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
4.1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学习重点:
1.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
2.力和运动的关系及惯性和质量的关系。
【课前自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探索历程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动力学的基本问题。
人类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填写下表。
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必须有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没有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
(P68)
伽利略的观点:力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P69)
笛卡儿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也不会。
(P69)
注: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它突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能达到现实科学实验无法达到的极度简化和纯化的程度.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物体总是保持或, 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它改变这种状态。
注:①物体不受力时将处于__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状态。
②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即外力是改变______________的原因,力还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______________的原因。
3、惯性: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的或状态的性质。
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是 .质量越,物体的惯性越。
【课堂探究】
4、关于运动和受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力才会运动
B、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停止用力,物体的运动就会停止
D、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
5、当汽车启动时,车上的乘客会向后倾斜,为什么?
思考: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必须系好安全带,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规定?
【课堂练习】
6、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B.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7、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是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
明显而已。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
思考: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当你向上跳起后,为什么还落在原地?
8、物体A的质量为10 kg,物体B的质量为20 kg,A、B分别以20 m/s和10 m/s的速度运动,则( )
A.A的惯性比B大B.B的惯性比A大C.A、B的惯性一样大D.不能确定
9、一个以速度v运动着的小球,如果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经时间t后的速度是__________。
10、飞机投弹时,如果发现目标在飞机的正下方时才投下炸弹,能命是中目标吗?为什么?
11、在路上跑的人被绊倒时是向前趴着倒下,而慢走的人滑倒时,则大多数是后仰着地摔倒,试论述其原因.
【课堂小结】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
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2.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3.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学习过程:
【课前自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是描述物理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时,我们把其中某个量控制不变,而研究其它几个量的变化,我们把这种方法称
作。
在本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可先保持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然后保持物体不变,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3、大量实事告诉我们: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受力越大,物体获得的加速度就越;物体的受力一定时,它的质量越小,加速度也越。
4、本实验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若物体做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测量物体加
速度的最直接的办法是用测量位移和用测量时间。
然后由算出。
其实本实验也可不测定加速度的具体数值,若测出两个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x1、x2, 则加速度a1、a2之比为。
【课堂探究】
5、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根据课本上P73页参考案例:两个相同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板上,前端各系一条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小盘,盘中可放砝码.小盘和砝码所受重力等于使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力.因此增减小盘中的砝码就可以改变小车受到的合力.两个小车后端各系一条细线,用一个黑板擦把两条细线同时按在桌子上,使小车静止。
抬起黑板擦,两个小车同时开始运动,按下黑板擦,两个小车同时停下来。
用刻度尺测出两小车通过的位移,则位移之比就等于它们的加速度之比。
改变小车的质量,可以在小车中增减砝码。
先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各个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作出图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参考表格1
实验结论:
6、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再保持物体所受力不变,测量质量不同的物体在相同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由上题同样的实验装置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参考表格2
实验结论:
【课堂练习】
7、关于力下列说法中确的是( )
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②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③力是改变物体惯性大小的原因;④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8、在水平路面上,一个大人推一辆重车,一个小孩推一辆轻车,各自做匀加速运动(阻力不计).甲、乙两同学在一起议论,甲同学说:大人推力大,小孩推力小,因此重车的加速度大.乙同学说,重车质量大,轻车质量小,因此轻车的加速度大.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请简述理由。
9、一个物体受到4牛的力,产生的加速度a1=2m/s2,要使它产生的加速度a2=6m/s2,则需要施加多大的力?
【课堂小结】
与加速度有关的因素1、物体受的合外力 2、物体的质量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过程与结论
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合外力越合外力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
小车l 小车2
次数拉车砝码(g) 位移x1/cm 拉车砝码(g) 位移x2/cm
1
2
3
小车l 小车2
次数小车质量(g)位移x1/cm 小车质量(g)位移x2/cm
1
2
3
4.3牛顿第二定律
学习目标: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 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学习重点: 牛顿第二定律的特点。
第 1 课 时
【课前自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跟 成正比,跟物体的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 的方向相同。
表达式: 。
F 为物体所受的 。
(P74)
2、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符号是 。
力的定义:使质量为1kg 的物体产生
的加速度的力,称为1N ,即1N=1 。
(P75) 关系式F=Kma 中的比例系数K 的数值由F 、m 、a 三量的单位共同决定,三个量都取国际单位,即三量的
单位分别取 、 、 作单位时,系数K= 。
(P75)
【课堂探究】 3、F 1是一种比赛用车,其以风驰电掣的速度给观众莫大的精神刺激和享受,这种赛车比一般的小汽车质量小得多,动力大得多。
讨论:赛车为何设计得质量小、动力大?这对比赛有什么好处? 4、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物体,质量是2kg ,受到互成900
角的两个水平方向的力F 1、F 2的作用,两个力的大小都是10N 。
这个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 【课堂练习】 5、有关a 和F 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只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才具有加速度 B .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也一定恒定不变 C. 力随着时间改变,加速度也随着时间改变 D .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随即消失 6、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B 、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是速度仍为0 7、力F 1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是a 1=3m/s 2,力F 2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a 2=4m/s 2,则F 1、F 2同时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不可能为 ( )
A 、7m/s 2
B 、5m/s 2
C 、1m/s 2
D 、8m/s 2 8、某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当对它施加4N 的水平拉力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当水平拉力变为10N 时,物体的加速度多大?物体的质量多大?
9、某质量为1000kg 的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试车,当达到72 km/h 的速度时关闭发动机,经过20s 停下来,
汽车加速度是多大?受到的阻力是多大?重新起步加速时牵引力为2000 N ,产生的加速度应为多大?(假定试
车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不变)
【课堂小结】
牛顿第二定律中,加速度a 与合外力F 具有以下关系: 瞬时性: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具有瞬时对应关系。
即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同向性: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相同。
独立性: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各力将独立地产生与其对应的加速度(力的独立作用原理),而物体表现出来的实际加速度是物体所受各力产生的加速度叠加(按矢量运算法则)的结果 同体性:加速度和合外力是同属一个物体的,所以解题时一定把研究对象确定好,把研究对象全过程的受
力情况都搞清楚。
相对性: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10N 10N x y 0
第2课时
【课堂探究】
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A、由F=ma可知,a与F成正比,a与m成反比,a的方向与F的方向一致
B、牛顿第二定律说明当物体先受合外力时,物体才会有加速度
C、加速度的方向总跟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D、当合外力停止作用时,加速度随之消失
2、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很小的力去推很
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它。
这是因为( )
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物体。
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的增量极小,眼睛不易觉察到。
C、推力小于静摩擦力,加速度是负的。
D、桌子所受的合力为零。
3、质量是2kg的物体,受到4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
当撤去其中F1、F2两个力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1m/s2,方向向东,则F1、F2的合力为多少?方向如何?
【课堂练习】
4、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质量为2kg物体,,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互成900角的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都是14N,这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上多少?方向如何?
5、水平路面上质量是30kg的手推车,在受到60N的水平推力时做加速度为1.5m/s2的匀加速度直线运动。
如果撤去推力,车的加速度是多少?
6、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一个方向不变,大小从某一数值逐渐变小的外力作用时,木块将作( )
A.匀减速运动。
B.匀加速运动。
C.速度逐渐减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D.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直线运动。
7、汽车的质量是4.0×103kg,牵引力是4.8×103N,从静止开始运动,经过10秒前进了40m,求汽车所受的阻力?
【课堂小结】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时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图.
3.求出合力.注意用国际单位制统一各个物理量的单位.
4.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建立方程并求解
×103 N
4.4力学单位制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3.通过学过的物理量了解单位的重要性,知道单位换算的方法.
学习重点
1.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
2.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3.单位制.
学习过程:
【课前自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物理学中,只要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它物理量和单位。
这些被选定的物理量叫做。
它们的单位叫做。
2、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做。
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
3、为了便于交流,国际计量委员会在1960年在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制订了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叫做,简称。
【课堂探究】
4、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kg,在14N的恒力作用下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5s末的速度是多大?5s内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小结:题中己知量的单位都用国际单位制表示时,计算的结果也是用国际单位制表示的。
既然如此,在统一各已知量的单位后,就不必一一写出各物理的单位,只在数字后面写出正确单位就可以了。
5、一列1.2×103t的火车,由静止匀加速开动6min速度达到54km/h(15m/s),若运动中阻力为车重的0.005倍.求::(1)火车的加速度;(2)机车的牵引力(g=10m/s2)
【课堂练习】
6、在力学中,选、和这三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
7、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选择填空:
A.密度
B.米/秒
C.牛顿D.加速度E质量 F.秒G.厘米H.长度I.时间J.千克
(1)属于物理量的是(填前面的字母)。
(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
(3)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属于导出单位的是。
8、一辆速度为4m/s的自行车,在水平公路上匀减速滑行40m后停止。
如果自行车和人的总质量为100kg,则自行车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9、一辆质量是2t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
根据测试,这辆汽车在这种路面上紧急刹车时,汽车所受到的制动力为1.2×104N。
汽车要滑行多在距离才能停下?
【课堂小结】
加速度
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学习目标:
1、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学习重点:
1、正确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力进行分析
2、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学习过程:
第 1 课时
【课前自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和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联系起来。
实际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有两类主要问题。
(P85)
①若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再由运动学公式就可以知道物体的情况;
②若已知物体的情况,可以由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然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求出。
【课堂探究】
2、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在6.4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直线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4.2N.求物体在4s末的速度和4s内的位移.
3、以15m/s 的速度在水平路面直线行驶的无轨电车,在关闭电动机后,经过10s停了下来。
电车的质量是4000kg,求电车所受的阻力。
【课堂练习】
4、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2kg,受到两个大小都是50N且互成600角的力的作用,此外没有其它的力作用。
3s末时这个物体的速度是多少?3s内物体发生的位移是多少?
5、一个滑雪者,质量m=75kg,以v0=2m/s2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直线滑下,山坡的倾角θ=300,在t=5s 的时间内滑下的的路程x=60m,求滑雪者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力和空气阻力)。
【课堂小结】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时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图.
3.求出合力.注意用国际单位制统一各个物理量的单位.
4.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建立方程并求解
第 2 课时
【课堂探究】
1、如图所示,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小木块,在大小为F、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作加速运动.若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的加速度为多少?
2、一斜面AB长为10 m,倾角为30°,一质量为2kg的小物体(大小不计)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如图所示(g取10 m/s2)
(1)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B点时的速度及所用时间.
(2)若给小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则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是多少?
【课堂练习】
3、物体受到10N的水平拉力作用,恰能沿水平面匀速运动,当撤去这个拉力后,物体将()
A、匀速运动
B、立即停止运动
C、产生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
D、产生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
4、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2 kg,在水平恒力F推动下开始运动,4 s末它的速度达到4 m/s,此时将F撤去,又经6 s物体停下来,如果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不变,求F的大小.
5、质量为60kg的物体以4m/s的速度竖直匀速下降,若向上的力突然变为630N,并持续2s,则这2s内物体下降有高度是多少?(g=10m/s2)
【课堂小结】
4.6超重和失重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
2.进一步熟练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学习重点: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本质.
学习过程:
【课前自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超重现象是指:。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它包括两种可能的运动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89)
2、失重现象是指:。
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它包括两种可能的运动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89)
3、当物体处于“超重”与“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填“增大”、“减小”、“不变”)“超重”“失重”现象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和大小均无关,只决定于物体的的方向。
(P89)
4、日常所说的“视重”与“重力”有区别,视重大小是指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力大小,只有当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视重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
【课堂探究】
5、如图,人站在电梯中,人的质量为m.如果当电梯以加速度a加速上升时,人对地板的压力为多大?思考:若电梯以加速度a加速下降呢?
6、升降机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站在升降机里的人的质量是50kg,人
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多大?如果人站在升降机里的测力计上,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大?
⑵若升降机以0.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呢?
⑶若升降机以0.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呢?
⑷若升降机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呢?
小结:超重”“失重”现象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和大小均无关,只决定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
7、以10m/s的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空气的阻力可以忽略,分别计算0.6s、1.6s后物体的位置(g=10m/s2)。
小结:竖直上抛运动的受力情况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同,但具有向上的初速度,其运动学公式为①位
移公式:2
02
1
gt
t
v
x-
=;②速度公式为:gt
v
v-
=
;③位移速度公式为2
2
2v
v
gx-
=
-;④
上抛运动的最高高度
g
v
h
m2
2
=;⑤上抛到最高点的时间
g
v
t0
=落回原高度的时间
g
v
t0
2
=。
(取初速
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
【课堂练习】
8、某人站在台秤的底板上,当他向下蹲的过程中( )
A、由于台秤的示数等于人的重力,此人向下蹲的过程中他的重力不变,所以台秤的示数也不变
B、此人向下蹲的过程中,台秤底板既受到人的重力,又受到人向下蹲的力,所以台秤的示数将增大
C、台秤的示数先增大后减小
D、台秤的示数先减小后增大
9、在升降机中用弹簧秤称一物体的重力,由弹簧秤示数的变化可以判定系统的运动状态,下面说法正确的
是( )
A.示数大于物重,则升降机可能是向上作加速运动.
B.示数小于物重,则升降机一定是向下作加速运动.
C.示数等于物重,则升降机一定是作匀速直线运动.
D.示数时大时小,则升降机一定是作上下往复运动.
10、质量为m的小球系在轻绳的下端,现在对小球施加一个F=
2
1
mg的拉力,使小球偏离原位置并保持静止,则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偏角θ是( )
A.30°B.37°C.45°D.60°
11、游乐园中,游客乘坐能加速或减速上升的升降机,可以体会超重和失重的感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机内游客是处于失重状态
B、当升降机减速下降时,机内游客是处于失重状态
C、当升降机减速上升时,机内游客是处于失重状态
D、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机内游客是处于超重状态
12、以20m/s的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空气的阻力可以忽略,g=10m/s2。
由上抛运动开始计时。
⑴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⑵从上抛开始重新落回地面需要多少时间?⑶求速度大小为10m/s物体的位移大小是多少,所对应的时间是多少?⑷落回地面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a
本章复习
一、投影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二、本章复习思路突破
Ⅰ物理思维方法
l、理想实验法: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
“理想实验”不同于科学实验,它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作出更深层次的抽象思维过程。
惯性定律的得出,就是理想实验的一个重要结论。
2、控制变量法:这是物理学上常用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先让其中一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确定F、m、a三者关系时,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
3、整体法:这是物理学上的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整体法是把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隔离法是把系统中的某个物体单独拿出来研究。
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灵活运用,将有助于简便解题。
Ⅱ基本解题思路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
2、选取研究对象。
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同一题目,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4、当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去分别求合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的方向上。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根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入公式,按代数和进行运算。
6、求解方程,检验结果,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注:我们遇到的问题中,物体受力情况一般不变,即受恒力作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常用的运动学公式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如
2220
000/2
1
,,2,
22t
v v
x
v v at x v t at v v ax v v
t
+
=+=+-====等
【课堂练习】
1、质量为2.0 kg的物体在9.8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水平面运动后,0.5s时的速度是多大?若要使该物体由静止开始在1.0 s内运动5.0 m,则作用在物体上的水平拉力应多大?
2、质量为2m的物块A和质量为m的物块B相互接触放在水平面上,如图,若对A施加水平推力F,则两物块沿水平方向做加速运动,关于A对B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水平地面光滑,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F;
B、若水平地面光滑,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
3
F
;
C、若物块A与地面间无摩擦,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μmg;
D、若物块A与地面间无摩擦,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
3
2mg
Fμ
+
3、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由静止从同一高度下落,运动中所受的空气阻力分别是F1和F2.如果发现质量为m1的物体先落地,那么()
A. m1>m2
B. F1<F2
C.
2
2
1
1
m
F
m
F
< D.
2
2
1
1
m
F
m
F
>
4、如图所示,质量m=2 kg的物体与竖直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物体受到一个跟水平方向成53°角的推力F作用后,可紧靠墙壁上下滑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2.(g取10 m/s2,sin53°=0.8,cos53°=0.6),求:
(1)若物体向上匀加速运动,推力F的大小是多少?
(2)若物体向下匀加速运动,推力F的大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