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总体规划说明书(2020年九月整理).doc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安康概况

第一节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与西安市、商州市毗邻,西与汉中市接壤,南与四川、重庆相连,东与湖北为邻,处于川、渝、鄂、陕四省市接壤地区,故有“鸡心岭—脚踏三省”之说。地理座标为东径108°01′—110°12′,北纬31°42′—33°49′,市域面积2352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2.9%。

汉滨区位于市域的中部,市区在汉滨区中部的汉江两岸,现是安康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信息中心。

二、地形地貌

安康市北靠秦岭,南依大巴山,南北高山夹峙,河谷盆地居中,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全区,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地形地貌。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起伏较大,最高处是秦岭东梁,海拔2965米,最低处为白河与湖北交界的汉江岸边,海拔170米,地貌分为亚高山、中高山、低山和宽谷盆地四种类型。

三、江河水系

安康市域是陕西省河流密度较大地区之一,河流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汉江两岸发源和流经安康的河流,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73条,较大河流有子午河、汶水河、池河、月河、旬河、任河、岚河、吕河、南江河等,各河水量丰沛,全市总径流量为252.27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6.55亿立方米,入境容水量为145.72亿立方米。

四、气候特点

安康市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垂直地域性气候明显,地理分布差异大,汉江、月河川道和海拔600米以下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以上,海拔600米以上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以下,年极端最高气温40℃,年极端最低气温-11℃。年平均降水量为938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67.12小时,最大冻土深度7厘米,常

年主导风向为西南西风。

第二节社会经济环境状况

一、历史沿革

安康市在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夏代,安康属于梁州。商、周时期,为庸国的封地,称为“上庸”。秦时,在安康置汉中郡西城县,郡治设于西城。汉代沿袭秦制,除西城县外,新增设安阳、长利、旬阳、锡县4县。曹魏、西晋时期设魏兴郡,辖7县,隶属荆州。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安宁康泰”之意,改安阳县为安康县,“安康”从此得名。隋设西城郡,属梁州,辖6县。唐、五代、宋设金州安康郡。元、明设金州。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汉江洪水漫淹州城,遂于城南赵台山下筑新城,改金州为兴安州。清初仍设兴安州,乾隆47年(公元1782年)改设兴安府。民国时期,设安康行政督察区。1949年解放后设安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78年改名为安康地区行政公署,2000年元月1日撤地设安康市。

二、行政区划与人口

安康市辖一区九县,即汉滨区、宁陕、石泉、汉阴、旬阳、白河、紫阳、岚皋、平利、镇平县,103个镇、130个乡。2000年底,市域总户数79万户,总人口292.4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02%。在市域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38.3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1%;城镇常住人口67.19万人,占总人口的23%。人口密度124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0.08‰。

汉滨区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20个建制镇,27个乡,总人口为93.1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2029人,总面积3648.5平方公里。

三、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安康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尤其是汉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西康铁路的通车,科技园区的开发建设,使安康已成为陕西省的重要水电能源基地,西安的后花园和特色经济发展的栽体。2000年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78.7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4.93亿元,占31.6%,第

二产业19.94亿元,占25.3%,第三产业33.91亿元,占43.1%。分别较上年(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了6.15%、11.48%和7.85%。经济实力和增长速度均为全省中上水平。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作物种植结构有所调整,农林牧副渔全面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97.06万吨,较上年增长21.51%。以生态保护为目标的“山川秀美”工程开始启动,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3.44千公顷,森森面积继续扩大。畜牧、水产发展迅猛,全年肉产量达87908吨,水产品产量1931吨。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9.64千公顷,小流域治理3.97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14.23万公顷,退耕还林还草2.23万公顷。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核桃、板栗、蚕茧、木耳、香菇等。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达60.70亿元,增长24.06%。

表一农林牧渔业构成表按当年价计算

工业在改革中前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5个,全市工业总产值35.34亿元。增长16.09%。工业在资源开发的推动下,初步形成汉江水电、秦巴医药、蚕桑丝绸、金州矿产、绿色食品的特色产业群体,区域特色经济思想明确,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表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构成表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不断增长,2000年财政收入总额33626万元。城乡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8元,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4.78%和5.88%,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已由“温饱型”正向“小康型”的目标迈进。全市正在形成多渠道、开放式的商品流通体制,消费品市场继续增长,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4亿

元,全市大中型批发贸易企业的全年销售额3340万元。旅游业发展迅猛,尤其以自然观光和生态旅游独具魅力,已奠定了发展旅游业的新势头,去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50.8万人次,接待海外入境游客1800人次,外汇收入54万美元。

表三安康市在陕西省的地位

第三节市区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区建设现状

(一)城址变迁

安康因取“安宁康泰”之意而得名。历史上城池多有变迁,秦时始设西城,位于现城区江北一带。唐、五代、宋设金州安康郡于江南。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3年)汉江洪水漫淹州城,遂于城南赵台山下筑新城,新、老城相距二里,并以长柳堤相连。以后,历代异名,但城池未变。从清代到中华民国,新城为屯兵之处,官衙居住,商业多在老城,加之汉水之便,安康城逐渐成为陕南东部最大的水旱码头,各地商贾陆续在城内建馆,使老城座商达300多家。解放后,老城逐渐向南发展,使老、新城连为一体,尤其是阳安、襄渝铁路的相继通车,并在江北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