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和知识素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和知识素养

作者:邢楠

来源:《职业时空》2013年第03期

摘要:教师职业素养可以涵盖广泛,而品德知识素养在教师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优秀引领者和国家基础教育的积极推动者中起着重中之重的作用。文章就教师应具备的品德和知识素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师;师德素养;知识素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其中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品德素养和知识素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一、师德素养是前提

德是师之本,也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师德高尚,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去真诚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中倾注全部精力,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1.热爱教育事业

我国教师所从事的是人民的教育事业,这项事业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关系到国家的振兴和民族素质的提高。教育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是造就人、培养人的事业。它使人摆脱愚昧,走向文明,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这个事业也是一个崇高的事业。每一个投入这一事业的人,都应该感到无限的光荣,都应该为之倾注毕生的精力,都应该像孔子那样,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像陶行知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教育事业要有较高的责任感,提倡终身从教的乐业精神,严谨执教的敬业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要正确认识教育事业对祖国未来的巨大作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

2.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爱生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师爱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成就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师爱也是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师爱会

影响到学生对世间情态、人间冷暖的感受与体验,他们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重和热爱上。相反,厌恶学生,使学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遭到教师的谩骂、讽刺和打击,就会使他们过早地体验人生的残酷、人情的淡泊,就会滋长学生冷漠甚至畸形的心态,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师爱还可以换来学生的爱。学生往往因为喜欢教师而对教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并努力学好它。师爱可以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因此,教师应以高尚的道德伦理、宽广的胸怀去热爱学生,去塑造学生的人生。热爱学生应将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还要将爱与尊重、信任学生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才能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培养出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为人师表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直观的、活生生的榜样。高尚的品格情操会给人以很大的影响。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举止文明,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各项要求。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气质性格,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还应具有宽广坦荡的胸怀、良好的品格、严谨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正人、正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高度自觉,进行严格的自我监控,保持情绪积极稳定,以自己积极的情绪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不能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带给学生。

二、知识素养是根基

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知识激增的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知识不断涌现,教育改革日益深入,课程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这些都促使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孜孜以求,广泛涉猎,兼收并蓄,严谨治学,精益求精,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一个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培养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教师必须讲政治、讲正气、讲奉献;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教育人、塑造人,从而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样,才能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找准人生实现价值的坐标,为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而奋斗。

2.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教师为了完成好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必须精通所教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所谓精,就是要对所教专业的知识深钻吃透,准确把握,具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所谓深,就是要比学生高出几筹,深入几分,做到教一知百。教师只有对所教学科在知识体系上融会贯通,才能在教学中重点突出,脉络清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因此,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了解该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发展方向,尽量使自己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真正成为历史文化的传播者,学生求知的促进者。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建立在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基础上,因为科学知识的日益融合和渗透,都要求教师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如果只精通本专业,可以说知识面狭窄,因而也就难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同时,也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浩如烟海,教师只凭原来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长流水”、“新鲜水”。所以,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视野,渊博的学识,方可居高临下,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为此,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做到文理渗透,中外渗透,古今渗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