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黑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芜湖县大闸中学

近年来,在各级各类数学竞赛或数学考试中屡屡出现一类所谓的“数字黑洞”

问题。这类问题既有趣、又神秘,还很怪异,往往让人琢磨不透.而教辅杂志或

互联网上的相关文章大多数总是惊叹这些“数字黑洞”是如何的奇妙,如何的乖

巧,却对它们的内在奥秘闭口不提.即使是少数专业杂志上给出了严格的证明,

但一般也用到了较高深的数论知识,非普通读者可以轻松阅读.笔者经过仔细研

究,对一些常见于书报的“数字黑洞”得到了一些相对浅显的、变通的证明,目

的是想让更多的读者不光“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通过这些简易的证明,

足以让读者承认这些“数字黑洞”的真实存在,并且能够透视出真正操纵它们的

“幕后黑手”.下面,笔者就来给读者朋友们介绍几个著名的“数字黑洞”及其

简易证明.

问题1:(2003年青岛市中考数学试题) 探究数字“黑洞”:“黑洞”原指

非常奇怪的天体,它体积小,密度大,吸引力强,任何物体到了它那里都别想再

“爬”出来.无独有偶,数字中也有类似的“黑洞”,满足某种条件的所有数,

通过一种运算,都能被它“吸”进去,无一能逃脱它的魔掌.譬如:任意找一个

3的倍数的数,先把这个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都立方,再相加,得到一个新

数,然后把这个新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再立方、求和,…,重复运算下去,

就能得到一个固定的数T = ,我们称它为数字“黑洞”.T 为何具

有如此魔力?通过认真的观察、分析,你一定能发现它的奥秘!

分析:如果我们先取18,首先我们得到5138133=+,然后是

153315333=++,接下去又是153,于是就陷在“153153−→−F ” (F 代表上述

的变换规则,下同)这个循环中了。

再举个例子,最开始的数取756,我们得到下面的序列:

1535131080792684756F −→−−→−−→−−→−−→−F F F F

这次复杂了一点,但是我们最终还是陷在“153153−→−

F ”这个循环中。随便取一个其他的3的倍数的数,对它进行这一系列的变换,或迟或早,你总会掉

到“153153−→−

F ”这个“死循环”中,或者说,你总会得到153.于是我们可以猜想“黑洞”T =153. 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是否对于所有的符合条件的自然数

都是如此呢?

西方把153称作“圣经数”。这个美妙的名称出自圣经《新约全书》约翰福

音第21章.其中写道:耶稣对他们说:“把刚才打的鱼拿几条来.” 西门· 彼得

就去把网拉到岸上.那网网满了大鱼,共一百五十三条;鱼虽这样多,网却没有

破.圣经数这一奇妙的性质是以色列人科恩发现的。英国学者奥皮亚奈,对此作

出了证明.《美国数学月刊》对有关问题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以下笔者给出一种中学生可以看得懂的验证方法.具体探究步骤是:

1. 设k x x x n 21=,当5≥k 时,有

()()()

k F x x x F n F k 3219999=≤= <k 310

又由指数函数的性质(上高中时会学到),可得,k <410-k ,所以 k 310<

143101010--=⨯k k 即()()

k x x x F n F 21=<110-k ,也就是对于5位以上的整数,每做一次变换它的数位都会减少若干位,所以经过有限次变换后其数位必然收缩到

五位以下.

2. 现在的问题归结为探讨4位及4位以下的整数n 的“黑洞”是否存在的

问题,于是问题就变得简单的多了.对于1位数和2位数我们可以很轻松地验证

不存在“黑洞”,而对于任意一个3位数或4位数,因为每个数的操作步骤的不

确定性和无法预测性,所以很难用一个纯粹的、数学的方法来证明它一定会掉进

“153153−→−F ”这个循环中,笔者也没有见到可以浅显地证明它的相关文章.

但是,因为我们所要验证的数字的个数是有限个,所需要进行的推算也应该是有

限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让计算机来完成这有限步的验算

工作.

对计算机编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动手(或向计算机老师请教)来编制一

个简单的程序:对所有4位数以内的3的倍数,即从3到9999这3333个自然数

进行一一验证,最后你会惊奇地发现,所有的3的倍数经过一系列的规定运算后

无一例外地都会掉进153这个数字“黑洞”之中.这也应该算是一个“人机联手”

的证明范例吧!

问题2:(西西弗斯串)任取一个自然数数串,例如35962,数出这数中的偶

数字个数、奇数字个数及所有数字的个数,就可得到2、3、5,用这3个数组成

下一个数字串235.对235重复上述程序,就会得到1、2、3,将数串123再重复

进行,仍得123.于是123就是一个数字黑洞.

分析:读者肯定会问,是否对于每一个数最后都能得到123呢?用一个大数

试试看。例如:88883337777444992222,在这个数中偶数字、奇数字及全部数字

个数分别为11、9、20,将这3个数合起来得到11920,对11920这个数串重复

这个程序得到235,再重复这个程序得到123,于是便进入“黑洞”了.这就是的

数字黑洞“西西弗斯串”.它也是因为一个著名的古希腊神话而得名.

我国大多数数学爱好者最早了解这个数字黑洞,大概是得益于美国宾夕法尼

亚大学教授米歇尔∙埃克的《数学黑洞》一文,此文曾被连载在《参考消息》1993

年3月14日—17日的报纸上.然而遗憾的是,连这位著名的大数学家米老师也

不能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证明.但令人振奋的是,9年后的2002年,我国北京师

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王雪琴老师却给出了一个巧妙的、简洁的证明.有兴趣的读者

可以去研读文[1].

问题3:(角谷猜想)任取一个自然数,如果它是偶数,我们就把它除以2,

如果它是奇数,我们就把它乘3再加上1.在这样一个变换下,我们就得到了一

个新的自然数.如果反复使用这个变换,我们就会得到一串自然数.或迟或早,你

总会掉到4→2→1这个循环中,或者说,你总会得到1.

分析:这个问题大约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提出来的.在西方它常被称为

西拉古斯(Syracuse)猜想,因为据说这个问题首先是在美国的西拉古斯大学被研

究的;而在东方,这个问题由将它带到日本的日本数学家角谷静夫的名字命名,

被称作角谷猜想.

角谷静夫在谈到这个猜想的历史时讲:“一个月里,耶鲁大学的所有人都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