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泰国学生初学汉语的偏误分析

泰国学生初学汉语的偏误分析汉语、泰语两种语言同属汉藏语系,是亲属语言,二者都拥有丰富的量词,量词的作用主要是表示事物的单位和动作行为的量。
从大类上来分,量词主要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即修饰名词的为名量词,修饰动词的为动量词。
名量词数量繁多,用法灵活,因此,本文将以名量词为研究对象,从泰国学生汉语习得中名量词偏误入手,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并由此提出教学建议,希望对初中级汉语水平学习者有所助益。
一、泰国学生使用汉语名量词的偏误表现笔者在泰国曼谷陕迪拉职业技术学院担任教学工作期间,收集了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名量词过程中出现的偏误。
笔者从105名学生的作业、试卷中,共搜集到77条关于名量词使用的偏误,其中名量词的遗漏、误加、错用共67条,名量词位置使用错误10条,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叙述。
(一)名量词的遗漏和误加。
1.名量词的遗漏:泰语系统和汉语系统里都有数量繁多的名量词,但学生在答题或者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不熟悉且没有掌握的汉语名量词时,常会遗漏名量词。
(1)教室后面有两大树。
(2)他头上戴着一帽子。
(3)昨夜下了一大雨。
(4)王林拿着一球棒,大家一起打棒球。
(5)泰国蚊子很多,老师帮我们点了一蚊香。
2.名量词的误加:在某些句子中,不需要用名量词修饰的地方学生却多加了。
(1)我回泰国的那个天,妈妈去机场接我。
(2)我学习了两个年的汉语。
(3)上个周我去芭堤雅玩。
语料显示,学生在“年、天、周”前都加上了量词“个”,学生误将时间量词认作名词,以为在能计量的名词前都要用量词修饰。
(二)名量词的错用。
1.泛用名量词“个”在汉语名量词中,“个”学生接触最早,使用范围较广,且使用频率最高,而且在生活中很多名词都可以用名量词“个”进行修饰,如一个人、一个朋友、一个嘴巴、一个鼻子、一个包子、一个鸡蛋等。
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觉,他们把“个”当作万能名量词,由此造出很多不合规范的句子。
(1)他家有两个汽车。
(2)我妹妹买了一个新衣服。
《外国人学汉语偏误分析》讲义(留学生)

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常见偏误分析一、什么是偏误外国人学习汉语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可以分为失误和偏误两种类型。
失误(mistake)是指学习者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如他本来想这样说,实际说出的却不是这样。
这种错误没有什么规律,即使是使用本族语的人也会发生。
说话人一旦意识到自己错了,马上可以纠正,而且同样的错误一般不会再次出现。
例如:1.某老师下课前问学生:“今天的课讲完了,大家还有明白的吗?”学生齐声回答:“没有了!”2.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毕福剑:“感谢阎惠演奏的独子笛奏!”——2011年7月20日《星光大道》产生失误的原因有临时改变主意、身体疲劳、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
偏误(error)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由于没有完全掌握好目的语而出现的一种带规律性的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真实的语言能力和水平。
这种错误学习者自己难以察觉,也很难纠正,而且同样的错误往往会重复出现。
例如:1.他觉得一点儿累。
2.他打完篮球,一点儿累。
3.我的头一点儿疼。
二、偏误的分类根据偏误的语言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语音偏误2.词汇偏误3.语法偏误4.语篇偏误5.语用偏误6.文字偏误例如:1.我今天没有穿眼镜。
2.明天下午,我要见面他。
3.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但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4.你爸爸几岁了?三、造成偏误的原因(偏误的来源)(一)外因: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偏误1.母语负迁移大多出现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初期,学习者在尚不熟悉第二语言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母语的知识来表达,因此同一母语背景下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同一类型的偏误。
例如:(1)明天下午,我要见面他。
(明天下午,我要和他见面。
)(英语:I’ll meet him in my office.)“见面”在汉语中为不及物动词,但在英语中可以是及物动词。
(2)不要生气我。
(不要生我的气。
)(越南语:??ng tuc t?i .别生气我)越南语的“生气”可以带宾语。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一 才“才”作为时间副词,表示在说话者看来,某行为动作或情况发生、进行或完成的晚。
1.别着急,你在家考虑考虑才决定吧。
2.我有很多话要对你说,真是一言难尽,等我回到家时才对当面对你说。
上面几例改成“再”,表示“空缺的重复”。
3.昨天晚上我感冒了,九点才睡觉。
4.这篇课文不太长,我一个小时才看完了。
上面几例改成“就”,表示说话人对“九点”的主观评价,认为比平时睡得早;看得快。
5.1989年她得了癌症,当时她才三十九岁了。
6.这个姑娘今天才十七岁了。
改正:把“了”去掉,“才”不能与“了2”共现。
二 就1. 因为你的身子不方便,就他应该照顾你。
(“就”移到主语前)2. 在美国,只要有钱,做什么都就很容易。
(“就”移到“都”前)3. 贾岛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被拉下了马。
(“被”前加“就”)4. 直到晚上十点多,他就回到了学校。
(改成“才”)三 再1.一年以后,我再看了一遍《黄土地》。
2.母亲听了小倩的话以后,再考虑了半天才下了决心。
3.这时,他想了一下,再问:“这是为什么?”以上句子里动作都是已然的,已经发生了或者已经成为事实,要用“又”。
4.这个音乐,我再想听一遍。
(“再”用在能愿动词后)5.昨天晚上,他在外面哭了半天才再回宿舍。
(才)6.他那种看不起别人的神气劲儿,使人们再忍耐不了。
(再也)7.宁采臣常对人们说:“除了妻子以外,我再谁也不爱了”(我谁也不再爱,再也不爱谁,谁我也不再爱)8.不管今天怎么再忙,我也要把这个材料看完。
(一是把再去掉,二是改成“今天再忙”)四 也1.罗马大学也上汉语课的时间不多。
(放到”不”前)2.我跟哥哥一样,特别也喜欢音乐。
(特别前)3.在联欢会上小朋友们唱完,我们高兴地也唱了一个。
(放到高兴前)4.狼敲门了,她没回答。
过了一会儿,狼也敲门了,她还没回答。
(又,同一主体的重复)5.屋子里有米有水有盐有辣子,也有干柴。
(还,又)6.汽车突然碰到一个人,也碰得很厉害。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一遗漏偏误顾名思义, 遗漏偏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 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
遗漏偏误常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1 .某些意义上比较“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
这包括某些副词、连词, 特别是复句或结构中某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
在我们的资料中有遗漏偏误的复句结构有:不管⋯,[都] ⋯( 注:[ ] 中的成分为被遗漏者, 下同。
)宁可⋯, [也] ⋯另如:结构: 除了⋯以外, [ 都]⋯除了⋯以外, [也]表示强调: 一点儿[也」不⋯疑问代词活用: 谁[都/也] ⋯以上这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之所以容易被遗漏,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意义比较“虚”。
卜丁是关联词语, 处于句首的那些, 地位突出, 说话人要说这些话时, 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二般( 实际上我们没有发现一例) 不会漏掉。
与学生的母语对比, 这些词语( 除“而且”外) 都是不出现的。
就复句结构说,虽然也有对应的成对词语, 但是在英语的复合句中只能出现其中之一,两个都用是典型的偏误。
至于“beside ”,“except ” , “ not in the least⋯, “ anyone/no one ”这些与“除了⋯以外, 都⋯” , “除了⋯以外, 也⋯” , “一点儿也不⋯”等相对应的词语,使用时根本没有与“都”, “也”等对应的成分。
这些都构成了对外国人使用这些结构的干扰, 而造成遗漏偏误。
再如外国学生在使用某些动词一结果补语词组时, 常常遗漏一个成分( 动词或结果补语) , 如:(1 ) 记[住] 听[到] 听[见] 看[见] 跑[到] 寄[给]( 2 ) [听] 完(了) [看]完(了) [做]完(了) [学]完(了)在汉语中, 这样的动补词组的两个成分,在语义上一般都是一主一次, 次要成分往往是比较“虚”的。
以上第一组是前为主, 后次; 第二组是前为次,后为主。
外国学生的偏误恰恰是遗漏了次要成分。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汉语。
由于汉字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误。
这种现象不仅在初学者中普遍存在,甚至在高级学习阶段也时有发生。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不仅影响他们的汉语能力表现,还可能导致交流误解和沟通障碍。
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背景是多方面的。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正确书写和使用汉字对于理解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学习汉语,因此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对于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外国留学生常见的汉字偏误现象,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汉语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深入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原因、表现形式、影响及改进方法,对于提高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00字】1.2 研究目的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影响着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交流能力。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原因、表现形式、影响以及改进方法和教学策略。
通过分析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的偏误现象,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他们,提高他们的汉字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问题的目的还在于为教育部门和汉语教学机构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留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交流能力。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解决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问题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促进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的研究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有助于深入了解外国学生在汉字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为提高他们的汉语学习效率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分析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情况,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有助于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知识。
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也有利于促进汉语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提高外国学生汉语水平和加强国际交流做出积极贡献。
外国人在学习汉语中的动词偏误分析

外国人在学习汉语中的动词偏误分析外国人在学习汉语中的动词偏误分析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动词运用的偏误,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汉语水平的提高,所以有效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水平,以及弘扬中华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对一定量语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外国学生在汉语学习中不同种类动词的缺失情况,并就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候出现的偏误的类型、偏误出现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做初步探讨,以期找到减少外国人在学习中出现偏误的方法。
以下就从外国人动词偏误类型及其出现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运用在今后的学习中去。
外国人动词偏误类型外国人在学习过程中在动词方面出现的偏误大约分为语用和语法两个层面。
而就语用层面来说,又有近义词混淆、词意混淆以及不合理搭配等情况;语法层面则有误用、多余、缺失等方面的偏差。
以下将对此一一进行叙述。
(一)语用层面的偏误一、近义词混淆意义相近的动词误用多指在该用甲动词的地方却用了乙动词,而这两个动词的意义是相近的,因而产生偏误。
外国人学汉语者误用动词的情况是常见的,也是复杂的。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不及物动词误用为及物动词。
如:“我下午见面朋友了”“他们都来机场送行他”。
“见面”“送行”在汉语里都是不及物动词,其后不能带宾语,如果想引出关涉的对象,可以借助介词来完成,表达为“和……见面”“为……送行”。
教师纠正这类偏误时,一是要讲清楚汉语里不及物动词的特点,二是要采用对比法,进行汉语和外国人母语的对比,要让让学生明确汉语中是通过介词结构来引出关涉的对象,并不断练习以增进学习效果。
2.名词误用为动词如:“这个问题我不会答案”“你和他关系了吗?”在汉语里,名词、动词、形容词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个例子要表达的意思是:这个问题我不会回答,而其用名词“答案“代替了动词“回答”,动词“回答”就是在名词“答案”后加上附加成分派生出来的;第二个例句的本意是:你和他联系了吗?毋庸置疑,应将”关系“改为“联系”。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中华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然而,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词语偏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现象,探究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解决策略。
学习汉语对于外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许多其他语言存在显著的差异。
例如,汉语的声调对词义有重要影响,而印欧语系则没有;汉语的词汇中,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现象较为普遍。
汉语的语法结构与许多其他语言也不尽相同,例如修饰语和中心语的顺序、动词和宾语的关系等。
这些难点使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面临诸多挑战。
词语偏误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它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词语偏误会导致沟通不畅,甚至产生误解。
例如,学生可能会将“不好意思”和“对不起”混淆,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的意思相似,但在某些场合下,它们的使用是不同的。
词语偏误会影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学生可能会因为不知道某个词的正确用法而避免使用它,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表达效果。
词语偏误还会影响学生的成绩。
在考试中,学生可能会因为使用错误的词语而失去分数。
外国学生出现词语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母语干扰:学习者往往受到母语的影响,习惯性地使用母语的语法和词汇,从而造成词语偏误。
缺乏语境:在特定的语境中,学习者可能不知道某个词的正确用法,导致使用错误。
文化差异: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学习者可能不理解某些词汇的文化内涵,从而在某些场合下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词语偏误的类型也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同义词混淆:例如,“全部”和“都”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却不能。
声调错误:例如,“大”和“呆”虽然看起来很像,但它们的声调是不同的。
词性错误:例如,“快乐”是一个形容词,但学习者可能会错误地将其用作动词。
语境错误:例如,“请勿打扰”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短语,但学习者可能会在不适当的时候使用它。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班级:07级7班学号:01070719 姓名:钱丽莎语法教学是对目的语的词组、句子以及话语的组织规律的教学,用以指导言语技能训练并培养正确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不掌握目的语遣词造句的规则,就难以正确理解和表达。
语法教学一直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地位。
从最早的语法翻译法到听说法、认知法,都十分重视语法规则的教学。
目前大多数教师和学者还是认为语法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论语法教学在教材中是明线或是暗线处理,掌握语法规则仍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
掌握语法规则有利于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区别于汉语作为母语的教学语法。
母语教学语法是对已掌握该语言的人进行从言语到语言的规律概括,在进一步提高其言语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重在句子分析能力的培养。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则是以外国人为对象,进行从语言到言语的教学与训练,通过讲授用词造句的规则和大量言语技能的操练,使外国人能够听说读写汉语,首先要解决“知其然”的问题。
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要按照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规律提供一套汉语词组、句子和话语的组装规则系统。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词语的使用,也包括各种词类的使用,尤其是副词、连词、助词等虚词的使用,也包括各种短语(如介宾短语)、结构等的使用。
另一类是句法项目,包括各种句子形式(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则主要表现为句型的教学)。
这两大类语法项目都会有遗漏、误加、误代、错序的偏误,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与词语的意义、用法有关的偏误;后者是又词语充当句子成分使用上的偏误。
(一)遗漏偏误遗漏偏误指由于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
遗漏偏误常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1.某些意义上比较“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
这包括某些副词、连词,特别是复句或结构中某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
如:宁可……,[也] 无论……[都]除了……以外,[都]……除了……以外,[也](注:[ ]中的成分为被遗漏的部分)以上这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之所以容易被遗漏,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意义比较“虚”。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引言: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汉语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语言,语法结构独特,对外国人学习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见的语法偏误。
一、汉语句子结构的错误汉语句子的结构与英语等西方语言存在较大差别,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出现句子结构错误的情况。
例如,他们经常将状语放在主语后面,导致句意不清。
正确的句子结构应该是“主语+谓语+状语”。
二、动词时态的误用外国人学习汉语时经常出现动词时态错误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母语动词的时态用法与汉语不同,需要适应汉语中表达时间的方式。
例如,他们经常使用“了”表示过去事件,而不是使用正确的过去时态。
需要注意的是,“了”只是表示动作的完成,而不一定表示过去。
三、量词的误用汉语中存在很多量词,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往往容易出错。
他们经常使用错误的量词或者不使用量词。
例如,他们会说“我有两个猫”而不是“我有两只猫”,或者说“我买了苹果”而不是“我买了几个苹果”。
正确使用量词可以使句子更加准确和地道。
四、语序的错误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常出现语序错误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母语语序与汉语不同,需要适应汉语的语序特点。
例如,他们经常将疑问词放在句子的末尾,而不是放在句子的前面。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疑问词+主语+谓语+其他成分”。
结论: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会出现语法偏误,主要是因为母语与汉语的差异导致的。
要克服这些偏误,外国人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汉语的语法结构,并积极参与语言交流,不断纠正错误。
同时,教师在教授汉语时应注重帮助外国人解决语法问题,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汉语语法。
总结: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出现语法偏误,主要包括句子结构的错误、动词时态的误用、量词的误用和语序的错误。
要克服这些偏误,外国人需要深入了解汉语的语法结构,并通过语言交流和教师的指导来纠正错误。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随着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学习汉语。
然而,由于中文和英文等西方语言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语法偏误。
这些偏误不仅影响了外国人汉语的表达准确性,也反映出了中文和西方语言的不同之处。
本文将探讨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见的语法偏误,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首先,外国人学习汉语时经常出现的语法偏误是主谓宾语的搭配错误。
在中文中,主谓宾语的搭配必须是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否则会影响语句的表达准确性。
例如,一个常见的错误是把英语的主语放在汉语主语的位置,导致主谓宾语的搭配错误。
外国人通常会说“我去学校”,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去了学校”。
其次,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还经常出现的语法偏误是词序的错误。
在中文中,词序的位置对语句的意义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由于中文和西方语言在词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外国人容易在句子的构造上犯错误。
例如,外国人常常会把英文的定语放在汉语的前面,导致词序的错误。
他们会说“一个大的书”,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一个大书”。
此外,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还容易出现的语法偏误是时态的混淆。
在中文中,时态的表达方式与英语等西方语言有所不同,外国人往往会因此而产生混淆。
例如,他们可能会把英语的过去时用在汉语的未来时上,导致时态的混淆。
他们会说“我昨天去了超市”,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明天要去超市”。
最后,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还容易犯的一个常见的语法偏误是冠词的误用。
在中文中,冠词的使用与英语等西方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外国人往往会因此而出现误用。
例如,他们可能会把英文的冠词“a”用在汉语中导致语句表达不准确。
他们会说“我是一个老师”,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是老师”。
综上所述,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见的语法偏误主要集中在主谓宾语的搭配、词序、时态和冠词的误用上。
这些偏误不仅影响了外国人汉语的表达准确性,也反映出了中文和西方语言在语法上的不同之处。
为了避免这些语法偏误,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应该多加练习,注意中文的语法规则,增强对中文语法结构的理解。
泰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语序偏误分析

泰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语序偏误分析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以及汉语的国际地位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汉语。
泰国留学生占据相当一部分。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泰国留学生常常会出现语序偏误的现象。
本文将对泰国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语序偏误进行分析,并探讨对策。
1. 语序偏误的表现在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由于母语和汉语的语序存在较大差异,他们常常会出现语序偏误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1)主谓宾的错误搭配。
在泰语中,主谓宾的语序与汉语有所不同,泰国学生往往会直接按照泰语的语序思维习惯来构造句子,导致主谓宾的顺序混乱。
(2)时间状语和主语的位置错误。
泰语中,时间状语和主语的位置相对灵活,这与汉语的固定语序相反。
泰国学生在表达时间概念时,常常将时间状语放在错误的位置上,影响了句子的表达准确性。
(3)语序逻辑的混乱。
在泰国学生的汉语学习中,他们往往会遇到语序逻辑混乱的问题,即在进行句式转换时,无法清晰表达句子的逻辑关系。
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出现语序偏误的情况,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1)母语影响。
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难以摆脱母语的影响,导致在句子结构和语序方面出现偏误。
母语对学习者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不容易察觉和纠正。
(2)学习方法的问题。
在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导致语序偏误无法得到有效的纠正和改善。
(3)缺乏语言环境的影响。
泰国学生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语言环境的限制,难以融入到汉语的语言环境中,导致语序偏误无法及时得到纠正和改善。
3. 对策分析要帮助泰国学生解决汉语学习中的语序偏误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分析:(1)加强语言环境的建设。
在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加强学生的汉语实际运用能力,提高语序的准确性。
(2)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模式。
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帮助泰国学生逐步改变母语对汉语学习的影响,提高他们的语序准确性。
外国人学习汉语“把”字句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习汉语“把”字句偏误分析本文以偏误分析为理论依据,着重分析了外国人学习汉语“把”字句的一种偏误。
文章将收集到的“把”字句偏误形式进行总结,并按照偏误的性质把它们归纳为成分遗漏,并以这种类型为依据,对外国人学习汉语“把”字句偏误现象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外国人在“把”字句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偏误根源,即主要是由于对“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没有真正理解而造成的。
标签:“把”字句;偏误分析;成分遗漏“把”字句是指谓语部分带有介词“把”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动词谓语句①。
一般有主语、“把”字构成的介词短语做状语及动词性短语作谓语中心组成。
“把”字句是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最为困难问题之一,同时也是语法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这个问题之所以胡出现,一方面是因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在“把”字句问题上还没有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足够的成果;另一方面是因为“把”字句太特殊,为世界上许多语言多没有,这就给留学生学习“把”字句带来许多困惑,而使用“把”字句时常出现各种偏误。
盛炎先生说:“错误分析被认为是第二代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前沿阵地和尖端科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②。
”所谓偏误分析,是以外语学习者发生的偏误为研究对象,它所关注的是学生所使用的目的语形式(实际是中介语)与目的语的规范形式之间的差距,以及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③。
本文对“把”字句的研究,正是以偏误分析理论为指导,对外国人学习“把”字句的偏误形式进行总结,并按照偏误的性质将其归纳为成分遗漏类型。
一,偏误分析本文把直接或间接搜集到的“把”字句偏误形式,进行归纳,并按照偏误性质把它总结为成分遗漏类型。
1.成分遗漏成分遗漏指的是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一个或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
“把”字句的遗漏偏误常常表现在遗漏“把”字句中的谓语动词以及动词以及动词后的成分。
1.1.遗漏动词后边的相应成分(1)我要马上把这封信寄。
(2)我把新买的杯子打。
(3)你应该先把这篇文章看,然后再做练习。
【学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详细笔记

【关键字】学习偏误,error,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语言偏离了目的语规律的一种现象,它显示的是一种“差距”,大多带有规律性,且可追究原因,因而不应当视为一种错误。
它被作为观察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认知心理过程的一个窗口。
有一种说法,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为三驾马车,奔向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对比分析的目的主要在于找出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干扰,预测并解释学习者的习得难点和可能出现的错误。
偏误的产生并非单纯源于母语的干扰。
偏误分析理论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总结出一些非母语干扰而造成的原因(如使用目的语的泛化现象)。
偏误分析的研究目的,一是通过偏误分析建立中介语系统;一是通过偏误分析找到第二语言学习中产生问题的症结。
这一切仍离不开对比分析。
本书基于中介语语料库,从汉外语言对比出发,分析学习者的偏误,从而显现中介语的性质和特点,展示学习者目的语的发展过程,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习得过程,解释偏误,预测偏误,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教学对策和学习策略。
三驾马车,三位一体,共同深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共同促进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研究。
偏误的成因: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教学误导、交际策略应用失误等解释偏误:语言普遍性、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标记性和偏误的产生、自然度的高低与偏误的生成等总论第一章语法偏误研究的意义和现状第一节语法偏误研究的意义第二节偏误研究与对比分析、中介语理论第三节语法偏误的研究现状第二章语法偏误的研究方法第一节偏误类别第二节研究程序汉外对比与母语负迁移第三章对比分析与语际偏误第一节对比分析的兴起与发展第二节对比分析的程序与困难层次模式第三节语际偏误的类型第四章英语母语者的偏误第一节助动词语际偏误及认知解释第二节语篇语法偏误的语际因素第五章日语母语者的偏误第一节常见偏误第二节被动句第三节比较句第六章韩语母语者的偏误第一节常见偏误第二节韩汉量范畴表达差异引发的偏误第三节“比”字句第七章越南语母语者的偏误第一节词语第二节修饰语的位置第三节句式第八章泰语母语者的偏误第一节词语第二节语序第三节句式第四节综合分析第九章西班牙语母语者的偏误第一节西班牙语母语者的偏误第二节法语母语者的偏误目的语规则泛化第十章搭配偏误第一节主谓搭配偏误第二节动宾搭配偏误第三节定中搭配偏误第四节状中搭配偏误第五节中补搭配偏误第六节主宾搭配偏误第七节关联词语搭配偏误第十一章宾语偏误第一节体词性宾语偏误第二节谓词性宾语偏误第三节双宾语偏误第四节小句宾语偏误第十二章语法单位的杂糅第一节偏误类别第二节偏误成因第十三章语篇偏误第一节错误推理第二节规则应用不完全第三节系统规则简化第十四章结构诱发性偏误第一节过去时间词语诱发“了”的误加第二节方所词语诱发“在”的误加第三节句首话题诱发副词状语的错位教学误导第十五章教材误导因素分析第一节外语注释第二节词语解释和语法讲解第三节课文第四节练习设计i第十六章“得”字情态补语句的教学误导分析第一节“得”字句的概念第二节注释说明第三节语法规则的解释第四节“得”字句的排序第十七章概数表示法的教学误导分析第一节概数表示法和教材分析第二节留学生对概数表示法的习得和偏误分析第三节对教材编写的建议基于交际策略的偏误第十八章常见交际策略引发偏误的类别第一节转述第二节有意识的迁移第三节回避第四节检索中的重复语法偏误的认知解释第十九章语言普遍性、标记性、自然度与偏误解释第一节语言普遍性与偏误第二节标记性与偏误第三节自然度与偏误第二十章疑问句偏误的认知解释第一节添加类标记第二节重叠标记第三节疑问词标记第一章语法偏误研究的意义和现状第一节语法偏误研究的意义偏误是一种中介语现象,“指的是中介语与目的语规律之间的差距”。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odern chinese M125XIANDAI YUWEN2008.07用的留学生汉语教材,都是全国通用型的,很整齐,但不够灵活。
为了方便留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在地区,了解所在地区的方言、文化,了解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特殊关系,我们认为,有必要考虑在全国通用的汉语教材中安排一些各地方言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各地补充一些方言的学习教材,使各地的汉语教材有自己的特色。
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削弱甚至消除地方方言对汉语学习带来的不利影响,帮助学生理解汉语的历史发展演变特点。
这样,教材能在学生的课内学习的汉语普通话和课外接触到的地方方言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既满足了学生的主观愿望和实际需要,又能很好地促进留学生的汉语学习。
参考文献:[1]丁启阵.论汉语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6.[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张玉苹,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项目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词法,包括各种词类的使用;另一类是句法,对外汉语教学中表现为句型的教学。
①据此,我们将外国人汉语语法偏误的研究分成词类偏误和句型偏误两大类分别进行综述。
文章文献的主要来源为二十年来中国期刊网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优秀硕士论文,在近70篇的语法偏误分析论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46篇进行分析评述,并提出个人的见解。
一、词类偏误分析在外国人语法偏误分析的研究中,词类的偏误分析占了70%多。
②其中对实词的研究占词语偏误分析的55%,虚词占45%。
在词类的划分上,我们依据的是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中的语法部分,以便于分类统计。
③(一实词偏误分析对外国人汉语实词的偏误分析都集中在了副词和动词上,很少涉及其它词类。
1.副词偏误分析在词语偏误分析研究中,副词所占的比例最高。
陈小荷(1996以北京语言学院的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对和副词“也”有关的偏误进行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语法教学是对目的语的词组、句子以及话语的组织规律的教学,用以指导言语技能训练并培养正确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不掌握目的语遣词造句的规则,就难以正确理解和表达。
语法教学一直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地位。
从最早的语法翻译法到听说法、认知法,都十分重视语法规则的教学。
目前大多数教师和学者还是认为语法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论语法教学在教材中是明线或是暗线处理,掌握语法规则仍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
掌握语法规则有利于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区别于汉语作为母语的教学语法。
母语教学语法是对已掌握该语言的人进行从言语到语言的规律概括,在进一步提高其言语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重在句子分析能力的培养。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则是以外国人为对象,进行从语言到言语的教学与训练,通过讲授用词造句的规则和大量言语技能的操练,使外国人能够听说读写汉语,首先要解决“知其然”的问题。
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要按照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规律提供一套汉语词组、句子和话语的组装规则系统。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词语的使用,也包括各种词类的使用,尤其是副词、连词、助词等虚词的使用,也包括各种短语(如介宾短语)、结构等的使用。
另一类是句法项目,包括各种句子形式(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则主要表现为句型的教学)。
这两大类语法项目都会有遗漏、误加、误代、错序的偏误,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与词语的意义、用法有关的偏误;后者是又词语充当句子成分使用上的偏误。
(一)遗漏偏误遗漏偏误指由于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
遗漏偏误常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1.某些意义上比较“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
这包括某些副词、连词,特别是复句或结构中某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
如:宁可……,[也]无论……[都]除了……以外,[都]…… 除了……以外,[也](注:[]中的成分为被遗漏的部分)以上这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之所以容易被遗漏,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意义比较“虚”。
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引言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然而,由于汉语与许多其他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往往会犯一些语法错误。
本文将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见的语法偏误,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一、动词时态错误汉语的动词时态系统与许多其他语言不同,这导致了外国人经常在使用时态时出现错误。
例如,一些外国人在叙述过去事件时会错误地使用了现在时,或者反之。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所熟悉的语言没有明确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态区分。
解决方法:1. 学习汉语的时态系统:外国人应该系统地学习汉语的时态系统,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时态的用法。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和听力练习来提高对汉语时态的理解。
2. 注意上下文:外国人在表达过去事件时应该注意使用过去时态,而在叙述现在事件时应该使用现在时态。
他们可以通过注意上下文来判断动词时态的正确使用。
二、数量词误用汉语的数量词系统也是外国人经常犯错误的一个领域。
外国人可能会错误地使用了错误的数量词,或者在数量词前后的搭配上出现问题。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所熟悉的语言没有类似的数量词系统。
解决方法:1. 学习常用的数量词:外国人应该学习常用的数量词,包括表示人、物、时间和空间的数量词。
他们可以通过背诵和使用这些数量词来加强掌握。
2. 注意数量词的搭配:外国人在使用数量词时应该注意其前后搭配的规则。
一些数量词需要与特定的量词搭配使用,而一些则可以直接在名词前使用。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和听力练习来熟悉数量词的搭配规则。
三、语序颠倒由于汉语的语序与许多其他语言不同,外国人常常在使用汉语时出现语序颠倒的错误。
他们可能习惯于将主语放在句子的前面,而在汉语中,动词往往出现在句子的中间位置。
解决方法:1. 学习汉语的基本语序:外国人应该系统地学习汉语的基本语序,即“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
他们可以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正确的语序。
2. 注重语境和逻辑关系:外国人在使用汉语时应该注重句子的语境和逻辑关系。
欧美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特点及偏误分析

2、增加语境意识
2、增加语境意识
介词的使用往往与语境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 语境意识,帮助学生理解介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用法。可以通过实例讲解、对 比分析等方式,让学生逐渐掌握介词的正确用法。
3、提高语法正确率
3、提高语法正确率
针对欧美学生在汉语介词使用中出现的语法错误,教师可以着重讲解介词的 语法规则和用法,并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法正确率。同 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自己出现的错误,让学生明白错误的原因, 从而更好地改正错误。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中韩两国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韩国学生选择学习汉语。然而, 在汉语学习中,韩国学生常常遇到一些困难,尤其是在介词的学习上。本次演示 将针对韩国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一、研究对象介绍
一、研究对象介绍
本次演示的研究对象为韩国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这些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 汉语词汇和语法知识,但在介词使用上仍存在一定的偏误。
3、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练习和实践提高介词使用能力
要帮助学生克服介词习得过程中的偏误问题,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是必不可少 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对话、造句、作文等教学活动,以及课后的阅读、写 作等作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介词使用实践。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帮助他们纠正偏误,提高介词使用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练习和实践提高介词使用能力
总之,针对韩国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偏误问题,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介词。通过区分介词和连词、强化介词使用的准确性和 严谨性,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相信韩国学生的汉语介词习得水平 将得到显著提高。
谢谢观看
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

二、误加偏误 在一些语法形式中,通常情况下可 以/必须使用某个成分,但当这些 形式发生变化时,又一定不能使用 这个成分。
青 衣
例如:“了”是一个带有语法性质的词尾,但并不是完全意 义上的标志,使用起来有很大的灵活性。但也有一定要用 或一定不能用的情况。 • 从前我每个星期都看(了)一个电影。 • 五十年代每到国庆节天安门广场都举行(了)游行。 • 我是一个星期以前来(了)的北京。 • 我们是在国贸大厦看见(了)谢莉的。 • 我们是跟老师一起去(了)的颐和园的。
1、某些意义上比较“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
• • • • • • 复句结构中,()中的成分为被遗漏者: 不管· · · ,(都)· · · 宁可· · · ,(也)· · · 除了· · · 以外,(都)· · · 除了· · · 以外,(也)· · · 一点儿(也)不· · · 谁(都/也)· · · 动补结构中,补语被遗漏: 记(住) 听(到) 听(见) 看(见) 跑(到) 寄(给)
青 衣
1、单个成分的错序
⑴状语的错序 ⑵定语的错序 ⑶“把”字的错序
2、成分组合的错序
⑴词组内部成分的错序 ⑵并列成分的错序
青 衣
(1)状语的错序
• 汉语中,状语一般在主语和谓语中间,只有时间状语和地 点状语可以放在句首。外国学生的问题是常常把一般状语 也放在句首(主语前),把时间和地点状语放在句尾。 • 你们去颐和园?(也)我。 • (常常)我们去旅行。 • 我们每天开始上课(八点)。 • 我不吃饭(在学校食堂)了。
衣
青 衣
五、思考 从以上的举例和分析,我们可以看 到,从学生的学习策略方面看,语 法偏误主要有两大来源,这就是母 语干扰和已经掌握的不完全的汉语 知识对学习新的语法现象的干扰; 从教学方面看,讲解和训练的偏误 是造成语法偏误的主要原因。在此, 重点讨论教学失误对学习的干扰问 题。
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

我们的做法是, 直接或间接搜集到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初学汉语的学生的偏误做形式上的归纳, 共得1 92 项, 并按偏误的性质把它们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大类。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词语的使用, 也包括各种词类的使用, 尤其是副词、连词、助词等虚词的使用, 也包括各种短语( 如介宾短语) 、结构等的使用。
另一类是句法项目, 包括各句子形式(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则主要表现为句型的教学) 。
这两大类语法项目都会有遗漏、误加、误代、错序的偏误, 所不同的是, 前者是与词语的意义、用法有关的偏误; 后者是由词语充当句子成分使用上的偏误。
下面我们将以偏误的四种类型为基本框架, 对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进行一些分析。
一遗漏偏误顾名思义, 遗漏偏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 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
遗漏偏误常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1 .某些意义上比较“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
这包括某些副词、连词, 特别是复句或结构中某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
在我们的资料中有遗漏偏误的复句结构有: 不管⋯,[都] ⋯( 注:[ ] 中的成分为被遗漏者, 下同。
)宁可⋯, [也] ⋯另如:结构: 除了⋯以外, [ 都]⋯除了⋯以外, [也]表示强调: 一点儿[也」不⋯疑问代词活用: 谁[都/也] ⋯以上这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之所以容易被遗漏,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意义比较“虚”。
卜丁是关联词语, 处于句首的那些, 地位突出, 说话人要说这些话时, 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二般( 实际上我们没有发现一例) 不会漏掉。
与学生的母语对比, 这些词语( 除“而且”外) 都是不出现的。
就复句结构说,虽然也有对应的成对词语, 但是在英语的复合句中只能出现其中之一,两个都用是典型的偏误。
至于“beside ”,“exc ept ” , “ not in the least ⋯, “ anyone/no one ”这些与“除了⋯以外, 都⋯” , “ 除了⋯以外, 也⋯” , “ 一点儿也不⋯”等相对应的词语,使用时根本没有与“都”, “也”等对应的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