教育的成果往往被某些错误的舆论导向和社会上流传的丑闻抵消。第三、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当前部分大学生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倾向严重,为了眼前利益,不惜牺牲未来。他们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存有“关心与淡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因此,有部分大学生在善与恶的抉择中优柔寡断,在物欲与外加因素的干扰下难以构筑起坚固的道德城墙,丧失了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甚至连最起码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生活准则也难以遵循,缺乏对责任感的追求。
(小标题)解决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现象的对策
1.在基础教育中,采用科学的方法改进教育机制。
(1)改变道德教育观念,在循序渐进中发展教育。
道德责任本身有层次性,它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人们对道德责任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在循序渐进的教育中,才能铸就强烈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对自己负责是责任教育的起点。学校、老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从我做起”的意识和行动教育,鼓励学生丰富自己的道德体验,反省自己的道德表现,在独立实践责任行为中,不断提高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能力。使学生逐渐领悟到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真正内涵,逐步认识到自己对他人、社会及人类负有的道义上的责任,最终理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