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人口与雾霾_相互作用机制路径分析_童玉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人口与雾霾:
相互作用机制路径分析
童玉芬
王莹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人口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70)
[收稿日期]2014-01-20
[作者简介]童玉芬(1961-),女,陕西延川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人口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莹莹(1988-),女,辽宁本溪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建设与教师职业发展计划项目(IDHT20130523);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12SHB001)[摘
要]
2012年冬以来,中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城市都经受着雾霾天气的围困,而且呈现着天数
增多、持续时间长、常态化、污染不断加重的特点。本文在对中国城市人口和近年来雾霾天气发生的特点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雾霾的产生机理以及城市人口与雾霾相互作用关系的机制进行系统分析,认为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相关的污染性气体排放,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城市人口与雾霾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城市人口的增长会导致雾霾现象的加剧,而雾霾反过来会影响城市人口的规模、空间分布等。
[关键词]
城市人口;雾霾;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2.81;C922[文章编号]1002-3054(2014)05-0004-07[文献标识码]A
[DOI ]10.13262/j.bjsshkxy.bjshkx.140501
一、引言
“雾霾”这个原本并不为中国百姓所知的
名词,2012年冬季以来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且谈之色变的词语。按气象学定义,雾是水汽凝结的产物,主要由水汽组成;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 的空气普遍混浊的现象。这里的干尘粒主要是干气溶胶粒子,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包括PM10或者PM2.5在内的飘浮在空气中的大量细微颗粒物。当空气中水汽较多时,某些吸水性强的干气溶胶粒子会吸水、长大,并最终活化成云雾的凝结核,产生更多、更小的云雾滴,使能见度进一步降低,形成霾和雾的混合物,就是雾霾。据报道,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过去52年最多的一年,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
。特别是12月,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从华北
到东南沿海、甚至是西南地区,已陆续有25个
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其中45个城市空气质量重度或严重污染,主要污染物为PM2.5(细颗粒物)和PM10(可吸入颗粒物),覆盖了中国将近一半的国土。其范围之广,时间之长,污染之重,对人民健康、经济政治及社会心理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雾霾,学者们已展开了比较多的研究。从已有的成果来看,石元春(2013)认为雾霾天气增多是近几年全国煤炭消费和汽车增量井喷式发展的
直接结果,[1]
崔铁宁(2013)指出雾霾天气的形成固然有气象的原因,如逆温天气、湿度等,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人口增长、粗放式排放等。也有学者认为北京2013年初雾霾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利的气象条件,而空气污染物是次要原因
(彭应登,2013;张小曳等,2013)。[2][3]
以上学者对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做了一定的分析,然
而,对于雾霾的形成机理,以及雾霾为什么多发
于城市,城市人口与雾霾天气的相互作用机制等目前还没有做出比较系统的分析。基于此,本文将在对中国城市人口和近年来雾霾天气发生的特点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雾霾的产生机理以及城市人口与雾霾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有效地解决雾霾天气提供理论和政策参考。
二、中国雾霾天气和城市人口的特点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快速增长,城市规模急剧扩张,伴随而来的是不断恶化的城市环境,特别是2012年冬以来,空气污染尤为严重,雾霾围城,空气质量频频“爆表”。根据相关数据,中国城市人口和雾霾天气分别呈现出以下特点。
1.中国城市人口特点
(1)城市人口规模快速膨胀,超大城市数量显著增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超大城市得到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城市总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只有2个,到2011年城市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已经达到10个(包括重庆、上海、北京、周口、南阳、成都、保定、临沂、阜阳和郑州),[4](P13-19)汇集了全国11%的城市人口。近年来北京市和上海市以平均每年超过60万人的新增常住人口规模迅速扩大,相当于每年增加两个大城市的人口,其他超大城市每年净增加的人口也基本在20-30万左右。
(2)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人口密度大,居住地与工作地分离现象严重,距离越来越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省际迁移频繁,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程度日益加剧,大量人口向经济发展好、就业机会多的大城市、省会城市集聚,从而导致城市的人口密度逐年增大。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2》数据显示,全国291个地级以上城市中,人口密度在1000人/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1个,其中最大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2565人,92个城市人口密度大于500人/平方公里,只有32个城市人口密度在100人/平方公里以下。中国城市人口密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的中心区房价越来越高,人们不得不选择在房价相对便宜、距离中心城区较远但交通比较方便的地区居住。这就导致了居住地与工作地分离的情况愈发普遍,并在很大程度上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交通拥堵严重。
(3)城市人口家庭规模不断缩小,一人户比重明显提高。两次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城市人口家庭规模由2000年3.03人缩小为2010年的2.71人,三人户及以下比重2010年比2000年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其中一人户比重提高幅度明显,与2000年10.7%的比重相比,提高了7.3个百分点,达到17.95%(见图1,上为2000年,下为2010年)
。
图1中国城市家庭规模的变化
2.中国城市雾霾天的特点
2012年冬以来,中国城市雾霾天气多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面对这一状况,国家环保部按照新空气质量标准“三步走”实施方案的要求,自2013年1月1日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496个监测点位,开展了包括PM2.5等6项指标的监测,并向公众实时发布了空气质量信息。根据数据可以看到,中国雾霾天呈现以下特点。
(1)雾霾天明显增多,持续时间长、几乎呈现常态化。2013年上半年,74个城市平均达中国城市人口与雾霾:相互作用机制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