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_202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现状人口规模的确定
1 、城乡界线的划分
2 、现状人口规模的确定
二、人口规模预测
1 、自然增长率法
2 、时间趋势外推法
三、规划人口规模
四、人口规模的弹性
五、城市用地规模
一、现状人口规模的确定
1 、城乡界线的划分
城市辖区和城市实体的不一致
了解城乡界线划分的不同情况,对于高平市以何为基准确定现状市区人口,预测未来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市地理学认为,在城乡界线的划分上,如果从高空来观察一座城市,辖区范围的界线虽然看不见,却能看到完全不同于乡村景观的城镇聚落的实体—有着密集人口的,由各种人工、构筑物和设施组成的建成区。

按理说,城镇的辖区界线应该大体上就是城乡之间的分界线应该大体上就是城乡之间的分界线,城镇辖区界线内的人口应该就是城镇人口,以外的人口就是乡村人口。

然而实际上远非如此。

城镇聚落的实体范围和城镇行政界线相一致的情况是很少见的。

不一致有两种情况:有的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比城市聚落发展的实际范围要大,包括了一定的乡村地域(图1 a );有的城市的实体发展已经超出了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图1 b )。

显然,图1 中两个城市的辖区界线并不反映城乡界线,它们辖区范围内的城市人口是不可比的,前者偏大,后者偏小。

2 、现状人口规模的确定
分析表明,高平市市区属于图1 a 的情况,即行政辖区范围大于城市建成区范围。

并且,由于市区行政辖区范围的几次不断扩大,行政辖区人口规模与城市建成区人口规模出现很大的差异。

在前两版城市总体规划中,现状人口规模统计,均采用规划区35KM 2 范围内的城区非农业人口与35 个自然村人口之和作为现状市区人口进行计算。

包括城区非农业人口、城关镇人口、唐庄乡的唐庄村、上玉井村、下玉井村、梨园村、上庄村、谷口村、徐庄村、崔庄村以及米山镇的川起村人口。

在城关镇改设为东城、北城和南城三个街道办事处后,市区人口有很大程度上的外延式增长。

2001 年高平市进行了撤乡并镇的地区划调整,唐庄乡被并入南城办事处,这样三个办事处总人口规模就达到了103696 人,高平市区的人口再一次通过外延扩张得到了增长。

但是行政区划的变动并不代表城市建成区的扩大,市区人口规模扩大的原因在于纳入了更多周边村镇的农业人口,。

从2000 年统计数据来看,按原统计口径的市区人口为87718 人,而其中非农业人口33681 人,仅占38.4% 。

市区的外延式扩张使高平市呈现行政地域大于实体地域的特征。

三个街道办行政范围过大,包括很多的边缘乡村,其中的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劳动,他们的用地是乡村模式。

若规划采用原人口统计口径将市区边缘的农村人口计入,则市区人口有很大一部分占据的是村镇建设用地(约2. 5KM 2 ),城市建设用地将会包含过多的村镇建设用地。

将这部分市区边缘的农村人口和其占据的村镇建设用地参与城市用地平衡,是极不科学的。

据统计,由此得出的现状居住用地将占城市建设用地的近60 %,这显然不符合高平市作为城市而非村镇的用地构成特点;而同时远期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也将由于大量村镇用地的存在,而使居住用地比例过大,无法满足城市建设用地的平衡要求。

所以以此为基础进行规划人口规模预测和用地规模控制显然是极不科学的。

因此,城市高平市现状人口的统计和确定,不能单纯以城市行政区划范围的外延式扩张为依据,将市区人口和郊区人口笼统地计为城市人口,参与城市人口及用地规模预测和城市用地平衡,而应在统计中剔除占据城市郊区外围村镇建设用地的那部分人口,实事求是地寻求城市人口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对应关系。

根据以上分析,本次规划调整了现状市区人口的统计口径。

现状市区人口统计包括2000 年市区北城、东城和南城三个街道办事处及唐庄乡和米山镇的25 个自然村农业人口与三个街道办事处的非农业人口,以及2000 年市区暂住人口(见表1 )。

表1 市区历年人口表(1991—2000 )
注:表中非农业人口为三个街道办(改街道办之前为城关镇)非农业人口,不包括唐庄乡和米山镇的非农人口。

2000 年市区暂住人口为3000 人左右,则2000 年市区现状人口为68819 人。

二、人口规模预测
我们采用自然增长率预测法和时间趋势外推法进行市区人口的预测。

1 、自然增长率法
高平市“八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为千分之十一点六,“九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为千分之九点六。

考虑到全市域未来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以及一般市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应当稍低于全市水平的特点,取自然增长率为7‰,同时考虑到高平市市区吸引力的增长,每年人口机械增长为2000-2005 年取1000 人,2005-2020 取2000 人。

表2 高平市中心城区人口机械增长表单位:人
其中Pn 为预测期末总人口数,Po 为基期总人口数,r 为平均自然增长率,n 为预测年份,R 为平均净迁入人口
以2000 年人口65819 作为基期估算,则有
P2005=73155 P2010=85752 P2020=110673
根据2001 最新的统计,一年之中高平暂住人口最多的时候有6000 人,少的时候有2000 人,平均为4000 人。

所以如果考虑到暂住人口,可以取2005 年为8000 人,2010 年为10000 人,2020 年为14000 人,最终可以得到市区人口规模分别是:2005 年82155 人;2010 年95752 人;2020 年125673 人。

2 、时间趋势外推法
利用高平中心城区1991-2000 年的人口数据通过曲线拟合得到如下方程:
图2 高平中心城区1991-2000 年的人口数据曲线拟合
●三次增长模型
相关系数R=0.991
P2005=74687人P2010=93444人P2020=192054人
如果考虑到暂住人口取2005 年为8000 人,2010 年为10000 人,2020 年为14000 人,最终可以得到城市建设区人口规模分别是:2005 年82687 ;2010 年103444 人;2020 年206054 人。

●指数增长模型
R=0.960
P2005=75463 P2010=84744 P2020=106872
如果考虑到暂住人口取2005 年为8000 人,2010 年10000 人,2020 年为14000 人,最终可以得到城市建设区人口规模分别是:2005 年83463 人;2010 年94744 人;2020 年120872 人。

三次增长模型属于单一单调性方程,仅适合于近期预测,2020 的预测数据过高脱离了实际情况,因此不予考虑。

综合以上三种方法,估算高平中心城区2005 年的人口规模为8.3 万人左右,2010 年人口规模10 万人左右,2020 年人口规模12.5 万左右。

根据山西化肥厂的发展计划,可能会有一个大型化肥厂的生活区布局在高平市区附近,人口规模约在2 万左右,这样就进一步促进了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增长,如果这一设想最终能够实现,那么到2020 年市区的人口规模应当控制在15 万左右。

三、规划人口规模
规划最终确定城市人口规模为:近期2005 年8.3 万人;中期2010 年10 万人;远期控制在15 万人。

四、人口规模的弹性
总体上看,除却行政辖区范围扩大的因素,高平市区人口规模的增长速度并不快。

规划远期人口规模的估算和预测,是考虑到重大工业项目带动,以及流动人口的增长等因素确定的,。

而这些因素的不确定性较大,加之在晋东南地区,总体上长治、晋城两个地级市处于强劲的人口集聚过程中,因此不排除未来市区人口增长的速度低于预计的可能。

有鉴于此,规划应通过保持城市空间匹配、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弹性适应未来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

五、城市用地规模
高平市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715.3 公顷,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4.0平方米。

考虑到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几近为零,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取相关国家标准(90 — 105平方米,III 级)的上限,即人均建设用地取105平方米/ 人,则规划城市用地规模应为:
近期2005 年9平方公里以内;中期2010 年控制在11平方公里以内;远期2020 年控制在平方公里以内。

表3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注:现状人口6.8819 万(包括暂住人口),规划人口15 万人;规划长晋高速公路两侧生产防护绿地共96 公顷未计入城市建设用地。

前言
以煤炭矿业城市为主体的山西省为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省内城市在发展中也受到矿业城市资源耗竭规律、矿山效益递减规律、环境问题递增规律和矿城转型规律的制约。

从世界煤炭行业的发展规律来看,煤炭矿业城市逐步向非矿业城市的过渡和转型当数必然。

欧洲英国、德国、西班牙和法国都是依靠政府财政补贴才使得生产成本很高的煤炭工业得以生存,而预计法国煤炭采掘业到2005 年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成功由煤炭生产基地转型为花园都市者当数德国鲁尔区。

作为传统的煤冶矿业城市,高平市如何参照国内外矿业城市发展经验,廓清城市发展脉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入手,充分尊重和利用城市重要生态走廊-丹河及周边七佛山、西山的"两山一水"生态格局,通过构
筑丹河脊骨式滨河绿带同周边山体相结合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体系,改变目前城市公共绿地几近为零的现状,大力提升城市形象与品质,培育城市核心竞争力,成为本次规划的第一要义。

在此基础上,如何引导城市审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矿产业,实现城市的逐步转型也成为规划面对的重要问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高平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委托,承担高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2001 年12 月26 日-29 日:规划组在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现状调研和现场踏勘,走访了市域内主要乡镇以及晋城、长治两市并听取高平市部分领导对高平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初步意见。

2002 年1 月30 日-2 月4 日:规划组补充现状调研,走访高平市各相关部门,期间向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汇报了规划初步方案并听取了意见。

2002 年12 月:规划组在规划初步方案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技术研究和深入论证,编制完成纲要成果并提交评审讨论通过。

2003 年4 月:由规划纲要深化编制完成规划成果。

目录
第一章城市概况和规划背景
第二章规划范围、期限与依据
第三章城市发展目标及战略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六章城市用地结构与布局
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第九章工业用地规划
第十章仓储用地规划
第十一章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第十二章对外交通规划
第十三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十四章给水工程规划
第十五章排水工程规划
第十六章供电工程规划
第十七章通信工程规划
第十八章燃气工程规划
第十九章供热工程规划
第二十章综合防灾规划
第二十一章环境卫生规划
第二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第二十三章郊区规划
第二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二十五章远景规划
第二十六章规划实施管理建议
第一章城市概况和规划背景
一、城市概况
1 、市域概况
(1 )地理位置与区位条件
高平市地处黄河腹地,山西省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

地理坐标为北纬35 ° 40 ′-36 ° 0 ′,东经112 ° 40 ′-113 ° 10 ′,海拔高度在800 -1391.1 米之间。

东自铁佛岭与陵川县接壤,西至老马岭与沁水县毗连,西北自丹珠岭与长子县为邻,东北自金泉山与长治县相接,南至界牌岭与晋城郊区交界。

东西广40 公里,南北纵45 公里,总面积946KM 2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万分之一。

从区位和交通条件来看,高平地处山西省发展相对较快的晋东南,位于山西能源基地和豫北中原城市群的接壤地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原城市群的经济辐射,具有山西省东南部沟通中原及沿海地区的门户区位。

(2 )行政区划
高平市为省辖县级市,由晋城市代管,辖3 个街道办,9 镇,13 乡,454 个村民委员会,22 个居委会,691 个自然村,总人口475198 人(2000 年)。

三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东城、南城和北城街道办事处。

9 个镇分别是:河西镇、马村镇、米山镇、寺庄镇、陈区镇、野川镇、三甲镇、北诗镇、神农镇。

13 个乡分别是:唐庄乡、云泉乡、建宁乡、拥万乡、石末乡、牛庄乡、悬南乡、东周乡、原村乡、杜寨乡、釜山乡、永禄乡、赵庄乡。

(3 )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
高平市地势北高南低,周围环山,境内丘陵起伏,丹河从北至南纵贯中南部,俯视全景,基本成"簸箕状"。

全市山河相间,地貌较破碎,大至可分为平川、丘陵、山区三个类型。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季风强盛。

春燥多风,十年九旱;夏季多雨,雨热不均;秋凉气爽,阴雨稍多;冬季寒冷,雨雪稀少。

高平市资源丰富,境内蕴藏有丰富的煤、铁、铝钒土、硫铁矿、石灰石等矿产资源。

其中尤以煤铁矿分布广,储量多,埋藏浅,宜开采,素有"煤铁之乡"美称。

全市煤田面积560KM2 ,已探明储量达30 亿吨,铁矿储量约1.8 亿吨,25 个乡( 镇、办事处) 都有煤矿,年生产能力达800 万吨,是全国100 个重点产煤县( 市) 之一。

(4 )历史沿革
高平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夏商时,高平属冀州,春秋属晋,始称泫氏。

战国时改为长平,秦赵长平之战后为秦所据,置高都县,属上党郡。

西汉、东汉、三国、魏、西晋俱为泫氏县,属上党郡。

北魏永安二年(529 年)始称高平。

后县名几经变迁,至北齐末以后只称高平,不再称泫氏。

隋代高平郡称泽州、长平郡,高平隶属同时变
更。

唐高平又分属盖州、泽州、高平郡。

宋隶属河东路泽州高平郡。

元分属中书省平阳路(今临汾)、晋宁路、泽州。

明初,高平分别隶属山西布政使司平阳府和山西布政司冀南道泽州管辖。

清初改冀南道。

2 、市区概况
高平市区位于市域中心,现状建成区面积7.15km 2 (市区周边部分村镇建设用地未计入),市区人口6.88 万人(2000 年统计数据,包括三个街道办事处非农业人口、25 个自然村农业人口及市区暂住人口)。

市区西靠西山,东临七佛山,丹河南北纵贯市区,交通便利。

市区有太焦铁路、太洛公路、曲辉公路穿过。

城市向南同晋城以及豫北中原城市群中的焦作、郑州和洛阳,向北同长治、太原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关系。

市区现状建成区是在丹河河谷平川区上发展起来的,呈现出典型的山区谷地特征。

市区东部山体地势较高,西部、北部为丘陵浅丘地,南部有牛山环抱,中部地势平坦。

二、城市总体规划回顾
1 、1986 年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及执行情况
1981 年5 月,高平县成立城镇规划办公室,编制县城总体规划,于1983 年完成县城总体规划送审稿。

1986 年 3 月25 日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实施。

规划近期年限1990 年、远期2000 年,规划要点如下:
(1 )城市规模及规划区范围
县城规划人口及用地规模分别为1990 年人口3.1 万人,用地3.1KM 2 ;2000 年人口4.8 万人,用地4.8KM 2 。

总体规划确定东至南李,西至谷口,南至下韩庄、北至王何村的区域为规划控制区范围,面积35KM 2 。

规划以集中紧凑、节约用地,远近结合为原则。

(2 )规划主要建设项目
①道路交通
建设内环路和外环路。

规划区内35 个行政村建成三级以上道路。

②公共服务设施及城市基础设施
规划完善市场、学校、医院、剧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及供水供暖等基础设施。

③绿地系统
规划20 公顷的城市中心公园。

④工业
完成皮革厂,糠醛厂等污染严重企业的搬迁。

1986 年高平县城市总体规划是高平总体规划的开端。

总体来看,本次规划为后来的城市建设和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规划控制区的划定合理,也体现了对城市环境的重视。

2 、1994 年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
1993 年高平县撤县建市,由高平市城乡建设局委托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1986 年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修编年限为1994 -2010 年。

修编成果由省建设厅于1995 年 5 月在高平主持召开的高平市城市总体规划评审会评审
通过。

I 、规划编制要点
(1 )城市规划区范围
仍以1986 年高平县总体规划确定的35KM 2 的区域为城市规划控制区。

(2 )城市性质
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为煤炭冶炼工业服务为主,相应发展轻纺、化工、建材、食品加工工业的新型城市。

(3 )城市规模
规划城市建成区人口规模:近期(2000 年)12 -13 万人,2010 年15 -16 万人。

规划城市建成区用地规模:近期10.5KM 2 ,远期13.5KM 2 。

(4 )城镇体系规划布局
规划一个一级市域中心(城区)、四个二级市域次中心、四个三级小区域中心、四个周边区域中心、十个五级一般乡镇。

(5 )城市总体布局
①城市发展方向
规划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为东南。

城市发展到远期后,城区可适当向西发展。

②规划结构
规划以康乐街为界,设置旧城区与新城区双中心,以西环路、太华路、友谊街、晋长公路(现207 国道)辅道和沁辉公路组成外环,并以朝阳路、建设路等交通性干道形成内环,形成双中心多环结构。

城区划分为3 区 6 片。

3 区:旧城区、新城区和东南工业区
6 片:
A 、旧城区分为3 片,即:
北城片:行政机关、居住、交通运输、铁路、仓库区;
南城片:文教卫生、服务及居民区;
东城片:商业中心、体育中心及居民区。

B 、新城区,分为三区,即:
行政办公、科技文化教育区,商业贸易、市级公园及公共设施区和生活居住区。

(6 )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形成长平、康乐、友谊、朝阳、新荣、旭照等6 个居住区。

居住区以多层住宅为主,规划居住用地434.7 公顷,人均32.2m 2 。

(7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根据双中心结构,形成市级、区级和街坊三级公建网络。

新区中心位于规划朝阳路和新华街交汇处,布置新区行政办公中心、购物中心,建筑以高层为主。

旧城区中心为商业服务中心,古城路设为步行商业街。

(8 )道路系统规划
延续原规划的方格网道路骨架,形成环网,城市中轴线逐渐转移至朝阳路。

(9 )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结合烈士陵园及金峰寺等文物古迹进行布置。

规划确定市级公园为人民公园、金峰公园;区级公园为长平街儿童公园、泫氏街小游园。

在西山、丹河及大干渠两侧和工业区设置防护绿带。

以西山防护林带和丹河滨河绿带为纽带,连接城区内小游园及绿地。

规划人民公园在城区南部,占地6.125 公顷,金峰公园远期占地24 公顷。

远景建设上韩庄山顶公园(牛山)形成朝阳路的对景。

(10 )对外交通规划
铁路规划主要改造火车站候车大厅及站前广场,增加站场及仓储用地。

公路规划将太洛公路改线,建设西环路将过境交通引出市区。

晋长公路(现207 国道)在市区段路加宽为20m ,形成辅路。

沁辉路近期由龙渠村北通过,远期改至龙渠村南,市区路面加宽至20m ,形成辅路。

规划期内提高太洛公路、沁辉公路等级至二级公路,要求实现乡乡通油路。

(11 )工业用地布局
规划将工业用地分为东北工业区、东南工业区及西北部工业区。

东北工业区发展二类工业,扩大东南工业区,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当发展冶炼、建材工业。

限制西北工业区。

对居民区内的工业配置防护林带,减少污染。

由于西北工业区处在城市水源附近,规划要求其小型化,磷肥厂、糠醛厂等污染严重企业应搬迁或转产。

严禁在城市水源地和丹河沿岸布置三废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

规划工业用地2431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8% ,人均18m 2 。

(12 )仓储用地规划
规划确定在城区东南部靠近晋长二级公路(现207 国道)和工业区附近以及西南部的沁辉公路附近,布置两处仓储用地,在城区内部靠近规划购物中心布置小型城市内部仓储用地,在城市西北建立南王庄国家级粮库,形成西北、西南及东南三大仓库区和城市内部小仓库相结合的格局。

(13 )城市给排水规划
规划开发南水源地,城北、城南两水源地供水量 1.73 万吨/ 日,远景规划可调原村地下水和沁水县东道水库地表水供城市使用。

城北、城南水源地保护范围分别为40 公顷和80 公顷。

排水规划中污水处理厂设于城市南部、丹河下游的两侧,占地2 公顷,处理能力1 万吨/ 日。

II 、对1994 年城市总体规划的认识
综合来看,1994 年城市总体规划有以下特点:
(1 )对城市的发展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即向东南发展为主)正确,城市路网控制较好,城市工业区规划布局也较合理。

随着规划的实施和城市基础设施的逐步配套,规划控制的基本骨架已初显雏形,为高平市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三个规划层次划分,以及城市规划区
内非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和安排有待加强。

(3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偏大。

(4 )环境问题是高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丹河及城市周边山体作为城市重要生态背景的重大意义在规划中未得到充分彰显。

例如,规划对河道采用截弯取直的手法,以及规划市区南部人民公园规模过小,不能有效满足市区居民近期对市区内部大型公共绿地的迫切需求。

(5 )道路系统规划对城市主干道的控制较好,城市次干路和支路网络尚需进一步完善。

总之,1994 年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城市的发展,诸如城市环境、道路交通系统和用地布局等问题日益凸现,成为本次规划应当重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三、城市建设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1 、城市建设现状
城市目前仍依托旧城发展,主要建设活动集中在丹河以西,沿建设路两侧,围绕旧城展开。

长平东街建成后,城市有跨丹河发展的态势。

2 、主要问题分析
(1 )城市绿地特别是公共绿地严重匮乏,绿地仅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2% ,而相关国家标准为8 ~15 % 。

市区现状尚无一处集中的城市公园,城市环境质量亟待改善。

(2 )居住用地比例过高,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9.2% ,相关国家标准为20 ~32% 。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市区在扩张过程中,内部存留有大量的村镇居住用地,城市化质量不高。

(3 )城市道路系统不够完善,城市环路尚未形成。

城市交通尤其是东西向过境交通不畅,存在大量东西向过境交通穿越市区的问题。

城市道路在骨干路网的基础上尚未能有效组织建设城市次干路和支路网。

(4 )缺乏系统的城市设计。

没有将山、水、城作为整体纳入城市布局中。

没有把市区周边山体及丹河作为重要的景观生态元素加以考虑。

城市河流水体污染严重,山体植被条件较差。

(5 )城市旧城未得到有效疏解。

旧城居住环境差,并且缺乏绿地和公共开放空间。

古城路作为市区最主要的商业街区不堪重负。

(6 )工业区布局不合理。

污染企业大都分布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四、本次规划的重点
1 、在区域范围内研究高平市同周边城市的区域关系,准确把握高平市的区域定位、科学分析城市发展目标。

2 、确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人口规模、用地规模,选择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晋长高速公路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3 、解决旧城有机更新的问题。

4 、分析规划区内重大生态要素,设立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运用城市设计手段,确定城市的景观生态和绿地系统格局,创造城市的特色景观风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