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
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 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 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 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 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 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 漫主义色彩和情调。
课堂·导入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对联中寓指的人物是谁? ---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 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瑰 丽精确,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 歌的高峰,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 圣”。
新课·讲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叹、 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这里,诗人想说的 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 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 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 参天耸立的形象 。
新课·讲解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 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 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 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 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 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 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割”字炼得极 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 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 蔽日的形象。
字·词·音
理解词义
腊酒:这里指腊月酿的酒。 豚:猪。 足:足够,丰盛。 疑:以为,怀疑。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柳暗花明:绿柳繁茂阴浓,鲜花鲜艳明丽。
整体·感知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新课·讲解
腊月酿的酒
不要
莫笑农家腊酒浑,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不清
新课·讲解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 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 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 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 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
新课·讲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 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 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 人生顶峰的誓言。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中国历 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发动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 著名的变法改革。著有《临川先生文 集》,现有《王临川集》、《临川集 拾遗》等问世。
字·词·音
古诗字词
飞来山上千寻塔。 自缘身在最高层。
形容塔身高耸,古 时一旬等于八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五 单元
古代诗歌五首
课堂·导入
作者·简介
陈子昂(公元659~公 元700),唐代文学家, 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 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 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 遗。其诗风骨峥嵘,寓 意深远,苍劲有力,有 《陈伯玉集》传世。
作者·简介
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 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 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 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 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垂拱二 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 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 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 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 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 郑使君书》)。今天射洪县城古城墙名为“子昂城”,街道有“伯玉 路”等名称实为纪念陈子昂。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 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
恻悲愁!
新课·讲解
赏析一
这首诗用的是辞赋体(桐城辞赋体,是指中国桐城赋派作 家群创造出来的当代辞赋的新的文学属种)。体式的古朴、 文辞的凝重与情调的慷慨悲愤、意境的雄浑深远相得益彰,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整体·感知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开元二 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 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 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 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 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 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问题·探究
1.“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

答:(神态描写)形象逼真的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
情态和悲愤。
2.“独”有什么作用?

答: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
3.赏析第一句和第二句诗。

答:从时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为下文抒发悲
怆的心情做铺垫。
4.诗人的形象是什么?

答: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的形象。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镇守东北的松藩总督李尽 忠背叛朝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举兵南侵,连陷幽、 冀、营三州。通天元年,武则天选派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 的草包军事统帅武攸宜领兵北伐,陈子昂也随军北上,任参 知军事。但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才一接敌,便大败亏 输,先锋王孝杰全军覆灭。陈子昂屡献破敌策,武攸宜概不 理睬。而敌人来势汹汹,不容坐视;陈子昂便请分军万人为 前锋,以阻敌势。武攸宜这次不但不采纳他的意见,还将他 降职处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偶尔登上了幽州台,放 眼河山,极目苍莽,便有了纵临千载、旷视四海的无穷感慨。
知识·链接
关于幽州台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 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 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 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 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 一位贤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
字·词·音
1、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 大。
2、怆然:悲伤,凄恻。 3、涕:古时指眼泪。 4、前:向前看 5 、念:想到
新课·讲解
赏析三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 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 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 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 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 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 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课堂·小结
1. 意境:天地人三位一体,创造出辽阔幽远,空旷苍茫, 慷慨悲凉的意境。
2. 本诗情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 3. 深刻典型社会意义: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那些品行
端正,富有治国才能的知识分子,处处遭受打击的现实, 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独悲愤的心情。
课堂·导入
因为。
整体·感知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新课·讲解 古诗译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自缘身在最高层。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
新课·讲解
赏析二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 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 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正如后人 所作《陈公旌德碑》云:"道可以济天下,而命不通于天 下;才可以致尧舜,而运不合于尧舜"。
课堂·小结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 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 情,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这首诗也 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 神,要有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要有 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
课堂·导入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课堂·导入 情境导入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 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 被投降派罢归故里。居山阴镜湖之三山村。诗题 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人心中 当然愤愤不平。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 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 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 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 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 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新课·讲解
赏析四
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 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
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 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 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 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诗近万首,是古代诗人中创作作品 最多的,其作品多强烈抒发自己的 政治抱负和炽热的爱国热情,同时 鞭挞投降派,同情人民疾苦,思想 性很强。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 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 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 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 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 这首诗作于次年春。
课堂·小结
课文小结
《登飞来峰》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作于王安石29岁时。这是他出世以来, 初显才能,胸怀抱负的时期,表达了诗 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全诗将写景与抒怀 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课堂·导入
【宋】陆游
作者·简介
陆游 (1125一1210),字务观, 号放翁,南宋 爱国诗人,平生作
登高望远心胸宽广。百度文库
问题·探究
1.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 怎么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通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 高层”表达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问题·探究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 是指什么?
“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 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 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 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 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 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历来被誉 为“诗史”。
作者·简介
20-35岁:读书、壮游 35-44岁:长安求职 44-48岁:陷贼与为官 48-59岁:漂泊西南
知识·链接
泰山(Mount Tai),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 游景区。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 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之称。在汉族传 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自秦始皇封禅泰 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 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 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 最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