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论语》高考总复习(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①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才。 ②“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骄”“吝”则是恶劣的品 质。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华出众也不足称道。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的能力。这道题目检测了 考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周朝初年,因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相 传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认为古代圣贤之一。“梦见周公”表明 孔子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和对周代文化的向往。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 语·泰伯》)
教育技巧。
评价
2016
《墨子》
23.从这段文字看, “节用”的含义24. 根据选文,理解并概
是□□□□□。
括墨子的“为政”思想。
2015 朱集熹注《注 ·四》 孟书子章集句2话 养3.是 吾根对 __据《 __材孟 __料子 __可》 ”以 中一判 “句断 我的, 知注朱 言释熹 ,。这 我段 善2言4.”从和画“线养句气中”概的括功“能知。
【注】相传尧传天下给舜,舜传天下给禹。
21. “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认为孔子的“我无能”的说法是 _______。
22. 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 “仁者”,按孔子说法,应该“不忧”;按孟子说 法,却又会“忧”。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
21. “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认为孔子的“我无 能”的说法是_______。
维护等级秩序、各守本分 名正言顺
小孝
孝悌:色难(发自内心) 守三年之丧报恩:心“安”
• [真题呈现]
[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
已。”(《论语·泰伯》) 【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 ②〔使〕假使。
2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
高考《论语》总复习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考情分析 二、复习策略 三、文本梳理 四、考题训练
• [真题呈现]
[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
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孟子?滕文公上》)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的能力,考查文化传承 与理解的学科素养。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段的原有意思。这句话是说, 即使一个人(君主)拥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华,如果骄傲又吝啬,那其他方 面也就不值得看了。很显然,孔子把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作为评判一个人 的首要标准,一个人如果缺少了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那么其他就无从谈 起。由此,即可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来。
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1.这段文字很有可能是______写的。 2.请你谈谈你对文中思想的理解。
荀子
体现了荀子“人性本恶”的思想。①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人生来就 有各种私欲,若顺应这些私欲不加规范,就会违背礼义,危及国家。要 用法度来规范,用礼义来引导,这样百姓才能守法知礼,国家才能安定。 ②荀子的思想具有现实意义。今天我们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就是用德 与法来规范引导社会,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1)识记概括题:成语、名句、中心思想等
(2)分析评价题:比较、总结、联系现实等
来自百度文库
[考卷分析]
年份
出处
理解
能力要求 分析
2018
《论语》
2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2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
含义是什么?
旨,并加以分析。
2017
《论语》
22.一说“吾与女,弗如 2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也”中的“与”为连词, 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可 断 为 “ 吾 与 女 弗 如 “ 四 科 ” 区 分 , 其 中 颜 渊 属 于也”。根据这样断句,综 ________,子贡属于________。 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
•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 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
1.上文中出现的一个熟语是: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中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请你谈谈对对此的理解。
1.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道家主张,能讲出来的道,就不是道家所说的道了。事物能用名字命 名的,那么也就不是它原来的称谓了。所以这个道是只能意会不能言 传的东西,是玄妙而深远的。
教材内容复习
• 第一课:孔子的德政主张 • 第二课:孔子的礼治主张 • 第四课:孔子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 第五课:孔子的人生价值观 • 第六课: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 第八课:孔子的交往观 • 第十一课:孔子的教育观 • 第十二课:感人的师生关系 • 第十三课:师生关系 • 第十四课:孔子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重点考察对人物观点的概
括。所说的“君子道”指的是君子所具有的品格,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 的品格便是“不忧、不惑、不惧”三个方面,这是君子的终极追求,因而孔子 说君子应该 做到“不忧”。而孟子那句话的意思是: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 忧虑,舜把得不到禹、皋陶作为自己的忧虑。他认为能为天下找到贤能之人来治 理国家的国君,才叫仁君,所以尧舜是为天下而“忧”。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2.仁政思想。①孟子主张要用仁义恩泽百姓,“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 焉”,唯有此,才能实现社会安定。②孟子的仁政思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 义,民生乃国家大计,以民为本,切实关心百姓,国家才会健康持续发展。
•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
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礼与仁的关系: 仁是礼的核心、基 础,礼是仁的外在 表现和目的。
➢孝悌与仁的关系: 孝悌是仁的基础、 根本。
克己
背景原因:礼崩乐坏、名实不符、天下无道
礼治
【恢复周礼,恢复等级秩序(核心: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即各安其位、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各谋其政)】
实行仁 爱
孝悌是 大孝 基础
6.修身养性 君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直道而行;与人为善;文质彬彬。
孟子 孟子思想的核心:仁政,民本,性善。 1.仁政思想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 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 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2.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君主应以保民为先, 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3.性善说 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他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 义,礼,智。他十分重视道德修养,认为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14
《论语》
2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 ________观。
2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 高不直?对孔子这种 评价,你怎么看?
关于传统文化经典的复习内容与方法
内容
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流派的思想内涵及哲学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传承对现实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的独特价值(成语、表现方法)
传
统 文
答案:先生在说自己 自谦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经典文本含义、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解答此 题,应对文本进行逐字翻译,然后理解把握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 “夫子自道”中,“道”意为“说”,“自”做“道”宾语,属 于宾语前置句,这句话翻译为“夫子在说自己”。孔子说自己做 不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而子贡却认为“仁、 知、勇、”正是孔子具有的品格,一句“夫子自道”表达出了孔 子在自己学生心目中谦虚的形象,所以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 是自谦的说法。
3.经济思想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 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 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 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 4.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育目的:安邦治国,学而优则仕。 教育内容:六经(六艺),以“文行忠信”作为施教的主要内容,排斥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把思想品德的教育放在首位,重视体育教育,讲美育。 学习规律:要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理解“学”与“思”的关系。 教学方法:注重启发诱导,强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注意切磋讨论,教学相长。“当仁,不让于 师”。 5.哲学思想 中庸之道,有持中、稳健、理性、包容、调和的特色。①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②执两用中,实 行稳健的主张;③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④宽容包纳,和而不同。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 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 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
1.“常有欲以观其徼”中的“徼”很有可能是__D_____的意思。
A.外在 B.现象 C.条文 D.本源 2.联系本段,请你谈谈道家对“道”的理解。
22. 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 “仁者”,按孔子说法,应该“不 忧”;按孟子说法,却又会“忧”。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 么说的原因。
①孔子认为有仁德者修为高超,乐天知命,所以面对人生各种不如 意境遇时,都能“不忧”。 ②孟子立足尧、舜帝王身份,认为他们因为没有得到理想的继承者 而为天下百姓“忧”。
为政以德
为 政 德政、礼治 以 德 方法
1、富民(”足食“是物质基础,”足兵“是国防安 全保障,主张减轻赋税,反对横征暴敛,以民为 本。)
2、教民(信 权巩固)
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政
3、正己(修身、个人道德,表率和榜样作用, 以身作则)
4、举贤(辅佐君王实现德政、礼治)
联系今天:科教兴国,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方法
化
文言阅读能力(文与言) 用拿来和比较的方法把握 用辨正的方法评价 用联系现实批判继承文化遗产
流派
孔孟儒学 老庄哲学
其它诸子
诸子思想简介
学派 儒家 墨家 道家
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老子 庄子
时代
春秋 战国
战国 春秋 战国
主要思想
提倡“仁”“礼”和“中庸” ,实行仁政,以德治国,“克己复礼”, 积极入世,“有教无类”, “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重义轻利 “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君舟民水”,人性本恶,学习的 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兼相爱、交相利”,推己及人,主张 “非攻”、 “尚贤”、节俭,讲究实际功利精神。
道,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顺天忘我,主张遁世
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齐物论,乐天安命,崇尚自然
法家 韩非 战国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君主集权,以法治国,变法革新
[知识清单] 孔子
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礼。 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 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1.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 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 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2.政治主张 主张“先富后教”、道德教化、取信于民、反对杀戮,为政之道在于以德为政、以身作 则、为民表率、举用贤才,为政必须正名、君臣应各尽其职,为政者应具备的美德等。
①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才。 ②“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骄”“吝”则是恶劣的品 质。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华出众也不足称道。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的能力。这道题目检测了 考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周朝初年,因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相 传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认为古代圣贤之一。“梦见周公”表明 孔子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和对周代文化的向往。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 语·泰伯》)
教育技巧。
评价
2016
《墨子》
23.从这段文字看, “节用”的含义24. 根据选文,理解并概
是□□□□□。
括墨子的“为政”思想。
2015 朱集熹注《注 ·四》 孟书子章集句2话 养3.是 吾根对 __据《 __材孟 __料子 __可》 ”以 中一判 “句断 我的, 知注朱 言释熹 ,。这 我段 善2言4.”从和画“线养句气中”概的括功“能知。
【注】相传尧传天下给舜,舜传天下给禹。
21. “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认为孔子的“我无能”的说法是 _______。
22. 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 “仁者”,按孔子说法,应该“不忧”;按孟子说 法,却又会“忧”。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
21. “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认为孔子的“我无 能”的说法是_______。
维护等级秩序、各守本分 名正言顺
小孝
孝悌:色难(发自内心) 守三年之丧报恩:心“安”
• [真题呈现]
[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
已。”(《论语·泰伯》) 【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 ②〔使〕假使。
2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
高考《论语》总复习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考情分析 二、复习策略 三、文本梳理 四、考题训练
• [真题呈现]
[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
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孟子?滕文公上》)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的能力,考查文化传承 与理解的学科素养。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段的原有意思。这句话是说, 即使一个人(君主)拥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华,如果骄傲又吝啬,那其他方 面也就不值得看了。很显然,孔子把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作为评判一个人 的首要标准,一个人如果缺少了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那么其他就无从谈 起。由此,即可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来。
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1.这段文字很有可能是______写的。 2.请你谈谈你对文中思想的理解。
荀子
体现了荀子“人性本恶”的思想。①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人生来就 有各种私欲,若顺应这些私欲不加规范,就会违背礼义,危及国家。要 用法度来规范,用礼义来引导,这样百姓才能守法知礼,国家才能安定。 ②荀子的思想具有现实意义。今天我们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就是用德 与法来规范引导社会,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1)识记概括题:成语、名句、中心思想等
(2)分析评价题:比较、总结、联系现实等
来自百度文库
[考卷分析]
年份
出处
理解
能力要求 分析
2018
《论语》
2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2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
含义是什么?
旨,并加以分析。
2017
《论语》
22.一说“吾与女,弗如 2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也”中的“与”为连词, 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可 断 为 “ 吾 与 女 弗 如 “ 四 科 ” 区 分 , 其 中 颜 渊 属 于也”。根据这样断句,综 ________,子贡属于________。 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
•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 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
1.上文中出现的一个熟语是: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中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请你谈谈对对此的理解。
1.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道家主张,能讲出来的道,就不是道家所说的道了。事物能用名字命 名的,那么也就不是它原来的称谓了。所以这个道是只能意会不能言 传的东西,是玄妙而深远的。
教材内容复习
• 第一课:孔子的德政主张 • 第二课:孔子的礼治主张 • 第四课:孔子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 第五课:孔子的人生价值观 • 第六课: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 第八课:孔子的交往观 • 第十一课:孔子的教育观 • 第十二课:感人的师生关系 • 第十三课:师生关系 • 第十四课:孔子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重点考察对人物观点的概
括。所说的“君子道”指的是君子所具有的品格,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 的品格便是“不忧、不惑、不惧”三个方面,这是君子的终极追求,因而孔子 说君子应该 做到“不忧”。而孟子那句话的意思是: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 忧虑,舜把得不到禹、皋陶作为自己的忧虑。他认为能为天下找到贤能之人来治 理国家的国君,才叫仁君,所以尧舜是为天下而“忧”。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2.仁政思想。①孟子主张要用仁义恩泽百姓,“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 焉”,唯有此,才能实现社会安定。②孟子的仁政思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 义,民生乃国家大计,以民为本,切实关心百姓,国家才会健康持续发展。
•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
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礼与仁的关系: 仁是礼的核心、基 础,礼是仁的外在 表现和目的。
➢孝悌与仁的关系: 孝悌是仁的基础、 根本。
克己
背景原因:礼崩乐坏、名实不符、天下无道
礼治
【恢复周礼,恢复等级秩序(核心: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即各安其位、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各谋其政)】
实行仁 爱
孝悌是 大孝 基础
6.修身养性 君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直道而行;与人为善;文质彬彬。
孟子 孟子思想的核心:仁政,民本,性善。 1.仁政思想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 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 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2.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君主应以保民为先, 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3.性善说 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他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 义,礼,智。他十分重视道德修养,认为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14
《论语》
2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 ________观。
2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 高不直?对孔子这种 评价,你怎么看?
关于传统文化经典的复习内容与方法
内容
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流派的思想内涵及哲学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传承对现实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的独特价值(成语、表现方法)
传
统 文
答案:先生在说自己 自谦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经典文本含义、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解答此 题,应对文本进行逐字翻译,然后理解把握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 “夫子自道”中,“道”意为“说”,“自”做“道”宾语,属 于宾语前置句,这句话翻译为“夫子在说自己”。孔子说自己做 不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而子贡却认为“仁、 知、勇、”正是孔子具有的品格,一句“夫子自道”表达出了孔 子在自己学生心目中谦虚的形象,所以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 是自谦的说法。
3.经济思想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 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 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 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 4.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育目的:安邦治国,学而优则仕。 教育内容:六经(六艺),以“文行忠信”作为施教的主要内容,排斥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把思想品德的教育放在首位,重视体育教育,讲美育。 学习规律:要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理解“学”与“思”的关系。 教学方法:注重启发诱导,强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注意切磋讨论,教学相长。“当仁,不让于 师”。 5.哲学思想 中庸之道,有持中、稳健、理性、包容、调和的特色。①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②执两用中,实 行稳健的主张;③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④宽容包纳,和而不同。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 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 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
1.“常有欲以观其徼”中的“徼”很有可能是__D_____的意思。
A.外在 B.现象 C.条文 D.本源 2.联系本段,请你谈谈道家对“道”的理解。
22. 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 “仁者”,按孔子说法,应该“不 忧”;按孟子说法,却又会“忧”。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 么说的原因。
①孔子认为有仁德者修为高超,乐天知命,所以面对人生各种不如 意境遇时,都能“不忧”。 ②孟子立足尧、舜帝王身份,认为他们因为没有得到理想的继承者 而为天下百姓“忧”。
为政以德
为 政 德政、礼治 以 德 方法
1、富民(”足食“是物质基础,”足兵“是国防安 全保障,主张减轻赋税,反对横征暴敛,以民为 本。)
2、教民(信 权巩固)
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政
3、正己(修身、个人道德,表率和榜样作用, 以身作则)
4、举贤(辅佐君王实现德政、礼治)
联系今天:科教兴国,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方法
化
文言阅读能力(文与言) 用拿来和比较的方法把握 用辨正的方法评价 用联系现实批判继承文化遗产
流派
孔孟儒学 老庄哲学
其它诸子
诸子思想简介
学派 儒家 墨家 道家
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老子 庄子
时代
春秋 战国
战国 春秋 战国
主要思想
提倡“仁”“礼”和“中庸” ,实行仁政,以德治国,“克己复礼”, 积极入世,“有教无类”, “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重义轻利 “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君舟民水”,人性本恶,学习的 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兼相爱、交相利”,推己及人,主张 “非攻”、 “尚贤”、节俭,讲究实际功利精神。
道,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顺天忘我,主张遁世
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齐物论,乐天安命,崇尚自然
法家 韩非 战国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君主集权,以法治国,变法革新
[知识清单] 孔子
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礼。 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 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1.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 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 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2.政治主张 主张“先富后教”、道德教化、取信于民、反对杀戮,为政之道在于以德为政、以身作 则、为民表率、举用贤才,为政必须正名、君臣应各尽其职,为政者应具备的美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