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沟通的桥梁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和谐家庭、沟通从心开始
——《架起沟通的桥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9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容是义务教育课标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三课《架起沟通的桥梁》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课,一是说教材,二是说教学理念,三是说教学目标,四是说教学重难点,五是说教法与学法,六是说教学流程、七、说板书,八、说课后反思。

一、说教材
《架起沟通的桥梁》是义务教育课标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三课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在希望中长大”这一主题围绕学生成长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过程与社会、家庭、学校是分不开的。

而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父母对自己希望的心理之后,要懂得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二、说教学理念
突破以往的教学局限于任知层面上,努力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诱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教学采用课课外结合的策略,从认知到情感,再到发生道德行为的一贯性原则。

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
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容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与理解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尝试与学会沟通的主要方式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与感悟改善自己的沟通方式。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
1、综合性
2、实践性
3、开发性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沟通的技巧,实践沟通的技巧。

重点的依据: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2、教学难点: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用心。

难点的依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丰富学生的
社会认识和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五、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现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采取的学习方法有:
1、合作学习法
2、小组讨论法
3、活动体验法。

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趣激励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的精神。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播放电视剧《家有儿女》的主题曲,插入一些剧情照片。

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一家人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再播放电视剧《婆婆媳妇和小姑》的主题曲,插入一些剧情照片,提出问题:这一家人之间就没有亲情吗?通过这一提问更加激起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

设计意图:电视剧剧情再现,唤醒学生对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事情的回忆。

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是品德与社会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课堂学习活动:(30分钟)
活动一:爱的冲突,学会理解父母。

1、出示课本中的情景实例:在我们家里,都是爸爸说了算。

想让你做的事,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按他的要求去做,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2、同学们的家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请按下面提供的形式写下来。

算作是同学们的心灵档案。

3、亲爱的同学们请想一想,父母的种种希望和要求,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再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要求自己的孩子呢?这叫做
换位思考。

如果我们的父母也能换位思考,那将出现怎样的境界呢?
设计意图:由他人到自己,有生活到心,通过回忆,触动学生的心世界,通过讨论,学会换位思考。

为亲子之间的沟通扫除了心理障碍。

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活动二:分组讨论如何与父母之间进行沟通。

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已经感受到和父母之间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学会沟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表格中提供的实例,或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分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会留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小组的学习,探究问题,分析原因,最后进行小组总结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从具体的实例当中探讨沟通的技巧,应该比较容易,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
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

活动三:设计一份沟通计划,使爱的冲突中只有爱,而没有冲突,准备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在前面的活动中,同学们已经回忆了或者记录下了自己与父母之间不愉快的事情,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事情,制定一个和父母沟通的计划,赶快写一写吧。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制定计划,在课堂上我们了解了沟通的技巧,但并不等于真正的掌握它。

在生活当中与父母之间有效沟通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在此之前,设计一个沟通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同时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

活动四:回家以后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尝试与父母之间进行沟通。

这一环节可以认为是课后作业,学以致用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和落脚点。

由此也印证了新课标准中课程性质当中的实践性,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

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活动五: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3—5分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总结达到一致的认识,以突出本课的主题。

因此我们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都要与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在我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更有利的让我们成长。

六、板书设计
沟通的前提——————彼此了解
沟通的关键——————尊重理解
沟通的基本要领沟通的有效方法————换位思考
沟通的结果——————求同存异
我们要以爱的方式对待父母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七、说课后反思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个层面指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品德生活要与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各位评委老师,最后我想用英国著名社会学家斯宾塞的名言作为我今天说课活动的结束语“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各位评委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