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全集》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锋全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
作者:甘欣
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2年第03期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选自雷锋日记
曾经是文艺青年
“这南来的燕子啊!你是这样轻快地飞翔,许是欣赏这美丽的景象:蜿蜒的八曲河像一条白银管,灌溉这片肥沃的土地,团山湖与乌山对峙,是天生成的一幅屏障。

”这是雷锋创作于1958年8月一首名为《南来的燕子啊》的一部分。

总政办公厅编研室原主任、编辑整理主持人邢华琪说,雷锋的诗是有情的血和肉,不是无味的水和墨;雷锋的诗是辛勤和智慧的花朵,不是懒惰和多余的饶舌。

1958年,也就是在雷锋18岁那年,只有小学学历的他已写下两篇小说、两篇散文和9篇诗歌,还有未完成的三篇小说短章。

雷锋的处女作小说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茵茵》,雷锋特意在手稿上注明:“本文为‘小说’。

”在邢华琪看来,这篇以女子芳名作为标题的小说,真可谓简练而隽永,似有清风流贯的芬芳。

邢华琪说,“虽然后来他也写过一些诗歌、散文,入伍后还被《解放军报》聘请为特约通讯员,但诗歌与小说的创作不知何因,并没有延续下去,其天资聪颖、极其好学的特质主要都通过日记表现而出。

”一位作家这样评价说,“雷锋日记曾激扬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以至影响了一代人的文学修辞。


捐款记录手稿首次公布
在互联网上,有人质疑雷锋捐款的真实性和去向。

不过,雷锋的同事、战友等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雷锋生前有两次100元的捐款行为。

第一笔捐给抚顺和平人民公社,第二笔捐给辽阳水灾区,这200元捐款出自每月只有6元津贴的士兵,令人不可思议。

雷锋收入和捐款是多少,细细看一看就可知道。

雷锋参加工作及入伍6年间,收入约1200元。

而从书中还可看出,雷锋第一次给和平人民公社捐款200元时,返回来100元;第二次给辽阳灾区捐款100元,辽阳市委退了回来。

但雷锋在辽阳市委退款后,转手将钱捐给了河南干沟的民办小学,这在书中收入的《入党转正申请书》中有提及。

雷锋在申请书中说:“我准备卖掉自己的衣服和皮鞋,以支援他们办学。

当首长没有同意我这种做法的时候,我心里感到很不安,连觉也睡不着。

我左思右想,后来拿出自己在部队一年零九个月集留下来的全部津贴(一百元)。

”雷锋说,他把钱寄出去,心里也就快活了。

据了解,这段关于雷锋捐款的记录手稿是首次公之于众。

赠言背后藏故事
华文出版社社长罗争玉介绍,由于《雷锋全集》中涉及大量人名,从去年开始,全书开始了繁琐的整理工作,其中就包括大量的人名注释。

而在加注释过程中,编者又一次了解到雷锋的一些诗歌、散文、书信,尤其是每条赠言背后的故事。

“请你记住:伟大的思想,产生伟大的毅力,愿你在保卫祖国的岗位上,创造出奇迹。

”这是1962年2月26日雷锋给女战士姚桂琴的赠言。

编者在加注释的过程中发现,2月26日当天雷锋应邀到沈阳军区通讯总站长话连作报告,这是个女兵连,雷锋那一天先后为28位女战士写下了赠言。

和赠言有关的故事非常多。

1962年3月至8月,雷锋牺牲前,随部队在辽宁省铁岭地区施工,雷锋所在的沈阳军区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住在横道河子乡下石碑山村,雷锋曾先后在刘东林等四户农家住过,“雨夜送母子”“智擒磨刀人”等许多耳熟能详的事迹都在此发生。

调整住地时,刘东林的妻子请雷锋给一张相片留作纪念,雷锋身边没有相片,战友刘兴学手里正好有一张雷锋的相片,相片背后还有赠言,雷锋想把赠言重新修改一下,刘兴学说:“赠言不用改了,我姓刘,房东也姓刘,我们是一家子,一家子就不说两家话了。

”就这样,此张绝版相片一直保留在刘东林家。

对己严苛对人感恩
雷锋对自己严苛,对别人总是抱以感恩之心和奉献之举,这在《雷锋全集》中也可随处看到。

在《入党转正申请书》中,雷锋写道:“因工作的需要,经常外出汇报,在生活上形成了一种自由散漫的作风。

比如,有时候不请假外出,礼节不够周到,军容有时不够整齐。

”他还说自己“个性急躁,办事一口气得成”。

“雷锋把帮助别人当成一种快乐,帮助别人就是他的生活。

”抚顺雷锋纪念馆馆长陈茁介绍,雷锋战友周末想去逛街,会跟雷锋说一声:“班长,我衣服帮我洗了吧。

”爱干净的雷锋会高兴地帮他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从未再穿的皮夹克
雷锋一张身穿皮夹克的照片曾遭到质疑。

对此,陈茁专门到雷锋当年的工友易文珍那里进行了调查。

陈茁说:“1959年,雷锋在鞍山钢铁厂当工人,工资很高,每个月38元,加上补贴一共有40多元。

”当年,雷锋才19岁,和所有年轻人一样,也是个爱美的年轻人。

雷锋当时尽管每个月已经挣40多元了,但还是穿着从家乡来时那种补丁摞补丁的破旧衣服。

工友劝他买一件新衣服,雷锋就到商店精挑细选了一件皮夹克,穿上皮夹克的他还到照相馆拍了张照片。

随后,雷锋兴高采烈地写了一封信给老家湖南望城县委书记,他原以为听到的是赞美,没想到县委书记在回信中批评了他:现在全国正处于困难时期,你不能忘本,要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

从此以后,这件皮夹克被雷锋收了起来,再也没有穿过。

西点军校的“雷锋情结”
抚顺雷锋纪念馆从1964年开放至今已接待参观者6000万人次,每年接待110万至130万人次。

在来参观的29个国家的国外友人中,还包括来自美国西点军校的6名学员。

陈茁说,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一位外交官曾向抚顺雷锋纪念馆传来信息,美国西点军校在招生简章上印上了雷锋画像,于是,纪念馆领导决定考证一下。

当大家到西点军校实地考察后发现,学员办公室里挂着的正是雷锋画像。

2004年,西点军校教官真的带着学员来纪念馆参观了。

陈茁说,据翻译介绍,6位美国人原本都是着便装,但临进纪念馆前,他们特意在车里换上了军装。

他们说,雷锋精神体现军魂,所以是怀着尊重的心情穿上了军装。

雷锋创作的小说《茵茵》片段
严寒的冬天,地上落了深雪,河里结了厚冰,刺骨的冷风阵阵吹来,似乎不许人再工作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