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地区铅锌矿成矿背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小江、师宗-弥勒、娅都-紫云三条深大断裂所围限的区域内。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处于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东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贵州省重要的铅锌产地之一。

区内铅锌矿床(点),物化探异常成群成带展布,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前景好,具备寻找中、大型矿床的潜力。

黔西北地区经过几十年的找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对于该地区矿床成因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层控理论占主导地位,90年代末至今基本以构造控矿理论为主指导找矿。

近几年,随着地慢柱理论的兴起,众多学者倾向于喷气-沉积成因,但依据不充分,有待于深入研究。

本文将从成矿背景-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几方面来研究黔西北铅锌矿床。

第一章成矿背景
1区域的地质构造
根据川、滇、黔铅锌矿集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侧,跨越了中国西部特提斯- 喜马拉雅山和东部滨临太平洋两大构造域,且北西侧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南东侧与华南褶皱系相接,南西侧与三江褶皱系相邻,将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划分
为四个II级构造单元,即康滇地轴的东部(II
l )、上扬子地台褶带西部(II
2
)、四
川台拗西南部(II
3)及龙门一大巴台褶带的西南端(II
4
)。

依据区域内基底的性质、
盖层中各构造层发育情况、沉积厚度、沉积建造以及岩浆岩和深(大)断裂的分布及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将川、滇、黔铅锌银成矿域划属9个III级和12个IV 级构造单元;根据陈毓川院士等关于中国成矿区带的划分方案,本区属III28(昭
通-六盘水古生代燕山期Pb、Zn、Ag、Cu、Mn)III级成矿单元之IV
8、IV
2
个IV
级成矿带,即赫章-威宁-水城Pb-Zn-Ag-Cu成矿带(IV
8
)和黑石头-盘县Pb-Zn-Ag
成矿带(IV
9
)。

2 区域的地层、岩性
扬子准地台基底具“三层式”结构:下层为太古宙-古元古代的中深变质杂岩;中层为中元古代的变质细碎屑岩夹变质火山沉积岩;上层由新元古代浅变质碎屑
岩和碳酸盐岩组成。

区域内沉积盖层出露有震旦系-侏罗系,白至系、奥陶系、中上志留统、下泥盆统缺失,第三系、第四系地层零星分布。

以石炭系和二叠系。

三叠系地层出露全、分布广和沉积厚度大为特征。

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遍及全区。

沉积岩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页岩、砂岩次之。

其中石炭系碳酸盐岩是铅锌矿的重要含矿层位和赋矿围岩。

3 区域的岩浆岩
贵州省内岩浆活动总体不发育,在南部、西部地区历史上最为强烈、规模较大的岩浆活动是伴随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东吴运动发生的峨眉山玄武岩喷溢和同源异相的浅成辉绿岩侵入。

分布范围西与滇东北、北与川西南玄武岩相毗连,构成与印度德干高原泛流玄武岩、俄罗斯西伯利亚玄武岩齐名的世界上三大岩浆岩省(Large Igneous Provinces,简称为LIPS)。

初始分布面积约5⨯1O5Km2,与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相当,在贵州省内约3.2⨯104Km2(剥蚀后残余部分面积,东部地段大量缺失),约占全区面积的15-20%左右。

第二章控矿因素
1 构造与铅锌成矿关系
本区位于小江,师宗-盘县,娅都-紫云三条深(大)断裂交汇区,包含了整个威水断陷盆地,构造活动十分强烈,逆冲断层及紧密褶皱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并具分级控矿特点。

(1)区域性深大(隐伏)断裂带控制铅锌成矿区分布在区域上,小江断裂带,昭通一曲靖隐伏断裂带,娅都-紫云断裂带为长期活动的区域性断裂带,早期表现为控岩、控相,晚期区域控矿特征明显,控制了川、滇、黔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分布,成矿区400多个铅锌矿床(点)都集中分布于三条深切基底断裂所限制的区域内。

小江断裂带是一条长期继承发展演化的超壳断裂,由一系列近直立的南北向逆冲断层组成,具多期活动特点。

元古界裂谷作用初期具张性特征→印支期前显示东西向拉伸特征,形成张性断裂系→印支期显示东西向挤压特征,形成近南北向逆冲断裂带一燕山期与昭通-曲靖隐伏断裂带、娅都-紫云断裂共同作用,形成北东向、北西向褶皱群和压扭性断裂带,对本区铅锌矿的发育和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与万天丰阳研究结果一致,即在大多数金属矿床内,控矿断裂是以地壳断裂和
基底断裂为主,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地壳内部及其底部。

(2)断陷沉积盆地边缘的同生断层控制矿带展布 Robby在研究中非、纳米比亚、澳大利亚和美国西部的元古代Cu、Pb、Zn矿床时指出,这些地区的矿带都受深断裂带控制,呈线状分布,并认为深大断裂与沉积盆地同时形成。

李小明,薛春纪等通过研究云南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成因认为,兰坪超大型铅锌矿形成与兰坪盆地的演化、形成密切相关。

杨瑞瑛等应用双扩散对流模型研究了湘中盆地的形成与锡矿山超大型矿床成矿机制,认为湘中盆地控制了湘中地区矿床类型的总体分布。

本区威水断陷盆地及其边缘同生断裂带控制着区域性铅锌矿带的展布,区域内80%的铅锌矿床(点)分布于断陷盆地内,矿化强度与同生断层规模、断距大小、活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在娅都、瞥箕湾等地段,娅都一紫云断裂断距大于1500m,
导致,P
1m、P
1
q与S
1-2
hj地层直接接触,Pb、Zn矿化非常强烈,矿化长度大于3Km,
已控制延深300-400m。

在臂箕湾近年地质工作新圈定资源量己超过50万吨,达大型规模。

娅都铅锌矿是黔西北地区开采历史最长,出矿多而富的矿产地,据民采区及新发现的矿体估算,资源量至少大中型规模。

(3)区域性紧密褶褶皱及其核部发育的纵断层控制矿田展布本区NW向、NE向区域性紧密褶皱带、断裂带控制矿田的展布。

NW向威水背斜控制着明湖酮-横塘矿田,姗向水杉背斜控制着响水河-杉树林矿田,NW向娅都-蟒铜断裂带控制着羊角厂-白马厂矿田;NE向耗子铜断裂控制着猫猫厂-天桥矿田,研向江子山-黑泥院子断裂控制着五里坪-猫猫厂矿田,NE向银厂坡断裂带控制着银厂坡-云炉河矿田。

在紧密褶皱轴部纵断层、物化探异常发育,铅锌矿化程度高,矿床规模大,形成矿化集中区。

(4) 矿田内主干断层与次级断层交汇部位、背斜倾伏端控制矿床分布和矿体的产出各矿带(田)内主干断层是紧密褶皱或断裂构造带的主控矿构造,在其与相对晚期的横向或斜向断层交切部位以及背斜倾伏端,是含矿层位受应力最强的地段,也是最活跃、最软弱的地方,铅锌矿化强烈,是形成矿床的有利部位。

如水城青山矿床、横塘矿床北西向主断层与北东向次级断层交汇区是主要赋矿部位;赫章娅都矿床、草子坪矿床等北西向主断层与北北西、北东及近南北断层交汇部位是铅锌矿化强烈区;水城杉树林铅锌矿床产于水杉背斜倾伏端;赫章天桥铅锌矿床产于天桥背斜倾伏端;猫猫厂一榨子厂矿床产于NW向江子山背斜ES端与NE 向白泥寨背斜交汇部位,受NE向(F
1)和NW向(F
2
)断层联合控制。

主干断层与多组断裂交切部位、背斜倾伏端往往是
构造应力集中区,构造应力拖拉牵引形成的断裂破碎带,层间剥离、层间滑动面,挤压虚脱空间发育,是成矿热液运移和富集场所,往往有富矿体产出。

2 地层、岩性与铅锌成矿关系
黔西北地区从老到新主要有14个含矿层位,沉积厚度958-4292m,含矿层位具多层性,沉积厚度大,变化大(表1)。

在14个含矿层位中,石炭系地层及其发育的碳酸盐岩建造是主要赋矿层位和含矿岩性。

研究区内除答箕湾中型矿床未产于其中外,其余5个中型铅锌矿床及33个小型矿床或矿点均产于其中,占39.6%,含矿岩性主要蚀变的粗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

白云石化程度越高,矿化越有利。

空间分布上主要含矿层位从NW向ES逐渐变新趋势,时间上具递变特征。


NW端的云炉河(D
3r)~猫猫厂、五里坪、天桥(C
1
s、C
1-2
d、C
2
h)一臂箕湾(P
l
q) 娅
都(P
1m、P
1
q)。

区内碳酸盐岩以其脆性、孔隙度大和亲Pb、Zn元素之地球化学性质,极易与后期含矿热液发生交代作用,形成赋矿围岩。

特别是交代白云岩化成因的粗晶白云岩,孔隙度较高,大大高于交代蚀变前的石灰岩类,有利于后期改造成矿。

在赫章天桥、猫猫厂中型铅锌矿床,水城杉树林中型铅锌矿床,白云石化作用常沿灰岩中的某些细层或层(段)进行,常形成白云岩与灰岩的互层或以夹层出现,而Pb、Zn则往往在石灰岩与白云岩界面附近的白云岩一侧富集。

而泥灰岩、页岩,由于其致密性,是成矿流体迁移的地球化学障和较好隔挡层,易于矿质的沉淀聚集,如水城青山矿床,赫章娅都矿床。

空间上自下而上碳酸盐相一泥质岩相的迭置顺序组合,使岩性层位具圈闭条件,利于Pb、Zn矿质赋存、富集于碳酸盐相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中,显示出铅锌矿的形成受地层岩性控制。

此外,娅都一蟒铜深大断裂长期强烈活动而形成的炭质页岩(1~数米厚),分布于断裂破碎带与上盘围岩接触部位,也是较好的隔挡层。

找矿实践发现,产于F
1
主断层中的矿体均未切穿炭质页岩而进入上盘围岩,也证明矿源的迁移与沉积富集明显地受层位岩性控制。

区域上铅锌矿床(点)从震旦系灯影组~下二叠统茅口组各个层位均有分布,而在碳酸盐岩建造中相对富集,表明铅锌矿对岩性选择性优于层位。

黔西北地区含矿层位特征表表1
3 沉积环境、沉积相与铅锌成矿关系
关于沉积环境、沉积相朱上庆等学者有明确的定义和区别特征,综合来说,沉积环境是指在物理上、化学上和生物上,显然有别于相邻地区。

沉积相是指在一定地质历史中的沉积环境及主要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特征的综合。

据骆耀南等研究,10亿年前,川、滇、黔铅锌银矿集区所在的沉积环境为四面环海,西北两面为康滇岛弧海及南秦岭岛弧海,南东面为桂北弧海,东面为梵净山岛弧海。

紧邻矿集区的北侧南秦岭岛弧海以南为上扬子古陆,西侧康滇岛弧海以东为康滇古陆,东侧梵净山岛弧海以西为黔中隆起。

矿集区主体位于西昌一昆明以东的川、滇边缘海中。

岛弧海均有基性、中性火山活动,形成含火山物质的复理石沉积。

川、滇边缘海则沉积了碳酸盐岩及泥质碳酸盐岩,局部夹中、基性火山岩的过渡型沉积建造,沉积厚度10326-17732m。

晋宁运动后,上扬子古陆增生扩大,与下扬子古陆形成统一的扬子古陆,并使扬子古陆块整体褶皱上升,形成准地台。

川、滇、黔铅锌银矿集区主体位于北侧
上扬子古陆与西南部康滇古陆之间,部分为南部边缘海及浅海沉积环境。

早震旦世澄江期,为扬子准地台盖层开始沉积,前震旦系基底长期裸露遭受风化剥蚀,为提供物质的蚀源区。

南陀冰期之后,气候转暖,冰川消融,引起震旦纪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海侵,川、滇、黔铅锌银矿集区广泛沉积了浅海、滨海相的泥质、炭质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组合的沉积。

至灯影组,海侵范围继续扩大,上扬子古陆发展为上扬子陆表海,沉积区普遍处于碳酸盐台地相环境中,沉积一套镁质碳酸盐,富含藻磷块岩。

早期与晚期的碳酸盐岩中发育层纹、条带状构造,局部见竹叶状构造,显示处于潮坪、潮下浅滩沉积环境特征。

在灯影组顶部及上部有铅锌银和磷矿产产出。

贵州西部自晋宁~澄江运动后,随着扬子古陆块整体褶皱上升,形成了扬子准地台或扬子陆块,以碳酸盐岩、泥质碳酸盐岩、中基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为的前震旦系基底长期裸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使Pb、Zn、Ag等矿质元素初步富集于古风化壳中。

从震旦纪灯影期一中三叠世发生了广泛的海侵作用,古生代受加里东一海西早期运动的影响,区域性地壳张裂,并沿区域性的娅都~紫云同生断层、水城断层边缘形成水城断陷盆地。

大规模引海侵不仅将基底Pb、Zn、Ag等矿质带入断陷盆地(澄江期火山岩中,中酸性流纹岩的Pb、Zn丰度值很高,形成初始矿源层。

海西运动后,海侵范围逐渐扩大,地壳差异升降运动加强,造成了较多的脊状水下隆起及相对凹陷半闭塞-闭塞的水下泻湖。

在生物作用、蒸发泵不雌黝勃撕磷用下,处于相对宁静、富含有机质、富硫沉积环境,不仅有利于Pb、Zn、Ag 等金属矿质的进一步富集,也利于形成Pb、Zn、Ag矿化的岩性组合。

因此,黔西北铅锌银矿多赋存于水下隆起(高地)内侧凹地,局限半闭塞一闭塞环境海台地,与粤北地区的大宝山、凡口大型一超大型铅锌矿床具相似的沉积环境。

4 岩浆岩与铅锌成矿关系
川、滇、黔铅锌成矿域内,火山活动频繁,活动时间长,出露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其岩性包括了从超基性到酸性的各类岩浆岩。

在川西的会理地区海相喷发-沉积岩,分布于甘洛附近及南到会理,呈长达200余枷的带状分布,与铅锌金属矿化有关。

分布于滇东、滇东北的早震旦纪澄江组地层见铜、汞、金矿化。

据柳贺昌研究峨眉山玄武岩与铅锌成矿关系认为,峨眉山玄武岩含有铅锌等金属矿物和富含Pb、Zn、Ag等多金属元素;在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玄武角砾岩中,见铜、黄铁矿、锑及金矿(化);峨眉山玄武岩的展布范围与铅锌矿的水平分布基本重合,铅锌矿的容矿层的垂向分布均被限定在玄武岩之下(除第四系砂矿外);峨眉山玄武岩的等厚线图与铅锌矿床间保持明显的关系;与峨眉山玄武岩同期异相的辉绿岩和所在区(带)内的主要铅锌银矿床间得一定的关系,被侵入的围岩有蚀变矿化现象;K-Ar同位素年龄测定峨眉山玄武岩年龄值为253.3Ma~218.6 Ma,236.8Ma~218.6Ma,辉绿岩以380Ma~209Ma为主(相当于海西期),158Ma~111.5 Ma为次(为燕山期侵入岩体),矿石Pb同位素测定成矿期海西一燕山期,即389-261 Ma,190-84Ma,表明峨眉山玄武岩及其同源同期异相的辉绿岩的同位系年龄值与铅锌成矿年龄值,部分重合或接近。

黄智龙等以云南会泽大型铅锌矿床为例,从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动力等方面讨论了峨眉山玄武岩与铅锌矿床的关系,认为地慢柱流体在成矿流体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聂爱国等研究认为,峨眉山玄武喷发是峨眉地慢柱岩浆活动的高峰期,喷发为贵州西部地区以地下水热液为主的金属矿产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牛树银等研究地慢亚热柱成矿域成矿规律认为,地慢亚热柱和慢枝构造的形成与贯通使地慢物质,尤其是内生金属元素向地壳迁移、聚集,使某些区段大规模成矿成为可能,地慢热柱构造作用区是深部物质大规模带入地壳的主要场所之一。

大量研究结果己证实,峨眉山玄武岩为地慢柱活动产物,岩浆起源于相对富集的地慢,形成于拉张构造环境(如小江断裂、威水断陷等),岩浆演化过程中能分异出大量流体等,这些均证实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大量地慢流体活动,并参与了铅锌成矿流体的形成。

谢家荣就认为西南地区大面积峨眉山玄武岩、辉绿岩岩浆活动与铅锌成矿具有内在联系,还认为与威宁、水城一带的热液菱铁矿有关。

候增谦等将三江地区金属矿床与地慢柱构造对应起来,并将川、滇、黔铅锌成矿域的矿床,绝大部分归入热慢柱成矿体系的热慢柱一热点成矿系统之内,其成矿机制为热动力成矿。

综上认为,区内铅锌银矿形成的物源、热源与峨眉山地慢柱的喷溢与侵入事
件密切相关,海底玄武岩的喷发和辉绿岩体的侵入,在带入大量Pb、Zn、Ag等矿
质的同时,释放了巨大热能也促使早期沉积地层中Pb、Zn、Ag矿质的活化迁移、
富集。

区内众多辉绿岩体人工重砂矿物中,多存在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辰
砂、自然铜、自然铅、方铅矿和辉锑矿等矿物,青山辉绿岩旁侧硅化蚀变强烈,
并见铅锌矿化便是很好的例证。

第三章成矿规律
1 成矿物质来源
本区成矿物质来源众多学者曾作过研究,趋同认为赋矿层即是矿源层,或矿
质主要来自含矿层序内部或紧邻的地层中。

通过研究区域各地层Pb、Zn成矿元
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得知,区域内寒武系地层Pb、Zn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层位和
贵州省各类岩石Pb、Zn元素的含量平均值,尤以下寒武统最突出,其中牛蹄塘组
磷块岩中含Pb319⨯10-6,Zn621⨯10-6,是区内赋矿层位均值(Pb22.06⨯10-6,Zn22.9 ⨯10-6)14.46倍和27.07倍。

从寒武系(e)到二叠系(P),区域内Pb含量(⨯10-6)从
24.5(∈)→19.2(O)→18.2(S)→13.9(D)→7.6(C)→(7.0),呈逐渐降低趋
势,Zn含量(⨯10-6)从76.37(∈)→38.33(0)→25.87(S)→53.0(D)→33.57(C)
→21.96(P),总体呈降低趋势,但在泥盆纪、石炭纪地层中背景也相对高,初步判
定Pb、Zn主要来源于下伏地层,Zn部分来源于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

据杉树林、
青山、天桥、草子坪等典型矿床矿石Pb/Zn比值分析,Pb/Zn均值<1,平均为0.32,
与,∈的Pb/Zn比值平均0.30一致,而典型矿床含矿地层中未受矿化蚀变围
岩,Pb/Zn比值1.07-2.20,均大于1,与矿石比值相反,平均1.52,也证明成矿元素
Pb!Zn主要来自下伏古生界地层,而不是赋矿地层本身,与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
矿具相似性。

另据赫章妈姑、儿马冲、后河及水城青山辉绿岩体测定,妈姑、后
河辉绿岩体含Pb63⨯10-6-83.3⨯10-6,Zn36.5⨯10-6-211.0⨯10-6;青山北侧辉绿岩
体含Pb69⨯10-6-708⨯10-6,Zn17⨯10-6-560⨯10-6推测,辉绿岩体的侵位也可能提供
了成矿物质。

2 成矿流体来源
据毛健全、胡耀国、王林江,区内与方铅矿、闪锌矿共生的方解石包裹体较发育,但个体一般比较细小,集中在2-5m μ范围,主要呈零星分布。

在银厂坡包裹体相对较大,一般2-20m μ,可见3⨯170m μ-33⨯120m μ大包裹体,成群成带分布明显。

包裹体的形态以不规则状为主,尚见圆状、椭圆形及柱状包体。

流体包裹体的类型较单一,按相态组合、物理形态及气液两相比例不同,可划分为纯液体包裹体、气液包裹体和气相包裹体3种。

纯液体包裹体全为盐水溶液相,未见气相存在,常呈淡红色,直径小,一般1-5m μ,极少数大于20m μ。

气液两相包裹体,一般4-5m μ,按气液相比例不同,可分富液相的气液包裹体,气液比一般20%-40%,数量较多;另一类为富气相包体,气液比8既左右,数量较少,与卢焕章,Rodderer 等研究MVT 矿床包裹体特征结果一致。

气相包裹体中H 2O 、CO 2、CH 4比均较高,表
明C02、有机质参与了成矿作用。

实验证实,深部流体(包括典型气相迁移的)与岩
石反应是热液获取矿质的主要来源。

3 成矿盐度和温度
区内包裹体盐度为5.13-15.3lNaclwt%,平均9.49Naclwt%;方铅矿、闪锌矿 的爆裂温度为295-340度,方解石包裹体均一测温为110-276度,平均186度。

与相邻区典型矿床成矿温度对比,具有相同的低温成矿特征。

青山矿床从深部至浅部,从中心到边部盐度降低,暗示成矿流体是从下向上运移的,同时有大气降水加入稀释。

4 成矿时代
铅锌矿床成矿年龄确定一直是国内外地学界研究的难题,近20年来,国外有 关学者(sangster,Nakai,Ross,Stein)对MVT 矿床的成矿年龄利用世界上较为成熟和先进的闪锌矿Rb-Sr 法,方解石Sm-Nd 法,断层泥及硅质碎屑沉积岩40Ar-39Ar 进行了成矿时代测定,为研究铅锌矿床成因的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数据。

到目前为止,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仅有少量的成矿年代研究数据,且多为Pb-Pb 法测定普通Pb 模式年龄,测定结果66Ma-300Ma 。

近年,黄智龙等对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利用闪锌矿Rb-Sr 法及方解石
Sm-Nd法进行了成矿时代测定。

两种方法测定各矿体形成时代基本一致,表明为同期成矿产物,与峨眉山玄武岩K-Ar法同位素年龄测定年龄为253.3-218.6,253.3-235.5Ma,基本吻合或部分重合。

从上述有关测定数据可以推断区内铅锌矿床,从海西期前后开始产生,主要定型于燕山期。

5 矿床成因
关于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国内外地学科学家主要分为三大类,即MVT、SEDEX、VMS或VHMS。

川、滇、黔铅锌成矿域的矿床成因类型众多学者认为是MVT 铅锌矿床。

本论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与世界上的典型MVT铅锌矿床进行对比认为,黔西北铅锌矿床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矿床分布及矿体产出规律,总体上与MVT铅锌矿床具相似性,但浅部断裂控矿因素明显,陡脉状产出特征突出,与典型的MVT铅锌矿床存在差异,属不典型的MVT矿床类型,与snagestr, Leachz 研究认为,世界上MVT矿床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相吻合。

本区产出特征的差异与燕山期,喜山期强烈的构造挤压作用,造山带隆起作用密切关系,导致形成区域性较发育的紧密褶皱和高角度逆冲断层。

而由于成矿时代相对较晚,主要含矿层位相对较新,控矿或聚矿的逆冲断层较陡前缘保留较好,加之工作程度低,勘探深度浅,故常见陡脉状产出矿体。

但从水城中部的杉树林、上石龙、青山矿床特征看出,产状虽较陡,主要沿层间断层产出。

第四章成矿预测
1 成矿预测标志
(1)地层岩性标志本区含矿层位多,出露地层从志留系韩家店组(S
l -Zh
j
)至下二
叠统茅口组(P
l
m)层位中均可见铅锌矿体产出。

赋矿围岩主要为碳酸盐岩建造,岩性以粗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其次是泥灰岩、灰岩、砂页岩。

赋矿地段白云石化强弱程度与铅锌矿化成正相关关系。

根据区内地层岩性控矿特点,结合赋矿层位从西到东逐渐升高,莫霍面由东向西倾斜的特征,重点加强石炭系大埔组、黄龙组、马平组、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及中泥盆统独山组等层位找矿,这些层位岩性均为碳酸盐岩,在构造发育区白云石化、铁锰碳酸盐化、黄铁矿化、重晶石化组合蚀变发育。

己有成型矿床产出,如赫章猫猫厂、榨子厂
铅锌矿床产于C
1s、C
1
d、C
2
h层位中;臂箕湾铅锌矿床产于D
2
d、P
1
q层位中;水城
青山铅锌矿床主要产于C
2m与P
l
l层位中。

碳酸盐岩与砂页、泥质岩层接触部位,
由于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如岩石的能干性、化学活泼性、孔隙度、渗透率及胶结物的明显差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蚀变的碳酸盐岩易于破碎,利于成矿热液向减压空间运移并与其充分作用而在有利部位沉淀富集形成矿体。

泥质岩石易于形成的柔软的盖层,起遮挡作用,控制含矿热液在其下部集中沉淀或促使成矿物质相对富集成矿。

(2)构造标志区域性滇黔桂拉张裂谷环境控制着川、滇、黔铅锌银矿集区范围,威水断陷盆地边缘的姗向断裂、褶皱带(紫云-娅都断裂带,威水背斜、水杉背斜褶皱带)、NE向断裂带(耗子酮断裂、银厂坡-云炉河断裂)控制成矿亚带、矿田展布-区域性主干断裂及旁侧次级断裂(垂直或斜切相交部位)、背斜近轴部和倾伏端控制铅锌矿床的产出一主干断裂膨大空间,产状变化处、层间挤压破碎带、层间滑动构造控制铅锌矿体产出。

断裂构造是区内铅锌矿的主要控制因素,有矿必有断层。

本区断层具多活动特点和多级控矿的格式,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3)沉积环境标志本区沉积地层主要为半局限~局限的海相沉积环境,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局部地段见浅海!滨海相!海陆交互相砂页岩沉积,
如泥盆系中统邦寨组(D
2b)、石炭系下统旧司组(C
l
j)、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
l
l)等。

海侵方向呈ES→NW方向侵入,与威水断陷盆地展布方向一致,从中泥盆统至中三叠统,沉降中心由研向逐渐向ES迁移,即D3沉降中心在威宁罗卜夹(沉积厚度630m)→石炭系大埔组(C
1-2
d)沉积中心在威宁最高峰(沉积厚度547.4m)→中石
炭统(C
2h)沉积中心在威宁以南(沉积厚度242.8m)→T
2
g沉积中心在赫章县南(厚
度>70m0)。

沉降中心迁移方向与含矿层位抬升相一致。

本区有利沉积环境为滨海有障壁台地环境,大埔组即形成于此种古地理环境;滨海无障壁海湾区;水下隆起(高地)内侧区。

本区有利的沉积相为白云质碳酸盐相,如天桥!杉树林;富含生物的礁灰岩(白云岩)相、生物碎屑灰岩相,如青山、云炉河;富有机质、富硫沉积相,臂箕湾、白马厂等;有利岩相组合下为碳酸盐相,上为泥质岩、页岩相,页岩、泥质岩形成有利的地球化学障壁,如娅都、草子坪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