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检测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检测卷
1.;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分化知州权力”。

他研究的专题是
A.北宋中央官制的改革
B.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C.北宋的军事政策
D.北宋的地方行政制度
2.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对宋朝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影响主要表现在
A.发展了商业经济
B.调和了民族关系
C.造就了文治局面
D.活跃了市民生活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4.烧饼、油条是我国的传统食物。

其中油条俗称“油炸桧”,意思是油炸秦桧。

这样的名称,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同情和肯定,这个历史人物是
A.寇准
B.文天祥
C.玄奘
D.岳飞
5.南宋著名爱国主义文学家陆游在《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一词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里的“胡”指的是
A.蒙古族
B.女真
C.契丹
D.党项
6.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追求品质、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代代相传,造就了许多手工业精品。

下列文物属于宋代手工业精品的是
7.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

下列城市名片可以唤醒南宋都城记忆的是
A.千古宋城,梦回临安 C.六朝古都,金陵风韵
B.繁华汴水,精彩开封 D.秦俑故乡,丝路源头
8.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宋朝令学者向往的主要原因有
①灿烂的科学技术②发达的社会经济③丰富的文化生活④包容的开放意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9.《千年风云第一人》摘录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名人有关成吉思汗的精辟论述以及各国媒体的报道,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展示了“千年风云第一人”的传奇一生。

下列内容不属于成吉思汗“传奇一生”的是
A.统一蒙古各部
B.建立元朝
C.建立蒙古政权
D.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
10.元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

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建立了蒙古国②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③灭掉西夏政权④设立北庭都元帅府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11.“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这反映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
B.行省制
C.三省六部制
D.郡县制
12.中国古代风俗图《瓦子内说书》中的配诗写道:“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

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

”材料中“瓦子”的主要功能是
A.饮食兼住宿
B.商业兼住宿
C.娱乐兼商业
D.宗教兼商业
13.《资治通鉴》是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下列历史人物不可能出现在该著作中的是
A.秦始皇
B.张骞
C.唐太宗
D.毕昇
14.“当11至13世纪之际,中国海船乘风破浪,昼夜星驰,多次成功往返于欧亚之间的远洋航路上。

”下列促进了中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的是
A.造纸术改进
B.指南针的应用
C.火药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的传播
15.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

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收地。

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

这反映了元朝
A.政令传达迅速
B.中央集权衰落
C.重视科技创新
D.海外贸易发达
二、辨析改错(8分)
16.宋元时期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时期。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960年,赵匡胤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东京即今河南洛阳。

改正:
【】(2)1115年,元昊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改正:
【】(3)蒙古军队先灭西夏,再与南宋结盟,灭金朝。

改正:
【】(4)元朝设置西域都护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江南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是非常显著的,江南水田耕作工具已配套,是唐代所不及的。

起秧有秧马……两宋作为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期,也正好是复种技术(双季稻和稻麦兼作)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

——摘编自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2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4分)
材料三宋代,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推动纸币出现的时代背景,指出纸币使用的意义。

(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

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

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

榷场的贸易量很大,如宋辽之间,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粟。

边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材料二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了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民族关系的特点。

根据材料一,你如何评价宋与辽、宋与西夏之间开设“榷场”这一事情?(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台湾地区设置的行政机构。

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有什么意义?(4分)
(3)纵观唐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唐宋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宋词回眸】
材料一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材料二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阅读上面两首词,分析这两位作者词风的相似之处。

(2分)
【元曲掠影】
(2)图1人物是我国元代最优秀的杂剧家,请写出他的名字。

与他齐名的杂剧家还有哪几位?(4分)
【科技领先】
(3)图2人物是谁?他的哪项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2分)
(4)图3是战国时期的指南工具司南(模型),其后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有何历史作用?(4分)
七年级下册·历史(RJ)
第二单元检测卷
1.;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分化知州权力”。

他研究的专题是
A.北宋中央官制的改革
B.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C.北宋的军事政策
D.北宋的地方行政制度
2.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对宋朝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影响主要表现在
A.发展了商业经济
B.调和了民族关系
C.造就了文治局面
D.活跃了市民生活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4.烧饼、油条是我国的传统食物。

其中油条俗称“油炸桧”,意思是油炸秦桧。

这样的名称,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同情和肯定,这个历史人物是
A.寇准
B.文天祥
C.玄奘
D.岳飞
5.南宋著名爱国主义文学家陆游在《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一词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里的“胡”指的是
A.蒙古族
B.女真
C.契丹
D.党项
6.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追求品质、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代代相传,造就了许多手工业精品。

下列文物属于宋代手工业精品的是
7.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

下列城市名片可以唤醒南宋都城记忆的是
A.千古宋城,梦回临安 C.六朝古都,金陵风韵
B.繁华汴水,精彩开封 D.秦俑故乡,丝路源头
8.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宋朝令学者向往的主要原因有
①灿烂的科学技术②发达的社会经济③丰富的文化生活④包容的开放意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9.《千年风云第一人》摘录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名人有关成吉思汗的精辟论述以及各国媒体的报道,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展示了“千年风云第一人”的传奇一生。

下列内容不属于成吉思汗“传奇一生”的是
A.统一蒙古各部
B.建立元朝
C.建立蒙古政权
D.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
10.元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

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建立了蒙古国②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③灭掉西夏政权④设立北庭都元帅府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11.“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这反映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
B.行省制
C.三省六部制
D.郡县制
12.中国古代风俗图《瓦子内说书》中的配诗写道:“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

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

”材料中“瓦子”的主要功能是
A.饮食兼住宿
B.商业兼住宿
C.娱乐兼商业
D.宗教兼商业
13.《资治通鉴》是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下列历史人物不可能出现在该著作中的是
A.秦始皇
B.张骞
C.唐太宗
D.毕昇
14.“当11至13世纪之际,中国海船乘风破浪,昼夜星驰,多次成功往返于欧亚之间的远洋航路上。

”下列促进了中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的是
A.造纸术改进
B.指南针的应用
C.火药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的传播
15.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

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收地。

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

这反映了元朝
A.政令传达迅速
B.中央集权衰落
C.重视科技创新
D.海外贸易发达
二、辨析改错(8分)
16.宋元时期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时期。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960年,赵匡胤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东京即今河南洛阳。

改正:“洛阳”改为“开封”
【×】(2)1115年,元昊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改正:“元昊”改为“阿骨打”
【√】(3)蒙古军队先灭西夏,再与南宋结盟,灭金朝。

改正:
【×】(4)元朝设置西域都护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改正:“西域都护府”改为“北庭都元帅府”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江南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是非常显著的,江南水田耕作工具已配套,是唐代所不及的。

起秧有秧马……两宋作为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期,也正好是复种技术(双季稻和稻麦兼作)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

——摘编自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2分)
农业生产技术显著进步。

(2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4分)
特点:港口都位于东南沿海;航程远,参与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多。

(2分)原因:南方地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2分,答出两点即可)
材料三宋代,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推动纸币出现的时代背景,指出纸币使用的意义。

(4分)
时代背景:农业、手工业、商业有了新的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2分)意义: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

(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

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

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

榷场的贸易量很大,如宋辽之间,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粟。

边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材料二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了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民族关系的特点。

根据材料一,你如何评价宋与辽、宋与西夏之间开设“榷场”这一事情?(4分)
特点:北宋的民族关系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2分)评价:“榷场”的开设,促进了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台湾地区设置的行政机构。

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有什么意义?(4分)
澎湖巡检司。

(2分)意义: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标志着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2分)
(3)纵观唐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2分)
今天我们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唐宋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宋词回眸】
材料一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材料二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阅读上面两首词,分析这两位作者词风的相似之处。

(2分)
相似之处:词风豪放,气势磅礴。

(2分)
【元曲掠影】
(2)图1人物是我国元代最优秀的杂剧家,请写出他的名字。

与他齐名的杂剧家还有哪几位?(4分) 图1:关汉卿。

(2分)杂剧家: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

(2分,答出两位人物即可)
【科技领先】
(3)图2人物是谁?他的哪项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2分)
图2:毕昇。

(1分)发明:活字印刷术。

(1分)
(4)图3是战国时期的指南工具司南(模型),其后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有何历史作用?(4分)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