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框架下的最优环境税及其配套政策研究——基于中国数据的模拟运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经济增长 最优环境税 配套政策
一、引言
- 40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年均 10%左右的持续高速增长,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经 济增长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一方面,粗放型的经济增长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而另一方面,现行环境政策效率低下,无法有效控制企业和居民的污染行为,环境污染问题迟 迟得不到解决。“十五”期间我国提出的环境保护目标几乎全面落空,“十一五”期间,我国又提 出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的约束性指标,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实现“十一五”期 间的节能减排目标还存在巨大的压力。 “外部性”是自然环境的基本经济特征,这种特征所导 致的污染主体个人收益和成本不对称是环境问题难以解决的根源。污染主体从污染排放过程 中获得了巨额收益,但却只承担了污染成本的很小一部分,这种成本和收益的不对称造成了 环境问题上的“公共地悲剧”。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就必须解决环境的“公共 地悲剧”问题,使微观主体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来控制排污,保护环境。 从发达国家的已有 经验来看,开征“环境税”,让污染主体承担污染成本,能很好地解决环境的“外部性”问题。 现 在,开征环境税已经成为我国解决严峻环境问题的现实选择 ,2009 年 1 月 1 日起开征的“燃 油税”正是我国在环境税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此后,在 Pigou 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了环 境税的 “双 重 红 利 ”(Double Dividend)理 论 ,这 一 理 论分支在最优环境税问题的研究上至今仍占据着重 要的 地 位 。 Tullock(1967)、Kneese 和 Bower(1968) 和 Pearce(1991)等研究认为,征收环境税具有同时 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社会福利的作用, 亦即存在 “双重红利”。 在此基础上,双重红利者们认为,既然 征收环境税存在双重红利,就应该提高环境税的水
Bovenberg 和 Mooij (1997)进 一 步 在 内 生 增 长 框架下研究了最优环境税问题。 他们将企业污染排 放和治污投入作为生产要素引入总量生产函数中, 并同时考虑了环境质量给生产效率带来的“溢出效 应”。 Bovenberg 和 Mooij(1997)在这个分散决策的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求解了最优环境税,并研究了 环境税双重红利问题。 他们的研究发现,在同时存 在 环 境 扭 曲 和 税 收 扭 曲 的 次 优 (Second-best)经 济 中,即使将环境因素引入总量生产函数也无法推翻 Bovenberg 和 Mooij(1994)关 于 最 优 环 境 税 低 于 庇 古税的基本结论。 他们还指出,只要环境作为一种 公共消费品进入了效用函数,最优环境税就会低于 庇古税水平。 并且,在最优环境税水平上,环境税的 征收会加重税收体系的扭曲作用, 降低经济增长 率。 但是,他们也指出,当政府缺乏更直接的抽取经 济租金的办法时, 最优环境税也可能会超过庇古 税,也就是说,当缺乏对利润开征的各种显性税收 时, 环境税可能成为一种抽取经济租金的隐形手 段。 但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环境税超过了庇古税水 平,它在削减污染方面的效率也会降低。 此外,在他 们的研究中,他们还进一步指出:如果污染与其他 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相对容易,那么最优环境税水 平将低于庇古税水平;如果污染与其他生产要素之 间的替代较难, 那么最优环境税水平将高于庇古 税。 Bovenberg 和 Mooij(1994,1997)在增长理论的
二、文献简评
关于最优环境税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 Pigou (1928) 的研究,Pigou 在福利经济学方面的相关研 究 本 身 也 是 环 境 税 问 题 最 初 的 理 论 来 源 。 Pigou (1928)在 其 经 典 论 述 中 指 出 , 环 境 污 染 问 题 的 根 源 是经济行为的外部性,而要想解决经济活动的这种 外部性,就必须把行为的各种成本“内部化”。 因此, 应对污染者征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和不存在 其他扭曲性税收的条件下,污染税的最优税率应该 等于“庇古税”,即企业造成的边际社会损害。 然而, 庇古税规则下的这种最优环境税只是局部均衡分 析的结论, 而局部分析方法本身存在局限性。 但 Pigou 关于最优环境税的开创性探讨启发研究者们 长期关注最优税收方面的研究,他提出的庇古税也 成为最优环境税研究者们的一个共同理论基础和 确定最优环境税税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基准。
* 本成果受到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理论研究 ”(项目号:02JAZ790014)和国 家 社 科 基 金 项 目 “ 经 济 增 长 的 收 入 分 配 效 应 研 究 ” (项 目 号 :06BJL040 )的 支 持 。
在开征环境税时采取哪些配套措施才能有效避免 环境成本上升可能给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带来的 不利影响? 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中国环境税及其税 制设计显然有着直接的参考价值,本文尝试从内生 增长理论的角度并利用基于中国数据的模拟运算 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 41 -
经济增长框架下的最优环境税及其配套政策研究 中国金融·财政论坛
来的研究者们在增长框架下研究环境税及其优化 问题提供了直接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Bovenberg 和 Mooij(1994)在增长 框架下对最优环境税的税率进行了研究,并质疑了 环境税双重红利理论的存在性。 他们认为,环境税 的双重红利来自于 2 个方面:“收入循环效应” (Revenue-Recycling Effect) 和 “ 税 收 交 互 效 应 ” (Tax-Interaction Effect)。 收入循环效应是指将环境 税收入用于降低劳动所得税后,劳动者的就业意愿 增加,失业率减少。 税收交互效应是指环境税导致 污染性产品的价格上涨,使得劳动所得的实际购买 力降低,当劳动供给弹性为正时,劳动供给将因此 减少。 这就隐含地说明环境税的课征如同所得税一 样会产生扭曲效应,“双重红利” 是否存在取决于 2 种效应的叠加后果。 此外,他们还指出,在已经存在 扭曲性税收的次优世界中,污染的最低税率低于庇 古 税 — — — 完 全 内 部 化 污 染 的 边 际 社 会 损 害 的 税 收 。
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开征环境税无疑将提高企业的环境成本,短期内可能给 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带来冲击。 并且,低环境成本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 来源之一,在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都已显著上升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 环境成本势必在短期内给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的压力。 而从发达国家开征环境税的实践来看, 最优环境税税率设定问题十分关键。同时,为了避免开征环境税可能给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开征环境税的过程中往往采取各种配套措施。因此,在我国开征环境税之前,至少应该对如 下几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什么样的环境税是最优的环境税?最优环境税由哪些因素决定?
本文余下部分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研究最 优环境税及其决定因素的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和综 述;第三部分通过在总量生产函数中引入环境的外 部效应构建了一个考虑环境质量和环境税的内生 增长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最优环境税的理论特 征及其决定因素;第四部分在第三部分所构建的理 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中国历史数据,得到了一个模 拟中国经济增长的“基准模型”,利用这一基准模型 对中国经济的最优环境税及其决定因素进行研究, 并预测环境税与相关配套政策的协同效应,对中国 开征环境税应该采取的配套措施进行了分析。
Gradus 和 Smulders(1993)首 先 在 增 长 理 论 的 框架下引入了环境因素并考虑了环境保护政策问 题 , 他 们 同 时 在 标 准 的 新 古 典 经 济 增 长 模 型 、Romer (1986) 模 型 和 Lucas (1988) 模 型 中 引 入 了 环 境 因 素。 在他们构建的新模型中,污染被视为物质资本 的一种副产品,环境质量作为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 的要素进入模型,污染的治理主要通过对环保知识 的 R&D 来实现。 Gradus 和 Smulders(1993)并没有 在增长模型中直接引入环境税,但他们成功地在新 古典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中引入了环境因素,为后
Pigou 理论和双重红利论的共同问题是, 它们 都假设经济体系是完全竞争的,而在非完全竞争且 存在扭曲性税收的次优世界中,环境税的最优税率 并不一定等于庇古税,而是有所偏离。 与此同时,随 着经济增长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研究者们开始 在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引入环境因素和环境税 政策,并进而探索环境税的优化问题,目前这一框 架已经发展为理论界研究最优环境税问题的主流 方法之一。
《管理世界》(月刊)
2009 年第 6 期
平,降低其他扭曲性税收的水平。 因此,他们认为最 优环境税的税率应该高于庇古税,以尽可能地发挥 环境税的作用。 环境税的“双重红利”理论一经提 出,就引发了研究者们的巨大兴趣,西方的环境经 济学家和财政经济学家们开始为双重红利寻找实 证上的证据。 West 和 Williams(2004)对次优条件下 的最优环境税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设定 最优环境税税率的过程中,污染性商品与闲暇之间 的关系和交叉价格弹性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们 第一次估计出了这一弹性,发现两者之间是相对互 补品的关系,而并非已有大多数研究所说的是替代 品的关系。 这一发现的直接结论是,在次优世界里, 最优环境税的税率必须高于污染的社会边际损 害— ——庇古税,才能对环境实现最有效保护。 同时, 他们还指出,美国的现行燃油税税率远低于最优环 境税。 Shiro Takeda(2006)利用日本数据设计了一 个多部门动态 CGE 二氧化碳税模型来研究最优环 境税,模型中碳税收入用于减少原先存在的扭曲性 税种,以保持税收收入不变。 结果发现,当环境税收 入用于替代劳动税和消费税时, 双重红利不存在; 但当环境税收入用于替代资本税时, 双重红利存 在。 因此,在实证上尚未确定最优环境税与庇古税 之间的关系。
框架下深入研究了最优环境税问题,但他们的研究 并没有涉及最优环境税如何确定的问题,亦即没有 回答经济体系中的环境税由哪些因素决定的问题。
Fullerton 和 Kim (2006) 对 已 有 的 在 经 济 增 长 框架下研究环境税与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关系的 研究思路进行了一个全面的综合。 在他们的内生增 长模型中,全面考虑了公共支出、扭曲性收入税、环 境税、治污知识的作用、技术进步、污染的外部性、 环境再生、 福利和经济增长等诸多要素。 Fullerton 和 Kim(2006)从 开 征 环 境 税 对 经 济 增 长 和 社 会 福 利影响的角度研究了环境税及其优化问题,认为使 经济增长率最大化和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最优环 境税是不等价的(Greiner 和 Hanusch(1998)最早从 数学上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最优环境税的税率确 定首先取决于经济体的目标设定和价值取向。 然 而,Fullerton 和 Kim(2006)同样没有进一步探讨最 优环境税的最终决定因素问题,因此也无法为环境 税实践中的税率设定问题提供必要的参考。 此外, 他们的研究还有着明显的缺陷,在利用美国数据对 模型的相关变量进行测算时,资本的收益率恒为 0, 但作者并没有给出必要的解释。
经济增长框源自文库下的最优环境税及其配套政策研究 中国金融·财政论坛
经济增长框架下的最优环境税 及其配套政策研究*
— ——基于中国数据的模拟运算
□刘凤良 吕志华
摘要:开征环境税已经成为我国环保政策的现实选择。本文通过在总量生产函数中引入 环境的外部效应构建了一个考虑环境质量和环境税的内生增长模型。在本文的模型中,最优 环境税是使均衡增长路径上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环境税,最优环境税的税率由刻画实际经济体 特征的各参数内生决定。开征环境税的过程中必须使用配套政策以降低环境成本上升对经济 增长和社会福利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开征环境税的基础上,提高居民环境偏好程度或环 境边际再生能力的配套政策能同时起到改善环境质量、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和社会福利水平 的作用;但单纯促进技术进步的配套政策不利于环境保护和长期经济增长,通过技术研发来 提高企业对污染的“利用效率”具有动态无效率性。
一、引言
- 40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年均 10%左右的持续高速增长,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经 济增长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一方面,粗放型的经济增长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而另一方面,现行环境政策效率低下,无法有效控制企业和居民的污染行为,环境污染问题迟 迟得不到解决。“十五”期间我国提出的环境保护目标几乎全面落空,“十一五”期间,我国又提 出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的约束性指标,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实现“十一五”期 间的节能减排目标还存在巨大的压力。 “外部性”是自然环境的基本经济特征,这种特征所导 致的污染主体个人收益和成本不对称是环境问题难以解决的根源。污染主体从污染排放过程 中获得了巨额收益,但却只承担了污染成本的很小一部分,这种成本和收益的不对称造成了 环境问题上的“公共地悲剧”。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就必须解决环境的“公共 地悲剧”问题,使微观主体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来控制排污,保护环境。 从发达国家的已有 经验来看,开征“环境税”,让污染主体承担污染成本,能很好地解决环境的“外部性”问题。 现 在,开征环境税已经成为我国解决严峻环境问题的现实选择 ,2009 年 1 月 1 日起开征的“燃 油税”正是我国在环境税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此后,在 Pigou 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了环 境税的 “双 重 红 利 ”(Double Dividend)理 论 ,这 一 理 论分支在最优环境税问题的研究上至今仍占据着重 要的 地 位 。 Tullock(1967)、Kneese 和 Bower(1968) 和 Pearce(1991)等研究认为,征收环境税具有同时 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社会福利的作用, 亦即存在 “双重红利”。 在此基础上,双重红利者们认为,既然 征收环境税存在双重红利,就应该提高环境税的水
Bovenberg 和 Mooij (1997)进 一 步 在 内 生 增 长 框架下研究了最优环境税问题。 他们将企业污染排 放和治污投入作为生产要素引入总量生产函数中, 并同时考虑了环境质量给生产效率带来的“溢出效 应”。 Bovenberg 和 Mooij(1997)在这个分散决策的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求解了最优环境税,并研究了 环境税双重红利问题。 他们的研究发现,在同时存 在 环 境 扭 曲 和 税 收 扭 曲 的 次 优 (Second-best)经 济 中,即使将环境因素引入总量生产函数也无法推翻 Bovenberg 和 Mooij(1994)关 于 最 优 环 境 税 低 于 庇 古税的基本结论。 他们还指出,只要环境作为一种 公共消费品进入了效用函数,最优环境税就会低于 庇古税水平。 并且,在最优环境税水平上,环境税的 征收会加重税收体系的扭曲作用, 降低经济增长 率。 但是,他们也指出,当政府缺乏更直接的抽取经 济租金的办法时, 最优环境税也可能会超过庇古 税,也就是说,当缺乏对利润开征的各种显性税收 时, 环境税可能成为一种抽取经济租金的隐形手 段。 但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环境税超过了庇古税水 平,它在削减污染方面的效率也会降低。 此外,在他 们的研究中,他们还进一步指出:如果污染与其他 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相对容易,那么最优环境税水 平将低于庇古税水平;如果污染与其他生产要素之 间的替代较难, 那么最优环境税水平将高于庇古 税。 Bovenberg 和 Mooij(1994,1997)在增长理论的
二、文献简评
关于最优环境税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 Pigou (1928) 的研究,Pigou 在福利经济学方面的相关研 究 本 身 也 是 环 境 税 问 题 最 初 的 理 论 来 源 。 Pigou (1928)在 其 经 典 论 述 中 指 出 , 环 境 污 染 问 题 的 根 源 是经济行为的外部性,而要想解决经济活动的这种 外部性,就必须把行为的各种成本“内部化”。 因此, 应对污染者征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和不存在 其他扭曲性税收的条件下,污染税的最优税率应该 等于“庇古税”,即企业造成的边际社会损害。 然而, 庇古税规则下的这种最优环境税只是局部均衡分 析的结论, 而局部分析方法本身存在局限性。 但 Pigou 关于最优环境税的开创性探讨启发研究者们 长期关注最优税收方面的研究,他提出的庇古税也 成为最优环境税研究者们的一个共同理论基础和 确定最优环境税税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基准。
* 本成果受到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理论研究 ”(项目号:02JAZ790014)和国 家 社 科 基 金 项 目 “ 经 济 增 长 的 收 入 分 配 效 应 研 究 ” (项 目 号 :06BJL040 )的 支 持 。
在开征环境税时采取哪些配套措施才能有效避免 环境成本上升可能给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带来的 不利影响? 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中国环境税及其税 制设计显然有着直接的参考价值,本文尝试从内生 增长理论的角度并利用基于中国数据的模拟运算 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 41 -
经济增长框架下的最优环境税及其配套政策研究 中国金融·财政论坛
来的研究者们在增长框架下研究环境税及其优化 问题提供了直接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Bovenberg 和 Mooij(1994)在增长 框架下对最优环境税的税率进行了研究,并质疑了 环境税双重红利理论的存在性。 他们认为,环境税 的双重红利来自于 2 个方面:“收入循环效应” (Revenue-Recycling Effect) 和 “ 税 收 交 互 效 应 ” (Tax-Interaction Effect)。 收入循环效应是指将环境 税收入用于降低劳动所得税后,劳动者的就业意愿 增加,失业率减少。 税收交互效应是指环境税导致 污染性产品的价格上涨,使得劳动所得的实际购买 力降低,当劳动供给弹性为正时,劳动供给将因此 减少。 这就隐含地说明环境税的课征如同所得税一 样会产生扭曲效应,“双重红利” 是否存在取决于 2 种效应的叠加后果。 此外,他们还指出,在已经存在 扭曲性税收的次优世界中,污染的最低税率低于庇 古 税 — — — 完 全 内 部 化 污 染 的 边 际 社 会 损 害 的 税 收 。
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开征环境税无疑将提高企业的环境成本,短期内可能给 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带来冲击。 并且,低环境成本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 来源之一,在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都已显著上升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 环境成本势必在短期内给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的压力。 而从发达国家开征环境税的实践来看, 最优环境税税率设定问题十分关键。同时,为了避免开征环境税可能给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开征环境税的过程中往往采取各种配套措施。因此,在我国开征环境税之前,至少应该对如 下几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什么样的环境税是最优的环境税?最优环境税由哪些因素决定?
本文余下部分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研究最 优环境税及其决定因素的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和综 述;第三部分通过在总量生产函数中引入环境的外 部效应构建了一个考虑环境质量和环境税的内生 增长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最优环境税的理论特 征及其决定因素;第四部分在第三部分所构建的理 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中国历史数据,得到了一个模 拟中国经济增长的“基准模型”,利用这一基准模型 对中国经济的最优环境税及其决定因素进行研究, 并预测环境税与相关配套政策的协同效应,对中国 开征环境税应该采取的配套措施进行了分析。
Gradus 和 Smulders(1993)首 先 在 增 长 理 论 的 框架下引入了环境因素并考虑了环境保护政策问 题 , 他 们 同 时 在 标 准 的 新 古 典 经 济 增 长 模 型 、Romer (1986) 模 型 和 Lucas (1988) 模 型 中 引 入 了 环 境 因 素。 在他们构建的新模型中,污染被视为物质资本 的一种副产品,环境质量作为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 的要素进入模型,污染的治理主要通过对环保知识 的 R&D 来实现。 Gradus 和 Smulders(1993)并没有 在增长模型中直接引入环境税,但他们成功地在新 古典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中引入了环境因素,为后
Pigou 理论和双重红利论的共同问题是, 它们 都假设经济体系是完全竞争的,而在非完全竞争且 存在扭曲性税收的次优世界中,环境税的最优税率 并不一定等于庇古税,而是有所偏离。 与此同时,随 着经济增长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研究者们开始 在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引入环境因素和环境税 政策,并进而探索环境税的优化问题,目前这一框 架已经发展为理论界研究最优环境税问题的主流 方法之一。
《管理世界》(月刊)
2009 年第 6 期
平,降低其他扭曲性税收的水平。 因此,他们认为最 优环境税的税率应该高于庇古税,以尽可能地发挥 环境税的作用。 环境税的“双重红利”理论一经提 出,就引发了研究者们的巨大兴趣,西方的环境经 济学家和财政经济学家们开始为双重红利寻找实 证上的证据。 West 和 Williams(2004)对次优条件下 的最优环境税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设定 最优环境税税率的过程中,污染性商品与闲暇之间 的关系和交叉价格弹性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们 第一次估计出了这一弹性,发现两者之间是相对互 补品的关系,而并非已有大多数研究所说的是替代 品的关系。 这一发现的直接结论是,在次优世界里, 最优环境税的税率必须高于污染的社会边际损 害— ——庇古税,才能对环境实现最有效保护。 同时, 他们还指出,美国的现行燃油税税率远低于最优环 境税。 Shiro Takeda(2006)利用日本数据设计了一 个多部门动态 CGE 二氧化碳税模型来研究最优环 境税,模型中碳税收入用于减少原先存在的扭曲性 税种,以保持税收收入不变。 结果发现,当环境税收 入用于替代劳动税和消费税时, 双重红利不存在; 但当环境税收入用于替代资本税时, 双重红利存 在。 因此,在实证上尚未确定最优环境税与庇古税 之间的关系。
框架下深入研究了最优环境税问题,但他们的研究 并没有涉及最优环境税如何确定的问题,亦即没有 回答经济体系中的环境税由哪些因素决定的问题。
Fullerton 和 Kim (2006) 对 已 有 的 在 经 济 增 长 框架下研究环境税与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关系的 研究思路进行了一个全面的综合。 在他们的内生增 长模型中,全面考虑了公共支出、扭曲性收入税、环 境税、治污知识的作用、技术进步、污染的外部性、 环境再生、 福利和经济增长等诸多要素。 Fullerton 和 Kim(2006)从 开 征 环 境 税 对 经 济 增 长 和 社 会 福 利影响的角度研究了环境税及其优化问题,认为使 经济增长率最大化和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最优环 境税是不等价的(Greiner 和 Hanusch(1998)最早从 数学上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最优环境税的税率确 定首先取决于经济体的目标设定和价值取向。 然 而,Fullerton 和 Kim(2006)同样没有进一步探讨最 优环境税的最终决定因素问题,因此也无法为环境 税实践中的税率设定问题提供必要的参考。 此外, 他们的研究还有着明显的缺陷,在利用美国数据对 模型的相关变量进行测算时,资本的收益率恒为 0, 但作者并没有给出必要的解释。
经济增长框源自文库下的最优环境税及其配套政策研究 中国金融·财政论坛
经济增长框架下的最优环境税 及其配套政策研究*
— ——基于中国数据的模拟运算
□刘凤良 吕志华
摘要:开征环境税已经成为我国环保政策的现实选择。本文通过在总量生产函数中引入 环境的外部效应构建了一个考虑环境质量和环境税的内生增长模型。在本文的模型中,最优 环境税是使均衡增长路径上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环境税,最优环境税的税率由刻画实际经济体 特征的各参数内生决定。开征环境税的过程中必须使用配套政策以降低环境成本上升对经济 增长和社会福利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开征环境税的基础上,提高居民环境偏好程度或环 境边际再生能力的配套政策能同时起到改善环境质量、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和社会福利水平 的作用;但单纯促进技术进步的配套政策不利于环境保护和长期经济增长,通过技术研发来 提高企业对污染的“利用效率”具有动态无效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