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
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a4d037f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9.png)
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
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君子周而不比意思是: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
周,圆周,合围合群。
比,前后紧随,结党为奸。
”君子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是孔子所言。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君子矜持庄重而不与人争执,合群而不与人结成宗派。
”【解读】:群而不党这里提到的“矜而不争”,意思是说,与人相处要庄重谦和,处处忍让,不要争强好胜。
关于“群而不党”,必须搞清“党”的意思。
这里的党,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带有政治性的党派,而是具有更宽泛意义的因共同利益而结成的团体、派系等。
所以,“群而不党”是说待人接物平易近人,要合群,但不搞小团体,不去拉帮结派。
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君子反求诸己。
小人总认为自己没有过错,君子常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而且君子往往在自己方面找原因。
这是意译。
诸在这是兼词,之于的意思。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诸”是“之于”的合音。
碰到困难,君子力求自己解决,小人总想依赖别人。
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求助于别人。
而不具备君子品行的人,遇事总是习惯于求助于别人,而不是靠自己的去解决。
周而不比和而不周的意思
![周而不比和而不周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a903697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e.png)
周而不比和而不周的意思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周而不比和而不周,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提出的一种人生理念和处世态度。
周指的是修身养性,涵养品德,追求完善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和指的是待人接物,与人为善,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周而不比,则是指个人应该以自己为标准,不与他人攀比,心存高尚,不因他人的成就或失败而波动;和而不周,则是指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尊重他人的观点和做事方式,避免矛盾和冲突,追求和平与团结。
周而不比和而不周的意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周而不比,即自省与自警。
孔子认为人应该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行为,不以他人为借鉴,而是以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为标准。
在人际交往中,不与他人攀比,不自卑也不自大,保持谦卑和谨慎的态度,不盲从他人,而是根据自身情况和价值观作出决策。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达到自我完善的目标。
第二,和而不周,即合作与协调。
孔子认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理想。
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立场和处境,避免言语和行为上的冲突与对立。
在团队合作中,要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效率。
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周而不比和而不周的理念,也适用于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
在家庭中,夫妻双方要相互包容,沟通和理解,共同养育子女,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在社会中,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同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贡献力量。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进步。
周而不比和而不周是一种高尚的处世态度和生活理念,体现了个人追求完善自己和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只有坚持不懈地修身养性,以自己为标杆,不与他人攀比;与他人和谐相处,互相尊重理解,才能实现人生的最高追求和价值。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借鉴和传承周而不比和而不周的精神,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美好的家园。
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和“比”到底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和“比”到底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4690463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8.png)
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和“比”到底是什么意思?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大名家,其儒家思想、著作等,至今依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论语》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语录文集之一,较为集中、精炼、浅显易懂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思想原则。
在其众多语录中,有这么一句言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它表达的是什么思想呢?“周”、“比”有何含义?“周”现代释义为周围、环绕、周密、周全等,从此字的演变过程看,它始见于商代甲骨文,以没有“口”的“周”字为表现形式,形似“田”字,只不过跟“田”字不同,在“田”字的四个方格里面,还有密密麻麻的“点”,寓意田地上种满密密麻麻的庄稼,可表达“封田分地”的含义,体现了周王朝所建立的“分封制度”。
(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侵删)到了西周金文时期,其“田”字形下面开始出现“口”,虽可继续表达庄稼茂密,但是含义可引申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的:“周,密也”。
因此,此时的“周”可作“周密”。
后据时代演变,又延伸出多种含义,包括紧密、亲密、完备、周到等。
“比”字跟“周”字一样,同样始于甲骨文。
《象形字典》中的比是甲骨文,字形与“从”相似,像两个人、并肩而立。
造字本义为两人并肩挨着,再加上《说文解字》中“二人为从,反从为比”的记录,“比”字可理解为“两个人步调一致,比肩而立”,表达的是一种亲密关系,而并非现今释义中所暗含的竞争关系。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提倡礼乐,倡导仁义,只有君子才符合这样的道德标准。
因此,从孔子的角度理解“周”与“比”二字,前者可认为是在一个以君子为圆心的圆周范围内,前来与他结交的人,君子并无丝毫偏袒,并与所有人保持相同距离,不远不近,不亲不疏。
而后者在孔子眼中却成了一种带有贬义的代名词,也就是跟小人划上等号,可暗指因“共同利益”走到一起而干坏事的蝇营狗苟之辈。
因此,按照上述两种意思去理解孔子所表达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真正含义,可简要概括为,君子与人结交,不会刻意亲近或疏远任何一个人,而小人与人结交,往往会与一两个人走的很近,故意疏远他人。
表现君子品质的名言或诗句
![表现君子品质的名言或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5fff133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7.png)
表现君子品质的名言或诗句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就像伯牙子期,他们的情谊纯粹而真挚,不掺杂任何利益纠葛,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交啊!例子:我和我的好友就像君子之交,平时联系不多,但彼此心里都有对方,关键时刻总能互相帮助。
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你看那些光明磊落的人,做事从不偷偷摸摸,心里多敞亮呀!例子:他这个人呀,绝对是个君子,说话做事坦荡荡,从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好比运动员不断挑战自我,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君子不也该如此吗?例子:他遇到困难从不退缩,一直努力向前,这不就是自强不息的君子吗?4.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就像承诺了别人就要做到的好汉,那才叫有担当呢!例子:他说过会帮我,就一定会做到,真是君子一言啊。
5.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不是嘛,赚钱就得通过正当途径,不能昧着良心呀!例子:他做生意一直秉持着这个原则,是个真正的君子。
6. “君子不器”,哎呀,就像那些多才多艺的人,不会局限于一种才能,多厉害呀!例子:她什么都会,简直就是君子不器的典范。
7.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想想那些只看重利益的人,和君子差别多大呀!例子:在利益面前,他首先想到的是义,真是君子啊。
8. “君子和而不同”,这不就跟一个团队里大家各有想法但又能和谐相处一样嘛!例子:他们虽然观点不同,但能做到和而不同,都是君子啊。
9.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个人既要有内在又要有外在,才是完美的君子呀!例子:他不仅有才华,还很有礼貌,真是文质彬彬的君子。
1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就如同那些团结大家而不是结党营私的人,多值得敬佩呀!例子:他对待每个人都一视同仁,是君子周而不比的表现。
我的观点是:君子的这些品质都非常宝贵,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追求,让自己也成为一个具有君子品质的人。
儒家经典中论述君子的名句
![儒家经典中论述君子的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88df882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a.png)
儒家经典中论述君子的名句儒家经典中论述君子的名句有很多,下面是一些例子:1. "君子和而不同"(《礼记·大同篇》):君子能够和别人和睦相处,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意见。
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君子宽容包容,不拘泥于小节,而小人则只顾比较,不顾整体。
3. "君子不器"(《论语·述而篇》):君子不是一个空洞的容器,而是内外兼修,具备德行和才能。
4.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里仁篇》):君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应该戒除不同的恶习,青年时要戒色欲,壮年时要戒斗争,老年时要戒贪得无厌。
5.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述而篇》):君子能够保持坦然心态,不因成功而骄傲,而小人则因为骄傲而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6.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雍也篇》):君子注重道义,而小人只顾个人利益。
7. "君子不器"(《论语·述而篇》):君子不是一个空洞的容器,而是内外兼修,具备德行和才能。
8. "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泰伯篇》):君子对待天下的态度是无适无莫,即不偏爱也不厌弃,以公正的义之心对待众人。
9.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卫灵公篇》):君子心胸开阔,豁达大度,而小人常常忧虑烦恼。
10.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卫灵公篇》):君子通过文化交流结交朋友,并通过友谊来帮助和提升彼此的仁德修养。
这些名句都是儒家经典中对君子品质的描述,强调了君子应具备的道德和品德,以及与小人的区别。
论语名句: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名句: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https://img.taocdn.com/s3/m/0436cdffbb4cf7ec4afed044.png)
论语名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3)比而不周。
”【注释】(1)周:合群。
(2)比:音bì,勾结。
(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解释翻译】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这一章是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就品德而言,君子是有德之人,小人是无德之人。
在《论语》里面,把君子和小人对比着来说,有许多的章节。
这里讲『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讲周和比两个字。
什么叫周,什么叫比?古注里面有不同的说法,都说得很好,我们可以合起来看,这样去体会君子之德。
首先一个,周和比当作公和私来讲,这是第一种讲法,周是公,比是私。
也有的讲是义和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当义和利来讲。
那么也有的说普遍与偏党,周是普遍,比是偏党。
雪公老人主张依公私这种讲法,就是周是讲公,比是讲私。
君子大公无私,这就是「周而不比」,那么小人是反过来。
所以君子办事,存心都是为公,没有私心,没有自私自利。
平常修养,也是致力于去其私心,存其公心,这就是周而不比的意思。
那么小人办事,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他不是第一念为公。
在公与私有冲突的时候,他选择私而废弃公。
那么没事的时候,小人心里所想的,所盘算的都是自私自利的这些打算,没有为社会大众,为天下人考虑过,这叫「比而不周」。
为什么小人会这样?他心量太小了,为什么叫小人?小心量,只想到自己。
顶多想到自己一家,再大的他就想不到了,他不同意去想。
君子心量大,起心动念为天下。
他不是为一身、一家、一国,他是为天下。
那么圣人,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他所想的都不止一个天下,这一天下就一个地球,还是小。
那地球以外的,其它的星球,其它的世界?所以这心量还不够大。
圣人心量是涵盖整个宇宙,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周而不比,这周到极处了。
雪公又引古注,孔安国他的说法,这是西汉的经学家,孔老夫子的十一世后裔,说「忠信为周,阿党为比」。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精选140句)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精选140句)](https://img.taocdn.com/s3/m/00ebde7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f.png)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精选140句)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1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意思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意思是:君子以言行不一致为耻。
1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意思就是君子坚守正当而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注释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0a5dc4c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a.png)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是孔子所说,表明孔子做人处事的中道原则。
“周”是周全、普遍的意思,就是对人一视同仁,不分亲疏厚薄。
“比”是偏袒、偏护的意思,即结党营私,搞小团体。
“君子周而不比”,就是说君子对人一视同仁,不会偏袒某一方。
“小人比而不周”,就是说小人结党营私,对人不能一视同仁,他们只跟自己好的人亲近,只跟自己不好的人疏远。
孔子认为,君子是公正无私的,对人一视同仁,不会因个人好恶而偏袒某一方。
小人则不同,他们总是结党营私,以自我为中心,只跟自己好的人亲近,只跟自己不好的人疏远。
这种小人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是不符合社会公正原则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君子,应该做到公正无私,对人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
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小人的行为,不要结党营私,而是要以公正、公平、公开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
古人关于君子的名言(释义)
![古人关于君子的名言(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6bf2064d011ca300a6c390e0.png)
古人关于君子的名言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君子不器,周而不比
![君子不器,周而不比](https://img.taocdn.com/s3/m/75e9e08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1.png)
君子不器,周而不比【出处】《论语为政第二》【注解】周:合群;比(音bì):勾结。
周而不比:“周”和“比”都存有接合处的意思。
这里“周”指用义合,“比”指以利再分。
【译文】孔子说道:“君子团结一致而不合谋,小人合谋而不团结一致。
”君子和小人是以德行来划分的,在这里孔子对君子和小人做了更具体的划分,提出了“周”和“比”这样一对反义词:“周”是周至,指对人开放和包容;“比“是比附,指对人封闭和排斥。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君子无论和什么人相处都能够一视同仁,从不拉帮结派;小人却总是讨厌和自己相似的人结为小圈子,一起排斥异己者。
与人交往,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技能之一,它决定一个人生活世界的宽窄。
然而,人类又是个体差异最丰富最悬殊的群体,与自己熟悉了解的人相处,自然要容易一些,所以,党同伐异几乎是人类难以消除的天性。
孔子却把这称之为小人行径。
孔子是不是太不通人情了?当然不是。
人和人的差异存有两种,一种就是性情兴趣的差异,另一种就是人品人格的差异。
前一种差异只是性格差异,不存有不为高下,就可以说道各具特色;后一种差异却是道德差异,存有显著的不为高下。
兴趣相投,结为好友,这不但没错,反而应该提倡,孔子不也曾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吗?所以孔子这里所说的'“周”和“比”主要是针对道德差异。
在兴趣上,每个人都应该各投所好,但在是非善恶上,人则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为标准,以自己的私心好恶为标准来衡量人、选择人。
这才是孔子这句话的本意。
这句话对于球员来说尤其关键。
球员的顺利源自于与队友的精诚合作,而且球员须要不断挑选高级别的崭新球队去提升自己。
这就建议球员必须具有很强的人际环境适应能力。
这种适应力来自于哪里?正源自于“周而不比”的待人原则。
“周而不比”其实是一种不断拓展自我胸怀、跳出自我牢笼的过程。
无论到哪个国家哪支球队,踢好球是始终不变的目标,而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则是最基本的生存原则。
当一个球员能够始终谨守这个原则,而不是狭隘地以自己的标准来选择队友、要求环境,即便在性情、兴趣、习惯、语言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他也能够随处落地生根、顺利融入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的含义
![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7c17e07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b.png)
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的含义
和而不同,周而不比是一句非常经典的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际关系或者团体合作的状态。
和而不同意思是指在相互交往中保持和谐,但同时也应该尊重彼此的差异性。
这个词组强调了在处理关系时需要平衡不同的观点和存在的文化差异。
周而不比意思是指在相互竞争之间保持平衡,避免不必要的比较和分歧。
这个词组强调了合作、协议和平衡的重要性,以便所有人都能从合作和共同努力中获益。
因此,这个成语总体意思是指在处理人际关系或者团体合作中,应该努力保持和谐,同时尊重差异,并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和比较,以达到完美的合作状态。
论语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名句
![论语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4e253e3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f.png)
论语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名句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述论的集合,其中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名句很多,下面列举了一些: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乡党篇》)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善于协调不同意见,而小人只会追随同伴,不懂得和谐相处。
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阳货篇》)这句话指出君子胸怀开阔,心态平和,而小人则心胸狭窄,常常忧虑不安。
3.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述而篇》)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当谨慎言行,少说多做。
4.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述而篇》)这句话指出君子对待事物应该全面周到,而小人则只看重表面的比较。
5. "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篇》)这句话意味着君子不局限于身份和职位,而是以德行和能力来衡量一个人的品质。
6.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篇》)这句话强调了君子通过文化交流来结交朋友,朋友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追求仁德。
7.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泰伯篇》)这句话指出君子注重道义和正义,而小人只追求利益和私利。
8. "君子贤于禄而不争,小人争于禄而不得。
"(《论语·季氏篇》)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不争利益,而小人却因为争夺禄位而得不到真正的收获。
9. "君子喻于义,思以行之;小人喻于利,思以御之。
"(《论语·卫灵公篇》)这句话指出君子注重实践,将道义付诸行动,而小人则只追求自身利益,追求权谋手段。
10.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卫灵公篇》)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以德行来评价一个人的美好,而小人则以恶行来判断。
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8b2cec1bf18583d049645920.png)
君子和而不同背景知识: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祖籍宋国(今河南商丘)。
2.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第一则【原文】子曰:“君子和(1)而不同(2),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注释】 (1)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
(2)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
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评析】“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
其实,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
“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赏析解读--——在先秦时代,“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一种有差别的、多样性统一,因而有别于“同”。
比如烹调,必须使酸、甜、苦、辣、咸调合在一起,达到一种五味俱全、味在咸酸之外的境界,才能算是上等佳肴;比如音乐,必须将宫、商、角、徾、羽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五音共鸣、声在宫商之外的境界,才能算是上等美乐:反之,如果好咸者一味放盐,好酸者拼命倒醋,爱宫者排斥商、角,喜商者不用羽、徾,其后果便不难设想,也不堪设想了。
《论语》新考题6——君子交往的相关语句及练习
![《论语》新考题6——君子交往的相关语句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975b8be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9.png)
《论语》新考题6——君子交往的相关语句及练习(六)周而不比——正当的交往原则[内涵解读](1)周而不比周而不比是“和而不同”“群而不党”,即交往应有一定的原则,出于正当的目的,与众人和谐相处,团结一致但不结党营私。
要做到周而不比,一要胸襟宽广,“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二要以道义为重,做人讲忠信,办事讲原则,不唯利是图。
择友标准:友直,友谅,友多闻。
应该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人交往,而不是与谄媚逢迎、虚伪、夸夸其谈的人相交。
交往方式: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交往尺度: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矜而不争孔子认为君子有“仁德”之心,君子不争,不是说没有进取心,而是有进取心但不斤斤计较。
君子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为公共利益,为多数人的利益团结一致,而耻于与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
(3)以直报怨“以直报怨”即以公平正直的态度对待伤害自己的人,相对而言,“以德报怨”显得过于宽厚;法家的“以牙还牙”“以怨报怨”显得太褊狭。
冤冤相报,不利于社会稳定。
“以直报怨”是较高的一种境界。
[语篇摘译]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跟正直的人交朋友,跟诚信的人交朋友,跟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便有益了。
跟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跟态度伪善的人交朋友,跟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因为言论可取就选用一个人,也不因为人不可取就拒绝他的言论。
”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用朋友来辅助仁德的培养。
”5.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自持但不争强好胜,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
关于远离小人的警句
![关于远离小人的警句](https://img.taocdn.com/s3/m/fe23490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7f.png)
关于远离小人的警句1. 描写“卑鄙小人”的名言名句有哪些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释义: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第二》。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释义: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出自:《论语·里仁》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释义: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
出自:《论语》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释义: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
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出自:《论语·述而》5、“小人无耻,重利轻死。
不畏人诛,岂顾物议”释义:品质低劣的人不齿于人,感受不到耻辱,重视利益而轻视死亡,从而不畏惧被杀死,更不会顾忌社会的非议。
6、“小人无节,弃本逐末。
喜思其与,怒思其夺”释义:卑贱的人是不讲气节的,他们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喜欢想起给与别人的帮助或东西,厌恶想起对别人的强取。
出自:《小人吟》宋邵雍2. 激励人的名人名言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子贡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4.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5.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8.不因果报方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
9.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10.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11.立足定须成白璧,读书何止到青山。
12.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
13.读书有四个字最要紧,曰阙疑好问;做人有四个字最要紧,曰务实耐久。
与和而不同有关的名言名句
![与和而不同有关的名言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4f1e66b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7.png)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说在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君子既能保持自己的不同观点,不随波逐流,也能心胸宽广地容纳其他人的意见。
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百度教育商务合作,合作方向:产品代理销售或内容合作等。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孔子有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能和其他有个性的人和谐相处,小人则表面一致,而背后各行其是,各怀鬼胎。
7.视而不见,见而不看,看而不闻,闻而不语,语而不悦,悦而不说,说而不明。
8.飞鸟与鱼不同路,从此山水不相逢。
9.人和人的区别,在于为发掘和体现自身的价值所做出的努力,而不在人的本身。
10.和而不同如左右手天下一家息息相关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心照神交血肉相连意气相投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志同道合周而不比。
11.君子三基本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2.所谓心便是这样的东西,绝对不会一视同仁,就像河流,流势会随地势的不同而不同。
13.有时,我们与自己的差异要远远大于我们与他人的差异。
14.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遇到的许多烦恼正是因为我们对他人的观点视而不见。
什么叫“周而不比”和“比而不周”
![什么叫“周而不比”和“比而不周”](https://img.taocdn.com/s3/m/d892241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5.png)
什么叫“周⽽不⽐”和“⽐⽽不周”《论语·为政篇第⼆·⼀四》,⼦⽈:“君⼦周⽽不⽐,⼩⼈⽐⽽不周。
”【钱穆译】先⽣说:“君⼦待⼈忠信,但不阿私。
⼩⼈以阿私相结,但不念信。
”【杨伯峻译】孔⼦说:“君⼦是团结,⽽不是勾结;⼩⼈是勾结,⽽不是团结。
”【傅佩荣译】孔⼦说:“君⼦开诚布公⽽不偏爱同党;⼩⼈偏爱同党⽽不开诚布公。
”《说⽂》⽈:周,密也。
⽐,密也。
段本《说⽂注》,其本义谓相亲密也。
余义俌也,及也,次也,校也,例也,类也,频也,择善⽽从之也,阿党也,皆其所引申。
⼆⼈为从。
反从为⽐。
从上⾯看,“周”的解释各不相同,“⽐”的解释基本⼀致,偏爱,勾结,阿私等。
如果从“⽐”倒推过去,就应该不难发现“周”如何解释了。
因为⼆者互为相反的关系,⽐是勾结、偏爱,那么“周”应该是周全、普遍的意思。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注道:周,普遍也。
⽐,偏党也。
皆与⼈亲厚之意,但周公⽽⽐私⽿。
君⼦⼩⼈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每每相反。
然究其所以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
故圣⼈于周⽐、和同、骄泰之属,常对举⽽互⾔之,欲学者察乎两闲,⽽审其取舍之⼏也。
是说“周”是为了公,“⽐”是为了私。
君⼦与⼈团结在⼀起,是出于公⼼,⽽不为私。
⼩⼈反是。
由本章形成了现代汉语的⼆个词语,⼀个是周⽐,是指结党营私。
另⼀个是⽐周,它可以指结党营私,也可以是指集结、联合,也可以作亲近讲。
举⼏个例⼦来说明⼀下“君⼦周⽽不⽐,⼩⼈⽐⽽不周”。
《颜渊篇第⼗⼆·五》,司马⽜忧⽈:“⼈皆有兄弟,我独亡。
”⼦夏⽈:“商闻之矣,‘死⽣有命,富贵在天。
君⼦敬⽽⽆失,与⼈恭⽽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何患乎⽆兄弟也。
”司马⽜很忧愁,说:“别⼈都有兄弟,就是我没有。
”⼦夏说:“我听到的说法是:‘死⽣各有命运,富贵由天安排。
君⼦态度认真⽽⾔⾏没有差错,对⼈谦恭⽽往来合乎礼节,那么四海之内的⼈都可以称兄道弟。
’君⼦⼜何必担⼼没有兄弟呢?”君⼦为什么能和四海之内的⼈都可以成为朋友,是因为出于公⼼,依礼遵义⾏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刚发言:“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
“君子和而不同”
出自《论语·子路》,是孔子所言。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
“君子周而不比”摘自南怀瑾《论语别裁》: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通常的解读是:君子互相之间喜欢搞团结,不喜欢勾结;小人之间喜欢相互勾结,而不团结。
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
他说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