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现代设计风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日本现代设计风格
——传统与现代最完美的结合
王然(M100285)
浅析日本现代设计风格
——传统与现代最完美的结合现代设计已经有近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其中日本现代设计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的极其迅速和成熟,仅用了短短几十年,便跻身于世界设计大国的行列,完成了欧洲等发达设计国家用了七十几年才达到的发展现代设计的目的。

日本,我们中国的近邻,世界发达国家中唯一的亚洲面孔,它的工业革命比西方发达国家整整迟了一百多年,而且日本无论是民族传统文化,历史人文因素,还是设计风格理念都与西方国家不同,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却发展起了具有世界竞争水平的设计。

为什么这个国家从二战残破的战争废墟中走出来,并能迅速成为新的国际设计中心,这是值得我们探究深思的一个问题。

这个国家可以说创造出了一个奇迹。

而造就这个奇迹的关键所在,就是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成功融合所形成的独特的名族特色。

当其他的国家还在探索如何面对外来文化和现代理念的冲击,如何保护和发扬本国传统文化时候,日本现代设计已经把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在二战结束之后,日本向美国,学习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以及现代设计艺术等内容,并且把这些外来文化综合起来融入到本民族的文化之中,绝不是简单的模仿或者抄袭,而是将外来文化和自己的文化、经济、政治融为一体,能够在发展现代化的同时完整地保存,甚至发扬自己的民族传统设计,这对于我们中国现代设计,在如何处理历史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等看似矛盾的问题,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人们常说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行为的环境因素中一切非物质的因素,对于人的行为影响尤胜于物理环境。

日本的国土人口密度十分高,从物理空间环境来看,居住的空间狭窄是日本人生活的显著特点,在这样一个特殊背景,在它的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中都有鲜明地体现。

日本现代设计与日本传统文化精神在日本的文化发展史上,不断地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可以说,日本的文化发展是基于大量地吸收外国文明的精华基础上,他们把这些精华加以消化,加上日本本身的文明传统,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网络,融会贯通,使日本的文化,经济,政治都与众不同。

随着现代设计的不断成熟,融合了日本名族传统特色的作品,引起了世界现代设计极大的关注。

日本现代设计以其特有的名族性格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
国际设计界取得一席之地。

并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显著成就的作品大都带有鲜明的日本身份。

在现代高科技工业冲击中传统并没有消亡,反而与现代设计融为一体,作为精神支柱植根于日本现代设计理念中,使日本设计表现出独特的气质,成为别国无法取代的重大特征。

纵观日本的设计总体面貌,有两种不同的特征:一是比较民族的、传统的、历史的;二是国际的、创新的、现代的;日本的传统设计,基于传统的民族美学、宗教,与普通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包括传统工艺美术品、传统服装、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等,这些类型的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国内市场,从某种程度看不仅是商品设计了,而且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的发展为代表的日本现代设计都达到很高的设计水准,它基于二战后从美国、欧洲学习经验,对于欧美的现代主义设计进行了历史的、全面的审阅和了解,看到自己本民族的理性设计美学与欧洲构成主义美学的诸多类似之处,据此建立了自己的现代设计体系。

现代设计在日本不仅改善了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使日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了产品质量优秀、设计品质精良的美誉。

现代设计评论界对日本现代设计具有的风格总结为色彩丰富、华贵、装饰的,以及单色系为主的,风格单纯与俭朴的。

那么,这两种风格是如何发展形成、并存的呢?我们从日本设计的发展中,看到了一条传统与现代设计并轨双行的道路,互不干预,但很多时候互相借鉴,互相影响,这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就是日本的文化历史传统。

一、日本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折衷性;日本文化中的模式、类型众多,在文化发展历程中,学习过中、韩、美、英、德、意等国的先进文化,日本人珍惜辛苦学来和发展而来的每一个文化体系,文化类型,而且尽量做到兼收并蓄,保持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

日本的文化历史经过了长期的、不断的历史学习过程,将有益的外来文化精华融入到本民族文化传统之中。

但是,在我们中国的设计领域内,却极大的缺失了这种对文化的折衷体现,“设计以人为本”很多时候都停留在口号上,中国大学设计教育模式多沿袭欧、美、日等国的教学模式,结构比较雷同,没有鲜明的设计理论,与传统文化间的血脉联系亦多有割断。

并且日本政府再三强调“和魂洋材”,坚决拒绝这种物质层面的吸收模仿发展到精神领域,日本现代设计也是基于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这是日本跻身设计强国的制胜法宝。

传统与现代的双轨并行体制,是日本现代设计最重要也最引人瞩目的特点。

日本在现代设计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共同发展,既没有对西方现代设计亦步亦趋,也没有拘泥于传统裹足不前,使得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都有所发展,并创造了独具魅力的日本现代设计。

一,日本现代设计中传统精神的体现
总的来说,日本的美学传统,重视细节,重视自然,讲究简单、朴素,讲究美学精神含义,构成了日本设计中的精神支柱。

“菊花与刀都是这幅画中的一部分。

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而且这一切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的程度上表现出来。

”这是美国人类学者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民族精神的表述。

日本的艺术可能简朴自然也可能繁复华丽,既平常又怪诞,既有抽象的浪漫精神又有现实主义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充分地体现在了日本的审美思想和艺术创作中。

日本的艺术可能简朴自然,也可能繁复华丽,既平常又怪诞,既有抽象的浪漫精神,又有现实主义精神。

这种双重的民族精神决定了日本现代设计的命运。

设计评论家厄尔认为日本设计可以总结为两大类,即:
1色彩丰富的,装饰的,华贵的,创造性的;2单色的,直线的,修饰的,单纯与俭朴的。

他的这种看法,可以说是基本上概括了日本设计的形式风格特征,也完全印证了日本人审美的两重性。

日本的现代设计是完全基于从外国,特别是从美国和欧洲学习来的经验发展而成的,但这并不只是对西方设计模式简单的复制,而是在学习外国的基础上追求着“日本风格”的设计。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美国巨额的经济援助下,日本国人通力合作,通过短短的30年便将日本变成一个高度发达的世界一流的经济强国。

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日本政府、产业界、设计师纷纷携手,开展一场全方位的现代工业设计活动,各种设计组织和杂志大量出现,西方设计家纷纷来日进行讲学和进行设计活动,教育界成立了众多培养设计人才的系科或部门,设计理论也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最终使日本的现代设计从追赶国际潮流到最终引领潮流。

日本设计家分为四代人,第一二代的设计家各自风格相差很远,但作品都具
有强烈的民族特点。

最为突出的是龟仑雄策和福田繁雄。

龟仑雄策是日本被称为国际设计大师的第一人。

他的画面具有强烈而又稳重的色调对比, 对每一细节一丝不苟地精细刻画, 表现出日本传统工艺美术所具有的典雅而细腻的审美情趣。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 使以龟仑雄策有机会在全世界展示才华。

从此开始日本设计家开始确定他们的国际地位。

福田繁雄的作品被欧美设计家誉为“经济简洁又复杂多变”。

他的设计风格幽默生动, 设计思维既继承了日本传统中追求典雅的风格又反映了追求间接新奇的日本现代设计新潮流。

他总是弃旧图新, 并系统地将各种创意、革新加以融会贯通。

力图以各种图形矛盾性的复合, 引导观众产生设定的联想, 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射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

福田繁雄既深谙传统, 又掌握现代感之心理学。

他的作品紧扣主题、富于幻想, 同时又极其简洁, 并善于用视幻觉来创造一种怪异的情趣。

第三四代设计家则从摄影、电脑等方面获得了更多表现上的自由,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然而他们的作品中同样渗透着日本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审美元素。

其中佐藤晃一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的设计作品有着明显的民族风格 ,色彩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分离感和张力,把装饰色彩、变形形体和折中了的印象派的光表现与色渐变手法融为一体。

他不但继承了日本文化中肃静、悠远、清雅、柔和的风格,还将这种风格更进一步推向完美和充实,提炼日本文化中最精要的精神内涵。

以日本传统的空灵虚无的思想为精神根底,带有日本自古以来清愁的色调,追求其中浮现的优美和冷艳的感情世界。

二,传统精神带动着现代设计
日本设计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 只用了很短的时间, 在上个世纪80
年代己经跻身世界设计大国。

日本是世界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非西方国家, 它的民族传统、设计风格、文化根源与西方大相径庭。

日本的传统精神, 无论在深层民族特性层面还是在表面的技术层面都决定着日本设计的命运。

民族特性层面日本的历史是吸收外国文化精华, 使之成为本土文化的组成部分的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

日本是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最好的学生, 也是最能够把作别国的经验和本土国情结合, 发展自己独特文化体系的国家。

日本人的传统文化中一向认为世界的发展是比较辩证的、宇宙一切都像四季,变化交替,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因此在设计上不追求永世不变的单一标准,
而更加具有宽容的看法,在观念上和设计上更加具有高度的弹性。

日本的传统设计有着辉煌的历史,早在江户时期发展起来的浮世绘,就对欧洲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工业生产受到美国的压制,而传统手工业却得到继续发展,最终形成了民族化的、传统的、温煦的、历史的设计特征。

这种基于日本传统美学的、宗教的、讲究信仰的设计,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主要针对日本国内市场,并且有相当程度已不仅仅是商品设计,而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如日本的传统食品、传统服装、传统包装与平面设计、传统建筑等,都具有相当鲜明的民族特征。

在西方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的冲击下,日本政府及设计家们,在寻求发展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西方流行风格与日本传统设计相结合的道路,使民族绘画、民族传统设计风格、民族文化观念、民族的审美立场、民族的文字书法等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

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及方法上,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 但这种学习和模仿只是在植根于本土文化传统及其所急迫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

日本人没有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无原则性, 兼收并蓄, 并且对外来文化进行分解、还原,抛弃不实用的东西, 进而达到东西方文化的共存融会。

“将原产于外国的东西加以吸收, 改良和应用, 从而大力发展并超出原有水平, 这就是日本人的专擅和特性。


日本的设计正是基于这种无原则地彻底吸收而又有选择地为己所用的方式下经历了模仿、折衷转化进而发展为成熟的‘日本制造”。

另外, 日本是个单一民族的国家。

日本的传统文化的单一种族基础, 使得他们非常重视集团和团体, 因此文化可兼具活跃和稳定两重因素。

日本社会重视集体和团体, 轻视个人,因此无论是在处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大间题上, 还是像每个具体设计这样的小问题上, 都能兼有大而稳定的方向, 小而活跃的因素这双重特征。

技术层面日本传统中有几个因素是它的设计与现代迅速接轨的重要原因。

日本传统审美思想中受禅宗的影响推崇少而简约的风格, 并且因为崇尚天然的神道信仰而重视材料的本身特色, 喜好不经掩饰的裸露的材料, 装饰性地使用结构部件, 完全暴露并体现结构, 这种特性与现代设计的要求不谋而合。

日本领土狭小, 人口密度大, 长期以来狭小拥挤的居住环境使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多功能化的产品, 重视细节并喜爱装饰功能部件。

而现代的国际市场趋
势恰恰是倾向袖珍化、微型化、便携式、多功能化。

这些传统的观念非常顺利地融人现代设计中, 成为别国所难以具备的特点。

日本传统文化的单一种族基础,使这种文化能够穿越阶级隔阂而成为全民的文化。

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这种高度单一的文化特征,的确大大减少了文化过渡时的种种障碍,国土狭小,民族单一,因而文化比较容易成为全民的。

这是与西方现代文化接轨时非常重要的因素。

另外日本现代设计强调集团式工作方式,不追逐个人出名, 以集体的成就而骄傲。

这也使得日本的设计可以飞速地发展。

体制层面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

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够在发展现代化时能够完整地保持, 甚至发扬了自己的民族传统设计。

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发展设计以来, 它的传统设计基本没有因为现代化被破坏。

这与政府对传统设计的重视与扶持不无关系。

设计是日本民族的发展生命线, 是政府的发展重点之一。

但是, 日本的这一系列政府保护产品设计的手段, 基本上都是单向的, 即保护日本的出口产品设计专利。

而对于外国产品, 日本则几乎是肆无忌惮地仿造和学习。

甚至一度出现大量抄袭和到窃欧美设计的现象, 但这只是设计发展道路上的插曲, 并没有影响日本走传统文化与高技术向结合的道路。

日本政府再三强调“和魂洋材” , 坚决拒绝这种物质层面的模仿发展到精神领域。

另外, 重视教育事业也是日本设计界成功的重要因素,这对于设计人才的培养和传承起了积极的作用。

正是以上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让日本传统文化能够顺利地与现代文化接轨,并逐渐形成了一套传统与现代设计双轨并行发展的成熟体制。

正如日本设计家泉真所说:“日本设计的第一特征是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的结合。

”传统审美与现代时尚和谐地交织在一起,成为了日本设计文化的奇观。

现代与传统是一对相互矛盾的范畴。

在现代社会,随着先进设计理念及高科技设计手段的应用,设计与科学结合更趋紧密。

同时,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流失与更新。

如何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处理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
已成为一个凸显的问题。

日本的现代设计能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跻身于世界设计强国之列,这主要得益于日本设计中以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并行发展的双轨发展模式。

这种设计文化具有双重性与折衷性的特点,一方面使自己的传统文化能得到较好的继承和弘扬,另一方面也给日本人民创造了现代的生活方式。

这种
模式给一些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保存国粹,发扬传统提供了参考,因此它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日本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成功融合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启示,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成功融合,使日本设计独具民族特色。

这就启示我们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设计技术,以推动我国设计业的发展。

日本现代设计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国家体制扶持与重视教育 ,以及对传统的充分吸收和发扬。

日本的现代设计之所以可以迅速发展 ,与日本国人对设计的重视和政府体制的扶持是分不开的。

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

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够在发展现代化时能够完整地保持 ,甚至发扬了自己的民族传统设计。

日本政府、企业通力合作 ,建立一个健全和发达的国内市场 ,从而促进日本设计的成熟。

政府对设计的大力扶持 ,企业对于设计的高度重视 ,是促成日本设计发展的重要原因。

日本政府的这种完全利用国家力量来促进私人企业产品竞争的行为 ,在西方国家是绝无仅有的。

因为日本政府非常清楚地认识到 ,好的设计和好的质量是使日本产品赢得国际商业竞争的唯一途径 ,这已不在局限于文化这一层面上 ,而是商业、经济甚至日本民族发展的根本大计。

因此 ,设计是日本民族的发展生命线 ,是政府的发展重点之一。

在对待传统的态度上 ,日本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 ,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

由于历史的渊源,在传统上有诸多相似之处。

虽然在文化深层上实际上是大异小同 ,但在处理传统与现代设计的问题上 ,为同样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参照系统。

日本政府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与传统文化 ,重视设计的传承和教育 ,日本的设计师对待传统文化 ,更多地从精神上、思想上、功能上来考虑 ,运用传统的理念 ,现代的元素和构成手法 ,走在了设计的前沿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家同样应该具有这种走向世界、发展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意识。

中国的设计起步比较晚 ,就设计理论上来讲还相对薄弱 ,设计作品也还停留在对外国设计在物质层面的模仿上。

要将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作为文化问题、社会问题来看待。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正确看待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 ,才能真正推进未来世纪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获得更大的发展。

通过对日本的经验 ,我们发现 ,只有处理好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才能以传统为武器 ,拼出我国现代设计在国际设计界的一席之地。

我们应该意识
到 ,现代设计更重要的是要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内质和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成果,如若在现代设计中以形象化的直观方式和情感语言表达出来,定能为中国的设计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但其前提是必须深入地研究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认识越深则底气越足,其设计也越有厚度。

这里所谓的民族文化在设计中的体现,是指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在设计作品中的渗透,并非是简单的在设计作品上画一两个京剧脸谱,或者把塑料换成瓷器,这样简单引用,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理解就太过肤浅。

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不能只立足于形式,应该切实地把握其精神所在。

因为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 ,对文化的重视只会不断加强 ,设计中带有本土文化的烙印是人们求得归属感的基础。

本土文化的体现 ,不是形象之外另外附加上去的东西 ,或是表面现象 ,而是产品本身的形象自然
流露出来的一种风采、格调 ,是事物的内在特制和外貌特征相统一的表现。

传统的精神是融于设计师的思维中 ,通过具体的设计自然地显露出来 ,是一种精神
的体现。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 ,只有潜心研究、挖掘、融合传统文化 ,才能使设计脱颖而出。

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很强 ,其意象特征和抽象性广为现代艺术及设计所利用。

把华人文化作为一个积极的设计因子进行利用、推广和发展 ,
对于保护民族艺术、保留华人文化特色等方面都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