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神经和肌肉的一般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奋性的维持和兴奋的引起,依赖可 兴奋组织的新陈代谢。 (二)刺激的特征 刺激要引起反应通常必须具备三个条 件,即足够的刺激强度、足够的刺激作用 时间和适当的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
1、刺激强度 我们将能引起活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
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阈上刺激(suprathreshold stimulus):是指高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下刺激(subrathreshold stimulus):是指低于阈强度的刺激。 2、刺激持续时间 任何刺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有一个 最短的作用时间。 3、强度变化率
膜外 460 10
40~10 √ 0 540
(2)膜对上述离子的通透性为
Pk : PNa : Pcl=1:0.04:0.02 电位值可用电化学平衡电位公式 Nernst方程求得。
四、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一)细胞动作电位
1、动作电位的概念(P77)
2、动作电位的变化过程
三、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on)
(一)静息电位的概念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是指细 胞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两侧所存在的电 位差。又称膜电位。 极化(polarization):是指大多数细胞, 只要处于静息状态,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其膜电位总是稳定在外正内负的状态。
第二节 神经和肌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生物电现象的研究
18世纪未,Galvani验证了生物电的存 在。 20世纪20年代阴极射线示波器的应用。 20世纪40、50年代微电极和电压钳技 术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膜片钳技术、计算机技 术的应用。
二、损伤电位(injury potential)
产生于膜局部的、较小的去极化反应。 (2)局部电位的特征: ①刺激依赖性: 其含义有两方面,一是这种小的去极 化反应只在外加刺激作用时发生,刺激撤 离后,其去极化很快被K+外流所抵消; 其次去极化幅度随阈下刺激的强度改 变而改变,呈现一种等级性反应,不具有 动作电位“全或无”的特征;
(二)动作电位产生机制—Na+平衡电位
证据:
1、改变细胞外液对AP的影响
2、动作电位期间离子通透性的变化
3、电压钳技术和膜 钳片技术的证据
4、药理学实验证据
河豚毒素
四乙基胺
AP的离子学说
刺激
去极化 Na+通透性上升,Na+内流
锋 值 复极化
↓ Na+平衡电位
当阈下刺激相继或同时作用时可能引起一 次兴奋的现象。 2、电紧张(electronus): 应用短暂的直流电刺激神经时,仅在通电和 断电时各引起一次兴奋,通电时兴奋发生在阴 极部位,断电时兴奋发生在阳极部位,这种现 象称为电刺激的极性法则。 直流电通电过程中及断电后短时期内,组 织兴奋性也发生变化,称为电紧张。
②电紧张性扩布:
局部兴奋不能作长距离的扩布,但 可在邻近膜形成电紧张电位,随距离延 长而衰减,称电紧张性扩布
③总和反应:局部兴奋的去极化反应 可以相互叠加,即可发生总和。 即电紧张性扩布的范围,同时发生 的局部兴奋可相互叠加,致使其去极化 幅度较单一的局部兴奋的幅度大,称为 局部兴奋的空间性总和 。 总和也可以发生在某一部位连续产 生局部兴奋时,由于后一次反应发生在 前一次反应还未结束时,同样可使去极 化反应叠加起来,这种方式称作局部兴 奋的时间总和。
第一节 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
一、刺激的定义及分类 (一)活组织可对刺激作出反应
(二)刺激的定义 刺激 (stimulus):在生理学上,能引起机体
活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环境变化因子称为刺激 。 (二)刺激的分类 1、按作用部位分 直接刺激(drict stimulus): 间接刺激(indrect stimulus): 2、按刺激性质分 物理性刺激 化学性刺激 生物性刺激 社会心理性刺激 3、电刺激的种类 正弦波曲线刺激 锯齿波刺激 矩形波刺激
(五)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 1、神经干动作电位不是“all or none” 最大刺激:引起神经干所有纤维兴奋 的最小刺激。 2、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成分
3、神经干中不同纤维的传导速度
纤维直径越粗,其兴奋阈值越低、动 作电位幅度越大、传导速度越快。
4、神经纤维分类
1)根据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和波形特征:
分为A、B、C三类。
2)根据纤维直径:
分为Ⅰ、Ⅱ、Ⅲ、Ⅳ四类。
5、神经干单相和双相动作电位
第四节 肌肉的兴奋与收缩
一、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 的兴奋过程 (一)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3、动作电位的特点:
①动作电位是兴奋的标志; ②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all or
none)特性; ③动作电位可以进行不衰减的传导; ④动作电位之后具有不应期。
全或无(all or none):即同一细胞 上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 离而改变的现象。 严格地说,锋电位才是冲动,才是兴 奋过程的必然表现,而后电位则是兴奋后 兴奋性的恢复过程。
(2)双向传导;
(3)非递减性;
(4)绝缘性; (5)相对不疲劳性。
(四)动作电位产生的条件
1、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阈电位:能触发产生动作电位的膜 电位变
化。 再生式内流:是指一种正反馈式的越来越剧 烈的反应过程。
再生式内流
2、局部反应
(1)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
(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对膜电位机制的探讨至少可追溯到十八世纪
初,Bernstein依据当时电化学的理论最先提出 膜电位可能是由离子跨膜移动而形成。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由剑桥大学Hodgkin和 Huxley在枪乌贼巨轴突所做的实验尤为引人注 目。枪乌贼是一种软体动物,其轴突直径可达 1mm。因此在当时没有微电极的条件下,可以使 用较粗的电极对膜内电位进行测量。他们分析 了细胞电变化和膜两侧离子分布以及膜通透性 随刺激而改变的关系,并创立了生物电产生机 制的一整套理论—离子学说,因此荣获了诺贝 尔生理学及医学奖。五十年代应用电压钳 (Voltage clamp)技术对枪乌贼的标本进行膜电 流的测定并获得了成功。
第四章 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的跨膜信息传递功能、细胞的兴奋性和生 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等。 [重点]: 1.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和影响因素 2. 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概念和形成的离子机 制 3. 局部兴奋、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 胞上的传导机制 4.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及影响因素 5. 肌肉收缩原理 [难点]: 1.继发性主动转运 2.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运动单位(motor unit):指同一根轴突的全部分支 及其所支配的肌纤维。
(二)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过程
1、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AP传至神经末梢→Ca2+内流→Ach释放
→Ach与Ach受体通道蛋白质结合
→通道开放 →Na+内流大于K+外流
→ 终板电位→总和 →邻近肌膜去极化达阈电位 →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Ach被胆碱酯酶灭活。
通电过程中阴极部位的组织兴奋性增 高,称为阴极电紧张(cataelectrotonus)。 与此同时,阳极部位则兴奋性降低, 称为阳极电紧张(anelectrotonus)。 断电后即刻,阴极部位兴奋性降低, 称为阴极后压抑(postcathodal depression)。 相反,阳极部位兴奋性则升高,称 为阳极后加强(postanodal enhancement)。 3、组织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分为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 常期和低常期四个时期。
二、兴奋与兴奋性
1、反应
反应(response) :由刺激引起的机体 活动状态的改变。 活组织对刺激的反应,根据其速度的 不同可分为快反应和慢反应两种类型。 应激性(irritability):活组织所具 有的能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特性。
2、兴奋和抑制
冲动(impulse): 神经肌肉受到刺激 后产生的快速、可传导的生物电变化 兴奋(excitation):生理学上把可兴 奋组织因刺激而产生冲动的反应称为兴奋。 抑制(inhibition): 组织受刺激后, 其生理活动由显著活动状态转为相对静止 状态、或者活动由强变弱。
兴奋——分泌偶联:细胞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 号释放的中介过程。
2、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EPP)
(1)概念
(2)终板电位的特征:
A、不具“全或无”的特征;
B、具有总和现象; C、以电紧张性扩布; D、无不应期。
(3)EPP是由Ach作用于终板膜而产生的
3、兴奋性
可兴奋组织( excitation tissue):
指凡能产生冲动的活组织 。 兴奋性(excitability): 可兴奋组织具有发生兴奋即产生冲动 的能力。 兴奋是兴奋性的表现,兴奋性则是 兴奋的前提。 兴奋性与应激性的区别。
三、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一)组织的机能状态
3、影响动作电位传导的因素
(1)神经纤维的直径
无髓神经:传导速度与直径的平方根成正比; 有髓神经:传导速度与直径成正比。
(2)髓鞘 直径大、结间长和髓鞘百度文库的纤维传导速
度快。 (3)温度
(4)年龄 婴幼儿神经纤维传导速度较慢。
4、动作电位传导的一般特征
(1)生理完整性;
B、Ca2+ 是冲动导致Ach释放的偶联 因子 兴奋—分泌偶联(excitationsecretion coupling):联系神经冲动与 Ach分泌的中介过程。 C、 Ach与终板膜N型Ach受体结合 导致EPP产生 D、 Ach的清除 a、少量的Ach扩散到终板区外; b、主要是由AchE分解。
1、离子学说的内容: 细胞各种生物电现象的表现,主要是 由于某些带电离子在膜两侧的不均匀分布, 以及膜在不同情况下对这些离子的通透性 发生改变所造成的。 2、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K+平衡电位 (1)膜内外离子分布差异(枪乌贼巨轴 突) Na+ K+ ClA膜内 50mmol.l-1 400
四、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基强度(rheobase):当刺激强度低 于某值时,无论刺激时间多长,也不能引 起组织兴奋。 时值(chronaxie):用2倍于基强度 的刺激时,所需要的刺激时间。 利用时(utilization tion):
(四)可兴奋组织的兴奋性
1、阈下总和(subliminal summation):
A、实验证据
a、神经元内含有合成Ach的原料—— 胆碱、乙酰辅酶A及胆碱乙酰化酶。 b、外源性Ach可引起肌肉收缩。 c、用箭毒处理标本,刺激神经不能引 起肌肉收缩。 d、离子电泳技术实验证据。 e、终板膜外有Ach受体。 f、组织化学研究发现终板膜上有AchE 存在。
↓ Na+通透性下降,K +通透性上升
极化
↓
K +平衡电位,Na-K泵活动上升,泵出Na+泵入K+
(三)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动作电位在无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刺激
在有髓神经纤维上,冲动传导方式-------跳跃式传导(saltatory conduction)。 在无髓神经纤维上,冲动传导方式-------局部电流传导。
F、某些药物对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 递的影响 a、ACh竞争抑制剂:具有阻断ACh与 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 这类物质有: 箭毒类:筒箭毒、丁-南美防己碱、 三碘季胺酚 烟碱(尼古丁)。 b、胆碱酯酶抑制剂:使ACh不能及 时降解而导致肌肉持续收缩。 毒扁豆碱、新斯的明、有机磷农药 (敌敌畏、敌百虫、乐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