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对虾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
2019年第2期
福建对虾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文/林楠1 元丽花1 吴斌1 林国清1 王巧煌1 陈何东2 张健3 许智海4 严志洪5 杨章武6 黄永春7
福建省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养殖对虾以来,养殖产量递增的同时也受到对虾病害的影响,致使发展滞后。
经对虾健康养殖和疫病防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福建对虾养殖业开始逐渐复苏。
但对虾养殖在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的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虾苗育种核心技术较落后和对虾病害蔓延等问题。
为促进对虾产业健康发展,福建省政府加大了对对虾产业的财政、科研等政策支持力度,笔者也提出加快原良种体系建设,提高对虾苗种质量;发展对虾绿色健康养殖,加强疫病预防控制;培育质量兴渔新业态,保障对虾产品质量安全等建议以促进对虾产业发展。
对虾是国际公认的高蛋白水产品,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福建省对虾养殖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1991年福建省对虾养殖面积已达15300公顷,年养殖产量3万吨。
对虾养殖业曾作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之一,在福建渔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九十年代初由于白斑综合征等因素影响,福建对虾养殖业受到重大损失。
此后随着对虾健康养殖和疫病防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福建对虾养殖业开始逐渐复苏,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福建对虾养殖面积21756公顷,养殖产量14.8172万吨;苗种产量2030.9419亿尾,苗种产值45177万元;对虾加工产量8.8341万吨,加工产值63.2744亿元,饲料量78321吨。
福建对虾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一个苗种、养殖、饲料、加工、贸易齐发展的全产业链。
一、福建省对虾产业概况
(一)对虾养殖分布及产量
福建对虾养殖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2016年福建省对虾海水养殖产量117487吨,养殖面积16574公顷,淡水养殖(指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产量77563吨,养殖面积7623公顷。
各地区海水养殖产量、面积和淡水养殖产量、面积前三依次均为福州市、漳州市、宁德市,这三个地区的对虾养殖产量和面积总和均占福建省70%以上(表1)。
地区海水养殖
淡水养殖
产量/吨面积/公顷产量/吨面积/公顷福州市578405965365532971厦门市7493681252419莆田市72441335142345宁德市2124128984229826泉州市325152412859漳州市271625484337473266三明市0000龙岩市0021南平市0022936合计
117487
16574
77563
7623
表1 2016年福建各地区对虾海、淡水养殖产量和面积
47
2019年第2期
图1 2016年福建各地区对虾海水养殖产量(单位:吨)
品种
养殖产量/吨养殖面积/公顷南美白对虾8986810250斑节对虾61701648中国对虾47091168日本对虾117823018其他虾类4958490合计
117487
16574
表2 2016年福建省各品种对虾海水养殖产量和面积
(二)对虾主要养殖品种福建省对虾养殖以南美白对虾为主,2016年对虾养殖产量中约85%为南美白对虾。
除南美白对虾以外,海水养殖产量和面积较大的对虾品种依次为日本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表2、图1、图2)。
(三)对虾主要养殖模式以南美白对虾为例,目前福建主要养殖模式包括室内水泥池养殖模式、地膜高位池养殖模式、土池(常与鱼虾混养技术结合)养殖模式。
针对养殖模式的不同特点,养殖户经过长期的试验摸索,在养殖过程中总结了许多独具特色、实用方便的创新方法(表3)。
(四)对虾病害情况
根据《2017年福建省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报告》,2017年福建省南美白对虾监测到疾病14种,平均发病面积率、平均死亡率分别为5.49%、1.33%(图3),与2016年相比,发病面积率上升了0.01%,死亡率下降了0.08%。
监测到的疾病主要有肝胰腺细小病毒病、肠道细菌病、弧菌病等。
日本对虾监测到疾病7种,平均发病面积率、平均死亡率分别为7.55%、0.58%(图4),与2016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8.85%和5.34%。
监测到的疾病主要有白斑综合征、肠道细菌病、水霉病等。
(五)对虾苗种状况
福建闽南地区是国内最重要的对虾种苗生产、集散基地之一。
福建南美白对虾苗早在2014年产量就达到3271亿尾,占当年全国南美白对虾苗年产量的61.83%,是福建继养殖鲍之后单一品种产值最高的海水种苗品种。
2016年福建各地区对虾苗种产量分布见表4。
福建虾苗产业规模大、技术好,各生产环节有明确的分工,但目前产业链最重要的种虾培育环节还
比较薄弱。
(六)对虾加工、进出口及饲料生产状况
2016年对虾水产品加工产量73067吨,产值575881万元,对虾加工集中在福州、漳州两市(图5)。
福建省进出口的水海产品中涉及对虾的主要包括冻冷水小虾仁、冻对虾仁、小虾种苗等(表5),出口数量共计24202.707吨,出口金额36234.9362万元,进口数量共计1894.905吨,进口金额1277.5511万元。
此外,2016年福建省饲料企业生产对虾饲料96931吨,占所有饲料产量的13.51%,饲料企业
集中在福州、漳州、厦门三市,其中福州占福建省饲料产量一半以上(图6)。
二、科技支撑
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农业农村部从2005年开始开展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介发布工作。
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别发布了95项、100项和70项农业主推技术,其中涉及对虾养殖的主要有7项,包括对虾健康养殖技术、多种对虾病毒的现场快速高灵敏检测技术、鱼虾混养技术、虾鳖混养模式与技术、南美白对虾大棚设施养殖技术、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等。
这些主推技术从养殖模式、病害防控、养殖设施等方面入手,瞄准渔业科技前沿、产业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和区域性综合性技术难题等领域,解决广大渔民在养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有效提高渔业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最终实
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目的。
三、政策扶持
目前,福建对虾仍然面临着虾苗育种核心技术较落后和对虾病害蔓延等问题,为促进对虾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加大了对对虾产业的财政、科研等政策支持力度。
2017年出台的《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2017年~2020年)实施方案》,一方面提供资金建设凡纳滨对虾(南美白对虾)良种繁育基地、推广示范基地,提高品牌创新能力,改进和完善对虾产业良种繁育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加大了对研究人员的支持力度,加强优质虾苗繁育和对虾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支持开发主要病原快速检测试剂盒、高效微生态制剂、生物絮团技术等生态技术与制品,并积极将对虾新
图2 2016年福建各地区对虾海水养殖面积(单位:公顷)
养殖模式室内水泥池地膜高位池
土池
(鱼虾混养)典型区域长乐、连江漳浦、秀屿龙海
面积(亩)0.3~11~25~30
增氧(千瓦/亩)2~32~30.75
每日换水量30%30%~40%
盐度(‰)18~228~305~15
水深(m)0.8~1.5 1.8~2.5 1.0~1.5
投苗密度(万尾/亩)40~5040~458~10
虾苗主要类型一代苗一代苗土苗
表3 福建省对虾主要养殖模式情况
技术成果用于实践。
2017年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发布的《福建水产千亿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也对对虾等特色水产品种全产业链进行重点扶持,加强对虾种业创新、强化对虾良种推广以及培育对虾重点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对虾产业升级等。
此外,对虾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养殖、对虾产品加工等领域也得到各级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的重点关注和政策扶持。
48
2019年第2期
49
2019年第2期
地区对虾育苗量/万尾其中南美白对虾/万尾福州市879524879524厦门市2745700025457000莆田市363578263578宁德市78976917泉州市211743211743漳州市30478521375837合计
31967594
28194599
表4 2016年福建各地区对虾苗种产量
图4 2017年日本对虾养殖病害监测情况
29.24
2.86 2.95 1.89 1.35 2.791
3.16
4.74
8.95
3.54
0.020.240.360.260.050.110.530.140
51015202530351-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12月
发病率/%死亡率/%
3.44
2.340.4 4.49
11.91
7.65
9.47
7.85
1.86
5.49
0.38
0.080.580.680.89 3.31
0.220.320
24681012141-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10月
11-12月
发病率/%死亡率/%
图3 2017年南美白对虾养殖病害监测情况
四、对虾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建议
(一)制约发展的因素1.对虾病害依然严重
近年来,对虾病害,特别是病毒性疾病,已成为制约对虾养殖的主要问题之一。
此外,对虾养殖中也存在新发病害增多,防控难度加大的问题。
2016年底,福建闽南地区陆续有养殖户反应,南美白对虾出现暴发性死亡。
在对该病病原的研究中,陆续从病样中分离到的病原包括虾虹彩病毒、白斑综合征病毒、肝肠胞虫等,其中虹彩病毒即在对虾上发现的一种新型病毒,因此迅速得到水生动物疫
控部门和相关科研机构的关注和重视。
2.对虾苗种品质有待提高以南美白对虾为例,目前对虾苗种场供应的虾苗主要有三类,进口
“一代苗”、国内科研机构的“选育苗”和土苗。
福建对虾苗种生产以土苗为主,占苗种产量的95%以上。
而福建对虾养殖的需求多为一代苗或选育苗,因此福建本地生产的土苗只能销售往北方地区,本地养殖需求的一代苗市场则被海南、广东等地的对虾繁育企业牢牢掌握。
作为全国重要的虾苗生产基地的福建,却只能把利润较高的优质苗市场拱手相让。
同时,
因土苗的质量稍差,价格较低,导致福建对虾育苗企业利润普遍不高。
3.对虾饲料及渔药市场等良莠不齐
市场上对虾饲料、渔药品牌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近几年在对虾养殖中广泛使用的微生态制剂等动保产品。
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质量监管,且该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导致生产厂家众多,产品质量差别大,除实验室专业检测外肉眼无法鉴别质量好坏,而养殖户大多缺乏相关专业知识,难以选择符合需求的优质产品。
4.对虾养殖受环境因素影响大在对虾主要养殖区,同一水域往往被多家养殖户作为水源,由于部分养殖户无节制排污水,容易受到交叉污染。
同时,部分沿海地区过度开发,水体交叉污染且富营养化,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也对对虾养殖造成了严重影响。
此外,福建气候环境复杂,特别是夏季,暴雨、台风天气多发,而福建对虾养殖主要以集约化高密度养殖为主,养殖水体环境长期处于极限负载状态,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对虾应激爆发死亡。
50
2019年第2期
作者单位:1.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2.漳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3.莆田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4.漳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5.秀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6.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7.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出口
进口
数量/千克
金额/美元数量/千克金额/美元冻冷水小虾仁007000101500冻北方长额小虾001527001020320冻冷水小虾003981862611366冻冷水对虾00275013380冻小虾仁11767231812469200冻小虾21575011916717168174492440冻对虾仁175671022582629877002169冻对虾
5243128847692426087062408969未冻的冷水小虾及对虾,种苗除外0027611491小虾种苗及对虾种苗477067062108326未冻的小虾及对虾,种苗除外
1064
5550
表5 2016年福建省对虾相关水海产品进、出口情况
图6 2016年福建省饲料企业对虾饲料产量(吨)
图5 2016年福建省各地区对虾水产品加工产量(吨)和产值(万元)
(二)行业发展建议
1.加快原良种体系建设,提高对虾苗种质量
苗种是产业源头和上游,苗种质量是发展对虾养殖的关键环节。
为此,建议
依托漳州、厦门等对虾苗种主产地,通过原良种体系建设开展对虾良种选育,为对虾养殖业发展提供优质亲本种虾,解决种虾依赖国外进口的问题。
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科研机构、高校开展苗种繁育科技研发攻关,扶持有实力的大企业进入对虾种业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建设隔离条件好、空间充足的种虾培育基地,集育种、制种、扩繁为一体,提高对虾良种供给能力。
2.发展对虾绿色健康养殖,加强疫病预防控制
由于目前对虾疫病防控方面还未取得重大突破,因此现阶段对虾养殖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仍然是疫病。
相关应对措施要从苗种质量、养殖模式、水质管理、营养强化等绿色健康养殖多方面入手,采取各方面的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加强对虾苗种的病原检疫工作,保证虾苗质量,引导对虾养殖场走工厂化、专业化道路,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倡导大规格、高品质养殖,加强养殖用水管理,适当降低放养密度,控制投喂强度,创造良好的对虾养殖环境。
3.培育质量兴渔新业态,保障对虾产品质量安全
建议相关部门要积极宣传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提高对虾养殖户质量安全意识,开展对虾主要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普查,组织实施对虾养殖规范精准减量用药行动,推广应用微生态制剂等抗生素替代品,切实保障对虾产品质量安全。
同时,根据对虾与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积极示范、推广单一品种生态健康养殖和立体多品种混养、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