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成本10年升5倍制造业或将被美反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劳动力成本10年升5倍制造业或将被美反超
日前,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与德勤联合发布报告称,中国目前仍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但由于中国在人才、创新、能源政策、基础设施、法律环境方面表现尚待提高,到2020年,美国或将反超中国,成为第一。
德勤此前在2010年、2013年发布相关报告,中国均获得全球制造业竞争力第一的位置。中国此次再度夺冠,除了主因其传统的低成本价值主张,还因为其对于创造基础设施的长远发展,巩固了先进技术对未来制造业的作用。
报告认为,中国成功发展了自己的创新生态系统,研发开支显著增长,十分注重技术商业化以及强劲增长的风险资本投资。在某些领域,中国甚至超过了美国。比如,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2号,将“高性能计算”连同预测分析和智能工厂作为最有前途的先进制造技术。
这一报告搜集了逾500名全球制造行业首席执行官和高管的意见。这些高管从人才、劳动生产率、供应商体系、基础设施等12个驱动因素分析,对40个国家目前及未来制造业竞争力进行排名。
面临美国挑战
从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来看,中国第一的位置正面临美国的极大挑战。
美国制造业竞争力从2010 年的第四名上升到2013 年的第三名,而在今年的研究中,它继续升至第二名。企业高管预计,美国将在2020 年之前夺得第一名,而德国从现在起到2020年将一直维持第三名的位置。
报告指出,制造业目前正处于向可持续、智能、安全转型的阶段,这或令“美国制造”在未来五年内强势回归。预测分析,物物相连的网
络(也称“物联网”)、智能产品和智能工厂为特征的“工业4.0”,以及先进的材料,都是全球制造业竞争力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德勤全球消费与工业产品领导合伙人Tim Hanley认为,美国在开发先进的制造技术,包括智能互联的产品和工厂。同时,美国在预测分析以及先进材料方面也属世界领先,而这些因素正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而在个人、技术、资本和公司间建立联系、产生协同效应方面,美国的成就也很突出,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创新生态系统,并通过研发投资创造巨大价值。
其它国内挑战因素
除了美国制造4.0的快速发展,报告还指出,中国亦同时面临着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严峻挑战,如本地经济放缓、劳动力成本上涨、人口老龄化等。
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下降,其中大部分转向了服务业: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由于需求下降引起工业活动不断下滑,进而导致工厂产能过剩。
自2005年以来的十年期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了五倍: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成本套利下降,一些发达经济体的企业已经把他们的生产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国家或搬回自己的国家。(小编提醒:劳动力成本不仅包括工资,还至少包括福利基金、保险金和公积金等)
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抚养比可能增加到现在的3倍:在过去二十年内,劳动力人口(15岁-64岁)的年增长率第一次转为负数。到2030年,年轻人口(即15岁-39岁的群体)所占的比例将有可能从2013年的38%下降到28%。
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9%,创二十多年来新低,经济放缓或进一步持续。该报告指出,经济增长率低的原因之一是不断下滑的制造业活动。
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格局怎么变
对于全球制造业竞争力的变局,该报告提及:
老牌制造强国的回归:随着制造业不断采用更先进与更精细的产品、工艺技术和材料,20世纪的传统制造业强国(即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于2016年再次回到最有竞争力国家前10强行列。
两个竞争力集群:在制造业竞争力前10强的国家中,北美和亚太地区在竞争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到2020年,估计只留下两个位置给欧洲国家——德国和英国。
金砖四国的分解:在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除了中国,其他三个国家在过去几年内排名显著下降。
“强力五国”的崛起: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这五个亚太国家预计在未来五年将跻入制造业竞争力前15 强。
报告提及,尽管竞争力格局将继续发生变化,但制造商仍将人才列为全球制造业竞争力的最重要驱动因素。另外,成本竞争力(第二名)、生产力(第三名)以及供应商网络(第四名)也很关键。
延伸阅读:
用劳动力成本上升倒逼产业结构高度化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中国劳动力成本问题研究》课题组近日发布的报告认为,虽然近些年劳动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是劳动报酬的持续提升是合理的。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中国遇到了“刘易斯拐点”,出现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现象,劳动力成本随之上升。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劳动力总量出现了净减少。2012年应该是“刘易斯拐点年”。但是劳动力价格受供需两方面影响,仅仅从劳动力减少,无法推断劳动成本一定上升。既然劳动力的供需两端都减少,怎么可以断定劳动力成
本上升是由“刘易斯拐点”引起的呢?
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不应该对其有太多的情感偏好。不能说劳动力成本上升一定是坏事。现在着力要做的是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劳动力密集型要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最大好处是倒逼企业用资本代替劳动,研发新技术、利用新技术、推广新技术,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